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1

[关键词] 药理学;学习兴趣;素质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1(c)-134-02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药理学知识体系庞大,药物数目超过400余种,由于药理学存在着内容零碎、抽象、药物种类繁多、药名难记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也是学好药理学的根本所在[1]。尤其针对现在医疗事故频发,有很多是因为用药不合理引起的现状。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未来从业的职业道德感,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未来的职业道德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首次课进行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职业道德感

首次课利用希波克拉底誓言(申明三原则:①传承千年,这是职业道德和从业良知的代名词;②保持神圣性,用其原文翻译;③我们是无神论者,誓言中的希腊诸神对于我们来说是我们要为之服务的大众和我们的良心),集体宣誓,生生、师生之间签字构建“心理契约”,并在后续学习中强化。并通过介绍临床因用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引发的医疗纠纷的实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好药理学的重要性,初步感受未来职业道德责任感,产生学好药理学的愿望,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好药理学的信心。

2 在理论课堂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1 合理应用多媒体,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药理学的学科特点之一就是药物作用机制理论抽象、枯燥、难懂,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讲到硝酸甘油作用机制时,我们通过动画,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扩血管效应的过程,这些动态过程使学生学起来更加直观,容易理解,也增强他们的兴趣。

2.2 教学中应用歌诀记忆的形式,使药理知识趣味化

药理学内容繁多复杂,若采用常规方法记忆,不但收效甚微,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充分运用歌诀来总结每一章的内容,并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扩展。例如,解热镇痛抗炎药不同剂量治疗不同疾病,而且不良反应也较多,为便于记忆,可以总结为:解热镇痛疗效强,缓解风湿大剂量;小量抗凝防血栓,冠心中风近提倡;不良反应不算少,为您扬名总记牢。其中为是胃肠道反应,您是凝血反应的谐音,扬是水杨酸反应,名是变态反应,总是瑞夷综合征。短短六句话包括了水杨酸类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易记易背。

2.3 结合临床用药实例,使理论紧密结合实践

在教学中引入药物应用病例,启发同学分析用药合理性。例如抗胆碱药物,列举一真实病例,李某因腹痛入住某市第一人民医院,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主治医师刘某开出长期医嘱,每小时肌注阿托品0.5 mg。连续用药2 d后李某自觉视物不清、双眼胀痛,后出现头痛、恶心症状,经眼科医生会诊,结论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禁用阿托品。”而院方医嘱单上阿托品并未停用。9月4日,市第一医院给李某做了左眼青光眼“巩膜下咬切术”。9月20日,市第一医院邀请眼科专家会诊,眼科专家教授认为,李某系“胰腺炎使用阿托品后诱发青光眼”。但院方并不认可此结论,他们认为属“医疗意外”,院方不应承担责任。不过,为了拯救李先生的眼睛,市一院于同年9月23日、10月4日先后为李手术,但李某的左眼最终失明,右眼视力急剧下降。出院后,为治眼睛李某先后在省内外12家医院治疗,最终不得不将左眼球摘除,右眼视力为0.06。通过此病例不仅直观的说明医生应该严格按照药物适应证用药,否则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尊重生命的信念。激发他们努力学好药理学,只有牢牢的掌握知识,才能熟练及正确应用,才能真正做到治病救人,因为急诊来了,是没有时间现翻书现学习解决办法的,要让他们懂得时间就是生命。

2.4 在教学中适时与社会热点结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在讲授平喘药盐酸克伦特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此药平喘以外的另一个作用,引出食品安全问题。盐酸克伦特罗属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中的β2受体激动药,不但对于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可产生强大的平喘作用,还会使机体代谢加快,使蛋白质合成增加、脂肪分解增加,因此当克伦特罗添加到猪饲料中给猪食用,可以提高猪的瘦肉率,也叫“瘦肉精”。但人如果吃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则会中毒,只需摄入20 μg,就可出现头昏、乏力、恶心、呕吐、心悸、四肢肌肉颤抖等反应,并可诱发心律失常。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的患者危险性尤其大,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所以国家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这种药出售给非医疗机构和个人。还有诸如火锅福尔马林事件,硫磺熏银木耳事件,金华火腿的敌敌畏事件等,因此作为学生则应该提高自己的在药品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水平,增强对于假冒劣质食品药品的辨别能力,并参与到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协管监督上来[2],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2.5 擅用类比、比较方法,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擅于应用类比对比,例如讲解受体有特异性、灵敏性、饱和性、可逆性四个特点,为了便于理解记忆,可以类比坐公交车,比如把到达目的地只有7路车比作特异性,因为经常坐比较熟悉,只要在站点远远的看到它便能识别是7路车,比作敏感性,如果只允许坐着,不卖站票,车内座位是固定的比作饱和性,到站后可离座下车比作可逆性,通过与现实生活实际例子类比加深理解,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药理学的教与学中应用比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以及使记忆牢固并维持长久[3]。例如在学习中枢镇痛药、解热镇痛药以及外科时,可以通过横向比较三类药物的镇痛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加深学生对几类镇痛药的认识,同时教会学生把所学知识点联系起来,不要因章节而割裂。

