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药的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药的发展前景范文1
一、我县中医药发展的状况
1.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已建成。建立了以县中医院为主体、其他且级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配置中医医疗资源,办优办强县中医院,在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其他民办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加强了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
2.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壮大。制定实施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县级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中青年优秀中医。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镇卫生院都配备了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逐步在村级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服务工作,通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3.目前我县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数量和服务领域有待提升,结构层次有待优化,高层次及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符合高水平创新创业要求的人才群体有待大力培育;二是中医药教育资源和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的开放协同效应有待提高,终身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制约中医药人才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突破,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培育、使用和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我县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目标
培养凝聚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人才数量规模稳步增长,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基层医疗机构人人掌握20项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临床诊疗,全面禁止村卫生室输液,使中医适宜技术成为基层医疗机构防病治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得到健全和完善,注重中医师带徒的教育方法,使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人才发展的政策机制和法制环境得到优化;符合中医药特点、有利于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人才在推动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保障和支持作用更加明显。
三、对我县中医药发展的几点建议
1.推进中医药规范化培训,全面推进中医药继续教育。
以岗位需求为基础,在县内创建一批示范基地,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形成数量适宜、布局合理的中医培训基地网络。遴选我县中医药拔尖人才作为带教老师,对在职在岗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规范和提高基层中医药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推进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创新发展。
2.发挥中医传帮带的教育方式,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
尝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中医师承教育,完善县级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将师承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并贯穿中医药人才发展全过程。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师承教育管理、考核、评价与保障等政策措施,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鼓励县内医疗机构发展师承教育,建立学术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适应多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的师承教育指导老师队伍,构建完善县内名老中医培养体系,吸引、鼓励名老中医和县级医疗机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中医药的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 劳务派遣;现状;发展趋势;注意问题
前言
劳务派遣用工,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是劳务派遣的一大优势,目前建筑行业多选用这一用工形式,既打破了传统的铁饭碗,避免了人员的闲置浪费,又省去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档案、社保、职称、调动等各类事务的繁琐。而各劳务派遣公司,通过提供劳务服务,把各类流动人才集聚一起,在用工企业需要时,及时派遣各类人员到用工单位,实现三方共赢。
1 劳务派遣的含义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近年来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开办的新的人才中介服务项目,是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界定的合法的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可跨地区、跨行业进行。即用工单位将用工需求告知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公司按用工单位的要求招聘、培训后,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再将其派往用工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用工单位和派遣员工之间只有使用关系,没有聘用合同关系。
2 建筑企业劳务用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目前国内建筑施工现场,如:铁路,公路,房建,电建,主要还是靠大干快上成千上万的劳动力取胜。而劳动力的及时补给,是建筑企业保证施工项目按时完成工期的重要保障。通过笔者调查,现在建筑施工的劳务用工主要来自于两部分,第一,有建筑分包资质的小分包商,带领自己的劳务队伍进行现场施工,仅仅是分包商与承包单位签订合同,劳务人员的工资发放,人员管理,均由分包商自己负责;第二,建筑企业在施工现场成立架子队,主要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均出自承包商,而现场施工的工人,基本来自于劳务派遣。毋庸置疑,劳务派遣用工,目前已经占据了建筑施工现场工人的绝大部分。
各建筑企业,之所以选择劳务派遣,就像中国劳动科学院副院长王通讯教授所说:“对用人单位来说‘工人不养而用’是上上之策,追求工人‘为我所用’要比‘为我所有’有利的多”。建筑企业选择劳务派遣用工,也确实是看中了“为我所用”这一点,只管使用工人,其他如工人工资薪酬的发放,社会保险的缴纳,合同签订、续订、解除,以及其他人事,则由劳务派遣公司处理。这样的管理模式,减少了施工企业的工作量,企业可以把全部心思用于施工生产上,大大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
