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概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货膨胀的概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货膨胀的概率

通货膨胀的概率范文1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通货膨胀;中央银行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1-0021-05中图分类号:F822.5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urrency liquidity and inflation are two serious problems of Chinese macroeconomics. The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tary liquidity and inflation, including investigations of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formation principle, and determination the transmission lags and influence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entral bank to control liquidity and inflation.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 is practicall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 Currency Liquidity; Inflation; Central Bank

流动性和通货膨胀是当前人们热议的两个话题,流动性过剩或不足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近来,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越来越强烈,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损害将是破坏性的,而监测、调控货币流动性和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因此,对货币流动性、通货膨胀问题分别进行研究,其本身就具有各自独立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当前货币流动性和通货膨胀预期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及时开展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研究,厘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探寻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和形成机理,测定二者之间的传导时滞,这对中央银行有效调控流动性,有效预防、控制通货膨胀,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定义货币流动性及通货膨胀

(一)货币流动性概念的主要观点与定义

1.货币流动性概念的主要观点

《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认为流动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表述:一是从资产交割期的角度进行定义,在一定的时刻,越多的资产接近交割期,转化为货币的可能性就越高,那么经济中的流动性就越多。二是从中介支付的难易程度的角度进行定义。其方法是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资产分为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两大类,用货币资产与实际产出的比例来表示流动性状况。三是从流动性创造能力角度进行定义。认为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改变其自身的资产组合,能够保持其需要的流动性,如持有的债券、期权、土地、专利等资产变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0年制定颁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对流动性作了如下定义:流动性指的是“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格出售”。

希克斯曾简略地将流动性分为3种类型:(1)维持交易活动所需的资金;(2)为应对经济冲击、保持灵活性所需的资金;(3)为获取收入而持有的投资资金。这与凯恩斯的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含义相近似。流动性有3个主要的解释因子:一是“到期日”(expiry date),一项资产越接近到期日,一般说变现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状况就越有流动性;二是“便通性”(casiness),即能用作交易媒介或用作交易清算。便通性可以用货币余额存量(M)与产出流量(Y)的比率(M/Y)来解释;三是“金融力”(financial strength),即一个交易者所持有的对其他交易主体的债权。现代经济中的流动性,使得交易者可以通过重新组合资产结构而维持支出流量,而这种资产重新组合将有可能为金融中介提供增加贷款的能力,使货币供给更具弹性。

2.归纳与定义

对上述货币流动性概念进行归纳与梳理,不难发现,货币流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变现能力。如《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表述的“资产交割期”,《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表述的“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已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格出售”,希克斯表述的“到期日”。二是媒介能力。如《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表述的“中介支付的难易程度”,希克斯表述的“便通性”。

如果我们要给货币流动性下个定义,那就是,货币流动性就是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媒介能力。从指标性质上来说,货币流动性应该是一个相对数指标,而不是一个绝对数指标。

(二)通货膨胀概念的主要观点与定义

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理论界迄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货币派”认为,通货膨胀是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物价派”则从结果人手,认为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目前较为统一的看法是通货膨胀为货币市值或购买力的下降,而货币贬值表现为两个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的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

二、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指标遴选

(一)货币流动性指标

从货币流动性的概念出发,我们可以依据概念中的两个“能力”,得到反映货币流动性的两个指标。

1.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该指标是依据货币流动性概念中的“变现能力”而得出的。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两个层次,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M1为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反映了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为广义的货币供应量,不仅反映现实购买力还反映潜在购买力。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越高,说明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

2.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GDP/M2, 该指标是依据货币流动性概念中的“媒介能力”而得出的。货币流通速度越快,说明单位货币媒介的实体经济量越大,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媒介能力越强。

(二)通货膨胀指标

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必然产物,在实际经济活动和生活中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中国的通货膨胀呢?

一个重要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衡量一个国家通货膨胀最常用的指标。因为CPI的调查范围及其商品品种构成是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类标准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要求确定的,包括了居民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

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主要指标除CPI外,还有GDP平减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某时期内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程度,覆盖面最广,从理论上来说是最合适的通货膨胀指标。然而这一指标计算复杂,资料收集较难,国外一般也只能按季度测算、公布数据,难以满足及时观察和分析通货膨胀变化的需要,因此,在实践中,是最不合适的指标。PPI是许多国家按月的另一个重要价格指数,用以说明投入不同生产阶段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原材料等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但因其不能反映种类繁多的服务价格的变化情况,因此相比较而言,衡量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指数CPI,仍是与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同时又具有实践性的综合指数。从衡量通胀的角度来看,国际上最广泛采用的还是CPI。

因此,我们选取CPI作为我国通货膨胀的表述指标。

三、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计量检验

(一)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协整检验

判断两变量是否存在真实、长期和均衡的变动关系,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检验方法――协整检验。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究竟存在不存在着某种变动关系,这种关系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这就需要对二者进行协整检验。我们选取我国1996年-2007年时段分季度的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协整检验。

1.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在这里,我们运用ADF方法,分别对CPI、 GDP/M2、M1/M2三个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表1为CPI、GDP/M2、M1/M2序列的ADF检验值。通过ADF检验,可以得出三个指标的原始序列ADF检验统计量均小于5%水平的临界值,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存在单位根过程的假设,即三指标的原始序列是平稳的。

