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身体素质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身体素质优势范文1
关键词: 有氧健身操 饮食 女大学生 身体形态 身体素质
有氧健身操是一种将健身操和现代流行热舞相结合的一种具有全新理念的有氧健身运动,即在音乐的伴奏下锻炼全身的健身运动。有氧健身操较其他运动更具趣味性,动作也简单、易学,音乐节奏鲜明,有较强的愉悦身心和增强身体健康的实效性。
1.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有氧健身操与饮食的搭配对女性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调查,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有氧健身操与饮食的搭配方法,为一些身体超重的人群提供一个有效的减肥配方。
有氧健身操是一种富有韵律性的运动,它的特点是长时间持续地运动,强度适中,能有效控制体重,有效提高练习者各种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对人体的身姿和心肺功能、耐力水平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锻炼大肌肉群。热量摄入标准是,减肥者在非训练日为1300千卡的热量摄入,训练日约为1550千卡的热量摄入。食谱即根据这个标准制定。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海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的55名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效样本为50例,年龄为18―24岁。
2.2研究方法。
锻炼时间为3个月,每个星期练习3次。分别在每周一、三、五进行。有氧健身操编排为60分钟,其中热身操5分钟,有氧操30分钟,伸拉操5分钟,调整个性操5分钟,腰腹练习操10分钟,放松操5分钟。并制定了3个月不同的减肥饮食食谱,主要以瓜果和粗粮为主,配上少量的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在3个月中对饮食和运动量有过少量的调整。
2.3测试指标。
身体成分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体脂重量、瘦体重。身体形态指标包括胸围、腰围、臀围、大臂围、小臂围、大腿围、小腿围。身体素质指标包括握力、臂力、腿力、安静HR、肺活量、血压、速度、耐力。身体柔韧指标包括左、右纵劈叉,横劈叉,转肩,下腰。测试时按照测定标准的要求进行测量,并严格执行各项指标的注意事项。
3.饮食与有氧健身操的方案
3.1饮食配方的依据。
摄入较少的热量是减脂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道理很简单,如果摄入体内的热量大于身体消耗的热量,那么体内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合理的运动和科学的饮食是减肥成功的两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仅靠运动而不控制饮食,往往很难达到减肥的效果。
3.2确定每日饮食总热量。
根据人体能量守衡确定每日饮食总热量。减肥者非训练日为1300千卡的热量摄入,训练日约1550千卡的热量摄入。也可以通过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每日的热量――非训练日的摄入热量以人体基础代谢的热量为标准,训练日的摄入热量在基础代谢热量的基础上增加200―250千卡左右。
3.3确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率。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三大产能营养素,不同人群对其供能比率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人群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供能比率分别为60%、15%―20%、25%―30%,而减肥人群则应分别为40%―55%、20%―25%、20%。
3.4根据供热营养素的产热系数确定三大营养素的量。
每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称为产热系数。食物中每克碳水化合物能提供4千卡的热量,每克蛋白质也能提供4千卡的热量,而每克脂肪提供9千卡的热量。
3.5有氧健身操锻炼的制定。
制定有氧健身操的锻炼时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3.5.1安全性。运动采用的有氧运动,强度或负荷量应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减肥标准来制定。学生的健康性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心肺功能不健全的人是不能参加有氧运动的。在运动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运动反应,随时对个别学生作强度的调整。
3.5.2可接受性。动作的编排采用学生能接受的简单动作,再不断变换动作的路线和方向,配上节奏欢快的的音乐,使学生在娱乐中达到锻炼的效果。
