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性范文1
白沙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张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6号选手张晶,来自白沙镇中心幼儿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是我们每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从我做起》。
文明是一阵清风,爽朗了人们的心情;文明是一盏灯,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是一场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灵。在这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清水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响应,齐心协力,共同奏响这曲争当创建先锋的凯歌。这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责任。虽然我们只是普通的市民,但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我们的城市增添文明和谐之花。我们应当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争做合格的文明市民。
我在想:作为清水人,我要用实际行动把对城市的热爱,对创建重要性的认识告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快乐的加入创建的队伍中来,做一名称职的市民;作为教师,我要教导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看到垃圾动手清除,看到不文明的行为主动制止,以身作则,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纠正他们的不文明行为,让他们知道城市文明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作为市民,我要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县委、政府的决心和信心。
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性范文2
内容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指出,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程中,需要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因为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能够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减少城市建设成本及增加城市公共品的供给,从而加速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 非正式制度 机会主义 公共品
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由此揭开了新篇章。过去理论界对生态城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经济及城市正式制度建设等方面,而对非正式制度建设缺少研究。然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尤其在建设初期,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的作用是显著的。因此,选择非正式制度建设进行研究是一个必需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这一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一种后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出现,不仅体现人类文明不断地进步,而且体现人类对认识、利用自然发生又一次质的飞跃。生态文明摒弃了仅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人类生态需求和自然发展规律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谐理论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具体表现。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域,是在一个市域范围内,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同时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生态规律的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可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为核心,以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构建社会、经济、生态三大系统高度协调、互相促进的动态平衡体。 生态文明城市思想的产生是人类对工业文明在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张扬的同时过度贬低了自然价值反思的结果。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总和还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与制度,人真正成为“自然的统治者”。但是,工业文明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轻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形态,不可能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失衡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工业化、城市化引起了城市生态问题,西方国家一些学者于19世纪开始提出“生态城市”的观点并进行相关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为代表的著作,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专家们对世界工业化、城市化与全球环境恶化的担忧,推动了经济与生态均衡发展的研究,并使生态城市研究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十六界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此后,生态城市的研究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逐步成为全球的热点。国内有关生态城市的研究始自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始自20世纪80年代,并且目前已有相当一批城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2007年贵州贵阳市委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会提出将贵阳市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目标。可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逻辑要求,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非正式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正式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尤其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初期阶段,需要加强正式制度建设,但更需要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首先,因为任何一套正式制度设计如生态环境立法,不可能完美无缺,都会存在各种漏洞甚至缺陷,如果没有非正式制度的意识形态的补充,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效果是否理想就存在问题。其次,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最后,当前我国公民生态意识淡薄、落后的情况非常突出,有关生态文明方面的知识了解极少,如果不及时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将成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巨大障碍。因此,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非正式制度与减少城市建设成本
