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产业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产业概念

光伏产业概念范文1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图谱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3-0024-04

一、引言

产业链的形成源于产业集聚理论。它是以产业“一业为主”的集聚特征所逐渐形成的生产资料与产成品、主导企业与辅助企业、上游生产与下游生产等关系的结合,是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产业链式的依存关系促成有效的生产方式。研究产业链不仅研究产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也研究企业之间的供应关系和价值形成。从概念上讲,产业链是指围绕某个产业(或某类资源)在某区域内由众多企业共生于一个生产体系中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共同发展,促进产业不断衍生的生态综合体。或者说,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1]。总之,产业链的培育与构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功能。

光伏产业是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光伏产业链的理论构成与图谱表达进行梳理,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有利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形成。

由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和设施形成的互为依存、相互作用、不断扩张的链式形态,有利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形成。目前,区域竞争力的比较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对产业链控制能力的竞争以及新产业区之间的竞争[2]。其中,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处于核心地位,对一个地区产业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梳理光伏产业链群是实现深入研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关键环节。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属于朝阳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及时对光伏产业链群进行梳理,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其二,有利于区域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

光伏企业的有效集聚是实现地区经济较快发展的捷径之一。在当今世界,产业配套性、市场潜力等已成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梳理光伏产业链能切实了解光伏产业的市场潜力以及产业配套程度,便于有计划地完善光伏产业链,充分发挥集聚效应,进而降低成本、促进创新、改善产业布局,有利于区域比较优势的准确识别及充分发挥。

其三,有利于识别发展障碍,规避产业风险。

光伏产业属于朝阳产业,目前对其产业链的梳理还远不成熟。梳理光伏产业链,能够有效识别光伏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壁垒和发展障碍,从而有利于有效规避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总而言之,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经验已表明,产业链群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进行光伏产业链群的梳理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提供有力依据,有利于推进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光伏产业链的图谱表达方式

(一)光伏产业链图谱表达的理论基础

随着能源的日益稀缺以及使用传统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问题,已为业界普遍关注。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所谓光伏效应,是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3]。它首先是由光子(光波)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的过程;其次是形成电压过程。而该领域目前主要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材料。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就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4]。上游主要为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的生产,涉及工业硅(金属硅)的生产和提纯,这是实现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基础。中游则为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在上游提供的原材料基础上,通过对多晶硅硅片的制绒、蚀刻、扩散、烧结、印刷等制成太阳能电池或电池片,完成这项光电转化的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发电的关键,也是光伏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下游为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环节,以实现太阳能的现实运用,例如并网发电、离网发电等[5]。随着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的突飞猛进,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逐渐形成的光伏产业链正不断扩大并推广到应用领域。

光伏产业概念范文2

方国强:要打造好一个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福地”,就要把我们的“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

金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那就是“好在生态,美在环境”,这是我们金坛最好的资源。因此,我们在产业化发展、城镇化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都把金坛的山水资源保护好,合理、科学地加以利用。这也体现了我们“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理念。这是我们作为执政者和实践者需要坚守的理念和宗旨,也是我们打造“江南第一福地”的第一个要素。

第二个要素是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我们的百姓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提高,也需要精神层面的提升。

金坛位于经济发达的苏南,民生的改善、社会的保障、居民收入的提高、城市和农村生活环境的优化都要下大力气。我们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基础,分好蛋糕是做大蛋糕的目的。要带领金坛的老百姓从现在的全面小康向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要让金坛市民感受、享受到现代化的水平、现代化的生态、现代化的环境。这是我们执政者的理想。

“福地”,是生活在金坛这个城市的人们的共同愿景和期盼。生态环境好,呼吸的都是新鲜空气,喝的都是放心的水,既有城市,又有现代化的农村,“亦城亦乡”;既有江南的风情和格调,又有现代化的设施和配套,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经济和社会、民生事业都能和谐共荣,协调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这一目标,要靠我们金坛人自己来打造。所以,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提出:重点建设好“实力金坛、创新金坛、人文金坛、宜居金坛、和谐金坛”五个金坛。

按照这一目标,我们要把金坛的经济、社会、民生、环境、生态建设好。金坛完全有条件和基础实现这一目标,把金坛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的城市,在今天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福地”。这也是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否则,经济上去了,环境损害了,老百姓感受不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不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宗旨。

《经济》:“实力金坛”需要现代企业的支撑,现在金坛的产业结构如何?

