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产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产业现状范文1
表面上,影视旅游产业所涵盖的影视业、旅游业和相互交叉融合衍生的行业,以及借此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共生行业,貌似都具有独立运作、独立发展的空间和可能,只要靠自身就可以很好地生存发展。实际上,影视旅游产业涵盖影视、旅游双重元素,影视业植根于旅游业,以自身的完善促进旅游业的成长壮大和发展,并由此构成一条非常完美的、与衣食住行游玩休闲等密切相关的衍生和共生产业链。在当今信息时代,影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必引领其他衍生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共生产业的全面发展。事实上,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是颇具内涵和机理的有机结合。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表明,影视旅游产业具有双重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视旅游业救国、影视旅游业振省,这在韩国和我国云贵川桂等省已然是实践成功的案例。因此,影视旅游业只有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成为引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1.休闲娱乐一体化
休闲娱乐可以成业,一系列为休闲娱乐活动提供服务的企业构成了休闲娱乐业。游客对于休闲娱乐的需要正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发展下,人们闲暇时间过于充裕,对生活的追求有新的要求。在所有要求中,影视旅游业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对旅游休闲娱乐性质的要求。在当今时代,影视旅游的崛起同样不能忽视社会的发展态势,休闲化影视旅游变得更加必要。在外出旅游的同时,休闲娱乐更是真正契合了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人们选择外出旅游一般是在非工作的状态下,而在非工作状态下的人更希望得到身心的休息、放松,故休闲娱乐一体化显得尤为重要。江西影视旅游业想要成功地打造出休闲娱乐一体化模式,就要从影视旅游产业的本质做起。观看电影、电视剧本身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而影视旅游产业的打造就应该围绕这个特征来进行。从可行性角度出发,想要更好地将休闲娱乐因素加入到影视旅游产业中去,就得从影视旅游产业的衍生产品上入手,吃住行和游玩是主要的思考方向。首先,江西影视旅游基地可以尝试将影视作品中出现过的食物冠以品牌名称,或者将盛放食物的器皿打造成具有影视效果的“青铜器皿”、“宫廷用具”等。再在特定的地方进行专项出售,不过所涉及的物品必须紧扣影视旅游基地的主题,不然将会失去影视作品再现的意义。其次,个性化的旅馆、旅行社。住宿的别出心裁可以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住宿前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桥段选择不同的布景房间。例如:喜欢体验红色时期生活的人可以选择独具红色时期特征的房间、喜欢古时衙门审案的人可以选择衙门布景的卧室、喜欢嫔妃宫廷记的人可以选择妃子居住环境的旅舍。这样可以使得游客连小憩都沉溺在影视旅游的天堂中。最后,在影视旅游基地观光尽量使用影片中出现过的交通工具,让游客流连于影视旅游基地的大街小巷。例如,可以将影视旅游基地划分为几个时期的场景,民国时期的地区只能通行人力车、宋元时期的地区只能通行马车等。只有将“吃住行”的休闲娱乐做到极致,才能使江西影视旅游的发展更具特色,才能更好地将旅游业与影视业相结合,打造游客喜爱的影视旅游基地。
2.推出汽车影视旅游
“自驾游”是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而出现的,然而旅游与汽车的关系一直仅仅停留在“行”、“住”两个元素上。影视旅游产业的兴起,将使得人们在汽车行进过程中观光游玩,我们可以称它为“车上的观光”。这是一种快餐文化,更加轻便快捷的浏览方式可以提供给游客更便利的游乐方式。一如“汽车电影院”的出现是源自于有车一族群体的大量增加,而这种汽车文化更是开创了家庭休闲娱乐的场所,为情侣、家庭出游提供了私人的空间,为影视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样在影视旅游产业方面,江西可以将自驾游与汽车电影院的元素特征相结合,这样既可以为外地游客提供方便,又能够体现休闲旅游的特点———减少游客行走的疲劳,以期将汽车文化发扬光大。考虑到可行性,应该可以再构建出很多具体方案,如:
(1)在影视基地的观光点建立几条汽车行驶路线,并限速行驶。在道路两旁建立影视旅游景点,具体景点可以重现影视作品中所涉及的场景。在部分景点设置休息区,使游客能够随时在经典的旅游点休息、拍照,也可以走下车,融入影视拍摄的意境中。
(2)在影视旅游基地里设立汽车加油站、汽车休息区等服务地,以满足游客停车休息的需要。这样既可以保证游客出行的方便,又可以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用影视旅游产业带动江西经济发展。
(3)餐馆、旅社等第三服务产业也可以紧抓主题来打造汽车旅行的服务。餐饮业与住宿业的同步发展,可以大幅增加影视旅游的休闲元素,为影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餐饮业与住宿业的发展同时可以留住新老顾客,使老顾客带动新顾客,在影视旅游基地度假休闲,以此来满足影视旅游基地必要的客源。
(4)在影视旅游基地各处摆放电影屏幕,将在荧幕前出现过的影视作品经典桥段以微电影的形式加以改造,使影视旅游基地被影视元素彻底覆盖。这样可以使游客置身于影视作品的海洋。
所谓的影视汽车旅游模式具有显著的优点,比如:
(1)改变景点间交通不衔接的问题。在江西影视旅游项目中,众多的影视旅游基地无法做到连接在一起,游客出行必须坐火车、汽车来回奔波。而自驾游形式的江西影视旅游模式,更好地增加了游客的机动性,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这样能够在留住客源的同时带动江西其他产业的发展。
(2)串联江西影视旅游地,并打造成江西影视旅游的独特品牌。这种模型可参照横店影视城的发展,横店影视城正是以影视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并以此打造自己独有的品牌。江西影视旅游业可以在连接所有影视旅游基地的同时,让游客产生环省旅游的期望。
