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合作用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合作用的理解

光合作用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选题;音响

在报刊、广播和电视宣传中,新闻是其主体,新闻评论是其灵魂,而广播新闻评论既具备新闻评论的特点,又注意结合广播宣传特点,形成了新闻宣传的主旋律。(1)新闻评论的对象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倾向或人们虽不注意但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如果把一档节目比作一棵树,选题即是整档节目的枝干,由这些分出去的枝干,加上“音响的树叶”,才会结出“评论之果”。所以“讨论哪些问题”、“如何安排问题”就成为了新闻评论节目中首先要考虑的地方。好的选题能让节目如同笔直的大树,挺拔而枝繁叶茂;不合理的选题则能让节目像歪曲的朽木,难结新枝。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晚高峰》就是一档十分讲究选题的新闻评论节目。2009年12月首播,它依托中央部委、企业权威信息,遍布全球的新闻来源站点,并且有海内外顶尖的专家学者,专为晚高峰时段流动人群提供丰富密集的资源、贴实的信息和对新闻通俗的解读。

新闻选题要贴近生活

以2012年10月30日《央广新闻晚高峰》为例,主持人雨亭,以串接为主的方式,和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资深媒体人金波一起,同时又整合了音响、采访等素材,完成了三个选题的叙述和评论。而这些选题都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负面的社会现象,并且以质疑的方式被某个第三方提出。

比如,“质疑者说:信用卡仅差一块钱没有还,也要按金额缴纳利息,借口与国际接轨,银行还有多少霸王条款?”“爆料者说:美国要求电信员推销电信手机,完不成任务必须自掏腰包,强买又强卖,国美和电信唱的是哪一出?”“调查者说:北京再发限令清理奥数,高考奥赛保送资格2014年将取消,轮番治理能否对狂热的奥数釜底抽薪?”最后又以“关注最美新闻人:花掉一家人的打工积蓄,6年助养近百位老人,豆腐慈善家杨美学无私大爱感动你我”这样一个评论结尾,充满了正能量和感染力。有了好的主杆,怎么生出丰富的枝叶,就靠记者和音响来完成了。如:

记者陈亮:“陕西省西安市王先生五年前先后在西安的民生、工商、交通、工商、中信五家银行办了五张信用卡恶意透支......目前,绝大多数银行都是按照全额计息的方式来执行,记者拨通了某家银行的客服电话。”

主持人雨亭:”除了这个经历之外,还有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新闻报道中的经历,或许你也有可能自己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像:全额罚息之外的ATM机吐出了假钞不担责任,信用卡不开通照收年费,等等,银行的各种霸王条款一直都存在,那么广大消费者的权力究竟谁来保护,今天我们的节目也做了详细的报道,金波老师您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或者今天如果没有听我们的报道,你有没有听到过信用卡中的这些细节问题”(主持人雨亭读网友的评论,提出问题,如何停止霸权条约的文字游戏?)

评论员金波:(针对评论)这种方式不符合消费者权益的对等原则,国内有些..网上的帖子,他给银行多取了钱,电话预约,身份证,电话介绍信..银行办手续的繁琐。这个问题既伤了消费者的利益,需要内行的人出来指证曝光,抓住一件就要去弄清楚,改正。社会需要有识之士,法律界的人士来保护消费者权益。

这就是一段完整的新闻评论。开始回顾记者陈亮报道的一段关于信用卡霸权条约的事例十分专业,有许多像“全额计息”、“未偿还部分计息”之类的行业术语。对于高峰期行驶在路上的下班族来说,他们也许正饿着肚子堵着车,心情有些许急躁,没有耐心听这些枯燥的数据和评析,他们更容易接受的应该是简短而有趣的新闻。

而主持人雨亭和观察员金波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却是站在普通受众的角度上,以贴近生活的事例也语言为听众答疑。比如金波会在评论中表示他也是和大多数听众一样,通过记者的录音才知道某些专业术语,所以也可能误签霸王条约。又表明自己明确的观点,呼吁社会有识之士共同维权。这段的讨论深入浅出,把听众从迷茫中拉回生活化,而评论员评论的角度也都是短评和快评,让听众快速简单的了解整个事件。

音响要丰富选题、评论要有逻辑

主持人雨亭:北京市教委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大会上对再次对“禁奥”发出申明:凡是与公办学校升学挂钩的各类培训班,包括有或明或暗联系的一律叫停,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同时,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章,使各类培训与义务教育升学难以挂钩,使奥数成绩在“小升初”过程中彻底失效。年年喊停的奥赛班,为何到今天改头换面仍在继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一次叫停真能不再死灰复燃吗?

