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餐饮消费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餐饮消费调查范文1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97-03
一、引言
近年,笔者在与国内会展业界的一些一线经理人接触交流时,发现他们在组展或参展时颇为国内大型展览会餐饮消费中的某些问题而头疼,比如展馆中的就餐场所少、餐饮品种少、餐饮价格高等。相比而言,国外展会的组织中,设置的餐饮场所会方便于参展商、观众及其他人员的就近消费,餐饮品种丰富,餐饮价格与展馆外的市场价格也基本相当,就餐条件有助于参展人员就近进餐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在展馆内参观和交易,也会提供方便条件使客商在展馆内边吃边谈进行商务就餐。相反,在我国很多城市的一些大型展会上,在宏大的展馆内,参展人员的活动通常只能依靠徒步,往往半天下来只参观了一小部分展场面积,但为了就餐却不得不离开展馆,等到在展馆外四处搜寻餐馆就餐结束后又不愿意再次长途折返回展馆继续参观,其实,这对于组展商、参展商、观众以及展馆本身而言,都会产生损失和浪费。
国内有关商务游客的餐饮行为研究尚是一个盲点(罗秋菊 张安安,2010)。国外英文文献的研究多聚焦于一般游客的餐饮行为,也是很少把商务会展客的餐饮消费问题专门拎出来进行研究。那些一般性的游客餐饮消费研究,普遍关注到食物的口味和质量(Miller & Ginter,1979;Koo,et al.,1999;Hart & Casserly,1985;Morgan,1993)、服务和价格(June & Smith,1987;Domingo,2002;Brooker,et al.,1986)、环境(Finkelstein,1989;Bitner,1992;Clark & Wood,1998;Kivela,1997;Foster,1997;Soriano,2002;Tzeng,et al.2002,)、吸引力(Auty,Kivela,et al.,1992;Hong & Woo’s,2004;Bowie & Chang,2005;Lin & Mattila,et al.2006,)等是消费者餐饮消费的影响因素。
苑炳慧,杨杰(2009)基于参展商视角对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的展览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时,发现在20个评价指标里,参展商对餐饮的满意度最低,且与其他指标满意度的差距较大。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光大会展中心内部及附近区域餐饮配套设施不足,展览会期间餐饮供求矛盾突出所造成的。,杨杰(2006)对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2005年举办的8个展览会为例研究会展经济效应时,发现展览会对当地住宿餐饮业的影响巨大。他们调研发现,餐饮消费是观众参展的主要消费活动,其中,境外观众和国内观众参展消费的高低位序依次是住宿、餐饮、购物、旅游、娱乐、交通、门票消费等,本地观众参展消费的高低位序依次是餐饮、交通、购物、娱乐、门票、旅游消费等。
综上,基于对大型展会餐饮消费问题的关注,并在充分综合了文献研究的成果后,笔者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广州琶洲展馆(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5个大型展览会上进行了专项调查,包括“中国国际果蔬、加工技术及物流展览会(2009.11.13-15)”、“2009第十三届广州广告展览会(2009.11.25-27)”、“2010年快乐广州迎春时尚购物节(2010.1.22-2.22)”、“第二十五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办公环境展)(2011.3.27-30)”、“第10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10.4.15-5.5)”,针对展会餐饮消费现状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研究中,首先对会展行业的部分经理人、普通员工及部分行业专家进行了访谈和意见征询,设计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半结构性问题体系,在2009年“中国国际果蔬、加工技术及物流展览会”、“2009第十三届广州广告展览会”上进行了预调查,并对调查问题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修订,进而在“2010年快乐广州迎春时尚购物节”、“第二十五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办公环境展)”、“第10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进行了正式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了国内外的参展商、观众、买家及其他工作人员。调查发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餐饮服务与其他展会相比,在餐饮服务点数量、餐饮品种及餐饮消费指引方面做得最好。一年后,在2011年“第109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11.4.15-5.5)”期间、“2011第十五届中国烘焙展览会(2011.5.26-28)”、“第二十一届广州国际鞋类、皮革及工业设备展览会,广州国际鞋类、皮革制成品展览会(2011.6.1-3)”上专门针对“餐饮消费质量改进”问题进行了后续补充调查,最终结果形成本文的研究内容。期间,预调查和正式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7份;后续发放问卷调查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
餐饮消费调查范文2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市场细分;营销策略
1.引言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在消费者消费品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当前餐饮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已超过10%,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为振兴消费、扩大内需、保障就业、普惠民生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商务部的有关数据显示,未来五年,我国餐饮业将实现年均18%的增长速度,零售额将达到3.3亿元,吸纳就业人口超过2500万人,并初步形成以大众化餐饮为主题,各种餐饮业均衡发展的格局态势。
在餐饮业这样的发展趋势背景下,根据消费者的行为偏好、特征,企业合理细分消费者市场,再定制不同的营销方法十分必要。因此,研究餐饮业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消费增长,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实证研究
