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数据时代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数据时代概述范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应用,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武器,世界各国陆续大数据相关战略。国务院2015年8月31日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指出:“要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 [1]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的飞速进步给教育发展与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在教育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但同时也必将给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和挑战。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大学课程中如何合理引进与融合大数据技术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大学课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而人才的培B都是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的,那自然离不开教学活动的载体――课程。在现代教育研究中,“课程”是除了“教育”一词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核心概念之一。“课程”一词首次出现在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中,自该词出现后,课程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关注点出发,形成了对课程不同的定义,主要有科目说、活动说(经验说)、预期结果说、计划说、教学内容说、文化再生产说。[2]大学课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课程是指构成某一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是一个集合的概念;狭义的大学课程专指组成某一课程的内容或教学科目。本文中所提到的大学课程,既包含大学课程内容,又涵盖大学课程体系和进程。
大学课程不仅映射了自然知识体系,更直接影响社会所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它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要媒介。《高等教育学》中提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大学提出的最明显要求,就是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由于课程体系决定着大学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因此,大学应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教育改革任务,最后都要落实在课程改革这一核心问题上。事实上,人才培养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受课程体系的科学合理与否制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从未停止过对大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从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多方面入手调整,以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3]
二、大数据技术:大学课程变革的核心范式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1年了《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领域》,首次对大数据进行了定义并估计了其商业价值,他指出:“大数据(Big Data)是指那些规模大到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已经无法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 [4]这里对“大数据”的定义更多的是从规模上来入手。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复杂性也成为定义大数据的一个关键。德勤咨询技术负责人罗伯特・福莱对大数据的定义就是从“复杂性程度大”入手的。他认为规模是定义大数据的一个关键,但并不能成为区分大数据和常规数据的关键。[5]总的来说,大数据主要有四大特点:大规模(Volume)、高速度(Velocity)、多样化(Variety)、价值(Value)。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崛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从信息科学到公司经营,从政府机关到私人企业,无不渗透有大数据技术,其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来源不再局限于课堂或教师,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改变学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微信、微博、微课、慕课、在线课堂等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钟爱。大量的开放教育资源使得资源全球化、公开化、便捷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代言人。大数据正在渗透大学课程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大数据技术成为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应成为大学课程改革的核心范式,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将大数据技术与大学课程改革完美结合成为改革关键。
三、大学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我国正处于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也呼唤着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不懈追求、敢于质疑、持续探索、善于建构等特征,[6]不仅在知识上精深与广博,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也超群,能够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追求个性的自由独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创新型人才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这对大学课程的变革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的高等教育正在努力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课程内容、课程数量、课程组织方式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积极做出调整,但仍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课程设置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符,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选修课的设置过于狭窄,学生并不能完全根据自身喜好来选择;大学课程仍未逃脱“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和单一的评价模式。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会所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四、基于大数据的大学课程改革路径
(1)开发线上课程,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在大数据时代,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再局限于封闭的课堂和教室,也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资源,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保障教学效率与教学个性。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考虑这一途径,将课堂多元化,增设一些可供学生选择的在线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线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可选择性和自主性,在内容上也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而且,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线课堂并不意味着学生需要长时间观看枯燥的教学视频,而是可以选择以一种交互式的方式进行,即采用一些片段式多媒体教学视频,并配以适当的测试题,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减少了学生的周期性学习厌倦,也有效避免了单向灌输的弊端,提高了学习效率。[7]
(2)调整课程设计,优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效果。在如今的大学课程中,已用到一些大数据技术,但还未完全普及,特别是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在这一点上,英国开放大学的做法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他们通过编制“课程模型图”和“学习活动规划表”两个课程设计的新工具来满足一次开发多元的需求,[8]从“指导与支持”“内容与体验”“反思与表现”“交流与合作”四点切入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开发了课程资源,也改变了传统的先文字呈现再媒体开发的课程设计模式。当然,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设计改革创新有它们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我们在借鉴时应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形,才不至于适得其反。
(3)课程定制,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呼吁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个性化已然成了学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提到的一点,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为其提供合适的教学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古代从孔子开始,就提倡因材施教,但由于条件有限,真正做到很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掌握仅限于通过教学经验,不可避免充斥着主观臆断。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个性化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在线课堂的开放,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和适合自己的课程,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自己喜欢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不必局限于课堂。Knewton公司推出的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在线智能适应学习平台是时下热门的在线教育手段,它能够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的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个性化的,包括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中得到的反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习惯,即时调整内容供应,使教学更加个性化。
(4)跟踪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考试得到反馈,精确性不够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判断也通常充斥着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常识和主观臆断。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学生在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行为会被转化为数据记录下来,这些教育行为数据反映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比如,学生在哪道题停顿思考的时间较多、对哪类题型掌握得比较好等,还包括学生的浏览记录、测试成绩、学习日志、平时作业。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撑,我们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W习动态,调整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因素对教师的决策产生影响。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量的指数级的增长,给大学课程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国的大数据教育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课程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跟上时代步伐,抓住机遇,充分挖掘与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点,将大学课程与大数据有效结合,提高大学课程质量与效用,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以实现大数据教育应用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培养龙头企业[EB/OL]. http://.cn/china/20150905/162923162810.shtml,2015-09-05.
