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理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理学的认识

药理学的认识范文1

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病人的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为此,如何去拓展临床药学工作,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

1 开展临床药学的重要性

临床药学,是指药师运用药物学、药剂学、临床药理学、药物动力学等有关知识及技能,结合临床医学知识,以病人为中心,配合、帮助、指导医生、护士、病人合理用药,以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单纯降低药价只能使病人买得起药,而合理用药,才能使病人真正看得好病。所以临床药学对病人健康与康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新世纪医院药学的发展正朝着“以人为本”的药学服务方向发展。药学服务是通过提供直接的和负责任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来达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目标。主要通过用药指导、用药咨询、药物监护等主要环节来实现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医疗制度的改革,病人有选择医院的权力,而医院只有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才能吸引和留住病人。因此,医院药师必须转变服务观念,由原来的“以药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药学服务,与医学服务,护理服务一样,是医疗卫生服务不可缺少的三大组成部分。医和药是左右手的关系,医院药房功能不仅仅是卖药,更重要的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明确指出医院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因此,临床药学是药学专业中一个新兴学科,是药学与医学结合的产物。从形成到逐步成熟、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代表着医院药学业发展的方向,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医院只有把临床药学搞好,才能把病人康复落到实处。

3 以病人为中心,拓展临床药学服务

3.1 临床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参与临床病房查房和药物治疗决策;(2)建立病人药历,即用药档案(药历)是开展临床药学的又一举措。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一般资料;②既往疾病史与用药史;③查体记录;④建议药物治疗计划,是药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⑤药程录;⑥疗效分析与药历小结。(3)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于治疗窗窄,而不良反应又较大的药物,动态监测血药浓度尤为重要,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进行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5)开展门诊窗口药物咨询服务。(6)加强与护士的沟通与引导。

3.2 拓展临床药学服务:为适应时代需要,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医疗模式,医院药学必须打破“以满意临床用药需求为中心”的工作局限,全面转向“以病人为中心”提供药学服务。

3.2.1 医院药学开展药学监测(PC)应不拘形式,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互相促进。包括(1)门诊药房提供用药咨询。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合理用药意识为目的。(2)以处方调配为桥梁,围绕处方配合审查和药物的正确使用开展PC。重点围绕合理用药四要素(处方的安全性、有效性、适当性和经济性)来开展。(3)开设OTC药房,使药师走向病人,提高病人合理用药自觉性和参与性,药房可设立敞开式、货架式OTC用药服务专柜,使病人对小病的治疗能够依靠药师提供的高素质PC服务来解决,以减少门诊医师的压力,减少病人不必要的候诊排队,也使病人对PC有新认识,有利于病人提高自我保健、自我药疗的意识,增强合理用药的参与感;同时,药师与病人零距离的交流接触,在了解病人病情和自我用药需求的过程中,给病人提供用药介绍,指导病人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可以间接取得临床问诊和对症用药的近似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PC的普及开展。(4)开展社区式PC,增大PC的社会影响。

3.2.2 药师深入临床,参与用药全过程是PC的重点,是真正实现促进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手段。临床治疗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药物治疗的科学性、合理性,这属于药师的职责。美国医院有这样的说法[2],“诊断是医师的责任,药物治疗是药师的责任”。药师下临床要全面参与临床查房,会诊和病人用药方案的制订、实施,认真观察和发现问题,利用药学知识,结合现代仪器,分析PK(药动学)、PD(药效学)、ADR等数据,推断药物在病人体内作用的过程,阐明药物治疗与临床疗效的关联性,及时向医师提出药物剂量调整或更换的可靠依据,做好医师的参谋;药师还可凭借拥有丰富药学信息优势,提醒医师注意某些药物配伍的新观点、新用法,如注射剂阿米卡星虽和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配伍给药是许多医师的习惯性联用方法,而新的研究(包括人和动物实验)证明,两药无论是混合或是分开应用,均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致死(已有3例死亡报道)。又有研究表明,冠心病人联用阿斯匹林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1)等,比单独用阿司匹林者的死亡率更高,这是因为ACE1有减弱阿司匹林的作用。