2.1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主要以餐饮业消费者为对象,因此选择在学校附近餐厅及商业区为调查地点。调查时对用餐人员进行随机发放问卷并收回。此次调查问卷总数量为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3份,回收率为76.5%。本次调查中男性62人,比例为40.05%,女性91人,比例为59.95%。学历主要以大学本科及研究生为主,比例为76.3%。
2.2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餐饮业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各方面变量进行测量。量表由20个对餐饮业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描述语句构成(量表内容见表1),由被访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对各个描述的赞同程度,其中记分情况为5分表示“完全同意”,4分表示“同意”,3分表示“一般”,2分表示“不同意”,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
2.3研究结果及分析
2.3.1因子分析
对153份有效问卷通过利用SPSS 16.0检验样本的适当性数值(KMO)和球形检验值(Bartlett)确定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其中KMO值为0.913,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因此,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对调查结果采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后,按照Kaiser准则以及陡坡检验(Scree Test),从20个变量中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5个主因子,每个因子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大于0.5,说明各因子的原始变量有较显著的相关性,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7.615%。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5个主因子即可看作是餐饮业消费者行为方式的5个维度。按照5个因子所包含的项目,经过主观分析解释,得到下表2。
2.3.2聚类分析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得出的5个因子进行市场细分。一般认为,大于100的样本量则有必要考虑使用K一均值聚类,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为153,因此比较适合采用K一均值聚类方法。利用调查样本在各因子上的得分,采用K--均值聚类法进行分类,得出方差分析表中5个指标的显著性都为0,小于0.05具有显著性,说明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群体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分类合理。
下表3列出了聚类分析4种类型消费者在5个因子上的得分,可以看到通过K-均值聚类把目标消费者聚成4类。表中的数据表示各个类别在各变量中的平均值,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根据4种类型消费者在5个因子的得分情况,可以把4种类型消费者分别命名为享受养生类、口味品牌类、节俭便捷类和西化品质类。
(1)第一类消费者在社交享受因子和服务情况因子平均值较大,而在其他因子的平均值较小,因此可以命名享受养生类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大部分年龄在40岁以上,平均教育水平中高等,收入高,在外用餐频率高,消费额高。这类消费者把在外就餐作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对食材的新鲜健康要求高,注重养生。
(2)第二类消费者在理性消费因子和口味品牌因子平均值较大,而在其他因子的平均值较小,因此可以命名为口味品牌类。这类消费者年龄段大部分集中在20~40岁,教育水平中高等,收入中高,在外用餐频率中高。这类消费者较理性,追求时尚的生活,关注品牌,喜欢味道好,时尚的菜品及多样的款式。
(3)第三类消费者在价格因素因子和理性消费因子平均值较大,而在其他因子的平均值较小,因此可以命名为节俭便捷类。这类消费者大部分年龄在30岁以下,教育水平中低等,在外用餐频率低,收入水平较低,所以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对食物口味,餐厅服务要求较低,追求物有所值的消费。
(4)第四类消费者在价格因素因子平均值较低,而在其他因子的平均值均较大,因此可以命名为西化品质类。此类消费者大部分年龄在30岁以上,平均教育水平高等,收入较高,在外用餐频率较高,消费额较高。这类消费者向往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对价格不敏感,追求食物的品质,要求高质量的餐厅服务,喜好社交,常将在外就餐作为一种社交的方式。
3.结论及营销建议
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餐饮业消费者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将餐饮业消费者分为4种类型。通过对餐饮业消费者的市场细分,企业可以实行差异化营销,来获取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提高营业利润。针对以上4种消费者细分群体,现提出以下营销建议供餐饮类企业参考。
对于第一类享受养生的消费者,此类消费者把就餐作为一种享受,青睐于健康、绿色、养生的食品,注重食材的新鲜度,食物制备过程卫生。此类消费者主要集中于大型高档商业区及居民区,因此这类餐厅应当选择在较高档区域设置店面。餐厅应将消费者饮食健康作为核心目标,注意烹饪过程中食物营养成分的保留,菜单中应尽量说明菜品的营养价值等有益于消费者健康的因素。
对于第二类口味品牌的消费者,此类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理性,较为看重餐饮业的品牌,外出时更钟爱到自己喜爱的餐饮店品牌就餐。此类消费者分布较为广泛,餐厅选址约束性较弱。此类餐厅要注重菜品美味等各个因素,提高餐厅综合实力,塑造餐厅品牌专用性,可以利用广告等媒体方式打造宣传餐厅品牌,提高餐厅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
餐饮消费调查范文3
内容摘要:顾客关系管理是餐饮连锁业运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首先对餐饮连锁企业顾客的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消费者就餐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了餐饮连锁业顾客需求信息管理的内容,最后提出了餐饮连锁业实施顾客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餐饮连锁业 顾客关系管理 需求信息管理
