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可持续发展;计量经济学
[DOI]10.13939/ki.zgsc.2016.32.091
1 可持续发展与互联网创新
可持续发展最早在1972年被提出,其最初的含义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希望人们从注重眼前、局部、片面的利益转向长期、整体的利益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推动型的发展,从而能够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都能持续、稳定地提升。
当今,互联网正不断改变世界经济的形态,各行各业都深受影响。目前,互联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不足1%迅速增加至2014年的9%,成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新的生命力来源。互联网创新凭借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不断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产业经济,也赋予治理体系、管理方式以及思维方法等更多的创新内涵。
我国的互联网创新通过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兴起,正在迅速地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在短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经济经就已经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互联网创新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经济相比于传统经济模式,具有低资源性、高技术性的特点;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鼓励互联网创新,如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总的来说,互联网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 互联网创新促可进持续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创新摆脱了地域、时间等传统因素的桎梏,并逐渐演化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超过45%,在全球互联网渗透率中排第五名。在英国,预计到2016年互联网经济的占比将达到GDP的12.4%。可以说,互联网创新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已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的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信息经济规模超16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6%。以阿里巴巴、华为、小米、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互联网创新体系,并使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大国,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几种互联网经济新形式,并通过互联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施加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我国互联网产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各大互联网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对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以及就业问题的解决都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互联网经济比重的不断提升,其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已经具有深远影响。从微观层面看,互联网创新也一直改变着我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不断创造出新的服务项目,使我国公民的购买力成为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原则。一方面,互联网创新不断丰富着我们传统的经济理论,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互联网创新也正渗透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给自身发展发掘新的动力。可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互联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互联网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模型论证
为了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水平和互联网创新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必须科学地选择相关数据作为解释互联网创新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互联网经济是基于“用户”的经济,用户是互联网经济得到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此选取互联网上网人数(万人)作为衡量互联网发展状况的指标;可持续发展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一个高效率低消耗的阶段,所以选取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有效指标。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水平可能和其他因素相关,参考郑音等(2015)的研究,选择个人消费水平(元)和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作为控制因子参与回归。考虑到上网人数和个人消费水平数值较大,增长较快,在此采用对数处理,使数据变化较为平缓;互联网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可能存在滞后效应,引入上网人数的一阶滞后变量;由于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故考察其变化量,即该年份单位GDP能耗减去上一年的值。
构造模型:
Δenergypergdpt=β0+β1lginternett+β2lginternetd1+β3lgconsumet+β4engpctgtlgini
在该模型中,lginternett、分别表示对2015年、2014年互联网上网人数取对数,一般考虑到互联网经济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2015年和2014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越多,单位GDP能耗削减量越大,即β1、β2应为正值;lgconsumet表示对人均消费水平取对数,个人消费水平的一味提高会减缓可持续发展进程,单位GDP能耗削减量越小,即β3应为负值;engpctgt表示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一般考虑到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代表,被新能源替代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即β4应为负值。
对选取变量进行OLS回归,得出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表,本年度互联网上网人数越高,单位GDP能耗的削减量越少,并不符合预期。但这种效应在20%的水平上并不显著,说明本年度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初始可能会促进基础产业的发展。去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越多,单位GDP能耗的削减量越大,去年上网人数每增加1%,单位GDP能耗削减量大约增加0.28吨/万元,并且这种效应在10%的水平上是显著的,这说明去年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能够有效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使单位GDP能耗得到更大幅度的降低。此外,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相应地减缓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降低对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效果,均符合预期。