3.2.3 从事科研的药师应围绕临床药师遇到的问题着重开展实验研究,做好PC实验的后盾。

3.2.4 其它工作:库房、采购等管理型的药师,在PC活动中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前线药师、临床、护理等部门提供药学信息,包括新药介绍、药物新剂型、新疗法、药物性能的分类比较等,起到促进医药关系、药护关系的作用;同时正确处理临床的购药请求,分析临床药师意见,尽可能做好解析工作,保证临床的合理用药,使临床医师对药师工作更加理解,维护和促进彼此融洽关系,共同为病人提供良好服务。

4 存在问题

4.1 政策法规执行缺乏力度

4.2 医院药学部门没有明确的职能科室定位,尽管医和药是左右手的关系,药学服务与医疗监护,护理监护一样是为了满意病人的需要,但在医院中,药剂科通常被看作医技科室的一个部门,而非职能科室,更没有提升到与医务科、护理部相当地位,相关岗位任职也无严格的条件规定或不按规定执行,因此严重削弱了药学服务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限制了药学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影响了医院药学和临床药学的健康发展。

4.3 规范基层医院药学管理,发展临床药学的设想:(1)提高药学工作的政策法规支持力度。(2)规范药学部门的配置标准:对不同级别医院药学部门应开展的工作应具体规定,一般包括软件和硬件。软件应着重人才标准,这是开展工作的首要条件,没有高素质的药师,就难以开展临床药学。硬件方面应规范药学部门的设施条件及下设部门,尤其要注意尽快成立临床药学室并配备专职人员,以促进临床药学的开展。(3)明确药学部门的职能科室定位,应明确药剂科的职能科室性质,严格相关岗位的任职条件,从而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理顺其内部组织结构,提高药剂科在医院中的地位,这是规范基层医院药学管理的组织保证,也将为发展临床药学提供良好条件。(4)增强医院领导对药学工作的重要程度。(5)提高药学人员的参与力度。(6)注意药学人才的培养。

5 加速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几点建议

5.1 规范和落实临床药学师培养措施,定期举办临床药学讲座,以提高临床药学水平。

5.2 在政策和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医院临床药师岗位、职责和待遇。

5.3 医院药剂科工作转型,药师观念和职能转变。

总之,临床药学是实现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级领导都要像重视医疗服务、护理服务一样,重视药学服务,要解决临床医学在实现药品监测中的所需硬件与软件,要大力培养临床药师的技术水平,形成一支较强大的技术队伍,以适应当前高科技发展的医学需要,把为病人服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药理学的认识范文2

药物临床试验的意义及弊害

从医学发展史看,没有药物临床试验就没有医学。虽然人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但当面临新的疾病谱,或为提高诊断技能和生命质量而采取新药物时,必须经过药物临床试验来确定药物是否有效、安全及不良反应大小,能否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药物临床试验的收益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受试者本人可能是直接受惠者;②对医学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③给社会带来健康福音2。但药物临床试验也具有风险性,这种风险既有躯体上的风险,也有心理上、社会适应性上的或是经济受损的风险。因此,药物临床试验既要考虑医学的收益性,也要考虑其伦理规范。凡是得明显大于失的,具有较大医德价值的实验,可以实施;而得明显小于失的或得失不明显的,如科学依据不足、后果不确定等,则不应该实施。