顾客关系管理
顾客关系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有效管理消费者的信息资源,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和顾客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的密切关系,使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更大程度地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挽回失去的顾客、保留现有的顾客,并不断地吸引新的顾客,挖掘并牢牢地把握住能给企业带来最大价值的消费群体,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优势。
顾客处于餐饮连锁业供应链的终端,它能推动整个餐饮连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餐饮连锁企业与传统单店经营的餐饮企业相比优势之一是餐饮连锁分店分布在不同的多个区域,能够获得不同区域更多的顾客。这些顾客是餐饮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餐饮连锁企业必须像管理其他资源一样对顾客进行管理,与顾客建立一种相对稳定和密切的关系,时刻了解顾客最新的消费需求动态,赢得顾客的消费忠诚,从而实现餐饮连锁企业和顾客的价值增值,达到双赢。
顾客关系管理是餐饮连锁业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延伸,它能帮助餐饮连锁企业减少营销体系中的中间环节,通过新的扁平化营销体系,实现餐饮连锁企业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从而降低销售成本。但是,在现实操作中,许多餐饮连锁企业在进行顾客关系管理时,盲目性、随意性、非科学性的成分很重,大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所以,餐饮连锁企业亟待需要用一种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来重新进行顾客关系管理。
顾客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消费者就餐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把握顾客需求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餐饮生产和营销活动,餐饮连锁企业必须对顾客的类型、顾客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等特点有所了解。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认知特征主要是对产品的概念的认识和评价,购买行为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如消费者的认牌购买风格等。
具有不同购买动机的餐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不一样。按照购买动机可把餐饮消费者划分为便利型就餐者、求廉型就餐者、求实型就餐者、求新型就餐者、感情型就餐者、社交型就餐者、商务型就餐者和习惯型就餐者,他们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顾客到餐饮连锁企业进行消费的行为和消费心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顾客本身的因素、餐饮连锁企业的因素以及其它因素。顾客的因素包括顾客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等。餐饮连锁企业的因素包括餐饮连锁门店的地理位置与内部就餐环境、餐饮产品的价格、产品的口味、产品的特色、服务质量、餐厅的卫生条件、餐厅的美誉度、餐饮连锁企业的知名度等等。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调研而形成的2003年餐饮业消费趋势调查报告中,被调查者光顾餐饮连锁企业时对餐厅的卫生条件、餐饮产品的口味、产品的特色以及营养健康等因素特别关注。其它因素包括顾客与餐饮连锁门店的距离等。
顾客需求信息管理
餐饮连锁企业制定合理和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各层次的需求,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顾客和市场份额,是在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充分了解顾客消费需求倾向的基础上进行的。顾客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需求、顾客期望和超越顾客期望。顾客基本需求是产品和服务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或基本功能,如果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顾客最基本的需求,顾客将会失望,然后离去。顾客期望是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仅仅具备必须的属性或基本功能,还能满足顾客潜在希望得到的要求,这种要求一旦得到了满足,顾客就很可能成为回头客。超越顾客期望是指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或者满足顾客从未体验过的需求,这种超越可能给顾客带来意外的惊喜。
餐饮产品具有不可储存和即时性,即顾客点菜后才进行餐饮产品的生产,而且产品即时消费;餐饮产品的原料又具有易腐烂等特性,这些特性都决定了餐饮连锁企业必须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每个餐饮连锁分店每天的销售量,从而进行原料的采购,以免造成原料的过量或缺货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而失去顾客。这些都要求餐饮连锁企业要对顾客的需求信息进行管理。因此,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对顾客需求信息进行管理,能够使餐饮连锁企业明确自己的价值定位,比竞争者更快、更有效地向顾客提供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餐饮连锁企业对于顾客需求信息的管理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顾客需求信息的获取
顾客需求信息的获取收集是顾客信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餐饮连锁企业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的渠道很多,包括直接与就餐的顾客闲谈、组织市场调查、网上留言调查、顾客点菜信息获取、顾客意见反馈以及其它渠道等。其中市场调查、顾客的菜单信息是最为重要的来源,尤其是菜单信息,它是消费者的直接需求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顾客短时期内的消费倾向。
顾客需求信息的分类与分析