建筑企业施工,有流动性、施工地区环境艰苦、施工条件脏、累、差,需要大批的劳动力等特点,比如中铁建所属的工程局,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一个工程局每年承揽任务几百亿,全国各地有上百个项目,每个项目需要上千的劳动力,在基层施工的工人,一个工程局也有5、6万人,假如不打破计划时代的铁饭碗,工作终身制,单位拥有这样多的员工,工程局是负担不起的。而劳务派遣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工程项目一上马,自然有正规的劳务派遣公司上门服务,需要什么专业的工人,数量多少,在短时间内都能解决,建筑企业也免除了招收劳务用工的繁琐手续。
3 劳务派遣的优势
劳务派遣之所以在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迅速在全国蔓延,得到建筑行业和劳务人员的青睐,关键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3.1 降低企业各项成本。如招聘、培训,人事的社保、薪酬支付、劳动关系签订、续约、解除、档案转移等,以上这些,统统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建筑企业,仅仅是在需要人的时候与劳务派遣公司联系要人即可,节约了各项人员管理费用,减轻了人事管理负担,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3.2 规避企业风险,减少劳动争议。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个中条款,对企业的约束远比对劳动者的约束多,企业为避免各种劳动纠纷,如大批量裁员,劳动者的无过错行为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如因为不胜任工作,非因工疾病等原因),以上这些,企业可以用提高管理费,或者与劳务公司约定支付一定的补偿金,作为劳务派遣协议中的某一条款,由劳务派遣公司去承担由裁员或者解除劳动合同而产生的经济补偿责任,从而规避企业风险,摆脱因劳动纠纷。而劳务派遣公司,作为专业处理劳动关系的机构,劳务公司的从业人员有很好的专业功底和多年从事劳动保障工作的背景,熟悉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在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保等问题上,均能轻车熟路进行规范操作,在签订合同之前就已经避免了很多风险,为后续的劳务派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 劳务人员外出打工,从无组织、盲从等变为有组织、有目标。劳务派遣公司的出现,为零散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集聚地,相当于劳务人员的“家”。劳务公司的劳务派遣,可以有组织、有规模进行,形成职业介绍,人员筛选,岗前培训,输出安置等流程,以及负责社会保险的缴纳、工资发放、权益维护等。如劳务用工因工作、工资、福利待遇等受到侵权,劳务公司可以代表劳务人员出面维权,变个人维权为组织的维权行为,能更好地维护劳务派遣用工的合法权益。
4 劳务派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保证劳务派遣在建筑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充分促进就业,保障劳务人员、劳务派遣公司及用工单位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劳务派遣公司的派遣行为,及用工单位的用工行为进行规范。笔者通过市场调研,认为在劳务派遣的过程中,关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选择正规的劳务派遣公司。建筑企业在接收使用劳务派遣人员时,首先要对劳务派遣公司进行资质审查,要注重选择有国内劳务派遣资质、公司规章制度规范健全,公司规模较大、派遣经验丰富、有良好信誉的派遣公司。
4.2 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派遣合同。劳务公司派遣劳务到用工单位,必须依法与用工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并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中,要根据新劳动合同法中有关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岗位工种、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及社保缴纳、工资支付方式等。劳务公司要依法到所属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备案。以上这些,是依法规范用工,避免劳动争议和劳务纠纷的基础工作。
4.3 劳务公司与用工单位,应相互监督对劳务人员的服务、管理等工作。劳务公司把劳务人员派遣到用工单位,要做好跟踪服务。不能只管收费,不管劳务人员在用工单位的生活、工作情况。劳务公司,要履行管理和服务的职责,按月与用工单位核对劳务人员的考勤、工资发放,社保缴纳等工作,按月按时支付劳务人员的工资,做好劳务人员的社保缴纳,并做好各项资料的备案登记。而作为用工单位的各个建筑企业,面对着成百上千的劳务人员,也不应以不是自己单位的人而持冷漠待之的态度,应对劳务人员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做好岗位培训,并按月将劳务人员的工资、社保结转、考勤、工作表现等反馈给劳务公司。由专人负责,随时抽查劳务人员的工资是否拿到手,劳务公司是否为劳务人员按月缴纳社保等工作。遇到辞职的劳务人员,要及时与劳务公司沟通,办理相关手续。
中医药的发展前景范文3
对于就业质量内容的研究,国内多数学者是在微观层面上开展研究,注重毕业生的个人感受。张桂宁[2]认为就业质量包括了一切与就业者个人工作状况相关的要素,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8个方面: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工作安全、尊严、福利、培训可能性、平等参与、晋升机会等;李军峰[3]指出就业质量的内涵分为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稳定与安全、个人尊重、健康与福利、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劳资关系、机会平等9个层次;陈韶[4]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毕业生最需要考虑的指标选择中,从多到少依次是发展空间、薪酬水平、专业对口、事业成就感、行业、职业升迁、工作氛围、个人幸福感等。
2高职高专中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特征
与高职高专其它专业相比,中医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如下特征:一是执业资格转入制度,要从事相关工作必须要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二是就业质量显现的时间滞后性较其它专业要长;三是肩负着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使命,只有具备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3构建高职高专中医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1就业率
就业率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需求越大则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机会就越多。从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可知,需求越大、供给越少,则价格越高,同样的对于毕业生的需求也是如此,就业机会越多则毕业生可获得的报酬或收入就越高。
3.2就业对口率
高职高专中医药类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等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专业性较强,只有提高就业对口率,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中医药类毕业生的专长,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3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包括工资收入、企业基本福利和企业补充福利三个部分。其中工资收入和企业基本福利是维持员工生活和改善生活状况的基本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
3.4职业发展前景
职业发展前景包含行业发展趋势和晋升机会两个方面。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医药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为中医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其次,晋升机会也是分析职业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单位能否为毕业生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和机会,一个科学合理的晋升机制来实现自我价值是高就业质量的体现。