城市建设中的三大主体(政府、企业、个人)对公共设施的提供、生态环境的保护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为了各自利益而博弈。如果非合作博弈出现的话,必然会导致城市建设成本的增加。非合作博弈模式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城市公共产品问题。一方面,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政府出于成本与收益计算的考虑,倾向于少提供甚至不提供公共品,而企业、私人提供公共品只会觉得得不偿失,于是就出现三方都不愿意提供城市公共品而造成城市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需要提供种类更多、规模更大的公共品,如更多的公共绿地、花草树木、公园、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及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等文化设施。这些公共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纯公共品与准公共品。纯公共品是指这样的物品:每一个人消费这种物品都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的消费的减少,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准公共品,就是不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一般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一个值后,边际成本就会为正,而对于纯公共品来说,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由于公共品的正外部性以及由此引起的“搭便车”行为的普遍存在,如果通过市场提供公共品,实行排他性成本是高昂的。同时,随着城市公共品内容和规模的增长,更加难以达成保护城市公共品的共识,加上市民存在的短视行为及“逆向选择”行为,使公共产品的维护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二是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人的不完全理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机会主义行为使市场交易活动变得十分复杂,由于交易中的人都有损人利己的动机,不可避免地要增加交易和合作的谈判次数、增加谈判时间、增加合同条款、增加执行合同与监督合同的难度,这直接涉及交易费用增加的问题。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道格拉斯•C•诺思认为,包括人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等在内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调节机制,其本质是每个人的行为受意识形态的调节,它影响个人行动和交易费用。在一个博弈的社会里,利益主体把成本外化于他人和社会的机会主义行为大量存在。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有一种想得到某种好处而又不愿意付费的“搭便车”的机会主义倾向,假设全市人民都想成为“搭便车者”,那么,这个城市就失去了“奉献”与创新的激励,城市的办事成本、城市建设与养护成本变得高昂,经济环境变差,公共事业无人管理。
城市建设成本高昂,显然不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为了防止陷入“公共地悲剧”、减少城市建设成本,需要城市建设的三大主体进行合作,达成行为的一致性,实现合作博弈,必须做到:首先,根据公共品的特性,明确两类公共品的供给者。城市绿化、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纯公共品及服务具有较强的外部性,需要由政府提供。因为政府是一种公共权力,政府拥有支配公共财政的权力,可以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提供这些公共品,实际上实现了其基本职能。具有公共品的特性但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提供的准公共品,可以由企业、个人直接经营。其次,通过先进思想意识形态的力量来有效克服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减少城市建设成本。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提出“黄金律”的概念,主张运用社会准则教育来解决外部性问题,显示了道德规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挥正式制度或政府实施强制性措施所起不到的作用。因为先进思想意识形态具有唤醒民众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环境的作用,具有引导一种世界观的作用,从而使其行为决策简单明了,减少社会的交易费用。意识形态正是通过影响机会主义行为及交易费用,通过影响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执行费用,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非正式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更新思想观念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首先需要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树立整体主义观念,建立一种生物平等主义思想。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以人类的利益和价值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尽最大的可能提高人的地位,扩大人的行为选择自由度。生物平等主义思想则强调尊重自然,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应该获得人的关怀,生物平等主义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激进的反思。奈斯(Arne Naess)还提出了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特征、强调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的“深生态学”,而将以往从人类中心主义出发或带有人类中心主义特征的生态思想批评为“浅生态学”。“深生态学”进一步将生态伦理的思考与改变世界的策略结合起来,从而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根本性的变革。
第一,在自然观方面,要认识到各种可利用资源的有限性与实施绿色工程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态安全意识。现代城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要坚持这样一种理念:人类不能试图去主宰自然,而应该将自己与自然放在和谐的天平上,通过人与自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及天人合一的目标。原因在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体,本身具有一些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属性,正是因为这些属性的存在,才孕育了生命并形成了自我保护的功能,随后生物和人类才得以繁衍。然而,当人类为了自身利益不顾这些属性,就酿成了生态危机。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建筑物周边生态环境,关注人均绿地拥有面积,强调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注重城乡统筹规划,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的格局。
第二,在科学技术观方面,应该树立绿色科技的观念。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应该重视高新技术的含量以及高新技术的绿色含量。这就是说,人们应该发挥科学技术保护社会生产力、保护人类福利赖以增长的生态基础的职能,将生态科学渗透到整个科学技术领域,充分利用新兴的高科技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其重要的价值目标,并为协调保护生态环境与城市都市化及城乡一体化开辟新途径。