方国强:金坛原有的传统产业主要为化工、农药、建材和服装。近年来,金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整体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型,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当然,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关键是要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鼓励,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工艺和流程,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升级换代,对环境影响大的传统产业彻底淘汰。近几年,金坛在这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和代价。

譬如服装企业。金坛有400多家服装企业,年出口量5亿多美元,也解决了金坛50%以上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就业经济。那么,政府怎么鼓励他们进行升级和转型?

我们的做法是,一、政府鼓励服装产业做产业化联盟,抱团发展,上下游配套,相互专业化合作,可以抵御一定的风险和市场波动;二、服装是消费经济,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首先认知的是品牌,所以,我们鼓励企业做自己的品牌;三、做节能。节能的目的是为了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们现在的服装企业,如晨风、利步瑞,都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即中水回用。利步瑞厂房的屋顶上还建了3兆瓦的光伏发电,更好地体现节能。工厂内部,树,郁郁葱葱,水,清澈见底,是生态型低碳化的工厂。

再碧如化工产业,我们现在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大力支持转型,向新兴产业转型,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在这一方面,政府给企业政策和支持,使企业在政府引导下有序转型。化工在金坛的产业中目前比例接近20%,我们在产业化过程中要对旧的化工设备、老的生产工艺、落后的产能、对环境影响大的企业实行转型、转移、转产“三转”,确实达不到环境容量标准的彻底关停。

我们有一个“环保行动三年计划”,2011年提出申请的有33家化工企业,对其实行“三转一停”,去年全部实施到位。金坛对化工企业的整治力度十分大,开发区原有一个盐化工区,通过这两年的整治,传统化工企业已经不让进来了,已经落户的化工企业也在进行转型、转移、转产。

建材也是如此。金坛原来有很多建材企业、采石企业、采矿企业,目前仅存一家,其他的全部实现了关停,这对我们的生态资源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还有一个水的问题。金坛的地理格局是“两山两水”。金坛有一个很大的长荡湖,水域面积80多平方公里。另一个钱资湖,水域面积5平方公里。还有20多个水库。丹金溧漕河是贯穿全市的水运大动脉。

水在金坛非常关键。我们对长荡湖的治理花了很大代价,前几年,围网养殖面积从6.5万亩压缩到了3万亩。这是要花大代价的,要动员养殖户拆除围网,还要给予其经济补偿;将湖里的餐饮船全部靠岸,集中规范整治,污水排放全部接管;在长荡湖大面积种植芦苇,净化水质。另外,实施长荡湖清淤。通过这几个工程,长荡湖的水质明显好转。金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就是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水质保护、青山保护放在了第一位。

在新兴产业方面,我们着重发展了光伏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五大产业。

目前,光伏新能源产业在金坛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金坛开发区目前有36家配套企业,到今年年底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1/15,集聚效应十分明显。有两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在县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是江苏省发改委评定的“光伏高技术产业基地”,省经信委评定的“江苏光伏特色产业集群”,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评定的“光伏产业示范基地”。光伏新能源已成为金坛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第二个板块为新材料,目前方兴未艾,正在蓬勃发展。在金坛引进的光伏配套企业中,很多都是新材料企业,如光伏的EVA、背板、银浆、切割等都是新材料。切割钢丝原先都是从国外引进,金坛也有了。目前,新材料企业在金坛已集聚了15家,在国内很多行业都是具有代表性的。2010年,金坛获得了国内首个“中国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光伏产业概念范文3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综述

[DOI]10.13939/ki.zgsc.2016.03.056

随着光伏产业飞速发展,光伏产业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从整体上看,国内关于光伏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需要识别时间,使得学术研究跟不上实际发展;二是新兴产业许多指标没有纳入统计口径,导致研究数据匮乏。

1 光伏产业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学术界总体上依然看好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明确指出了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光伏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具体说来,国内学者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1 发展迈入新阶段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从现实角度看,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能源结构优化效应、产业经济效应以及节能减排效应,这些效应都可以很好地满足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的诉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从战略角度看,抢占新能源高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也应当顺应大势,居安思危,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受欧美国家反倾销战略的影响,遭遇了最强“寒冬”。2013年年底,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在欧美市场份额的萎缩,这场“双反之争”也基本落下帷幕。关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国内学者大多持乐观态度,认为产业发展已经迈入了新阶段。自2014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整体状况开始企稳回升,各大光伏上市公司也逐步扭亏为盈。伴随新兴市场对光伏产品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众多利好消息昭示着我国光伏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1.2 国内市场培育滞后