3.5执业资格证
中医药行业实行执业资格转入制度,因此,执业资格证的获取情况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密切相关。
3.6满意度
满意度包括个人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三个方面。在三个方面中个人满意度是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最重要指标,是毕业生对就业质量的主观感受,与个人定位及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广义上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表明毕业生的工作效率较高,但是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满意度之间往往存在着对立性,真正的高质量就业应该要实现个人与就业单位的双赢。某一就业岗位或职业能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可和更多人的尊重,本身就体现着较高的就业质量。
3.7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包括工作稳定性、工作强度、人际关系、硬件条件等方面。员工置身于一定的工作环境中,其行为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能使员工积极投入工作,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同时,工作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对就业质量的主观判断。
3.8区域中医药文化
文化是指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内会形成一个主流文化和无数的亚文化,中医药文化在该区域文化中所处的地位与中医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密切相关。
4结束语
中医药的发展前景范文4
参加首届“英国中医药周”的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西医应该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未来医学的发展。
他说,西医学和中国的传统医药是两个不同理论指导下的医学,它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方法,以及治疗疾病的用药原则都不相同。中医非常讲究个性化、整体观、辨证施治,即使不同病人得的是同一种病,中医对他们治疗的方法也会因人而异。
即使如此,王国强认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需要依靠现代科学,需要学习借鉴西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包括循证医学,但是不能套用,必须符合中医的理念和模式,保留其精髓。诊疗技术的发展,包括采用的仪器和设备,都应该符合中医的理论。
其实,西医也面临着很多挑战。王国强认为,虽然西医可以将病人的病灶定位得非常准确,但是在治疗上,不一定能够取得效果。而中医非常强调“天人合一”,讲究整体观,辨证施治,不仅针对病灶,而且注意调理,所以中医和西医必须很好地相互学习,吸取各自的精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在“英国中医药周”的研讨会上也指出,中医是系统思路,而西医则遵循还原论思路,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们可以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现代中药研究重视在明确疗效物质基础之上,进行有效部位、有效组分的配伍,体现传统中药复方的特点,这样既可以保留中医药的基本特点,也可以帮助中医药走向国际。
中医药的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中医;社区;影响因素;对策
1中医进社区的影响因素
1.1中医力量后劲不足:许多中医院校,在向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方向发展,对中医学生的培养越来越 少;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填鸭式理论学习, 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指导,这种培养模式与中医是种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实际相背离[1];现有中医人员多为中老年医师,后继乏人;社区中医人员因工作苦而报酬低,流失严重,使得中医阵营越发萎缩[2]。
1.2中医理论深奥抽象,缺乏完善的科学评审体系: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难以像西医那样形成形象化思维,对其作用机理的阐释也难以像西医那样“形象、科学”。中医实验研究也难以简单地盲目套用现代统计学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所以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中医常被认为不科学, 其发展前景受到质疑。还有人用现代科学思维来理解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技术,导致对中医理解简单化、片面化,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发展。
1.3中医药学得到社会理解与认同不够: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大环境下,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弱化, 现代医学对疾病预防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 中医药原有的一些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又由于对中医药知识正面宣传和普及不够,而诸如“中医不科学”、“取消中医药”的负面宣传却一度甚嚣尘上,导致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解与认同度降低[1]。影响了中医进社区的步伐。
1.4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与中医发展相比,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中药培植与研发基地缺乏,中药资源总量不足,利用不充分,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欠缺。名厂、名店、名药缺乏,满足不了社区居民需要。出口的中药植物提取物只是原料形式中间产品,没有终端产品。
1.5中药房没有与中医同步走进社区医疗机构:一些社区点甚至中医示范点,虽然引进了中医科室,但是却没有自己的中药房。病人拿到处方后,要到医院外药店去配药,这一方面给病人带来看病与抓药分家的不便,另一方面,也给病人带来一定风险:药物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难以避免因理解差异而导致外面药店错配药物现象。另外,因为医院与外面药店信息不相通,还可能出现一个药方,要到几家药店去调配,甚至出现某些中药市场缺货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有时病人宁愿多花钱而选择西医西药,从而影响了居民对中医的选择。
1.6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医疗市场不规范,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导致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因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拒绝疗效显著而收费低廉的中医适宜技术。
1.7政策支持不力: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试点还存在被动、畏难情绪,抱有观望态度;部分地区政府、卫生部门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跟不上大卫生观要求,对中医药进社区服务的必要性理解不够全面,宣传不力,政策保障和体现政府行为不够全面、持续[3,4]。虽然不少地方已经将中医药纳入医保范围,但是却有种种限制。
1.8居民对中医药需求不足:居民对中医药需求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正面宣传不到位,居民对中医药认识不足,还缺乏信任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医学界一些学者大肆宣扬的中医不科学,是伪科学,应该取消等言论的负面影响,导致居民对中医药产生偏见和排斥心理。