[2]丁念金.课程内涵之探讨[J]. 全球教育展望,2012(5):8-14.
[3]王 卓.我国大学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30).
[4]Manyika J.etc. 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R]. 2011-01-19.
[5]陆 Z.大数据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3(9):5-9.
[6]吴康宁.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1-15.
[7]朱建平,李秋雅.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14(9):42-43.
大数据时代概述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课程改革
大数据(bigdata),成为近年来十分流行的热点关键词。自诞生起,无论学术界还是科研界都没有对大数据作出权威的定义。普遍认为它表示的是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无法用传统软件快速处理的数据,大数据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其真实性、重要性和蕴含的潜在价值。虽然大数据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教育大数据的定义却相对清晰。单从数量上讲,教育界没有大数据,但从所涉及的范围而言,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从广义上讲,与教育活动息息相关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定义为教育大数据,而由在线学习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产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可以称之为狭义的教育大数据。大数据作为一大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在电子商务、军事、金融等学科领域已经取得突破,而在基础教育中的课程改革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本文主要针对狭义的教育大数据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谈几点思考。
一、基础教育领域大数据需要有机融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首次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1]。特别是“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自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基础教育管理部门的学生学籍、学业水平考试等数据;电化教育馆的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数据;教育装备部门的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等数据,但原有的结构化数据处理方式和互联网技术无法发现其潜在的价值,无法发挥其在教育科研、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在资源的应用层面,如收集、统计、分析学校、教师、学生对资源的使用效果、使用频率、反馈意见及蕴含的价值等还比较欠缺。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数据管理技术,通过对变化多样、维数众多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能够不断挖掘出教育数据中蕴含的巨大价值,其可视化的分析结果可以为教育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规划和协调,特别是“云”计算的有效利用,将多方数据进行有机融合,可极大地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
二、课堂教学中大数据需要统一部署
大数据在国内外教育行业的应用目前主要体现为利用互联网的“在线教育”领域,其典型的案例就是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等。近年来,翻转课堂、微课等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如由英特尔捐建的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未来教室”,成都少城小学的“优学派”电子书包系统等,这些基于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在线教育系统,在课堂内即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统计与反馈,课后也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和阶段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这些教学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大数据,这都是在课程改革的教学实验中不断创造的新案例和新典型。但整体而言,这些教学系统产生的大数据自成体系,只能是一个个独立的“数据孤岛”,没有形成区域内的大数据,失去了大数据应有的整体分析的价值。如果能在区域内科学地规划,统筹安排,实现多级数据接入与管理,那么就可以实现基于学校的大数据,实现基于县区的大数据,乃至实现基于市(州)甚至全省的大数据的融合,使大数据的分析更科学、更具有决策性。
三、利用大数据推进课程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学习不懂的知识,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由课堂的主演转变为教学的导演。大数据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教师的上课资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从大数据的观点看,只有用户无限扩展的资源才是有价值和有前途的资源。在大数据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才具有这种“无限扩展”的“用户”的意义。学生的学习行为、问题的产生、问题的反馈等无不是在不断产生新的数据。翻转课堂、MOOC(慕课)和微课程的兴起,不仅为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打开了新的视野,而且给我们以启发,我们应该告别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资源观,代之以大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用微课程资源的新资源观。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提前感知学习内容,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更多的内化知识的学习时间,同时学生还有充足的时间探讨难点,既内化知识又学会了协作学习。三是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当好课堂教学的导演,又要为学生组织好学习的材料,并注重收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数据资源,加以及时的统计分析和利用。教师职能的重心由讲课转变为课堂设计、组织、帮助和指导。长此以往,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大数据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必然趋势,虽然大数据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大数据应用人才的匮乏,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还缺乏统一科学的整体规划等,但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大数据应用的科学规划和部署将不断加强,对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力度逐步加大,对大数据的应用机制也在不断健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终将对课程改革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大数据时代概述范文3