综上所述,模型结果基本符合预期,能够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互联网创新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推动效应。互联网创新作为我国经济的新突破口,能够促进新型节能环保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2)同时,互联网创新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只有互联网蓬勃发展,才能推动相关产业积极接入,采用“互联网+”模式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4 互联网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4.1 坚持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关乎所有人的生存、发展,是全人类共同承担和享受的事业。在以互联网经济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中,加强企业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实现双赢的唯一选择。中国拥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技术一直是发展的短板。比尔・盖茨在退休后为了缓解全球变暖和能源枯竭的问题,创立泰拉能源,致力于核废料发电的“行波堆”技术。为了实现互利共赢,主席在2015年的访美中就专门与盖茨先生签署中核集团与泰拉能源的合作,共同进行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互联互通、互利互惠。
4.2 开创全面协调、绿色节能的发展方式
互联网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社会生活和发展中提高效率,协调各方资源,从而实现资源优化。互联网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协调问题而不断发展的,除了互联网打车能有效解决司机与用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有滴滴巴士、神州租车、优信二手车等,它们有着明显的协调、资源节约的特点。同样,互联网也可以通过电力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方式在绿色节能上做出许多创举,从能源上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倡导线上线下、协作融合的发展路径
德国政府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曾提出“工业4.0”,倡导“智慧制造”,要将信息通信技术、信息物理系统和传统工业结合起来,带来新的工业升级。2015年,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互联网+”计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电力装备,等等,并且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在此背景下,海尔集团重视消费者体验,建设“海尔透明工厂”,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创新,在管理上也借鉴了互联网扁平化的管理方式。
4.4 秉承共商共议、共享共建的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而需要几代人跨越国界的联通合作。云计算、4G通信等都存在着关乎隐私权的安全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共商共议、共享共建。其背后正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布局,不仅是社会利害关系的均衡,也包括对子孙后代利益的考量。因此,无论是基于发展的现实问题,还是为了克服人类短视的天性,保持通畅的沟通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2
【关键词】数据挖掘 发展经济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43-02
发展经济学课程体系庞大、理论丰富、学派林立,表现为海量的、模糊的、随机的信息。如何在教学中改进和创新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处理,以便对教学质量监测系统更加科学、客观的设计、控制和评价,实观对教学质量监测系统的优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 发展经济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由于教材、开设时间、教授方法、教师水平等诸多原因,发展经济学教学一度停留在“浅显易懂”的范围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多数发展经济学教师是在其所学经济学相关课程,如政治经济学、经济史以及经济思想史等的基础上开始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所以未经过发展经济学系统学习和训练。其次,教学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高校的发展经济学课程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以任课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也有少数教师采取专题讲座和案例讨论方式的,教学中,教师把备课、教学的重点及主要精力用在了概念的界定、逻辑推理和追求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完整性上,而较少关注经济现象的变化及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这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1.2 学生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领悟程度不同;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再加上大班化授课,人数多,间接带来学生上课纪律不好,存在迟到早退乃至旷课现象,不认真听课及做作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就学生的专业基础而言,大学四年级是最佳学习时机。但是,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需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而大学四年级的课程安排一般很少,专业课程的教学已经结束,其原因在于,大学四年级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寻找工作单位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些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在这一阶段还有发展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便出现了学生专业基础与发展经济学教学时间安排上的矛盾。
1.3 教材方面
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发展经济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多年不变,有的发展理论、经济发展政策己与当代先进的理论、政策明显不符,也与我国经济发展现实不合。发展经济学的内容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我国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国经济实践中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教材建设远远没有跟上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步伐。
2 在提高发展经济学教学质量中的数据挖掘
本文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提高发展经济学教学质量途径。数据挖掘流程可分为四个模块:数据收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挖掘模块和数据表示应用模块[1]。如图1所示:
2.1 数据收集模块
在学校的各部门中积累了大量的影响发展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人事处、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等各个部门除了利用这些已有数据,还必须把更多的因素考虑在内。包括:(1)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2)教师的学历、职称、培训经历、现代教育观和信息意识等。
2.2 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处理的信息包括:解决语义模糊性,数据库按照元数据标准对数据进行清理、集成和变换,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将数据整合成能被采掘算法利用的数据,最后存入数据采样库。
2.3 数据挖掘模块
数据挖掘模块:在友好的导航界面引导下,使用合适的算法通过关联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和序列模式分析对经过处理、转化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处理,得出结果并输出给数据表示与应用模块。
2.3.1 教师信息的挖掘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的信息进行挖掘:(1)课堂教学信息挖掘:通过对教师、学生的分类分析、关联分析找出数据间中隐藏的关联网。根据教师、学生的行为占有率、行为转换率得出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图。(2)对教师教学风格、特点的信息挖掘:包括对教师语言特点、提问的比率、提问的开放性程度、与学生的互动能力等主观性因素进行量化,可视化。