2.协整检验

根据恩格尔―格兰杰(EG)检验法,若两变量的原始序列均是平稳的,则两变量是协整的。经过ADF检验,发现CPI、GDP/M2、M1/M2三个时间序列均是平稳的。由此可以得出判断:CPI与GDP/M2之间是协整的;CPI与M1/M2之间也是协整的。由于GDP/M2、M1/M2是货币流动性的两个指标,同时也是货币流动性的全部指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存在协整关系,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真实的、长期的、均衡的关系。

(二)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检验

在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各种关系中,因果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究竟是货币流动性变化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变化,还是通货膨胀的变化引起了货币流动性的变化,对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判断,有一种成熟的检验方法,那就是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鉴于货币流动性的两种属性、两个指标,我们分别就货币流动性的两个指标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1.M1/M2与CPI的因果关系检验

从表2容易看出,在滞后5、6、7期的情况下,“CPI不是M1/M2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成立的概率分别为2.1%、7.8%和3.9%,均属于小概率事件,即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而“CPI是M1/M2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成立的概率分别大于97.9%、92.8%和96.1%,可以认为CPI的变化引导了M1/M2的变动;在所有的滞后期内,“M1/M2不是CPI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的原假设成立的概率均大于26%,不属于小概率事件,即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故可以认为M1/M2不是CPI的变动的原因。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CPI与M1/M2之间存在CPI引导M1/M2变化的单向因果关系。

2.GDP/M2与CPI的因果关系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在滞后1―3期的情况下,“GDP/M2不是CPI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成立的概率均小于5%,均属于小概率事件,而“GDP/M2是CPI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成立的概率均大于95%,可以认为GDP/M2的变化引导了CPI的变动;在所有的滞后期内,“CPI不是GDP/M2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成立的概率均大于42%,不属于小概率事件,即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故可以认为CPI不是GDP/M2的变动的原因。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GDP/M2与CPI之间存在GDP/M2引导CPI变化的单向因果关系。

(三)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传导作用大小的测定

我们不仅要了解变量间的传导时滞,还要弄清变量间传导作用的大小,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变量间的传导全貌,才能在宏观调控中把握好调控的时机与力度。

1.CPI对M1/M2传导量的测定

因为CPI是M1/M2变化的原因,所以,这里,我们以M1/M2为自变量、CPI为自变量,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M1/M2=18.28+0.18*CPI+[AR(1)=0.61](1)

Prob(0.2158) (0.2076) (0.0000)

R2=0.48DW=2.02F=113

方程(1)除拟合优度R2不太理想外,其他检验均较为优良。

由方程(1)并可以看出,CPI的上涨能引起货币供应流动性M1/M2的增强;CPI每上涨一个百分点,货币供应流动性M1/M2将提高0.18个百分点。

2.GDP/M2对CPI传导量的测定

因为GDP/M2是CPI变化的原因,所以,这里,我们以CPI为自变量、GDP/M2为自变量,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CPI=99.59+2.54*GDP/M2+[AR(1)=1.33,AR(2)=-0.46](2)

Prob (0.000) (0.2291) (0.0000)(0.0008)

R2=0.89DW=2.2F=115

方程(2)的各项检验均较为优良。

由方程(2)容易发现,货币流通速度GDP/M2的加快能够引起CPI的上涨;GDP/M2即货币流通速度每加快一次,CPI将上升2.54个百分点。

四、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阐释

(一)CPI对M1/M2传导机理的理论阐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对货币供应流动性(M1/M2)的正向传导,可以用预期理论和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来解释。CPI的提高将使人们产生物价上升的预期,为了避免货币贬值的损失,人们会把打算用作将来消费和投资的潜在的货币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货币需求,会把用作储藏手段的货币转化为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的货币,M1由现金和活期存款构成,主要执行货币的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代表了现实的需求,M2的构成中不仅包括执行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的货币,还包括执行储藏手段的货币,在通货膨胀预期下,储藏手段的货币向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转化,将使M1变大,在M2不变的情况下,M1/M2将变大。

(二)GDP/M2对CPI传导机理的理论阐释

1.来自传统货币数量理论的解释

欧文・费雪于1911年出版了《货币购买力》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现金交易数量论和费雪交易式:MV=PY,这就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典型货币交易方程式,对该式两边取对数再取微分便可得到公式:

M=P-V+Y(3)

其中:M――货币供应增长率,P――物价上涨率

V――货币流通速度,Y――经济增长率

将公式(3)变形为:

P=M+V+Y(4)

由公式(4)容易看出,由于V前面是“+”,所以,V的增加将使P减少,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速度(V=GDP/M2)的加快,将导致物价上涨率P的上升。

如果考虑到经济货币化程度,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交易方程式将变为:MV=APY,其中,A―经济货币化程度

进而得出:M=P+Y+A-V

对上式进一步整理得:

P=M+V-Y-A(5)

公式(5)表明,货币不仅要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而且要满足新货币化了的那部分经济的需要。随着货币化进程的推进,对货币的需求相应增加,即需要更多的货币来媒介经济活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M与V的关系,二者仍呈同向变化,即货币流通速度(V=GDP/M2)的加快,将导致物价上涨率P的上升。

