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发展状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身体素质发展状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身体素质发展状况范文1

【关键词】 体质;肺活量;血压;脉搏;运动试验;学生;少数民族,土族,撒拉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48-02

青海省是土族、撒拉族的主要聚居地。了解和研究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学生体能素质及健康状况非常重要[1]。笔者对2005年青海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土族、撒拉族中小学女生体质健康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女生身体素质、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土族、撒拉族在校女生(父母均为土族、撒拉族)作为研究对象。2个民族共抽取身体健康7~18岁中小学女生2 400人,其中土族1 200人,撒拉族1 200人。每1岁为1组,每组100人,共12组。

1.2 方法 以身体生理功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指标为主要研究内容。数据检测、统计根据国家颁布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细则》执行。使用Excel统计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3]。

2 结果

2.1 身体形态指标比较 8~11岁组土族女生身高比撒拉族女生高,13~18岁组撒拉族女生身高比土族女生高。8~11岁和16~18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总体来看,土族女生体重略重于撒拉族女生。其中7,8,12和13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7~9岁组2个民族女生胸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8岁土族女生胸围均值均高于撒拉族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土族女生各年龄组维尔维克指数均值均高于撒拉族女生,并随着年龄的增加差距也逐渐加大,其中9~18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女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素质总体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土族、撒拉族女生身高总体水平基本相同,体重土族女生略优于撒拉族女生,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土族女生的平均值均优于撒拉族女生,身体机能土族女生的平均值优于撒拉族女生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在身体素质方面:50 m跑、1 min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土族女生的平均成绩均优于撒拉族女生。撒拉族女生的耐力素质和立定跳远平均值优于土族女生的平均值。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学校体育卫生主管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健康教育,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改善学校体育设施,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必要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4],积极挖掘和开发一些投入少、易推广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锻炼,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国家的规定开设并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的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时间。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选择一些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兴趣的运动项目,以提高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心肺功能和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调研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89-584.

[2] 徐建波,张天成.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耐力素质发展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72-173.

[3] 青海省2006年学生体质健康调件资料汇编.青海:青海教育厅,2006:108-123.

[4] 季成叶.中国青少年生长与现状及趋势和若干建议.中国学校卫生,2003, 24(1): 1-4.

身体素质发展状况范文2

关键词:田径运动;原因;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田径运动飞速发展,在女子中长跑,跳跃、投掷,尤其是以刘翔为代表的短跨项目均取得过骄人的战绩,着实在世界田坛刮起了一阵“中国旋风”,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亚洲田径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马家军”领衔的中国田径队在斯图加特世锦赛上夺取7枚金牌,更有刘翔在瑞士洛桑大奖赛上以12.88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这些都成为世界田坛历史上令人振奋的经典时刻。但从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1 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

1.1 身体先天条件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国运动员长期以来受饮食习惯、遗传、运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身体素质和欧美运动员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黑人运动员大多是膝裸关节纤细,臀部上翘,肌肉成条形,这些特征使黑人运动员在田径项目上明显比我国运动员在速度、爆发力和弹跳力等方面表现的更加出色。而这些自身先天条件并不能通过后天训练取得,他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这些先天身体因素影响着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1.2 运动员心里承受能力普遍较差

我国在对运动员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体育技能训练,忽视了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造成很多运动员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自我意识膨胀,不能很好调整心理。有些运动员自我约束力差,甚至沾染吸烟、酗酒、熬夜赌博等恶习,造成运动效果下降。另外还会受到“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后理当生儿育女”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婚后产生生理上、心理上的变化,使他们过早的结束运动员的生涯。

1.3 我国田径运动总体竞技训练水平不高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往往注重运动员的能力训练,忽视技术层次研究。很多运动员在训练了很长时间后,专业技术还是很粗糙。教练员对于专业技术的指导也是凭借训练经验,并没有科学的实践研究。并且有些教练为了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成绩突出的运动员,不惜采取非正规手段,从而使得许多运动员的成绩昙花一现,甚至疾病缠身而不得不过早的结束运动生涯。

