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文化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层社区文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层社区文化建设

基层社区文化建设范文1

一、加强政府投资,加大硬件设施建设

基层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投入和政府资金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当地经济的发展。 只有经济发展了,政府才能加大文化建设,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更依赖于经济的发展。首先,建设基层文化的重点是要发展农村文化,要把基层文化的发展由城镇逐步转向农村,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把基层文化建设的资源、设施、资金等向农村转移。继续深入农村电影放映、农村书法比赛、农村文化馆的建设,逐步扩大农家书屋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面和辐射范围,服务更多群众,尤其是要结合农村实际,以村为单位,发展和建设一批适合基层广大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文化惠民工程,来充分满足群众各方面的文化需求和不同层次的文化诉求。其次,在建设基层文化的同时,也要发挥市场机制,把基层文化管理引领到市场发展领域,引导社会多方面的力量注入基层文化在市场中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基层文化的双赢。

二、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完善农村基础文化建设机制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因为广大群众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主体,群众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实现文化教化民众的目的。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中要按照我区基层文化发展的特点,有效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结合我区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传承和发展地域优秀文化,培养出一大批农村文艺爱好者和志愿者。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更要竭力发展先进文化,学习先进科学知识,意先进文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增强当地经济实力,在文化发展的同时,不忘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要着重建设基层文化,努力推进文化下乡等活动,逐步建设农村的文化站、文化场、农家书屋等为平台,充分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提升基层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引领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时尚,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只有用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去教化群众,引导农民对先进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帮助他们扫除封建残余思想和乡村恶习陋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建设基层文化,让农民的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

基层社区文化建设范文2

农村乡镇、基层社区大多远离城市、机关,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物质条件比较艰苦,人民群众文化需求非常迫切。只有大力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符合人民群众口味的先进文化纯洁思想、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素质,才能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政策了解,提高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打牢人民群众爱国、爱党的思想基础,自觉抵制封建迷信、腐化堕落的文化生活方式和行为,真正建设好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目前,造成农村文化落后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原因。

第一,人才短缺,素质良莠不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编制体制的原因,导致编制少,专业人员少,各基层乡镇缺少专业的吹、拉、弹、唱的人才,只有一些自生自长的“土八路”,而这些人从事工作复杂,他们的水平一般只限于自娱自乐,根本谈不上“精”和“专”。加上各级党委政府不重视文化工作,忽略文化效应,这样就造成基层文化活动不正常,主动性差。少数地方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是只限于春节等重大节日活动,并且,开展的活动的影响面小,宣传和带动作用不明显。

第二,各级基层领导重视少,没有从主观上认识文化的作用,抓文化工作力度不够,随意变动基层文化站人员,使主管不管,工作不认真,不踏实,对工作消极应付。多数基层文化管理的干部只注重乡镇交代的任务,文化部门布置安排的工作被抛之脑后、束之高阁,形成文化工作错位,造成党的文化工作在基层形同摆设,国家的文化作用不能发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难以得到宣传落实。

第三,文化管理部门人员不全,随意抽调,造成职能欠缺。许多乡镇虽然名义上设有文化站,大多则只有一人,没有安排专职领导负责文化工作,文化站的职能发挥不突出,甚至没有发挥,落实到村、队、组就更没有人来抓这项工作,致使农村文化和农村文艺人才长期处于“撂荒”状态。农村文化骨干培训门类不全,有的根本没有培训,任其自生自灭,村、队文化娱乐只限于看看电视、赌博或者一些不健康场所,文化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组织、无人管理的停止、瘫痪状态。很多大的国家文化活动和建设不能得到很好的宣传,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不能参与,甚至无从知晓。

另外,部分农村虽然建设了一些场地、设施,但疏于管理,造成文化器材的破损、毁坏。因财力投入不到位,活动开展不正常,使得一些文化设施长期闲置、年久失修,还有一些地方挤占、挪用、变卖现象突出,甚至将上级配发的文化器材据为己有。