3 利用课外组织以药理学知识为主题的“拟剧”,激发兴趣同时深化素质教育

与辅导员及班干部进行沟通,利用周班会时间,把药理学的传出神经、中枢神经、心血管、呼吸和消化、内分泌、化疗药物六大系统知识,组织班干部把班级人员分为六大组,在上述六大系统中分别选题,根据药理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自编自演,主要以寝室为单位,寝室之间可以自愿组合,例如对传出神经系统部分药理内容,小组人员根据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症状及解救设计剧情,从同学扮演路人不讲究卫生,食用撒农药的黄瓜中毒,被送进医院诊断治疗的过程,把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途径、症状、轻重分度、治疗用药、不良反应、禁忌证等都巧妙地融入到剧情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同学们则采用模仿电视节目中专家访谈节目来演绎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注意特点,抗心绞痛药物应用方法等。有的小组则是从药物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入手,在每次活动中同学们都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对这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表示认同。通过这种拟剧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的药理知识,同时在组织活动中也收获了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了班级学风,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深化了素质教育,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总之,药理学理论知识纷乱复杂,涉及领域较多,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其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活跃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兴趣得以持久性维持[4]。同时也应加强与学生课外的沟通与交流,尊重他们,信赖他们,增强他们未来职业道德感,增强当代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实习就业工作和人生旅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甘洪全,梅其炳,周四元.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12(6):587-589.

[2] 王灿,王琳琳.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57.

[3] 韩博,贺晋茹.浅谈知识拓展对药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商界,2010,7(202):298.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2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大学生;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38-02