3.5.3预期效果。学生运动后体重下降了很多,心肺功能和体质健康状况也有明显的增强。而学生要想在停止运动后仍然保持体形,就要继续控制饮食并进行适量的运动。本次有氧健身操的编排目的是增加肺活量,促进体内血红细胞的氧代谢功能,全面提高训练者身体耐力,同时减少体脂含量。综合有氧操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健身者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健身者的需求更换其他操种。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这样消耗脂肪的比例才会增加。
4.结果与分析
4.1有氧健身操锻炼与饮食搭配后身体成分的影响。
通过对50名肥胖型女大学生为时12周有氧健身操锻炼与饮食搭配前后的身体成分的测试,结果显示:长期进行有氧健身操锻炼与饮食的搭配,能使肥胖型女大学生的体重比训练前减轻7.33kg,体脂百分比训练前降低2.34%,体脂重量比训练前降低2.1%,瘦体重比训练前降低0.93%。从身体成分的各个方面来看都有很明显的下降趋势。研究得出,长期从事有氧健身操锻炼加上合理的饮食搭配,能改善肥胖型女大学生脂肪代谢,改变身体成分,使瘦体重和体脂占总体重的百分比更加合理,对增强体质、预防肥胖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4.2有氧健身操锻炼与饮食搭配后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女大学生处于18―24岁年龄阶段,无论生理或心理都处于走向成熟而尚未完全成熟期。在形态方面,女生进入大学后,胸围、腰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的增长趋于缓慢。现代女大学生受其性成熟期心理特点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对“怎样保持健康的体质和健美的体型”甚为关注。但现状令人遗憾,由于营养的提高,又缺乏足够的运动,女大学生容易出现臀部和腰部偏肥胖、胸部发育不足的体型。优美。结果显示:为期12周有氧健身操的锻炼,满足了她们对美的追求,她们在音乐伴奏下,轻松地达到了锻炼身体,改善不良形态的目的。再配合合理的饮食,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很大的改善。这50名女大学生的胸围围度比训练前缩小4.79cm,腰围围度比训练前缩小7.42cm,臀围围度比训练前缩小6.02cm,大臂围度比训练前缩小3.95cm,大腿围度比训练前缩小3.60cm,小腿围度比训练前缩小4.17cm,小臂围度比训练前缩小4.29cm。
4.3有氧健身操锻炼与饮食搭配后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通过对海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的50名普通女大学生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与饮食搭配的研究,发现经常进行有氧健身操锻炼有利于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即学生的手臂力量、腰腹力量、下肢力量和有氧运动能力等都有显著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仰卧起坐比训练前增加12.70次,握力比训练前增加1.36kg,臂力比训练前增加2.85kg,腿力比训练前增加8.20kg,肺活量比训练前增加169.35ml,测试结果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一致,说明有氧健身操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4.4有氧健身操锻炼与饮食搭配后对身体柔韧和机体的影响。
柔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与年龄有关。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性会逐渐降低。二是与性别有关。女性的柔韧性普遍要比男性好。三是与训练有关。经常进行相关训练可使人保持良好的柔韧性。柔韧性也是人的基本运动能力之一,体现灵活性的柔韧性与体现稳定性的肌肉力量,是维系运动系统健康的一对相辅相成的要素。肌肉力量良好、柔韧性较差的人,关节的稳定性较好,关节不容易受伤,但是肌肉却容易被拉伤;柔韧性良好、肌肉力量较差的人,肌肉不容易被拉伤,但因关节的稳定性较差而容易受伤。本套有氧健身操在热身操中的柔韧部分是为了避免后面锻炼时的肌肉拉伤;在放松操中的柔韧部分是为了缓解肌肉的疲劳,消除运动后的不适。在中间部分有5分钟的伸拉操,主要是练习学生的身体柔韧部分。结果显示:劈右纵叉离地比训练前降低9cm,劈纵左叉离地比训练前降低7.09cm,劈横叉离地比训练前降低9.70cm,转肩两手之间的距离比训练前减少15.45cm,下腰手与脚之间的距离比训练前减少20.35cm。
5.结语
5.1有氧健身操锻炼与饮食搭配对女性身体成分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5.2有氧健身操在改善女性身体形态方面效果良好。
5.3有氧健身操运动对提高女性的身体素质效果明显。
5.4有氧健身操运动在身体机体方面的改善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2.
