电影行业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影行业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影行业特点

电影行业特点范文1

关键词:建设行业;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F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189-02

一、继续教育培训机制

(一)树立正确的培训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建设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主线,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建设人才队伍,加快职能转变,为服务民营企业和推动行业跨越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

(二)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的培训机制

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行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培训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统筹安排的原则,明确职责分工,各项培训任务规范、有序、保质、保量,保证继续教育基地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各项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制定长与短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年初拟定年度培训计划,年中严把教育培训计划的实施,年终进行总结,归纳成效,找出不足,不断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配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及时向政府人事部门报送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协助人事部门做好建设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二、适应行业特点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一)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

1. 继续教育对象。建设行业涉及建筑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造价咨询、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物业管理、房屋拆迁等。继续教育对象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生产一线操作工人,以及具有相关执业资格的人员。根据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项目,加强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十分重要。

2. 继续教育内容。根据本行业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需要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的实际情况,对在职人员进行知识技能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使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提高业务技能、创造能力和管理水平。培训内容要适应当前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注重行业特点难点,依据行业岗位职责特点,与教育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状况紧密结合。在培训教育过程中,注意内容的统筹安排,各有特点。对专业技术人员着重学习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提高业务技能、创造能力和管理水平,更新和深化本专业的科学知识;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着重学习现代化行业管理知识和法规;对生产一线操作工人着重提高和强化其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帮助掌握现代化的工艺方法与技术。

3.继续教育要点。主要围绕当前行业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建筑设计、建筑节能、环境保护、施工安全、施工技术和招标投标等领域的发展,紧跟行业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开设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业科目培训。同时,以行业难点为着眼点,推出一批创新攻关与培养训练相结合的研修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中高级研修班;并根据需求情况,有计划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推动区域间教育培训工作的交流。

4.继续教育形式。继续教育的形式应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原则,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实操式等,在创新培训方式上做到“三结合”,即:培训机制上要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培训内容上要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培训方式上要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等相结合,积极推广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现代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信息化水平。针对建设行业从业人员人多面广、专业复杂的特点,灵活采取集中和分散、基地办学和企业办学、公共课和专业课、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为广大建设行业人员提供优质继续教育服务。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1.师资队伍管理,在自有专职教师的基础上,加大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工作,建立素质优良、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专兼职师资队伍。聘请有较高理论水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教师。广泛吸纳高等院校的教授学者,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所的高级专家,建筑施工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及业务骨干,确保提高培训的教学质量。

2.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创造条件给教师参加有关交流培训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水平。除参加人事部门的培训活动以外,还派出教师参加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如建造师继续教育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等。

3.教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结合本基地实际,根据当前行业的发展动态,探讨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做好课题选用和教学组织工作,编写专业讲义和教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准确把握继续教育培训需求,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创新民营企业继续教育

1.当前民营经济发达,建筑施工企业中民营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6%。要加强政策性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民营企业继续教育最大限度的支持,推进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有效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培训机构要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同时,加快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继续教育的班次与课件,采用弹性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方便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工作。

2.加大非公企业继续教育指导力度。加强对非公企业继续教育政策宣传和宏观指导,推动非公企业继续教育常态化发展。培训机构要主动加强与建筑行业协会、工程质量协会、招投标协会等联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广泛、专业特色明显的优势,共同制定相关专业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要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加强行业特殊人才的培训,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面,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精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鼓励深入基层按需培训。继续教育基地要深入建筑施工企业了解培训需求,与企业现有的培训体系紧密结合,开发一批与企业关联性强、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课件,从一些大型知名企业中选聘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师资,围绕企业需求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按行业系统分类开展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四)建立继续教育评估制度