回到演播室,主持人雨亭对话金波,提出“奥数能彻底失效吗”这个质疑。金波表示,禁奥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奥数本来就是竞技的一个方式,现在变成了孩子们的全民健身运动。教育部的管理问题不能脱责,另外商家抓住了家长功力的价值观。“输在起跑线”就给孩子规定了一条线。而金波举得富有感染力和色彩的例子也让听众容易接受并且印象深刻:

评论员金波:“毕加索,从小就收到专业的绘画训练,他成名以后最遗憾的是:我从来没有像一个孩子那样信手涂抹过,信手画过我孩子应该画的画。”

主持人雨亭:“不要把孩子那些本来属于他的天真和自然的一些感受和行为,用成人的思维强加于他,不要用成人的各种选择套在孩子的头上,让他完成他本来自己可以去实现的人生价值、目标、理想和道路,用你成人的思想方式和各种各样的道德,法律也好,你的原则也好的评判来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就是孩子。”

雨亭的这段总结显示出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应有的逻辑性,他需要综合记者的叙述、新闻当事人的剖白、律师的释法,对它们进行串联、分析、点评,最后形成了完整的剖析片段。如果没有主持人围绕主题进行素材的整合,则整个素材片段就很难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说理性自然就大打折扣。

新闻选题要使得节目浑然一体

主持人雨亭:杨美学是一位农民工,他说我没有多少钱,但是做善事就和有多少钱有关了。为了照顾一家人生活,从十年前开始杨美学就挑着烤豆腐担子穿梭在贵阳的大街小巷,三年后老杨存了八万多元的积蓄,家人希望他用这个钱买一个门面,但是老杨提出一个决定说,我要办一个养老院。老杨说只要有老人来我都一律会把他们养起来。现在老杨一家共11人都加入了助老养老当中。老杨说现在最头疼的是助老院的基础设施不达标,也得不到政府的认可,现在最希望有台彩色电视机,把助老院的一些设备更新更新,让老人们过的更舒服些,多看看外面的新闻和世界。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最美新闻人。

对于这条报道金波分析说,今天的新闻都跟钱有关,都跟数字有关,跟钱有关。但是看看这位老先生对钱的态度,他付出的数字,帮人的数字,他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数字。希望前面说的人要听一听,感动一下,也能有些更人性更好的做法。只有经过加工整合、有意安排适当的选题,才能使节目浑然一体。纵观这期节目的所有选题,无论是信用卡的款额、推销手机掏自己的腰包、还是奥数的禁令,的确都是跟钱和数字有关。而最后说到的慈善老人也提到了“帮助70多名老人”“八万多的继续”等等也都是关于数字和钱,然而却和之前的选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听众从批判和呼吁走向了情感的碰撞。

最后主持人串起了所有贴近生活的选题做了总结,使得本来零散的例证和结论都团结起来:音响元素丰富、事实素材多样,各界声音充分表达,串联点评精当深刻,通过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布局及各类音响元素的编排,使得节目可听性得以加强,充分调动听众的感受力,拉近主持人与听众的距离。

参考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2012年10月30日19:00-20:00后峰时段

参考文献

[1]见《中国播音学》第405页

[2]陈鑫,陈修文.《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化探析》

[3]上课稿件《第六章 新闻评论节目播音主持》

光合作用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合作学习;合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也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开辟了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发展了课堂教学互动理论,强调协作、分享精神,能够为学生在社会性的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因此正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从而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在最初的实施过程中也曾迷茫徘徊过,甚至也曾步入流于形式的误区,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并阅读大量有关合作学习方面的书籍,逐渐悟出许多合作课堂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不会交流,从而不会合作。那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哪些合作技能呢?约翰逊兄弟等研究后认为在小组活动的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合作技能是不同的。