第三,在社会发展观方面,应该树立生态责任意识、生态道德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而且还要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要重视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有地域特色、人文历史及民族特色。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树立平等意识,人与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关系应保持相互尊重、相互平等,需要消弥社会财富两级分化、数字鸿沟,消除各种“城市病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
(二)确立生态经济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将人和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把人类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的生态平衡统筹考虑,力求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和谐,追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态的平衡等完美结合。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人们建立完善的生态经济效益系统的观念,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
第一,要有建立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产业结构的意识。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限制其发展,而对环保型企业,政府在政策、资金和管理上引导、鼓励其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发展如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极具市场前景的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的比例,不断完善产业结构。
第二,要有由经济快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的意识。当讨论社会生产力的问题时,不能仅仅强调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更应该强调人们协调自然、保护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以及人们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的能力。当政府或专门机构在评价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时候,不能单纯以GDP的数量的大小来计量,因为传统的发展观日渐受到资源的稀缺性的限制,那种以高消耗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需要大量资源的支撑,也是生态环境危机的直接原因。因此,在考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时候,要考量发展经济所付出的成本,要注重计量绿色GDP的实际大小,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使公平与效率实现双赢。
第三,要有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总规律改善现存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或“无废料生产”的意识。过去企业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时,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即所谓末端治理上,而清洁生产则要求把污染消除在产生之前,在满足特定条件下使物料消耗最少,使产品的效率最高。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循环经济模式,使系统内各生产过程实现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最优利用。
第四,要有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态人居环境的意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管是针对老城区,还是针对新城区,都需要优化居民的住房条件,建设寓舒适、休闲、健康、美观于一体的生态住区。此外,居住区的建筑也应该逐步实现以环保生态建材为主的绿色建筑。
(三)改变生活消费习惯
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要求城市居民对传统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方式进行一次新的革命。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因此出现了那种疯狂购物、即用即弃、超前消费的消费模式。这种铺张浪费的消费观念,显然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所倡导的消费观念相冲突。当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们在反思消费主义行为时,也逐渐兴起了简朴生活运动,在家居、衣着等方面返璞归真。因此,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需要,市民的消费心理应该从过去过分追求物质享受逐渐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理性状态转变,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
倡导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观。生物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物种的大量消失,进一步削弱了生产的原材料供给能力,为生态文明城市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保护地球,2007年世界地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开始”,这就要求每一个公民建立生态价值观,建立以节约资源为中心的环保性的适度消费型生活方式。城市居民应该在消费方面量入为出,适度开支,更加重视精神生活、文化品位,追求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同时,还应倡导绿色消费,倡导“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生态饭店”、“生态礼品”等,尽量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维护广大市民的身心健康。
(四)提高市民文化素质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广大市民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意味着改变人的非理性、信息不完全的状况,增强人的判断事物、辨明事理的能力,从而达到减少交易成本,减少城市建设成本的目的。究其原因在于:
第一,市民一旦掌握了更多的诸如生态学、环境科学、循环经济学、环境社会学、生态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加深对城市生态景观等高等资源价值的认识,就会珍爱城市古建筑和历史街区等人文景观及湖泊、河流、森林、园林与其他人造景观,自觉抵制对生态景观恶意破坏的行为,减少对生态景观的维护成本。
第二,市民一旦掌握了相当的信息化知识,他们生活的常规、社会运作方式得以极大的改变,从而加速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换进程,加速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进程。