身体素质优势范文2
关键词:身体素质 3——6岁幼儿
揭示“十一五”时期辽宁省3—6岁幼儿身体素质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发现优势与不足,分析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的制定干预对策,对“十二五”时期改善幼儿的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十一五”时期,辽宁省14个省辖市,23255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来源
以2005年辽宁省[1]和2005年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2]为数据比较基础。
1.2.2 数理统计法
自编统计提纲,比较数据输入计算机程序,采用SPSSwin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辽宁省3——6岁男幼儿身体素质
表1显示:辽宁省3——6岁男幼儿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平衡能力等指标均值总体上低于全国水平(P≤0.01或≤0.05),柔韧性指标均值总体上高于全国水平(P≤0.01)。
2.2 辽宁省3——6岁女幼儿身体素质
表2显示:辽宁省3—6岁女幼儿速度、耐力、灵敏性、下肢力量、平衡能力指标均值总体上低于全国水平(P≤0.01);上肢力量、柔韧性指标均值总体上高于全国水平(P≤0.01)。
3、讨论
我省的幼儿教育基本上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模式。幼儿园结构复杂,分公立、民办,城市、农村,机关、部队、学校、医院、科研院所、街道等办的幼儿园。大多数规模小、设备差、收费高、没有身体教育的专业教师。4年的幼儿园教育,主要是学习识字、算数、唱歌,以游戏为主的身体教育内容,受师资,场地、设备、器材奇缺的限制,很少开展。而家庭幼儿园、农村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身体教育则基本没有。众所周知,运动性游戏在走、跑、跳、攀登、爬越、支撑、悬垂的活动中,促进身体素质发展,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在多人游戏中,富含社会性教育因素,有分工协作、人际交往,有相互尊重与谅解,有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为他们融人社会,真正地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目前的幼儿教育基本上是在幼儿园的冷板凳上坐三年,身体教育的滞后现状是形成辽宁省幼儿身体素质差的主要成因。
建议建立幼儿园身体教育体育场馆新标准,在政府出资帮助下,按新标准对现有的幼儿园进行整顿,纳入学校义务教育序列,由当地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身体素质优势范文3
摘 要 高校体育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达到强化学生体育技能训练,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然而,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受到冲击,现行的体育教育模式面临着新任务与新要求。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力争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途径
近年来,国内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这是因为,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在经济进程不断加快的历程中,具有良好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的人才是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体单位。在此背景下,时代需要具备良好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的人才。要培养具有良好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就必须从体育教育入手,在学生走上社会之前对他们灌输终身体育思想,以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他们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积极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工作,无论是对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还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终身体育是指贯彻于人一生的体育活动的总称,终身体育思想是指引领人开展终身活动的理论基础,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则是他们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作为一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建设的学科,同时也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道路上有着其特有的作用与地位。这是由于学生在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的过程中,会有一个体育意识转变的过程,意识不同角度的转变就有可能产生不一样的习惯,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也能在此过程中得到强化与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大学时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日后的综合素质和环境适应力。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学习时期就扼杀了终身体育思想,那么他将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那么他日后还能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相反,如果他在大学时期就培养了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并热爱体育,健康运动,那么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他就会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加强身体素质建设。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几点有效途径
(一)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与健康知识的传播
体育教育活动的实施是帮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保持人体强健体魄的最佳途径,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体育活动来开展身体锻炼活动,以达到增强身体素质,延长生命年限的目的。每个人由于个体差异性不同,身体素质情况存在各方面的差异,而身体素质体质的强弱是可以通过体育活动的锻炼进行转化的,如果一个人先天的体质优越,不进行锻炼的,优越性就会越来越弱,反之,倘若一个人由于先天不足,体质较弱,只要他经常有规律的进行锻炼,弱也会变强。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是主要任务,也是他们每天必须进行的活动,他们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大脑思维的灵敏度有关,而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和掌握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能够使学生保持大脑清醒,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可见,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加强体育意识和健康知识的传播教学,提高学生的健康运动理念,对学生终身意识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追寻知识的想法,才能积极地去探索学习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但我却认为,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最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之一就是结合 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帮助学生掌握2到3项自己喜欢的、能够终身锻炼的运动技能,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基础。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逐渐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愉悦和快乐的感受,终身体育意识也在无形之中得到增强。
(三)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
实施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自身优势的体育项目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所谓个性化培养,是指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基础,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进行运动项目的调整,从而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在体育方面具备的才能。体育活动是学生舒缓焦虑的重要途径,如果一切体育项目过于限制,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那么势必会对他们的情绪造成影响,不仅达不到舒缓焦虑的目的,还会进一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故此,高校可以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建设准运动场、室外田径场、篮球场等,为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同时,高校负责体育管理工作的部门还可以举办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的运动赛事,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竞技环境,让学生在展示风采中收货友谊,充实生活,增强体质,进而达到强化自我锻炼能力的目的,这在无形之中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结语
高校体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建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与基础。从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在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形势下,不断增值,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林.高校终身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重构[J].江苏高教.2011(04).