在这里我以高中生物“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合作学习为例来阐述学生应掌握的技能,教师在提出“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的过程,那么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又是怎样影响的呢?”的合作问题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性小组,为保证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人到心到,首先应培养学生“形成规范”这一技能,即要求小组成员应遵守纪律,不要吵闹,说话要轻声细语,能轮流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其他小组成员的发言,不要说一些与所谈问题的话。因此刚开始实施时最好专门设立一位监督员来控制声响,维持秩序。在学生形成规范后就要培养学生的第二个技能――“发挥功能”,要求小组成员人人参与,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进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同,有的学生提出“光能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有的学生提出“二氧化碳能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还有的学生提出“温度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等等,小组成员之间彼此能分享材料、观点或意见。对于不同的观点或意见,小组成员可以提问、质疑,请求小组同伴的帮助和协同,如有的学生提出“温度怎么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呢?我不太理解,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那么被质疑的成员应进行解释和说明:“因为温度能够影响酶的活性,而光合作用过程中有很多的酶参与,特别是暗反应阶段。”等等。这样小组的成员之间都能分享观点和想法,深层把握思维过程,而这正是小组成功的基础。同时小组的成员应通过陈述和重申活动的任务或要求、建议有效完成任务的程序等来引导帮助小组活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是不是掌握上面两种技能就可以了呢?当然不行,要想加深对学习材料和所讨论问题的理解,形成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就必须培养学生掌握第三种技能,即“确立程式”,这种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对刚刚阅读或讨论过的材料在不看的情况下进行口头总结,小组其他成员要适当地予以补充乃至正完善,使小组对学习材料的概括和总结更加准确可靠。例如学生刚才已经通过阅读一些有关光合作用方面的材料,并通过思考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那么这时就要在不看课本和笔记材料的情况下口头表达出来,如某学生是这样说的:“光能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因为在光反应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吸收光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因此光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此光照的强弱能够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光照越强,光合作用的速率就越快,光照越弱,光合作用的速率就越慢。”此时小组的其他成员就会提出:“我觉得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不仅仅只有光照的强弱,可能还有其他的,比如光照时间的长短。”这样小组成员就继续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有的成员此时可能就会想到前面学习过的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也就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学习的材料和所讨论的问题同以前学过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就会得出除了光照的强弱(即光照强度)能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外,光质,光照时间的长短都能够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小组成员间通过补充正逐渐完善了某一成员的总结,使小组对学习材料的概括和总结更加可靠。为加深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的理解和记忆,小组同伴绘制了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坐标图。当然在其他的合作小组中还可以采用制表、口诀、公式、关键词、提纲、摘要、小结、改写、复述等其他方法。

要促进小组成员对已有学习材料的再认识,保证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从多角度出发分析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掌握“思维发酵”这一技能。学生在讨论、总结、制图后,有的小组成员思考后发现并不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快,这时他就要表明自己的不同观点,当然规则是就事论事,不出现人格贬损或出言不逊的做法。然后小组成员查明思考问题时的差异所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全组的观点进行概括、提炼和整合,最后得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快,超过一定光照强度后,光合作用的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快”。小组成员要互相求证事实与推理的可靠性,澄清答案或结论的合理性,“为什么光照强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的速率就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快呢?什么原因?”学生通过提出这样一些深度问题来推进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这一过程。

当然要使学生掌握合作技能,首先要确保学生明白合作技能的重要性,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每项技能的确切含义,通过安排一些要完成具体任务的活动角色,提供练习机会,使学生的技能得到锻炼,要为学生做出示范,并定期对技能进行提示、提醒、监督。教会学生能对技能的运用情况展开讨论、反思,以便能更有效地运用这些技能。绝大多数技能的形成都有一个缓慢学习的过程,要确保每个学生时常进行技能练习,只有充足的练习才能使技能成为他的行为习惯。这样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很乐意地在合作学习中运用了。

