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贸流通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贸流通报告

商贸流通报告范文1

一、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004年,我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比2003年增长13.7%,占gdp比重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亿元,比1995年增长近2倍,比2003年增长14.1%。商贸流通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6%,达11万人,商贸流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稳中有升。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增速均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2—3个百分点,增加值均占gdp比重的14%以上。

(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流通生产力和规模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县加大对交通、通信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综合商贸市场改造,商业生态住宅小区等开发和建设,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逐步科学合理,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仅郫筒镇2004年商贸业总商户已达2300多户,户均营业额达32万元以上。

(三)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县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近11万人,占总人口的24%,比1995年增长4倍,且增长势态仍然明显。

(四)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引领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势头强劲。截至2004年,我县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达12300个,占第三产业的90%;从业人数达11万人,占第三产业的85%;2004年创造增加值达22.8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91%。

(五)功能布局日趋合理,发展空间较大。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产销结合、批零结合的批发集散市场。形成以蔬菜批发、零售相结合,批发为主的安德、犀浦集散市场;以花木、蔬菜、优质水稻、中药材交易为主,产销结合的友爱、清河、唐元、花园、古城五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石材批发、零售相结合的犀浦石材交易市场。形成以郫筒、犀浦为中心的两大零售商圈;围绕高校建成招生和房地产开发,形成校园经济圈和生态住宅区零售圈。这四大商业圈集聚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多年的生产力积累,成为我县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的主体代表。

二、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发展滞后,对gdp的贡献率偏小。近年来,虽然我县商贸流通业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4%左右,与温江、双流、新都、彭州等区(市)县相比,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偏小。

(二)传统业态和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安德、犀浦两大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县社会化分工和产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市场,但其集散和吞吐功能也基本上是在露天市场,仅靠3000多辆人力三轮车向成都集贸市场进行分销,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三)人气不旺,商气不足。有人曾用“哑铃态势”来形容我县目前商贸流通业与周边的比较状况,即两头(成都市和都江堰)热,中间(郫县)冷。这句话从本质上反映出我县商贸流通业仍缺乏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特色产业和品牌产业,难于聚集人气,促进消费,扩大商机。

(四)产业分散程度较高,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力。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县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我县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者多为个体商户或私营企业,且大多各自为阵,小规模低起点运作,服务水平低,不具备抵御大流通、大市场和国际化竞争风险的能力。

(五)政府引导不够,产业发展存在无序现象。我县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论证与积极引导不够,对与商贸流通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导致第三产业发展随意性大,产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无序发展现象突出。

三、对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思考

根据我县第三产业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我县城市发展定位,我县第三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主动承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辐射和成都大市场、大流通功能分流,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校园经济、餐饮旅游业,逐步发展会展经济、物流经济、商业旅游、汽车服务业、医药流通业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业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

(一)强化规划与布局,做强三个中心。一是做强县镇城市商业中心。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布局,明确核心商业圈,培育区域商业中心,配套社区商业中心。二是做强大型批发物流集散中心。以安靖火车货运站启用和海霸王冷冻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安靖镇为中心的大型批发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建设,设计科学、合理、流畅的人流和物流两条动线,即商业设施的空间结构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流的进出和购物的便利;要有足够的物流通道和现代化停车场地,以及配套的现代化基础设备,确保大批量商品的快速流动。三是做强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重点抓好郫筒、犀浦、安德、友爱等镇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拓展现有市场功能,配套农产品整理、包装、深加工功能,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水平。

(二)培育发展三大商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校园经济商圈。近年来,我县先后引进各类大中专院校14所,在校师生近9万人。校园经济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要抓住校园经济圈内消费客源稳定,消费水平较高,消费方式求新,消费种类相对集中,信息型消费量大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配套完善商业、服务、娱乐等设施,并加强依法管理力度,整合校园经济,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住宅小区商圈。随着我县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拆迁农户集中居住区的增加,应有针对性地规划商业地产,建设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增强对内吸引和对外辐射能力以及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失地农户的再就业。三是大力发展配套高新西区和现代工业港的物流、服务经济圈。针对高新西区和现代工业港不同发展阶段对流通的需求,规划建设物流配套设施。近期以提供基本建设必需的物资、服务配套设施为建设重点,远期以进港企业的生产原料和生产配套设施为建设重点。

商贸流通报告范文2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总量持续扩张

我区现有限额以上批零贸易餐饮业共120家,批发零售业88家,住宿餐饮业32家。(附商贸流通企业销售前50强,经济普查数据)。

一季度,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860万元,同比增长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2764万元,同比增长15.6%,自以来,已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情况(单位:万元)

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75575万元,同比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6110万元,同比增长15.2%。从社会零售结构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占87.4%,住宿和餐饮业占12.4%。

虽然商贸业总量不大,商业规模总体偏小,但增幅略高于全市平均,占全市的比例较高,为四个县区之首,自以来,占全市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0%以上。如图:

从全区经济发展和服务提升的空间看,商业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逐步加大,成为一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94亿元,同比增长9.2%,占gdp的52.5%。

(二)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区已初步建立日常生活消费和休闲娱乐服务共同发展,连锁超市、百货商场和品牌专卖店在零售领域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农贸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餐饮服务业持续发展,形成了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饮服务体系。城区主要大型零售商店主要有浙江天天惠,舟山民生商厦,市一百商店,香溢零售网络,新茂百货超市,华之友超市等。与此同时,社区便民服务体系也得到快速发展,农村消费网络不断完善。以“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着力扩大连锁网络覆盖面,推动放心店向连锁便利店转变,以提高商品统一配送率。目前为止,天天惠在连锁超市达26家,台客隆在的超市、便利店达158家,我区所有乡镇,至少具有一家以上连锁超市。