这样既能够扩大影视旅游业的规模,更能够创出江西省内旅游的效益。汽车影视旅游模式的成功实施,还有许多不成熟的条件和时机,比如需要争取政府支持去创建新型的产业发展,需要巨大资金去打造新鲜的汽车影视旅游产业,需要投入更多的地域、扩展更多的土地去创建一个庞大的汽车影视旅游基地。诚然,江西影视旅游业欲推出这样一个理想中的“汽车乐园”,还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江西影视旅游产业与汽车业的融合只是笔者的想法,具体的可行性还有待深入研究。针对江西影视旅游业提出的对策无论是否可行,都只能呈滴水之光。从总体来说,江西影视旅游产业目前最需要的是“创新”和“梳理”。所谓“创新”,是创建一种合适江西发展又能够吸引游客来到江西的模式,而“梳理”是将江西已开发的影视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进行再开发,改变“各自为战”的现状。江西影视旅游业只有解决了这两项问题,才能够打造出适应时代、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影视旅游产业。
二、结束语
旅游产业现状范文2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资源;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一、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旅游资源多姿多彩,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河南省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一)旅游业的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近几年,河南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关联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围绕“食、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旅游制品、饮食保健等关联产业正在崛起,以河南省旅游集团为代表的一批综合型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旅游业作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发挥出显著作用。
(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
河南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200余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89处。龙门、少林寺、黄河游览区等一大批老景点得到了治理,一批新的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开封清明上河园、鲁山、石人山、白云山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全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洛、安新、郑漯等高速公路现已开通: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积极开展了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活动,郑州已第一批入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河南已经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个。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树立河南良好的旅游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品牌战略开始启动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树立河南旅游名牌,尽快把旅游业建成全省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围绕提高旅游业市场竞争力。开展了一系列“走出去、请进来、抓重点、创名牌”的形象工程。组织开展了“河南人游河南”、“中国人游河南”、“外国人游河南”等系列活动,通过在河南电视台开辟“黄金30分旅游”栏目。以及新闻媒体对河南旅游进行重点报道、跟踪报道、连续报道,宣传了河南旅游品牌,提高了河南知名度。
(四)旅游市场管理得到改善
1996年河南省8届人大第21次会议颁布了《河南省旅游管理条例》,1998年和i999年省政府先后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河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性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旅行社管理方面。国内首次试行了违规积分淘汰制。按照“四统一”的标准实行经营证制度,大大规范了旅行社经营秩序。
二、河南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河南省旅游业2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但因起步晚、基础差,旅游产业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的现代旅游产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相应地,河南省对旅游产业的理论研究也有许多空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少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河南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阻碍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
(一)旅游业规模化、集中度低
河南省旅游产业的集中度偏低,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情况,众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在总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利润率却不断下降。在旅游行业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大型企业。企业资产关系分散,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这种旅游产业规模不经济,先导行业不够突出,导致了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不佳。
