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的发展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理学的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理学的发展史

药理学的发展史范文1

一、要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广大党员的思想转变上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伴随着一场思想变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思想观念、思想觉悟、思想方法、思想作风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推进科学发展观进入思想进入工作,必须在思想转变上与时俱进地迈出新的步伐。

要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我们要看到,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新就新在它是顺应改革发展趋势的新的理念,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新的观念,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还要看到,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我省老工业基地之所以“老”,不单单老在企业、产品、设备和技术上,滞后的思想观念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质量效益等观念,用观念的更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只有思想观念的转变、思想认知上的共识,才能不断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觉悟。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我们党每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和目标,都需要一大批有思想觉悟、甘于奉献的党员干部为之不懈奋斗才能实现,贯彻科学发展观也是如此。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效益观,这不仅涉及到国家和集体利益,而且关系到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没有进步的思想觉悟做基础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治信仰来追求、作为行动指南来践行;必须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抛弃私心杂念,坚持立党为公;必须不断提高思想修养,以高昂的精神状态、良好的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去抓贯彻落实,力争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要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本身就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从多方面做出努力,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努力掌握的哲学观点,诸如唯物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联系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等。这些观点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的理论基石。我们把哲学的基本观点学懂弄通,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就会变得更加聪明,就会更加有效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要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作风。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近些年来,我们在全委上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思想上求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在作风上务实,深入实际,真抓实干;在工作上落实,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实践证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力保证,需要很好坚持,切实落到实处。

二、要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

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已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用武之地。省经委作为省政府主管工业经济的职能部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把着力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

药理学的发展史范文2

【关键词】物理习题教学物理习题学习兴趣走进生活实验和科学探究学习方法基本素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而现行的物理习题教学却走入了一种误区,过分注重对“知识与技能”和“理论与结果”的掌握,轻视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习题的教学完全变成了题海战术,片面追求高密度和高难度,茫茫题海中,物理知识点演化为不同的题型来考察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学生每天与习题奋战,不但没有提高学习成绩,往往是看到习题就头痛,学习成绩反而下降,直接影响学生物理素质(兴趣、爱好、品质等)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而,在对物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等加以深刻改革的同时,物理习题也应适应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创新,才能帮助学生摆脱简单重复的题海战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习题的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物理教学的归宿,它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方向,训练着学生的思维方法。笔者分析大量的近几年的物理习题,认为,新时期物理习题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物理习题应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辅助手段。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来源于客观事物,具有简单性的一面,但是较枯燥,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学习的动机相当大程度上受兴趣的影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应使习题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入手点。创设生动活泼的物理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解欲。例如:

题(1):2004年6月8日,太空中出现了百年难遇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它是由于金星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球上的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小黑点从太阳的表面移过。这个神奇的现象原理与日食相似,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金星是。

本题取材于天文现象,具有趣味性,知识的落点又低,有利于软化教学,活跃气氛,培养学生对物理习题的亲近感。

二、物理习题应走进生活。

传统的物理习题往往是模型化、抽象化的,它们远离生活,缺乏时代气息和知识的现实意义。长期接触此类习题,学生容易将物理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隔离开,漠视生活,不关注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的飞速发展。

其实我们周围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用物理原理解释的现象,用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来编制物理习题,将传统题附上时代气息,可使习题活化。这类由现实生活编成的物理习题,有利于推动物理教学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认识到物理学的价值,使物理教学变得更生动、活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题(2):2003年10月15日9时,随着火箭发动机的轰鸣,二号F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州5号”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梦,中国成为第三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1)二号F运载火箭:它的发动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能。它是利用向后喷出的气流而使自身受力前进的,这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的道理。

(2)返回舱返回时有被烧蚀的现象,原因是。

三、物理习题中重视实验和科学探究。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物理习题重理论,缺少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除了应努力创造条件来多实验外,在习题中也应多体现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内容。

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将重心由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式,领悟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例如:

题(3):老游去旅游时买回一个质量大约为4―5kg的水晶球,他的儿子小游要测量它的密度。小游可找到的器材有:秤量2kg的天平一台,250ml的量筒一个,量程0―5N的弹簧测力计一只,秤量为10kg的案秤一台,可称12斤的杆秤一把,容积足够大的塑料桶一个,尼龙网袋一条和足量的水。问小游:(1)应当选择哪些器材比较适当(2)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怎样测量(3)水晶球的密度表达式ρ=。

四、物理习题中渗透学习方法的训练。

传统物理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掌握情况,较少涉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其实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武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有用的科学方法,反过来,科学方法也大大地推进了人类对自然的了解进程。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对学生讲“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教”既包括物理知识,也包括物理方法这两方面;为了达到“不教”这一目的,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一般的科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用它作为武器来学习新的知识。从这个角度讲,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初中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有:观察法、科学猜想法、实验法、类比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逆向思维法等。在教学和习题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思维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我想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五、物理习题中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

现代的公民应具有经济意识、能源意识、环保意识、科技意识等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实践意识。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也可通过物理习题练习来逐步形成。例如:

题(4):一些路灯在亮度要求不必太高的情况下,可以串联一个电阻,这样不仅可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又可以节约用电。一盏“220V 100W”的路灯,每天工作10小时,若将它和一只54Ω的电阻串联后再接入电路,一个月(30天)可节省多少度电?

药理学的发展史范文3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主动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做到不教而学生自得的结果。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因此,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都准备了许多层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预习教材,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要改变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充分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欣慰。比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让学生利用桌子上预先准备的药品和仪器自己动手来验证,许多平时一上课就睡觉的学生也来了精神,做完实验后大家还积极讨论为什么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其本质是甚么?这样,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基础

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时刻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高尚的师德吸引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种安全、友好、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当导演,又要充当演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另外,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还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有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高涨学习热情,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在满怀兴趣、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方面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一方面注重组织群体共同参与,笔者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六、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药理学的发展史范文4

第一,善用城市消费力。我们国家今天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起来还是农村居民的三倍。这是一种现存的市场购买力,不善用,可惜了。对城乡收入差别如果善加利用,发挥农村比较优势,也有可能增加农民收入,收窄城乡收入差别。

第二,善用城市智力。农村人但凡有个机会,一定到城里去上学,去开阔视野。但是城里生产的知识,完全可以、也一定要用到农村来。发展农村,可以也一定要借力来自城市的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想法。

第三,善用城市地力。农村要赚城市人的钱,要把农村基础设施修好,把房子修好,那可是很花钱的。利用城市地力建设农村,其本质就是城乡分享城市化的高地价。

乡村发展,要在城乡通开、城乡统筹的框架里打主意。借力城市、善用城市,看起来是建设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关键条件。(以下为周其仁演讲实录)

善用城市元素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关键。

今天来了很多村里的朋友,也来了很多长期做农村工作的朋友。我们有共同的关注,那就是如何把农村建设得更好一点。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提一个问题,在农村发展、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把城市摆在一个什么位置?或者问,怎么把城市元素放到农村建设中来加以把握?

我提一个看法,供各位批评:越关心农村,越要注意研究城市、利用城市。为什么?因为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引擎,是发动机,是带动农村建设的力量。按这个观点,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绝不是关起门来,孤立地靠农村资源来建设农村。要开门,借力城市、善用城市,在农村发展中力争把城市元素发挥到极至。

下面我举出一些自己的观察,看能不能支持刚才讲过的观点。这两天我在松阳县访问了几个村庄。这里有一副照片,大家看到了,已经是冬天,但不少柿子树上还挂着红红的柿子,煞是好看。为什么老乡不把这些柿子摘下来呢,可以卖钱的啊?但我们看到就是不摘。

请大家再看几张照片,拍得漂亮,可不是我拍的,因为松阳这两天下雨,雨蒙蒙的没机会拍这么好的照片,是松阳文联吕先生的作品。请大家看看这个意境有多好,真像一幅中国画:青山、古村、大树,加上不摘的柿子,青山、绿树、白墙、黑瓦之间点缀着红红的柿子。为什么柿子不摘呐?