1.4 对项目特征及制胜规律的研究力度不够

中国田径运动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的项目上也曾有过辉煌。但随着我们这些明星运动员退役后,这些项目在竞争中也黯然失色。究其原因,我们对田径运动项目的比赛特征研究不够深入,也没有把培养明星运动员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为培养下一批优秀人员做准备。研究表明各体育强国对各项田径竞赛的制胜规律研究是十分深入的,而这正是我国的短处。所以,对田径各项目特质及制胜规律的研究应成为我国田径运动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的迅速崛起,为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5 我国田径训练体制存在问题

全运会是我国竞技体育最高最重的体育赛事,各省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工作的核心在全运会上。全运会的四年周期与奥运会的四年周期相错一年,即奥运会在我国全运会的前一年举行,这时我国运动员还处在全运会训练周期的攀升阶段,其竞技状态和比赛能力都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就导致我国田径比赛的一个怪现象,全运会好多单项的比赛成绩都高于奥运会冠军的成绩。如何把全运会与奥运会衔接紧密,让我们的运动员能在奥运会上表现出全运会一样的高水平就需要我们的决策者来长远考虑全运会的会期设置和比赛安排。

2 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相对落后的对策分析

2.1 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水平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远达不到世界水平。虽然不能忽视先天遗传因素,但我国田径人才培养要积极打破这种缺陷。在训练时注意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提高和基础技术的训练,不要急于使一些运动员过早的表现出个人最佳成绩,而由于身体素质水平较低,基本技术不完善、不扎实,导致运动成绩徘徊不前,因而不得不提前退役。

2.2 注重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

我国体育局在培养运动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增加一些心理方面的辅导,开设一些能够提升运动员素养的文化课程,使运动员在荣誉面前能够正确把握自己,在失败面前能够正确对待不足,做一个人格思想健全的优秀运动员。

2.3 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设

进行招生的时候,由于文化课和教育部规定的关系,很多体校学生没有办法进入高校学习,而高中一些体育优秀的学生也由于文化课关系不能进入高校。如此进入高校的运动员体育素质并不是很理想,生源不好,导致高校中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建议我国运动员在招生上打破文化课的制约,深入下去,切实招到田径素质过硬的后备人才。

2.4 加强田径优势项目的研究

中国田径男子跳高、女子中长跑、女子投掷、男子110米栏等项目上都有过夺金经历,但在这些项目上明星运动员退役后,比赛成绩即大幅度下滑。也就是说,我国田径运动在世界上缺乏优势项目。我国体育局和相关体育工作者应该结合我国运动员的体质优势,研究田径各运动项目,总结探索我国田径运动优势项目,加强在优势项目上的科学探讨和专研。纵观世界田径强国,都是通过在优势项目的垄断,确立自己的领先地位。

3 结论

田径运动是衡量一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表明,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水平较世界田径强国还有较大的差距。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我国其他项目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对田径运动的研究与实践应成为我国体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瑞玉,韦春晖.高校田径教学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南方论刊,2008,(4).

身体素质发展状况范文3

[关键词]体质;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国民体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更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大学生体质则是国民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体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未来一代或几代国民的整体体质水平。因此,大学生体质和健康问题普遍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体质状况及健康的研究工作也由来已久。而且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分析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自身因素与体质

(1)遗传与营养。一个人的体质健康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其中遗传和营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遗传因素是首要的。生物学家认为,我们身体的机能有60%~70%是遗传决定的,从上代遗传下来的先天获得因素是我们身体发展的基础。遗传因素与体质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受遗传影响的人体指标很多,比如我们体质健康中的肺活量、立定跳远、台阶指数等。其次,营养因素对体质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营养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从我们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命过程中,营养自始至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决定人体素质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营养来自于合理的饮食,即全面、平衡、适量的饮食。通过控制饮食以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有偏食现象,而且很多学生因为起床晚,着急上课,从而省去了吃早餐这一环节。事实上大量的文献资料都认为不吃早餐会给学生的体质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不吃早餐这种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也的确是影响体质健康的一种因素,只不过体质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候某一种因素的作用不能直接反映出来而已。

(2)生活方式与体质。生活方式,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范畴,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从广义上说,它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是人的人生观、道德观、消费观、审美观、时间观及人际关系等在生活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一是熬夜的生活习惯。熬夜是指晚上超过正常的休息时间而继续工作、学习或玩耍,导致第二天不能正常的工作学习。研究表明,长期熬夜影响人的体质健康。