顾客需求信息的分类与分析是对收集的顾客需求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与分析,主要是把顾客需求信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从而进行统计分析、顾客需求趋势分析以及需求关联分析。需求信息统计分析是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类,分析顾客的年龄、家庭状况、工作性质、收入水平及消费习惯等,从中了解哪些菜式比较受欢迎、什么时段会出现就餐高峰期、顾客需求的季节性变化、消费者的消费额度、顾客的基本需求与顾客期望等等。需求趋势分析是通过分析获得的信息,预测消费者短时间或一段时期内的餐饮需求倾向和趋势。需求关联通过集成有关的信息,分析不同餐饮产品之间的销售关联度,即了解顾客喜欢什么样的餐饮产品搭配等等。
由于顾客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而且随着市场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因而在分析这些顾客信息的时候要注意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连续性和时效性。
顾客需求信息的共享
顾客作为餐饮连锁业供应链的末端节点,其需求信息也就成为餐饮连锁业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源头之一。需求信息的透明是整个餐饮连锁业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基石,实现顾客需求信息的共享,能够有效地减少最终市场需求信息沿供应链向上传递过程中的波动程度放大现象(即所谓的“牛鞭效应”),使供应链上的成员更好地安排生产作业和配送计划,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最终顾客的满意度;同时,顾客信息的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餐饮连锁企业与其它供应链成员的相互信任,有利于稳定双方的长期合作。
把顾客需求信息与销售数据、存货数据、生产调度数据、需求预测数据以及配送计划数据等多方面的信息汇集到餐饮连锁企业总部的信息控制中心,使该信息中心形成一个具有数据存储、信息处理和信息等功能的系统。由该信息中心根据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频度、企业的商业机密与信用度、业务合作时间的长短、关系的密切程度等决定信息的公开程度,从而实现不同合作伙伴对信息的差异化共享。
顾客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
采取顾客类型细分策略
顾客关系管理可以简化为这样一个过程:建立关系――维持关系――增进关系,或者是吸引顾客――留住顾客――升级顾客。根据著名的20%-80%营销法则,企业经营利润的80%来源是20%的重要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而不同的顾客对服务水平和服务类型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对于餐饮连锁企业来说,对于不同类型的顾客群应该采取不同的差异化服务策略,而重点放在比较重要的20%的顾客身上,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对顾客的信息加以分析,可以把顾客细分为忠诚顾客、偶尔消费的顾客和潜在顾客。忠诚顾客数量占餐饮连锁企业总顾客数的比例比较少,但是能给餐饮连锁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对于这类顾客,餐饮连锁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对他们给予必要的折扣优惠,经常地和这些客户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掌握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一对一营销”的个性化服务,并听取他们对于本企业在服务、菜品质量、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改正,使这些顾客真正成为餐厅的忠实顾客。偶尔消费的顾客数量比较多,但是消费额比例不太大,对于这类顾客,餐饮连锁企业必须依靠高品质的餐饮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他们,找出企业各个方面与他们需求之间的差距,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加以改进,提高他们对餐厅的满意度,以此获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促使他们增加消费的次数,进而成为忠诚的顾客。对于潜在的顾客,要了解他们的需求、购买动因与消费价值观念,发掘他们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需求,吸引他们来餐饮连锁分店消费,并以高质量的、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留住他们。
对顾客类型进行细分,重新进行目标市场的定位,了解不同顾客的餐饮消费需求情况和目前的满足情况,能发现对哪些顾客的服务需要进行较大的改进。通过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差异化与层次化,区别对待重点客户、特殊需求客户,使得客户服务更有针对性和经济性,从而实现餐饮连锁企业获得更多的顾客以及顾客满意。
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
顾客满意度是用来衡量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感受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便于企业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建立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不仅仅局限于顾客对餐饮食品的口味、价格合理性、食品多样性、服务质量、卫生条件、店面位置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还要分析顾客预期质量、顾客感知质量、顾客感知价值以及顾客忠诚等多个方面,从而建立完善的满意度测量指标体系。通过定期的消费者满意度评价,测定顾客的满意程度,不断地设立改进目标, 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调整餐饮连锁企业的经营活动。
把顾客信息管理纳入供应链信息化系统中
对于大中型的餐饮连锁企业来说,为了全面、准确、快速地了解不断变化着的顾客需求,开发顾客信息管理子系统、把顾客信息管理纳入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中是很有必要的。餐饮连锁业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和主体之间都是双向联系,扮演着双重的角色,而顾客是推动整个供应链前进的动力,既是这条链的开始,也是这条链的归宿。因而把顾客信息管理子系统加入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系统,使供应链形成一个闭环,良性地循环下去。顾客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顾客基本信息管理、顾客需求信息管理、顾客满意度评价、信息反馈与共享等。