(三)商业特色街初步形成,但业态比较混乱。

城区目前已经形成的商业特色街主要有总府路——时尚服饰街,芙蓉洲路——休闲娱乐街,东西大街——明清文化街。目前,总府路——时尚服饰街总体人气不旺;芙蓉洲路——休闲娱乐街,业态比较混乱;东西大街——明清文化街,主要经营文具,饰品等,档次不高。

(四)专业市场逐步建立、但档次低下。

全区有商品交易市场48个,其中农副产品市场30个,其他市场涉及建材家具、服装、数码、生产资料市场等(附表)。可见,专业市场以满足群众生活为主,生产的专业市场所占比例很低,更多的是最低端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二、商贸流通业存在问题

(一)商业布局不完善

目前区商业在城市中心区比较繁荣,城乡结合部、城镇和新兴居民小区商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内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疏密还不平衡。商业规模不集约,缺乏竞争力,店铺规模普遍偏小,传统商业比重较大,经营商品档次太低,缺少商圈辐射范围大的广域型大商场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一方面经营雷同、低档次的商场也包括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新建的各类园区与居住区商业设施建设不配套,难以满足居民的购物及服务需求。

(二)业态发展不平衡

传统百货业仍占主体,新型业态规范化和规模化水平不高,业态发展不平衡,现代营销技术的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区相当一部分连锁企业仍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实力,与国内外大型连锁集团的规模相差悬殊。传统批发业萎缩,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建设等现代批发业的建设、发展滞后,规模化水平不高,制约着商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商业特色不突出

区内尚未形成自身的商贸特色,零售商业以传统生活服务型零售为主,与其他地区商业形态雷同。中心商圈特色不突出,业态偏少,缺少吸引力和凝聚力。没有形成与区域特色相适应,具有独特优势的商业服务体系。专业街发展滞后,专业市场档次较低,区内各专业市场基本是档次较低的粗放型市场,缺少高端消费品市场,缺少与科教文化特色结合紧密的文教用品市场、科技产品市场等一批特色市场。

(四)品牌档次较低,缺乏吸引力。

我区商业存在商品品牌种类少、档次低的突出问题,现有经营品牌多为地方性品牌和不知名品牌,缺乏吸引力,缺乏竞争力,并且还充斥着不少傍名牌、假名牌。

(五)缺少大型生产企业。

缺少大型的生产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我们的海运业、陆上交通运输所承担的功能大多数还是物流概念中其中的一段,那就是运输功能,没有包含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多个环节。

三、商贸流通业的提升

商贸流通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引导消费促进生产的作用,关键还是要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小、散、弱”的面貌。到20__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达到10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随着《舟山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和正在策划的几个大型商贸流通项目的逐步实施,商贸流通业将逐步提升。

(一)提升核心商业区。近期的主城区商圈范围辐射舟山大部分地区,建成以“一个商业核心区、两条商业中轴线”为主体的,形成时尚化、现代化的舟山本岛核心商业区域。一个商业核心区:指位于解放路和人民路交叉口并向四周辐射的区域。考虑再引进1家单店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大楼或大卖场,具置在解放西路与环城西路交界口,建设商业新地标,使其与原有区域中的商城、一百商店等共同构成区域商业中心的核心力量。两条商业中轴线:一条是东西向解放路中轴线,另一条是南北向人民路中轴线;配合城市主要商业区改造,梳理解放路和人民路上的店铺,按照优先发展专业店、专卖店等特色店铺的思路,对不同所有制的店铺采用“腾笼换鸟”、“拍进拍出”、“以小集大”等方法,经过4-11年左右的整治,使区的两条商业中轴线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专业市场逐步转型升级。专业市场档次较低,要引导专业市场改造经营设施,创新经营模式、交易方式和服务功能,提升市场流通业态。在继续发挥商品集散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市场功能,逐步向商品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物流中心延伸发展,加快促进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型。要充分发挥区相关乡镇作为大桥进入舟山本岛的第一岛、第一镇、第一站和主入口的新区位优势 ,建设日用百货仓储、配送和批发中心,以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相对低廉的土地成本形成业态高地,辐射舟山所有乡镇,近期,重点提升西码头水产交易市场,加快建设“两城”、“一中心”项目。“两城”指双桥汽车城和盐仓建材城。目前双桥镇已经启动4s汽车城项目,总共可以引进4s销售企业9家,最终建成舟山市汽车销售集聚区,包含高层次的汽车销售、服务、二手车置换和维修等功能。汽车城项目的建设,将启动高端消费品市场和出现新的商贸业态—会展经济。规划在盐仓街道西北部区块建立伊索大型建材城,内含建材展示、批发交易市场和建材仓库。“一中心”指盐仓日用百货仓储、配送、批发中心,以提高市场的商品集散功能。借助临港工业迅猛发展的势头,借助国家粮油、煤炭、石化储运基地及相关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大宗物资(如船用钢材、油品)交易,有可能还要凭此发展虚拟经济,建设期货市场。

(三)继续完善社区商业。各街道、镇建立社区商业服务中心,使之覆盖整个整个城镇。形成规范化、个性化和亲和力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形成以社区型购物中心或以日用百货、副食品连锁超市为核心,各种专卖店、便利店、特色店相配套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实现商业服务的社区化、敏捷化和信息化,成为家庭功能的延伸,完成社区最后100米的商业服务配送,形成遍布的便捷的社区商业网络,通过全时全位的商业服务,满足人生活、生产要求。推进沿街式、团组式和会所式的社区商业格局。初期规模和辐射范围可以内向服务型为主,即服务对象仅限社区内居民,随着社区商业成熟,可向外向型社区商业发展,服务范围可延伸至社区外部消费人群,服务半径随之拓展。外向型社区商业又可随着不断发展,向着综合日常配套、休闲、娱乐和社区服务的多功能方面转化,可以发展为规模化的商业步行街,或可成为城市新崛起的商业中心。