经访谈调查了解,目前在校很多大学生自认体质很健康,经常加班加点学习或上网。有的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虽然学校宿舍管理严格,规定作息时间,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经常包夜上网打游戏或聊天。因此,要让学生自觉地改变经常熬夜的习惯,养成按时休息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二是学习压力。大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如果学习压力过大,将会影响休息及饮食水平等方面的下降,从而导致影响体质健康水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学习压力大,容易造成精神紧张,从而影响睡眠、食欲水平,引起体质下降,显然这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会有较大的影响。

三是吸烟习惯。吸烟有害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科学结论。虽然在大部分学校暂时还没有明显看到吸烟学生健康状况的具体损害程度。但是近1/3学生吸烟,不仅我们体育工作者要重视,学校各级领导、教师和家长包括学生自身都应正视这个问题,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让吸烟的学生自己也要认识到这个问题,主动减少吸烟或者是戒烟。

2外在因素与体质

大学生在校期间总体体能素质有所提高,但是总体状况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的趋势。这不能不说明现阶段高校体育确实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是体育课与体质。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毕业生的档案中必须有学生在校四年的体育达标/体质健康标准卡,方可毕业获得学位证书。因此,每年学校都要进行体育达标/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我们学校采用素质项目由体育组统一进行测试,形态、机能指标由学校医院测试,早操由体育组管理模式。但是对三四年级学生的体质并不像在一二年级时一样重视。在一二年级时,体育课程和早操不及格要重修,不能参加奖学金、“三好学生”的评选,由于这种半强迫式的监督及与学生自身的经济利益的关联,使学生有兴趣参加体育活动,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自然就较好。而到了三四年级,根本没有体育课、参不参加课外活动无所谓,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体育参与的监督与兴趣,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在所难免。一二年级由于开设体育课程,课堂上有老师的引导和带动,课堂之外,还有规定的早操,课外活动,以及运动会、各种班级、院系、乃至校际友谊赛等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基本保持一个稳定上升状态。

由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课程在提高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一样需要维持一定的锻炼时期,并且具有极强的增强特异性。在身体素质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反映心肺功能、对人体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有重要作用的一般耐力素质。这些都可以在大一和大二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提高。

二是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质。高校体育教育是与全民健身最为密切的一个体育教学环节,也是能否坚持终身锻炼的关键时期,更是一种注重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大学时期的体育锻炼进行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锻炼技能和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终身锻炼将产生极大影响。

然而有些学校一二年级的体育课每周只有一次,而三四年级没有开设体育课,大部分学生体育素质比大一、大二时期普遍下降,由此可见,仅靠体育课达到增强体质是不现实的,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做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还应通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中来培养大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提高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身体素质发展状况范文4

【关键词】健美操;大学生;体质;身体成分

健美操是一项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具有保健、健身、健美、娱乐等实用价值,普及性很强,已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主要健身方式。关于短期的健美操运动对体质的影响已有报道,但长期的健美操系统运动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和身体成分的影响,还未见动态的跟踪研究,本文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的大学生进行体质和身体成分的跟踪测试与分析,掌握大学生身体状态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培育合格的健美操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哈尔滨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大学生体质和身体成分变化过程。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体质健康和身体成分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测试法 测试对象为哈尔滨体育学院2008级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3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20人分别在大一(平均年龄:18.4±1.3岁)和大四进行两次体质和身体成分测试。

(1)体质指标测定。测试项目均为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评价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握力(男)、坐位体前屈(女)和立定跳远。测试仪器为辽宁天康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均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由受过培训的测试人员完成,确保测试数据结果的准确性。

(2)身体成分测定。采用ZEUS 9.9身体成分测定仪进行空腹身体成分的测试,主要指标为体重、体脂重量、体脂百分比、瘦体重、肌肉重量、身体水分、无机物、蛋白质、内脏脂肪面积和腰臀比等。

1.2.3数理统计法 利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体质健康和身体成份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均以x±s表示,不同年间的数据进行t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健美操专项大学生体质变化。

体质测试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指标,其中身体形态采用身高、体重以及体重指数(BMI)来评定,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小于18.5为营养不良;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8为肥胖;身体机能采用肺活量和台阶试验指数来评定,台阶试验指数=踏台阶上、下运动的持续时间(s)×100/2×(3次测定脉搏的和);身体素质采用立定跳远、握力或柔韧等指标来评定。