身体素质优势范文4
关键词: 基本技术 素质 意识
一、建立正确的基本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
在篮球运动中,篮球的技术动作和篮球的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技术动作是指符合人体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按指定的动作顺序和动作结构组成的各动作、环节的总称。而技术是指在比赛进攻、防守对抗的情况下,及时而合理的各个技术的动作的联合运用。篮球运动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对抗性,必须有全面、熟练、准确的技术动作为保证。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系统处于逐步完善的发育过程中,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占优势,灵活性好,可塑性强,故接受能力也强,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和技术动作的定型。因此,这个时期是建立技术动作规范化、定型化的最佳时期,假如一旦建立起错误的动作定型,想要纠正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对青少年的初学阶段要十分重视,对技术动作规范要求,反复强化主要基本技术规范动作。为了在基本技术训练中避免经验主义、克服盲目性,应以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篮球教学训练大纲教法指导书》为教学范本。具体教学中分两个阶段进行基本技术动作练习。
第一阶段:进行技术规范要点的讲解示范。运用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采用徒手动作分解练习或各种其他模拟练习与辅助手段,帮助队员正确地理解技术,建立一个较正确的动作概念,尽快掌握规范技术动作。例如:运球的技术动作过去是肘关节为轴,小臂发力,用指腕进行按拍动作,这是由于以前防守比较松,防守队员站位离拿球队员比较远。而如今,随着防守的加强,人盯人的贴身防守已经成为现代篮球防守中的最主要方法,所以,在运球技术动作中变以肩关节为轴,大臂发力,以此用身体来保护球。因此,在练习每个技术动作前都要有严谨的教学过程,避免不教就练。
第二阶段:有球的练习。在技术训练中,还可采用不同距离,不同方面的移动来强化对正确动作的训练。由于难度加大,在尚未定型的动作中就难免伴随着错误动作。例如:胸前传接时,持球手型不正确,掌心触球,传的球力量不足。此时必须组织队员观察正确持球方型及动作示范,也可采用两人持一球互相推传的练习,帮助体会正确持球和出手用力的方法。所以,教练员必须亲自过目、动手,及时纠正出现的不规范动作,严格地要求队员按正确的要领去完成动作。此阶段应注意尽可能增加队员的触球机会,以增加对球的感觉。强调每项技术动作关键,如保持正确的准备姿势、正确的步伐移动、传接球中的正确手型、投篮的出手点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等。由于此阶段的训练往往决定队员的技术动力定型正确与否,也是运动员形成各自动作特点的关键时期。所以,既要严格技术规范要求,又应考虑队员各自具体的身体条件。在强调技术动作合理的基础上,使个人的特点得以发展,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技术特长。
在技术训练中,严格执行动作规范化还仅仅是基本的要求,由于篮球运动是要在瞬息之间完成各种动作,运动员必须在快速的对抗中仍能正确地达到各项技术动作的基本要求。所以,对技术基本功应理解为:合理的动作结构及在运动状态中以正确动作的掌握程度。由这两方面结合所形成的技术动力定型才符合比赛实战的需要。因而,正确规范动作及第一教学内容,还应在此基础上逐渐加难度,从而建立巩固的技术动力定型。
二、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
首先是一般身体素质。现代篮球运动是一项高速度、高强度、激烈对抗的竞赛项目,要达到篮球运动的高水平,运动员除具备相应的身材条件、技战术水平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时期,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发展非常迅速,有计划、正确地进行,可以不断地提高身体素质,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通过全面的身体训练,还能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延长运动寿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展,为今后向高水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其中每一项又包括丰富的内容。例如:力量素质中不仅包括下肢力量,还包括腰背力量、上肢力量、踝关节力量。身体素质既是掌握各项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又是不断提高技战术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最初阶段,要把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作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及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是专项素质。当全面身体素质达到一定水平时,要紧密结合篮球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并逐渐增加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一场篮球比赛,运动员在场上的往返跑可达到三千米左右,其中快跑段约占三分之一左右,在激烈的攻防对抗中还必须大强度、高密度、快速度地完成各种起动、跳跃、冲刺和一系列运、传、投等攻防技战术动作。由此可知,篮球运动员所需的耐力不是一般固定频率、固定强度的耐力,而是一种以无氧代谢为主的建立在一般耐力基础上的专项耐力。因此教练员必须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通过有目的的、科学的训练方法,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专项素质上迅速、有效地加以提高。
三、提高技术的衔接、串连能力
串连是指按篮球比赛的客观规律,在瞬息变化的攻防转换中,把篮球基本技术合理有机地连贯起来的若干种攻防转换的形式,如传、切、投,传、接等。因此串连的全称叫技术串连。而衔接是在串连的形式中,一名队员在完成了其中某一个技术后,根据及时反应和正确的判断,又紧接着去完成第二个技术前所做的躯干和上下技动作。这些动作的构成的技术是为完成下一个技术服务的。衔接就是两个基本技术组合过程中的媒介技术,是串连各环节中的枢纽。实践中,经常遇到一部分运动员的单项技术掌握不错,甚至较为完善,但在比赛上用不上;或者比赛时,五名队员宛如散沙,造成一人打球,四个看球。这种情况除懒散、不积极等思想作风因素外,更多的则是尚不懂得在场上各种环境下该如何做。一些各方面条件较好的运动员常因无法适应场上变化而不能发挥应有水平,甚至最后被淘汰。这就反应出衔接串连能力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体上看,技术上的衔接串连能力强弱,取决于衔接过程中的准备动作,特别是能否根据场上具体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快速反应,及时采取相应合理行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必须从基础训练抓起,若错误的习惯根深蒂固,再想改变往往为时已晚。