Big Data“大数据”其本质是信息爆炸时代对数据的核心价值再挖掘,被大部分专业人士认为是计算机行业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我们认为这其实不仅仅是技术变革,更实质上的是计算机服务时代的来临,对数据的抽丝剥茧、总结结论更体现了计算机行业正从技术供应转型为服务供应,大数据未来对国家治理模式、对企业的决策、组织和业务流程、对个人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大数据的来源
根据IDC 的监测,全球在2010 年正式进入ZB时代,预计2011 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8ZB,预计到2020 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 的数据量。如果把35ZB 的数据全部刻录到容量为9GB 的光盘上,其叠加的高度将达到233 万公里,相当于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往返三次。
日益庞大的数据量使得有效利用成为产业发展关键,从而衍生了大数据概念,就目前正在有效利用的数据来源包括企业内部的经营交易信息,物联网世界中商品、物流信息,互联网世界中人与人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等。
数据换算关系:
1MB=1024KB 1GB=1024MB
1TG=1024GB 1PB=1024TB
1EB=1024PB 1ZB=1024EB
三、大数据的价值体现
云计算的核心是业务模式,本质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是资产,云为数据资产提供了保管、访问的场所和渠道。如何盘活数据资产,使其为国家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是大数据的核心议题,也是云计算内在的灵魂和必然的升级方向。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显示,大数据技术将通过多种方式来为我们这个世界创造价值:首先,大数据技术能够增加企业和价格的透明度,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和交易摩擦成本。其次,大数据技术能够提高企业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得企业可以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设备与制造流程。另外,庞大的消费者数据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挖掘细分市场机会,提高产品的消费者满意程度。同时,大数据的智能分析还将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最后大数据分析在研发过程中的应用,还能够缩短产品研发时间,提高企业在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上的创新能力。
大数据技术除了为各个行业带来显著的财务价值以外,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也将极大提高各个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营收能力。
研究显示,如果企业数据使用率提升 10%,零售、咨询服务、航空等行业人均产出将分别提升49%、39%和21%。财富1000 强中的中位数企业,数据使用率提高10%能够每年增加约20 亿美元的营收,导致其人均产出提升约14.4%。
而数据质量的提升,将会对企业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根据德州研究提供的数据,如果企业数据质量提升10%,公用事业、航空、电信、石油石化等行业受益最为明显,ROE 提升幅度将会超过200%,财富1000 强企业中ROE 的提升幅度中位数约为76%。
四、国内大数据产业发展中的案例
国外的数据产业目前发展速度较快,而国内才刚刚开始,但已不乏成功案例,为企业创造效益、树立良好形象。
马云成功预测2008年经济危机,并帮助他成千上万的中小制造商准备过冬的粮食。让马云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2008年初,阿里巴巴平台上整个买家询盘数急剧下滑,欧美对中国采购在下滑。海关是卖了货,出去以后再获得数据;而阿里巴巴提前半年时间从询盘上推断出世界贸易发生变化了。
马云对未来的预测,是建立在对用户行文分析的基础上。通常而言,买家在采购商品前,会比较多家供应商的产品,反映到阿里巴巴网站统计数据中,就是查询点击的数量和购买点击的数量会保持一个相对的数值,综合各个维度的数据可建立用户行为模型。因为数据样本巨大,保证用户行为模型的准确性。因此在这个案例中,询盘数据的下降,自然导致买盘的下降。
五、大数据的市场空间
大数据的信息来源繁多,其信息量远远超越了现有企业IT架构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其实时性要求则大大超越现有的计算能力。如果计划在大数据时代获益,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信息化投资和建设热潮。
从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仅美国医疗服务业、欧洲公共管理部门和全球定位数据市场三个领域每年就能产生超过7 千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相信未来大数据的产业规模将会至少以万亿美元来进行衡量,大数据将有可能给IT行业开拓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六、国内大数据概念的投资机会
IBM架构师Stephen Watt曾阐述大数据的生态系统就是贯穿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产生,到存储,到处理,再到价值提取,最后被应用掉,这整个过程就构成了大数据的生态系统。参考其生态系统,然后以产品为维度,按照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服务四个方面来划分大数据的整个产业链。
大数据技术目前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国内的企业起跑线相当,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诸多转型企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拥有大数据处理、挖掘技术的公司,拥有数据资产的公司,可持续关注。我们重点建议关注东方国信(300166)、拓尔思(300229)。
东方国信(300166):1.核心技术:公司拥有电信行业通用数据仓库模型、数据清洗与稽核、元数据管理、分析图表引擎、可视化报表设计、基于语义层的即席查询、数据挖掘算法模型、广义工作流、业务服务规则引擎等核心技术。2.坚实客户基础: 公司主要服务于国内电信领域的运营商。公司是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企业商业智能系统的核心合作厂商之一,也是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中国铁通企业商业智能系统的三家核心厂商之一。目前,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电信行业BI应用软件的领先供应商。3.业绩预告:2011 年公司业绩预告:预计2011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60.66 万元-5904.10 万元,同比增长20%-40%。
投资大参考点评:作为大数据领域的龙头,公司不仅拥有核心数据分析技术,并且拥有坚实的客户基础,在细分子行业行业地位较高,未来业绩增长稳定,近期的股价强势不仅源于对对大数据概念的炒作,公司拥有较强的高送转预期,可谨慎关注。风险:近期走势较强,面临前高压力有回调可能,公司将于1月20日正式披露年报,如果高送落空可能面临补跌风险。