2.来自经验研究和“菲利浦曲线”的解释

据研究,各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数据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货币流通速度成顺周期变动,经济繁荣时上升,经济萧条时下降;货币流通速度一般是随着货币化的深入而下降,然后又随着金融创新和经济稳定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一个货币的深化过程,货币流通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也存在一定的波动,大致是经济增长较快时,货币流通速度上升,经济增长放缓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根据“菲利浦曲线”和货币政策四个目标间的关系,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这就形成了一种推导关系:货币流通速度上升经济繁荣物价上涨。这样,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将导致物价的上涨。

综上分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GDP/M2)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基本符合传统货币数量理论、经验研究和“飞利浦曲线”。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货币流动性有两种属性,即货币的变现能力与货币的媒介能力,分别用货币供应流动性(M1/M2)和货币流通速度(GDP/M2)来表示。

2.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具有协整关系,即二者具有真实、长期、均衡的关系。因此,研究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具有坚实基础。

3.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因属性的差异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引导关系,货币流动性的媒介能力(GDP/M2)单向引导CPI;而货币流动性的变现能力(M1/M2)却被CPI单向引导。总体说来,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4.无论是货币流动性向通货膨胀的传导,还是通货膨胀向货币流动性的传导,其传导的能力与显著性均不强,这可以从方程(1)和(2)中CPI、GDP/M2前面系数的t―检验不显著中容易得出判断。

(二)政策建议

1.加强对货币流动性的监测与调控。放在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应当以通货膨胀为研究和调控目标,以货币流动性为手段,在监测与调控货币流动性的过程中,使通货膨胀保持在适度水平上,达到既不因货币流动性偏低而发生通货紧缩,也不因货币流动性太强而导致通货膨胀,从而实现适度通货膨胀水平下的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监测到的货币流动性的大幅增强或减弱,或者货币流动性的持续增强或减弱,都应该对通货膨胀的传导影响及时发出预警,并及时对货币流动性进行调控。

2.组合运用货币流动性等多种手段来调控通货膨胀。前面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流动性对通货膨胀的作用力和显著性均不强,所以,依靠货币流动性来对通货膨胀水平进行调控,其调控效果不会理想,所以,对通货膨胀的调控必须多种手段配合。从整理后的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交易方程式:P=M+V-Y-A容易看出,调控通货膨胀水平,除关注货币流动性强弱外,还要关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实质经济增长,以及经济货币化水平的演进进程。要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通过支持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提高经济的实质增长,通过加快经济的货币化进程来有效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3.确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由于货币流动性与经济繁荣水平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即经济繁荣时往往伴随着货币流动性增强甚至过剩,经济衰退时伴随着货币流动性减弱甚至不足。所以,研究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并确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对调控我国的货币流动性进而调控通货膨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经济正在享受市场化体制改革的高速增长,这些增长动力是强劲的,然而,如果一定时期经济增长超过其潜在经济增长水平,随后经济增长可能会产生剧烈调整,出现经济增长的大幅下调,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形成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进而产生剧烈的经济波动。因此,防止经济周期性波动,是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所在,其关键在于确定合理的经济增长水平。为此,要根据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制定一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此,从长期经济发展目标来看,要通过运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来引导或约束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使国民经济活动保持在上述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全红.流动性过剩的实质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政策研究,2006,(7).

[2]王海滨,朱静平.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6,(2).

[3]任栋,周惠彬.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及其误差修正模型[J].商场现代化,2005,(12).

通货膨胀的概率范文2

关键词:粮食价格;通货膨胀;协整分析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过快增长,不良经济因素的积累,我国出现了多轮次、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已经威胁到了大众百姓的基本生活。文章从众多经济因素中,遴选了固定资产投入和粮食价格两项指标,考察其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迅速攀升,很多不良因素聚集并形成威胁经济发展的负面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先后经历了6个阶段的通货膨胀,尤其是2006年以后的通货膨胀,表现出多轮次、幅度大的特征,对我国人民的基本生活构成了威胁。固定资产投入和粮食价格,是我国经济体系中两项重要经济指标,这二者对于通货膨胀的形成有何影响,成为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和研究关键。

1 固定投资、粮食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协整分析模型

对于固定投资、粮食价格和通货膨胀而言,这些都属于常见的经济问题。表征它们的经济变量都表现出时间序列特征,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关系的检验,一般可以采用En-gle-Granger协整分析模型展开。协整分析一般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析几组参与协整分析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第二阶段,时间序列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第三阶段,时间序列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1.1 时间序列平稳性的ADF检验 各组时间序列能够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的前提是,时间序列都是同阶单整的。进行单整性检验,一般采用DF检验。首先,根据时间序列的数据,构建时间序列方程。通过了一阶次单整以后,可以构建原始方程的一阶差分形式,再检验其二阶次单整情况。不能通过某一阶次单整检验的时候,即可确定原始时间序列为上一阶次的单整序列。为了消弭εt不是白噪声的负面影响,DF检验又被升级为ADF检验,具体实现是在DF检验方程的基础上加入常数项、滞后项和时间趋势项。

1.2 时间序列的协整关系检验 对于两组时间序列的协整关系检验,Engle-Granger提出了两步法的EG检验模型。有关两组时间序列协整关系的检验,一般采用EG两步法即可。对于多组时间序列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可以采用Johansen检验。由于本文采用EG两步法,因此不对Johansen检验作更多阐述。