2.3.2 学生信息的挖掘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进行挖掘:(1)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对教师的提问,提示信息作出积极的反馈;学生是否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见解。(2)交往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2.4 数据表达和应用模块
2.4.1 数据表达。挖掘发现的知识可以利用可视化技术,如树、表、规则、图表、交叉表、矩阵或曲线等多种形式表示,使内容易于理解能够直接被人们使用。
2.4.2 数据应用。数据挖掘在教学质量监测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学习。1)学习者特征的可知性分析。根据学生的注册信息和需求纪录,系统可以向学生显示那此可能引起学生特殊兴趣的新知识。2)分析需求趋势。分析每个学习者的访问模式,通过挖掘对应的访问历史记录,系统向不同的学生提供符合其访问习惯的页面信息,预测学习需求。(2)自动答疑系统。系统解答与对学生提交的问题是同步并发的过程,用户在页面输入提出的问题,提交给计算机处理,系统对输入的问题进行分词和提取关键字的预处理。(3)教学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教学效果和学习结果都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数据挖掘可以帮助实现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J.Han and M .Kamber 著.范明,孟小峰译.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谭祖谊.发展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5):93-96.
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3
关键词: 经济欠发达地区 工学结合 模式创新 教育理念
一、引言
职业学校作为一个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会计教学的目的应落脚于“实用”二字,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会计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是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更高要求的需要。但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出现方法的缺陷和教学条件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教学设备落后,教师待遇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家长轻视学生职业的学习导致会计教学质量低。实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二、传统会计教育教学中的缺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正确的教学方式。教学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过程,会计作为一门实际操作性强的学科,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会计教学方式更需要不断完善更新。目前传统会计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会计课程内容上的设置中存在重复与不尽合理的现象。或课程门类划分过细,导致会计知识缺乏逻辑衔接而呈碎片堆积状况与知识铺垫顺序倒置的现象,或同一课程学分不同,没有统一学时标准,缺乏对教学时间的科学管理,抑或过于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了基础课程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
在会计教学方法上,常见到一些老师只知一味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变化,基本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有教学方法,没有跟上时代潮流,教学内容多注重会计理论,忽视了理论同会计实务的结合,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落后与企业单位的抱怨。
3.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会计专业是应用型管理专业,是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专业,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职业可以运用的工具日益精良,为会计实务的操作技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余地,迫切要求会计教学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开展实验教学成为时展的需要。但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只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像会计这类社会学科很少建立实验室,即使有也就是配备几台电脑。这种管理和会计教育观念上的不足,使得课堂讲授的会计原理、会计原则及核算方法与会计实践活动脱节。
4.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收入不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限,不少中等职业学校都是负债运行,现代化电教设备等严重缺乏,教学条件落后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提高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经济环境,更新教育理念,消除以往教学中的缺陷。
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学校即社会,会计教学必须以“实”与“技”字当头。对职业学校的财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学校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系统的操作训练,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会计工作的过程,增加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给学生配备会计模拟实验室或带领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工具将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际工作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这些凭证的填制和使用方法,使会计理论的学习具体、生动、形象、系统化。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妥善选择工学结合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工学结合,并就工学结合事宜与企业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工学结合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学校与企业单位建立工学结合工作协作,组织双方安排稳定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订工学结合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工学结合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工学结合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工学结合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学生支付合理报酬,确保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的健康开展。在学生工作期间,学校应派专人进驻管理学生及监督工厂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五、教师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航行的“灯塔”,教师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会计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须不断学习并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和科技知识;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带着一颗热情的心、崇敬的心才能真正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六、结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争取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达到会计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切实强化教学效果。同时非常需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切实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淑萍.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果途径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6.
