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1
新课程课改理念的提出,要求小学教育管理必须进行机制的改革,中心点要变,内容也要从知识上变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教育管理是小学基础教学的核心,很大方面决定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它具体是指通过良好的方式和渠道,引领学校的各个工作基层合理有序地分工、组织和运作,全面处理好学校的各项事宜,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的深入落实,小学教育有必要发现当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有效的改革或完善,提出严明的管理措施,不断地加强教育体制的转型。
一、小学教育管理应当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
任何一所学校,没有明确的教学理念和自我定位,都会很难进行合理有效的教育管理。为了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小学教育管理必须联系学校本身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地研究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案和相应的措施,以形成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校园。教育水平得益于学校的管理水平,新课程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必须严格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措施和方案。首先,领导者应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小学教学理念中,并对学校的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深入贯彻这些思想。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存在歧视的思想,努力探索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发扬。学校要把每位学生都融入这个集体,领导、教师、工作人员、学生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以加强“以学生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
二、小学教育管理要全面做到“以人为本”
当今学校管理的统一方向是“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要做到以人为出发点,针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还应该关注教师和每一位学校的工作人员,让学校的每个人都产生主人翁的心态,并且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所谓“以人为本”,核心的理解是制定一切规则和条例都是为了提升人的素质,而不是一味地约束和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对小学教育管理而言,以人为本就是爱人、育人和做人。
首先,领导者要做到“爱人”。作为学校的引领者,要负责制定小学教育管理机制和体系,这一切都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并且在制定过程中要合理确切地考虑学生和老师的利益,不仅要加强教育管理,还要注重教师的想法、需求及学生的饮食住宿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做到善待关爱学校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和教师体会到学校的温暖。
其次,“以人为本”思想的传输灌溉,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角色。领导者给予了教师自由发挥的舞台,教师有义务和责任把知识和品德交给学生,也就是“育人”的思想。小学教育管理,是学生享受义务制教育的开始和基础,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担当着指路人的重任,因此,小学教育管理有必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育和管理,育人先育己,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认知和责任感。
最后,小学教育管理要以学生为核心,以教育为目的。在教育的同时,学校应该推动学生心理的健全及品德的培养。小学教育管理教学要实实在在地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要重视德育方方面面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指出,要学知识,先学做人。小学教育管理教学,要从以人为本的本质出发,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教育管理。
三、小学教育管理要实时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学生或教师,都渴望学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因为美好的校园环境会不自觉地形成爱学习的氛围,从而感染每一个人。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充满书香和学习气息的氛围,让学生和老师们不自觉地相互交流和探讨知识,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进步。那么,如何创造这样的小学教育环境呢?第一,学校要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学校本身充满学习的味道,学生和教师才会陶醉其中。因此,学校必须招收有资历的教师,并加以培育,形成强大的师资团队。同时要努力完善周边的教学环境,如植育花草树木、建设亭台小谢等,给予教师和学生轻松的学习氛围。第二,要推进校园内的每个人的联系。要做到这点,必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互相理解,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校教育管理进行得顺利通畅。如今社会下的小学教育管理,都在追求轻松欢快的管理环境,领导者可以多多开展师生交流互动、家长学生共同参与校园管理的活动,增强小学教育管理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校园的学习教学环境。
随着时代的转换,教育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小学教育管理有待于每一位教育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每一位校园的领导者,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从校园实际出发,制定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措施,并且要不断加强校园学习环境的打造,以提升学校的素质教育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成人教育 发展
步入网络时代或信息时代的今天,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技术革命,并深刻改变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面貌。信息技术不仅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网络信息时代的特征,抓住成人教育发展机遇,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及网络教育技术改造传统的成人教育,使成人教育得到创新发展,探索新时代的成人教育模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终身学习成为社会个体的内在需要