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聚焦

药物临床试验综合评价过程的伦理问题:药物临床试验中存在复杂的伦理问题,在实施中,人们往往关注结果或效果,忽视伦理学评价或缺乏综合评价过程。一般来说,综合评价过程需要从实验的对象、实验者的动机、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结果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⑴试验对象的伦理问题:临床试验对象包括各类不同病症的患者和正常人。药物临床试验必须保护、尊重和促进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要强调对受试者的利益和尊严负责,最重要的是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和自由选择,避免任何形式的诱导、欺骗和强迫。尽管每一个人都有促进医学和健康的责任和义务,但也要让受试者充分了解所参与的药物临床试验的意义、目的及危险性,本着自愿参加原则,才是符合伦理规则的。⑵药物临床试验动机的伦理问题:药物临床试验存在社会公益和患者利益间的矛盾4。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试验动机,符合科研道德,但却具有内在性特点,不易判断,如是否隐含追求名利,或存在对受试者造成伤害,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伦理学认识,要充分考虑受试者的现实利益和治疗意义,其次才考虑医学知识的进展和积累。⑶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和结果的伦理问题:护理人员也常被认为是受试者的信托人5。试验方法和结果是否对受试者和实验操作者存在欺骗,是否给受试者带来肉体、尊严和精神上的伤害,护理人员在试验过程中都应有所分析。《赫尔辛基宣言》提出了临床实验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4条原则:①参试者的人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②研究过程必须完整,临床试验必须在临床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其本身必须是科学、可行的;③必须将临床实验的有关事宜通告受试者;④只有受过训练及有经验的临床研究人员,才有资格从事临床试验工作6。对于安慰剂问题,从伦理学原则上要求安慰剂对照要被严格限制在病情比较稳定,在相当时间内不会发生危险和带来不良后果,也不致延误治疗时机的患者;危重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快的患者不宜使用安慰剂。双盲实验要求受试者确诊后症状不严重,暂停治疗不致使疾病恶化或错过治疗机会,受试者要求中断或停用实验时立即停止实验7。

知情同意中的伦理问题:知情同意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包含两层含义,即知情权和同意权,知情是同意或拒绝的前提,同意是知情的结果。早期伦理法典《纽伦堡法典》规定的伦理规范中,第1条即要求知情同意,1964年《赫尔辛基宣言》对知情同意进一步补充,如:①如某一新的治疗方法有挽救生命、恢复健康或减轻痛苦的作用,应首先采用,但采用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对无行为能力者,必须事先取得法定人的同意。②须向受试者说明此研究的性质、目的和危险性。③患者未完全知情及同意之前,不可对其实施临床研究。④受试者的同意应以书面为凭8。

护理人员伦理规范对药物临床试验的促进

1998年我国颁布了《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实行)》(GCP),对药品临床试验进行规范化管理。同年成立了“卫生部涉及人体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制定了《卫生部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这些都是医学界从事人体实验研究的道德守则,不是法律,不具有约束性,因此,提高护理人员道德修养和自律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和前提。

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是国家批准的,这些基地相对比较了解有关规定,运作比较规范,但护理人员也存在对临床试验知之甚少,却又经常有机会接触或参与临床试验,这是非常危险的。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伦理规范应逐渐被护理人员认识和遵守,在试验过程中要考虑伦理问题,在发展和促进过程中使药物临床试验更符合规范。

参考文献

1 张文静.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 马家忠,张晨,王雷,等.护理伦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57—160.

3 王国平,胡曲.关于人体实验的伦理评价与原则选择[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2):15—16.

4 冯显威,刘俊荣,安丰生,等.人文社会医学导论[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67.

5 孙忻.临床科学试验中的伦理学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1):17—18.

6 Wills C,Tyeku munity is essential in clinical trials[J].BMJ,2000,321:833.

药理学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教师 人格魅力 重要性

一、人格魅力的内涵

人格魅力是个人具有的吸引力,也是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以及道德品格等方面所产生的吸引人的力量表现。同时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得他人尊敬与认同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人格魅力,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很好地增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融洽程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表现形式

小学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建设力量,其人格魅力将直接影响到小学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小学教师人格魅力往往会通过相应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言行,言行是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尤其是文明友好的言行更能够增强小学教师人格魅力,起到吸引学生的效果,有助于增强小学教师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二是能力,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特别是工作能力非常突出的教师,他们的人格魅力往往高于工作能力一般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信服;三是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小学教师个人魅力的表现形式之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小学教师往往更受学生的欢迎,其人格魅力也随之不断增强。

三、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体现

(一)教学工作质量的保证

小学教育并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包括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独立能力。这一阶段,小学教师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小学教师往往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工作,并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工作质量。通过具体的示范,学生对小学教师的信服程度也会随之增强,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使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相应的保证。