(二)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差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中表现是旅游交通运力不足,突出表现在航线少、航班少,火车客运超负荷运行,旅游集散城市火车起点车次不足;区域内公路特别是通往旅游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不安全因素多:水上旅游航线还停留在设施陈旧、航速缓慢的较低水平。这种交通状况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特别在旅游旺季,旅游热线和旅游景区的交通不便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接待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品体系尚未形成。河南省许多地方都只在旅游吸引物上下功夫,靠景点来吸引顾客,导致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河南众多的旅游产品还仅仅停留在观光的表面上,观光旅游几乎占了70%左右,未形成集观光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专项型旅游地开发还未真正起步。大多数老旅游地产品结构单一而不成体系,产品组合缺乏深度、广度及长度。
3、缺乏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旅游精品线路。虽然河南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也多姿多彩。旅游景点、景区数量众多,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大同小异: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旅游热线极少,知名景区、景点比例小。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开发拉大了城市框架。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正在形成,但都市文化还不鲜明:“清明上河图”、“木兰诗篇”、“河洛风”等旅游精品工程推出后,虽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但还没有唱响全国舞台。目前对外推出的精品线路只,有郑汁洛这条文物古迹游线路。虽然这条线路荟萃了河南文物古迹的精华,但对于大多数现代旅游者来说。这种“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式的旅游,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尽管河南省旅游商品品种较多,但缺少向外宣传促销的拳头产品。具有河南特色、新颖、美观、实用的旅游商品少。除钧瓷、唐三彩、南阳玉雕、信阳毛尖、双汇肉制品等为数不多的品种外,大多数旅游商品的知名度不高,商品缺乏精心设计和策划,未能反映河南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许多只是具有地方性影响,尚未真正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品牌价值的系列旅游商品。多数商品包装粗糙,旅游商品的科技、文化含量不高。品牌形象模糊,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收藏性不强,难以激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
4、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旅游企业之间和旅游企业、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旅游市场上各种不正当竞争的出现,产生“逆淘汰”现象。要防止该现象的出现,就应该通过市场来传递优质产品的信息,使消费者掌握充足的信息。河南省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其中有很多是全国之最、世界之最,但其中除了少林寺等少数景点知名度较高外,其余几乎没人知道。尽管河南也有针对性的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旅游促销活动。但是影响力都比较低,主
要由于促销方式落后,规模小、投入少。而海南、云南这两个旅游业发展比较好的省份就投入过几个亿的宣传费用。面对旅游市场的变化,河南也应该投入足够的资金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增强宣传力度。
(三)旅游业的产业化组织水平低
旅游行业之间尤其是旅行社与其他旅游行业之间未建立广泛的联盟合作机制,导致组团游客所占的比重较低。目前金省组团游客仅占12.1%。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综合服务水平低,不能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导致旅游业收入中门票收入所占比重过高,整个行业经济效益偏低。景区景点多孤立经营与发展,未形成景区景点之间龙头带动、线路联动、联合营销、共同发展的局面。
(四)旅游业时空发展的不平衡较为明显
从空间上看,全省景区景点主要集中于沿黄一线和豫西、豫北,而豫东、豫南地区的旅游景观建设明显滞后。从时间上看,旅游高峰期游客接待量占全年总接待量的比重偏高。黄金周期间。许多景区一天的游客量动辄上万,在一些景区,两个黄金周的游客量之和能占到景区全年接待量的50%以上。这种状况导致高峰期人满为患,旅游资源及环境遭到破坏,旅游安全受到威胁,而旅游淡季则又出现设施闲置和浪费。这种时空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影响河南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旅游环境保护与破坏并存
发展旅游业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必须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溶为一体,必须以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为前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近些年来,河南省部分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过度开发与建设。这种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旅游目的地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破坏,高耗式的经营也为河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三、河南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