当地朋友介绍开始是利用互联网卖火了一个题材――“柿子红了”。网上一举成名,秀出照片,结果招来不少游客,乡村旅游就起来了,搞起了民宿,这不摘的柿子有更佳难以拒绝的吸引力。其中一个300村民的小村----枫坪乡沿坑岭头村,还引得很多画院师生来此写生,据说去年这个村的旅游收入超百万人民币。原来,柿子不摘比摘下来卖更有价值。

这里就看出城市的重要。什么人看见不摘的柿子,就跑来旅游呢?都是城里人。那就值得研究,现在建设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当然首先改善我们村民自己的居住环境。但是,要论经济收入,非把城市元素引进来进来不可。这也是我今天这个题目的立论基础。越是讨论建设新农村、讨论建设美丽乡村,越不能就农村谈农村,越要重视城市元素,善用城市元素。

其实淘宝村也罢,农村电子商务也罢,早已有大量城市元素在我们的农村发展中充当了发动机,问题是能不能更自觉地理解我们已有的经验,更主动地这些经验提升出来变成战略与策略,变成更有意识的行动,争取在这方面求得更大突破。

限于时间,我讲三点,希望引起在座各位注意。

第一,善用城市消费力

我们国家今天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起来还是农村居民的三倍。这是一种现存的市场购买力,不善用,可惜了。当然农村产品卖给农村居民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不容易卖得起价。农村产品卖给城市居民,可以较大幅度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我相信这也是淘宝村的一条基本经验。

刚才讲的不摘柿子的故事,还有昨天我去松阳古市镇的那个淘宝村,一户农家养鳖,卖到天南海北,每年仅那种可以放在掌心的小鳖,他一户人家就销出了好几百万只。我问买去干什么用?说城里人放生用。完全卖到乡下,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市场。所以,对城乡收入差别如果善加利用,发挥农村比较优势,也有可能增加农民收入,收窄城乡收入差别。

第二,善用城市智力

我没有这个意思,说城里人比农村人聪明。农村很多孩子天资非常好,不过经验说,农村孩子要有机会进城,那一等一的智力才更有机会得到开发。智力不完全等同于聪明。需要聪明人碰在一起,互相打磨、碰撞,厉害的要见到更厉害的,你一句东、他一句西,切磋学问。没有集聚,没有氛围,智力就难以开发。

所以,教育、科研、学术、艺术都离不开积聚,不在大城市也在离大城市不远的小城市,这是智力生产需要的环境。农村人但凡有个机会,一定到城里去上学,去开阔视野。但是城里生产的知识,完全可以、也一定要用到农村来。阿里、淘宝等等,还不是城里人创出来的玩意?

但我们发展农村,可以也一定要借力来自城市的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想法。我最早接触到的淘宝村,就是听到沙集的故事,那里面三个创办人,是农村的孩子,但过去多年进城在电信业打工,见了世面,有了见识,带回家乡,创出了沙集淘宝村。所以别以为淘宝村只用村里的资源就够了,城乡不通开,哪来什么淘宝村。

第三,善用城市地力

农村要赚城市人的钱,要把农村基础设施修好,把房子修好,那可是很花钱的。钱从哪里来?财政是一头,但任何地方财政再强大,要建那么多新农村,还是力不从心。怎么办?请大家看,这是我在重庆边远农村拍来的照片,破房子不老少,所占土地面积可观,但光靠农村自己财力可建不了新的。

但他们发现重庆中心城区地价特高,于是发明了一个“地票”,就是农村把不再住人的破旧房子平一平、复垦成农地,检验合格,就发一纸凭证,就是“地票”,代表原先的建筑用地变成了农地,然后把这个地票拿到重庆土地交易所去挂牌,让中心城区要用土地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开发区等,举牌竞标,再由胜出者在地价高的地方落地搞建设。