参考文献:

光合作用的理解范文3

一、理清经典实验,了解发现历程

在光合作用发现的历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学生通过了解历史,可以从中领略前人的思维和方法。例如,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只是证明了空气可以被植物更新,不知道更换了什么气体。而且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放绿色植物与没放绿色植物对照,结论可信度不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阐明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只是第一步,后来还有许多科学家,例如,萨克斯、恩格尔曼、鲁宾和卡门等,他们前仆后继,共同努力,才发现了这一伟大的生理过程。从中体现出前人几十年努力得出的知识经验来之不易,要让学生知道大科学家的结论都有可能被修改和补充。作为学生,更应该总结前人的经验,刻苦学习,不怕挫折。

二、突破难点,注重考点

1.关于反应式的理解

本节课难点之一,是光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课本给出的反应式:H2O+CO2(CH2O)+O2只表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较为笼统,并未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转化关系。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先用氧的同位素标记水,产生的氧气全部有放射性。若标记二氧化碳,除了糖类有放射性外,部分水也有放射性,释放的氧气全部无放射性。因此,反应式又可以写成:CO2+2H2O(CH2O)+O2+H2O。此外,光合作用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中间包括许多化学反应,但在许多试题中,总考到有关物质数量关系的计算,我们知道如果把产物写成最初的产物――葡萄糖,那么,总反应式又可以写成:6CO2+12H2OC6H12O6+6O2+6H2O。所以对反应的理解应该更加灵活。

2.关于各类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对光合作用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矿质元素、温度等。难点在于多种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以上三图综合分析,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应该为横坐标所示的因素,随该因素的一直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当到Q点时,自变量所表示的因素不再影响光合速率,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以提高其他因素的强度。各种办法相结合,可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3.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

呼吸作用这一生理过程和光合作用一样,同样在高中生物课本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往的高考试题中,也是重要考点,其中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真正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要让学生理解三者的表示方法,如净光合速率可以用氧气的释放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有机物的积累量等不同方法来表示等。

三、对光合作用重要意义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之处,甚至伟大之处在于它对整个生物圈,整个地球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提供有机物给整个生物界

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约合成5×1011吨有机物,能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和动物的食物,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约制造2×1011吨碳素,其中40%是由浮游植物制造的,另外60%是由陆生植物制造的。

2.为整个地球提供氧气

整个地球上,生物呼吸和燃烧的作用,每年使3.15×1011吨氧气被消耗,通过计算,可知大气层中包含的氧气将在3000年左右耗尽。但是,植物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也释放出5.3×1011吨氧气,所以,大气中的氧仍然维持在21%。

3.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能量

光合作用的理解范文4

尤其是“光合作用的实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经典实验,无论实验设计思路和操作流程都非常复杂,结果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要求也较高,故该内容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求很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重难点、操控教学流程和节奏。笔者根据十多年实验室参与实验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且教学效果显著的课堂教学流程。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和知识储备出发,要让学生真切地“看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过程,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有切身感受。然后教师依次发问,让学生初步建立实验设计的思路,最后完成实验过程。通过生生互动(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教师进一步点拨和总结,最终突破重难点,充分掌握实验设计思路和过程,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以该实验的设计过程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使学生自主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和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根本来源,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为培养爱护绿色植物和珍惜粮食的情感方面打下理性知识的基础。

验证实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 教学流程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创设矛盾,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矛盾;教师再提出问题创设矛盾,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反复循环,最终理解并设计出该实验的流程。

教师: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叶片中产生的淀粉用肉眼能看见么?如何才能看见?检测方法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淀粉遇碘液变蓝。

教师演示,直接向叶片上滴加碘液,并提问变蓝了没有?碘液能否进入叶片?如何解决?