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虽然近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年增长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国光伏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国内需求市场的培育远远落后于世界光伏需求市场的发展。熊勇清等认为,市场培育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背离了新兴产业培育的基本规律;市场培育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严重背离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国情。“两个背离”是造成我国光伏产业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国内外市场协同培育当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务实之举。

1.3 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据工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出现了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过,国内学者在承认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也指出光伏产业的产业过剩不同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只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的相对的“产能过剩”,而不是绝对的“产能过剩”。王文祥认为,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是由于需求暂时萎缩与产能迅速扩张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光伏产业的产能相对于需求而言出现了显著的阶段性过剩,产业并没有因此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中描述的衰退期。

1.4 产业技术创新不足

刘燕认为,国内光伏产业“大而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科技附加值低,在硅料提纯、生产设备设计开发、光伏组件生产及组装、测试技术等方面差距较为明显,偶有创新也多为工序创新和工艺细节改进。我国光伏产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以创新为驱动,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光伏产业发展国际经验借鉴

自太阳能光伏概念兴起之时,发达国家就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光伏强国。对于这些光伏强国的发展经验,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刘益君分析了各国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1 德国经验

1991年,德国首先提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先河。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安装太阳能设备的经验,使住房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兼容,并鼓励民众消费太阳能。之后德国主要采用了两种鼓励方法:一是用高价收购居民的太阳能电力汇入总电网;二是通过贷款优先鼓励居民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并对贷款贴息。

2.2 美国经验

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以《能源政策法》为法律依据,通过法律上制定光伏产业相关公共政策、税收政策、融资和研发支持政策,采取减免税收、税收抵扣、财政补助、投资科研等手段,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发展。

2.3 日本经验

日本由于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很早就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日本政府在1994―2005年间对住宅建筑用光伏发电系统实行补贴政策,促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且根据初期设置费用的降低逐步减少补助费用。如今,日本政府又开始大力鼓励光伏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以期用先进技术来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

3 光伏产业激励政策机制分析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鼓励性发展政策得以出台并实施。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推动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些政策在制定或实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达不到政策制定的预期效果。

3.1 国家级激励政策存在扭曲现象

肖兴志等在观照他国政策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光伏产业激励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发现我国现有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激励机制存在标准不一的扭曲现象,表现为对光伏产品生产补贴过度而光伏发电补贴不足。激励政策指向不平等,导致了国内光伏发展重生产而轻应用,为此,必须要重构我国光伏发电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光伏上网电价,禁止对光伏生产环节实施不当补贴,完善光伏发电环节补贴和光伏发输电及计量的研发激励。

3.2 地方性激励政策存在缺陷

谭琪等分析了我国地方性的光伏产业激励政策体系,发现现行的地方激励政策体系中,存在着结构性、内容性、配套性以及沟通性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结构性缺陷表现为缺乏完整专项的产业规划;内容性缺陷表现为缺乏目标依据、原则规定、研发战略、政策手段;配套性缺陷表现为大量综合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沟通性缺陷表现为各级政府政策体系之间存在一定沟通障碍。

参考文献:

[1]王开科,黄如良,关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43-47.

[2]肖翠仙.中国光伏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3):117-118.

[3]熊勇清,黄健柏.光伏产业困境摆脱与市场的协同培育[J].改革,2013(12):52-57.

[4]王文祥,史言信.我国光伏产业困境的形成:路径、机理与政策反思[J].当代财经,2014(1):87-97.

[5]刘燕,聂思痕.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5(2):58-61.

[6]刘益君.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2):221-223.

[7]肖兴志,李少林.光伏发电产业的激励方式、他国观照与机制重构[J].改革,2014(7):75-86.

[8]谭琪,及月如.我国地方新能源产业激励政策创新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11):108-111.