(四)改善农贸市场布局。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设置在城郊结合部和乡镇交通主干道附近,目标顾客以中小批发商和零售商为主。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设置在城郊结合部和乡镇交通主干道附近,目标顾客以中小批发商和零售商为主。农贸市场设置在靠近居民区的区域,目标顾客为当地居民。对现有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从根本上改变“脏、乱、差”的现状,逐步实现农贸市场设施标准化、市场经营规范化、市场监管长效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各农贸市场具体情况,将分别对不同市场进行新建、改造或取缔。

商贸流通报告范文3

为认真贯彻文件和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商务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决定在全系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上级安全生产工作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在前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继续全面排查治理商贸流通领域和加油站(点)事故隐患,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区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组织领导

区商务局成立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对全区商贸流通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行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部署。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薛宗高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安排,了解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王刚同志为信息员,负责收集、汇总、梳理、通报、上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三、整治的内容、范围

(一)整治内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开展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工作的落实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7、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8、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9、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各项要求执行情况;

10、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二)整治范围

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粮食企业和成品油市场等商贸流通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经营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

四、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4月1日一10日)。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督促本单位认真抓好落实。

(二)自查阶段(2014年4月11日—4月20日)。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自查。各单位负责人要亲自负责此项工作,并制定工作方案和隐患监控措施,对查出的隐患要建立台帐,积极进行整改,并及时向区商务局报告隐患治理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三)检查阶段(2014年4月21日—4月30日)。各检查组要根据方案要求,组织检查组认真对有关单位进行检查。检查组由分管局长带队,抽调相关科室人员参加,按照方案所列内容进行检查,以督促指导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

(四)整改阶段(2014年5月1日—5月15日)。区商务局组成专项督查组到各单位进行督查。主要检查各单位工作开展落实情况、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建立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情况,以考评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单位要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此次行动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确保此项工作不走过场,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时间精力到位、组织部署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千方百计地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依法整治,不留后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坚持随查随治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对查出容易整改的隐患,要及时整改;对当场无法整改的隐患,要定时整改;对重大隐患,要一患一案,专项整治,限期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在制定整治方案、监控预案、落实责任的基础上,挂牌监督整改,做到彻底整治,不留后患。

商贸流通报告范文4

一、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

接到通知后,迅速部署,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商务局长为副组长的应急保供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以商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参与的应急处置机制。

二、加强监测,及时掌握信息

(1)商务局负责建立汛期生活必需品监测预警机制,实行信息报送制度。商务局根据区政府和上级商务部门的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全区汛期监测工作方案,组织监测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禽蛋、饮用水(桶装)等生活必需品供求情况,并适时调整监测品种、指标、范围和监测时间,建立市场监测网络,管理监测网络的运行。督导监测样本企业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有关数据信息,根据暴雨天气对市场的影响,深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卖场)和其他商品销售场所,现场观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变化情况。按照有关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早期发现的隐患及可能发生的市场异常波动。

(2)实行市场汛期异常波动报告预警制度。批发市场、超市(卖场)和商业零售企业如出现抢购,导致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或出现严重断档脱销等异常情况,应当在1小时内向所区商务部门报告;商务部门监测到市场异常波动或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核实,经确证,在1个小时内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区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商务部门报告。

三、组织货源,全力保障供应

汛期市场供应异常波动发生后,及时协调新闻媒体正面通报市场供求状况,及时消除城乡居民恐慌心理,正确引导消费,稳定市场信心。同时商务局向领导小组提出应急方案,各有关部门在领导小组领导下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实施应急处理。

商务部门督促商贸流通企业与生产者、供应商积极组织货源,动用商业库存,保障市场供应;在交通许可情况下,从周边未发生市场波动的地区紧急调运商品,进行异地商品余缺调剂,稳定市场;必要时动用地方储备物资投放市场。

商贸流通报告范文5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第四次党代会和区委四届三次全会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产业转型提升,抓住城市规划提升和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有利时机,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合理规划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培育服务业企业,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2年,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目标,力争达到增长10%目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组织实施第三产业重点建设项目39个,总投资137.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5.87亿元;新增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5个以上。

1、区直行业主管部门

根据部门职能分工,区发改局作为全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目标责任单位。结合现行统计口径,参照近三年行业指标完成情况,按支撑第三产业的七大行业指标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各相关责任单位目标任务见《2012年区直第三产业主要行业主管部门目标及任务分解表》(附件1)。

2、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全区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力争达到10%的目标,积极主动配合区直相关部门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发展重点与任务

1、现代物流业。依托高速公路互通、三高速支线互通和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复线溪互通等重要交通节点,加快双阳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进物流园区工业产业集群物流配送中心、嘉太酒类饮料配送中心等四家物流企业加快建设。规划并建设一批带动作用大、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重点物流项目,形成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加快物流主体培育,支持中宁、中亿钢材市场发展壮大。推动现有物流企业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和延伸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逐步引入现代物流运营理念和机制,提高物流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水平,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和结构升级。

2、金融服务业。加快金融机构集聚,大力吸引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来我区设立办事处、分支机构,开办金融业务,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引导民营资金进入小额信贷、风险投资等新型金融领域,扶持恒信小额贷款公司稳健规范经营,促其做大做强。同时,设立一家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并做大融资性担保机构,探索建立网络联保贷款机制;鼓励面向农村设立村镇银行,为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提供服务;鼓励设立典当行、拍卖行、租赁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保险中介市场,统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逐步扩大保险覆盖面。

3、信息服务业。全力配合、支持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及广电技术中心进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基本实现语音、网络、视频三网融合。力促电子商务与传统服务业相结合,创新营销模式,引导我区企业开拓网上销售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努力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主动靠前服务,邀请企业信息化专业顾问协助企业发现问题,并根据企业的需求,组织信息化知识培训。同时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两化融合”项目建设。