知识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源是首要资源。现代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而社会个体再也不能仅靠一次就完成所有的教育,要生存,适应变革和发展 ,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获取、收集、加工、利用信息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将制约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将普遍意识化和行为社会化。不断学习不仅是来自外部的逼迫或驱使,而且将成为个体的内在需要,成为贯穿终生的自觉和自发的行为方式。终身学习将成为个体塑造个性和公民意识、提高修养、平等自主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必需。网络教育将成为时代的一项基本活动。网络时代的成人教育是帮助人们面对变革、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信息网络技术为成人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息网络技术以其新颖的技术特性,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同时也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思想。网络的特征为成人教育的创新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信息网络技术带来了成人学习方式的创新,1.成人学习是生活的需要,是主动的学习。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能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习将与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在需要,而非外在的逼迫或驱使。因此,在信息网络时代,成人的学习是生活的需要,是主动的学习。教育的最终目标将会改变,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受到教育。2.成人的学习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学习。信息网络技术正在将未来学家们描绘的“学习社会”变为现实,如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为主要技术手段的远程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各自选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高校之间同国际学术机构相联,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终端前听远方教室中教师讲课,也可以同网上的专家、老师和同学对话、讨论,还可以通过联网的图书馆查询文献资料,共享资源,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学业。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成人的终身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3.成人的学习是有选择性的学习。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其数量庞大的惊人,而这些所有的信息资源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一方面,这些信息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网络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但是,由于学习者个体要求不同,对信息吸取应有所筛选和剔除。况且人的精力有限,面对无限增长的知识,人们惟一能做的就是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服务,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信息网络时代成人教育的创新之路
面对信息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从事成人教育的工作者更应该抓住机遇,找准切入点,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成人教育要树立两种新观念,1.发展观念。网络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成人教育如果不适应网络的发展,则必将遭到时代的淘汰。网络以其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等特色使我们的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当然,在成人教育领域也引起了新的革命。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建立信息化的成人教育平台,利用网络极强的渗透性和网络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为成人教育的普及发展提供了可能。在网络时代,成人教育必须走在网络时代的前列,拓展全球化的视野,把网络的建设作为成人教育发展的立足点和支撑点,力争站在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的制高点,从而从网络走向未来。2.市场观念。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空间就是一个大市场,各种思想和文化信息在这里交汇和冲撞,由人们自由选择和认同。在网络时代下成人教育的资源将获得极大的丰富,成人教育的方式更为多样化,学生将成为受教育的主体。他们有权选择受教育的方式和受教育的学校。因此,成人教育必须树立市场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认真研究成人对知识需求的意愿和要求,充分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拥有更广泛的教育资源,更先进的教学方式,才能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成人教育,并争取更多的成人教育生源。
参考文献:
[1]谢枭鹏: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中国冶金教育[J],2003,(3)
[2]刘琳:成人教育网络教学若干问题探析.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与经济研究[J],2003,(1)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3
一.读图有助于让学生更好领悟到诗歌的意象美
读图有利于让学生在进行诗歌意象美接受时候获得更为直观和生动的意象感知。中国的古代诗词本身具有着诗歌和图画统一的特征,正如苏轼在评价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时曾说过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以在进行诗词审美教学的时候将图画和文字融为一体,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无疑将给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带来新的发展。
随着对于人文语文的重视与素质教育的提出,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词应有的意象美就成为众多教师思考的重点。但是古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际遇与现代读者之间的无可跨越的距离以及学生群体所固有的生活阅历的不足,使得他们与作品本身的距离越来越远。例如在教授《蜀道难》这篇课文时,面对作者李白的再三疾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学生会有一种无所适从之感,毕竟在作者李白所处的时代蜀道是难以逾越的天险,而到达现代社会之后人们入蜀已经不像唐代那样艰难,人们可以依靠火车飞机甚至汽车的跨越这道天险,学生无法理解李白的大声疾呼。这时候如果教师使用一些蜀道风光的图片进行教学,无疑更加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为直观的审美情境,让文字唤起的表象和想象与学生对接,实现对作品更好的理解。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的:“如何让课堂充盈着学生生命的吟唱?有一个字很关键:‘化。’古诗词,因为一个‘古’字流逝的岁月不免会泛黄。那么就请教师小心地,轻轻地,拂去岁月的尘土,让生命一如当今的鲜活。简言之,教师要有‘化’的本领:化艰深为平易,化抽象为具象,化天涯为咫尺。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图片可以说在诗人学生以及教师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了将抽象思维转变为具体形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的意象的美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读图有助于让学生更贴近诗歌作者的感情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说道出了诗词创作的真谛,对于诗人来说,一切的意象的作用无外乎是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情感通过一些物象或是景物来进行宣泄,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审美的移情。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将学生带入诗人特有的情感空间,获得和千年之前的他(她)的平等对话,仅仅靠单调的诵读讲解是行不通的,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重文轻图的教学模式,开启图文并重的新的教学形式。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读图教育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超越时空,跨越地界,是人类都能读懂的一种共同语言。”②