高等医药院校是培养高级医学和药学实用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医药行业毕业生考研继续深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选择就业的主要分配到各医院、医药公司、制药厂、研究单位等,工作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涉及医药研究的众多领域,如:药物对疾病的干预及其干预机制、研究开发新药、对中药有效物质基础的寻找、毒性成分及毒理机制、工艺和剂型的改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等,这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学生今后要独立开展科研和完成研究课题。而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完成预定的科研任务,必须具备以下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检索文献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阅读和鉴别文献资料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述能力[1]。但经过长期观察证明,很多大学生科研能力不强,有些大学生甚至不会查阅整理资料,对于实验论文和综述写作的基本格式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了。因此,学校非常有必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从而使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拟从药理学教学出发,谈谈药理学教学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药理学理论教学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1.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联系起来的一门桥梁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在课堂上以教师传授为主体,教师单向的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重知识传授,忽视教学中的感受、体验和双向交流过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制约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2]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从而难以适应日后的实际工作。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问题的抛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3],譬如超前式提问、探究式提问。如在讲到抗心绞痛药物时,开篇首先利用两、三分钟介绍诺贝尔的心脏病史,然后就抛出问题:为什么他没有采用药物有效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哪些药物具有抗心绞痛作用?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然后,如回答问题似的展开全章节内容教学。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以案例作为主线展开教学,以案例的分析材料带出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案例式教学中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题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掌握该章节相关的内容,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如在学习难逆行抗胆碱酯酶药时,结合案例教学进行讨论式学习。“患者,男,45岁,农民,既往健康。3小时前在田间喷洒农药昏倒在地,家属将患者急送如院。体查:呼吸24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90/60mmHg,昏迷,角膜反射消失,双瞳孔针尖大小,呼气有蒜味,多汗,流涎双肺可闻及湿音,肌肉间断颤动”该病人最有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瞳孔缩小、多汗、流涎的症状?肌肉间断性颤动的原因是什么?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是什么?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如何解救?在解救有机磷农药中使用阿托品的作用原理是什么?阿托品化的标志是什么?与阿托品中毒有何区别?为什么有机磷农药轻度中毒单用阿托品,而中重度中毒时阿托品必须联用解磷定?这种应用病例进行讨论式学习,既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不仅只是对学生“授之以鱼”,而是更注重对学生“授之以渔”。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2.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我提高学识、自我长进的能力[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相当有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内将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只能把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在课堂内所能讲授的内容少之又少,而当今医药科学发展迅速,知识信息量庞大,做科学研究必须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前沿。因此,大学生补充新知识就必须依靠自学,这样才能在走出学校后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定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可就自学内容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在讲授完阿托品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后,让学生自学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合成阿托品的人工代用品?人工合成的扩瞳药和阿托品相比其特点是什么?普鲁本辛和贝那替嗪的异同点是什么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自学之前,教师也可以不提出问题,在学生自学完指定内容之后,就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进行提问,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会自学内容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学完一个系统的内容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些学习方法,既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针对特点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验证理论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药理学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教师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才开始实验。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实验课敷衍了事,使其在实验前不愿预习,在教师讲解时不愿听讲,在实验时不愿动手,在课后不愿独立思考问题而相互抄袭实验报告,对于理论知识不相符合的实验结果不愿也不会去分析问题,或出现结论与实验结果相互矛盾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不上实验课。因此只有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可以将实验课分为三类: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通过基本技能实验如小鼠的捉拿与给药、钙镁对抗实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抗惊厥实验等,让学生掌握药理学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通过综合性实验将多门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狗血压实验为联接解剖、生理、药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可以观察出神经系统不同药物对血压、心电图和呼吸的影响,可以观察α、β激动剂和拮抗剂对血压的影响有何不同,观察受体拮抗剂对受体激动药的影响,在实验前要学生将设计的给药顺序写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其余同学可发表不同意见,并说出其理由,经过讨论,意见基本统一后,老师再把学生的意见综合、分析,统一制定实验的给药步骤。又比如离体蛙心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中药学分析观察,让学生观察强心苷和熟附片对心衰的作用有何不同,中药的生附片及炮制后的熟附片对离体蛙心的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通过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药理学的有关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实现其由书本到实践、由实践到创造的转化。在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时,教师可以给出几个由学生能够完成的特定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也可让学生自行选题。实验题目定好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要求学生在提交文献综述的同时提交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经学生讨论教师修改后进行实施,在实验完成后学生不是提交实验报告而是提交实验论文。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信息工具,提高其处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能够掌握综述性文章和实验性论文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其论文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药理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科研能力,从而使之能适应其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旭刚,徐杏元,祈晓岩.运用研究式教学模式培养警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探索[J].中国监狱学刊,2009,(3):130-133.

[2]陈霞,顾锦华,吴锋.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772-774.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3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一门学科,是医学、药学等各类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药理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加强药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因此深化药理实验教学改革是摆在药理学教师面前的紧要问题。

1 实验前预习,明确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参与,而能否成功参与,又与学生是否为每次实验做了充分的准备有关。传统的药理实验注重教师的指导,按部就班地由老师先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演示,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自己动手,可以不动脑筋就完成整个实验,学习很被动,不能激发自己的兴趣,最后对所做实验的原理及观察到的现象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收获不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实验前应将所做实验告知学生,让他们分组预习,事先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及设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拟出可能或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实验时老师听取各组的汇报,及时了解情况,纠正学生错误之处并强调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及注意事项。经改革后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增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认真学习的态度,做实验时思路更清晰,成功率大大提高。

2 及时纠正操作错误,促进实验教学正迁移

药理学实验是一种技巧性较高的实验,实验操作技巧是决定实验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的操作技能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体会,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动手,反复实践。实验课中必须改变“老师一包到底,学生只是旁观者”的教学方法,少讲多做,老师大胆放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课。实验时老师要来回巡视,不断纠正学生存在的操作错误,促使学生规范操作,反复练习。操作不规范易引起实验失败,对后期实验也将造成负面影响。对操作不对的同学应予以纠正并示范给他们看。药理实验主要是动物实验,捉拿动物不规范易造成动物伤人的事故。通过不断纠正错误的实验操作对后续的实验操作产生正迁移,避免了由于前面实验操作不熟练导致后期的实验难以实施。