教师提示:碘液能否进入活细胞?如果染色成功,蓝色能否显示出来,为什么?如何解决?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酒精脱色,既能杀死叶片细胞,让碘液进入叶片细胞中,又能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于酒精,叶片脱色显示本来的灰白色。

教师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结论。

教师发问:若看见了叶片显蓝色,是否能说明淀粉是绿叶光合作用产生的,而不是叶片中本来就有的?如果不能,说明原因,怎样解决呢?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并提示:只要我们去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就能说明淀粉是绿叶光合作用产生。如何去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师生归纳总结:暗处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教师: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被消耗掉,要不要检测?

教师:通过酒精脱色碘液染色进行检测,这片叶片能不能再使用了?能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师生归纳总结设计实验的重要原则: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实验。

教师:难道我们不怕天竺葵未遮光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运到遮光部分么?

教师强调实验中选材的重要性:天竺葵是阴生植物,叶片薄,叶脉不发达,运送有机物速度缓慢。所以,光照0.5~1 h,未遮光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未运到遮光部分。光照的时间不能太长,但能不能太短?原因是什么?

学生:光照时间不能太长,太长未遮光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运到遮光部分,检测时叶片全部显蓝色;光照时间不能太短,太短未遮光部分光合作用还没制造淀粉,检测时叶片均不显蓝色。

教师:既然,我们的设计思路明确了,实验过程能不能写出来呢?下列问题能不能解决?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已解决和待解决的问题:

(1) 根据实验设计思路,说出该实验的步骤。

(2) 为什么要暗处理?暗处理的时间能不能太短?

(3) 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

(4) 光照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对光照的时间进行控制,光照时间过短和过长会对实验造成什么影响?

(5) 酒精脱色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水浴加热而不是直接给酒精加热?

(6) 酒精脱色后要将叶片在清水中漂洗,滴加碘液染色后,也要将叶片进行漂洗,两次漂洗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后,教师演示实验后三步:取下纸片、酒精脱色和碘液染色。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 取下黑纸片,遮光的部分和未遮光的部分颜色上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2) 酒精脱色的过程中,叶片的颜色如何变化?酒精的颜色呢?

(3) 碘液染色后,看到什么现象?

(4) 若整个叶片全部被染成蓝色,试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若整个叶片未被染成蓝色,主要原因是什么?

3 课堂小结,并写出板书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 检测:碘液遇淀粉变蓝。

(2) 实验过程:① 暗处理;② 部分遮光;③ 照光;④ 取下黑纸片;⑤ 酒精脱色;⑥ 碘液染色。

(3) 实验结果:未遮光部分显蓝色。

(4) 实验结论:绿叶光下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5) 结果分析:① 叶片全染成蓝色――暗处理时间不足;照光时间过长。

② 叶片未染上蓝色――光照时间不足;叶片全遮光。

4 课堂评价

[习题]下面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请按要求作答:

① 照光 ② 部分遮光 ③ 暗处理 ④ 取下黑纸片 ⑤ 碘液染色 ⑥ 酒精脱色

(1) 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2) 部分遮光的目的是 ,暗处理的目的是

(3) 碘液染色后,看到的现象是 ,因此我们得出实验结论 ;

(4) 除了部分遮光失败原因外,若整个叶片被染成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若整个叶片未被染上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5) 你能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么?

5 分析与反思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和准备的同时,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学的主体是双主体,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只要双主体进行充分、流畅和有效的交流,这样的实验教学才会高效。

光合作用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物 植物光合作用 环境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重点和难点,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理解和分析,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相互关系以及在某种环境因素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细胞中[H]、ATP、C3和C5的含量变化情况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考查形式多样,选择题的考查侧重于实验结果的分析,而非选择题的考查往往结合实验设计来进行。以下是影响光合作用的相关因素:

一、单因子变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一)光照――光合作用的动力

1.光照时间: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有机物越多。2.光质:由于色素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最多,吸收的绿光最少,故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同,建温室时,选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薄膜做顶棚,能提高光能利用率。3.光照面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大。达到一定值后,随着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原因是叶片之间相互遮挡,光照不足。所以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4.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越强,同化CO2的速度也相应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受暗反应系统中酶的活性和CO2浓度的限制。光补偿点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主要与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有关,与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生植物的高。光饱和点也是阳生植物高于阴生植物。在栽培农作物时,阳生植物必须种植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而阴生植物应当种植在阴暗潮湿的条件下,才有利于生长发育,光照强度越大,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体内因失水而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如人参、三七、胡椒等的栽培,就必须栽培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二)温度