2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作用的对策
2.1采取多种方式将中医药引进社区:(1)中医院延伸办社区医疗机构,并选派技术过硬的中医师定期前往巡诊。(2)大的中医院建立由名中医领衔的专家工作室,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子,签订“名中医进社区”协议,定期到社区巡诊。(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名中医到社区坐堂,并定期到基层巡诊。通过上述种种方式,让名老中医进社区轮流坐诊,使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专家服务。(4)开展 “专家课堂”活动,请专家定期到社区讲课,传授养生保健之道,发挥中医药知识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5)根据中医理论,随着季节的变换,制做四季养生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举行宣传义诊活动,手把手教居民如何煎药、合理配餐,不断提高居民健康行为[5]。
2.2加速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首先,必须重视适合于社区的中医药学生的培养。(1)优化课程结构:因地制宜,按需设课。(2)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体现特色,保证教学质量。注重临床与实践,抓好传帮带工作。针对针灸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示范指导来加强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准确把握。其次,要加大对社区中医药人才引进,并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各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2.3政策倾斜,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大中医药在医保中报销比例,缩小限制范围。各级政府还应加大对中医进社区资金支持力度,使一些看似不挣钱的中医适宜技术能被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服务市场, 制定、完善中医药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使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协调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体现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与发展前景[6]。
2.4促进中医与中药房协调发展:政府要加大对社区的资金支持与监督,使有中医科室的社区医疗点能拥有自己的中药房,以保证居民安全、方便、及时就医抓药。
2.5注重中医中药在社区中的作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统一思想,提高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提供政策支持,进行中医进社区网络化管理。将中医技术融入“六位一体”的每一环节,制定慢性病、常见病中医药预防及辩症治疗方案。定期在社区举办中医保健讲座,针对社区内亚健康人群,制定中医药健康处方,做到未病先防[5]。
2.6采取措施,提高中医药对居民的吸引力:(1)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提升居民对中医药认同和信任度,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2)通过“升”、“转”二种途径提高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技术水平。升: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转: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技术中医药人才到社区。随着中医药技术人员水平提高,居民对中医药认可度自然也就提高。
2.7协调发展中药产业:加强中药材培植与研发基地建设,加强中药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研发并掌握提取中药植物终端产品技术,使中药材得到充分利用,为社区提供充足中药产品。重点开展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中药产品创新、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提高我国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
2.8端正视听,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学术继承与创新发展:近年来,一些人不顾中西医之间的差别,试图套用现代西医研究方法来扭曲中医理论,得出“中医不科学”言论,并大肆宣扬要“取消中医药”,混淆视听。对此应该加强对公众正面引导,以正视听。其实,中医学典型的治疗是将多味中药组为复方进行辨证治疗,这种治疗体系与西医完全不同,与病愈之间的因果联系暂不能用现代科学加以解释。中医有其独特的病因概念、诊断与治疗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它强调整体与宏观把握,所以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理论来评价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实际上,每一种科学方法都是局限于某一种科学范式、科学体系、甚至生活形态中,只有在这个体系里面才有效。现阶段,科学发展水平尚不足以使中西医学互解通约,直接用西医学方法进行所谓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显然是不科学的,对中医本身发展不利[7,8]。所以,不应盲目套用西医研究模式来开展中医研究,而应通过揭示现代科学研究的客观指标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二者在中医研究中达到真正融会贯通,以更好地推动中医学发展。
3一些制约着中医进社区的深层次的尚待挖掘和解决的问题探讨
3.1组织对中医药继承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标准化、新形势下中医进社区模式、中医药师培养模式、中医药理论技术创新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同时,在其引进、管理和操作指导上,也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
3.2中医药科研体制改革问题:如何建立科学的评审指标体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科研评估机制,以推进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从事中医药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如何促进中医药科技工作通过创新、竞争和合作,走医教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中医中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的道路,使中医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是加快中医进社区又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3.3针对中医特点,完善中医药评价体系问题:如何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以状态调整为导向、个体化、复杂干预的特点,完善现代中医药评价体系,用科学的数据对辨证论治疗效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9]。
参考文献
[1]周蕊.中医难, 中医姓“中”更难[eb/ol]:ki.net,2006-09-16
[2]曾永秀.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6,4(5):53-54
[3]陈伟.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与思考-赴广东省、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专题调研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2(2):15-23