3 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1]。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对所学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的实验里,可组织学生讨论所观察到的现象及结果,分析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医疗常识、自身感受、生活经验讨论影响药物作用的其它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状态、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硫酸镁口服产生导泻、利胆的作用,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则产生抗惊、降压的作用,这是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影响的经典例子。临床上硝酸甘油口服吸收首过消除太大,故采取舌下含化,这样可增强其吸收而发挥抗心绞痛作用。由此可见不同给药途径,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药理作用也不一样。另外还可结合硝苯地平分析药物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硝苯地平缓释制剂与硝苯地平传统片剂比较其显效慢,作用温和、持久,无反射性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促使同学们认识到药物剂型对药物作用影响的重要性,增强药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举一些血浆蛋白结合率比较高的药物相互配伍可彼此增强作用及毒性的例子,还可举一些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状态等因素对药物作用影响的例子,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通过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加深了对药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了触类旁通,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和理论教学的质量。

4 严明组织纪律,培养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

实验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同学作风散漫,学习态度不端正。这对提高药理学实验的教学极端不利,对理论的学习也将产生负迁移。严明的组织纪律,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保证,因此在实验课里一定要强调组织纪律。老师和学生都必须穿工作服方可进入实验室;实验时学生应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规范操作,积极主动做好实验,禁止大声喧哗,严禁打闹;实验时组内同学要团结协作,实验完后要清点好器械并做好本组的台面清洁,善始善终,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记录要准确、真实,要求学生必须把实验过程中一切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记录下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的成败得失,培养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实验完成后,值日生必须做好实验室清洁。只有这样严明组织纪律,才能培养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

5 改革教学方法,灵活机动做好实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种教学形式交叉使用,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实验设想,结合实验予以讨论,培养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归纳式教学法,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零乱的实验现象,得出抽象的规律和原则,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知识,使之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讨论式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药理学的实际情况,对一些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发展史等可结合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融声、形、像、文字、动画于一体,这种教学方式以它特有的魅力诱导、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将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1]。通过以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极大地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提高药理实验的教学质量。

6 及时小结,加强记忆,减少遗忘

根据艾宾斯记忆规律曲线,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不再遗忘,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2]。药理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论课所学的内容。做完实验后立刻小结,可以加深学生对刚做完试验的印象,通过以上各种教学方式,联系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加强记忆,减少遗忘。例如药物的镇痛实验可联系理论课中的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的知识,同时结合实验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吗啡比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强,并以讨论的形式从作用部位、作用强度、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多方面比较两类药物的区别,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又利于同学们明晰思路,分析实验的成败。由此学生对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理解和记忆得以加深,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文雅,范庆彤,张培.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分析[J].中国医学教学技

术,2006,20(1):41.

[2] 潘清华,黄培春.通过病生实验报告书写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J].

广东医学院学报,1998,16:391.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4

1药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其作用

早在1979年,药学界的心理学家就开始综合运用药理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在卫生服务体系的配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出现了药学心理学这一概念;随着卫生服务制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发展,药学心理学逐渐具备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1]。药学心理学(pharmaceutical psychology)是遵循心理学和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利用一定形式的非药品本身的信息刺激,产生与用药相当的治疗效果或者增强药物疗效的一门新兴的药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其分支学科心理药效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临床药学新概念,是集医学、心理学和药理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它是指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心理诱导下,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2]。其目的是通过医者的良好心理诱导作用,充分调动患者抗御疾病的内在潜力,以获取最佳的药物疗效。

在实施心理药效学过程中,心理因素在先,患者是心理药效学发挥作用的内因基础,通过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等这些主导动力因素的心理诱导作用,使药物发挥最佳临床效果。心理药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安慰剂效应”,不同个性的病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热情、爱说、善交际的人对安慰剂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效应;而急躁、耿直、好胜的人则不明显。一般说来,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药物的生理效应占主导地位;而治疗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时药物的心理效应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糖尿病、月经病以及痛症等疾病时更为明显。有关资料表明,安慰剂对疾病的改善率可达30%~50%;国内有学者对127名高血压、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和溃疡病等患者调查发现,由于纯粹的心理效应而自觉症状好转者超过50%,其中高血压患者的改善率达81%[3]。

但心理药效学并非适用所有患者。根据患者就医心理,大体可将其分成两大心理类型:主动求医型和被动求医型。主动求医型患者能主动到医院就医,愿意接受治疗。其特点是心理负担较重,病情未必严重,这类患者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被动求医型患者多见于急性和重症精神疾病、急性脑外伤性精神障碍、各种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等,他们不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心理药效学多用于某些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期。相对而言,心理药效学在精神科应用最多,亦常用于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