第三,市民一旦掌握了相当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相关信息,在编制生态发展规划的时候,就会减少信息收集的成本,从而达到减少设计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丹尼斯•梅多斯著,李涛,王智勇译.增长的极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鞠美庭,王勇,孟伟庆等.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沈满洪.环境经济手段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性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区2012年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导向,以《区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任务分工》为依据,坚持标准,全面推进,努力完成区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和城市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达标责任。按区要求,区城市建设局负责组织、协调、督导其负责内容达到标准,掌握各项目的达标情况,并对在自查自检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
(二)开展集中整治,提升达标水平。针对测评责任内容的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城乡建设安全整治行动,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项目达标率。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围绕创建工作主攻方向和重点,认真抓好新闻宣传、社会宣传以及主题宣传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三、成立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工作中的城乡建设的指挥、协调与督察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完成各项任务。各部门要指定一名工作联络员,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信息收集、材料报送以及资料的整理、归档、移交等工作。
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性范文4
**市自**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以来,始终视荣誉为责任,化责任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保持了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好势头,20**年又实现了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并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成效。
(一)创建文明社区,不断创新发展。我市按照省、市的要求,在扎实开展社区整合的同时,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百姓需求,开展了以“共创文明社区,同享幸福生活”为主题的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先后推出了“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和创建学习型文明社区(家庭和单位)等载体活动,涌现了一批特色明显、成绩突出的文明社区。
(二)创建文明行业,提升服务水平。我市坚持深入开展“共创满意窗口,同享社会温馨”为主题的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近几年来,以“树示范窗口,赛星级门店,创优质服务厅,评群众满意率”和“诚实守信我先行”等活动为载体,促使行业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环境不断提高,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三)创建文明村镇,推出新的品牌。以“共创小康村镇、同享安居乐业”为主题,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以抓好经济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科技文化建设、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以城带乡等七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乡镇竞赛活动。涌现出中央文明委授予的第二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沙县凤岗镇西山村、泰宁县大田乡大田村等一批先进文明村。
(四)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道德建设。始终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推进以德治市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与“爱我中华、兴我**、艰苦奋斗、建设小康”的主题有机地融为一体,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以及外来人口抓起,构建了“强市富民、发展**”的良好德治氛围。在全市广泛开展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系列活动的同时,以建设信用**为载体,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在各行各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服务理念。
(五)深化军民共建,再谱双拥新篇。我市军民共建在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称号后,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不断创新载体和方式,向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不懈努力。
(六)加强区域共建,促进老区发展。根据省文明委拟定的《**省推进山海协作、结对共建闽西北原中央苏区精神文明的方案》,我市在明溪、清流、宁化、建宁、泰宁等五个原中央苏区县全面启动了创建“绿色生态文明带”活动,并分别与泉州市的丰泽区、鲤城区、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进行结对共建,结对双方均已达成共建意向,签订共建协议,在项目开发、文明共建、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全面的共建合作。我市五个原中央苏区县紧紧抓住与泉州市五区(市)结对共建的契机,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着力实施,突出抓好“全面提高文明素质,着力打造创建品牌,健全完善文化阵地,美化优化城乡环境”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到2005年力争全部建成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逐步使5个原中央苏区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市精神文明建设在近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以上新的发展和成效,但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省委领导提出的“创新机制、增进实效”的要求,与中央文明办制定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除了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之外,在社会事业和人文环境建设上也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一;文明素质不高,存在不良陋习;职能亟待转变,环境不够优化;硬件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等等。