图片便于阅读的教学特性,增加了学习的直观性,缩短了理论与实例、理论与评价的时空,较好地处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更加形象、丰富多彩。③笔者进行《滕王阁序》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同样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是诗人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却从未消失的创作情感,单纯的分析文本,不管是景物的描摹,还是作者借用大量典故的胸臆的抒发,学生似乎都无法完全的理解王勃当年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的复杂情感。所以笔者借助了电影《王勃之死》的片段再现了当年王勃写作这篇课文的情景以及他的心路历程,其中“笔虽断,锋颖未残”之句让学生印象深刻,学生在看完电影片段之后对于王勃怀才不遇的悲凉感和不甘于失败的上进心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远古的诗人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获得了情感的共鸣,甚至在于当他们遇到困境之时也会想起这句话。可以说借助于电影图像完成的《滕王阁序》这节课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知识的传递,而完成了情感的交融,改变了学生对于人生的理念和人生价值的探索,而语文教学,最大的意义也莫过与此了。所以说,利用图像对学生情感进行直观的形象的震撼无疑是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发展。
注释:
①胡建红.《古诗词教学的关键词:生命的唱和》[J].《小学语文教学》.2010第4期
②李培林.《读图时代与教育技术创新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层电大;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532-03
1 现代信息技术下,教育理念的转变
信息时代下,技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一日千里,给基于远程教育的电大教师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基层电大的教师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作出教学调整,从单纯的“授道者”转变成为有力的“指导者”;运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服务,从简单的任务教学者转变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大多数电大学生所熟悉的是传统教育模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技术的发展,教学主体正在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开放教育的教学重心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注重指导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导学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安排合适的练习量,指导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以惠东电大为例,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不断引进现代技术,鼓励学生访问学校教学网站、教学论坛、电大在线等网上学习平台,更积极引进家校通办公自动化平台,方便教师与学生取得及时的联系。越来越普及的信息化技术,催使教育技术的更新,教育方法的改变,教育观念的改革。
2 信息技术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基层电大的重要性
2.1 信息技术对基层电大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是当展最快、内涵最广的学科之一。现代信息技术集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远程教育需要用到大量的信息技术,电大尤其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全球的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教学的方便性、快捷性和多样性增加了教学的竞争性,各教育机构间的竞争尤其体现在生源的竞争上。先进的信息技术是电视大学取得教育市场领先地位的重要武器,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是发展开放教育的必由之路,是电大求生存、求发展的最佳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声音、图像、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教学的表现力,教师也有更多的教学方式可供选择。
2.2 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基层电大的重要性
陈至立同志在庆祝电大建校20周年大会上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主流,也是构建开放学习和终身教育体制基本框架的重要元素。要改革,发展和完善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教学系统,建立一支能够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和技术队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当务之急。”[1]陈至立同志的讲话提出了电大师资队伍的壮大和提升,是影响远程开放教育质量和成败的关键的观点。
教师教学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是学校师资力量强弱与否的体现,其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学生的优劣。因此,成人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就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不断深化激励制度改革,要逐步完善和落实教师激励制度,挖掘教师的无尽的潜能,积极推动基层电大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升。
基层电大处于电大系统的最底层,像一棵大树的根系,深扎在地下支撑着整个树干。数量庞大且分散的基层电大日趋处于全国电大系统的枢纽位置,因此,基层电大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全国电大系统的教育教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现代信息技术下,基层电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教师缺乏专业化发展意识
教师缺乏补充和扩展专业知识的意识,特别是缺乏补充专业知识的时间,缺少学习本专业的前沿知识的机会。学校对科研方面要求不明确,教师缺乏科研的压力和动力。教师在职业生涯里只是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课余也没有积极参与科研,没有思考如何在所教专业寻求更好的发展。
3.2 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大范围扩大,很多年轻的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得相关课程的关键信息,教育活动由信息不对称转变为信息对称,教育者的知识权威性受到了挑战,迫使很多教师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来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一些老教师和不懂信息技术的教师对这一明显改变还无法完全适应,从而制约了基层电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3 教学平台的使用过于形式
网上资源的建设仅仅是从上级电大的在线学习平台下载相关课程说明和课程导学,再重复发到下级电大的学习平台上,缺少创新的、实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教学论坛的网上辅导、在线答疑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不能充分发挥网络交流的便捷优势。学校和教师认为合适的远程教育的模式始终处于探索阶段,对信息技术下的远程教育模式走向完善和成熟缺乏信心。
3.4 学校缺乏专业化的培训
基层电大的当今情况是对教师充分调动使用,却缺少专业化的系统培训。由于基层电大没有一个完整的专业教师系统,教师所带课程泛滥,除了本专业课程外还兼顾一些其他课程,虽然完成了课程的数量却在一定程度忽视了课程的质量。基层电大一定要把握好课程质与量的主次关系,不能本末倒置。
3.5 学校管理有待丰富和加强
基层电大对师资的管理侧重于传统的人事管理职能,只注重教师的使用和管理,如录用、调配、考勤、绩效、工资、职称晋升和档案管理等,对教师的业务技能提升、继续教育、实践培训、潜能开发、职业发展等还不够重视。[2]
4 现代信息技术下,基层电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1 教师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
