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文化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文化发展

世界文化发展范文1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多元文化 保护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灿烂的音乐文化,历经漫长的岁月而保存至今,并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成为一座传统音乐文化的宝库。历代以来,各族人民一直传承和发展着自己的文化。可以说,我国音乐文化本身就是由多元文化组成的大文化集合。近代以来世事巨变,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发展空前严峻,连连遭受重大损失。社会政治动荡、内外战乱、强敌入侵等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以及西方音乐的大量涌入,使得人们学习、接收和欣赏音乐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音乐也遇到了无数巨大的新挑战。

当前,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加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由于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如何平等相处和交往便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在发达国家,有一种以强势经济为后盾的强势文化主宰世界的趋势,使得部分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冲击,有些已经濒临。特别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更好地展示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文化生存空间,在2001年的联合国文明对话年活动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31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化宣言》,宣言认为文化多样化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1]因此,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尤其是濒临消亡的传统文化),及时地抢救和保护处于生存困境中的文化遗产,成为时代赋予世界各国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正视当代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危机意识。实际上,我们要认识到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既有同步的一面又有独立的一面,任何以牺牲文化建设来进行经济建设的做法都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中华文化已有的各种传承方式中,努力建立一种严格意义的“原样保存”模式,不仅仅是借用今天的录音、录像、书籍记录等现代化保存手段,记录下传统的“此刻”状态,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发自内心对传统的尊重和珍惜,为当代及后代负责的态度,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尽可能地将传统原样保存和继承。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在保存自己文化遗产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任何轻言“创新”都是很危险的,只把传统看成“创新”的垫脚石,更是非常可笑的。马克思指出,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永远起着后人难以企及的不可代替的“典范作用”。

随着世界多元文化思想的不断传播,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喜讯捷传。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蒙古长调民歌(与蒙古国共同申报)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先后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在为中华民族有如此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之余,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人们传统生存环境的改变和文化选择多元的冲击,部分传统音乐文化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使在风雨飘零中的传统音乐受到了历史性的挑战。我们没有理由不将这些遗产保护好、管理好、传承好。

近年,国家针对传统文化流失严重的现象,采取了相关的保护政策。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政府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及总体目标,大大推动了对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有史以来,官方大规模地保护传统文化正深入发展。

此后,部分专家认为“申遗”是保护传统文化的最好手段,特别是在地方政府中也有这种想法。而一些地方政府却往往借文化的招牌招商引资,其结果是“政绩”有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真正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如果仅仅通过“申遗”来保护文化遗产,将对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如只通过“申遗”保护,则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申遗”是一种手段,保护文化才是最终目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手段多种多样,不能在“申遗”这一棵树上“吊死”。传统音乐是我们自己的精神文化,不论是否“申遗”,它都是我们世代相传、不可丢弃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自觉保护这份遗产。人们最初是自发学习和传承传统音乐的,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乐师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传承后继乏人,只要有人习之,他们便竭尽全力“传道、授业、解惑也”。政府的帮扶有利于乐社的发展,但传统音乐始终是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的,传统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民间。我们认为,政府的积极、正确引导有利于传统音乐的健康发展。乐师不仅要推动乐社发展,而且要自觉保护祖上留下的音乐文化,积极招纳、吸引新成员加入乐社,培养新会员和知音,因为人们的需要是传统音乐真正存在的价值。

总之,处于自发状态下的传统音乐人,不但要自醒,而且要自觉保护传统文化,要有一种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珍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子孙负责,尽可能将这份遗产“原样”传承下去。

历经岁月的洗礼而保存下来的传统音乐,虽然在当代急剧变化的浪潮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但依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河北省徐水县迁民庄南乐会“无论是来自外界的压力或是隐存于内部的危机,都从未令它放弃过生存的希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善于利用各种变体巧妙地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2]河北省高碑店市虽紧邻京郊,尤其是部分大型企业入住该市后,使得其经济快速发展,但城郊的虎贲峄南乐会依然茁壮成长。另外,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民间乐社遍地开花,尤其在广州,以及广州附近的番禺、佛山、中山等地较为兴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番禺区有大大小小的民间乐社60个”,[3]它们依然活跃在民间社区。因此说,中国传统音乐依旧前景光明,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壮大,并非有些学者所担心的那样――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步消亡。