4、商务服务业。一是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大华、和诚等企业总部建设。二是发挥籍在外企业家联谊大厦、宏益电子产业园和尚东国际的作用,引导在外企业总部回迁入驻;同时,吸引区域外大公司、大企业及籍在外企业的地区总部、营运中心、采购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推动“楼宇经济”发展。三是以“167”城市核心区规划提升为契机,以七个片区城市化改造、西环路沿清源山北侧为着力点,规划若干小总部经济区,今年重点建设塘西500亩的企业小总部经济区。四是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本中介、经纪、策划广告、品牌营销、知识产权、市场调查、管理咨询、资产管理、信用评估、认证认可、会计审计、公证鉴证、经济仲裁等各类中介服务。

5、商贸流通业。完善万安、双阳片区商业规划布局,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着力引进知名购物广场、大型超市、餐饮名店和品牌连锁店,促进商贸流通业向专业市场、品牌专卖、特色经营转变。支持红星美凯龙(华祥店)发展壮大,完成中心商城建设,引进居然之家、台湾大润发等大商超并投入试营业,力促家居建材行业集聚发展。促进豪生国际酒店、天运商业中心广场和比亚迪汽车4S店等项目加快建设。利用建成的嘉琳广场、阳光国际等高端楼盘,引进新华都购物中心等大型商超。推进商贸服务创新,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商贸营销手段,加快电子商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从传统商贸服务业向现代商贸服务业的转型。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商贸服务业,建设双阳新南、河市、马甲等农贸市场;加快建设各工业小区的生活服务配套,重点建设五金机电产业园区生活配套。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通过“三旧”改造,建设各类商贸服务场所,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站及网点改造与建设,着力加强平价商店直营店建设,促进城乡商贸服务业协调发展。

6、生态旅游业。在保护好名山、名桥、名人、名花等生态人文资源的同时,落实好《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生态旅游业项目准入评估机制及实施意见》(政文〔2012〕12号),加快构建集娱乐健身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格局,努力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突出生态和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优势,形成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区域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同时,要强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培育,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重点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生态旅游业项目落地建设,支持配合海西植物园建设,完成土地的征收及动工建设一期主体工程;加快清源山北大门建设步伐,动工建设上山道路二期工程;加快仙公山风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做好仙公山4A级旅游风景区的创建工作;加快十八坎山综合治理及后埭社区城市化改造、岩山公园、阳光花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双阳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招商。

7、房地产业。突出生态宜居特色,立足中心城区的定位,紧扣城市建设管理的提升,高品位推进“167”核心区的房地产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多方力量高标准开发绿色生活小区、商业地产、养老地产、绿色地产、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限价房,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提升房地产竞争力,以宜居宜业的房地产品牌带动中心城区人气和商机集聚。一是力促在建的嘉琳广场、三盛四季花园、大江盛世等15个较大的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尽快产生效益。二是力促三宗“退二进三”项目和已招拍挂的房地产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动工建设。三是通过大范围城市更新,加快“七个片区”城市化改造的六个安置房项目建设,争取按年度工作目标快速推进。四是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规模以上企业建设公租房,满足外来员工需求。五是通过大力度城市环境整治,提升房地产品位和层次,吸引人群聚集。

8、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适应工业区、社区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就业服务、法律咨询、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卫生保健和流动人口管理等社区服务,加快社区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快餐店、理发店、家电维修等配套网点建设,逐步形成方便快捷的社区生活服务圈。加快发展社区老年服务,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服务体系。重视发展社区保安服务业,规范和加强社区保安队伍建设。

四、工作措施

1、规划提升第三产业布局。以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契机,以“167”城市核心区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科学布局第三产业项目。抓紧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使城市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网络、产业布局结构、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更好地适应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通过调整万安、双阳等城区用地结构,实施“退二进三”,提高第三产业用地比重,更加科学布局生产性和生活业、农村(社区)服务业;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与重大服务业项目的配套衔接机制。同时,开发建设重点功能区,强化集聚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创新功能,促进第三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2、深化龙头项目带动。围绕集聚化、特色化目标,构建服务产地、项目洼地和资金洼地,加快形成“亿元企业、十亿镇(街道)、百亿产业”的发展格局。加快研究编制服务业指导目录,健全招大引新机制,采取点供用地指标、“一事一议”资金支持等措施,组织实施一批投资规模较大、影响大的重大产业项目,通过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重点做好年度总投资25.87亿元的39个区级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同时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尽快产生效益。

3、努力培育服务业企业。着力培植第三产业企业主体,开展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试点工作,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分离服务环节,组建企业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专业化服务企业。推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督促无证服务性企业申办工商营业执照。支持从事第三产业的分支机构、分公司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转制为具有独立核算的法人企业,申报一般纳税人资格。鼓励规模大、实力强的服务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和提升竞争力。

4、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制定和实施服务业品牌年度培育计划。大力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服务业知名品牌,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名牌”、“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重点引导物流企业争创3A、4A品牌;引导旅游景区创建4A景区,星级酒店争创3A、4A星级酒店。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发展。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并兑现国家、省、市、区出台的各项支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针对消费外流的现状,要制定完善促进商贸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在用地、人才、财税等方面给予支持。结合“三旧”改造,推进落实鼓励企业利用存量用地兴办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第三产业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中小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

6、强化三产统计工作。根据市政府强化三产统计工作要求,健全第三产业发展的监测、预警、预测制度。建立第三产业部门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做好总量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第三产业支柱产业统计制度,调查摸清我区第三产业企业数据以及行业分布情况,完善第三产业统计基础数据。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重视典型示范引导,促进投资多元化。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都要允许内资经营;凡允许本地企业经营的都要允许外地企业经营;凡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的服务行业和项目,都要允许其经营。二要建立服务业项目招商储备项目库。三要实施走出去,通过参与省“5.18”、品牌香江行等渠道,积极参加产业项目对接,参与“9.8”投洽会及境内外的各种招商会,大力招引品牌服务业项目或企业。