国家已经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南旅游业必将进入稳步发展的新时期。从整个旅游业发展来看,河南未来旅游业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河南省内旅游将成为热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基本需求被满足后,作为精神和物质消费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发生,并向高层次、多样化方向发展,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多,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普遍产生了旅游动机,尤其是省内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省内旅游消费将不断升温,发展潜力巨大。
(二)郑沛洛沿黄河“三点一线”将成为重要看点
“三点”指的是洛阳、郑州、开封3个重点旅游城市,“一线”指的是黄河沿线。黄河之滨,史迹斑斑,群星璀璨。“三点一线”既是人们最喜欢的旅游线路,也是推动河南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地区。据了解:有关方面已经决定将这“三点一线”作为河南旅游精品工程建设的重点,以郑州、开封、洛阳为旅游中心,辐射全省177个旅游景区,带动全省187个旅游项目建设。
(三)旅游方式趋于多样化
为了自我爱好、自我娱乐、丰富情感,人们外出旅游时,已不再局限于单位游、集体游和对人文景观的观光。传统的观光旅游方式已经逐渐为多样化的旅游方式和项目所替代。旅游项目正朝着人性化、多样化的方面发展,集参与、冒险、观光、疗养、商务为一体的新颖独特的旅游项目和方式应运而生。人们将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旅游方式,不受约束的单独出行将成为时尚。
(四)管理法制化
为了使河南省旅游景点的经营管理规范化,推动其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河南旅游局将依照《河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对全省旅游景区(点)实施制度管理。用统一的标准规范所有旅游景区、景点。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涨价等不良行为。
旅游产业现状范文3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步入新的台阶,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河南省旅游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这一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全省 GDP 增长速度。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提出“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的要求。
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面临向旅游强省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的摸底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河南省旅游产业主要表现为:旅游资源丰沛,但同质性高;旅游企业发展良好,但关联度差;旅游产业成绩喜人但结构不均衡。
一、河南省旅游资源基底分析
河南位于中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地形比较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北部为太行山余脉,西部为秦岭余脉,南部为大别山,中南部自西北向东南横亘800 里的伏牛山,东部为广阔的黄淮海平原。河南分属四大流域,北部为海河流域,中部为黄河流域,西南为长江流域,东南为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发源地,素有“中州”和“中原”之称。河南地理条件优越,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因此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绚丽的自然旅游资源。河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以及被利用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对具有代表性且获得国家级称号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归纳(见下页表1、表2)。
河南省赋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同时各市(县)城乡地质结构、地理容貌和工农业经济各具地方特色,拥有大量可供开发的社会旅游资源。根据2004年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结果,全省共登记旅游资源单体39 802个,涉及8个主类、28个亚类、171个基本类型。其中,洛阳市河南省旅游资源最为发达的城市,其次是新乡和焦作,安阳、郑州、平顶山、南阳处于第三阶梯,鹤壁、济源、三门峡、开封、许昌、驻马店以及信阳处于第四阶梯,濮阳、商丘、周口和漯河处于第五阶梯。这些条件都为河南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旅游资源基础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河南省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唯一性较弱,多数旅游资源与周边邻近省份、尤其是本省内同质性较高,带来了开发方向的雷同,是各地区形成恶性竞争主因。河南旅游资源虽然丰富而独特,但就目前开发状况而言,许多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文化内涵挖掘较浅,产业链条短且不完善,旅游业态较为单一。
