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用植物学总结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1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规律 关键 比较 实践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中药学专业的课程中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是古代本草学和现代药学的联系点,使传统的功效、作用与现代生药学、药理学、成分化学及临床研究相结合,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中药学、中药化学等学科奠定了基础。

药用植物学学科利用植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分类学知识和方法,讲述药用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植物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其与植物亲缘关系的相关性,药用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有关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该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专业名词术语较多,分科较细,内容复杂,特别是有很多抽象概念,因此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常感到枯燥乏味,掌握起来很困难。

笔者作为一名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平时就对中国传统的中医中药文化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经常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笔者在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时非常用心:课堂上紧跟着老师的授课思路,明确老师的教学目的,理清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课后及时给予复习,因此笔者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大家对该课程的学习效率,增强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的过程中摸索得出几点心得,在此作出总结并和大家共享。

一、抓规律

尽管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内容较多且繁杂,但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植物的基本构造都是由细胞组成组织、组织组成器官。每一种组织是由几种细胞组成的,而每一种器官又由几种组织组成的。种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等、最复杂、适应性最广泛的类群,与药用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的教材在讲述种子植物的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时,都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的:组成―形态―类型―显微结构―生理功能―药用情况。而植物的分类又是遵循植物进化的规律,即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学生在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掌握各章节知识的规律性,因而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确实有章可循、条理清楚,听课时的思维活动就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

二、抓关键

通过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学生能学会辨认常见的药用植物,这也是药用植物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花和果实的形态结构相当稳定,不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引起形态上的变化,更具有保守性。我们在判断药用植物的科、属、种时,主要看花和果实的特点,如十字花科的十字花冠、四强花蕊、角果;豆科的蝶形花冠、二体雄蕊、荚果;菊科的头状花序、聚药雄蕊、瘦果;伞形科的复伞形花序、双悬果;葫芦科的瓠果;芸香科的花盘和柑果等特征。通过识别主要特征,再查寻相关的检索表或植物志,我们就能够确认植物的种类。总之,抓住了这些关键,就是牵住了“牛鼻子”,我们学习药用植物的特征或者是辨认药用植物时,就能从关键点快速突破。

三、抓比较

系统比较、纵横联系是学习药用植物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对相似植物、植物类群或器官形态、组织构造,既要比较其相同点,又要比较其不同点。另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名词,我们也要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如块根与块茎、茎卷须与叶卷须、叶刺与茎刺、平行脉与网状脉等。每单元结束后,要求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对其中较复杂或有一定规律的内容可用列表或图表形式进行概括,如罗列出果实的类型比较、根的初生结构与茎的初生构造比较、根的次生构造与茎的次生构造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比较,等等。通过将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比较,学生对知识结构就能够一目了然,切实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抓实践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丰富感性知识。植物随处可见,花草树木、菜蔬瓜果中不少就是药用植物,给我们观察、比较创造了极好条件。耐心细致的观察,可增进我们对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全面认识,再结合理论知识,能帮助我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而熟练地运用专业术语。学习药用植物学最忌讳的方法就是脱离具体实际去死记硬背。笔者所在中药班的同学喜欢的课程之一就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尽管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太阳晒、虫蝇毒蛇等的骚乱、居住条件较差、翻山越岭非常疲惫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同学们都反映野外实习使他们收获了很多,非常怀念这段实习生活。野外实践的开展,对药用植物的认识与感知,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基础知识;此外这次实践也培养了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我也非常重视药用植物学实验的学习。通过开展药用植物学实验,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个器官的特征,能够将待鉴定药用植物分类到科的水平,能够准确识别常见药用植物,能观察描述药用植物内部构造特征,并能准确识别重要内部构造类型,为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药用植物学实验,笔者巩固和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初步具备了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笔者通过实验也掌握了一些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技能,如熟练使用解剖镜、显微镜,掌握蜡叶标本制作技术、石蜡切片技术、显微技术等。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2

一、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除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影像设施的利用、实验课观察各类植物标本外,实践教学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包括课程中零星时间的野外教学活动和课程后的集中野外教学实习。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是中药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环节,具有独特的形式、内容和效果。不仅是对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学和其它相关课程课堂知识和室内实验内容的必要补充,更重要的是旨在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前所述,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让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药用植物代表,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由此激发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3.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物种之间不是杂乱的堆积,而是构成一个有序的空間格局,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知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够加深理解。

4.重点认识各大植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种的特征及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据统计,仅高等植物约有470科,3700余属,30000余种。

根据野外实习的重要性,我院安排不同专业野外实习时间在1~2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野外实习,取得理想的实习效果,结合数年来指导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亲身体验,就如何搞好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供广大同行相互交流和探讨。