[2]郭秀珍.会计实践教学全仿真操作设想[J].会计之友,2006.
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4
移动学习的力量移动学习的出现让传统教学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传统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PPT或视频传递相关信息和知识点,学生接受信息、知识点并完成作业,最后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负责提供内容、反馈并评估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所造成的压力较大,也没有除了考试外的有效评估手段,教师很难得知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获取的信息。另外,传统的课堂教学将教师置于长时间的工作环境中——他们负责收集、提供、反馈和评估,尤其是在班级人数超过40人的情况下,教师的工作负荷让他们无法进行自身职业发展,导致未来的诸多教学问题。
移动学习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一状况。首先,移动学习通过科技的辅助,提供了一整套管理和评估方法,将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例如,在一次考试后,教师批改试卷时需要收集错题信息并分析信息,这个过程烦琐且冗长,有了科技的辅助,教师只需要点几个按钮即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试的错题信息会通过直观的统计图的方式展现给教师,也便于横向和纵向对比。
其次,教师传递的信息并不一定能被学生完全理解,移动学习允许学生使用完全理解的信息帮助学习。Stephen Krashen提出了输入假设(comprehensibleinput),认为学生只有在接受可理解的信息时,才能最终获得知识。但Susan Gass和Michael Long等研究者认为可理解信息只是单方面的。由于每位学生的智商、理解能力、背景知识等个人状况都不相同,教师提供的可理解信息并不确定能够被所有的学生理解。于是Susan Gass和Michael Long就提出了被理解的信息输入(comprehended input),即输入信息只有被接收者真正理解时才有价值。这就像生物信息学家向地质学家讲述蛋白质的折叠、误折和聚合一样,即便生物信息学家使用了浅显易懂的语言(他们认为自己传达出了可理解的信息),由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地质学家依旧无法真正理解蛋白质的折叠问题(信息并没有被理解)。在移动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相关的背景知识自己决定是否对相关信息进行深挖或补充,或是寻找更容易理解的信息帮助自己理解——通过视频、动画、互动等方式实现。
再次,移动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控制学习过程,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环境强调了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掌控和调整,而移动学习恰恰是建立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方式之一。在传统的课堂学习里,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无论理解能力好坏,都必须接受完全一样的信息。另外,有些学生习惯于写,有些学生习惯于读,还有些学生习惯于听,不同的学习风格无法最大化课堂教学效果。但在移动学习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对学习过程进行掌控,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可以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观察合作、参与环节,并通过设备收集的数据了解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对此做出有针对性的帮助即可满足学生需求。当每位学生都使用移动设备时,完成整体任务的比例可以观察,这相较于传统课堂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传统课堂的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中,如果有学生不参与讨论或合作,在最终的结果中很难体现,但有了科技的帮助,教师有能力了解每一位学生对某一任务的贡献和完成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做出即时反馈。当然,评估标准的设定也不再是全国或全省一个标准。由于教师有能力收集到充足的数据,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完全符合他们成长规律的标准,并帮助学生最终达到这些标准。
最后,移动学习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环境,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完成创造过程。学生通常在讨论中才能够理解、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而这却是传统课堂不具备的。在移动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设备的种种特性,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容,分享内容给伙伴,分享达到学习目标的不同途径。
教师也不需要在45分钟内不断讲述各种知识点。相反,教师只需要在课程开始时将含有知识点的资源交由学生自己定位、搜寻、过滤和评估相关信息,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信息的讨论、总结、反思和创造等过程。在课堂外,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提供各种资源链接,即可引导出类似课堂中的学习过程。
移动学习的出现,对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有着极大的影响,更完全变革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不再只是信息传递者,还需要兼备极强的信息创造、收集、分析、评估和引导能力。学生也不再只是信息接收者,还需要兼备极强的思维、辩证、判断、定位、过滤、互动、沟通等能力。移动学习也不再是传统教育所代表的行为和认知过程,更是一种创造、批判、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图1~3分别为传统学习、信息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特点。总的来说,移动学习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学习,包括了书本、考试和教师等因素,并创造了包含信息资源、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估以及辅导员的全新学习模式。移动学习将书本变成了多媒体的信息资源,考试变成了形成性的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实时状态,并结合总结性评估重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统计。
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瓶颈
1. 移动学习≠ 移动化学习