二、河南省旅游企业发展分析
据可得统计数字显示,在2008―2012年期间,旅行社数量呈现稳定缓慢增长的态势,从业人数在逐渐递减,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行业利润率呈现不规律变动。而星级酒店总数、客房数量及床位数在逐年递减,行业整体收入基本变化不大,出租率在逐年下降,连续五年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全员劳动生产率有所提升,但2009年为这几年的最高值,随后三年在逐步提升。
此外,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显示河南省截止到 2012 年底共有 A 级景区251家,其中 2A 级景区 45 家,3A 级景区 109 家,4A 级景区89 家,5A 景区 8 家。截至目前其中 5A 景区数量 9 家,2014年4月国家旅游局公示今年入选的4A级景区名单中河南省为15家,河南省高级别旅游景区增速表现迅猛。
对河南省旅游企业在全省的分布统计可以发现,河南省各地市间旅游资源同质性较高,在资源导向的理念下,旅游产品开发的差异化发展处于被动的局面。从而形成地区间旅游产业布局同构严重,导致无序竞争而带来的内耗现象,缺乏相应的良性带动。
三、河南省旅游产业规模分析
自改革开放,中国旅游业进入大发展之后,河南省旅游发展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980―1989年的起步阶段;1990―1999年的发展阶段;2000年到现在的转型升级阶段。
截止到目前,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国内旅游在全国名列前茅,接待规模及旅游收入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但入境旅游发展稍嫌滞后,处于全国下游偏上的位置。河南省旅游发展在接待人次上,无论是入境旅游人数还是国内旅游人数,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表现出良好的势头。
(一)国内旅游发展分析
由表7可知,最近五年河南省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在稳步快速增长,2010年接待规模达到2008年的1.81倍,而接待国内游客收入则是2.12倍,说明在国内旅游接待方面,河南省旅游业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也在提升。
河南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本省人口的小范围流动就能形成较大的旅游客流量,但多是本省人在本省的旅游,表8显示了2008―2012年河南省国内旅游的客源结构。通过表格数据计算可知,2008―2012年河南省接待省内游客人数占国内游客的比例分别为:57.43%、66.23%、64.84%、71.04%、70%,五年平均值达到66.76%,呈现出典型的“四六结构”,省内游客在国内客流量中占有绝对比重。河南地处中原,交通枢纽地位明显,过境火车车次、飞机架次众多,国内旅游一日游发展迅猛,2008―2012年来河南省省内游客一日游平均占到67.3%,连续五年省内一日游游客比重分别为:57.44%、63.33%、64.85%、71.04、70%,与整体国内游省内游客比重相一致,一日游客流量也呈现出相同的“四六结构”。而一日游游客占接待国内游客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2.21%、20.17%、25.84%、36.47%、38%,该比例过高并逐年增长,说明国内游客在河南逗留时间短,除主体客源是省内人口的因素外,快速交通的发展尤其是高铁的发展为河南省旅游业在带来大量游客的同时也方便了客人的离开。在旅游收入方面,2008―2012年省内游客花费占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65.79%,说明省内游客旅游花费在旅游总收入中占有绝对比重。由于地理距离近、游览时间短、文化同源,省内游客在本省的旅游消费进步空间不大,如何吸引外省游客在河南旅游消费的增长,已成为未来河南省扩大旅游收入、引起国民经济循环与流转的关键所在。
(二)入境旅游发展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是入境的外国游客与入境的港澳台同胞呈现出“二八结构”,但是一些非沿海省市,例如陕西、重庆等都呈现出“倒二八结构”,表8统计了2008―2012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结构。
2008―2012年外国游客平均比重为63.82%,港澳台游客平均比重为36.18%,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四六结构”。外国游客比重在这五年分别为:65.08%、65.76%、65.44%、61.97%、62.24%。相对全国来说,河南入境旅游客流总量澳台游客比重过高,外国游客总量少、比重小,入境旅游创汇能力不足。
由表9可知,在外国游客构成中,以亚洲周边邻国客源为主,所占比重平均为45.03%,最高值达到47.34%;美洲客源所占比重平均为9.6%,最高值达到10.62%;欧洲客源所占比重平均为18.16%,最高值达到19.62%;大洋洲客源所占比重为2.3%,最高值为2.56%。此结果说明,亚洲是河南省第一大客源市场,而在 13个主要入境客源市场中,亚洲、欧洲游客比重较大;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明显,德国、菲律宾、台湾和澳大利亚一直处于最佳状态,法国与泰国市场呈现良性增长状态,而结合其国民人口及整体出游率衡量英国客源选择河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表现较差。
旅游产业现状范文4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当前我国在发展体育产业的时候,开始将其和旅游产业联系起来,形成体育旅游产业,两者的结合充分说明了其在市场需求上、资源共享上存在十分密切的关联,具体实践结果显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常会出现交集或者融合的现象。分析“互联网+”的含义可知,其主要指在产业融合的角度上发展的经济形势,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当前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十分关注,注重放松和休闲,关注身体健康,基于以上视角,体育消费的人群数量激增,互联网和体育产业的融合是大势所趋,随着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势必带动“互联网+”出现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中。