随着继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继续教育质量成为继续教育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目前开展的继续教育教学评估活动,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员对办学宗旨、课程设置、授课教师、授课质量、学习成果、教学服务、办学设施以及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学员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水平,通过综合分析和考评,写出评估报告,提出建议,最后得出评估结果。另一种是采用调研访谈的方式,与相关单位和人员互相沟通反馈,提出发展和改进的建议,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门的培训管理机构,评估大多以主管部门自上而下推动,即政府主导型的评估,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主要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办学机构的特点和优势没有体现,对教学质量关注不够,不能起到促进培训机构改进的作用。下一步必须根据行业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研究质量管理控制策略,建立适合本行业的继续教育培训教学评估体系,不断推进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电影行业特点范文2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代替了人工记账、算帐、报账等会计活动,成为会计行业的主要计算模式;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会计电算化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已经发展为一门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在行业中的实施对传统的会计职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电算化会计在行业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主要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首先,是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的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工会计下人工记录和处理数据的替代物。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其次,数据的处理是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一般对操作权限的限制设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再次,电算化会计与手工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手工记账规定日记账、总账都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采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十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本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都是通过打印输出的,可以装订成为活页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由于明细账涉及大量的二级科目、三级科口,打印数量比较大,因此,一般都是用磁盘、光盘等形式输出,对账工作一般是依靠会计软件完成,只要输人的原始凭证是正确的,计算机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手工会计下的账册核对功能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已由计算机代替,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采用输人“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同于红字更正法,这样就可以保留更正的痕迹。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对于财会工作的影响的基本特点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的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于财务审计上的影响表现

电影行业特点范文3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微电影;创作

一直以来,传统电影以其大制作、长时段、复杂的故事和人物称霸荧幕。但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移动终端的发展,微电影得以出现。微电影是在新媒体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电子产品平民化的产物。

一、什么是微电影

微电影就是微型电影,投资小,每部电影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制作周期短,一星期到一两个月不等;播放时间少则30秒,多则五分钟的微小电影,微电影的时间虽然短,但与大制作电影一样,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完善的策划制作支持体系。微电影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电影,其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专门用于人们在短时休闲和移动状态下观看的,可以在新媒体上播放的短片。微电影内容既可单独成篇,又可为系列剧,主题类型很杂,主要包含商业定制、公益教育、时尚潮流、幽默搞怪等。

二、微电影的多样性表现手法和题材

(一)多样化表现手法(1)明快的剪辑。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突出的特点就是时间短。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碎片化的特征。为此,微电影的时间很短,剧情紧凑,高度集中,那些在传统电影中常用的慢镜头、快镜头、淡入淡出之类的表达方式在微电影中是没有的。为抓住观众的观看欲望,就要求在剪辑时加快故事的叙事节奏,简洁明快、紧凑凝练。以《太阳女神的苏醒》为例,这是一部较有代表性的微电影,在电影中,女主角一觉睡醒后,剪辑组合成的一组连续的特写镜头,深入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在心理,推动了剧情的发展。(2)配乐感人。看电影时,我们常会被优美典雅的电影音乐所感动。这些电影音乐都是特别制作的,与电影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微电影虽然在规模上小于传统电影,投资少、制作时间短,但在电影音乐方面也很讲究,多是采用观众已经很熟悉的流行音乐作为电影配乐,主题相近或相同,进而更易打动观众。(3)巧妙处理色彩。故事短小精炼是微电影的突出特点。小而精的特点也决定微电影不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讲述故事。为此,微电影制作者通过巧妙处理色彩的方式来弥补故事讲述方面的弱项,同时传达出需要传达的情感,引发观众的共鸣。

(二)多样性的题材(1)热门题材。在新闻领域,热点新闻总是能更快的引起我们的关注。同样,以热点事件为题材的电影也能引起观众更大的关注度。在这方面,传统电影由于投入大、准备环节多、制作周期长,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热点事件带来的关注热度;而微电影准备环节简单,制作周期短,在观众的关注热度还没消退之际就推出作品,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观众的新鲜感,引发观众的观看热情,继而引导观众进行更深入的思考。(2)亲情和爱情题材。亲情是电影题材中的经常出现的主要题材,如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夫妻恋人之爱等,这些情感可以为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共鸣。如《依靠》,一部反映母爱的微电影,其情节并不出众,但其中无处不在的母爱,却发人深省。在这类反映“情”的微电影中,表达爱情题材的微电影显得更为精彩。这些精彩的爱情题材的微电影,传达出的人世间那些美好的令人向往的爱情非常令人感动。如《狠爱你》,用穿越的方式让一位厌倦妻子的丈夫重新找回那远去已久的爱情。

三、提高微电影质量的路径

(一)组建专业化制作团队微电影市场的准入门槛低,投资少,容易拍摄。因此一些想进入电影行业的新人,如一些专业的或者业余的制片人和导演往往从拍摄微电影开始起步,这就造成微电影市场混乱无序,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为此,我们要吸引一批优秀的导演和制片人参加到微电影创作队伍中来,拍摄制作一批优秀的高质量的微电影作品,在网络上进行播放,加强宣传引领作用,引导微电影的发展升级。