这些状态的长期存在,限制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吹响了集结号,当前农村文化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利用改革春风,勇于面对,敢于创新,走出一条适应农村发展的文化之路。当前基层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着手解决。

一、立足现状,因地制宜,发挥基层文艺骨干力量,走出一条依靠自身条件的创新发展之路

农村乡镇、基层社区相对狭小,开展文化活动不便,必须立足实际加强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才能真正使群众文化发挥作用。要加强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基层布局,建设政治氛围浓厚、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要根据有关标准,健全基层群众俱乐部,有条件的社区、乡村和单位,应该建立娱乐室、图书室、健身房、运动场等,使人民群众锻炼有器材、活动有场地。

二、把民族文化优势与农村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应基层口味的文化之路

民族文化是基层文化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农村乡镇、基层社区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积极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丰富和创新基层文化的内涵。要有计划地开放当地名胜古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供人民群众参观学习,引导群众从民族文化遗产中感受中华民族巧夺天工的勤劳智慧;从历史文物的文化内涵中领会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宽阔胸怀;从创造灿烂文化的艰辛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而不断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发挥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和专家作用,通过做关于地方文化的专题报告、组织当地民俗文化展、与群众联欢、选送基层文化骨干到文化团体学习等途径,充实基层文化力量,把引先进文化方向,使先进文化与乡风俚俗相互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特色文化新景观。

三、开放思想,适应国情,创新载体,走出一条适应农村文化需求的政策之路

基层社区文化建设范文3

近年来,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把城市社区理念引入农村,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明创建和提升人文素质的“一号工程”来抓,坚持“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充分发挥社区在文明创建中的“辐射源”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着力点”作用,从“人居环境、人员素质、发展功能”三个方面实现城乡社区文明同步发展。通过持续创建,全市城乡社区基本实现了社区服务便捷、基础设施完备、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文明、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良好的建设目标。2005年张家港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2008年又以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一、健全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城乡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张家港的亮丽名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是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协调张家港”、争创江苏省第二个率先示范区的战略高度,突出把强化社区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和富民强市的重要载体来抓,在制订城市建设和社区建设整体规划时,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注重文化建设,始终把“文化化民、文化惠民”放到突出位置,构建了城乡大文化建设的新格局。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及时调整充实全市各级社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将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推动社区建设的主要抓手,通过工作规划、定期例会、目标分解、现场推进、严格考核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二是健全政策保障机制。2007年,市委、市政府精心研究,慎重决策,出台了《关于印发(张家港市“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十大文化工程)和的通知》,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为建设文化强市奠定了基础。同时。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2008年,市镇两级财政用于社区建设的资金达到2012万元。三是健全创建考评机制。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等部门,以创建“星级和谐社区”为抓手,以推进社区形态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发展社区文化体系、提升社区文明指数为重点。按照组织队伍、硬件设施、服务水平等10大项38个子项的要求全面加强对城乡社区工作的考核。目前,全市共评选星级社区161个。