二、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不平衡
对比与国外体育旅游的发展来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兴起时间很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最早在2001年推出了“中国体育健身游”的活动,活动中推出了80多个体育旅游产品,规划了对应的体育旅游路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旅游中深沉的体育魅力,该阶段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良好,甚至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曾经一度超过德国和英国,成为世界前几名的发展国家。但是在发展的高产过后,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限制,国家不同地区在发展上呈现出落后的局面,不同地区的发展呈现出显著差距,导致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开发不平衡的状况,地域性体育旅游产品特色型缺失,加之很多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忽略了体育产业的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市场效益,导致投资盲目行较高,建设质量和规模很差,导致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名存实亡,陷入发展不平衡的劣势中。
(二)管理模式混乱,缺乏长远规划
我国体育旅游的项目多以户外俱乐部的形式来经营,辅助以自己组织的形式,成为体育旅游的主要特征,很多组织是人们自发组成的很多民间组织,因此我国体育局或者旅游局在该方面的管理上很薄弱,未通过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管理自发的民间组织,旅行社对自发组织的人们采取放任的态度,很少或者直接不参与到体育旅游的组织活动中。分析体育旅游产业的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我国有关部门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上缺少明确的管理归属,管理十分混乱。以上散养的产业经营局面和管理局面使得组织者对体育旅游的发展无法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对其发展缺少长远的规划。
(三)产业结构不完善
自从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之后,我国的旅游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其中外汇收入和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量均在世界的前排,但是近年来再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举步维艰的状况,主要原因总结如下,第一,我国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上呈现出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体育运动器材和设备、交通便捷性和国外存在很大差距。第二,我国体育旅游的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形式过于陈旧,内容缺少创新。
二、基于“互联网+”提出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项目运营+协作平台+智能化+增值服务”的生态发展模式
我国政府需要及时出面建立起产业协作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在政府、市场、企业和民间机构共同参与条件下的一种新型体育旅游发展模式,即“项目运营+协作平台+智能化+增值服务”的生态发展模式,争取通过发展模式的创新来推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来重整体育旅游产业链
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前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进行巩固,利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对体育旅游产业链进行重组,该项举措的重点在于对陈旧的资源模式、产品模式和市场环境进行对接,形成互补局面。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引导,利用技术、产品、市场和组织的渗透和交叉来建立起共同发展的平台,不断拓展原先的产业链,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进行借鉴,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和融入的过程中需要打破原先的约束,减少局限条件的影响,做好场馆利用和赛事开发,通过开放的视角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平台
国家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二者的融合,需要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来推动,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进行创新,利用产业融合发展的思维对发展观念进行创新,由此建立起独特且生态化的产业链;其次在该模式的推动下完成平台的搭建和技术的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促进产业融合,增进企业联系,实现客户和企业的无限制沟通,保障用户数据库的完整性,实现产业的跨界融合。最后利用“互联网+”模式完成产品的创新,利用虚虚拟产品和在线服务的模式对产品概念进行拓展,完善产品体系。
三、结论
旅游产业现状范文5
关键词:旅游;旅游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贵阳市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公众的注意力越来越成为稀有资源,旅游文化产业是典型的注意力产业。旅游环境的营建和产品的打造,是为争夺更多的市场关注,旅游文化产业的一切离不开展示、少不了关注。旅游文化产业极具商业化个性、人性化品格、文化性内涵,包容了来自几乎整个世界的注意力。