(二)开展全民评影活动由于微电影相对影响力较小,投资少,演员待遇低,所以也就导致演员身心投入不足。故而为提高演员的表演水平,提高微电影的影响力,就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影评论网站,组织开展微电影评论活动,欢迎微电影观众在网站的专区对微电影及其演员进行评论打分,并由网站根据打分结果定期建立排行榜,以此让优秀的微电影和主演能更快的突显出来。

(三)加强法制管理微电影行业作为一个新的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缺乏法治框架的规范引导。因此,要汲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加强行业内部管理和自律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多元化管理手段,以此确保微电影行业能够在积极健康的轨道上有序发展。

电影行业特点范文4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动画形成了一种综合产业,它不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更是时间的流逝的成果。在动画产业里,漫画也是年轻一代所喜爱的刊物,是青春活力的象征,也是梦开始的地方。在创新交融的动画艺术中,传统艺术渐渐被淡化之际,动画艺术逐步的带领文化启航。国内的动画产业链走过了八十年的磨砺,但是在世界范畴内却算是起步阶段,随着时代的转变,国家近几年来对动画产业的大力扶持和重视,新时代的文化引领将在动画产业中诞生,也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下去。

二、主题

1、中国动画行业现状

国内现阶段的动画并没有覆盖于全龄化,这也是受到中国本土文化影响,但相对来说确是一片非常巨大的市场,拥有很大的扩充空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动画的影响不言而喻,在上至政府下到百姓,一直停留着“动画是小孩子看的东西”,导致动画不能像日本动画工业那样拥有高度的社会认同。动画所能合作的产业也相对匮乏。在日本动画行业里,文学、电影、音乐、玩具产业都是动画行业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拥有大量优秀人员参与其中,使得日本动画行业繁荣不衰,这也是在中国动画产业中不可想象的。近年来国内涌现出有大量的动画作品在国外也很受欢迎,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魁拔》《熊出没》等等,虽然小孩子非常喜爱,可惜没有推广到中段年龄的人群中,因为对于成人来说,有点无聊。不像在日本的动画有许多地方不断的吸引人看下去,当然,我也喜欢看日本的动画片,因为许多励志的元素在其中,也是现今社会所匮乏的精神。

在国外针对于青年的动画电影已经大力发展起来,填补了动画对于青年观众的这一阶段人群。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中就有许多来填补这一块观众的市场。对于动画,在日本不仅仅是娱乐,随着动画一代又一代人文的影响,动画已经上升为日本本国的影视欣赏的地位,形成了大众化,全龄化的一种阶段。美国更是有迪斯尼这样的国际动画企业来支撑,形成了一种美式英雄主义的风格动画,可以说,欧美的动画发展过程是非常的成功,并且为三维动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相信,随着我国不断的前进,政府的大力扶持,中国的动画将逐步的发展起来,推出更好的,引人入胜的动画片。

2、电影行业发展

在中国动画产业复苏之际,中国的影视行业却在蓬勃的发展。在最近的几年内,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内制作的电影越加众多,电影商业市场也越加火热。远观早年,观众还会觉得电影院甚是萧条,电影行业更是艰难。但是近些年来中国电影纷纷登上国际电影节,国外也开始纷纷关注起中国电影,国内更是掀起电影制作的热潮。这也是电影成本相对降低,价格符合大众的结果。各大城市的电影院,媒体公司更是接涌迸发,行业一片繁荣。显著的变化也相对的说明,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兴盛,更是说明了电影在媒体影像行业中的发展趋势即将成熟,明确。

大家先看一组电影市场的数据:2004年,我国制作了200多部电影,票房15亿元。当然这里包含了外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以下数据同理:2007年制作近400部,票房收入33亿元:2012年,制作700多部,票房达170多亿元。可想而知,中国的电影行业产量和收入增长的非常迅猛,现已成为世界年产量第二大国。对于电影发展的猛烈,首先是年龄覆盖全面性,小孩,青年,中年,老年全部涵括在内,全面推广。这也是动画产业现阶段所无力的,其次,主推青年男女电影,如最近热映的《小时代》《分手大师》《心花路放》等等。这也是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融合过程中,必然会有大批导演关注青年人所喜爱的焦点。再有,非主流电影也是少一部分人所喜爱的,这少一部分人是由电影研究者和电影迷构成,虽然不能代表大众的指向,但确是电影发展潮流中的一个群体,电影市场也推出了这少一部分人的欣赏高度。非主流电影在某一阶段意义上是一个国家电影真实内涵所在,也是艺术感的一种标志,知名导演在大量的商业片中也会制作出几部非主流的电影,标志自己的艺术内涵以及自己的文化底蕴。而反观中国的动画却很少能推出自己的“东西”,导致动画行业随波逐流,大众商业。