参考文献:
1.杨铭铎,华庆.论餐饮客户关系管理模式[J].商业研究,2004
2.陈学军.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特征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J].消费经济,1999
3.涂永式.四类不同购买行为的餐饮消费者[J].中国商贸,2001
4.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3年餐饮业消费趋势调查报告[R].2003
5.朱忠华.顾客――服务三角形的中心[J].中国质量,1999
餐饮消费调查范文4
1.了解国内消费者对阿拉伯主题餐厅的关注程度。
2.调查国内消费者对阿拉伯文化的了解程度。
3.了解国内消费者对清真产品的态度、价格承受能力。
4.总结国内消费者对阿拉伯主题餐厅的建议和看法。
二、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目标,拟定调查提纲,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网上问卷调查与埃及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之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核、汇总与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三、调查对象
访问对象为南京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南京居民、中埃厨师及一些酒店、餐厅经营户等。
四、调查过程
本调查分为三个阶段,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3月。
第一阶段(2014年9月―11月),负责国外调查的成员对埃及市场自成体系的阿拉伯伊斯兰主题餐厅进行实地考察。他们走访了一些带有埃及本土特色的地道纯正的阿拉伯风情餐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采集到一些照片和资料并进行整合。
第二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根据埃及实地考察和国内市场调研结果,拟定伊斯兰文化主题餐厅布局、所在地段、餐饮特色及用餐类型等。
第三阶段(2015年1月―3月),以南京为试点,对伊斯兰主题餐厅拟订方案进行问卷调查。
四、国内问卷调查与埃及实地考察结果分析
在兼顾代表性、经济条件和时间因素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分析阿拉伯主题餐厅在餐饮消费市场的可行性,团队成员对力所能及的地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国内问卷调查与埃及实地考察结果相结合。参与本次调查共115人,其中“90后”女性偏多,职业类型以技能型和社交型居多。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分析出如下结果。
1.不是决定消费者选择清真餐厅的主要因素
调查前,我们考虑到了阿拉伯主题餐厅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其供应的食物都为清真食品,无者尤其是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士可能不愿意去此主题餐厅就餐。截止2013年7月的穆斯林人口调查,我国穆斯林人口2032.058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124261.2226万人的1.64%。由此可见,非穆斯林消费者占国内消费市场的绝大多数,仅将目光局限于穆斯林消费者不足以使阿拉伯主题餐厅在餐饮市场立足。
针对这个因素,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置了关于和是否愿意去清真餐厅就餐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人数中,80%的人为无者,0.85%的人为穆斯林,在这些绝大部分为非穆斯林的消费者人群中,仅有4.24%的人不愿意选择去清真餐厅就餐。由此说明,不是决定消费者选择清真餐厅的主要因素,清真餐厅在国内消费市场仍是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的。
2.文化吸引力是阿拉伯主题餐厅的一大特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餐饮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吃饱吃好,价廉物美,而且要求获得良好的文化精神享受。近年来,各地纷纷出现诸如阿凡提风味餐厅、傣家大酒楼、苗族竹楼、边疆风情园等以经营民族佳肴为主的企业。很显然,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文化无疑是构成餐饮经营的重要基础。
在此次调查中,同样涉及了关于阿拉伯文化的了解程度及对阿拉伯主题餐厅是否感兴趣的问题。受调查人群中,对阿拉伯国家及其文化很了解的人数仅占2.54%,而仅有2.54%的人对阿拉伯主题餐厅不感兴趣。在文化方面,绝大部分人对阿拉伯文化知之甚少,但不愿意去清真餐厅的人数所占比例极少。因此,在这样一个文化大融合的社会环境下,阿拉伯主题餐厅通过餐饮渠道给了阿拉伯文化一个进入中国的契机。阿拉伯主题餐厅可在装饰上突出阿拉伯国家的风土人情,融入更多阿拉伯文化元素,力图突出自己的特色,摒弃靠模仿追潮流的做法,以吸引国内消费者。一方面可以以新颖的文化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推广阿拉伯文化。
3.大众消费成为餐饮市场的主角
大众消费,就是指大众在各种外在及内在诱因的影响下做出的消费决断在整个群体的宏观体现。物品价钱是平价,是任何经济条件的消费者都可以消费的。
研究表明,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时,食品行业包括餐饮业就会有大发展时期。我国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已经达到这一水平,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因此,餐饮业迎来了庞大的大众化市场。在调查中,每周几乎不外出吃饭的人数仅占14.41%,这也证明了,在物质极大丰富,工作、社会交往频繁的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更愿意外出就餐。并且大多数外出吃饭的人会选择人均消费在30~120元的餐厅。这种现象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消费成为餐饮业的主要消费方式。这也为阿拉伯主题餐厅提供了较为可靠、足以衡量价位的数据。