拓尔思(300229):1.公司了基于云服务的网络舆情服务平台TRS SMAS,该平台只需要用户登录帐号,即可以从PC 抑或移动终端登录,享受以SaaS服务形式打包提供的舆情内容及管理分析技术。除了舆情,SaaS也是公司推广企业用户垂直搜索市场的主要商业模式。(SaaS:提供商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就像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从SaaS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2.公司收入具备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以2010年为例,四季度收入全年占比32%,利润占比37%。且软件企业增值税退税细则已于10 月13 日公布,预计退税收入将增厚业绩0.10-0.15 元,四季度业绩将明显好转。3.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11-2013 年EPS分别为0.75 元、1.20 元、1.88 元。
大数据时代概述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实现路径
G724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仅仅提出从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信息化已经不足与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的改革应该与大数据紧密结合,系统的分析高校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从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制度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充分将大数据的优势应用在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中,从而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观念的转变
高等教育改革不单单是教育手段或者教学制度的改革,它是高等教育整体的结构性改革。要实现高等教育的改革首先需要我们从陈旧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教育已经过了单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年代,所以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改变教育观念,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教育者的角色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需要重新定位,他们要由传统的教学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大数据为高等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走出了传统课堂的束缚,进入了全方位、跨时空、多样化的学习模式。远程教育、慕课等一系列网上学习方式层出不穷,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方式,极大的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进程。首先,网络课程丰富了高等教育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补充传统大学课程在学习灵活性方面的不足,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自主学习。其次,网络学习交流平台能够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络交流平台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创新学习模式以及交流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快捷便利的获取知识,通过网络也能够与人共享学习经验、交流学习心得。例如现在大学生中普遍通过微信公众号建立自己学科的公众交流平台,通过推送文章能够使得学生更加便利快捷的获取一些关于自己学科的相关知识。
1.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建立并完善学习监督分析系统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网络学习平台是互为补充的。传统的课堂教学针对多数的学生,讲授的知识大家普遍可以接受,但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学习的灵活性较差;网上学习平台能够使学生更为灵活的学习但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保障,并不能肯定网上学习平台的知识获取都是正确的。所以高等教育改革中需要更好的将两种学习方式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够灵活的获取知识以满足其个性需要还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传播知识的手段,而高校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分析系统则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有效的获取正确的知识。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分析功能已经足够满足其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的分析,从而为学生制定出满足其个性需求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育者能够通过学习监督分析系统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效果,以便不断更新改进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高校信息化人才和教育制度创新
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点。高校需要根据高校工作人员岗位和职责的不同对其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相关培训,培养高校工作人员的数据化意识,加强其对于大数据的应用能力,逐步在高校中形成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同时,高校需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大数据强大的分析统计功能分析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建立符合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和教学反馈制度,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3.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推进高校内部管理水平信息化和科学化
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高校的传统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教授主导下的“数据治校”提上日程。首先,与上述提到的学习监督分析系统类似,高校可以为学生建立个人的信息档案并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数据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帮助学生改正问题以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信息化。其次,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内部信息沟通、共享不便,极大的影响了运转效率。高校可以建立内部数据资料库以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这将极大的减少部分之间的沟通问题,推进高校内部部门之间的合作以提高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在大数据强大的分析与统计功能支持下正在发生激烈的变革,这既是机遇又是挑穑大数据和互联网在解决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其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促进作用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欣荣.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3一18.