1.3 时间序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是考察经济变量时间序列之间因果关系的常用方法。Granger认为,考察Xt和Yt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时,首先要考察Yt经过一定滞后期后能被Xt的解释程度,然后再分析如果介入Xt的滞后值,能否提高Yt的被解释程度。Granger还指出,如果两组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二者之间至少会存在一个方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2 固定投资、粮食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2.1固定资产投入与通货膨胀实证分析数据选取 为了能准确地分析固定资产投入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我们选取了固定资产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作为固定资产投入的表征变量,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通货膨胀的表征变量,时间跨度从1995~2011年。在实证分析的时候,我们最终选用了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两项参数,分别代表固定资产投入和通货膨胀。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用GDTR、JMXF两个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2.2固定资产投入与通货膨胀的表征变量平稳性检验 我们首先要对GDTR、JMXF两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的是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在平稳性检验中,我们考虑截距项而忽略滞后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GDTR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JMXF的一阶单整序列是平稳序列,而两组序列同为一阶单整,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

2.3固定资产投入与通货膨胀的协整关系检验 我们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GDTR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JMXF进行协整关系检验,求取残差,并检验其平稳性。残差序列在一阶微分后形成平稳序列,从而证实了固定资产投资指数GDTR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JMXF的协整关系成立,这样就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指数GDTR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JMXF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当GDTR每增长1%,JMXF会增加0.278%。

通货膨胀的概率范文3

关键词:产出缺口;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

一、引言

随着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各国央行逐渐认识到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预期发挥作用,特别是目前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刺激计划加大了全球通胀预期的影响。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变为适度宽松,就2009年,全年的信贷投放总量将近10万亿,使经济体系中注入了巨额流动性。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虽然有力支持了经济企稳回升,但也增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和我国经济发展不稳定性。因此,在后危机时代,如何确保同时兼顾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使我国中央银行面临着新的挑战。鉴于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性,中央银行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膨胀预测等因素,这样才能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通货膨胀预测 已成为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有一个关键变量,通货膨胀预测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课题。作为理论驱动型的通货预测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是学者们进行通货膨胀预测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热门方法。Jorge Ivan Canales.Kri.jenko.Turgut Kisinbay,Rodo.fo Maino,and Eric Parrado(2006)[1]描述了构建全面通货膨胀预测机制所包括的因素,即严格的数据收集及管理、选择恰当的统计机制、执行合理的传导机制,同时认为中央银行政策的有效性是宏观经济预测的关键,指出了通货膨胀预测的重要性。Stock and Watson(1999)[2]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运用美国1959年1月到1997年9月的通货膨胀数据进行预测,并利用失业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利率、货币、商品价格)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基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所作的预测比基于失业率的菲利普斯曲线更为有效。Paul McNelis and Peter McAdam(2004)[3]利用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对欧洲国家的通货膨胀进行了检验。Zhang Osborn and Kim(2008)[4]则运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NKPC)模型对美国通货膨胀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预期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解释当前通货膨胀,并运用不同专业机构的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出缺口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变量,NKPC模型能正确的预测美国的通货膨胀走势。Aaron Mehrotra(2008)[5]在预测中国通货膨胀中比较分析了VAR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得到基于多因素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的这些模型要优于其基准模型。

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虽然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和运用,但运用该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进行预测的国内研究还在发展阶段,黎德福(2005)[6]主要讨论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存在问题,认为我国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此外,由于存在大量的劳动力转移,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城镇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而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显著相关。曾利飞(2006)[7]认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并不适合我国,探讨了开放经济下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的特点,结果表明使用混合成本作为通货膨胀的驱动因素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具有显著性。

上述文献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的经济的现实问题,但是并没有利用该模型对我国通胀预测问题进行研究,此外,由于我国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如果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全国失业率的替代指标,必然会导致巨大的估计误差。因此,基于失业率的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检验也将缺乏说服力。而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是基于垄断竞争和名义价格刚性的假设条件,并综合考虑了人们的理性预期及微观价格决定行为,来分析通货膨胀动态过程与人们对未来通胀预期和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结果及我国宏观经济变量,构建以产出缺口为基础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对我国通货进行实证研究。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选择

由于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本身存在缺陷,并忽视了通胀的持续性以及各种经济形态的冲击对它的影响。所以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和模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修正和演变。20世纪80年代Taylor、Rotemberg和Calvo先后分别提出了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它描述当前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膨胀、滞后期通货膨胀及边际成本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Gali and Gertler(1999)[8]在NKPC模型中提出用平均劳动成本估计生产边际成本比用产出缺口估计更加合理,Robert (2001)[9]认为,劳动投入只能解释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使用平均劳动成本作为边际劳动成本是不够准确。因而我们将以产出缺口代替边际成本对我国的通货膨胀进行实证分析。基于产出缺口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为:

假设 期厂商以概率 保持价格不变,以概率1- 调整价格为 ,其中 代表价格的粘性程度,同时假设所有厂商都是同质的,价格均以自然对数形式表示,则市场价格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为:

另一方面。厂商未来最佳定价规则有“前瞻式”和“后顾式”两种形式,假设1-k部分厂商对下一期价格采用前瞻式定价方式, 期前瞻式定价厂商的最优价格 为未来预期名义边际成本 加权平均与毛利 之和:

其中 为厂商的主观贴现率,反映厂商对未来的重视程度。

另外K部分厂商设定价格采用后顾式定价方式,则 期后顾式定价厂商的最优价格 为前期调整价格 与前期通货膨胀 之和。

从而 期的价格指数可以表示为: (4)