可见,身体形态方面,男女生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比较稳定,四年间无显著变化,且身体形态一直属于正常范围内,说明大学生在身体形态发育方面已经到了缓慢阶段,且身体形态发展状况良好。

肺活量是反映肺容积和肺扩张能力,用于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台阶试验指数是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常用指标。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反之指数值越小,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越低。男女生的肺活量和台阶试验指数在四年间均有提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身体素质方面,立定跳远可反映下肢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握力是反映肌肉总体力量的一个指标,坐位体前屈是反映关节和肌肉柔韧性的指标。结果显示,男女生的立定跳远、男生的握力和女生的柔韧性在四年间均有提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健美操专项大学生身体成分变化。

身体成分与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可用以评价人体营养状况、健康水平、肥胖程度和体育锻炼效果。

表2表明,四年间健美操女大学生的所有指标,男大学生的体重、瘦体重、身体水分、蛋白质、肌肉重量和无机物指标变化差异不具显著性,而男生在体脂重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和腰臀比的指标变化都有下降趋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脂肪的含量是判断体成分异常的重要依据,具体的指标有体脂重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和腰臀比。有研究指出,人体体脂百分比正常范围为男性15%~20%,女性20%~30%,腰臀比的正常范围为男性0.75~0.90,女性0.70~0.85。结果显示,健美操专项大学生体脂百分比均处于正常范围,男大学生大一时体脂百分比处于正常范围的高值,大四时显著下降,女生的体脂百分比一直比较稳定,处于正常范围的中间值;内脏脂肪面积属于均衡型,腰臀比在正常范围内、男大学生呈显著下降趋势,女大学生无显著性变化,分析原因这与长期健美操有氧运动增加脂肪分解,刺激机体瘦体重的形成有关。有研究显示,在一定程度上脂肪含量降低,瘦体重增加可提高人体的体质健康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的瘦体重和肌肉重量在四年间虽没显著增加,但有上升的趋势,说明机体脂肪含量减低,瘦体重增加是提高体质健康中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直接原因。

蛋白质含量是反映人体营养状况、机能状态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为14%~19%,无机物重量与骨骼和运动量有关,营养与运动可增加无机物含量,正常范围为5%~6%。结果显示,健美操专项大学生蛋白质和无机物含量都低于正常范围,说明其营养状况较差,长期会对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女大学生状况更是令人担忧,这与女大学生追求美而过度控制饮食有关,应加强学生合理饮食方面的教育,摄入含蛋白质和无机物丰富的食物,还应对女大学生加强正确的审美观念教育。

3、结论:

身体素质发展状况范文5

1统计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采用单组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2结果

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首先需检验数据是否满足球对称(Sphericity),如果不满足“球对称”假设,需用“球对称”系数对自由度进行校正。对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Mauchly的球形度检验结果V2=3.181,P=0.204,不拒绝“球对称”假设,不需要再校正自由度。从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中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点的综合素质是不同的(F=190.201,P<0.001)。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前后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变化,结合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综合素质总体上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

本研究中,综合素质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6个分项素质组成。各分项素质中,对思想道德素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球对称”检验结果V2=1.126,P=0.570,不拒绝“球对称”假设。从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中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点的类似的,不同时间点的专业素质是不同的(F=110.592,P<0.001),从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可看出,专业素质呈先下后上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心理素质是不同的(F=21.013,P<0.001),结合具体均值,心理素质水平呈先上后下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F=40.353,P<0.001),从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可看出,身体素质呈先下后上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基本能力素质是不同的(F=539.046,P=0.000)。结合具体均值(见表2)和概要文件图(略),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3讨论

3.1研究方法的选择

重复测量是指对同一研究对象的某一观察指标在不同场合(如时间点)进行的多次测量,可比较某种处理前后的差别,更好地集中于处理效应。而前后测量设计是一种较常见的重复测量形式。本研究中,对同一学生群体在不同时间点(每半年1次,连续3次)进行素质评估,属于前后测量设计的资料,由于处理因素只有1个(素质教育),适合应用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进行重复测量分析,可以比较素质教育前后学生综合素质的动态发展情况,研究素质教育的效果。这种考量素质教育效果的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应用的有益延伸。