光伏产业概念范文4

“双反”只是导火索

从现象上看,是美国、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才导致了尚德破产。

2011年10月中旬,美国开启了对华光伏“双反”调查。2012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全票通过针对中国相关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关税。

随后,欧盟也对中国光伏产品挥起大棒。2012年9月初,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

资料显示,在2011年美国“双反”时,国内就有8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被迫停产。由于中国光伏出口欧洲市场高达70%,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击更是致命性的。在欧盟启动反倾销调查申请后仅一个月,在美国上市的大全新能源、尚德电力和晶澳太阳能等企业由于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频繁收到退市警告。

把中国产品的命运与海外市场捆绑在一块,本身早就埋下了隐患。

中国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占据了全球半壁江山,品牌也是不同凡响,占全球前十名的大半数,技术上也过得去,依旧生存艰难是因为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原料、技术、市场等“三头在外”,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三头落空”。加上国内数百家光伏企业一哄而上,挤在国际市场中,其生存境遇也就可想而知。

而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光伏产业又缺少定价权。一旦欧美经济陷入衰退,加强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光伏产业必遭灭顶之灾。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海外市场成就了尚德的光伏帝业,也将其送上不归路。

施老大的浮躁

从施正荣本人来说,在“老大心态”驱使下,盲目扩张企业的规模,在2005年年底到2008年短短3年时间内,尚德产能从100多兆瓦一路攀升至1000兆瓦,2012年又达到2500兆瓦,由业内小儿科一跃而成全球第一。

在此期间,施正荣又有许多重大投资失误:先是在成都启动的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半途而废,后又在上海投入3亿美元建造50MW非晶硅薄膜电池工厂打水漂,再后来与美国MEMC公司的长期合同违约损失2.12亿美元,而耗资1.07亿美元收购日本MSK公司股权后并未赚到钱。

心浮气躁的施正荣没能压得住企业的脚步,尚德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最终栽倒在市场陷阱中。

8年前,施正荣在纽交所敲响了尚德电力的上市钟声,尚德电力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施正荣则在次年被评为中国首富。

可是8年后的今天,江河日下,尚德被国际评级机构抛弃,尚德股价被评级为0,上市主体无锡尚德宣告破产重整,施正荣则被董事会免去董事长职务,又被“诈捐”“利益输送”“转移资产”等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缠身。

各方也应忏悔

而在光伏产业概念化炒作之下,有连续多年的巨额投资项目,加上光伏大佬的名号,当地9家银行一窝蜂地将贷款送上门,银行成了尚德的提款机。而一个时期内,尚德资产负债率已超过81%,银行方面却浑然不觉尚德光鲜外表下潜藏的危机,仍然一个劲地将贷款往施正荣手中塞,生怕冷落了这棵摇钱树而错过发财的机会。

尚德破产,银行需要忏悔。如果不是银行方面的“慷慨”,尚德能够这么轻而易举地从银行获得贷款,拥有如此庞大的流动性,说不定就不会盲目扩张,也不会有今天71亿元银行贷款还贷无门的后患。

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也是不民政部门。银行的天性是嫌穷爱富,哪家企业发达了,便蜂拥而上,抢着放贷;而企业一旦走下坡路,银行又立马拉下脸来逼债,全然不顾“热恋”时的情义。

而更应当忏悔的是地方政府。盛极而衰,中国光伏产业何以沦落至此?政府的溺爱难辞其咎。政府的身影在整个光伏产业的兴衰过程中不断晃动。政府不但一手将这个行业捧大,给予该产业各种特殊的政策优惠,而在其产能过剩时又没能及时合理引导,反而继续怂恿其扩张,并提供各种支持。

而且政府往往主导产业发展,而不是通过市场调节,顺其自然,政府的“手”有时会乱动。用“烈火烹油”来形容当初中国光伏产业突飞猛进不为过。截至2011年,我国光伏企业从2008年不足百家发展到400多家,按照全球的装机产能,即使加上国内的那部分,再把全球的光伏电池的需求量都包揽下来,不用说消化一半产能,1/3也用不了,产能严重过剩。

而这种过剩,既是市场性过剩,又是体制性过剩。除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产能过剩外,我国工业产能的过快扩张还与投资体制转型、地方政府存在投资冲动以及以GDP为驱动力的经济核算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密切相关。

如果政府的“手”不加节制,不彻底改变以GDP为纲的发展思路,不尊重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体制改革,而总是由政府指手画脚干预企业发展,尚德危局就不会是个案。

施正荣这位“光伏英雄”已经倒下,尚德的教训也不是他一个人在忏悔。只要各方能从忏悔中悟出点道理,理性善待光伏等朝阳产业乃至中国制造,太阳照样会对其露出灿烂的笑脸。

案例经典

点评:

近日,我国最大也是世界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破产重整,以至于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光伏产业遭到颠覆性打击。