[2]黄艳辉.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与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5(4):79-80.
[3]孟亚君.新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变革[J].青年时代,2015(22):170.
大数据时代概述范文5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英语专业;翻译课程
一、大数据对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影响
(一)教学资源的丰富化
教学资源是指为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展开而提供的信息、技术和环境的总和,如教师、教材、教室、实训基地、教育政策等。大数据时代前,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师、教材、教室等传统的教学资源,且这些资源非常有限。在大数据时代,各类平台资源、信息资源等教学资源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内容也极其丰富。如Blackboard网络教学应用管理平台、慕课、微博、网络论坛等平台资源;如电子图书、课件、习题库、网络音视频等信息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交互性和时效性强,不仅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也能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传统教学和信息传播模式得以改变。而对大数据时代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而言,因英语是世界第一官方语言,其教学资源就变得更加丰富化和多样化。
(二)教学方式的在线化
在线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知识传递,使学生与教师即便相隔万里也能突破时空限制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因具有形式灵活、成本低廉等特点,在线教学在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有研究表明,目前韩国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就是在线教学,其78%的高校都建立了在线教学平台,供学习者使用;另有研究预测,到2018年,美国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学生人数将会超过面授人数。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与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结合为例,通过引入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慕课平台,将课程参与、反馈、作业、讨论、评价、考试等诸多环节全部呈现在平台上,学生可以运用“在线学习”和“课堂面授”的模式进行混合式学习,能全面提高其学习翻译课程的兴趣、参与程度以及合作意识,进而真正实现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同时,与慕课联系紧密的微课和微课程也能较好地实现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方式的在线化。
(三)教学评价的互动化
教学评价是遵照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科学设置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项目,对课堂教学相关活动进行系统的价值认识、评定和判断的活动和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译作只能由教师批改,评价大多由教师书面给出,这种单向模式下教师所提供信息量不多,学生参考价值有限,同时,学生也因无法与教师直接沟通、互动而对部分知识点依然无法深入理解。而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这种单向评价模式,对学生课堂内外的翻译任务的评估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书面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教学平台组织在线讨论,与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也可通过“课后论坛”或者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因而,大数据时代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评价完全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互动化。
二、大数据时代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过度依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目前,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与高等教育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与便捷也让教师和学生爱不释手,但网络资源也正在给高等教育教学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师生过度依赖网上教育教学资源。部分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师用惯了别人的课件、习题,觉得省事,就经常“顺手牵羊”使用一些网络上的现成东西,不去开发一些具有原创性的学习资源;更有部分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师现在基本上不板书,仅仅从网络上下载现成课件,然后东拼西凑地组装到一起;部分学生在完成翻译课程相关练习或作业时也不经思考,直接用手机或电脑通过搜索引擎、在线翻译软件等工具来完成。过度依赖网上教育教学资源会导致教师对教学内容不熟悉,影响教学效果,也会导致学生不去思考和领悟翻译技巧和方法,影响学习效果。
(二)导致学生抵触传统教学方式
经过几十年的厚重沉淀,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积累了很多课堂教学经验,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教师授课时,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学生进行人性化交流;教师讲授时,会有意地将自己对翻译的独特领悟与学生分享,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然而大数据时代下,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移动终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生过于依赖便捷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搜索符合其偏好的视频、音频、文字等网络英语翻译学习资源,久而久之,导致其对传统翻译课程的教学方式产生抵触情绪。特别是当教师用传统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与网络资源重复的教学资源时,学生会更加抵触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
(三)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本身需要鉴别
在大数据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充斥于网络,信息的更新、获取、提炼对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形成了巨大冲击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网络上,除了在线翻译软件外,有许多关于英语翻译的信息资源,如译作、学习笔记等。然而,这些资料中的绝大部分并没有通过专家审阅,可能本身就存在错误之处。如教材改版了,但网络上并没有更新后的课件,而部分教师不加甄别直接下载这类课件讲课,这就使得教材改版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部分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时,不假思索直接从网络上抄袭答案,而部分答案本身却存在错误或纰漏。笔者的一次调查发现,35个样本中有24个在完成翻译练习时直接抄袭了网络上的句子或段落,而这些句子或段落有60%存在错误。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虽海量信息蜂拥而至,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需要使用者有效鉴别,拒绝错误和垃圾信息。