二、高标准推动城乡社区文化建设步伐。我们着力于解决和缩小城乡文化建设差距,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服务社区群众、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在城乡社区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社会文化活动,推动形成了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新。一是高标准抓好全市城乡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十五”以来,市财政先后投资3亿多元,在城区新建了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大厦、电影广场、张家港书城、长春园评弹书场等一批特色鲜明、现代新颖的文化重点工程;总投资7.2亿元、占地230亩的市文化中心,集大剧院、科技馆、规划馆、文化馆、美术馆、档案馆、图书馆新馆和名人文化广场等项目于一体。除大剧院外的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市有线电视全面实现了“户户通”,实际平均入户率达到98.8%,并于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了“新张家港人”有线电视覆盖工程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市里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实用、适度超前、预留空间的原则,确定了各类社区用房标准。城乡村级社区文化设施网络健全,形成了社区居民15分钟文化健身活动圈:全市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功能较为齐全的文化休闲广场32个,其中最大的文化广场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全市城乡社区建有各类公共图书馆91个。有正常营业的影剧院12家(含企业、学校内设影剧院)。南丰镇永联村把文化设施建设置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全市率先投资7000万多元,新建了包括大剧场在内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成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的排头兵,为农村群众创造了文化条件。二是广泛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我们着眼提升社区文化内涵,经常组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公益性社区文化活动,并从中培育打造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服务品牌,让广大城乡社区居民能够充分公正地共享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市、镇、村(社区)每年举办各类开放式文化体育活动超过1000场次,一年一度的“张家港市社区文化艺术节”、“张家港市广场文艺周周演”等品牌文体活动已经连续举办9年,参与群众超过20万人次。市艺术团、市文化馆等文艺团队常年开展送戏下乡进社区活动,市文联、市社科联、市科协等社会团体,以及市图书馆、博物馆、书画院等单位,每年定期赴城乡基层社区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及培训,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从2006年开始,市宣传文化部门每年共同举办“文明百村欢乐行”村村演活动,组建“文明快车”艺术团,携带以“三贴近”为特点的优秀文艺节目,将党委政府的关怀与慰问送到了全市每个行政村(社区)及规模型企业社区,3年来共为广大社区居民无偿演出近600场。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培育一区一品的社区特色文化活动项目,建立了259支社区特色文体团队,参加人数达到114万人,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不断拓展社区文化建设内涵。张家港市坚持经济提速增效与文明创建有机结合,突出“用张家港精神激励人、用文明创建塑造人、用先进文化哺育人”的工作思路,围绕城乡一体深化文明创建,坚持以点带面发展社区文化,努力使人的素质与现代化进程互动并进,不断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首先,大力实施“市魂”塑造工程。“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是闻名全国的城市精神,也是激励张家港人开拓创先、不断创新的源动力。张家港市每年都要深入开展“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凝心聚力建设协调张家港”等主题教育活动,每年都要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先进、登高望远、攀高比强、争先创优,每年都要大张旗鼓表彰一批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使张家港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项工作之中,成为广大市民奉献岗位、创建美好家园的不竭动力。其次,加大力度,着力推进市民人文素质提升工程。张家港市文明委制订出台了《张家港市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计划》,在全市各基层社区深化“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教育,通过“社区讲坛”、文明礼仪“村村讲”等途径,使文明礼仪知识普及面向农村社区和普通家庭拓展。各有关部门全力做好了《张家港市文明市民公约》和《张家港市文明市民读本》进家庭、进社区工作,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网络问答、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使《公约》和《读本》内容家喻户晓。

四、切实改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手段。我们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突出亲民、便民、利民,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在服务平台和载体上求突破,不断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好广大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2004年以来。张家港市依托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携手长江流域12省(市)文化部门,每年都要精心策划举办“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通过展示弘扬悠久灿烂的“长江文化”,极大地提升了张家港作为一个县级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使广大社区群众享受了精美丰盛的“文化大餐”,荣获文化部创新奖。为将“送文化”切实转变为“种文化”,张家港市颁发了一系列繁荣文学艺术的奖励办法,激发基层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小戏《童心无忌》和小品《姑娘十八》分别获得全国“群星奖”金奖和首届中国戏剧奖・小品最佳剧目奖。创排的大型锡剧《荒唐王爷》,获得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在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第二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上,《吴二赖讨田》和《敲背》双双荣获比赛最高奖――小戏类优秀剧目奖和小品类优秀剧目奖。在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决赛中,小戏《吴二赖讨田》又获得大奖(全省3个)。短篇弹词《良心》在江苏省曲艺界“芦花奖”评选中一举摘得文学奖、表演奖两个大奖。在2008年11月举行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中,我市的《河阳山童谣》获得了最高奖“金穗奖”。同时,张家港市坚持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注重发挥各类社会文化资源的作用,大力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类民间组织及个人兴办公益文化设施,举办公益文化活动,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格局。