(二)学生安全的保障

安全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安危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小学教师具备较强人格魅力能够增强责任意识,成为对工作认真负责任的教师。责任心强的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无私、无息的,有责任感的教师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心上,在保护学生的同时注重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防护能力,避免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确保学生安全。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工作采取交差、应付的态度,这样使得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如学生在休息时间自行到池塘游泳身亡、女学生受到人身侵犯、雨中学生在高压线下受害、寄宿制学生夜里生病想不到办法而致病情加重,或者耽误治疗出现意外事故等。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其责任意识才会增强,才会积极对学生负责,正如以上事件,如果教师平时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培养、教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便可预防或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小学教师言行的影响。而部分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将个人的不良习惯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小学教师一到课余时间就打麻将、赌博,在课堂上就变得无精打采;还有的小学教师不注重个人形象,女教师披头散发、着装个性化,男教师穿拖鞋进教室等,这些不良行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具有人格魅力的小学教师,则会严格按照教师职业规范约束个人的言行与形象,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开展教学工作,并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小学教师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基石,能够帮助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

(四)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关键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关注的重点,也是小学教育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人格魅力能够帮助小学教师严格按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积极开展业务知识的学习,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在人格魅力的指引下,教师通常较有耐心,针对小学生需要重复很多遍的学习内容,他们能够给予足够的悉心教育,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也能够真诚友爱地对待学生,并用爱的光芒照亮、指引学生成长之路。除关心学生生活之外,还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兴趣、性格等,这样可以帮助小学教师积极提高教学能力,从而塑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形象,有效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四、结语

小学教师人格魅力是小学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在提升小学教师人格魅力方面,需要充分地认识到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不断加以提升。作为小学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人格魅力,而且还要在日常行为活动中严格按照教师职业规范约束个人言行,从而不断增强个人人格魅力,提高教学水平。

药理学的认识范文4

 

我曾经担任过17年班主任。时至今日,我依然念念不忘与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耳鬓厮磨的日子。我始终坚定地认为,没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教师生涯是不完整的,因为班主任比学科教师更接近教育的本真。虽说一直认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得并不出色,好在带过的学生还算喜欢自己,领导和同事也给了我以肯定。用他们的话说,我班级工作点子多,懂得小孩的心理,会跟孩子们交流。我深知,这点滴成绩得益于自己一直以来对心理学的喜爱。

 

一、心理学效应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心理学》是中等师范学校最后一年的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我特别感兴趣的课程。至今记得,我们几个同学经常在课余时间凑在一起,津津乐道地分析着身边人的气质类型;也记得,曾经跑到学校图书室,一下子借来了三本心理学方面的书。时隔20多年,我还能记得其中一本书为《心理现象分析百例》。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从众心理、超限效应、破窗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等心理现象,并长时间影响着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超限效应”描述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比如,教师跟学生讲道理的时候,无论事态多么严重、分析如何到位、理由那样充足,都不可拖延时间过长,否则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我总是提醒自己下课铃声一响立刻停止讲话,与学生交流说话一定要简练等等。

 