3、动画在电影行业中的应用

在中国科技进步当中,电影里加入的动画元素越来越多,特技,特效,二维、三维运用在电影里频频出现。中国电影、动画行业互相进步,互相融合是一种必然过程,也是当下中国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艺术文化的进步和科技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电脑动画技术功能日趋强大,给现代的电影带来了极大的创造空间,动画天马星空的想象和不拘一格的创作方式更是给现代电影开阔了更加广泛的创意空间。影视中三维动画应用于虚拟现场,角色动画制作,虚拟运动过程模拟及后期特效等方面,三维动画中丰富的创意,夸张的变形,加强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打破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外界的任何阻碍在动画特效面前已摇摇欲坠。电影与动画互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传统影视手法,不可想象的画面、场景现已在动画中得以实现,更加满足了观众对于这种感官冲击的渴望,使得电影更拥有吸引力和创作力。

回望过去,每一次的科技进步,艺术表现的手法也相对的革新与改进。1978年Superman第一个使用CGI也就是计算机成像技术的作为电影片头时,Black hold(黑洞)第一次使用3D电脑特效,从此3D动画运用到电影中,也是3D动画在媒体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之后的《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深渊》等多部知名电影更是采用了3D电脑动画创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科幻效果。对此,詹姆斯·卡梅隆是这样说的;“视觉娱乐影像制作艺术和技术正在发生异常革命,这场革命给我们制作电影和其他视觉媒体带来如此深刻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出现了异常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来描述它。”在我国2010年时也是中国电影3D元年,尽管早在几年就有大力的发展,但一直进步缓慢,直到2010年才开始慢慢起步。国产3D电影《乐火男孩》《齐天大圣前传》几部3D电影为试水之作,虽然并没有在中国电影市场中获得令人想象的效果,但给中国电影、动画行业带来启迪。中国3D动画技术在中国电影运用中更多的是电影特效方面,如《唐山 大地震》《龙门飞甲》都将3D动画效果作为电影的点睛之处。动画科技的进步让很多专业人员从庞大的录像实景、琐碎剪辑步骤以及高昂的摄像设备中解脱出来,在创意和创作道路中开启了一片新的路途,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以及制作过程,给人们带来更好,更有冲击力的作品,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电影行业特点范文5

[关键词] 电影;产业价值链;营销策略

一、电影的商业属性及特点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从其诞生那一刻起就具有艺术和商业的双重属性。从电影的商业属性来看,既具有一般商品共有的特点,也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点。前者使市场营销一般原理与策略运用于电影产业成为可能,后者则使建立适合电影产品的特定营销策略与方法变得十分必要。而明确电影产品的营销特点则是建立适合电影产品的特定营销策略与方法的前提。与通常意义上的产品相比,电影产品至少具有五个特点,而这些特点都具有不同的营销意义。

(一)电影是一种无形商品

无形商品的作用对象是有形资源。无形商品产生在有形资源的基础上,有形资源是无形商品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有形资源,无形商品就不可能得以产生。有形资源是无形商品的载体,离开了有形资源,无形商品就无从谈起。人们消费电影的结果,不是获得和占有任何有形物,而是获得某种心理感受。

(二)电影属于非必需品

国内外研究早就表明,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才会使人们对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而说服顾客对非必需品的购买要比对生活必需品的购买难得多,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宣传和引导,才能吸引人们消费电影产品;也意味着电影产品的销售卖点大都来自于“故事”本身;还意味着人们对电影产品消费量的大小肯定受价格的影响,价格策略将是电影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电影是一种非重复性消费的产品

同一部电影绝大多数人只消费一次,尽管不乏同一部影片看几遍的个案,但那不具有市场意义。这就要求电影产品的生产者必须学会识别人们需求中的共性,发现不同人群的最大交会点。

(四)电影是一种在特定场所消费的产品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便于消费者随时观看影视产品的视听设备,但是它既不是随身听,也不是电视,多数观众只能到电影院里才能看到最新的电影。这一方面增加了电影营销的难度,以至于分销渠道问题几乎是电影营销中最关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求在一个城市中放映网点必须有合理的布局,保证想看电影的人能方便地找到一家影院。

