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体工程学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体工程学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基因运输工具 运载体 载体 DNA 连接酶 专一性 大肠杆茵 干扰素 糖蛋白
中图分类号:0-49
文献标识码:E
1 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运输工具到底应该称为运载体还是载体
人教版必修2第103页谈到:基因的运输工具是运载体;可选修3第6页提到。基因的运输工具为载体。那么,基因的运输工具到底应该称为什么?还是两者都可?
运载本身的汉语词典释义是:装载、运输。运载体的英文名称是carrier,定义为以下3种:(1)为分离样品中微量的放射性物质而加入的大量同类非放射性物质。(2)在细胞悬浮培养系统中,支撑生物体或细胞生长的固相颗粒基质,如加入发酵罐中的特殊塑料或微孔玻璃颗粒。(3)携带另一种物质转移的转运剂,如结合某种物质,携带其通过生物膜或在生物体液中转运的蛋白质。事实上,教材对基因工程载体的概念性定义是:指能将目的的DN段带入宿主细胞,并能进行扩增的一类DNA分子。
其实,基因工程的运载体不仅是转移目的基因的运输载体,也是扩增目的基因的克隆载体,同时也是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所以运载体这个名称,局限了它的功能含义,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人教版选修3称为基因的载体则更具有包容性。如果运载体只是起运输功能,那么转基因动物实验中,当导入目的基因采取显微注射的方法时,运载体实际是可有可无的了。实际上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内的大量扩增还是需要借助载体的自主复制功能,其表达也还需要载体上携带的启动子等调控元件。
另外,必修1教材中又有细胞膜上载体一词,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将之表述为载体蛋白,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基因工程载体和细胞膜上载体作本质上的区分和理解。
2 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是否具有专一性要求
人教版《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第7页“思考与探究”的第一题:限制酶在DNA的任何部位都能将DNA切开吗?以下是四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形成的DN段:
你是否能用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
此题对(2)(3)(6)(7)这四个平末端在教参第12页给的答案是:(2)与(7)、(3)与(6)能连接。此题的原意应是想让学生形成对限制酶特异性的感性认识(即限制酶所识别的序列,无论是6个碱基还是4个碱基,都可以找到一条中心轴线,中轴线两侧的双链DNA上的碱基是反向对称重复排列的),但这样的答案却容易让学生对DNA连接酶产生一种误解。部分学生因此认为: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具有专一性要求。但事实上,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不具有专一性要求,DNA连接酶可以连接任意两个平末端。
实际操作中,对于平末端的DN段,常用T4DNA连接酶直接将两DN段连接(但因为连接效率较低,通常采用高浓度处理);或是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给具有平末端的DN段添加寡聚dT,在另一片段末端添加寡聚dA(或者分别添加寡聚dC和寡聚dG),再用DNA连接酶将其连接起来;或是先在DNA末端加上化学合成的衔接物或接头,使之形成黏性末端之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由此可见,DNA连接酶不同于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要作用于特定核苷酸序列,并打开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它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的碱基序列没有专一性要求,由不同限制酶切开的两个平末端,也可以由DNA连接酶封闭并连接。
另外,教材上的习题若教师按教参答案解释则可对题目加个条件要求“将四种由限制酶切割得到的片段再恢复原状”,这样才能基本体现题目“让学生形成对限制酶特异性的感性认识”的本意。
3 大肠杆菌能生产糖蛋白吗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在“基因工程的应用”一节中,在介绍基因工程药物干扰素时,有如下一段文字“1980-1982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了干扰素,从1kg细菌培养物中可以得到20-40mg干扰素”。很多学生对这段文字存在一些困惑: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因此能生产糖蛋白,而干扰素是糖蛋白,故酵母菌细胞能够生产干扰素;但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这些细胞器,那又怎么能生产干扰素呢?