结合上面(1)至(4)可得:

许多关于新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文献都用产出缺口代替边际成本作为通货膨胀的推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得到边际成本对均衡状态下的偏离和产出缺口的比例关系: ,其中 为潜在产出。

结合我国当前的研究状况,对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结合外推型和适应性预期机制可得: ,这些预期假说都是依据对被预期的变量的过去数值来进行预测,表现在模型中就是将通货膨胀率的滞后值作为预期通货膨胀率替代表示,因此,基于产出缺口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NKPC)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 为t-i期的通货膨胀率, 是用比例表示的产出缺口,即:( )/ , 为均值为零的残差项。

基于产出缺口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NKPC)模型将总供给与总需求通过价格结合起来,产出缺口是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差,产出缺口反映了市场供求的矛盾,产出缺口为正表明存在通货膨胀压力,缺口越大,通货膨胀率压力越大;反之,产出缺口为负,表明存在通货紧缩压力,缺口越大,通货紧缩的压力越大。通过此模型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是用来度量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支付消费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化程度的相对数指标,它是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消费物价指数CP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本文选取的数据区间为1992年1季度至2009年3季度,为避免季度性因素的影响数据的较大波动,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季值除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0年1季度为100)]的自然对数进行季节调整后的取值作为实际产出 的指标值,估算产出缺口( )并利用所得到的数据进行通货膨胀预测分析。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三)实证检验

1.产出缺口的估计

对于潜在产出及产出缺口的估计方法通常有三类,即生产函数方法、消除趋势法及多指标方法。生产函数方法是以实际产出为因变量,以实际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与实际利用的资本存量为自变量建立模型估计潜在产出及产出缺口,但由于我国失业率的统计也不充分,只有城镇登记失业率,因此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估计潜在产出存在很多困难;对于用消除趋势法来估计潜在产出,虽然简单易行,但在处理样本尾部的数据时不准确,Van Norden(1995)[10]指出HP滤波方法更像是平滑方法而不是滤波方法,而且该方法没有经济理论的支持。曾辉(2009)[11]用包含HP滤波和卡尔曼滤波的各种方法对潜在GDP进行了估计,得出各种估计方法在方向性上保持一致。因此,本文将利用估计潜在产出的卡尔曼滤波方法,该方法克服了HP滤波方法在处理样本尾部数据时的不准确性,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设实际产出 (实际GDP的对数值)分解为不可见的趋势成分(即潜在产出)与周期成分(即产出缺口),对可观测的产出序列和不可观测的趋势、周期成分序列用状态空间的形式来表述,再用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法计算出潜在产出的估计值。

模型的观察方程为表示了产出序列为趋势成分与周期成分之差:

状态方程为:

设残差序列满足白噪音过程,且残差与状态变量不相关。

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运用Eviews软件估计结果如下:

基于上述参数估计值检验模型生成序列的稳定性,通过对方程式的特征根检验,说明系统稳定。通过卡尔曼滤波平滑推断方法得到状态变量趋势成分(即潜在产出)与实际产出如下图所示: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循环要素 序列实际上就是围绕趋势线上下波动,即为绝对量的产出缺口序列,相对量表示的产出缺口可以通过 =100×( )/ 转化得到。

2.我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分析

使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简称VAR)方法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检验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率或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用于研究一个变量y是否能用于估计另一个变量x,当对于所有的 ,基于 的预测 的均方误差与用 和 二者得到的 的预测的均方误差相同,则 不能在格兰杰意义上引起 。即如果

则 不能在格兰杰意义上引起 。

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检验时需要构造一个服从F分布的统计量,如果F统计量大于给定显著水平(通常取5%)的F分布的临界值,或者被选假设发生的概率(p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水平,则我们拒绝“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原假设,认为y在格兰杰意义上引起x。

通过分析表1中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到,产出缺口gap在格兰杰意义上不能引起通货膨胀率cpi(p值=0.0022<0.05);通货膨胀率在格兰杰意义上引起产出缺口(p值=0.0934>0.05);检验结果显示,1992年以来,我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将数据用图形表示,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产出缺口滞后于通货膨胀的变化,这是由我国的政策传导机制和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产出缺口在1992年至1994年期间从负缺口转变成正缺口的过程中,通货膨胀率也逐渐升高,当产出缺口在1994年达到顶峰时,我国经济中也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8年到1999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将近于停滞,宏观经济增长持续减速,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产出缺口由正缺口转为负缺口,并且逐渐变大,使得这一阶段的通货膨胀率也大幅下降。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持续好转,经济增长加快,负产出缺口逐渐变小,缓解了通货紧缩的压力,物价水平也相应的上升,至2007年我国又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2008年全球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从而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的迅速下降,为应对经济危机,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基于产出缺口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模型的实证检验

通过估计得到产出缺口的值及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前面推导的模型对基于产出缺口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模型(NKPC)进行实证分析,但当模型扰动项存在序列相关时,则会导致估计的结果失真,为剔除模型中的序列自相关现象,根据初始估计的结果,利用Breush-Godfrey LM检验确定滞后阶数(p),然后结合AR(P)模型描述一个平稳序列的自相关结构来修正NKPC模型,两模型估计输出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4.模型预测与分析