然而,在部分地区,民间乐社不能正常参与活动,甚至有些乐社已经陷入瘫痪的境地,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艺术研究院张振涛研究员在1993年至1996年采访的冀中地区55家乐社中有8家乐社已经瘫痪,[4]占总数的15%,相当于有1/7的民间传统乐社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时至今日,更多的传统乐社不能正常活动。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加强保护处于困境中的民间乐社和那些承载着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民间乐师。冯骥才曾对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说:“每一分钟都有遗产在消失,文化就是我们的生命。”“有些没有文字记载的遗产,全靠实物和传人,实物、传人一旦消失,这些遗产也就随之消失。”因此,必须正视当代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危机意识,必须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

当前,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之下,各地政府应该提倡和积极引导,让农民做新农村文化的主角,正确合理地开发中国蕴藏的乡土文化资源,激发乡土文化的活力,这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延续无疑将会起到积极作用。我们相信,随着政府和民众保护古乐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中国传统音乐的复兴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真正到来之时,中华文化将成为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中一枝美丽的奇葩。

参考文献:

[1]管建华.文化策略与世界多元 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5,2.

[2]谢穗.河北徐水县迁民庄南乐会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7,1.

[3]王晓燕.对民间乐社的文化价值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

世界文化发展范文2

一、重在深化学习、深入调研,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广大干部党员继续深入学习、深入讨论,进一步研读两个读本、党的*报告,深入学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要求。6月6日,厅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转发了《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网上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全厅党员干部踊跃参加,约1100人参加了竞赛,参赛率90%以上,得分普遍在80分以上。南京图书馆党委还以支部为单位组织了生动活泼的知识竞赛。通过网上答题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更广泛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为了进一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找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在第一阶段调研的基础上,章剑华厅长亲自对江苏文化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了解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实际困难,找寻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的政策瓶颈和解决对策。同时全系统党员干部利用江苏文化周讯、江苏省文化厅门户网站等平台加强交流,进行思想解放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重在走群众路线,着力对照检查、分析问题,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思路。

厅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把第一阶段收集的80多条意见建议进行了重点的梳理,归纳了8个方面28条意见建议,把基层群众的反馈意见作为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为厅党组查找和分析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公开接受群众评议监督,走群众路线,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大大提高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可行性。厅党组为了拿出高质量的分析报告,6月12日,召开厅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6月18日,召开党组扩大会,对厅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初稿进行讨论,与会同志对初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6月27日,公布《江苏省文化厅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全省文化系统范围内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评议工作,向厅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代表、部分离退休干部代表,向省文化厅直属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党代表、人大政协代表、专家代表、群众代表,向省辖市、市(县、区)文化局领导班子,向音像、网吧等有关服务对象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目前,已经收到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部分市县和服务对象80多条评议意见。在意见反馈后,厅党组本着“对厅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更高层次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更高标准上剖析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更高目标上推进文化建设的新发展,进一步深入推进省文化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对照检查了近五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了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认真排查原因所在,并制定了在更高目标上推进文化建设新发展的战略思路。

三、重在突出实践、服务基层,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举措。

为了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机关作风建设,厅党组确定实施“六项举措”,着力解决基层人民群众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为民办实事六项工作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初见效果。厅机关办公楼的电子触摸频、信息滚动频和部分厅直单位公共场所信息滚动频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南京博物院大型多媒体触摸屏展示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建设管理有效推进。《乡镇文化站管理办法》已经正式列入立法项目。全省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月底全面启动,年底前完成三年的轮训工作。全年116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截至7月10日,新建、改扩建72个,已建成5个,48个在建,其他的在做开工前准备;置换44个,大部分已经办理置换手续,正在装修中;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顺利进行。省文物局联合有关部门,对全省各级、各类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268家的从业人员数量、展览面积、馆藏数量、近三年收支情况及免费开放后预计新增支出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进一步掌握免费开放的有关基础资料;送戏到基层演出成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谐文化基层行”以抗震救灾等为主题组织到基层和社区演出26场,收到基层群众的好评;文化行政执法装备配置初步落实。配置资金已经落实到位,配置方案已经通过,各种配置器材正在购置之中;现代戏创作投排有序推进。从目前各地排练的作品来看,极有可能产生一些现代优秀作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工作相结合,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民工程,体现实践特色、文化特色,是我厅学习实践活动的一大特色。