临床观察亦表明:给药医生的权威性,给药的时间,药师、护士发药时的语言、神态,药物的名称、商标、包装、产地、颜色、剂型以及价格等均可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效应。药物的包装是否精致以及颜色和味道亦能影响病人的感受,如大多数人喜欢乳白色或橘黄色,偏爱柠檬味、苹果味或橙味。

2药学心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药物的心理效应和心理药效学的应用[4]。由于患者的身心、体能、心理都与正常人有较大差别,在就医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预期要求,需要药学工作者加以识别和确定[5]。药师在药学服务中要以人为本,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生理状况,同时要关注其心理和精神状况,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调节和提高患者的情绪,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药患关系,有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药学服务,为其提出较为合理的用药建议,达到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从而促进药学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2.1与患者多交流,赢得信任关心同情患者,与患者及其家属多交流,使他们对药师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较为信赖,愿意倾诉自己的感受和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包括自己的家庭、隐私和社会关系等)。获得信任后就能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摸清患者的心理脉搏,利用心理科学知识,及时正确地给患者以同情、解释、鼓励和保证。充分调动患者心理积极性并加以支持和帮助,使他们加深对其疾病治疗迫切性的认识,改善心境,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进心身康复,最终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2明确告知治疗方案,有利于取得配合对于主动求医型患者或被动求医型患者的家属,讲明所患疾病与病因、治疗方法,指导他们配合治疗以及以后如何预防等,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2.3暗示疗法医护人员特别是影响力大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具有暗示性的治疗作用。通过心理上的积极暗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身反应过程。以技巧性的言语和表情给患者以诱导和暗示,其接受暗示的过程就是内心的逻辑活动过程,结果改变了原有的病态感觉和不良态度。药师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状况等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一定的解释和暗示,使药物的生理效应与心理效应达到最佳结合。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社会精神健康服务体系中患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员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我们药学人员在提供药学服务的实践中,深入研究药学与心理学交叉问题,不断探索并充分利用心理药效学在药物治疗中的有益作用,使其得到推广和发展。如为了加强药师与患者交流,增加亲切感,提倡门诊药房为患者提供零距离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把发药窗口作为一个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通过药物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使药学服务在保障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增加患者战胜疾病和早日康复的信心等方面与医学同等重要。药师通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与患者实现优化的心理整合,从而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提高药物治疗的整体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降低医疗成本,并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Donna D.Pharmaceutical psychology[J].Am J Pharm Educ,1979,43:261-266

2李惠平,郭晓霞,王忠英,等.试论心理药效学在精神科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64

3左其容.药物的心理效应[J].精神卫生通讯,1994,5:4

4Crismon,ML.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advances and challen-ges from 1965 to 2006[J].Ann-Pharmacother,2006,40:1649-1650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5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考核存在问题之一是考核方法单一,实验成绩是由实验指导老师依据实验报告来确定,很多老师判分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是否成功。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多数学生不重视实验过程,做实验不认真,只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很多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是可以根据理论推测出的理想结果,出现很多造假现象,甚至有同学抄袭实验报告,这就导致出现没有做或没有好好做实验的学生获得的成绩比认真做的还要高的怪现象。对于这种怪现象的的解决方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二是在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学生对实验有正确的认识。

本篇文章主要通过第二个方面解决。在药理学实验过程中,笔者没有给学生太高的目标,而是将目标分解,使学生在简单项目上得到成就感。首先让他们做到的是实验操作规范、结果要真实,只要学生在实验中认真操作,即使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只要将真实的结果写出来,就能得到较高的分数,对于这个要求学生都能容易做到。

接着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寻找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让学生仔细分析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如果学生分析的原因不合理也不能完全否决,应首先表扬他仔细思考,然后再把不合理的地方指出。学生在实验中基本感觉不到挫败感,会对实验越来越感兴趣。最后一步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能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赏识步步引导,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成就感,不断地追求成功。

2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是继备课、上课之后的又一基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布置作业时并不是像其他老师给学生同样程度的作业,而是将作业分为难中易三个程度的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难易程度。在批改作业时,不管学生选择的是哪种难度的,只要按时正确的完成都能得到高分,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信心。这种作业方式会导致学生选择简单程度的作业,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根据作业完成的程度及课堂学生的表现,单独找表现比较好的同学,鼓励他们逐渐选择更高难度的作业。