植物所有的生活过程都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加快反应速率。光合作用也不例外,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适当提高温度会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但提高温度也会促进呼吸作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白天调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三)CO2浓度

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当环境中的CO2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CO2浓度称为CO2补偿点,即在此CO2浓度条件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环境中的CO2低于这一浓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低于呼吸作用,消耗大于积累,长期如此植物就会死亡。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这时的CO2浓度称为CO2的饱和点。如CO2浓度继续升高,光合作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要下降,甚至引起植物CO2中毒而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所以大田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多施有机肥;温室内可适当补充CO2,即适当提高CO2浓度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四)必需矿质元素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如氮是催化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以及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磷也是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科学家发现,用磷脂酶将离体叶绿体膜结构上的磷脂水解后,在原料和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这些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过程明显受到阻碍,可见磷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又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以及将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等器官中,都需要钾。再如镁是叶绿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没有镁就不能合成叶绿素,等等。在农业生产上,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增施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二、多因子变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作用酶的活性,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也可同时充入适量的CO2,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当温度适宜时,要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总之,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提高光照强度、调节温度或增加CO2浓度等来充分提高光合速率,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各种环境因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是单独的发挥作用,而是综合作用。但各种因子的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子为关键因子,因此在分析相关问题时,应抓住关键因子。

参考文献:

[1]徐英;环境因子对东湖几种沉水植物生理的影响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3年08期

[2]钟荫;温度光照和pH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J];生物科技;2012年06期

光合作用的理解范文6

一、 立足必修本,构建章节内部知识结构,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轮复习,必须紧依大纲,建立牢固的章节内部知识体系,同时填补知识漏洞,将该补充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补足。另一方面,以各种生活、生产等方面出现的相关问题为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高考中基于能力立意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在复习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复习思路及方法

对于光合作用生理,主要涉及光合作用过程、条件、反应式、细胞学基础、意义等内容;而呼吸作用生理主要涉及呼吸作用的类型、过程、条件、细胞学基础、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方式、意义等内容。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尤其是绿色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更显复杂。所以,可以采取“先分后合”教学思路,即先分别复习两个生理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相关问题,再探讨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分析综合问题,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复习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讲解法、观察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模式:多媒体直观教学与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2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展示过程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展示,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是学生从中获得“效益”的关键。应当符合学生心理顺应过程,即让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换句话说,教学过程应当具有逻辑性。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可如下组织和展示:

(1) 复习光合作用生理过程

首先,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图像(或动画),可以提取出学生原来建立的光合作用过程的表象,巩固所学知识,并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接着,从图中分析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以及限制和影响光反应、暗反应两个过程的各种条件;

然后,分析并总结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最后,通过提问设疑,建立与其他章节之间的横向知识联系和提醒必须注意的细节。

(2) 复习呼吸作用生理过程

首先,分析教材中的有氧呼吸过程图解,并通过设问理解有氧呼吸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H2O的利用和产生阶段、O2的消耗阶段、ATP的产生阶段、各阶段所进行的场所等内容;

接着,投影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并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然后,投影无氧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及过程,并与有氧呼吸加以比较;

最后,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生物现象,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3) 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针对代谢类型、进行部分和场所、条件、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等区别及联系以表格的形式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提醒学生针对绿色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分析CO2和O2的变化、有机物的变化,外界条件和原料发生不同改变时的相应变化等比较复杂的问题。

3 教学主要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建议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多方面的优点:

第一,直观形象,如果设计动画,效果会更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第二,节省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指教学时间,不是备课时间(备课时间可能多得多),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容纳更多的信息量;

第三,缩短差距,因为多媒体直观性较强,可以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便于差生理解和掌握。