世界文化发展范文3

向家坝奇石馆位于云南省水富县人民东路,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水富县内集观赏、营销、交流为一体的最大的综合性石馆,馆内藏石种类繁多,有金沙江奇石、长江石、云雾石、戈壁石等全国各地出产的名石千余枚,馆内藏石最大的重达千斤,最小的有几十克,馆内奇石件件形象逼真,形态各异,它们有的似美女风姿绰约灵秀;有的似飞禽走兽惟妙惟肖;有的像山水美景意趣深远,有的像苍松挺拔、遒劲有力。馆内具有代表性的金沙江奇石有“佛手”、“奇山胜景”等。

石馆主人张辉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一提起他的石馆和藏石,他的钟爱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自己最初喜欢上石头是因为觉得金沙江奇石很好看,其中“三江图纹石”的山水美景、人物肖像、动物姿态等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自此,他萌发了跻身其中,创建石馆的决心。自2007年建馆以来,来馆参观、赏石、购石、指导的全国各地石友、玩家、专家、领导已有近10000人次,累计交易额达400多万元,石馆搭建起了金沙江奇石与全国赏石界的学习交流平台,对金沙江赏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辉坦言,经过这些年辗转深圳、天津、广州、宁夏、内蒙、成都、重庆等地学习参观,自己对赏石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作为石头爱好者,除了喜爱石头之外,还要顺应市场潮流规律,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多看、多听、多学,不受地理、空间的局限,不断提高审美水平,赋予视觉以文化内涵赏石文化博大精深,从个人角度讲,赏石玩石者以石结缘、以石怡情、以石交友;从政府角度看,当有了丰富的资源、一定赏石群体和成熟的市场后,奇石是一个既环保又经济的产业,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味。

对于金沙江奇石产业发展前景,张辉认为:县委、县政府已经成功举办了“2010首届中国水富国际金沙江赏石文化旅游博览会”,目前正在进行“中国观赏石之乡”的申报工作,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着力把水富打造成金沙江观赏石交易和集散中心、打响“三江”图纹石品牌的决心和信心,这必将带动全县石产业的不断发展,整体提升“三江”图纹石在全国赏石界的地位,提高水富的文化底蕴与知名度。

(供稿:水富县“中国观赏石之乡”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世界文化发展范文4

一、发展魅力乡村旅游的主要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贺州市号称“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近来又定位为“森林之城、田园都市”。顾名思义,山水、田园无疑是贺州的一个亮点。因此,旅游、绿色蔬菜业、水果业、林业、纸业等与农业有关产业的发展必将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亮点,一个重中之重的议题。

2、人文历史文化的优势。贺州具有典型的岭南文化,又以其博大的胸襟融合各种各样的文化在其中。

在贺州,仅语言的多样性就足以令外人惊奇,客家话、钟山土话、桂柳话、广东话、普通话、瑶话等语言夹杂在这里互相交汇。很多外地人一到贺州即可找到熟悉的语言气息,讲任何语言,都不觉得有隔阂。同时,历史文化气息在乡村里广泛存在。不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依然保存着一丝丝的历史痕迹。

贺州市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因与广东接壤,饮食习惯也与之相仿。在饮食方面,仅瑶族的油茶、钟山的大肚粑及几种其他类别的糍粑就会让人念念不忘。饮食市场以粤菜为主,川菜、湘菜、鲁菜等中国国内名菜也都有。贺州云集了各地小吃,各种菜肴和地方风味小吃琳琅满目,样多味美。如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和白粥拌小菜等。著名美食有信都三黄鸡、黄田扣肉、姑婆山米酒等。

3、交通枢纽优势。贺州市的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后,发达的交通在带给贺州人便利的同时,也给外地人进入贺州提供了便利。因此,“走出去,引进来”就是一个战略性策略。“走出去”,就是依托地理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大量输出农业产品,首先全面占领珠江三角洲的农贸市场,然后发展到港澳台等地,再到东南亚;“引进来”,就是用贺州的旅游优势吸引港澳台、广东以及全国旅游爱好者进入贺州,让他们充分体味贺州与众不同的文化、风俗、历史、风景。

二、发展魅力乡村旅游的劣势分析

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贺州是农业大市,但还远远不是农业强市。农业种植业产业化不够,缺少完善的科学发展整体规划。主要是农业产品单一、价格不稳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抗风险能力低等。例如,英家大头菜是贺州的一个农业品牌,但是本地没有大头菜加工基地,主要靠卖到广东加工,由于价格、市场等不稳定因素,发展极其缓慢,很难形成产业化模式。