成人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和效率。成人学生不但要掌握一般的自学方法,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应该从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学生的“辅助者”、“指导者”。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递,教师应该留意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规律,将枯燥的书本理论知识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生动表示,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科学、合理、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结合,灵活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4.2 教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进修
古人常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进修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的行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方面需要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更需要终身学习,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并加以创新。[3]
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获取信息的能力。基层电大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既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又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基层电大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只有从多种渠道不断了解和掌握新信息和科学发展的新动向,才能保证脑中有源源不断的、新鲜的知识,才能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2)辨别信息的能力和尊重知识产权的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含量也急剧增加,辨别信息的真假和尊重知识版权也成为高校教师的一种重要能力和素养。教师不能信手拈来一些未经科学考证的信息作为自己的教学素材;更不能抄袭一些未经原作者许可的专业知识作为自己的理论所得。基层电大教师既要学会如何辨别信息的真假,又要尊重网络的知识产权,不能无知地滥用信息技术。
3)分享正面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的共享。基层电大教师随时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等通过微信,博客,视频平台等媒体机构与学生和其他教师一起共享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师撰写教学文章的积极性。
4)运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对信息的分析与重组,是高校教师创造性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基层电大教师应该提高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利用、交流的能力,培养自身在信息技术领域进行教学的兴趣。基层电大教师应该自主通过网络寻找有利于自己专业化发展的培训资源进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整合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不断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创新,基层电大教师才能持续地开拓视野、提高教学能力、提升科研质量。
基层电大的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专业领域的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紧跟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适应新时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技术型、思考型、研究型的教师。
5 现代信息技术下,基层电大如何引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1 基层电大应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基层电大应该为在职教师提供定期的系统再培训的机会,使大部分教师通过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培训后,能提升其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从而提高基层电大的教学质量和整个电大系统的教学口碑。
基层电大应该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学习和补充专业知识留出时间和空间。基层电大可以通过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学科相近、兄弟学校的相同课程教师组织起来,充分利用网络或现代信息技术,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发挥集体优势和资源优势。[4]
高校通过建立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与教育部现有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全国教师教育联盟进行合作,开发教师培训项目的资源库,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加对现代教育技术所需设备的投资,为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5]
基层电大应该培训教师利用网络检索工具和信息技术等获取专业化发展所需的培训资料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同时,基层电大应积极联系各类教育网站、高等院校网站、网络图书馆等经营机构,为基层电大教师申请这些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方便教师进行自我进修。
5.2 基层电大应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完善激励机制
基层电大应掌握基层电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详细分析目前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认真反思基层电大对教师的管理工作,结合各基层电大解决存在问题的成功经验,最终提高基层电大的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为基层电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的依据。
基层电大应该给教师专业化发展采取积极的鼓励措施,对在专业化发展上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高校和管理者应该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精神激励机制和成就激励机制等,满足教师物质需要,尊重需要和发展需要。[6]这样既调动了教师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振奋了教师的精神,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以提升,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
总而言之,基层电大需要注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意识,经营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全国电大的教育教学质量,使电大的开放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顺利。
参考文献:
[1] 贺星燕,许国杰.基层电大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和研究——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J].远程教育杂志,2003(1).
[2] 杨彩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 赵智超,吴铁峰.信息时代高校教师学习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2(15).