文化既是旅游业的特质资源基础,又是它的精神动力和支撑。谁拥有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谁就掌握了旅游业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又因为旅游产业能够为社会带来庞大的就业机会和生产总值,人们又将旅游文化产业看作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旅游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以自然历史文物景点观光服务为核心,以享受人类文明成果、开发快乐精神资源和获取自然历史知识为动机,带动饮食、旅馆、交通、商业、娱乐等配套发展的大型文化产业群。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持续快速提高,国民旅游消费迅速兴起并呈现爆炸式增长,满足多层次的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成为旅游业重要的功能和任务,进入本世纪以来这一趋势进一步增强。
在旅游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同时,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旅游业发展,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09年以来,随着《贵州省旅游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意见》的出台,寻求对我省旅游产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开始迅速升温,逐渐形成热潮。 在各地旅游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以景区景点名称为核心要素进行商标申报,探索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手段,通过打造地理标志农特产品,丰富和提升我省旅游商品成为强化我省旅游知识产权保护的三条重要路径。
1.1.1文化产业及其分类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1]
文化产业功能:经济增长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满足人的需要、引导舆论宣传、防御文化殖民)、文化传播功能、审美与评价功能。
图1.1
如图1.1所示,文化产业主要分为三层,分别是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和文化产业相关层。
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包括了新闻书刊、音像制品、文艺表演、电影电视、文物保护、博物馆、文化研究、会展等行业。是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作为核心行业而存在。
文化产业的外围层是服务于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中的互联网、旅行社服务、休闲娱乐服务、文化产品销售等行业均服务于处于核心层中的核心行业。
文化产业的相关层,是文化产业核心层和文化产业外围层衍生和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涉及到了服务于核心层和外围层的产品的生产和加工。
1.1.2旅游文化产业及其分类
旅游文化产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旅游经纪、旅游食宿和旅游交通等为外围产业和相关产业而向外不断辐射的综合性产业。
一是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亦称“自然景观”,这是指能够使人们产生美感,并能构成景观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地域组合,所突出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其对人的心理产生的新奇别致的美感,注重的是官能感受、切身体验和心境快乐。
旅游产业现状范文6
(一)旅游养老的概念
旅游度假旅游是属于老年人的养老,老年人为了找到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到其他地方休闲、度假、养生,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总称。旅游与养老相结合,使旅游成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地位。
(二)旅游养老特点
旅游养老把旅游活动与养老养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传统的旅游和养老方式相比,旅游养老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旅游养老对目的地的气候和环境舒适度有较高要;
2、旅游养老者更倾向于选择当地养老机构居住;
3、旅游养老人群大多是高端群体,旅游消费能力强;
4、在旅游地的暂住时间相对较长。
二、湖北旅游养老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整体开况进行分析
(一)湖北旅游养老产业发展的环境
1、宏观环境
本文分析了宏?^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日益繁荣的湖北旅游业的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和鼓励养老产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旅游养老地产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2、微观环境
本文从地方政府政策和投资者自身两个方面对微观环境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湖北的发展养老产业吸引了一大批知名房地产开发商和相关的金融、保险企业的关注和参与,但地方政府没有明确的相关政策具体,市场发展的风险存在,投资者也止步不前。另一方面,进入湖北养老行业的开发商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并没有充分的经验,基本上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正因如此,从投资者自身来看,除了外部政策的影响外,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减少自身的风险,保证收益,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二)湖北旅游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养老产品供应不到位