4.餐厅选址是餐厅受众范围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餐厅位置的好坏,对餐厅受众范围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在众多相关因素中占到60%左右。因此,餐厅选址是一项重要工作,餐厅地址的选择是决定餐厅受众范围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关于消费场所的数据统计中发现,多数人倾向于去位于公司、学校和住宅附近及娱乐购物中心的餐厅就餐。对这些地域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有如下共同点:首先,年轻人聚集。结合消费者年龄结构观察,一般来说,年轻人的消费欲望更强烈一些,居家的人外出就餐的次数相对较少,老年人到餐馆消费的欲望最低。其次,消费方便快捷、交通状况良好。客源不等同于交通的频繁程度,如在交通要道,尽管交通极为频繁,但过往旅客根本没有就餐机会,也产生不了就餐欲望。只有在消费方便快捷的地区,过路人才更可能成为客源。同样,良好的交通情况才能引人驻足停留,自然会带来商机。再次,区域治安比较稳定。餐饮业和旅游业一样属于比较脆弱的产业,治安的好坏程度会直接影响餐饮企业的正常运转。最后,经济稳定发展。经济背景特别是商业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餐馆未来的经营状况,一个商业不发达的地段,可能很难拉动消费,生意自然无法长期做下去。当然,也要有足够的容量可以容纳建筑、停车场和其他必要设施。
5.注重消费时尚是维系餐厅稳定的关键指标
我们的调查涵盖了消费者希望开设哪些餐厅,包括服务方式、餐厅环境、食物口味及烹饪技术。
在服务方式上,消费者更偏爱点餐型餐厅,但考虑到点餐型与自助型比例不相上下,所以采取点餐与自助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更能满足消费者。同样,在餐厅环境上,环境优雅且主题鲜明的餐厅更迎合大众的口味与审美。
至于食物口味及烹饪技术,国内调查表明,消费者更易接受经过改良偏中式的食物口味,但为了不失阿拉伯风格,餐厅应该采用偏中式菜色口味与纯正阿拉伯口味兼具的配菜方式。在埃及的实地考察中,我们走访了当地一家连锁餐饮――莎富沃尼和一家叙利亚餐厅,对阿拉伯纯正菜系有了一定了解,阿拉伯人做菜在保证食物美味的同时,不忘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所以他们大多采用烤制、煮、拌、煎、炸的方法。同时阿拉伯人喜欢将他们国家盛产的香料加入食物中,所以食物口感偏向浓、香、辣、油腻。而中国消费者的饮食口味与阿拉伯人相较更为清淡,在做改良偏中式的阿拉伯菜时,需要考虑到此因素。
除此之外,消费时尚还包括顾客喜欢的装潢和色彩、用餐氛围、对娱乐的要求,以及喜欢什么样的背景音乐等。因此,在注重消费时尚与迎合大众口味上,餐厅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此稳固其在消费市场上的地位。
五、对阿拉伯主题餐厅的结语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已经不仅局限于口味,对口碑、品牌及个性化需求更为看重。因此,阿拉伯主题餐厅需要树立品牌,除了给消费者带来美食享受的满足感,也给他们传递了一种阿拉伯文化特色的理念。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异域风情也逐渐融入中国市场,然而,目前国内以阿拉伯风情作为主题的餐厅却较为鲜见,将目光集聚于阿拉伯主题餐饮市场,是中阿文化交流及贸易往来的体现,也迎合了当前“一带一路”政策的理念和倡议,阿拉伯主题餐厅也将在“一带一路”的潮流中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期。
参考文献:
[1]李莉,黄振辉,编著.实用社会调查方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6(第三版).
[2]崔林杰.全面学分制下阿拉伯语专业教学管理创新的若干尝试[J].考试周刊,2013(82).
[3]崔林杰.阿拉伯语口译课程的宏观设计[J].考试周刊,2014(87).
餐饮消费调查范文5
关键词:收入水平;学历层次;餐饮方式;问卷调查;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62-04
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餐饮方式具有多元化的性质,而又有很多因素影响着餐饮方式的选择,其中收入水平、学历层次对餐饮方式及餐饮消费量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出图像,再尝试找出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学历层次对餐饮方式有多大的影响。
数据来源:从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云南、甘肃、新疆、贵州等22个省市随机抽取的440份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40份,回收率为88%。
二、不同收入水平对餐饮方式及消费量的影响
同样是去餐馆用餐,但从餐饮文化上来说,餐馆餐饮消费可以分为中式点菜、西式套餐两种类型。那么,不同收入水平在中式点菜、西式套餐两种类型上的分布是怎样的呢?为考察方便,将家庭人均年收入分为如下区间:3万元以下、3万~5万元、5万~10万元、10万~20万元、20万~100万元、100万元以上。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可以得到图1。
图1中的横轴表示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纵轴表示某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上对应的人数。只是在绘图时,为了易于比较,分别对各收入水平的人数、各收入水平下选择西式套餐人数、各收入水平下选择中式点菜人数取自然对数。
不同收入水平图像、西式套餐三个图像、中式点菜人数的图像的形状可以近似看作是个人用餐、家庭用餐、集体聚餐的单人次消费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图像上每个点的高低可以近似表示该单人次消费量对应的概率。
从图像直观上看,不同收入水平人数、西式套餐人数、中式点菜人数都近似服从右拖尾的泊松分布;从整体上看,收入水平越高,其对餐饮方式的选择越分散;在年收入4万元以下的群体集体聚餐时更倾向于中式点菜;在年收入4万~30万元之间的群体集体聚餐时更倾向于西式套餐,其中年收入在4万~7万元之间选择西式套餐的频次最高,最高点达2.24,即该收入水平西式套餐人数与中式点菜人数之比为2.24∶1;在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群体集体聚餐时又倾向于中式点菜。可能性解释:中低收入群体的聚餐的关注点在于吃的本身;中高收入群体聚餐的关注点在于吃的环境;高收入群体在经历了各种消费方式以后,聚餐的关注点又回归于餐饮的本性、民族情结,或者是中式点菜的方式里有其他服务性附加值。
从图像上可以得到直观的认识,但其精确度不高,下面再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可以得到更为精准的认识,于是得到表1。
从峰度指标上来看,年收入水平人数、西式套餐人数、中式点菜人数、西式套餐人数与中式点菜人数的比值等四项指标的峰度系数都是正数(分别为2.63、0.20、5.47和6.66),说明其分布都比较集中,都有比正态分布更长的尾部,其中年收入水平人数、中式点菜人数、西式套餐人数与中式点菜人数的比值等三项指标的这种特征更明显。而西式套餐的峰度系数为较小的正值0.20,说明观测量不太集中、比较分散,有比正态分布更短的尾部。