[4] 卢春香.浅谈电视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困惑[J].教育探索,2007(10).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5
“互联网+”作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和标志,正在引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深刻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深度人本化、线上线下融合化、教育体系生态化、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等新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
DOI:10.15938/ki.iper.2017.02.019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088-04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中创造新的发展业态。“互联网+”,深刻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的环境,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条件,势必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深度人本化、线上线下融合化、教育体系生态化、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等明显的新趋势。
一、 深度人本化
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开始走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逐渐进入普及性应用阶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知识传授的手段和工具,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层次,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束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人为本”还停留在口号上。
2015年5月23日,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1]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2]。在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确定的,而其载体和形式则是可选择的,但无论什么样的载体和形式,都只是手段,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目的。
当前,“衔着鼠标出生”的95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作为复杂的网络世界的原住民已经掌握了快速、离散和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进而形成了崇尚民主、追求自由的个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高度融合,坚持立德树人,尊重教育规律和个体差异,基于深度人本化理念创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模式,实现公平教育、平等教育、个性教育,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可见,深度人本化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公平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只要手持一个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教师任你选、名校任你挑”的教育图景。这一快速、离散和碎片化学习方式基于深度人本化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建立全方位的课程共享平台,打破地域壁垒,使每个人都能公平享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轻松实现学习的四个“any”(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
2.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平等教育
互联网不仅具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而且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手机短信、即时通信软件、微博等技术的即时性、平等性、互动性等,打破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协调关系,进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平等关系。
3.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个性教育
在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持下,教育者有可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人的思想情绪及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而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性化。同时,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和非强制性,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学习MOOC、微课等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甚至可以根据自己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提交教育教学需求订单,而学校和教师则可以利用网上教育平台打造定制教育,从而实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 线上线下融合化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打破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这种模式,适用于物质商品的交换,同样也适用于具有精神交流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线上线下融合化也成为一种新常态。
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教育的初始阶段,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以计算机、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远程教育,它将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直接用于虚拟教室或直播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012年,以大规模在线学习为特点的MOOC和以碎片化学习为特点的微课等蓬勃兴起,便把线上教育推向。其实,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各有自己的特点。线下教育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面对面、心贴心的直接交互方式进行思想交流,有利于以情感人、以人格服人。而线上教育主要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思想对话,具有及时便捷、多种方式融合等特点,这对于“衔着鼠标出生”的新一代大学生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教育者的教育引导更易使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显然,这是传统的线下教育所不具有的优势所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高度融合,融合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优点,具有线上与线下各自都不具有的整体优势(见表1),既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教育双方主体地位的正确选择。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双主体,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双主体的师生共同商定学习计划,兼顾群体和个性的需求和差异,允许有学习计划约束下的一定自由。显然,只有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既增进情感交流,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在学习环境上实现传统教室和网络空间穿越,在教学效果上达到教学相长,从而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教育体系生态化
生态系统源于生态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整合,它已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商业社会生态系统,为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启示。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系统和工作体系走向生态化