人体工程学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环境艺术设计;应用;科学
一、人体工程学的概念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关于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首先是一种理念,把使用产品的人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要求产品的外形、色彩、性能等,都要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然后是整理形成的设计技术,包括设计准则、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这些设计技术再和特定领域的其他设计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就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这些产品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二、人体工程学的起源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并伴随着人类技术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
三、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早期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人和工程机械的关系,即人机关系。其内容有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操作装置,控制盘的视觉显示,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学等,继而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环境关系,这有涉及到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
四、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1)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2)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4)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五、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提示。(3)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心理学从总体上既肯定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有相同或类似的反应,同时也十分重视作为使用者的人的个性对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充分理解使用者的行为、个性,在塑造环境时予以充分尊重,但也可以适当地动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对个性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意义上的“制约”,在设计中辩证地掌握合理的分寸。
六、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及作用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一样,彼此相互依存,人是环境的主题,在理想的环境中,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来说,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正确认识,是一切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活需要,进而使人与环境达到统一。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为确定空间场所范围提供依据,为设计家具、设施提供依据、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因为影响场所空间大小、形状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的活动范围及设施的数量和尺寸。
人体工程学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0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倡导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术、提高能力,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模式。此模式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岗位需要出发,通过工作任务把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关联,通过做学一体,提高了学生在未来岗位的工作能力、岗位责任意识和继续学习能力,从而能较好满足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其特点可以概括为:
1.任务引领。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引领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进行技能培训,能较好培养学生的专门技能和综合素质。
2.结果驱动。有了明确可实现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学生就会去主动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目标,以此激发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
3.突出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发现、分析解决、动手操作、团结协作等能力,真正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理念。
4.内容实用。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条件来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做学一体。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交替学习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强调做中学,实现一体化教学,使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合在学生的实践体验中。最终,能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获取技能和知识。
二、"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提出任务。在任务引领教学模式中,工作任务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载体。一般情况下,工作任务有五个特点:目标性、情境性、探究性、综合性、可操作性。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确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工作任务,并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建立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引领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当然,任务的提出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尽量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工作任务要尽可能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
2.分析任务。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任务一步一步进行分解,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一个个小任务的驱动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容易让学生产生足够的自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乐趣。
3.完成任务。在对任务进行分解之后,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实践知识的探讨,这些知识不在多,够用就行,为完成任务奠定必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教师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简单的演示或直接让学生先尝试完成任务,实现做与学的交替、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发挥其团队精神。这一阶段也往往是学生最为活跃的阶段,有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老师可以任命他为小辅导员,去辅导其他学生,不愿作辅导员的则自己探究,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
在初步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师生共同讨论,对实施步骤进行改进与完善,培养学生认真踏实、周密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有效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出能力的培养。
4.评价成果。评价可以穿插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也可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目的是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教师、学生互动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评,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提高师生间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去评价自己和他人;或组织学生互评,以达到共同提高,这种交流式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培养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拓展与提高。为了使课堂教学活动走向生产、生活的实际,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来深化课堂教学,如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采集相关信息用于下一个任务;也可以让学生去调研,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动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
三、实践的启示
1."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新模式,以"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确定培养目标,符合职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实现了在操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既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又融入了责任意识、岗位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安全操作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2."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新模式,对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行业对员工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需求情况,实现对"任务"的准确定位,有效实施教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应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突发性问题;教师要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方面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职业学校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满足企业对员工不断提高的知识结构的要求。
3."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新模式,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了教师在教学中原有的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不是对学生"满堂灌"的教学场所,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养、感知社会的综合实践场所,不是教学模式动作化的场所,是教师智慧展现的舞台。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自身实践,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追求与探索,养成学生勤动手、善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不断接受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四、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发现应用该模式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提高与解决。
人体工程学的意义范文4
书香:何为风水?与迷信如何区别?
李建军:如果要以现代科学来对风水做定义,那么我会把风水定义为“人和环境之间广泛而微妙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上受于天下制于地,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人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是最高级的生命体,时时刻刻都受到地球和宇宙、大自然的各种因素和能量正反面的影响,风水就是研究这其中微妙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并结合实践不断领悟,是传统的学习和研究风水的方法,当然,现在我们还可以结合其它各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探究前人总结的风水知识的内在的更深层的因素,尽量做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是中国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中国的相地之法起源于原始聚落的营建。迷信则是一种盲目的行为,它是不科学的。
书香:您个人认为在新世纪,研究风水学有什么意义呢?
李建军:从广义上讲,各种自然科学也都涉及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与风水学的不同是,这些学科并不直接关心其与人的关系,或至少不直接研究其与人生老病死、运势祸福的关系。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风水的目的非常实际,人们研究风水,是试图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直接找到对人生理、心理和命理的影响,加以利用或调整。
书香:何为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对现在社会有何意义?
李建军:人体工程学是关于人体自身系统、人体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以天、地、人综合交互的环境为综合理论本源,以人的生理、命理、地理体系为理论基础,是一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服务于人的方法。其内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学说与现代科学结合,在哲学体系的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实用学科的层次下将三理和五大要素(走势、噪音、面相、签名、掌纹)融入其中,从而探索如何双向调节各种不同的人体生命信息和不同点位的自然信息,使两者信息同步对应、能量优化组合,以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及事业发展。它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现代儿童青少年教育都有积极意义。
书香:人体工程学与传统文化有何联系?