旅游养老产品是旅游养老方式发展时所依赖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是我国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所颁布的文件。文件中指出:“欢迎投资商以各种形式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当。”而“公共养老机构和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2、旅游养老的产业化发展认识不足
湖北旅游养老产业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自身的理解和态度问题。长期以来,面对人口老龄化,政府一直把养老视为需要花钱的事业来看待,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包袱。因此,养老行业的发展有排斥心理,态度不积极,行动不支持。
3、缺乏必要的引导规划和扶持
由于认识上的错误,湖北旅游养老一直处于一种民间自发发展、艰难生存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起,湖北的“候鸟式”旅游养老在国内就具有了一定知名度,但此时政府部门忽视老年旅游发展,没有及时规划出新的场地来承接旅游养老产业的转移。随着三亚、昆明、巴马等地旅游养老产业的兴起,湖北老年旅游市场逐渐流失,产业发展呈现萎缩状态。
三、加强湖北旅游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产品的软件服务质量
1、弥合服务承诺不兑现的差距
第一,对服务承诺进行管理,包括湖北旅游养老产品促销期间实际服务广告的建设,做出相应的宣传计划和适当的广告。
第二,对顾客的期望进行管理。在湖北旅游产品的推广和营销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客户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推荐,同时做好消费者的期望管理。向顾客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价值,在介绍时,要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预期,介绍类型和级别都不一样的服务,以供消费者择选;和客户交流沟通服务结果的基准,通通过与消费者沟通,服务质量和服务结果清楚的说明和解释,使消费者能够了解业务,不提出过高的服务与服务质量;当消费者提出不显示的服务和要求过高的服务质量时,要适用恰当的语言与其沟通,最终达成一致。
第三,给予消费者专业的意见指导。在旅游养老产品行销过程中,设计很多企业和很多的工作人员,人员间的相互配合是关键。
2、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提高素养
首先在湖北旅游养老产品设计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配备专业的产品,特别是处理人员的急救服务。在湖北旅游集散地尤其是食宿地方,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膳食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营养搭配饮食,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供营养支持。
3、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优质服务
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思维和生活习惯不一样的普通人,在旅行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将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行业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非常有利于老年人的权益保护。同时,监督湖北旅行社等旅游养老保险产品能否提供合理的价格保证服务质量。最后,政府需要协调医疗保险报销问题,应对旅游养老,合理处理后顾之忧。
(二)改变政府的观念和态度
1、积极出台推动旅游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扶持机制
湖北在发展旅游养老产业方面有着良好的优势,我们应该及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这些优势将直接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首先,制定湖北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对行业、政府责任、养老机构、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和配套安排作总体部署。其次,针对全国高端老年人,在旅游、消费、医疗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退休老年人前来湖北旅游度假。比如:部分旅游景点对老年人免费开放;打造专门的老年人消费市场,对老年人消费给予适当补贴等。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便利性
湖北旅游养老硬件设施的建设确保老年人安全,方便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前提。首先,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经济的住宿,可以在养老院进行改造,也可以为老年人搭建公寓,也可以发展到家庭住宿,但硬件建设要制定统一标准。其次,养老机构配备医务人员,治疗老年常见病和突发疾病,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最后,金融机构、老年人、老年服务中心、医院等配套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要合理布局,开通合格医院与养老机构之间的绿色生活通道等。
3、完善法制,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
加快制定和出台急需的地方性旅游法规和规章,同时支持相关方面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条例,做到旅游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依法、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