因此,在训练中,首先要启发学生加深对篮球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每个队员在场上都应根据自己所处位置和职责寻找机会,参与全队的进攻和防守配合,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也是确保各种衔接技术动作正确运用的前提,是提高衔接串连水平的关键;其次,要将几项技术结合起来训练,逐渐加大难度,从快速、连续、突变的方法中过渡到对抗的形式中进行。
四、注意战术意识的培养
篮球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发挥技术过程中,支配自己行动时带有一定战术目的意识,是运动员根据场上双方的情况正确运用战术的能力,也表现运动员在攻防战术实施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同伴配合的协调性、战术组成中的穿插能力及对场上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化和情况作出相应合理处置的应变能力。高、快、准是现代篮球技战术的主要核心与特点,加之篮球规则对犯规及违例的判罚,使战术意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在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对于提高其正确地运用技战术的能力,提高其临场的判断能力与应变能力,丰富比赛经验,充分发挥技术,学会动脑筋打球,加快运动技术的掌握和加速运动员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战术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获得,要经过多年的实践磨练。在开始训练时忽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待运动员各方面都已定型,再想来补救和改进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在基础训练时就应采用各种措施,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和强化。要把培养战术意识的任务纳入训练计划中,在基本技术的训练中始终贯穿战术意识的培养,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提倡手脑并用,练想结合,而不能孤立地练基本技术。要不断地学习和理解篮球球理论知识,并通过观摩和学习优秀运动队比赛,启发队员思考、分析,并在训练中进行模仿和实践。
首先是防守意识。在防守中,队员要在保持正确防守姿势基础上合理选位,正确观察和判断进攻队员的动向和意图,培养防守意识,要培养初学者选择最佳防守时机的能力。其次是进攻意识。在进攻中,许多初学者盲目跑动,虽然场上很积极,但由于缺乏意识,并不能创造良好进攻时机,反而破坏了全队进攻意图,这就要在平时训练中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提示。
结束语
虽然青少年的基础训练还涉及许多方面和很多内容,但根本在于有扎实的基本功,素质优良,能全面、准确、熟练运用技战术和具有顽强作风。众多的基层中学篮球是我国篮球运动的主要后备力量之一,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的成败,关系到能否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输送优秀后备人才,以促进我国篮球运动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大问题。
身体素质优势范文5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改革;小班化
一、小班化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为主体转向学生为主体。小班化体育教学,学生人数减少,学生在教学空间所占的分额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资源,活动空间等的个体成倍增长。学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人与物质世界接触交流角色置换的机会。因此小班化教学已经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独特优势
1.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充分的体现
通过多种形式的分组,自己的爱好和运动技术的水平由学生自己选择练习的内容、具体练习的方法,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了终身体育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别化、个性化的指导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经常会采用分组教学法,学生少,分组教学不言而喻,效果非常明显。例如,在跳短绳教学中,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观察他们的熟悉程度,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组教学。第一组为熟练组,这一组的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双脚跳绳的动作要领,并能以此创新;第二组为基本熟练组,这一组学生双脚跳绳的动作基本掌握;第三组为学习组,这组学生手脚协调性较差,不能掌握双脚跳绳的动作。针对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可以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熟练组的同学,除掌握双脚跳绳外,还应熟练掌握双换跳绳的方法;基本熟练组的同学,除熟练掌握双脚跳绳的方法外,还应学会双换跳绳的方法;学习组的学生,要求掌握双脚跳绳的方法。因为小班化教学,学生少,所以在对三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后,就可以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进行轻松教学了。
3.有利于增强课的练习密度