二、关于创新机制、增进实效,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争创意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综合性的最高荣誉称号,是振奋全市人民斗志、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检验我市发展实力和城市魅力,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提高聚合力的极好机遇。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增强抓好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继续弘扬和落实好已有的好机制与好做法,巩固和创新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和成果,虚心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创建经验和文明成果,迅速行动起来,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面创建。要根据中央文明办有关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具体要求和市文明委拟定的《**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分工协作,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围绕第一要务,深化创建内涵。一要紧贴“第一要务”,优化思想环境。紧紧围绕“强市富民、发展**”这个奋斗目标和第一要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代表**形象”的观念,营造全社会谋事干事、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二要狠抓诚信建设,优化服务环境。要以政府诚信建设为龙头,努力构建“信用**”体系。要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充分发挥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全面提高办事效率,以宽松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市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三要依法规范管理,优化法制环境。要把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要结合“四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市民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重点要抓好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和文化市场等“六项管理”,着力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学校的创建活动,营造投资者、经营者进得来,留得住的良好社会环境。四要主动把握机遇,推进区域共建。五个原中央苏区县要加强与泉州结对共建5个区(市)的沟通联系,协商共建项目和内容,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积极争取对方的支持和帮助,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五要全面开展创建学习型文明单位(家庭和社区)活动。在去年全市确立的17个文明社区、62个文明单位、300个文明家庭为示范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全面拓展,使该项活动扩展到各社区、行业、单位和家庭,努力营造“以学习为时尚、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森林城市;创建;想法
近几年来,江西省立足“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加快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步伐,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2011年4月,江西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活动,这是继江西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森林十创”活动(即:“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园区”、“森林社区”、“森林街道”、“森林单位”、“森林小区”、“森林校园”、“森林营区”、“森林公园”等)后又一重大举措。大余县是中国花木之乡、江西省文明城市、江西省卫生城市、江西省花园城市。笔者就大余县创建森林城市提出几点初浅想法。
1 大余县基本情况
大余县位于江西的西南边缘,大庾岭的北麓,赣江支流章江河上游,土地总面积1367km2,全县有11个乡镇,30万人,隶属于江西赣州市。县城所在地南安镇面积141.7km2,人口 8.35万,中心城区面积10.39km2,城镇人均绿地面积12.6m2,绿地率达41%。城区绿地主要有街心花园、钨都广场、安康广场、中信广场等市民休闲广场和章江河一河两岸亲水造景的精品景区,以及正在扩改建的牡丹亭文化公园和市民森林公园。大余县城四面环山,章江河穿城而过,创建森林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加上2011年启动的城市新区建设,县城往西北方向推进5km,届时,县城城区面积可增加36km2,启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恰逢佳时,同时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重大举措。
2 大余县城市绿化建设现状
2.1 地方财力不足,森林城市建设资金杯水车薪 由于森林城市的经济效益不像其它行业那样明显,所以有限的地方资金被投资到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高额利润的行业,城市绿化费所占的比例很小,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 受限于体制束缚等,经营管理粗放 技术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缺乏精通业务的管理人才,导致森林城市经营管理粗放,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良。特别是由于体制上的特点,森林城市涉及林业、环保、城建、土地等多个部门,在关系及职能协调上尚存在一些问题。这也给森林城市有序、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2.3 观念认识滞后,结构不合理 由于技术和认识上的滞后,城市绿化总体质量不高,生态、社会及经济综合效益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对环境压力的承受力还很有限。长期以来,用来衡量城市绿化的指标是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导致绿化工作错把手段当目的,盲目追求绿地数量而忽视质量,树种结构不合理,立体绿化效果差,难以充分发挥三大效益。
2.4 市民爱护环境认识不足 由于市民对森林的作用不甚了解,造成思想上不重视,从而出现各种破坏城市绿化现象。如采摘花草、践踏草坪、在行道上钉钉子、拉绳晾衣等,使许多城市绿地遭到不幸。笔者曾多次在钨都广场、市民森林公园等地方看见市民折损树木。
3 创建森林城市的对策
3.1 合理规划,统一布局 有关部门应在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搞好森林城市规划,把森林城市创建纳入市政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与森林城市创建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要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在扩大城市绿色空间布局时要坚持贯彻普遍绿化与重点美化的原则,见缝插绿,把凡能种树、种花、种草的地方都充分利用起来;在绿地较少的老城区,要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以增加城市绿色覆盖率和绿视率;同时,要协调好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市政、国土、交通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规划的实现。
3.2 保护第一,开发利用第二 原有森林是多年努力的结果,且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如不好好保护,将使多年辛勤成果付之东流,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此,要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对城市林业重要性的认识,要扭转在城市建设中有森林更好、没有森林也可以的旧观念;要研究当代人的生活规律,让全体民众充分认识到城市林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仅要把他们从重要性上深入理解,而且要从技术、实际知识予以掌握,成为既是森林城市的受益者,又是森林城市的设计者,树木花卉的种植和养护管理者,提高他们利用植物材料改善城市环境的能力。另外,要寓教于参观游览之中,多方式向全民普及森林城市知识,提高“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意识。