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已占据全球行业技术前沿阵地,许多技术已是世界领先,高屋建瓴,有气势也有希望。

从成本核算角度来看,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不断下降,而化石能源的成本在不断上升。目前,德国、澳大利亚、巴西以及美国部分州,已实现或接近“电网平价”。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作为雾霾的重要制造者,火电厂未来肯定要受到限制。加快发展光伏产业,不仅能确保我国能源安全,也有助于缓解和消除雾霾天气等问题。

从政策扶持角度来看,我国政府正积极谋划“光伏下乡”计划。据悉,工信部正在牵头组织制定一项主题为“光伏下乡”的计划,旨在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

尚德破产重整之后,我国光伏产业已进入救赎期,要让朝阳产业重新恢复青春朝气,各方必须密切配合。令人欣慰的是,银行并没有对光伏业失去信心。

4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国内光伏产品制造商晶科能源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一项为期15年总计58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将用于发展其国内光伏能源项目。这表明,当银行向尚德“逼债”时,并没有对光伏业失去信心。

光伏产业概念范文5

第一,市场波动很快。

第二,产能过剩,市场上的产能是真正用量的1倍以上。

第三,产业链过长,真正有流动资金做光伏下游开发的人都认为非常好,说白了,你可以在几个月内建一个10GW光伏项目,可能整个组件是组件商提供的融资,根本不用你的钱就可以把项目建起来,从产业另一个角度看,产业链太长,对从业企业是很大的压力。

第四,价格不断下降且波动大,今年国内一些厂商组件可能降到5块甚至5块以下,只要拿现金马上卖给你。

第五,成本分化不明显,太阳能行业尤其光伏行业,你仔细对比半导体行业,发现步骤和整个需要的技术含量实际是不高的,因为不高,所以这个产业的成本分化,做光伏产业有四件事可以做,现在控制不是价格,大多数人基本思路就是扩大产能,由此琢磨怎么降成本,使得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因为整个行业所谓的成本分化做不出太多差异化东西,光靠增量减成本没有太大的竞争性,但是大家忽略了两个因素:一个是拼的都是红海,拼不着蓝海,没有任何议价能力,一个企业走到哪块市场非常重要,从硅到下游涉及到不同行业,从冶金到加工到半导体,最后组建电场,变成能源,还有证券化、市场化,行业参与者能力非常有限,只做其中一块,你就变成永远是怎么对付上下游,而没有当做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来看。

第六,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较小,无议价能力,光伏行业最大的大概是第一太阳能,第一太阳能去年整个营业额大概30几亿美金的概念,我们的熟悉GCL大概也做了30亿美金,像尚德、天合大概有20多亿美金,如果30多亿美金,在这个行业中占的份额不到3%,你在这个行业里没有任何议价地位,完全是下游怎么要求你就跟着怎么走。

第七,有限的产业整合,产业该有的整合时候,发现发生的速度远远低于应发展的速度,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该死没死,为什么没死?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市场保护和地方政府的保护,很多把地方政府、国有银行都套进去了,生和存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为了。

第八,技术壁垒较低,管理能力有限,大家做的事基本相似,扩大产能,我卖低价,完全为了生存,只要给现金就卖。

光伏产业概念范文6

仔细分析下来,这一轮的太阳能租赁模式并非看起来那般单纯,它或许已经构建成为光伏产业的一套新兴的价值链体系。在此次的租赁业务中,最大的创新不在于政策或者技术,而是金融。

习惯了杠杆化的美国投资机构,是无法容忍没有杠杆的商业模式,而这一次金融杠杆的支点却来源于政府的补贴。

对比中日美三国看政府对光伏产业的补贴

在中国,虽然政府没有对光伏生产企业给予直接补贴,但是“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和“出口退税”成为了两项最主要的间接补贴。此外,还有各地方政府给予光伏企业的新能源优惠政策、税费返还等。目前,光伏电站项目的增值税为8.5%,仅为普通增值税税率的一半,且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补贴细则也即将出台……总之,从我国目前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以上政策最终使光伏生产企业得到了实质上的优惠补贴。

在日本,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于2012年7月开始实施,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电力,日本政府规定10家大型电力公司有义务在未来20年内全量购买利用,10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的收购单价为42日元/千瓦·时。