从偏度指标上来看,年收入水平人数、西式套餐人数、中式点菜人数、西式套餐人数与中式点菜人数的比值等四项指标的偏度系数均为正值(分别为1.72、1.24、2.29和2.34),表明其左侧有较短的尾部。
从拖尾性指标上来看,年收入水平人数、西式套餐人数、中式点菜人数、西式套愿人数与中式点菜人数的比值等四种指标都具有右拖尾性。
从二八分析指标上来看,从最大值(1)与前80%的最小值(11)的差来看,年收入水平人数、西式套餐人数、中式点菜人数、西式套餐人数与中式点菜人数的比值等四项的差值分别为79、22、80和3.27,说明其分布集中性较强。
三、不同学历水平对餐饮方式及消费量的影响
消费量不仅受餐饮方式、收入水平的影响,还受学历水平的影响。那么不同学历水平在消费量上的分布是怎样的呢?消费者按学历水平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六个层次。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可以得到下页图2。
下页图2中像横轴表示每次每人次餐饮的消费量。纵轴表示某个消费量对应的人数的百分比,相当于频率。6个图像分别可以近似看作是各学历水平者的单人次消费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图像上的每个点近似表示该单人次消费量对应的概率,而图像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对应着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为1。
从图形直观上看,各学历水平者的消费量选择比较集中,其概率密度函数均近似服从泊松分布,都具有右拖尾性;学历水平越高,其餐饮消费量的集中分布越靠右,即餐饮消费量越大;学历水平越高,其消费量选择的集中性越弱,即越趋向于扁平化;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餐饮消费的集中度最大,约有26%的消费集中在4~8元区间。
从图像上可以得到直观的认识,但其精确度不高,下面再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可以得到更为精准的认识,于是得到下页表2。
从峰度指标上来看,学历为初中及以下者的峰度系数都是正值2.68,说明在消费量上的分布更集中,有比正态分布更长的尾部;而学历分别为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者的峰度系数为负值(分别为-0.25、-0.72、-1.15、-0.99、-0.64),说明中式点菜在消费量上的分布不那么集中、比较分散,有比正态分布更短的尾部。
从偏度指标上来看,各学历水平者的偏度系数都为正值(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者分别为1.66、1.06、0.9、0.78、0.82、0.95),说明各学历水平者在各消费量上的分布右侧具有较长的尾部。
从拖尾性指标上来看,各学历水平者在各消费量上的分布都具有右拖尾性,且大致呈学历越高越具厚尾性的特征。
从二八分析指标上来看,从最大值(1)与前80%的最小值(13)的差来看,初中及以下、高中学历者的差值较大(分别为16、9.2),说明其分布集中性较强;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学历者的差值较小(分别为7.9、4.9、6.6、7.9),说明更具分散性和扁平化。
四、结论及政策意义
通过分析可知,从整体上看,收入水平越高,其对餐饮方式的选择越分散。因此,餐饮企业在高收入生活区可以进行多样化投资,无论是中式餐厅还是西式餐厅都有很大的市场;年人均收入4万元以下的群体餐馆用餐时更倾向于中式点菜,餐饮企业可以在低收入生活区重点投资中式餐馆;在年人均收入4万~30万元之间的群体集体聚餐时更倾向于西式套餐,其中年人均收入在4万~7万元之间选择西式套餐的倾向特别明显,因此,餐饮企业在年人均收入为4万~30万元之间(尤其是年人均收入在4万~7万元之间)的群体集体生活区域重点投资西式餐厅;在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群体集体聚餐时又倾向于中式点菜,因此,餐饮企业可以在高收入者生活区域重点投资中式餐厅。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餐饮消费的集中度很大,约有26%的消费集中在4~8元区间,因此,餐饮企业在低学历生活区可以重点投资中式食堂,在高学历者的生活区重点投资西式餐厅。
总之,通过数据分析结果的比较,可以为商家细分市场、在不同的区域选择其主营业务投资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就为政府调整餐饮管理办法和税收政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餐饮消费调查范文6
一、整治目标
全面整治餐饮消费环节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和使用、猪肉的采购和加工。通过集中整治,确保餐饮单位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厂,严格落实采购食品添加剂、猪肉索证索票制度和台账制度;有效打击和遏制餐饮加工过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使用私宰肉、病害猪肉等不合格肉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安排
本着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严厉打击在餐饮消费环节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严防私宰肉、病害猪肉等不合格肉品进入餐饮消费环节。同时,着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把整治与规范、监管与自律的各项措施有效结合并抓好落实。利用4个月左右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专项整治的任务和目标。
(一)自查自纠阶段(2009年1月10日之前)
1、主要任务
(1)督促各餐饮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2)调查掌握餐饮业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易被添加的食品类别。
(3)调查掌握餐饮业猪肉来源和加工情况。
2、具体措施
(1)各餐饮单位在此阶段,要对采购和使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添加剂、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采购非定点屠宰厂猪肉和不按规定要求索证索票等行为进行自查自纠。
(2)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区卫生监督所要通过各种形式在餐饮业中广泛宣传《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和《江苏省食品索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或电子邮箱,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及时追踪调查,对举报属实者实施一定奖励措施。