“破窗效应”是说窗户破损后若无人修补,其它窗户也会随之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应用在班级管理上,就是要做到见微知著,抓住问题开端,遏制住不良之风的蔓延。因为明白这一点,开学初我总是特别重视班级常规管理,狠抓学生习惯养成。不管学校要求如何,我都要求教室整洁有序,学生上课、间操、集会等容不得一人违纪。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美好的期待往往会带来美好的结果。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就要求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有所期望,懂得欣赏每个学生,不要厚此薄彼。我初当班主任时求胜心切,总希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快提高成绩,期待过高导致操之过急,效果可想而知。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对“期待效应”有了新的理解,要求自己做到“因生制宜”,对每个孩子设定“合适”的期待,与之口头签订符合其学习能力的“心理契约”。那一年我任教一年级,与班里几个学困生约定,让他们和邻班同水平的学生比成绩,每次测验达到60分就是成功。因为降低了对他们的期待值,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让我内心多了一份爱心和耐心。孩子们也因目标似乎近在咫尺、不再遥不可及而充满信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天天在进步,期终考试邻班有3至5人未过及格线,而我班学生成绩最低80多分。学生们的回报远远超过我原来的期望值。多年后,我在读《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时,看到这样一段话: “许多教师采取非常严厉的措施,或是给较低的分数来对待那些他们认为没有表现出足够雄心的学生,希望以此来唤醒他们沉睡的雄心。但此法对那些学习成就已经跌近警戒线的孩子会越挫越差。反之,我们以温和、关心和理解来对待这些孩子,他们则会表现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智力和能力。”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及早感悟到这一点,班主任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二、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班主任工作对象是学生,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正确而有效地组织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基础。我们面对的学生既有阶段性发展的共性特点,又有各种原因造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了解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又要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为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我有针对性地阅读了《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有关书籍、资料,还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了解和研究自己班的学生,比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各种班级活动,全面观察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学生、学生家长、学生亲友、任课教师等方法,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我认为只有了解学生,才会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坚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班风,塑造特有的班级文化,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我注意捕捉孩子成长的困惑和心理,做好孩子的情绪管理。比如,针对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普遍倾向,在新学期伊始举行的“缘来一家人”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中,通过游戏、创作班歌、唱班歌、定班规等环节,让学生感受集体氛围,找到班级归属感;组织学生与兄弟班开展歌咏赛、拔河比赛、队列比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较强的班级凝聚力逐步形成。为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我根据注意心理学规律设计了 “注意使你更出色”团体心理辅导课,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小猫钓鱼》,认识到“注意力”的重要性,再通过系列游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指导学生认真听、注意看、用心记,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到锁定注意目标、提高目标兴趣、努力排除外界干扰就能提高注意力。学生同时明白了全班同学都集中注意力,目标一致、目的明确、团结协作,就能更出色地完成任务。为了培养每个孩子的自信心,每学期末我们举行“评选班级之最”活动,让每位同学都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项本领。针对小学生情绪控制能力弱的特点,我设计了“做情绪的小主人”心理健康辅导课,引导学生通过情景扮演、讨论等方法,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事隔多年,许多学生依旧记得这些活动,每每相逢,他们常常是兴致盎然地谈论起这些活动。作为班主任,我为这些活动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深感欣慰。

 

三、基于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实践与研究

 

与个体心理学的邂逅缘于几年前书店中的一瞥。书店角落里的一架书橱中,一本《自卑与超越》无意中吸引了我的目光。我随手翻阅起来,没想到《译序》便让我被作者的传奇经历所深深感染。这是一本深度剖析自卑的心理书,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论证了自卑感的形成,并描述了自己如何将自卑转变成对优越地位的追求动力,最终成就辉煌人生的经历。我也因此认识了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阿德勒。他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都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我从此走进了个体心理学的大门,相继研读了《心理与生活》、《儿童的人格教育》、《走出困境的十堂心理课》等数本个体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个体心理学强调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根据自己的独特目的去寻求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并且是一个与社会和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他认为,我们要理解这样的个体,只有通过理解他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联系这条途径才能实现。在班级这个大集体中,作为班主任很容易发现和观察到学生个体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相互之间的思想沟通渠道。因此,将所学理论知识积极应用到班主任工作中,提炼形成了学生《心理水平体检表》,该体检表包括“我的家人”、“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及一项人格测试等内容。每接手一届新生,我都会把表格发给每个学生,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通过《心理水平体检表》对每位学生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后,针对他们的不足设计了“心灵对话记录袋”,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随访、干预。于是,学生们在“心灵对话记录袋”中首先自我对话,擅长动笔的用“心灵周记”,擅长口头表达的用“每周小录”,擅长画画的用“心灵写真”,他们用最擅长的方式记下成长过程中的苦辣酸甜,在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中成就自己;其次是互相对话,每月一次“班主任心语”、“父母心语”、“同伴印象”……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成就感,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

 

每一颗小草都有强劲的生长动力,每一朵鲜花都有强烈的美丽追求,何况有着生命激情的学生?因此我专注于学生的个体研究,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乐享每次与学生在心灵深处相遇时美好的感觉。可以说,个体心理学理论成功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学生观。

药理学的认识范文5

创新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的本质特点,人天生就有创新的冲动。可能有人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因为创新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创新就意味着打破常规,不遵从规则。但是,心理学家认为,即是最有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在规则的框架下发生的,因为要打破常规,创造者首先必须具备一些常规知识及一些非常规思维的方法,而这两个条件本身即规则。在对创新能力以及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心理学思考的基础上,对创新能力培养有如下启示。