TechEDGE中国子项目在2013年10月针对国内的中小学教师做了一次调查,研究他们使用教育科技进行教学的态度和方法。在调查中,我们涉及移动教学相关的部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教师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或电子阅读设备,大约23%的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移动设备进行教育,使用的主要设备为平板电脑。100%使用平板电脑的教师把平板电脑当作一种信息展示设备使用,即多媒体播放设备。他们要求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观看与课程相关的PPT或视频,把移动设备当作一种教学设备而不是学习设备。对照Laurillard的对话框架,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的学习过程没有对应四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而变成了和黑板一样的信息传递平台。同时,过度依赖第三方的课件内容强制学生根据教师的节奏和内容进行学习,忽略了互联网和软件应用在学习中的作用。在移动科技环境的公式中,一旦移动软件应用s(MA)和互联网i的作用消失,移动科技环境A就变成了仅包括设备d和移动能力m,限制了学习的发生。因为缺少的移动应用和互联网功能所带给学生的互动、讨论和反馈环节,移动学习的优势变成了单纯的移动化学习,在特性上很难和传统学习方式区分。
2. 教师职业发展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移动学习中也不例外。移动科技在学习中的应用减少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依赖,却对教师的整体设计和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学习如何将21世纪能力和课程进行整合。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仅需要教师了解整合、传递和评估的过程,更需要教师提高课堂的自由度,允许学生发散思维、使用移动设备整合信息。其次,国内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注度很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教师适应新时代的教学,但国内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却很容易成为“ 一锤子买卖”,即对某一部分的知识只进行若干次的培训, 完成培训后缺乏跟进。这就像在学校四周建立四面墙, 将学校孤立在新的信息时代。TechEDGE项目总负责人Guy Trainin指出,教师常常被强制进行各种培训,而他们通常对培训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这也是导致跟进的培训无法进行或根本没有跟进相关培训的原因之一。如何利用移动设备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技和设备的特性在发展,在教学和学习中的方法也不同。软件开发者也在不断地开发功能更全、操作更为简单的软件满足师生的需求。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跟进,自己原有的方法和内容很快就会落后——而学生一直都走在科技的最前沿,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之间出现新的间隔。最后,培训对教师需求的定位不明。信息技术培训和课程整合培训完全是两方面的培训,教师有能力使用各种科技并不代表着他们有能力将各种科技整合进课程。这一点在移动学习上尤为明显。3. 21世纪能力的缺失AT C 2 1 S 在2009年了21世纪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十种能力,包括:(1) 创造和创新;(2)辩证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3)学习如何去学习;(4)沟通;(5)合作;(6)信息读写能力;(7 )将技术作为工具进行研究的能力;(8)公民意识;(9)未来生活和职业;(10)个人和社会责任。这些能力和移动学习息息相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移动学习的效果。
当我们进行移动学习时,免不了利用互联网和相关软件应用搜寻需要的信息资料。在这个环节中,信息读写能力的作用就会体现出来。信息读写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不仅仅包括了阅读或输入相关的信息,更包括了搜寻、定位、评估、过滤、创造、分享以及高效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读写能力在过去的20年内变化极大。试想在20年前,我们在图书馆中搜索信息,利用相关词条在大范围的索引中寻找信息,一旦在索引中搜寻到相关的信息,就可以直接定位,如果重复这一过程若干次,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在移动学习中,信息的搜寻变得极为困难——虽然信息的获取变得更为简单,但如何找到有效信息成为学习中的一大难题。当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或若干个
关键词 ,如不是专有名词,可能会得出数百万条结果。显然,逐条筛选这些结果是不现实的。这时,我们就需要利用信息读写能力帮助我们完成信息搜寻工作。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网络环境中输入信息的人员层次参差不齐,思维方式更是完全不同,对于相同信息的诠释也就完全不同,甚至有些信息是完全错误的。在搜寻信息中如何过滤无效信息、评估并定位有效信息,对国内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都是一种考验(这些能力都是21世纪能力中的一部分),并且这些能力在学校中是很少被提及的。即便学生找寻到相关信息,如何将信息转化并创造出自己和伙伴们能理解的内容,也有很多的困难(假设我们不允许单纯的信息复制)。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学生的学习主要为个人学习,很少在课堂外进行合作或沟通,在学生遇到信息读写困难时缺乏讨论、反馈和互动的环境和行为(有些学生可能会用即时通讯工具相互询问,但相关的讨论耗时劳神且无正确结果的保证),使得提高信息读写能力更加困难。与此同时,学生对移动学习认知的局限性也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学习机会:学习不仅仅是观看视频,更是将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和重复的过程。这也是21世纪能力中强调的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
4. 移动学习的环境
目前国内的中学生很多都有了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家长对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的管理力度也有所降低,但依然视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娱乐设备而非学习设备。在学校方面,管理者站在维护学校安全和稳定的角度,限制学生使用移动设备。不可否认,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在拥有移动设备后的确可能影响学习,但更多的学生则会进行移动学习——他们搜索、创造和分享信息,沟通交流、存储相关资料(很多学生的个人空间里都有如何学习各种科目或某知识点的相关资料)。不过,由于网络的限制(大多数学校不提供无限网络连接且手机数据流量较贵),他们无法随时随地连接网络搜索资料支持自己的学习。缺乏了网络支持的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的信息优势就难以体现。
5. 软件应用和软件语言
在移动学习中,我们最常遇到的就是语言问题。我们常常能够找到非常适合自己或学生学习的软件应用,却因为语言不通而不得不放弃。比如,socrative就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免费即时测验软件,但这款软件没有汉化版,甚至没有推出汉化版的计划。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懂得一些英语或其他语言,才能帮助学习继续下去。这个问题在各个平台上都很明显。