3日常生活

很多人在上学时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讨厌一个老师,即使这位老师的课讲的再好也不愿意听;如果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老师,那么他对这门课也会喜欢,从而课堂上他也会专心听讲。可见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的沟通也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条件。课下老师可以放下架子,同学生做好朋友。与学生沟通的话题不仅是学习方面的,还可以谈时事、音乐、明星等话题。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6

1.1对象

为全国统招的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入学的全日制在校生,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医疗系和护理系学制5年的本科生122名,男,65名,年龄(21.9±2.1)岁,女,57名,年龄(22.1±2.6)岁,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学习。

1.2方法

1.2.1优化临床营养教学内容

临床营养是针对各种疾病和医学治疗引起的营养与代谢异常的患者,因此要重视营养生理、生化、病理及药理学的相关知识的教学,加深了解人体重要脏器在营养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营养检测和评价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营养诊断能力;通过膳食营养、肠内与肠外营养教学,掌握不同路径营养的适应症,采取合理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同时介绍营养不良或营养治疗的典型病例,加深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的理解;课堂讲解与课后自测题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知识的掌握。

1.2.2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1)通过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制作平衡膳食等实验,学会制定膳食营养调查表,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计算摄取的食物量,营养素和能量,与供给量标准对照了解营养需要的满足程度,这种实验3~4次,让学生熟练掌握膳食营养调查方法。(2)通过营养评价和营养风险筛查,制定营养治疗方案;根据基本膳食和治疗膳食营养原则,编制各种疾病治疗膳食食谱及营养素计算等实验,培养学生实施营养干预技能。(3)通过学习肠外与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药物的配伍禁忌,了解营养制剂的理化性质。(4)通过实习营养会诊、营养医嘱、营养查房、病例讨论及并发症的处理,培养学生实施营养支持治疗计划的能力。

1.2.3提高对临床营养学的重视

将临床营养学由考查课改为考试课,加大考核力度;通过录像教学、例举典型病例,使学生认识到临床营养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医护人员在患者营养诊治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加考核内容,改变单一的营养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增加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与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组成。

1.2.4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内容应从日常关注的营养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避免“满堂灌”。采用多种互动教学方式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多媒体实验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在糖尿病患者食谱制定课中,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自行制作幻灯片,设计调查问卷,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让师生之间充分互动。

2结果

临床实习结束时,问卷调查结果为:82%学生表示对临床营养学感兴趣,80%学生临床营养学综合考试成绩为优秀;90%学生对膳食营养、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有全面了解;78%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增加了他们对临床营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97%学生认为实验和临床教学自己的实践能力;98%学生表示基本能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膳食营养指导;95%学生表示掌握了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会诊、营养医嘱及营养查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82%学生主动为患者进行营养健康教育,85%学生能为患者处理营养相关并发症。

3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营养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了解和重视,营养治疗是各临床学科疾病的基础治疗,疾病发生之后,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及分解、合成代谢也发生了改变。临床研究表明,几乎每一位住院患者都存在营养风险或代谢性问题,因此,根据患者的营养和代谢指征进行科学合理营养治疗和干预,达到治疗相关疾病,增进健康,延缓衰老目的,医疗系和护理系本科生是临床医疗的主要力量,加强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让学生学好《临床营养学》,对增加临床营养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专业特色,提升医护人才的专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包括:(1)对临床营养课程不够重视。将《临床营养学》列为医疗和护理专业的考查科目,而非必修课,学生投人精力和时间相对少。(2)《临床营养学》安排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由于学生对临床营养的国内外现状和进展缺乏了解,学生很难认识到充分掌握临床营养学知识和技能对他们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重要性。(3)教学方式单调,不能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临床营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学科,内容涵盖农业学,生物学、药理学、环境学及社会学,但教学课时数安排偏少,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基本上是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4)忽视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没有开设临床营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对实践技能的培养不重视,导致学生不具备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会诊、营养医嘱及营养查房的能力。(5)许多院校医护专业不设临床营养课程,在国外约1/4医学生要求修一门营养学课程,接受20余学时的专业指导,而在我国大部分医学院仅在预防医学系有营养学内容,结果导致大多数医护人员缺乏临床营养知识和技能,不能为患者制定营养支持治疗计划。通过本次教学改进,学生充分认识营养治疗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增加了学生对临床营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运用膳食营养、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