李建军:人体工程学综合了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与先进理念,集所有学科于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接力棒”。首先,传统文化是一种思维顿悟的文化,是人面对大自然、社会的各种矛盾、神奇现象而进行的思考顿悟,人体工程学不仅继承了这种思维顿悟的文化,同时又站在实用主义的立场上,将不自觉变为自觉,帮助人们将这种思维顿悟文化,以之实现合理的目标。其次,传统文化基本是以文为本的教育,即通过教育的形式得以交流继承,而人体工程学则以人为本,即以人作为载体,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于人、帮助人达到成功的方式来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后,人体工程学还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在思维方式、应用手段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因此,重叩传统文化之门,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点,对天地人三者对性综合论述与阐述,才能找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和合之源。
人体工程学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计量检测;电子计量仪器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301-01
1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
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以确保人类与科技实现完整的协调,即达到设备和任务与人类的特征的统一。使人们能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工作、生活环境。
2 人体工程学的构成
人体工程学的组成:人体工程学研究科技和工作环境与人类间的交互作用,涉及到比较基础的自然科学分为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者运用这些科学以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人类潜能的挖掘和维护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简言之,人体工程学必须在各方面做到“以人为本”,并且工作环境不应该降低人类的能力发挥。
第一、解剖学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的基本数据,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清楚的了解到这些数据后就可着手改善人与其所使用物间的身体“配合”。当考虑到人的身体尺寸各异时,获得良好的身体舒适感就绝非易事。人体测量学给出人在不同姿势下身体的各种尺寸数据,而生物力学研究肌肉和上肢的活动规律,确保人的工作姿势得当,从而避免用力浪费。另外,由于人有性别、年龄、人种的不同,因而人体的结构尺寸是有差别的。
第二、人体生理学的知识服务于两个主要的技术领域:劳动生理学强调身体的能量需求,制定了人体能承受的工作速率和强度的标准;环境生理学分析外界工作条件对人的影响,包括:热、噪音、震动和照明,即在制定工作计划或设计人的工作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条件,从而为这些要素制定最合理的要求。
第三、心理学与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密不可分。简言之,可以看作是满足人与其所使用物间认识上“配合”。相关的话题包括感官过程、理解、长期和短期记忆、决策和采取行动,其间包括一个组织心理学的明晰思路。
3 人体工程学在电子计量检测方面的应用
3.1 重要意义
由于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无所不及,因此电子仪器也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并在这些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岗位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电子仪器在使用中,其操作的舒适性、可靠性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就可圈可点了,有些品牌的仪器制造商对电子仪器的设计制造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经费进行研究,其生产的产品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因此其产品就会让我们在检测中感到舒适、顺眼、顺手,就会提高我们使用电子仪器的效率,减少工作的差错;而另一些制造商对此关注少,我们就可能会感觉其产品没那么好用、别扭、心烦、效率低,造成操作困难,易使眼睛疲劳,以致给出错误的数据、结论,甚至严重危害到我们的科研、决策。
可以说,人体工程学在电子计量检测中影响范围广,是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追求完美的一次提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2 电子计量仪器的检测与人体工程学结合的探讨
人体工程学能把人、人的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完整的协调起来,同样也可在我们的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活动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达到在检测活动中的高效、准确和舒适。
考虑人体工程学在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方面的应用要考虑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要考虑有适合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方面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仪器本身的内部因素。
3.2.1 仪器以外的考虑
(1)确定检测活动的空间范围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也就是说设置实验室或实验场地时要考虑计量仪器及辅助设备应放置得当,不要有空间的相互影响,并为仪器的周围留有活动空间和最小余地,使人在空间尺度方面方便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时间,且不宜疲劳、不感到约束、拘谨,从而能有较高的效率和质量。
(2)确定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我们的计量检测活动通常在实验室进行(为方便叙述,暂不考虑室外情况),实验室内的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这些参数不仅要满足计量仪器及环境的使用,还要符合人体的需求,使人工作在其中感到安全、舒适,切不可影响人的工作,使人感到危险、压抑、烦躁。在设计实验室时有了符合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可能有正确的决策。就能较好的保证计量检测活动高效、顺利、平稳的开展。
(3)确定科学的室内视觉环境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譬如,现场的照明条件要合适,光过强会使反光过大,无法识别判断数据、人眼过快疲劳或无法看清实验的情况;过弱则无法看清,也无法识别,更有甚者,造成误判,严重的影响到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
3.2.2 仪器自身的考虑
(1)确定科学的视觉指标
人的视觉过程就是重要的感官过程,视觉通常是人们信息来源最主要的途径,然而,有的仪器往往设计不合理,使用者不能够清楚地看到电子仪器的工作区域(指针移动,图像变动,数据变化),发生眼睛疲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合理的考虑到人体的视觉特性,将能方便、快速、准确的发挥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人的视觉包含视野和视距,其中有:
①视野:人的视野是指眼球不动情况下能够看见的空间范围。人的最有效视野区为从眼球中心向上30°,向下40°,以鼻为中心左右各15~20°的范围内,且在人的视野中心区3°以内为最佳视觉区。同时,眼睛水平方向运动比上下方向运动快,且不易疲劳,对水平方向的比例和尺寸的估计比垂直方向更为准确。
因此,电子计量仪器显示的指针、数据、图像在设计制造时就要遵守这些原则。
②视距:视距范围是指人的眼睛观察操纵指示器的正常距离。一般认为700mm为最佳视距,过远和过近都会使人的辩认速度和准确性下降,最大视距为760mm,最小视距为300mm。
(2)确定科学的仪器参数
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特性(或称为惰性),即亮度在眼睛里的感受时间快,而消失时间慢。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约为100ms;另人眼在观看电子计量仪表的信息时还受人的分辩力影响,人眼在中等亮度,中等对比度的分辨力为0.2mm。因此,在设计电子计量仪表的信息参数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设计合理的数字、指针、图像的大小和闪烁频率。另外,由于人对颜色的知觉特点,在设计检测仪器的信号灯或标示时,作为警戒或不安全的最好用红色,引起注意的用黄色,表示正确运行的用绿色。
(3)确定科学的工作规划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在进行计量检测活动规划时,不仅要考虑人体能承受的工作速率和强度的标准;要充分的考虑到人体的差异;还要考虑外界工作条件对人的影响,包括:热、噪音、震动和照明,即在制定工作计划或设计人的工作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条件,从而为这些要素制定最合理的要求。
譬如:在做某一项检测计划时要统筹安排工作以满足人的要求,充分利用检测人员的差异,如身材、力量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然后,围绕这些差异布置任务,并科学合理的规划好工作场所,设计或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工具,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检测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满足度。如果忽略这些因素,造成的损失包括出错率高和身体疲劳,都将会导致不良的甚至是严重的情况发生。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体工程学实际上已经被人们有意、无意或部分的应用在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活动中,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离我们的要求还差很远,还有很多路要走,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探索和开拓。
人体工程学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 展示设计专业 融合创新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体工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c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人体工程学是由6门分支学科组成,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学。
人体工程学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它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美,主要产生于工业社会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早期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人和工程机械的关系,即人机关系。其内容有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操作装置,控制盘的视觉显示,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学等,继而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环境关系,这又涉及到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至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仍在发展,并不统一。在迅速发展的设计行业里,人体工程学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室内设计行业,未来则将向着多元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人体工程学是展示设计艺术专业教学中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设计师必须具备人体工程学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并且能妥善地解决和处理人体工程学问题,才能取得设计上的成功。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更追求空间的舒适和愉悦。按照人体工程学基础而进行的展示设计是舒适愉悦的前提。本课程通过对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生理、心理学等因素的研究;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科学态度,达到人―使用物―环境的相互结合;通过设计使得在展示空间中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确保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使设计真正地服务于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得到人体基本形体构造的知识,同时使学生懂得人体一些重要尺寸在展示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为展示设计的后续课程及今后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此,我们的课程教学就不能泛泛讲解《人体工程学》中的基础内容,我们要将该课程的基础内容与展示设计专业进行改革与融合创新,使之成为为我专业所用的专业基础课程。
2013年,由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院会展方向陶海鹰老师主笔,根据专业特点,形成了《人体工程学》课程的本专业教学大纲。成果如下:《人体工程学》通过对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生理、心理学等因素的研究;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科学态度,达到人―使用物―环境的相互结合;通过设计使得在展示空间中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确保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使设计真正地服务于人。
基本要求如下:第一章,展示中的尺度问题。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与应用,并熟悉展示空间环境中人的各种尺度关系。了解人体工程学在展示设计中的意义。第二章,展示的通道分布于陈列设计。了解展示的观众通道分布是按人流股数计算的,大型展示活动一般采用多线通道;了解和熟悉展示设计的陈列密度,以及与展厅空间跨度、净高的关系;了解阅读心理及阅读习惯并能设计视觉流程;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展示中的陈列高度,以及与参观者视线的相对位置;了解展示设计与视觉特征的关系。第三章,展示信息传达效率的提升。了解展示信息传达的有效途径;熟练运用展示设计语言来更好地传递信息。第四章,展示设计的色彩与照明。了解并掌握展示空间环境中的色彩与照明设计原则,研究展示空间中色彩与照明对人的心理作用。了解掌握展示设计中的色彩应用规律。了解掌握在展示设计中对光源、光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