这地票拍卖出来的钱,就打回农村,成为建设新农村的资本金。这个办法,在我看来很不错,利用城市地力建设农村,其本质就是城乡分享城市化的高地价。我们丽水,业有类似经验,土地指标卖给宁波、杭州等发达城市,筹资建设这里乡村。

总之,别讲到乡村发展,就把城乡分开考虑问题,更不能仅就乡村论乡村。要在城乡通开、城乡统筹的框架里打主意。借力城市、善用城市,看起来是建设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关键条件。

当然,今天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不过53%出头一点,要论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不过36%。所以,讨论新农村建设,还是不能忘了继续推进城市化、特别是所谓“户籍人口城市化”。

药理学的发展史范文5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内容庞杂,难学、难记、易混淆,要学好非常困难,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独立学院生源的共同点之一是学生群体的文化功底相对一本和二本学生弱一些,在系统理论学习水平、知识的理论性、深度与广度等方面与一本、二本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4]。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内容,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绪论》的讲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方面,针对药理学绪论部分的讲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教学内容

    绪论的基本内容包括药理学的定义、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药理学的发展史及药理学学习方法。除了讲清以上4个问题,药物作为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一,药物的定义及药物、毒物、食物三者的关系也有必要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其有科学、完整、明确的认识;另外,本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也是讲授内容之一,对于医学生来说,本学科任务可以重点介绍药理学在药物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方面的意义,引入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病例,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充分理解并明确本学科的意义,同时采用学生熟悉的药品说明书,展示学科能够解决的问题,进一步针对专业特点,着重介绍跟学生专业有关的部分。对于研究方法方面的介绍,采用大量实验材料和实验操作的图片,从而使学生了解和重视药理学实验的学习。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在药理学教学中应首要解决的问题[5]。

    对药理学各章节的分布及各章中学生可能感兴趣或熟悉的药物也应作一些简单介绍,以使学生对教材有初步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例如降压药的选择;为什么利尿药作为运动员的禁用药物,该类药物能否用于减肥;感冒药物的处方,各组成部分有何意义;的相关问题;影视剧中关于药物的使用实例;广告词跟药理学有关的内容,这样对教材有了进一步介绍,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又能唤起学生思考活动。只有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讲授又不完全脱离教材的方法才能取得教与学的双赢。

    2教学方法

    2.1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在开篇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学生稍作思考并讨论,然后由学生回答。在没有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他们对本学科的理解,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思考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增加师生沟通的机会。课前让学生先预习,上课时进行讨论,使学生从比较和讨论中得到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至关重要[6]。对药理学各章节的分布及各章中学生可能感兴趣或使用过的药物也应作一简单介绍,以使学生对教材有初步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7]。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2.2多媒体生动形象用实例说明和讲授医科类独立学院,其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精通业务、动手操作能力强、医德医风好的的实干型人才。具体说实干的定位就是以教学型为基础,培养的人才以应用型综合性人才为主,确立了这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才会有利于学院的发展[4]。

药理学的发展史范文6

工科院校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得很大一部分受教育者人文精神匮乏,“只有技术,没有文化”;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2]。笔者在广东工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中进行了一次有关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发现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对人文素质的了解一般般(66.67%),甚至有部分学生不了解什么是人文素质(8.33%),有了解的仅占25%。学生人文素质在总体上呈现弱化趋势,这种现状表明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尚不能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医学是以促进人的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目标,医学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价值,主张医乃仁术,讲究仁义道德。在医学中,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品,为实现医学目标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制药工程专业是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由于药品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人文文化和哲学思想方面的熏陶。因此,制药工程的专业课程,尤其是药学类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传统文化、哲学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而且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1制药工程专业药学类课程

制药工程专业药学核心课程主要有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课程。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与机体两个方面,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2制药工程专业药学类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当前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处于分离状态,专业课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到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在教育思想上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在教学实践中将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终身学习、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专业中挖掘出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判断力、意志力,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结合起来,把人文精神浸润在专业知识中。