国内也有很多的软件厂商开发各类学习软件,但从TechEDGE中国子项目的研究来看,目前还没有出现具备创新性和易用性的应用。大多数的应用都是和网站的学习内容捆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和利用科技的研究能力。一些应用只是学习网站的专属浏览器或多媒体播放器,将移动设备变成了展示设备。也有一些软件虽然转为学习设计,却忽略了学习的本质。例如,一些背单词软件通过单词对照表和不断重复帮助学生完成英语学习。第二语言研究者早已通过实验证明,通过单词对照表学习单词是不科学的和没有输出的。
如果无法解决语言和软件应用问题,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学生和教师都会丢失一些完成学习的机会,令移动学习的优势大打折扣。
结语
对于移动学习的未来,我们很难预测未来有什么变化,就像是十年前我们甚至不知道移动学习会真的有帮助一样:设备的技术革新、软件应用开发的进步以及互联网质量的提高都会对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有着极大程度的影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移动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并帮助他们培养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需求。
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5
周口师范学院学院在第四学期为统计学专业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每周4个(3节理论课+1节实践课)学时,共68学时。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统计、数学交叉结合的学科。其内容体系分为: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违背基本假设的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该课程开设目的在于让学生基本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与研究理论及方法,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包括线性回归分析、违背基本假定的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及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等。计量经济学课程在内容体系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西方经济学等紧密相联,我校目前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现实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为支撑,利用数学、概率统计等方法,依据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分析伴有随机因素效应的现象的定量关系和发展变化的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计量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新的一个分支,西方经济学为其发展奠定了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对经济变量之间质的分析是计量经济学进行定量研究的前提。数学与概率统计是计量经济分析、理论研究的主要工具,计量经济学在的建立与选择时,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在实际教学中,仅注重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求解及检验方法,而忽略模型建立的经济学基础;仅仅强调模型的设定是正确的,但是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检验模型是否正确;同时,也未将经济学基础考虑进来。第二,目前的教学过于强调“重思想、重方法”,把必要的数学过程与技巧只是作为解决计量经济学基本思想的工具,不过分强调,而是着重于基本思想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第三,在教学时,并没有将计量经济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实践。在上机课上,让学生自己操作Eviews软件对课本习题进行操作练习,并写实验报告,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学生并没有机会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经济问题中,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与实践相脱节,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处理经济问题时,感到迷茫,也不知运用相关软件来完成计量经济学的运算,即使能够运用软件,却不知该怎样解释与分析模型的结果。
3计量经济学教学措施
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使学生达到掌握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和方法,了解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方法,对实现经济数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继续学习高级计量经济理论、方法打下基础。
3.1理论与实验教学的互动发展
提升教学效果加强理论教学,同时开展创新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动、协调发展。
3.2以"任务"驱动教学
课程理论知识、使用专用软件、提出研究问题、解决研究问题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四大任务。带动学生的自主创新及动手能力,适时的给学生布置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划分和挑选教学内容
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进行反复讨论和界定,形成分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
3.4教学和考核形式的改革
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6
1.1教师存在对计量经济学的不合理认识