三、大数据时代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合理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大数据时代,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何合理、有效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是高等教育各参与主体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学校角度看,各高校应根据时展趋势,高度重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设计出一种基于本校师生需要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尽量把校内外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存储到学校平台上,供全校师生使用。从教师角度看,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师要在备课、授课等环节把自身对翻译的理解、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等融入教学之中。从学生角度看,在完成作业时,首先需要深入思考,不能直接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来完成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翻译技能,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总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过度依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二)综合运用现代与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大数据时代,对于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而言,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多重角色,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价值和优势,对于一些重要的翻译理论、习惯用法等内容,应主要利用板书、设问、提问、分组讨论等传统教学手段,⒎⒀生思维。对于一些个人独特领悟,教师也应尽量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其次,对一些涉及文化、政治等内容的翻译实践,教师应尽量利用现代教学方式,将一些翻译作品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其理解。总之,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教学手段,应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可能的抵触情绪。
大数据时代概述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 公共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每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重要的生产因素。这种生产要素正在不断驱动着社会管理发生变革。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深刻的影响到了公共管理领域,需要公共管理部门不断的进行反思和探索,如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提升自身的治理绩效,探索新的治理模式。
一、大数据时代的含义和特征
(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在封建的社会,大多采用人工进行“数据”的传递,烽火台、驿站都是传递信息的平台。接下来到电话的产生,人们首次实现了声音的实时传递,最终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数据”的定义,也标志着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信息的时代。到如今,各种电子平台、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和传播,社会开始进入到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将文字信息、图片、视频等整合在一起的一个时代。
大数据(big date)的概念最初由《自然》国际期刊于2008年提出,并开始被广为传播,2011年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报告重点发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在全球各个行业、领域都掀起了一片热潮。
(二)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大数据是一场信息化的革命。它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来获得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大数据时代具有三个特征。
数据量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相当于1 000个T),在每天的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大数据,微信的信息传输、网页的浏览痕迹、政府的数据收集等等。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
数据类型繁多。当下的数据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单纯数字,而是包含了各种网络数据,微博、QQ等网络平台的兴起、地理位置导航的推广,都在不断的扩大“大数据”的数据库,但同时也对多种类型的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价值密度低。信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信息量的扩大,也意味着“坏”的信息也逐渐增多,给人们辨别能力带来了挑战,也对计算机如何更快速、更高效的完成信息筛选,提选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提出了要求,这也是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二、大数据时代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不够丰富和开放
我国的公共部门、政府部门缺乏“大数据”意识,同时缺乏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在国内,现在依旧有很多的工作人员不会使用计算机、一些落后的的确甚至还没有普及数字化办公,在数据收集的源头上就存在着很大的欠缺,使得数据不够丰富。同时,由于我国的政府与企业、行业问的信息共享系统的不完善,使得信息共享也难以实现,造成了“信息孤岛”的局面。
(二)管理理念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
国内不少的政府官员处理事情依旧靠直觉和经验,缺乏数据管理的理念。这几年,我国层出不穷。其中一些事件的造成就是由于政府缺乏数据管理能力,没有做出合理的决策,错过了最佳处理时间点。
(三)数据存在失真的现象
现在普遍的绩效考核制度下,不少单位、政府工作人员如果想要评优、评先进、晋升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政绩,如GDP的增长额、财政收入的完成等等。为了使数据达到理想化的要求,往往出现造假、虚假的非真实数据。
(四)数据存在安全隐患
互联网、网络的发展也使得私密信息不断被泄露,个人的隐私、国家的机密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2017年5月水滴直播平台事件的爆发就充分显露出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安全的漏洞,四处不在的摄像头,甚至私人家里的摄像头,这些被我们视为保证安全的措施却成为威胁我们安全的隐患。
三、大数据时代我国公共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培养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国务院于2015年份的《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要不断加强政府的现代化治理能力。政府实际上拥有最多数据资源,掌握了80%以上的数据,要充分利用公共各部门的大数据优势,进行整合,提高真实度,并进行分析整理。用数据来传递实情,避免直觉和经验主义的误判,学会用数据来决策。
(二)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确保数据利用最大化
国务院明确提出201 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可以有效的推广简政放权,使百姓办事更为简单、便捷,现在国内也在不断完善大数据共享机制,如社保的全国联网、身份证等证件的异地办理都是大数据共享的一个体现。
(三)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