在美国,为了促进设备投资,联邦政府制定了投资税减免制度(ITC,减免额为系统安装成本的30%)及加速折旧优惠(适用5年折旧期,而非15—20年)等税收优惠政策,虽然美国财政部现金补贴计划(1603计划)已在2011年末到期,但税收抵免政策和加州太阳能计划(CSI,美国最大的电力用户分摊补贴法案)都将延续至2016年到期,此举有效保障了补贴政策的延续性。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侧重于向生产制造环节进行重点补贴,这种方式最为直接也最有效率,可以快速形成生产制造集群;日本的再生能源固定价格20年全量收购制度,是以建立电价保障机制的模式催生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群体的扩大;而美国的模式则是对安装商实施联邦税收抵免而非直接给予制造商,这一政策则强化了中间商的角色地位,相对于中日两国一头一尾的补贴,更具产业和市场的桥接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对这一政策的运用对光伏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可形成一项新的金融产品—税惠权益融资基金。

租赁融资机制:美国太阳能产业价值链核心

在太阳能租赁业务中,太阳能发电系统租赁公司只有依靠真实的安装需求才能获得政府补贴,而真实需求的表现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真实的交易和真实的合约。

通过真实的交易,太阳能发电系统租赁公司通过融资手段获得资金以购买太阳能发电系统,随后进行安装、维护,太阳能发电系统租赁公司在收取租金的同时也获得了赋税减免。但存在的问题是,这种简单生产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因为它无法对整个光伏产业形成快速助推作用。

但通过真实的合约,太阳能发电系统租赁公司将这些屋顶太阳能发电服务租约打包成有价证券,最终形成了“税惠权益融资基金“,不仅可以出售给各类机构投资者,更可以直接出售给个人,这其中也包括租用发电系统的那些用户们。近日,Solar Mosaic的三个新太阳能项目获得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批准,项目审核时间之快超出了业界之前的预期,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该公司从事的项目非常新奇”。这种“次级太阳能贷款”充分发挥了杠杆效应,解决了租赁公司的采购资金来源问题,将极大助推光伏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将形成光伏产业价值链的核心。

太阳能租赁企业的这种租赁融资机制使用了美国国家税务局和财政部的相关规则,目的是尽可能地让每次安装都成为有价值的税收资产。但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要将合约打包成为有价证券,又必须将租赁的结构设计成真正的以物为标的的财产租赁,而不能设计成为以税为导向的资本租赁(即融资租赁),避免与美国公平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和通用会计准则(GAAP)规则中表外融资的会计核算方法相冲突。

因此,太阳能租赁的结构必须设计成为“运营租赁”,此结构具有避免触发“融资租赁”的特性。通过加州一个大型租赁企业所申请专利中描述的金融结构,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设计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1.遵照合同的租赁付款不得超过设备公平市场价值的90%。如果按照3.5万美元的系统,即总的租赁付款不得超过3.15万美元。

2.租赁期限必须短于光伏系统使用寿命的75%。用于租赁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寿命一般预期为15-20年,即一般约在15年左右。

3.租赁期结束后,承租人不能获得所有权。即使在租赁失效后,租赁企业仍可保留系统的税收折旧和系统的剩余价值。

4.如果承租人需要取得系统的完整所有权,则购买价格必须约等于市场公平价值。

对于潜在投资者,次级太阳能投资项目可配置成长期投资,尽管风险较低,回报率却相当稳定。并且,随着光伏技术日趋商业化,太阳能的成本、持续时间和回报率也将变得相当透明。

虽然将太阳能租赁企业合约打包形成有价证券这种融资机制目前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但这一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将生产商、终端用户、安装运维商和金融机构有机串接到一起,可谓在“光天化日”之下便可以完成光伏产业价值链的系统化构建。

后续的思考:现代制造业是否在“制造”

笔者认为,现代制造不仅仅是生产,更在于“组装”,而“组装”的精髓在于匹配性的组合可具操作性的“概念”以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体系—这正是美国人在光伏产业中所做的事情。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板征“双反税”是真的想摧毁中国光伏的制造能力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美国必须要掌握定价权,必须要宣誓它作为定价权人的存在,为了维护尚有薄弱之处的光伏产业价值链,美国必须加强光伏发电系统的价格可控性,它急需这样的定价权,否则上述在美国本土的整个光伏产业价值链将可能会发生问题。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一问题绝对不会导致系统的崩溃,因为中国不会允许自己的光伏产业倒掉—可以说,美国这条产业价值链已经将中国光伏企业紧紧地套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