五、实施步骤

全区“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分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月中旬)。起草制定《区“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指标进行责任分解,完善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汇总提出2012年全区拟实施的第三产业重点项目。

2、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月下旬)。召开全区“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动员会,部署工作任务,并通过电视台、新闻网及公众网等媒体进行系列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月至12月)。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结合自身承担职责分工,制定和落实“第三产业发展年”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

4、总结考评阶段(2013年1月)。结合年度绩效考评工作,开展“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目标任务考评。召开“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表彰大会,回顾总结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开展情况,查摆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表彰在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六、组织领导

1、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健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第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服务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相应建立第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

商贸流通报告范文6

一、2014年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商务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各项主要商务经济指标发展均好于全省、快于全国。

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元至12月,全市外贸出口实现54135.3万美元,同比增长21.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5.2个百分点。完成省定目标任务109.2%,完成市定目标任务108.3%,创下我市外贸出口历史新高。

利用外资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元至12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家,合同外资135615万美元,同比增长1056.7%。实际利用外资18047万美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3.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完成进度排全省第二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元至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8.7亿元,同比增长13.8%左右,增幅列全省第三,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超出全国1.8个百分点。新增第三产业限上企业339家。其中服务业限上企业150家,商贸限上企业189家。圆满完成任务。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实现新发展。2014年度实现外派劳务781人,同比增长7.58%;新增境外投资项目2个,新增对外协议投资额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73.53%。德瑞工贸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郧利宏工贸公司巴西项目和运银实业公司蒙古项目等3个境外汽车生产项目纳入全省境外投资“双重工程”项目库,新签对外承建机场项目1个。

围绕促进全市商务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培植新的出口增长点,实现了外贸出口规模新突破。今年,面对欧美主要经济体市场需求疲软、贸易摩擦不断、全市外贸出口先扬后抑等不利因素,我们迎难而上,主动作为,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网络在线宣传,组织企业参加省、市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政策促进力度,发展壮大外贸出口主体,全市新的出口增长点不断涌现。目前,全市取得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673家,比2013年增加 89家。全市过百万美元企业58家,过千万美元14家,新增出口破零企业33家。我们主要做法,一是抓外贸“三项工程”。 对双星东风等出口龙头企业,我们在政策落实、资金扶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嘉欣远达、东风特汽客车等出口成长型企业,我们通过协助公司用好用活出口信用保险的融资功能,破解出口融资瓶颈,推荐全市20家“潜力股”出口骨干企业入选省出口基地企业名录;对中小微出口企业,我们加强外贸实务培训,举办了市货物与服务进出口业务培训班暨全市首届跨境电商峰会,组织全市150家出口企业320余人参训。二是抓国际市场开拓。今年有针对性组织双星东风、平云工贸、运银实业、房县聚达等不同行业的数十家骨干企业参加了春秋两季广交会、第24届华交会、韩国首尔食品展、俄罗斯国际汽车零配件展、第四届亚欧博览会、第11届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日本东京国际农业资材展、“走进美洲”古巴国际展等境内外展会,累计参展、观摩企业达到88余家160多人。以平云工贸有限公司、天立坤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东风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美格奈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东风实业()车辆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出口26357.2万美元,同比增长47.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8.7%。目前我市与17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仅今年就同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新的贸易联系。三是抓国家级出口汽车及零部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我们提前谋划,提请市政府将争创国家级出口汽车及零部件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联合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起草了《市创建国家级出口汽车及零部件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方案》并以市政府名义正式印发,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四是抓大通关口岸建设。按照时间节点继续推进海关监管区和检验检疫区建设,协调完成航空口岸建设规划,完成《武当山民用机场总体规划(2015—2045)》设计工作,与沿海、沿边和内陆口岸协商通关协作,发展多式联运,提高异地通关效率,探索出口货物通过武汉阳逻港“江河直达”、经襄阳铁路直达宁波港“铁海联运”等新型模式,开通至武汉铁路口岸货运班列等。

(二)着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现了利用外资质量效益新突破。一是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全力服务重特大外资项目。今年,我们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联合工商、外管、国税、财政等部门,深入开展“访外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专项活动,通过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协调解决企业融资、就业和人才等难题。全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其中大连万达集团以港资投资17亿人民币,合同外资达2.8亿美元建设城市综合体项目创造了从受理到办结到省商务厅审核不到一周,再到商务部备案通过所有外资审批只用两周的全省最新记录。加大与东风商用车密切联系,跟踪服务沃尔沃入股东风商用车的投资项目,11月顺利通过了商务部的并购审批,合同外资8.9亿美元。2014年1月26日,东风沃尔沃将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市利用外资工作进入由世界500强企业为龙头率先发展的新时代;二是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年初,在全市范围内收集34个重大商贸招商项目进行跟踪督办,扎实做好招商基础性工作。协助大洋华宇集团投资建设的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做好拆迁工作,邀请广东华美立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来投资考察,向卓尔推荐武当山作为养生养老项目实施地并交武当山商务局跟踪,促成华夏公馆奥特莱斯项目8月份注册,9月份试营业,12月正式开业。三是全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实现“以商招商”。继去年批准成立两家尾气处理系统制造企业之后,今年万向通达公司与丹麦迪耐斯通合资成立了尾气处理公司,合同外资400万美元。东风公司下属企业与德国克诺尔公司合资电器项目已提上日程,待商务部反垄断审查通过后,即可正式报批登记,合同外资650万美元。四是切实加强京堰对口协作,积极争取各项政策资金,努力拓宽商务工作渠道。我们紧紧围绕全市对口协作工作总体部署,以水为媒,以水结缘,全力以赴深化对口协作工作。通过认真梳理摸清对口协作和秦巴片区扶贫商务政策,请省商务厅向国家商务部呈报《关于支持市开展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暨对口协作工作的请示》,商务部对我市请求支持事项予以明确复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局开展部委对接工作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通过对接,我们与北京市商务部门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加强对口协作关系,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协作机制。全年共争取中央财政、省市场体系建设、外经贸发展促进、服务外包、外派劳务服务平台、大通关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农产品流通试点等各类专项资金共计 8000余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另外,市商务局、丹江口市、郧西县、房县等5个县(市)区均已分别与北京市商务委、海淀区商务委和朝阳区商务委、平谷区商务委等缔结联姻合作关系,先后与京津冀地区知名企业京东商城、物美集团、新发地批发中心、天虹商场、京客隆、超市发、华夏中青连锁、北京爱侬家政等数十家知名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就产销畅通、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达成20余项协议和共识,其中组团参加的第三届京交会,北京与两地的7个合作项目完成签约,合作总金额达到27亿元。