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经济学教师不能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产生偏差。很多高校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主要介绍理论方法,除了一些课后习题和文中例题外,几乎没有关于结合理论进行应用的专门章节,即使有也特别老旧。有很多经典著名的国外教材也是如此设计。然而国内的很多高校教师仍然是不加修改的照搬国外的经典教材。此外,这些教材中很多例子适用于欧美的经济情况,很多教师上课的时候不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和补充。而且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看不到它与经济学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就更加难以理解它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甚至会觉得它是一门应用数学类课程,这种想法无形中会影响到学生,致使部分学生反感这门课程。由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数学、统计学、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知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数学推理,使得学生将计量经济学当作一门数学课进行学习,因此达不到这门课程应有的效果和目的,无法使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过多的强调理论公式的推导,使得计量经济学很难被经济学类的学生接受,陷入理论推导的怪圈,降低了经济现象方面想象能力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计量经济学的理论部分的理解又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需要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生属于经济学类专业,此专业中的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文科生。而对于文科生而言,数学基础会稍微差一些,对数学敏感性较差,逻辑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也较低。因此,当接触到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时,若得不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难很难理解到理论计量的精髓而且也很难将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证研究。大部分学生就会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统计学或者数学,对其自身经济学科而言是不需要的。这种负面思想也会影响到下届学生。
1.2教学安排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计量经济学每学期54学时,因为课时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着重理论课程方法的介绍,而并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当前,我校计量经济学在授课过程中以基础课程为主,而对于处理实际经济问题涉及较少。原因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介绍理论及其推导;第二,如果讲授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则需要如下过程:首先建立或选择需要的模型;然后收集相应的数据;其次对模型进行检验并进行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等计量经济学检验,然后使用学到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估计模型中的待估参数;估计参数后,利用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例如,经济现象的分析,政策建议,经济预测等。而计量经济学设定的课程学时较少,课时有限,故不能完成此种程度的教学任务。Eviews等相关计量经济学软件是在实际应用分析常用的统计软件,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学生上机进行实际软件操作的机会少,训练不足,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后出现不会应用的问题。实验环节在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部分,经济管理类的实验环节比理工类要薄弱很多。另外,为了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近年各高校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应用。由于多媒体的广泛应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副,这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思考负担和思维强度,使得学生对必要的需要数理推导的理论部分无法理解深刻。
1.3教材内容分布不合理
现阶段计量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主要侧重于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介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介绍的较少。学生在刚接触计量经济学时,就会看到大量的公式和数学符号,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在学完计量经济学后,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大量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的符号并没有统一,同一术语不同的教材用不同的符号,使学生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入手。
2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解决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具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计量经济学强调理论、案例和实验三者的有机结合。为了加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了解,知道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达到预定的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笔者根据自己数年的教学经验,有下面几点建议。
2.1教师应正确理解
计量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应用并重首先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位置及重要性。挪威的经济学家RagnarFrisch作为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33年曾经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中对于经济学数量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即使部分经济理论有数量特征的,但经济统计学、一般的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也不能将计量经济学简单地看作是数学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只有真正的清楚经济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将其结合着理解,我们才能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内涵及本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由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相互结合的交叉学科,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将计量经济学看作是经济学、统计学、或者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上的一种应用,而应将其看作一门在经济学科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次,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当理论与应用并重。