2、旅游规模较小。贺州是优秀旅游城市,要依靠旅游打造新形象,但旅游产业仍存在很大不足。旅游产业化不够完善,规模不够大,乡村旅游、农家乐项目相对较少。贺州本地一些乡村的旅游、农业资源比较丰富,但缺乏外人的发掘和农村本地人的宣传,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农村旅游发展模式没有被利用。

三、发展魅力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

基于以上形势分析,贺州的发展需要抓住历史机遇,根据“森林之城、田园都市”这一新形势下的城市定位,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独特规划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单靠简单加工业,我们是不够和广东及周边地区竞争的,而农业、农村才是新形势下贺州必须重新着重审视、找到发展突破口的亮点。因此发展魅力乡村旅游,这是一个具有发展战略性的重大举措。

一是能宣传贺州的新定位,有利于政府掌握更多关于本市乡村的农业、农村发展状况,对深化贺州市“森林之城、田园都市”形象起到实质性作用。

世界文化发展范文5

关键词:韩流;国民综艺;自主创新

《两天一夜》可以算的上是韩国的国民综艺了,几乎没有哪个韩国人没看过。它是韩国首个野外生存现场综艺节目,以“真实体验野生,走遍韩国美丽的地方”为宗旨,成功跻身为韩国家喻户晓的综艺节目。夸张的是,如果问观众一些没有去过的城市,他们也能说出那里的人文特色。因为已经通过《两天一夜》领略过了。它曾连续三年获评韩国KBS演艺大赏的“观众评选最优秀节目奖”,创造连续23周30%以上的收视纪录,甚至多次达到40%以上,最高收视达52%。可以说开拓了韩国综艺节目历史的新时代。

中国版《两天一夜》由四川旅游局总策划,四川卫视、优酷土豆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等联合出品。节目以轻松、搞笑的方式,在两天一夜的时间里,让明星嘉宾体验一次没有钱的旅行。户外竞技节目除了两天一夜外,比较有特色的湖南卫视《勇往直前》强调的是“挑战”的概念,节目中的嘉宾也要完成规定的挑战,才能拿到公益基金,帮助弱势群体。节目中会给嘉宾设置情境和极富难度的挑战,他们的惊恐、迟疑、犹豫,或紧张或轻松,节目仅限于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没有深入群众,互动性不强,嘉宾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少一些,不够贴近观众的实际生活。

《两天一夜》不同于以往的中国综艺节目,中国的综艺节目大多数都是演播室录制的,虽然也有外景拍摄,但是外景拍摄只相当于节目的辅,或者是补充了解性的材料,在镜头前人为的表演,而非真实的展现,演的过度完美会给观众一种虚假的感觉,所以无形中疏远了与观众的距离。两天一夜的播出开创了中国国内室外竞技节目的先河。节目组为明星准备乐享生活资料,如零花钱、出行工具、食物、帐篷等,明星需要通过“福不福”游戏来决定能否获取这些乐享条件。这是一档妙趣横生的公益旅游节目。嘉宾们带着公益任务,沿途宣扬文明旅游,去发掘更有趣的旅游方式,深入体验中国四川最美的地方,向观众展现美丽的自然风景、美食、风俗人情等,进而助推旅游经济发展。“旅游”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节目以“旅游”为主题背景,契合了目前国内民众渴望减压、渴望释放、渴望旅行、渴望快乐的心理需求;每期节目结合不同的旅游景点,有着不同的形式主题。通过艺人的游览视角以及艺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展现出当地的美丽景色,并体现出环保、礼仪、历史、宗教、风俗等各种风貌,引起爱旅游和渴望旅游的人关注。