一、课堂教学应重视创新环境的创造

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我们的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很重视创新的“教学”,认为只要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大纲和讲授就可以“教给”学生创新品质。于是导致了在实践中,对大胆提出不同意见,阐述自己观点(可能难免有不妥之处)的学生,不与理会甚至认为其在扰乱课堂秩序。首先我们不能否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的积极的主导作用。但是创新品质不是可以简单地“教”出来的!《现代汉语词典》给“教”这个概念下的定义是:“把知识和技能传给人”。而创新品质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它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概念。正如人的智力不能从老师那里传给学生一样,创新品质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是无法简单地“教”出来的。因此,创新品质的培养不能是简单的“传授”,而是教师去创造这样一种创新的空间和条件,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本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创新不要简单地压抑和否定。创新品质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此外,一个人真正创新品质的形成也远非学校教育这一个时期就可以完成的。因此,我们更应将创新教育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是一种能够长期起作用的,对人的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品质。这样,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积淀,必然会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使整个社会盛行创新之风,其结果必然会有大量的创新成果涌现,对社会的发展也必然会产生巨大的、持续的推动作用。

二、学校教育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许多教师都很重视在理论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但往往轻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其作用只是验证理论为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具体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形成创新能力,并成为其自身素质的一部分。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最高标准是看实践,只有通过了实践检验的能力才能称其为能力。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实践能力”正是基于以往对能力理解的偏差而提出的。所以我们说,创新从实践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所有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目前,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的课程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一样应受到同等的重视,实践教学应有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有相应的条件和实施方案,并有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

三、创新需要平时的积累

创新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于学生的探究,来于学生的实践,从实质教育论所讲的“观念的联合”中来,这些都要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要创新,就必须重视平时广泛的积累。人们谈起创新,往往只注意到创新产生时的那种灵感,而忽视灵感产生前漫长的积累。当前我们大力倡导创新,要处理好积累和创新的关系,不要空谈创新,片面引导学生凭空冥思苦想去寻找创新的灵感,或仅从一些技法上去突破。当然,也要戒除认为只有积累够了以后才能创新的这种错误观念。平时的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是基础,是必要条件,但它与创新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广泛地积累是绝对必要的,但打基础是无止境的,知识的积累也是无止境的,无需等到一切就绪后才去考虑创新,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重视积累的同时,我们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疑问、多一点异议、多一点探索,这样日积月累,必然会做出较大的创新。

四、教师应重视“学”的创新

药理学的认识范文6

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先生在二十世纪初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就把普通教育的宗旨定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和养成,这是我们教育的努力方向和终极目标。然而当前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一些中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正发生扭曲,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各种现象让人在瞠目结舌之余,内心涌起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失落和悲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就是要解决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更好地去体现历史教学的真谛。《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课程目标之一独立地提出来,就是要体现了历史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格素养养成方面的独特作用。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格教育在新一轮历史课改中所占的比重与份量,以及当前历史教育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二、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培养的实施策略

1.挖掘历史现有资源,强化学生人格教育熏陶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知道历史人物和事件,了解朝代更替,理解国家的经济、文化和制度,更应该通过历史学会做人和做人的道理,培养年轻一代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中学历史教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它本身就有许多丰富的人格教育的资源和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激励和熏陶,给学生潜移默化施加影响,从而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敢于担当的林则徐;坚持“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桖、祖宗之法不足守”敢于改革的王安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等。在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为什么会抱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后,情感的教育意义就自然在其中了,让做人的良知和责任深深进驻学生的心灵。

2.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推进学生人格教育体验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太陈旧,满堂灌,毫无生动有趣可言,学生仅有的一点好奇和兴趣被渐渐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荡然无存,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新情境、新材料打破传统说法,还原历史。譬如讲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时候,可让学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材料二:……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摘自《顾维钧回忆录》。材料三: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摘自1919年《中国代表团宣言》。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这道高考题就打破了我们传统的说法,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团卖国求荣,卑躬屈膝。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辩论,然后得出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代表团在会上据理力争,针锋相对,来争取国家利益。那巴黎和会最后中国外交最终又失败了呢?让学生继续讨论,最后得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让学生接受一次心灵的震撼。国家的强大是我们每个人的应尽责任。这样的人格教育体验学生印象深刻。

3.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完善学生人格教育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