(五)电影是一种精神产品

对其质量的评价往往因人而异,基本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正是由于顾客通常比较难以用客观标准事前判断电影产品的质量,因此,由导演、演员或公司构成的品牌效应就在吸引顾客前来消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电影的产业价值链

产业价值链的概念是从迈克尔•波特在他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创造和保持卓越绩效》提出的价值链发展而来的,其论点聚焦于单个组织的活动,一个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主要价值活动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所构成的该企业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电影产业是具有原创性、具备明显知识经济特征和高度文化含量的一种产业,它以创意为核心,并伴随着物流、资本流、信息流和商流,将抽象的创意直接转换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电影产业价值链是电影创作人才、电影企业内部和电影企业之间为生产最终满足消费者效用的电影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涵盖了电影产品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最初创作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从价值链角度来看,电影产业是一个创意开端、内容为主、面向市场、满足消费者的文化产业。电影产业价值链的形成集合了创意、技术、商业等多项生产要素,围绕着创意所特有的知识产权的形成、发展、授权、升值、转化和再增殖,将原创性的创意规模化、产业化,使之产生经济效益。电影产业价值链是一个价值不断创新的过程。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制片,包括创意内容的策划、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制作

创意内容的策划即创意形成环节。创意来源于编剧、导演或策划者的灵感或创造,正是这一群体成为电影产业的真正推动者。参与的市场主体是创意内容提供者,其中的关键人物是作家、编剧等。电影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制作环节是依靠现代技术创新将创意转化为电影产品的过程。这一部分是电影产业价值链的源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控制整个链条的关键环节,主要增殖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之中。

(二)发行,即市场推广,包括营销推广和传播渠道两个环节

就是对影片拷贝的订购、供应和调度工作以及对影片的宣传推广活动进行安排,影片拷贝的供应对象是影院等从事电影放映的场所。在此过程中,授权商、被授权商、商、传媒中介人和制作人等通过对知识产权的整体开发应用和整体营销,运用各种营销模式将其使用价值销售让渡给消费者,实现产业化价值的创新。没有销售或发行通路,再好的产品也变不成产业,因此传播渠道构成产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

(三)放映,消费者服务环节

随着大众休闲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大众对电影产品的消费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者不仅注重其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更强调电影产品的情感诉求和审美诉求。在此过程中,电影企业充分利用文化消费具有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这一特征,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将不同的行业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二次电影衍生品的生产和销售做铺垫,以电影产业跨行业多元化的价值创新,变消费经济为体验经济。

(四)后产品开发

后产品是指除票房收入以外,因电影而产生的包括电影海报、音像制品、各类玩具、邮票、纪念品、电子游戏、主题公园、图书等与其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衍生产品。除了媒介的衍生应用外,创意的作品经过元素分离和萃取后,可以移转到其他商品上使用。例如,将故事情节改编为电子游戏,将其人物造型应用到玩具、礼品等,均能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和更高的附加价值。

电影产业具有极强的行业延伸能力,它以核心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而真正的奥秘是一条看不见的价值链条,把不同性质的劳动连接起来,使独特的文化创意变成了大量销售的电影商品,又变成了巨大的利润,并在协作中不断增值。存在于电影产业中的价值链在时间上顺序相连,各环节分工明细、环环相扣,前呼后应,从而带动整个电影产业的循环运动。

三、电影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营销策略

通过以上对电影产品的特点和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分析,管理者要想使他的产品有一个较长的销售周期,以便赚取足够的利润来补偿在推出该产品时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和经受的一切风险,就必须认真研究电影的商业属性,分析产业链各阶段特征,充分释放电影的经济价值。

(一)制片环节

在制片阶段,首先进行市场细分并选定影片的目标市场,给产品进行市场定位――为影片塑造一个与众不同、受人欢迎的形象,对它可能涉及影片的各个角落进行宣传。植入式广告是这一阶段主要的营销手段之一。完美的植入式广告,其商品、品牌、功能等应该与节目、电影、电视剧融为一体。制片方也需要与广告主、专业制作公司等广泛接触,根据产品、品牌和广告主的市场需求,综合考虑、量身定做,使产品、品牌和节目相吻合,兼顾“市场取向”和“社会取向”,使广告产品或品牌在最恰当的时候以最恰当的方式出现在观众眼前。