基层社区文化建设范文4

(一)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组织中的作用

政府是农村文化建设最主要的组织者,为了更好的达到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和要求,政府要努力加强和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首先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开展农村文化事业,必须要建立一支稳定并且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政府要选拔一些优秀的文化人员,组织一个先进的文化建设队伍,配备专业的文化人才去建设农村文化,使农村和农民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当然这种改变是进步的;其次政府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导者,自然而然也就扮演着带头者领路人的角色。政府应组织各村委会及农村社区内的人员和多方力量参与的共同事业,因此,政府要利用其自身优势,宣传文化建设的服务精神和理念,并发动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同时也要协调各级单位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让农村文化建设形成一种合力局面,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就得到了分流,也使得政府的担子变轻。

(二)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管理中的作用

“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不仅是组织者同时也是管理者,政府代表着国家的公共行政权力,因此下级各组织和单位对其权利和权威都有着高度的认可和认同。”农村文化建设,政府的管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文化建设资金、文化建设的进度和人才队伍的管理上。

首先,农村文化建设中,文化设施是基础,而资金投入是关键,政府是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最主要的提供者,文化设施的购买和文化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使用资金,而在购买文化设施或组织文化活动时,为了杜绝贪污和浪费文化资金的现象,因此政府成立专门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资金的流动情况和实用的去处,并定期的进行核查;其次,政府通过自身掌握的行政权力和各种社会资源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调控手段,对农村化建设的全部进展和成果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政府的管理和监管,使其农村文化建设不偏离政府的既定目标和文化精神,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防止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一旦在文化建设中出现了偏离现象,政府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矫正,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因此对偏离现象的预防和矫正都会很及时很有效,这也就为农村文化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争取了时间和速度;最后,政府就是对文化建设队伍的管理,由于农村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与城市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造成了许多文化专员辞职的现象,文化队伍出现空缺,人才链断裂,而剩下的文化专员大部分对文化建设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为了杜绝上述现象的产生和持续,政府加强了对人才队伍的管理,提高人才的待遇条件,建立严禁的招聘制度和晋升制度,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才队伍的管理和考核,为农村文化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政府是农村文化建设资源的主要提供者

基层社区文化建设范文5

一、存在问题

群众文化虽然是一个很早之前就有的概念,但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在其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笔者总结如下。

1.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虽然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群众文化建设,但部分地区、部门及相关领导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是认识不够,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问题,没有将其纳入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导致群众文化建设缺乏政策性的保障措施,发展受到了阻碍。

2.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缺乏。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需要一批热爱群众文化事业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文艺专长和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但就目前群众文化队伍整体情况来看,很多地方缺乏专业的人才,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人才老化和流失情况严重,且水平有待提高,制约了文化建设的持续和创新发展。

3.群众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但还是跟不上广大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需求的增长速度,经费投入不足仍是影响和制约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因经费不足,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设备老化严重,这对正常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4.群众文化活动单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他们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单一的文化娱乐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但当前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大多还是传统的歌舞活动,缺乏创造性与发展性,毫无地方特色,以至于不能引起群众广泛参与,影响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反复思考,得出了以下解决对策。

1.提高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启迪和教育群众、增强人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培育人的思想品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并且对稳定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各级政府一定要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明确其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将其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从而确保群众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队伍。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广大文化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和大力推动,可以说群众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人才。但当前很多地区的文化人才流失和老化情况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队伍,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完善奖惩机制,加强对现有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现有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在职培训、外出学习等多种途径,提升文化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业务能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同时,完善奖惩机制,表扬和奖励先进文化工作者,对态度不认真的文化工作者进行批评与教育,从而激起全体文化工作人员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吸纳专业人才,完善群众文化队伍。文化部门要严格把关,引进一批群众文化专业人才,以解决群众文化队伍人才老化的问题。三是培育和发展业余文艺团体。除了要建立专业的群众文化队伍外,各级政府还要重视业余文艺团队的培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共同推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3.扩大资金投入渠道。要想保障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做后盾。而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群众文化建设,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二是拓宽资金来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三是相关文化部门要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一些有偿服务,如开办美术、器乐、声乐、舞蹈等方面的人才培训班,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总而言之,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搭建平台。