[4]刘晓敏.浅谈中医药在社区中的发展[j].中医药学报,2006,12(8):122-123
[5]杜文建,张晶卉. 发挥中医药优势 努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j]. 社区医学杂志,2005,3 (5 ):30-31
[6]王晓燕.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保健杂志,2004,6(3):14-15
[7]伊凡. 非随机研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华夏医药杂志,2006,(5):395-396
中医药的发展前景范文6
“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核心是抓管理“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主题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年”活动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关键是求真务实,抓出成效。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断加强中医机构的内涵建设和中医特色建设,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年度中医医院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第一中医院通过全省联查,并获“全省示范中医院”的称号。
二、以“农民健康保健工程”为载体,全面推动农村中医药工作。
实施“农民健康保健工程”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最有效途径。农村是祖国医学的摇篮,中医药在农村有着坚实的根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农民健康需要中医药。因此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积极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被**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年度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
1、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按照创建标准,深入社区、逐项抓落实。已通过国家复核验收。
在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方面。制定了“**市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农村三级中医药网络。**、**等县按照“**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取得了突出成绩。全市×××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中医科,占×××,其中**×××个乡镇卫生院都建立了中医科。全省仅五个县被确定为**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其中我市**、**榜上有名。被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年度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
三、科研和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和开展科技兴医,促进学术创新方面,被**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年度中医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和“**年度中医药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四、重视信息、宣传工作。
在中医药工作中,重视信息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加强中医药宣传队伍建设,积极为《中国中医药报》、《河北中医药通讯》等新闻、信息媒体提供稿件,以及在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中医行业文艺汇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被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年度中医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五、组织实施春雨工程
省肝病防治春雨工程办公室“**年组织实施“春雨工程”优秀单位”.
六、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努力挖掘祖国医学文化遗产。
一年来,先后建立了肿瘤、糖尿病、肛肠、心血管、脾胃、按摩推拿、骨伤、肾病专业×××个专业委员会。发展会员×××名,壮大了组织,扩大了影响。并开展各相关专业13场,×××余人参加了学术交流,推动专业技术创新与发展。
努力挖掘、整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文化,年内完成《**中医名人录》编辑、出版工作。该书记述了×××千百年的中医发展史和历代名医名人,从全市300×××多名在职中医中优选著名中医×××名,做到了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全面展示了×××源源流长,昌盛不衰,蓬勃发展的中医事业,具有一定的珍藏和健康导航的价值,其历史意义深远。
学会工作以促进中医药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中医药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宗旨,为我市人民健康和学术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被省“中医药学会评为先进学会”。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离不开全体中医药工作者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离不开老前辈老领导的关心和各界的大力支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持。为了这一切,我们许多同志常年累月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有些同志为把工作办好常常顾不了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老人、照顾小孩,长期超负荷工作。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只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因为他们深知“白衣天使”的神圣责任!她们深知“责任”二字的分量和肩负的使命!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的含义,我经常为大家的这种不辞辛劳、无私奉献、敢于争先的精神所感动,我为我们有这样一支好的队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你们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洒下了辛勤汗水,贡献了聪明才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此,我要深深感谢,感谢全体干部职工,特别要感谢家属们,你们辛苦了!
回顾过去,我们一起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展望明天,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让我们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互相支持、互相关爱、互相促进,在事业的征程上继往开来,共同谱写中医药事业新的篇章!
今天是我们中医药大家庭大团圆的好日子!为了庆贺今天这团圆的时刻,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为大家献上一台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或许表演不是很专业,但节目一定很精彩,因为我们唱出的是自己的心声,舞出的是自己的风采!就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用欢歌笑语来共享收获的喜悦,共同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预祝迎春联欢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