(三)着力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突破。我们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全球竞争战略意识,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均取得新突破。一是深化外派劳务品牌建设。竹山对外劳务合作平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日趋成熟,品牌效应逐渐凸显,形成了以建筑工、缝纫工为主要特色的劳务输出品牌,8月12日,竹山在全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与上海、北京、江苏、山东等省大型外经企业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二是提升境外投资和工程承包质效。我们以境外投资“双重工程”为抓手,扎实开展境外投资主体培育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境外投资项目13个,有境外投资意向的项目11个,其中3家境外投资项目被纳入省境外投资“双重工程”项目库。新增境外投资项目两个,分别是华昌达公司在美国新设美国华昌达公司及并购美国迪尔伯恩中西部有限责任公司。卓越集团承建的吉尔吉斯斯坦综合楼援建项目已进入交工阶段,机场项目中标,同时稳妥地处置卓越集团境外突发事件。三是深入开展境外商务活动。今年6月底至7月初,市委书记周霁率商务代表团参加俄罗斯—经贸周活动,重点推介,运银实业公司与俄罗斯萨拉托夫市阿列噢纳夫达公司就生产和销售专用商用车、组建合资公司事宜签订了投资合作合同。周霁书记赴瑞典哥德堡市沃尔沃集团总部,与沃尔沃集团就东风商用车公司与沃尔沃集团合作方面项目推进、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及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事项,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双方会晤直接加快了沃尔沃与东风商用车合作步伐。10月29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世杰率团参加省第二届“走进美洲”系列经贸活动,此次活动提高了我市外贸企业对美洲市场的全面深入了解、增进了我市与古巴、建加拿大和智利等出访国的友谊、推动了我市与出访国在不同产业领域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着力加强流通市场建设和扩大消费需求,实现了国内贸易新突破。一是全力推进重点商贸物流市场建设。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今年培育过亿元商贸物流市场完成 16家,占目标任务的100%,其中以汉江片区为载体,着力打造了汉江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形成了香港昌升、万达广场、华西农商城、北京新合作、金港商谷五大现代商贸物流服务平台。另外,林安物流城项目一期已建成,万达广场、华西国际农商城、昌升国际物流已开工建设,寿康房县物流、新合作物流、汉江物流园正在稳步推进中。以鄂豫陕渝结合部为载体,在竹溪县筹建了集“省级农产品集散地”、“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农特产品配送中心”和“区域性绿色产品会展中心”为一体的省际商贸物流中心。二是重点推进城乡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突出抓好城乡流通网络和信息化建设,自2005年以来,全市共建成农家店2015家,配送中心11家,乡镇商贸中心1家,信息化改造138家,累计获得国家补贴30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扩大了农村消费规模。今年3月全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对我市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快速启动了国家级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市场开展冷链系统、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质量跟踪信息化系统、电子商务交易等设施建设,今年全市又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市场完成102个,占目标任务的102%,新建便民超市完成214家,占目标任务的107%,省商务厅已将我市确定为农产品现代流通集中连片重点地区。三是大力推进养老健康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建成以贤内助家政、阔达家政为主体,以养老及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市家政网络服务平台”,扶持发展10家覆盖各县市区的中小家庭服务企业,共建成连锁、直营形象门店73个。已建成城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6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站点)140个。与市太和医院、市医疗养老协会合作,在国内首创“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现已在茅箭区中心福利院建设运营“众合养老会所”,探索我市“医养结合”新模式。四是扎实推进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培育和市场监测工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研究解决数据报送规范办法。联合作部门针对纳限工作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着力解决企业纳限后退出或转回大个体难题。积极向政府报告协调解决税收稽查和税率提高等问题,实施“周跟踪、月督办、季通报”方式确保纳限进度。五是大力推进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改革工作。今年2月19日,全省商务工作座谈会上将我市列为全省首批现代流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我们立即将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作为今年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对全市国内贸易流通体制和开放型经济现状及改革工作进行调查摸底、专题调研和座谈,初步形成了以“实现三个突破,完成任务,强化七项措施”为核心的我市现代流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和举措,待征求部门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后正式印发。

(五)着力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实现了市场监管工作新突破。一是扎实开展城区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今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的总体部署,牵头实施城区农贸市场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为确保一库清水如期顺利北送,我们迅速成立专班、制订方案、明确责任,协同市工商、城管、消防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实行“一周一报告,半月一通报”制度,共出台8个文件、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排查六大类137个问题,下发督办整改通知33份,制作市场规范标牌40余块,新建并顺利搬迁南岳路大臣批发市场,朝阳路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大市场,取缔了河北路、十二中巷、内蒙路等5个马路市场,全面推进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各项工作,实现了农贸市场“规范管理上台阶、百日攻坚见成效”的工作目标,树立良好的商务形象,得到广大市民一致好评。二是加大特种行业的规范和监管。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成品油、拍卖、典当、直销、报废汽车、二手车交易等特殊行业的发展,维护了良好的行业发展秩序。三是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工作。继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做好“双打”工作;加快推动我市申报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完成了对丹江、郧西、房县执法大队的验收,建成运营市商务投诉服务中心,不断夯实我市商务执法基础。同时,对城区美容美发、足浴、洗染行业开展消毒毛巾专项检查,切实做好包括农贸市场、商超、加油站(点)、餐饮企业、液化气及危化品企业在内的消防安全生产,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行风热线和百姓问政活动,主动回应群众咨询,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处理网上问政,全年共办理网上问政35件,回复率达到100%。