回归方程输出的结果显示出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产出缺口的系数估计值通过t检验,且这种关系比较显著,从参数的数值来看,产出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通货膨胀将增加1.87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的滞后一期对前期有较明显的正向影响,如前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对当期的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达到1.94倍,但从第二期开始影响减弱,且影响关系也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由于价格走向市场化过程诸多不确定因素对通货膨胀率以及经济环境剧变对人们通货膨胀的预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菲利普斯模型对我国的通货膨胀进行预测分析。

通过对模型参数和模型设定进行了检验,得到了正确形式的模型和具有优良性质的参数估计后,可以利用它进行预测估计。基于NKPC模型的预测是根据已知n个时刻的序列观测值y1,y2,y3…yn,对未来n+L个时刻的序列值作出估计,即最常用的线性最小方差预测方法(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LMMSE)。通过NKPC模型对样本估计期间数据进行拟合,如图3描述的cpif以及图4中的真实值与预测值的残差图。由预测图可以看出,除1996年前误差较大外,其余年份误差都控制在1%内。因此,模型总体估计情况比较理想,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通过表4中所列的指标体系对模型的预测功能进行评价,MAE和RMSE受因变量量纲影响,用于评价模型预测精度,从数值可以看出预测结果误差较小。偏差比例、方差比例和协方差比例之和为1,表中数值显示偏差比和方差比较小,协方差比较大,从而证明模型预测结果也较好。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一系列的实证分析表明,1992年至2009年期间,中国存在适应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变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存在正相关关系,符合先前的理论假设。结合我国经济中通货膨胀走势与社会产出变动状况分析,1991年-1992年积极经济政策推动通货膨胀率连续上涨,至1994年全年通货膨胀率较1991年上涨20.7个百分点,由于消费者通胀预期因素的影响使预测结果出现偏差,1995年-1996年的压低通货膨胀的紧缩性政策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产出缺口的缩小和通货膨胀的降低使经济平稳增长,运用NKPC模型预测产生良好的预测结果。从1998年-2003年随着不同程度的积极经济政策的实施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其结果是投资的膨胀和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因而经济政策逐渐进行适当转变阶段,并合理引导消费者的预期和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转变,从而对模型的预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至2008年我国妥善处理经济中的日益增长的通货膨胀现象,然而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我国经济迅速下滑,为促使国内经济走向复苏,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至2009年3季度末各项经济变量指标显示我国通胀预期的显现,从而为维持物价水平的稳定经济政策也面临着适度的调整阶段。因此,通过以上时间段的分析我们可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和控制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对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是以经济理论的基础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提供了较好的预测能力。在后危机时代制定合适的政策措施来促使经济复苏,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影响当前经济中的各种因素。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继续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消除经济二元结构,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劳动和产品供求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加强中央银行政策的透明度,积极地、正确地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在市场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极大程度地改善利用通胀预测机制进行事前全面预测所需的条件,只有使央行根据通货膨胀预测机制准确预测未来通货的状况,并以此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则将有助于避免货币政策的时滞,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稳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Jorge Ivan Canales.Kri.jenko.Turgut Kisinbay,Rodo.fo Maino,and Eric Parrado,2006, “Setting the Operational Framework Producing Inflation Forecast”,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 James.H.Stock and Mark.W.Watson,1999,“Forecasting Inflation”,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44pp293-335.

[3]Paul McNelis and Peter McAdam,2004,“Forecasting Inflation with Thick Models and Neural Networks”,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NO.352.

[4] Chengsi Zhang,Denise R.Osborn and Dong Heon Kim,2008, “Observed Inflation Forecasts and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75-398.

[5] Aaron Mehrotra and Jose R.Sanchez-Fung,2008, “Forecasting inflation in China”.BOFIT Discussion Papers 2/2008.

[6] 黎德福. 二元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法则[J].世界经济,2005,(8).

[7] 曾利飞,徐剑刚.开放经济下中国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

[8] Gali,J and Gertler,M.1999,”The Science of Monetary Policy: A New Keynesian Perspectiv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7 (2), 1661~1707.

[9] Roberts, J. M.2001,”How well does the New Keynesian Sticky-Price Model fit the data?”,Working Papers,Federal Reserve Board.

[10] Van Norden,s.1995,”Why is so Hard to Measure the Current Output Gap?”,Ba-

-nk of Canada working paper,1995,No.9506001.

[11] 曾辉,尹小兵.中国潜在GDP估计的比较研究[J].南方金融,2009,(6).

The study on China’s inflation forecasts based on

the output gap Phillips curve model

XIAO Man-jun, LIU Shi-hui

(school of finanac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79,China)

Abstract: Forecast inflation to the monetary policy formulation and the economic stability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Based on the Phillips curve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put gap and inflation rate, application of Kalman filtering methods to estimate China's potential output and output gap, through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verified its relationship, and establish the Output gap Philips curve model forecast the inflation of our country.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better predict China's inflation, so that it can provide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appropriate monetary policy.