在信息化社会,建立生态系统具有普遍意义,如建设舆论生态、建设文化生态等等,即使是位于社会高端的政治领域也要构建政治生态。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和办学条件,但这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不完全相适应,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势在必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抢占新的教育阵地,在净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充分用好线上与线下两个空间、课程与微资源两种资源、PC和移动两种终端,广泛运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过程覆盖。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教育合力化
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在目标上统一要求,空间上无缝衔接,优势互补,实现对大学生全方位、全过程覆盖,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形成了教与学的教育合力,生态系统能正确处理规模化与人本化的关系,促进教育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学习结合转变,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二,形成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育合力,促进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课堂、传统课堂、实践课堂各自的育人优势。第三、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教育合力,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第四、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整合所有资源,探索建立了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家庭期望、结合学校实际,体现学生特点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功能隐性化
教育是显性和隐性的统一,前者指直接的、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后者则是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文化要素的统称,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或译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等)的概念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杰克逊(Jackson.P.W)最早提出,很快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近年来,针对显性课程中存在着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说教意味过浓等现象,高校在加强和改进显性课程建设的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隐性课程建设,如校园文化建设,红色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的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包括众多的显性课程,而且也会有更多的隐性课程。实践表明,隐性课程的突出特点在于它能以隐含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因此,在信息化社会,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精深严谨的教育内容蕴含在看似价值中立的信息形态中,渗透到深入浅出和生动活泼的网络表现形式中,在与大学生信息互动中进行教化和引导,使之在系统化的教育生态系统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和优良道德的熏陶。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开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以动画的形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避免了因抽象的理论说教而不受观众欢迎的现象,效果十分显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范例。
四、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量和数据处理量呈爆炸性增长,当今社会已由数字时代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以大容量、多样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的数据为特征的“大数据”,把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智慧时代。“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社会学和许多科学门类都会发生巨大甚至是本质上的变化和发展,进而影响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5] 由于大数据汇聚存储了教育领域的信息资产,因而隐藏在海量数据背后的有价值信息成为发展“智慧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只要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充分运用分析技术,就可以形成连接教育大数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智慧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必然形成智慧集成的现代特征。
1.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方法的智慧化
经验判断是传统教育方法的固有特点,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否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一方法会导致教育者判断可能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教育者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精准化、科学化教育。而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等技术,基于大数据个性化、科学化、可视化等理念,通过海量数据对学生行为及时分析和准确判断,合理选择线上线下融合法、教育合力法、信息推送法、预防教育法等多样、智慧的教育方法,及时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智慧性。
2.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u价的智慧化
传统教育评价主要依靠终结性评价,但人的良好情感和行为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单靠这一评价方式无法准确体现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存储每位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轨迹,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以形成性、发展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转变,从单一性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全过程评价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具体环节与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能健全完善评价标准,以评价促引导,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
3.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管理的智慧化
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等技术,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单一制度规范和纪律约束以及工具化的操作方式,重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起人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一是管理者通过网络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对包括大学生理论素养、思想素质、道德情操、日常操行等在内的所有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从中发现其思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轨迹与规律,预测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二是大数据为实现精准服务提供可能,大数据技术能精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推动教育管理“从注重群体的思想行为到关注个体的差异” [6],更好地贯彻落实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提供保障。三是大数据为管理者的疏导工作和与大学生的对话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双方交流的重要形式。正因如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才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实现大学生由“他人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