3.2医科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对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各分项素质进行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可知,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各分项具体素质,不同时间点的得分都是不同的。2012年5月相比2011年5月,综合素质和各分项素质都有提升,可见,素质教育对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若将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即前期(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和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有效,而且开展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

3.3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影响不同

素质教育虽然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对各项素质发展状况的测查中,我们发现各分项素质的发展不尽相同。在观察的1年中,始终稳步直线上升的是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后期得到大幅提升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在前期呈下降趋势,后期呈上升趋势,即“先下后上”的是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发展则与众不同,在前期有所上升,后期反而有所下降,即“先上后下”的趋势。

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影响不同,对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具有“滚雪球”效应(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尽管前期有所下降,但后期大幅提升,在观察的1年中,素质教育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总体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较为特殊,刚开始有效果,呈上升趋势,接着又出现反复现象,学生的心理水平有所下降。这提示我们,现行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的效果不确定,也说明学生在大学期间,心理水平的发展不稳定,存在反复现象,需要引起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在今后的素质教育中及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调整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4本研究的缺点

身体素质发展状况范文6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温州市实验中学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状况调查分析,了解温州市实验中学学生的体质健康的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响应的建议,为温州市实验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温州市实验中学体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 温州市实验中学;中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

1.前言

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体质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关系到国力兴衰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问题。本次学生体质调研工作,就是要全面掌握温州市实验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身体机能和素质的发展状况,建立温州市实验中学学生体质调研和评价体系,以推动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温州市实验中学各个年级全体学生1099人,七、八、九年级三个年级段。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测试标准,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或跳绳(二项选一项)、1000米(男)、800米(女)。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主要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硕士论文数据库、学校图书馆等地方查阅了国家有关中学生体质状况、了解中学生体质测试的项目,掌握标准的体质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及分析方法。

(2)测试法:安排三个半天的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相应项目的测试并记录成绩。所有指标的测试均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测试结果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按照学生所得的总分的高与低划分为优秀(86分上)、良好(76分-85分)、及格(60分-75分)、不及格(59分以下)五个相应等级。按照标准的评分标准,我校学生的优秀率为33.67%,良好率为54.41%,及格率为8.28%不及格率3.64%。与国家教委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设计比例相比较,基本呈正态分布。

立定跳远和跳绳是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它可反映你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以及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肌肉无力、协调性和柔韧性很好的人可以在立定跳远的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立定跳远的测试成绩可部分地反映身体运动的综合素质,它也是从事体育运动,学习运动机能所必须具备的身体基本素质。我校是通过立定跳远和跳绳二选一来测试的,所以优秀率看七年级男52.1%、女57.93%、八年级男56.72%、女55.17%、九年级男、76.77%、女84.34%可以看出,身体灵巧类还是非常好的。

坐位体前屈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女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都比较理想,优秀良好人数都占一半以上。男生的不合格率都还有5%左右,所以在平时还要加强锻炼。

1000米、800米是测试学生速度、灵敏及耐久力的发展水平,需要多方面的素质要求。我校女生的耐力方面是非常好的,只有七年级1.8%左右不合格率,其他的全部合格。而男生就差很多了,尤其是七年级的达到了11.3%不合格率,说明男生在耐力方面远远不如女生,耐力方面不及格那么他的总分就不及格,所以要加强速度、耐力方面的练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身高体重指数是反映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评价学生的身体匀称度、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能间接反映学生的身体状况.说明学生超重和肥胖现象有点明显,女生尤甚。在其他的项目上女生和男生都非常的好,优秀率达到了33.67%、良好率达到了54.41%说明温州市实验中学在优良率方面是非常好的,但男生在肺活量和七年级在耐力项目上还有点不够理想。

4.2建议

(1)学校要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将其列人学校工作计划,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配备足够的教师,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将课外体育活动纳人教学管理的范畴,规定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每周不少于4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并进行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管理上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满足,在兴高采烈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体育能力,丰富了校园课外活动,促进了学生体质全面发展。

(2)体育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每周三学时体育课仅120分钟,如果有效练习密度按35%计算,学生每周直接的身体练习不超过45分钟,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达不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效果。而体育大课间活动,无论在锻炼时间、活动内容、锻炼的实效性上,都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最佳组织形式。此外课外体育活动,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需求,从事各自选择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有利于培养自觉、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与习,为终生锻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荣.安徽省大中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状态分析朱保成[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