通货膨胀的概率范文4

关键词:通胀预期;货币政策;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一、通货膨胀预期指标的选择与计算

央行为了更好地把握公众对未来物价水平的预期,向全国各地进行问卷调查。如问卷的问题是“预计在未来半年内的物价水平将比现在如何”,其选择的答案包括“快速上升;基本稳定;略有所下降或上升;基本不变;下降”。依据调查的结果来制定未来半年的预期指数。央行制定的未来物价预期指数通常反映了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但是这个预期指数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描述,为了更好地对通货膨胀进行研究,可以将预期的指数进行量化。

而对于通货膨胀预期指数的测算则主要包括概率法和差额的测算方法两种。差额的计算方法的公式就是W1=R1-F1,其中W1表示净差额,F1表示估计下一季度价格水平将会出现的人数比,R1表示估计下一季度价格水平上涨的人数百分比。而概率法就是指,假定公众对未来物价的预期符合某一种概率的分布,则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来分析概率的参数。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指标选择和处理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稳定物价、保障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以及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现阶段在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两个方面作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判断依据。

1.稳定物价。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单位货币能够买到的商品数量。通常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商品的物价指数。在目前国际社会中,各国政府都采用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2.促进经济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增长是我国货币的最终目标,一般可以通过用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表现通货膨胀预期对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通常,用GDP来表示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而用CPI来表示真实的通货膨胀率。

三、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措施

1.控制物价上涨的趋势以及对通货膨胀预期进行有效地管理。首先,对于货币的供应,央行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减少货币乘数以及基础货币的供应,从而降低货币供应的速度。因此,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央行应当灵活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好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控制好信贷的总量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有效地将资金引入到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中去,调整经济结构;落实好货币政策,最大限度地实现货币政策对金融的促进作用。其次,对于货币的需求,央行要进一步提高利率,特别是要适时地提高长期贷款的利率,减少因需求大于供应所产生的贷款长期化和存款活期化的现象出现。最后,在稳定经济的同时,要防止国外大量货币流入对我国物价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严格控制国外游资的流入,防止国际的大量的资本对我国物价的炒作,从而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2.大力实施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拓展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其主要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断强化市场利率的检测作用,加强对利率风险的引导,构建一套完整的利率风险报告制度,从而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二是逐步完善利率体系,通过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三是净化应用环境,强化利率市场化的引导作用,不断改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

3.政府应当加强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强货币政策的公信力。努力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货币与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对货币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是做出货币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有效地避免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误差的重要保障。二是强化对短期货币政策操作的引导。央行需要注重货币政策的指导作用,避免货币政策的滞后性,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自主性。三是实现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精准化。为了适应宏观调控的需求,就需要大力延伸和拓展货币政策的市场功能,逐步优化政策工具的组合,提高货币政策工具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化操作。四是及时公正透明地宏观经济信息。依靠信息平台技术,提高央行的信息素质,逐步增强央行能够准确、及时、科学的处理数据信息和披露信息的能力,从而实现央行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对等性,从而不断提高央行政策的实效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通货膨胀预期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所以,央行将通胀预期引入到货币政策的制定中是宏观调控的必然。然而,如何切实有效地实现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仍需要未来的深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彭方平,胡新明.通胀预期与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J].中国管理科学,2012.

[2]柳婧.通胀预期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湖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

通货膨胀的概率范文5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一、我国企业面临通货膨胀的近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8月13日公布的数据,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同比达到5.8%。对消费影响最直接的是,猪肉、蔬菜等消费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专家认为,我国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通货膨胀一般是由于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两个因素引起的,但在通货膨胀恶化的时期,需求和成本两个会共同作用,形成螺旋形通货膨胀,这时人们容易形成恐慌心理,造成通货膨胀难以在短期内抑制。对于企业来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面对步步逼近的通货膨胀,该用什么样的策略应对,以减少损失,渡过难关。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在物价不断上涨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国家紧缩银根,即使是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也很难贷到款。此时,因为应付款项在不断贬值,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应付款项的支付,越迟支付对企业越有利。由于货币性资产在不断贬值,而进货成本在不断上涨,应尽快把货币资产转换为生产物资,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当企业应对通货膨胀时,很容易将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转移到下游企业,然后下游企业继续转移,这样企业无休止的转移行为将导致市场价格一轮又一轮排浪式上涨,这将对国家的宏观调控造成障碍。总之,如果通货膨胀到来,它对企业生产和经营带来的影响将是普遍性的,此时企业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切莫产生恐慌心理,因为对通货膨胀的恐慌其实比通货膨胀本身更加可怕。

二、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公司理财的对策

1.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

一般来说,企业持有现金主要是满足三个方面需要:预防性需要、交易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发生通货膨胀时,现金作为流动资产,其购买能力会下降,如果企业在此时持有大量现金,肯定会因货币贬值而遭受损失。但是,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对现金的需求量却增加了。这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得货币的供应量小于需求量,在货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持有的现金量不足,不仅难以支持日常生产开支,错失良好的购买机会,还会因无钱付款问题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因此,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未知因素,如果持有的现金不足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更严重的还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企业必须要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来应付各种不确定问题。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企业现金管理目标首先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然后才能考虑因通货膨胀带来的购买力损失问题。

2.合理确定存货数量

存货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时期。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及时供应在生产经营中企业所必需的存货。而储存一定数量的存货,会发生存货的存储成本、磨损成本以及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等,所以,一般来看,企业应该尽量减少持有的存货数量。在通货膨胀时期,首先,企业应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对存货的影响,合理确定持有存货数量。其次,通货膨胀时期国家一般会采取通货紧缩的政策,受政策的影响,在消费、出口、投资等各方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量会大大减少。因此,企业不宜储存过多数量的存货,应结合自身情况权衡利弊,合理持有适当数量的存货。此外,不管是否发生通货膨胀,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应尽可能地与客户签订长期购货合同,这样可以降低因物价上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3.尽快收回应收账款