第四,很容易建立“超级链接”,可以将不同内容进行多维联系,这是其他手段很难实现的。等等。

最大的不足:备课艰苦,所花时间很长,这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但有一个办法――就是网上“下载”。

4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例一】将某一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不给光照,CO2的含量每小时增加8mg;如给予充足的光照后,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据实验测定上述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能产生葡萄糖30mg。请回答:

(1) 上述条件下,比较光照时呼吸作用的强度与黑暗时呼吸作用的强度是的。

(2) 在光照时植物每小时葡萄糖的净生产量是mg。

(3) 若一昼夜中先光照4 h,接着放置在黑暗的条件下20 h,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

【分析】

光合作用强度大小的指标一般用光合速率表示。由于绿色植物每时每刻(不管有无光照)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只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也就是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释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未出植物体又被光合作用利用,所以人们把在光照下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如果我们在测光合作用速率时,同时测其呼吸速率,把它加到表观光合速率上去,则可得到真正光合速率。即:

真正光合速率(总光合)=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具体可表达为:

真正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表观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呼吸作用CO2释放量

同样也可将上述公式推广到氧气和葡萄糖,则得相应的计算公式,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求解】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题意可知,光照时葡萄糖净(表观)生产量是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真正的(总的)葡萄糖量减去呼吸作用每小时消耗的葡萄糖量。而葡萄糖量与CO2量求解有直接关系,可通过CO2量的变化推测有机物(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1)先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真正产生30mg葡萄糖需要消耗的CO2量。

从上面计算结果可知,植物真正产生30mg的葡萄糖,需要44mg的CO2,而实际上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只减少36mg,还有8(44-36)mg的CO2来自光照条件下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与题目交待的不给光照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相等。所以在该条件下,光照时呼吸作用的强度与黑暗时呼吸作用的强度是相等的。

(2)由呼吸作用每小时产生的CO2的量是8mg,计算出消耗的有机物葡萄糖量。

根据题意,植物每小时真正

(总的)能产生葡萄糖30mg,呼吸作用消耗5.5mg,则净生产量为24.5(30-5.5)mg。

此问题,还可以根据CO2的实际减少量来计算,题目交待在光照条件下容器内的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这是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的,减少的CO2已作为光

合作用的原料合成了葡萄糖,也就是净产生的葡萄糖,具体计算如(1)。

(3)根据上述(1)(2)的计算结果,可知一昼夜(24 h)中,4 h制造的葡萄糖总量为4×30=120mg,消耗总量为24×5.5=132mg,两数说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或者先计算4h产生的葡萄糖量为4×24.5=98mg,再计算20 h黑暗(只有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量为20×5.5=110mg,然后再比较这两个数据,可得出同样结论。

二、 围绕必修本,讲解选修本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构建背景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

选修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C3植物和C4植物、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生物固氮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在必修本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加深的,在讲解时注意以下几点:

1 依据大纲,注意讲解的层次与深度,不要讲得过宽、过多、过深;

2 注意与必修本的相关内容加以比较学习,建立知识联系;

3 尽量用多媒体以图表等形式概括相关内容,简化记忆内容与形式;

4 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表达的简洁性、逻辑性与严密性;通过图表识别与判断,训练抽象概括能力、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教育,以学生为本;注意情感与反应,提高学习兴趣;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然,这不是仅在此章节才需注意的。应当说,所有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贯穿教育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了兴趣,教师只能唱单簧戏,等于没上课,就不可能建立所谓的知识体系和培养能力啦。在教育与教学之间,我有以下观点:

1 不一定要有专门时间才能进行教育,教育可以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也可以是在课堂的提问、设问、解答、辅导中,甚至是在不经意的一两句话语中。

2 教师本身应有热情、激情。教师走进教室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一节课的整体效果,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情感是风向标,可让学生感受着上课的阴晴雨雪,学习的轻松与凝重。那么,教师的激情从何而来?可能来自责任感、事业成就感和外界环境氛围的感染,但有一点还得来自对课的精心准备。

3 教育与教学并重。教育可以解决学生学不学的问题,教学是解决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和学什么、学多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