(二)发行环节

电影发行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从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各种经济关系来看,它又是电影经济的中间环节。随着发行窗口的开启,在“扩窗”过程中,发行环节自然就处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发行这一环节要做好宣传工作,这不仅对影片的票房至关重要,对其相关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也举足轻重。对这种无形产品的宣传,要尽可能使“无形产品有形化”,即要尽可能使顾客看到某些有形的“证据”,比如精美的海报、片段等,甚至允许顾客参观拍片现场。还有在实践中应用比较成功的营销方式――联合促销。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广度和深度上,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只能不断强化而不能有丝毫的弱化。既要以影片的定位来选择适合的档期,也要以档期来选择适合的影片。要注重二级市场、校园市场、农村市场的观众,市场的细分意味着电影发行已经由传统的粗放型进入到了现代之精耕细作时代。

(三)放映环节

在这个阶段,要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服务,竭尽全力为观众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良好的设施和良好的服务,以满足观众对电影审美、娱乐的需求,合理安排影片的档期,使影片票房最大化。如注重科技含量的大型综合型影院的建设,为观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观众层的需求;同时还可融入商业和其他娱乐业等多种经营,使影院成为观众的“终极娱乐场所”,从而更好地把握电影的市场特征,为电影营销构筑强有力的据点提供良好的条件。除了“周二半价日”,还可以尝试大范围推广其他的营销措施。比如有些影院推出的会员卡制度、情侣套票、学生票打折以及高考学生凭准考证可以享受进一步的优惠等,这些都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在适当降价的同时,还必须把高质量的影片推销给广大观众,培养人们对电影本身的消费兴趣。

(四)后产品开发环节

由于电影后产品具有特殊意义,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心理需求,所以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重点在于其心理需求,特别是从艺术欣赏、休闲、娱乐、情感等角度分析。由此可见,电影后产品,不论其是物质产品还是服务产品,或者是其他任何有形的、无形的产品,在定价中,应充分挖掘产品的丰富内涵,分析潜在顾客的需求及对产品的心理定位,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好莱坞的“时间窗”的做法。即电影后产品一般在电影首映时或稍晚于首映的一个时间推出,但并不是所有后产品都同时推出,而是分类分批地推出,即当市场对一批后产品的消化快要饱和时,再接着推出下一批后产品,就像“窗户一扇一扇被推开”,通过这种方式层层夺取与电影品牌有关的市场空间,割占着市场份额,最大化地收获品牌效益带来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2] 郭新茹,顾江.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文化产业赢利模式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9(10).

[3] 沈云.营销:中国电影产业链中的新贵[J].当代电影,2008(09).

[4] 张永.电影营销问题刍议[J].电影艺术,2002(03).

[5] 魏茹芳,刘炳强.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模式探析[J].经济与管理,2009,23(09).

[6] 唐榕.中国电影的产业化问题[J].南开评论,2002(02).

[7] 邵彤.档期与宣传――大片成功的奥秘[J].大众电影,2006(16).

电影行业特点范文6

关键词:完美世界;蓝海战略;电影产业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完美世界”的发展与成绩

2008年,国内领先的网络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之一的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进军电影及电视剧产业,成立“完美世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方向是文化娱乐产业,包括影视剧投资制作与发行及艺人经纪。2010年7月,通过收购北京鑫宝源和上海宝宏影视多数股权,完美世界建立了在影视剧行业的骨架。

电影方面完美世界的成绩更加让人瞩目。都市爱情喜剧《非常完美》上映十日票房过6000万,国内累积票房成绩过亿。2011年上半年的《钢的琴》获得同年上海电影节、第14届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及第28届金鸡奖五项大奖提名。同年底,由网络小说改编剧本的都市爱情电影《失恋33天》以不足千万成本,在众多进口强片的档期挤压下,获取了3.5亿票房的成绩,成为当年国产片最大黑马。《失恋33天》不仅创造了市场奇迹,更提供了宝贵经验,让电影界对中小成本影片特别是现实题材影片充满期待,也让完美世界影视在树立行业品牌的同时发现了一片创新战略带来的蓝海。

二、创新战略开创电影业蓝海

(一)国内电影产业整体环境

1.市场需求大,投资主体众多

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改革进程,电影产业正在飞速发展,2011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58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1]。巨大的蛋糕吸引了多种资本的进入,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我国参与创作和投资的制片机构超过600余家[2],除了专门的影视制作企业之外,还包含房地产集团、娱乐传媒公司、广告公关公司、互联网渠道商、网游公司等。例如盛大集团就和湖南广电合作,成立了北京华影盛世文化传播限公司。