科学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技术的力量超乎想象,而人们对科学技术功能的认识和对科学技术掌握的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必须借助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科学技术的力量。只有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主动变革和创新,才能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5-24(2).
[2]刘延东.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 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2-11-02).[2012-09-05].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144240.
[3]张耀灿,曹清燕.论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J].与现实,2007(6):169-171.
[4]郭春才,金义富.基于未来教育空间站的O2O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6):24-30.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信息时代 戏曲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6;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285-02
一、戏曲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支撑中国戏曲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挑战。特别是以信息化为代表的当今社会,戏曲面临的文化困境越来越明显,严重阻碍了戏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1.信息化给戏曲带来严重的挑战。信息化使戏曲一些固有的缺陷更加凸显,如缺乏灵活性,受地域的限制较大,对受众的要求较高等,信息化是对戏曲的最大的挑战,这也是造成戏曲传承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的覆盖率越来越高,各种娱乐媒体层出不穷,很快地抢占了戏曲的市场和受众,使戏曲如同一座千年古楼矗立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中一样突兀和不适。究其原因,可做以下分析:第一,戏曲的表演模式和现代的快生活节奏格格不入,无法很好地吸引现代人的眼球,这对戏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第二,网络和各种播放媒体的普及,人们娱乐的选择方式越来越多,同时人们也追求更加新鲜和刺激的娱乐方式,戏曲传统的娱乐模式实在“难入法眼”,尤其是青少年这样一个群体,戏曲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弱。随着的戏曲受众的减少和关注度的降低,戏曲逐渐被迫淡出人们的视线,不可阻挡地走向衰落。
2.戏曲表演者的减少加剧了戏曲传承和发展的困境。任何优秀的文化都需要有人进行传承和发展,戏曲的表演模式更需要表演者继承和发展,戏曲的表演者是戏曲传承和发展的生力军。但是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戏曲的表演者却在逐年减少,可能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在当今社会,戏曲表演者的发展愿景并不被看好,同时戏曲的表演队表演的要求也颇为挑剔,这就使愿意加入或者能够加入戏曲这个大家庭的成员越来也少。老一辈的戏曲表演家退出舞台或者逝去,而新鲜的血液却没有及时地补充进去,不仅使一些传统的表演技艺失传,也使其发展遇到有史以来最大的瓶颈。优秀的戏曲表演者需要良好的根底作为基础,需要从小就开始接受相关的训练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然而,戏曲行业发展的形势的不明朗,很多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投身戏曲行业,造成戏曲表演人才的断层,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3.戏曲表演的受限使戏曲难于继承和发展。戏曲的发展并不是一脉单传的,而是由于区域的不同而发展各种不同的戏曲表演流派,各有各的表演特色,百花齐放,每一朵都有其绚丽的一面。戏曲的发展和传承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戏曲中各个门派中互相切磋和交流,取人所长,补己所短,结合众家之所长,创新戏曲的发展。然而,随着戏曲受众的减少,表演收入也随之减少,致使其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甚至难以为继。戏曲只能在相对固定舞台好的地域里进行表演。同时受社会观念的影响,生活地域的限制,以及子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戏曲表演者画地为牢,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区域,为戏曲的发展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无形的墙。
二、信息时代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道路探索
在信息技术为王的时代,传统的戏曲要想站稳脚跟,立足发展,与时代的融合,汲取信息时代优秀的时代元素,促进戏曲的创新,为戏曲的发展创造历史机遇,为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更新戏曲的宣传手段,提高宣传效果。我国很早以前的人们受到土地的制约,生活居住的地区相对比较稳定,娱乐方式相对单一,戏曲的宣传难度低,而且大多通过口口相传或者在每个地区进行表演就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是,在信息时代为特征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不再受到土地的限制,交通工具的进步也加速了人们的流动,传统宣传方式很难奏效。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好网络加大戏曲的宣传,能够起到相当好的效果。同时戏曲的网络宣传不能盲目地实行“一刀切”,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如青少年主要是让他们对戏曲有一定的了解,唤起他们对戏曲的兴趣;中年人要作为稳定的对象发展,他们是主要的消费群,也是推动戏曲发展的关键人群;老年人则要激起他们保护戏曲、呵护戏曲的情怀。发动不同人群对戏曲的推动作用,促进不同人群参与到戏曲传承和发展来,是戏曲宣传最根本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举办戏曲比赛扩大影响。比赛不仅仅是技艺的竞争,更是技艺的切磋和交流。通过比赛能够提高戏曲表演者表演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吸收更多的精华弥足自身的不足,促使其完善发展。通过在网络上举办戏曲比赛,这就摆脱了戏曲地域的限制,使更多的人、不同的人群能够接触到戏曲,加深对戏曲的了解,扩大戏曲的宣传面,让戏曲能够轻松走进千家万户,使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3.将戏曲的曲目收入在网络中,方便受众观看。古代的戏曲欣赏都是及时性的,戏曲表演者及时地表演,受众及时地欣赏,这就决定了受众必须在固定和时间和地点观看和欣赏戏曲,这与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相悖。人们更愿意在自由的时间、自由地进行欣赏。鉴于此,戏曲要在现代社会中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就必须跳出这种局限,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将戏曲曲目收入到网络曲目中就是戏曲在现代社会中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将戏曲曲目收入到网络曲目中,能够让受众随时看到自己喜欢的戏曲,且不受地域的限制。这样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戏曲,提高了戏曲的人气,同时通过优秀戏曲的熏陶,能够让受众领悟戏曲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之中加深对戏曲的喜爱,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4.抓住政府支持的契机,扩大戏曲的文化影响力。近年来戏曲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也时刻关注着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不遗余力地促进其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因此,也出台了不少支持戏曲的政策,并将其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实却让人深思,戏曲不管如何努力地向时代靠拢,切合时代主题,终究也不敌那些流行音乐,很难获得青少年的亲睐。只有让文化传承者坚守自己的阵地, 才能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戏曲单位和人员要抓住政府大力支持传统艺术的契机,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义务,将付诸于行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发展与新生。
三、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阶段,在当代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戏曲只有走向网络化、信息化的道路,才能迎来戏剧发展的春天;现代戏曲只有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这一大的发展契机,准确地把握时展的脉搏,紧跟时展的潮流,才能更好地迎合当代人的需求,更多地博得人们的眼球,获得社会足够的关注,为戏曲在信息化社会传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戏曲的持续性积累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新杰.探讨信息时代下戏曲的传承及其发展.戏剧之家(上半目),2014(3)
[2] 陈国华.探究大众传媒时代戏曲的传承.艺术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