(3)区卫生监督所要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并结合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公布《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调查摸清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及易被添加的食品类别,以及餐饮业猪肉采购加工情况。
(4)要汇总、归类既往发生的各种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对已有的监管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分析,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现有措施或制定新的管理规定。
(二)清理整顿阶段(2009年1月11日-3月10日)
1、主要任务
(1)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餐饮消费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得到明显纠正。杜绝私宰肉、病害猪肉等不合格肉品进入餐饮消费环节。
(2)公开曝光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私宰肉、病害猪肉等不合格肉品的餐饮单位,严厉查处违法犯罪单位和个人。
2、具体措施
(1)根据第一阶段掌握的情况,对发现的重点乡镇和重点单位开展突击检查行动,依法严厉查处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私宰肉、病害猪肉等不合格肉品的餐饮单位。
(2)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监督抽检工作。抽检的重点品种、重点食品类别要以水发食品、使用着色剂和膨松剂的面点、使用护色剂的酱卤肉等为主。区卫生监督所要根据以往食品安全监督监测和投诉举报等渠道发现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线索,制定我区食品抽检计划。
(3)根据发现的问题,加强部门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不合格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供应链,严防其流入餐饮消费环节。
(4)落实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制度。监督餐饮单位落实食品添加剂、猪肉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制度,确保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猪肉的卫生安全。
(5)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纠正餐饮单位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以非食用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行为。
(三)规范巩固阶段(2009年3月11日-4月10日)
1、主要任务
(1)完善治本措施,在餐饮消费环节建立健全有效的食品添加剂、猪肉采购和使用的监管机制。
(2)完善和规范食品添加剂、猪肉采购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2、具体措施
(1)建立针对餐饮消费环节食品添加剂、猪肉采购和使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制度,建立快速追查溯源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2)加强对餐饮单位采购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猪肉的管理,督促餐饮经营单位严格落实采购食品添加剂、猪肉的索证索票制度。要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管的力度,发现仍在餐饮消费环节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私宰肉、病害猪肉等不合格肉品的,依法从重处理。
(3)加强餐饮业行业诚信和自律机制建设。结合我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指导餐饮单位建立和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三、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区卫生局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人员名单见附件1)。区卫生监督所要明确整治任务,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要深入一线,现场指导、督查督办,确保领导到位,保障有力,并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统筹安排好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对、失职渎职者要进行责任追究。
(二)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
要加大专项整治的工作力度,对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要及时公布查处结果。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专项整治中发现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向公安部门移送。
(三)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向社会大力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进展和成效,曝光专项整治中查处的典型案例,让群众了解在餐饮环节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私宰肉、病害猪肉等不合格肉品的危害,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积极举报违法线索,形成专项整治的良好氛围。要组织餐饮单位进行培训,提高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四)及时报送工作信息
要做好专项整治工作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报告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向区卫生局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每两周报告一次专项整治报表。专项整治中发现的大案、要案线索及调查处理情况要随时报告。
自查自纠和清理整顿的阶段性总结,请分别于2009年1月9日和2009年3月9日前报送,专项整治的全面总结于2009年4月12日前汇总上报。专项整治报表和专项整治总结提纲见附件2和附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