2.1追溯学科起源,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每门学科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其时代的烙印,特定历史时期的哲学、经济、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科的发展;学科产生的历史文化,重大的思想产生、变革和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等都是人文素质教育不可多得的素材。药剂学是在传统制剂如中药制剂、格林制剂的基础上,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教师在讲授药剂学这门课程时,不要局限于学科本身,还应尽可能多地联系相关学科,对药学发展史进行简单回顾。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商代(公元前1766年)已使用汤剂;夏商周时期的医学《五十二病方》《、甲乙经》、《山海经》中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及药酒等剂型的记载;东汉张仲景(公元142~219年)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有栓剂、洗剂、软膏剂、糖浆剂等10余种剂型,并记载了可以用动物胶、炼制的蜂蜜和淀粉糊为黏合剂制成丸剂。现已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药物剂型的国家。这些与学科有关的历史铺垫渗透了人文精神,同时又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对药剂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使药剂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向学生传授药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必然介绍我国中草药的发展简史。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到第一本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的问世;从“刮骨疗毒”、“开棺救婴”的故事到《本草纲目》的辉煌成就;我国的第一部药典唐《新修本草》较欧美各国认为最早的纽伦堡药典要早883年。我国中草药发展的辉煌历史,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着重要作用,影响深厚久远,富含文化底蕴,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药理学总论学习中讲授这些知识,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纵观药物化学的发展史,药物化学家身上无不闪烁着对真理的强烈追求,为科学献身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谦虚谨慎的良好作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如家的高尚品质,它能给人的心灵以深刻的启迪。例如,德国药学家Serturner16岁在药房,利用工作之便从事天然药物研究,经过科学实验,首次从鸦片中提取吗啡。巴黎高等药学协会给予其高度评价,并授予2000法郎的Monthyon奖。Serturner没有沉湎荣誉和金钱,为进一步推动吗啡药用研究,摸索吗啡安全剂量,亲自服用,冒险获得吗啡药理实验数据,确定吗啡服用最高剂量每天不得超过100mg,他的科学研究不仅使后来的医生获得了有关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的知识,促进了实验药理学的发展,同时也表现为科学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在课堂上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中医药家,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他们都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之人,他们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于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佳话。持之以恒地坚持德育教育,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受高尚品德的温馨,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人的精神和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2结合具体实例,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在介绍药剂学中传统而古老的丸、散、膏、丹剂型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其特点、制备方法等知识点外,更应该介绍剂型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所隐藏的深厚的与文化思想。比如介绍丹药时,不妨提及炼丹术——炼丹术的起源及发展与当时统治者长生不死的观念和追求更多的金银财富的想法有关,它的发展主要是吸取了当时的冶金技术,并且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是,妄想成仙、长生不老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在炼丹的客观实践过程中,人们亦积累了大量的原始化学知识。炼丹术的发展,理所当然地为中医制药提供了许多新的炼制方法及新的药物,如用红升丹拔毒生肌、白降丹治疗疮疽等,至今仍广泛地用于临床。在药学史上,炼丹术被视为化学制药的先驱,因为它提高和扩大了化学药物的效用和范围,近代化学兴起之前,化学药品很少,而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先在中国制造和应用的。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著名学者英国李约瑟博士说:“医药化学源于中国”。这样的一些介绍和铺垫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药剂学虽然是一门应用技术科学,却印有深刻的人文痕迹。将这些人文精神渗透在具体的实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自主拓展学习。人类与自然应当和谐整体,如果人类把自然看作是被征服的对象,与其对立,最终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例如,紫杉醇是一个全新植物抗癌药,自然界中的紫杉醇主要存在于红豆杉树,而红豆杉是一种缓生树种,非常稀少,在我国,红豆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因此怎样既能满足用药需求,又能尽量保护珍贵的植物资源,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严峻问题。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贯穿于药理学课程之中,一方面使他们意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培养他们对保护性珍稀物种进行人工栽培的兴趣。

2.3结合热点问题,开展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