(六)着力发展电子商务新兴产业,实现了绿色经济发展新突破。我们以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推动”,大力开展“一馆一区两个活动四项计划”,2014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0亿。一是依托现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紧紧依托乃至秦巴山片区丰富的农特产资源,着力发展农特产电子商务;依托武当山等地方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依托秦楚网和日报传媒集团的品牌资源,着力发展本地生活消费电子商务。同时整合社会资源成立以小蜜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本地龙头电商企业,致力于电商运营平台建设。二是借力外地经验发展电子商务。我们组织工作专班赴省内的武汉、仙桃和浙江的义乌、杭州以及北京等地区进行电子商务考察洽谈,与中关村电商与物流联盟主要负责人在京召开对口协作对接座谈会,拜会了京东商城、慧聪网、拉卡拉集团等企业主要负责人;在举行“中关村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产业联盟丹江口库区行”活动,成立中关村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联盟分会(市电子商务协会)。考察了杭州淘宝网总部,参加了2014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在全市营造“绿色发展、电商先行”氛围。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淘宝村为代表的特色电子商务发展,并引起淘宝网的高度关注。阿里巴巴将其列为全国淘宝村,同时也是省唯一的一家淘宝村。国家商务部将丹江口市列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城市,并将给予2000万资金支持,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覆盖全市、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周边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着力实施“产销畅通工程”,实现了流通产业融合新突破。一是加快武当珍品汇品牌塑造。继续通过“进商超、建实体店、建网上交易平台”三种营销模式同步推进,着力打造“武当珍品汇”品牌。目前“武当珍品汇”公司淘宝网店和门户网站正式建成,共上传49个单品,成为继实体店后的又一支销售主力军。二是加快武当珍品汇全国布点工作。5月份我们在北京时尚天虹百货有限公司国展店举行“武当珍品汇”北京首家品牌店揭牌仪式,同时在北京天客隆20家商超开设专柜,在武汉武商、中百等商超开设了专柜。目前武当珍品汇已进驻汉十高速武当山、钟岗、枣阳和随州双向8个服务区,全国布点已达48家。三是加快整合农特产品资源抱团发展。以“武当珍品汇”品牌为载体,重点支持“武当道茶”、“武当山珍”、“放心粮油”等名优特产品自建和联建生产基地,在全国重点区域布点、展示和销售,促进农特产品抱团发展。

(八)着力发挥商协会桥梁平台作用,实现了商务管理服务方式新突破。今年,我们以组建各级各类商协会组织为平台,以培育商协会能力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类商协会的纽带作用,全面提升商务部门管理服务水平。一是组建(换届)一批协会。我们于今年6月和8月相继成立市商贸流通业协会、市电子商务协会,通过商协会进行资源整合,促进区域经济联手与合作。根据商务企业需求对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市成品油行业协会、市汽车经销商协会、市餐饮行业协会、市洗染行业协会、市美容美发协会、市足浴协会等7家行业协会进行换届。二是发挥商协会职能作用。我们根据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精神,有计划有步骤把部分行政事务、公共服务等职能下放到商协会,充分发挥商务系统商协会承接转移部门政府职能的作用,加大商协会双面服务力度,凝聚企业、组织企业、帮助企业,进而密切政府与企业新型关系,降低行政负担,节省人力成本。

(九)着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了机关各项建设的新突破。一是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我们严格按照市委的三个阶段三个步骤的规定动作完成了全部程序,制定出台了公车管理、公务接待、财务管理、值班制度、目标绩效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整个活动共征求意见90多条,其中领导班子整改任务22项,领导班子成员107项,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通过建立台账销号制度,认真开展“回头看”,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整个活动落到实处。二是机关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开展“双十星”创建活动,制定出台了《市直商务系统“双十星”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已完成公开承诺。启动了文明单位“三网两平台”创建工作,明确了道德讲堂建设、网络文明传播、社会志愿服务、诚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及相关要求等。三是商务系统人才建设得到加强。今年以来,我们先后选派了一名科级干部和市管干部赴北京中关村电子商务与现代流通物流产业联盟和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委挂职锻炼服务。围绕市委、市政府“3331人才工程”战略部署,以市委人才办文件出台了《市电子商务产业人才培育计划实施方案》。开展了首批重点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遴选工作,16名商贸企业家被遴选为市委、市政府首批重点掌握、重点服务、重点培育的对象;11月初,又开展了第二批“3331人才工程”商务企业家培育对象遴选工作,并上报了20名商务企业家人选。四是社会综合治理、维稳及工青妇、老干部和扶贫等各项工作得到加强。今年我们大力加强单位内保工作,共接待来信来访60多件(次),重点推进了市时新纺织公司和化工站两家企业的改制,妥善处理了锦宝红公司赴京、副食站赴市上访事件。深入开展“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作,制定了《房县大木镇三元村扶贫发展规划》,组织全市商务系统干部职工与农户逐一对接,包联到户。组织商务企业深入农户开展扶贫对接,现已累计捐款30万元,捐助微耕机5台。另外,还组织开展了“全市商务系统首届职工运动会”和“地方特色小吃大赛两大活动”,展示了商务活力,扩大了商务影响,为构建和谐,推动商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做好离退休人员的走访慰问工作,热心为老同志们服好务。一年来,先后获得全省市场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战先进单位、市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卫生先进单位、全市工作优胜单位、全市党委信息报送先进单位、政务信息报送先进单位、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先进单位、维护国家安全先进集体、全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及人口和计生工作合格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4年全市商务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面临很大压力。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需求不稳定,我市出口企业实绩率占比不高、结构不优、整体规模不大,导致出口规模持续稳定扩大面临很大困难。二是利用外资增长乏力。今年除大连万达以外,全市利用外资主要依靠东风公司,在谈、待批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县域利用外资亟待加强。三是国内贸易增长后劲不足。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刺激内需政策处于空档期影响,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高速增长步入中低速增长阶段;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模式对传统模式造成巨大冲击,线上线下商贸流通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二、2015年工作打算