4.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增高,已不满足于过去那种单一的活动,开始追求层次更高、形式和内容更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这种需求,我们必须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一是坚持长期性的阵地活动,举办一些日常文化娱乐活动,如充分利用城市文化中心和各类活动阵地,举办合唱活动、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等,丰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二是依托重要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猜灯谜晚会,参观主题展览、书画摄影展,开展读书演讲,以及歌会、戏剧节、主题文化节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让人民群众在享受高雅的文化活动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振奋,道德水平更上一层楼;三是深入挖掘地方资源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举办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陶冶人民群众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的文化修养。此外,还要重视基层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联系演出团体送戏下乡,联系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并将这些活动常态化,以丰富基层社区居民和农民的文化生活。

三、结语

基层社区文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24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10-01

社区文化是区域性的、全方位的广义文化范畴,是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社区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定向、地域心态等文化现象的总数之和。对于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而言,加强对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和探查,找出社区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前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文化工作者,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强化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资源的利用进行社区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

1.对于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而言,依靠政府单方面的投资显得单一、被动。因而,要想实质性的推动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还应该着手于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的利用,将社区内的文化设施如展览室、文化活动室、体育场对社会居民进行公开开放,让整个社区的居民都能积极的参与到社会文化的建设中来。此外,在明确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底细的基础上,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人员应与辖区内的企业、机关部门进行联系,争取企业、机关等单位将文化活动场所向群众开放,给予弥阳镇社区群众更多的发挥场所。其次,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还需要政府的法理支持以及群众的全力配合,例如在红烟社区的文化建设中,主要的便是“政府指导、企业主导、群众督导”的社区文化创造模式,从红烟社区的发展中可以看到,当前社区文化建设正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社会的文化建设也更具新时代的文化内涵。

2.遵循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的人文特点,发展社区的特色文化。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必须以弥阳镇社区为基本点,因地制宜的发展社区特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使社区文化保持持久且旺盛的生命力。此外,由于我镇地处市政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鉴于良好地理资源,我们必须加以大力利用,使其为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创造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使得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和人文特色。

二、倾斜老、偏地区,改变建设不平衡状况

如果老城社区与新城社区之间、中心城区与偏城区文化建设的差距状况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缩小,那么社区文化建设将很难得到改善,而且还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以下三个重点方面的改善:

一是加强对城东、铺田、古城三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政策的扶持程度,让这些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在政策的扶持和社区领导的带动下,展现出勃勃生机。此外,要推动城东、铺田、古城这三个社区的文化及社会,需要立足于社区的本身情况,例如社区的规模、人员数量、经济情况、文化特色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城东、铺田、古城社区文化建设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并且注重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目标的一致性,使城东、铺田、古城社区文化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二是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资源共享。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强调的是整体性质的文化发展,因而,要充分调动弥阳镇社区内所有的机关、部队、企业组织等一切社区力量,通过这些力量的整合,实现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资源的有效整合,并且为弥阳镇社区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共有、共享的良好社区氛围。另一方面,借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资源共享,可以实现社区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扩大社区文化的发展途径及范围,使得社区文化建设更加的饱满化。

三是通过建设文明、卫生、祥和、安全的社区,使居民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在社区文化的感染下潜移默化中养成。简言之,也是借助于文化的力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性,让居民们在参与中提高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从而,大大缩小了与其他社区之间的文化建设差异。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社区文化设施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物质依托和载体。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首先在量上要增加。各级职能部门应通过出资、集资、共建等方式建造更多的社区文化设施,如兴建文化馆、站,图书馆,以及社区活动中心,健身场所,社区学院,绿地等。这样一来,社区居民就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文化活动。其次,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将它建设成为社区人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课堂,展示文艺才能的舞台,休息娱乐的场所,青少年教育的园地,文明市民的学校,老年人的乐园。这样就使得社区居民能参加科学、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再次,社区文化设施在资源配置上应尽可能合理化,要使各项文化设施都能物尽其用,而不致于造成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