3.3 建立森林城市建设基金,实行补偿使用制度 森林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乃至社会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森林属于社会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已成为当代人民的普遍共识,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把森林城市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需要集思广益,调动全社会各种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城市林业建设基金。为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增进后劲,要实行公益林补偿制度。要充分利用新森林法、保护天然林,控制采伐量,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制度,使生态林区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3.4 科学地经营管理森林城市 森林城市经营管理的总目标是改善城市环境,达到美观、安全和高效。因此,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行高标准的养护管理,集约经营。同时,要理顺园林部门管理城区、林业部门管理城外,且分属2个管理系统的管理体制,把园林部门和林业部门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有利于森林城市的健康发展。
4 创建森林城市的几点建议
4.1 规划城市总统绿化目标 作为一个现代文明城市,应有一定的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所以城市在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中,应将城市绿地面积作为重要内容规划进去,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按城市实际财力分年度实施,使城市逐渐改变为“林中之城”。同时,把这项总体绿化工程作为领导政绩考核项目之一,作为文明城市或文明单位达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4.2 提高全社会对森林城市的认识 由于对森林城市内涵、作用和功能认识的不足,导致了解决城市问题方法的偏废;对森林城市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了资金投入不足和投入不当,城市绿地经常成为城市建设蚕食的对象,遭受人为破坏。
4.3 开展全民植树活动 充分利用每年的植树节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让每个市民都参加到这项工程上来,增强市民的知绿、爱绿意识。开展一些纪念林、纪念树的栽植活动,以及结婚纪念树、学生毕业纪念林以及某些重大节日纪念树的栽植。另外,还可以通过社会的力量,让市民自愿成立“文明护绿”、“社区护绿”等自愿工程,开展多样化的植树护绿活动,人人懂得“人建设环境,环境陶冶人”的辨证思想,这样才能使城市逐渐绿起来,把大余县县城变成“房在林中,人在绿中”风景优美的城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得到保证。
4.4 森林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应是生态观与人文观相结合 森林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森林城市的重要内容,其规划设计理念影响森林城市的布局,有助于城市问题的解决,城市问题实际上是人、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建立生态城市被认为是摆脱城市困境的根本途径。
(收稿:2012-09-15)
参考文献:
[1] 大余县统计局.大余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LO].世界钨都.大余网
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性范文6
城市管理倡议书范本一:
城区广大居民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
共建文明城市,同享幸福生活,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县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打造良好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位,是一件显民智、聚民力的大事,也是一件解民忧、得民心的喜事。作为县城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为构建和-谐美好家园出一份力、献一份爱、增一份光。在此,发出如下倡议:
一、积极宣传,做城市管理工作的传播者
作为城区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呼吁广大媒体加强宣传城市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充分依靠身边的人和事,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当前城市管理的新举措、新办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广大市民朋友充分认识到县城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
二、全民参与,做城市管理工作的践行者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单靠某个职能部门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要切实做到:有序经商不乱摆乱占,合理施工不污染路面,文明驾车不乱停乱放,讲究卫生不乱扔乱丢,规范宣传不乱贴乱画。
三、提高素质,做城市管理工作的维护者
作为县城的一员,城区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城市,爱护自己的家园,要自觉以城市管理为己任,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不文明的事情不做,扰乱城市管理秩序的事情不做,还要自觉同身边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作斗争,共同维护、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县委、县政府已经为我们描绘了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等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宏伟蓝图,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一心,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把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和城市管理工作推向深入,为构建和-谐**,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城市管理倡议书范本二:
广大市民朋友们: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泉州,是一个古老文明的襁褓,是一座我们生存栖息的城市,也应该是一片现代城市文明的沃土。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的庄严使命。在此,我们向全体市民倡议:
一、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希望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创建活动,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为城市容貌增光添彩,为文明创建献计出力,做文明言行的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二、多做实事,身体力行。希望大家认真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践行市民文明公约,把一切文明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做到:文明在口中,不说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文明在手上,不损坏公物,不乱扔杂物,不乱贴滥画;文明在脚下,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践踏草坪。
三、立足本职,热心公益。希望大家热爱自身事业,脚踏实地,奋发有为,争做干事创业的先锋,争当创先争优的模范。愿大家努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齐心创造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