2.产业的不均衡现状

必须注意到的是,国内电影市场中依旧存在大量投资回报率低、制片模式不完善等问题。2011年虽然全国总票房超过131亿元,但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仅为70.31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3.61%[3]。而在年产五百多部电影当中,最终只有100多部在院线上映,剩下的几百部多数无声无息。同时按照业内的“二八定律”,目前上映的影片中80%的电影拿到总票房的20%,剩下的20%的电影赚了80%的钱。当下国内电影产业的进入成本和预期利润之间有巨大不平衡,而众多潜在进入者对这一情况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

3.大投资、大制作的“红海”

面对汹涌而来的资本、急剧扩张的市场需求,和海外进口大片的强大压力,国产电影目前核心竞争力较弱,反而陷入了一味求“大”的红海。拼投资规模、拼制作,拼明星,却忽略了作为电影本质的故事。实际上,中国电影整体上仍是一种粗放式的增长,并未仔细研究成本和价值关系中的新可能,大部分投资制作方未能够从“如何提升买方(观众)获得价值”入手做战略层面的思考。

(二)完美世界的电影价值创新

为避免陷入大片残酷竞争的“红海”,作为影视行业的新人,完美世界重新定义产业内在价值,着力开创新的市场空间。完美世界选择了都市人文题材中小成本影片作为投资方向,并使用签约合作的一线电视剧人作为创意力量,实现了低成本和差异化的结合及产业生产函数的重建。

1.提升买方(观众)价值

蓝海战略的理论中,效用和价格的二者结合才是企业为消费者创造出的买方价值。而创意产业中,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心目中对象征商品主观的、个性化的诠释”[4]。电影产业的买方价值即为影片对观众多重主观需要的满足。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大量充斥古装武侠、玄幻惊悚等题材,对于表现国人真实生活状态的优秀影片很少。然而观众对于这类电影的需求一直存在——从《唐山大地震》、《观音山》等影片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即可看出。可以说,当下电影市场提供的产品类型远未实现观众群体内的所有价值。

完美世界充分意识到电影产业中买方价值亟待提升的现状。在影片选题方面充分学习借鉴了电视剧这一最具大众传播效果的文化产品,以电视剧的优势特征:平民化、本土化、生活化、真实化、情感化为核心属性打造电影作品。《失恋33天》剧本源于网友根据亲身经历的热门文章,讲述当下都市年轻人最关注的婚恋情感话题;改编剧本尽量忠实原著,保持其“接地气儿”的原生态特点;同时,导演滕华本身就是知名电视剧导演,影片拍摄风格和演员表演风格具备了电视剧平时、生动、直白的特点。上述这些特征让《失恋33天》成为一种具备“类电视剧属性”的电影,完美世界通过它实现买方价值的提升,即提供观众以市场边界之外的产品。

2.降低成本

打破现有价值与成本之间的权衡取舍关系,是开创蓝海必经之路。除了依靠影片类型的创新,完美世界还实现了制片过程中的成本降低。选择中小成本都市题材影片,操作机制灵活,周期短,投资低,风险相对较小。制作方面,完美世界不仅眼光精准地发现了一些颇具实力的年轻导演(如《钢的琴》导演张猛),更创造性地利用电视剧导演参与大电影的拍摄。这种决策无疑是大胆的,然而对于实现价值蓝海又是可行的:一方面,都市人文“类电视剧”电影对于电影专业性、高技术难度的拍摄和制作手段并不是必须,另一方面完美世界的签约导演及制片人均为业内一线,业务素质、行业眼光足以驾驭类似题材规模的影片,同时这些创意核心人才往往携带广泛深厚的行业资源,如演员、制作团队,均为电影拍摄节省了大量成本。

当企业的行动对自身的成本结构和买方价值主张都产生积极影响时,价值创新就会在交汇区域得以实现[5]。熊彼特的创新管理理论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完美世界影视通过对买方(观众)价值进行深入探索,联合新资源和新市场,通过“电视剧型电影”类的中小成本影片的战略定位成功实现了价值创新,开创了中国电影行业大片纷争环境下的一片蓝海。

参考文献:

[1] [2] [3]2012年电影局新闻通气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