韩国原版《两天一夜》连续7年保持亚洲综艺节目收视率第一、在韩国创下多项收视奇迹。中国版《两天一夜》除了保留韩版精华之外,更有中国版的独到之处。KBS《两天一夜》总导演崔在亨将全程参与,担任《两天一夜》项目总导演,以吴宗宪、朱梓骁、马可、安七炫、张睿为首的豪华主持班底将作为中国版的新生力量与观众见面。通过轻松愉快的旅行,向观众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关于节目架构,对比国内其他户外综艺节目,两天一夜采用结构化编剧模式,有很强的故事性,整个节目流程自然且富有逻辑,并且有贯穿始终的情感脉络,有独特的魅力和粘性。交通工具、住所这是一般电视栏目不太能展现到的,本栏目通过选择出行方式、睡觉福不福等环节的设计将交通方式和住宿环境巧妙地融入节目当中。交通工具和住宿等的出现是顺应流程的发展自然出现的,与节目结合紧密融洽。而音乐是节目情节发展的脉搏,随着人物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结合节目剧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音乐。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调性,搞笑的,幽怨的,紧张的,温情的……音乐类型多种多样,富于变化。把室内真人秀多机位全角度展现人物和外景风光拍摄特点相结合,表现力强;采用拍电影式的手法展现美景,高清的画面效果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沿用原版经典游戏,如“绝对音感”等,原版游戏已为观众所熟悉且颇受欢迎;自主创新,研发新游戏,制造新的感观和体验;加入中国国民游戏,如“滚铁环”、“木头人”等,引发观众儿时的回忆;节目中的游戏有望延展到生活中,在观众中传播普及,成为现实中新的热点;明星更多发挥空间相对于影视剧,真人秀给明星更多的空间去展现自己真实的个性和特色,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明星。

两天一夜的成功引进提醒,我们电视节目引进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电视节目引进不等于成功,没有科学合理的本土化改造,再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和模式也都只是空谈。对引进节目和原创节目进行对比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不是所有的引进节目都能取得成功,很多引进节目在电视荧屏上悄然地出现又悄然地消失,只不过影响力太小,大家不去关注它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例如《激情唱响》《老公看你的》等节目,都曾是“出身名门”的海外版权,但昙花一现就停播了,没有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引进别国的综艺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不失为美事一桩。但我想强调的是:文化与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发展,但不应该被取代。为什么这么多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都是从海外引进的?我们本土原创节目为什么就不能如此成功?疯狂地引进海外节目对于本土原创节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我确实是爱看韩国综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接受有一天,我闲来无事打开电视想看看综艺,结果发现都是××节目中国版。正确认识这一现象,深刻理解这一问题,我们真的要思考中国电视的未来,究竟会怎么样?

【参考文献】

[1]王国臣.电视综艺节目编导[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7

[2]潘知常,孔德明.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 [C].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01

世界文化发展范文6

一、恩施市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优势分析

1、神奇的自然风光优势

恩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境内有奇峰异石、溶洞飞瀑、佳林名卉,形成了雄、奇、秀、险、幽、绝的旅游资源。其中恩施大峡谷位于清江上游,集山、水、洞、情于一体,拥有清江升白云、绝壁环峰丛、天桥连洞群、暗河接飞瀑、地缝配天坑等五大奇观,总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同时,境内还有形成于4.6亿年前的世界第一奥陶纪石林――梭布垭石林;有形成于5.5亿年前寒武纪的水旱兼备洞穴――龙鳞宫;有入选“中国特色旅游30佳”的神州第一漂――清江漂流等。

2、独特的文化魅力优势

恩施市是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其中以“恩施女儿会”最具代表性,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态受到了民俗专家、文化学者和各族人民的青睐,被誉为“东方情人节”;还有恩施耍耍、傩戏、灯戏、扬琴以及山民歌、土家吊脚楼、摆手舞等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恩施市还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早在2000多年前,巴人先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大革命时期,曾是、周逸群等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的红色土地;时期,恩施又是湖北省临时省会。这些都为恩施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集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3、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

恩施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境内气候宜人,植被丰富,有“中国硒都”、“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天然植物园”之美称,是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评定的“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与大兴安岭和西双版纳齐名为“中国三大后花园”。良好的气候和生态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富硒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尤以茶叶、药材以及畜禽、蔬菜等倍受市场欢迎,其中“恩施玉露茶”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曾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现被专家认定为“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此外,“板党”、“窑归”、“紫油厚朴”等名贵中药材享誉中外,为加速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商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4、突出的地理区位优势

恩施市是恩施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鄂西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地和集散地。恩施市西与重庆万州毗邻,东与长江三峡、神龙架相连,南与湘西、张家界相望,地处湘鄂渝大旅游圈的腹心地带。318、209国道在境内交汇,沪蓉西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恩施段即将全线建成通车,恩施机场已开通武汉、宜昌、重庆、广州、北京、上海等航线,被列入全国公路运输197个枢纽城市之一,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即将形成,制约旅游的交通问题即将彻底解决。