计量经济学笼统的可以分为理论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部分。理论计量是以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为主,以数学推理为基础,强调理论的数学证明与推导;应用计量侧重理论的应用,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尤其应侧重结合我国国情,设计相关的实例分析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应用模型,加深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应用理解和训练。教师应当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作为经济学人才所需掌握的基本方法论来设计。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基本的方法论原理,就具备了解决经济学中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应当坚持应用和理论并重,着重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案例,加深对计量理论的理解程度。再次,对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思路是优于数学过程而更加需要重视的部分。描述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离不开抽象的数学语言叙述过程,但让本科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数学过程,一方面是具有难度的,另一方面,也是不必要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从而掌握详尽的数学推导过程。而有限的时间内,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整个学科的发展脉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建立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思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思路。例如,某一种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其思路的关键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壮大的学科。在冗繁的模型和方法中,能够建立整体的框架和思路尤为重要。是学生能够提纲挈领的感受到淘汰旧的理论方法的原因以及发展新的理论方法的驱动力,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灌输。比如新产生的方法怎样突破旧的理论框架,解决了原来没有考虑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框架和思路,因为思路不仅反映了方法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更主要的是学生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这些,才可能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所以,在整个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应该秉承这一思想,给学生介绍整个计量经济学体系的脉络。掌握好这个总的脉络,就能够提纲挈领,提高对计量经济学的整体认识。
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合理改革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软件,积极挖掘学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从而安排相应的结合其专业的案例和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计量经济学原理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将计量理论应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中去,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计量的理解和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在课堂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且切身体会到计量经济学在其相应专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学校应该在原54课时的基础上增加课时,增加的课时用于是学生掌握必要的经济和统计学软件的使用。使得同学不仅学完统计检验、参数估计等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在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应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由于当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是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际的经济例子、软件操作,经济理论分离,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时应选用一种软件,比如Eviews,在讲授完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后,结合具体的经济实例,首先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来实现相应的理论结果,不需要解释为什么使用软件,只是让同学知道软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简单的工具。比如,在学完前几章的参数估计和检验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然后使用Eviews软件完成参数的估计和检验,最后让学生对所得到的估计和检验结果做合理的解释,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掌握了所学习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而且也提高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分析能力。
2.3教材内容存在问题的合理改善
首先市面上不同的教材应该进行符号和内容统一,对于一些内容不同的理解应该给于详尽的解释。;其次,教材的编写应该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区分,对于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建议删除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结论所需要的数学推导过程,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而对于研究生教材,不仅要着重详尽数学推导过程,也要注重对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内涵的理解,同时也不能放弃理论方法与实际相结合。最后,无论本科生教材,还是研究生教材都要引进最前沿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