2015年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加快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市商务工作实现跨越发展、竞进提质的重要机遇期。2015年商务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构建商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大商务”的理念,以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为支撑,重点实施“培优扶大做强惠民”商务工程,全面塑造“开放商务、民生商务、绿色商务”新形象,努力打造全市商务经济发展“升级版”。2015年商务经济工作目标是:外贸出口增长12%,达到6亿美元;利用外资增长15%,达到2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

为保超全年目标任务,促进商务经济跨越式发展,明年,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七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致力于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未来五年发展。一是抓好规划导向,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城市为目标,建立完善专家库,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管理。按照“一总五分”的原则科学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一总”,即《市“十三五”商务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五分”,即《市“十三五”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市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市城区加油站布点规划》、《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二是抓好政策导向,积极研究落实国家、省市出台各类支持政策。今年,国务院、省政府就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内贸流通产业,以及外贸出口、“走出去”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年将是现代商贸业发展的“黄金期”,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实际,加大各类政策研究力度,适时出台促进我市发展商贸业的具体措施和意见,供市领导决策参考。三是抓好资金导向,继续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充分利用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及丹江口库区对口协作机遇,以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复函为依托,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积极创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地区、省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等试点示范体系。争取对我市中小商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及健康养老服务基地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致力于扩大开放,切实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一是千方百计拓市场。继续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拓展出口渠道,增大市场份额。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观摩春秋两季广交会、美国中部卡车展、巴西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俄罗斯国际商用车贸易展览会、伊朗德黑兰国际汽车工业及零配件展览会等重点知名国内外展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实施出口产品品牌化,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巩固传统市场,开发新兴市场。提倡营销网络自主化,加强业务指导,鼓励企业拓展跨境电商领域,充分释放出口潜力。二是坚定不移创示范。加快推进国家级汽车及其零部件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转型升级的样板区、进出口商品质量提升的先行区、检地合作发展的模范区。三是至真至诚强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全方位服务出口企业。从政策促进上、业务指导上、商检海关以及退税等各个环节上,为出口企业服好务,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推进公路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申报保税仓库并力争通过验收。开展铁路口岸调研论,推进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武当山机场航空一类口岸申报立项工作,使口岸主体业务全面提升,推动我市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四是强化措施抓督办。结合各县市区2014年商务经济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和各县市区工作实际,统筹考虑经济指标权重,实行分类考核。同时按照“稳市场、保份额、促增长”的要求,全力抓好出口目标督办。

第三、致力于招大引强,全力服务重大商贸项目建设。东风与沃尔沃合资、万达广场等重大项目为我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全力服务外资领域战略投资商。进一步紧密联系东风商用车并购项目和万达广场项目,做好到资跟踪服务工作;全力服务乌克兰北京商会养生养老项目、东风科技制动器和德国克诺尔合资项目,促成协议项目转变成落地项目。二是认真做好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要充分借助与京津冀地区对口协作平台,搜集整理对口协作项目库,密切关注京津冀一体化现代服务业和三外类产业转移项目信息,找准项目对接的着力点。

第四、致力于扩大消费,全面提高现代流通业发展水平。一是力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以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研究出台扶持政策,优化电子商务生态环境,积极培育专业人才。对全市电子商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鼓励传统商贸企业与电子商务服务商进行对接合作,大力发展农特产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和本地生活消费电子商务,实现淘宝·特色中国·馆正式运营。二是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以丹江口市入选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工作为基础,全面拓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转型升级。力争在2005年—2020年培育3-5个试点县(市、区),30-50个电商镇和50-100个电商村(社区),认定一批特色凸显的“试点县”、“电商镇”和“电商村(社区)”,建成100个农村电商示范店;三是推进“武当珍品汇”全国布点。开展自主产品研发,建立产品质量体系,大力塑造自主品牌。做好北京市、武汉市等目标城市商超的进驻。组织参加品牌会展,开展宣传推广推介,拓展线上线下业务,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四是积极推进养老(健康、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养老(健康、家政)服务产业专项规划,建成以太和健康养老、康德养老、贤内助家政、阔达家政为主体,以养老健康及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市养老健康家政网络服务平台”;争取纳入全国养老(健康、家政)服务业示范城市。全面推行“医养结合”新模式,重点实施太和健康养生养老项目。

第五、致力于市场监管,加快提升服务民生质量和水平。一是加大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巩固农贸市场专项整治成果,积极探索农贸市场等级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农改超,支持发展农批零对接、直供直销、冷链物流等产销衔接模式,加快建设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菜市场和农贸市场;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加快推进社区便民菜店、便民果蔬店建设,力争2015年新建社区便民菜店、便民果蔬店150家;三是加快商贸品牌建设,全面开展“老字号”评选工作。积极鼓励商贸企业开展品牌建设,支持商贸企业上市等,评选一批“老字号”,争创一批“老字号”,培育和发展品牌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力度。高效开展商务领域的行政执法工作。重点加强对成品油、典当、拍卖、二手车交易、废旧物品回收、餐饮、洗染、美容美发等行业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工作,净化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