作为货币性资产,在通货膨胀期,应收账款会因货币购买力下降而给企业带来损失,而且前面也分析了,在通货膨胀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企业本身资金会很紧张,企业间的资金也很紧张,这时,很难收回应收账款,出现坏账的概率增大。因此,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企业应指派专人催收应收账款,设定更严格的信用标准,并且要缩短信用期间,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尽快回收应收账款,将其转化成为现金,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坏账损失。

4.科学调整长期投资策略

投资有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之分。短期投资,即是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并能随时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短期投资流动性仅次于现金,一般可以被认为是现金的暂时形式,变现能力很强。因此,对于短期投资来说,其受通货膨脹的影响微乎其微。在经济结构稳定下,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对短期投资的影响很小,短期投资就不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对于长期投资,就必须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长期投资是指持有时间超过1年并且不能够随时变现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权投资等。发生通货膨胀时,通胀率的突发性较强,肯定会对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产生严重影响,如果企业能够准确地预测通胀率,会对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产生重要意义。因此,企业在长期投资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并应根据其产生影响及时调整长期投资策略,以免造成更大的投资失误和损失。

5.采取有效方法减少税赋负担

通货膨胀的概率范文6

通货膨胀压力显现

翘尾因素拉高CPI

翘尾因素(翘尾因素也称价格滞后影响,是指上年商品服务价格上涨对下一年价格指数的影响)明显影响2010年物价涨幅。即使全年CPI统计范围内商品/服务品新涨价因素为零,由于翘尾因素影响,全年CPI同比要达到1.5%以上,PPI同比将达到3%以上。如果仅考虑上半年因素,翘尾因素将导致PPI同比增长4.1%,CPI同比增长2.1%以上(见图1、图2)。

流动性过剩带来了通货膨胀的持久压力

2009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高达9.58万亿元,天量信贷助推M1、M2增速达到10年来的新高(见图3、图4),金融市场流动性空前充裕。“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空前的市场流动性大大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2010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仍然面临不确定性、投资项目后续资金安排存在刚性需求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贷款规模难以强制压缩,持续的信贷增长和流动性宽裕足以引起市场对通货膨胀的过度担忧。

资产价格泡沫导致通货膨胀预期高涨

2009年我国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一路上扬,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则略微上涨(见图5),显示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投机行为,泡沫较为明显,中国房地产市场则在2009年达到过88.58%的涨幅(见图6),位居全球涨幅前列。虽然资产价格的上涨并不直接体现在CPI通胀率上,但任由房地产这样的硬资产涨价会影响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而预期将必然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和投资模式。这一传导机制一旦形成,物价全面上涨恐怕就不可避免。从历史数据看,2006年持续的资产价格膨胀带动的股市、楼市“非理性繁荣”,是2007~2008年通胀率高企的重要原因。

不必过于惊慌

目前存在通货膨胀的现实压力,但并不存在恶性通胀即将发生的现实挑战,对于通货膨胀压力不必过于惊慌,主要理由如下。

中国通货膨胀的统计量特征揭示通货膨胀率爬升相对缓慢

如果按照“低―高―低”为一个完整的周期性变化来划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可以划分为八个周期。从八个周期的相关统计量指标(包括周期区间对应的起始年代、周期的时间跨度、周期中处于上升期的时间跨度、波峰波谷对应的时刻和水平值以及各个周期对应的平均值和波动性等)来看,所有周期对应的通货膨胀上升期的时间跨度都要长于甚至是远远长于通货膨胀在对应周期内的下降期的跨度,即这30年的历史时间内,大部分情况下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不断爬升的过程要比下降的过程缓慢的多。通胀率爬升受供给状况、央行货币政策等影响相对缓慢,目前已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但通胀率爬升将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目前恶性通胀的压力并不显著。

流动性正在逐步回收,货币乘数见顶回落

2010年以来,监管机构对货币政策进行审慎微调。银监会加强了新增贷款规模的控制,特别是针对2009年数家银行用银行理财置换新增贷款的模式给予了严格限定;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并显著影响市场预期。受上述政策措施影响,贷款增速和M1、M2从2009年11月份见顶回落(图3、图4),货币乘数亦开始回落(图7),将缓和通货膨胀压力。

输入性通胀因素减弱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以及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对于我国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作用在逐步增强。2007~2008年间,正是由于全球石油、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构成了全球性的供给冲击(图8),进而在我国体现出一定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2010年输入性通胀因素很难达到2007年、2008年的水准,主要原因在于美元有望震荡上行,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有望震荡回落。目前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随着经济基本面的好转将逐步加强,在经济复苏根基进一步巩固、失业率趋势性下降的背景下,为控制长期通胀压力以及新资产泡沫的形成,美联储加息宜早不宜迟,时点在2010年6月或8月概率较大。而现阶段欧日经济复苏晚于美国:欧洲债务评级不确定性仍存,英国继续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维持资产购买计划规模在2000亿英镑不变;日本经济复苏进程更不及欧美,走出通缩尚需时日。

通货膨胀预期得到抑制

自2009年12月以来,国家加强了对房地产的调整,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涉及房地产的上下游,房价初步得到了控制。股市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获得批准,股指期货也破茧待出,这将有效引导股市单边上涨的非理,从而通货膨胀的预期在房价得到控制和股市理性回归的基础上有望稳定。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