二、恩施市生态文化旅游现状特征

近几年来,恩施围绕“把恩施市建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加大了财政投入、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形成了浓厚的旅游发展氛围,取得了初步成效。

1、景区开发建设起步良好

目前,全市共开发景区20余处,主要有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龙麟宫、柳州城、红花淌石林、清江画廊等,其中恩施大峡谷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奇观;梭布垭石林堪称“世界第一大奥陶纪石林”,已成为湖北省12大特色旅游景区之一,清江闯滩被列为全国旅游30佳;恩施土司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土家族土司文化标志性建筑。目前,恩施土司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梭布垭石林、龙鳞宫创建成为国家3A级景区。

2、旅游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恩施从2006年起开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检查验收。几年来,恩施以“创优”为主线,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大力建设市内通往各旅游景区(点)的公路;增加城区公交车、出租车辆、旅游客运车数量;全市拥有星级宾馆14家,其中四星级和三星级各3家;发展星级农家乐34家;发展旅行社2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建成高档文化娱乐和休闲场所14家。开发了“恩施玉露茶”、“中国板党”、“西兰卡普”等特色旅游商品。

3、旅游市场拓展力度逐步加大

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开拓力度,先后在武汉、重庆、成都、广东及周边地区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组织了“中外摄影家看恩施”、“恩施土家女儿会”等一系列活动,编制了多卷画册,拍摄音乐风光片。组织了武汉、重庆等地的多家旅行社负责人到恩施考察,积极开展区域联合以及国内外市场对接工作。

4、旅游业对市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

2008年,全市景点景区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旅游收入已达全市生产总值的10.68%。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绿色富硒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

三、加速发展恩施市生态文化旅游的抉择

2009年7月,省委书记罗清泉到恩施调研时指出:要把恩施打造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最重要的战略支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把恩施大峡谷打造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最重要的核心景区,以旅游业为引擎,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据此,在加速发展恩施生态文化旅游的着力点上必须积极实施“四大对接”。

1、旅游规划对接,全力构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按照“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战略构想,坚持做到“四个衔接”。一是全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相衔接。做好基础设施、品牌塑造、发展机制、营销策划、客源市场的规划对接工作。二是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以旅游产业为抓手,构建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框架体系。三是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路网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四是重点景区建设详规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相衔接。

2、项目建设对接,切实改善旅游发展条件

为落实“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战略构想,湖北省委、省政府将在未来两年内启动圈内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520个,预计投资1664亿元。恩施必须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搞好相关项目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政策支持范围,改善旅游发展条件。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增强区域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集散能力。积极争取增加通达恩施的航线和航班密度,降低和稳定票价,形成方便快捷的空中进出通道。不断加强生态文化旅游交通道路线路建设,重点抓好恩施―大峡谷奉节―长江三峡、恩施―巴东―神农架、恩施―黔江等旅游道路线路建设,打造无障碍旅游圈,实现客源市场对接。积极改善恩施城区至各景区的可进入条件。全力打造好“1-2小时旅游圈”,提高旅游舒适度和旅游品位。二是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围绕把恩施打造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积极做好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旅游发展条件。在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基础上,继续强力推进“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城市形象水平,提高旅游知名度。三是加强景区景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景点的供水、供电、通信、标示、公厕等配套设施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景区形象,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3、发展机制对接,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旅游投融资机制。努力争取国家财政专款、转移支付和贴息资金,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民族发展、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资金实行整合使用,进一步加大恩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投入。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建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产业体系,提高旅游整体接待能力。重点是做好恩施大峡谷、清江画廊、红花淌石林、梭布垭石林、星级酒店、旅游车队等旅游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工作,着力解决当前旅游开发企业实力偏弱、投资不足的问题。

二是搞活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经营机制。力争在旅游开发权和经营权出让、以资源和土地入股合作开发、投资商以基础入股参与开发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突破,鼓励国内外企业集团以参股、控股、联合、兼并等形式参与市内旅游企业重组,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实力。

三是创新生态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突出抓好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导游员队伍、服务员队伍和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壮大,积极培养引进一批懂专业、善管理、素质好、能力强的旅游人才,强化旅游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四是不断优化生态文化旅游服务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观念,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旅游经营秩序,确保旅游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