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体育课需要一定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但是就一个学校来说,运动场地及器材总是有限的。小班化体育课堂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大大增加了练习密度,包括个体练习的时间,练习的次数,同样运动量也能上去,这会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更好、更多的锻炼。
小班化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学资源的优化,缓解了大班教学中的许多矛盾,小班化教学为平台实践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将会显现更快捷、更易操作,更易出效果。
三、体育小班化教学使分组教学更加丰富
小班化的人数少,教学分组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分组。
1.自由组合的分组
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每组的人数没有硬性规定。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完成目标的凝聚力,有利于学习和竞赛的顺利进行。例如,在羽毛球、乒乓球练习中,各组内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使他们练习更加尽兴,心情更加愉快。
2.互帮互学的分组
根据小班化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动各小组人员,使各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技能好的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基础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几个小组。根据区别对待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小组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小班化的人数少,教师有精力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可根据身体素质和每项活动运动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3个层次组:A组(素质好)、B组(素质中等)、C组(素质中下等),对不同层次组的学生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跳远的教学中,助跑的距离和跳的远度根据各层次的不同而调节。这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体育小班化教学使个性化的评价得以实现
身体素质优势范文6
一、丰富的分组教学
在小班化教育中,由于学生人数少,教学分组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组。
1.自由组合的分组
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每组的人数没有硬性规定。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完成目标的凝聚力,有利于学习和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的分组
根据小班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动各小组人员,使各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技能好的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几个小组。根据区别对待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小组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进行因材施教。
二、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三、体育趣味教学法
体育趣味教学法就是教师将教材内容与游戏方法二者有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以游戏形式进行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此种教法,学生兴趣高,积极性强,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四、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欢乐的情境中会产生愉快、兴奋的情感,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教师把课堂内容故事化、情节化,师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演练教学内容。
五、多媒体电化教学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电教手段,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认知规律,培养活跃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整合教学
把课程进行整合是当前教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整合教学是在单一的学科教学中,进行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俗话说:艺体不分家。体、音、美的教学有着巧妙的内在联系,体、音、美三个学科各自在教学中以己为主,同时又进行着有机地结合。
七、合作教学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搭配成4~6人的异质合作小组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八、引入民族舞蹈和时尚健身舞蹈练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特色的体育活动,在体育课中穿插一些民族舞蹈、街舞、肚皮舞、跆拳道、啦啦操等方面内容,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各地民族风情和当前时尚运动元素,开阔学生的眼界,真是一举两得。
总之,着力推进“快乐体育”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实施,探索学生在课堂中“享受体育”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将会更加努力,积极进取,挖掘自身潜力和优势,加强“快乐体育”教学,真正让学生“享受体育”,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雪珍.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