二、野外实习前精心准备

1.联系实习地点,确定时间

实习地点的选择和适当的时间确定是野外实习首要任务,选择地点除了要考虑实习成本外,还要考虑当地要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初次确定实习地点前院系领导、带教老师应到预定地点观察实习地点的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当地群众了解山地路线,进行实习路线考查和植物的预采工作,详细了解实习地的生活设施,如伙食、住宿条件。根据确定的实习时间,预定实习的交通、食宿等事宜,并确定交通便利、有安全保障、药用植物较多的实习路线。

我院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时间通常选在8月下旬至9月初(开学第一周和第二周),此时开花、结果植物较多,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便于观察鉴定收集整理。我们依托泰山、徂徕山,主要是泰山、徂徕山及周边的药用植物为实习地点。泰山、徂徕山植被类型有森林植被,灌丛、灌草丛植被,山顶灌丛草甸、草甸植被,石质稀疏植被,作物植被,共五类。其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布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

2.实习带队人员的配备,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野外实践教学工作,院系学院领导负责管理组织、协调整个实习工作;学生所在班主任负责野外安全、协调工作;带教老师主要负责野外教学工作,要求带教老师有丰富的野外采药实践经验,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进行现场直观教学,强化课堂和试验的教学内容。在实习期间,各带队小组成员,要求严肃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实习顺利完成。

3.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强化实习安全教育

在实习前,院系负责教学的领导组织召开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及意义,充分认识野外实习的重要性;介绍实习基地的情况;强化野外实习安全教育,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服从指挥,不要满足好奇心采集危险地段的植物;遵守纪律,不得擅自离队单独行动,应随时保持联系,以免走失;不乱尝野果、不吸烟弄火,确保野外实习安全。山林中行走时组员之间距离不可拉得太远,在不熟悉山林中采集标本情况下,应以木棍等探路,防备遇到蛇等动物。锻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克服野外食宿条件差和野外活动强度大等困难,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精神。

4.实习用品的准备

野外实习前两周,根据实习学生人数、规模应预先配齐实习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和工具。文献资料包括学校自行编制野外实习指导手册、购买的地方植物志。实习工具包括扩音器、采集袋、高枝剪、标本夹、吸水草纸、标签、镐头、解剖针、放大镜、镊子、铅笔、gps、摄像机、手电筒、感冒药、跌打药、防蚊虫叮咬用品等,统一装备齐全到实习地点,再分发至各实习小组。

5.学生的组织和指导

实习前,应根据参加实习学生的人数、规模进行必要的分组,一般每10名一组,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状况并结合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并安排有责任心、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实。实习期间,主要负责领取、发放、保存、归整实习工具和工具书等物资;负责对组内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负责清点集合、出发及实习过程中本组成员人数,向本组成员及时传达有关通知,向老师及时汇报组内成员遇到的情况等,确保实习每一环节有序进行。

三、野外实习的教学总结

野外实践教学中,我们不要过多的关注学生识别了多少种药用植物,而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辨认一种植物之前,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各器官外部形态特征,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揉搓、光照的辨认方法和技巧,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辨认。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手、眼变勤了,脑子变活了,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3

摘要:结合当今大学的实际情况,报道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分批实习,限制标本采集数量,改革考核模式,培养学生野外仔细观察、对植物的识别、描述能力、检索鉴定能力,从而保证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质量。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学科,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是中药学、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以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科主要特点。而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的重要实践活动。笔者针对目前该校开展野外实习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旨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1 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经费短缺、师资比过低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费、食宿费和景点门票不断上涨,交通费及高额的门票使实习经费变得异常紧张。按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费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学费没有区别,实习费用即成为学校的额外支出,这部分费用与野外实习构成了一定的矛盾。另外,缺乏师资培养经费,能带教野外实习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少。据专家论证和国内外高校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师生比一般规定为1:14,而本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师生数量,2009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254人,师生比为1:36.29;2010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318人,师生比1:45.43;2011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61人,师生比l:45.13;2012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82人,师生比l:47.75。而且在所有带教教师中,主要是青年教师,占到70%的比例。青年教师理论知识强而实践经验匮乏,带教困难,而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性很强,需要经常在野外了解、认识、熟悉、辨认各种植物,而植物种类多样,记忆也非常困难,没有严格的培训计划是很难培养成熟的带教老师,这已成为开展野外实习的瓶颈。

1.2 实习地点过于集中,教学时间短而集中

在传统《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药用植物辨认和标本制作是一项基本任务,均以辨认药用植物、采集标本为前提。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仅对实习地点的植物种类、常用生药进行基本识别,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仅仅是表面地识别药用植物的水平上,而且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周围总是形成多层包围圈,无片刻闲暇。这种实习模式表面上看具有一定规模,而实质上却收效甚微,因为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很多,但学生能记住的内容却很少。另外,目前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药学或生物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基本上开设药用植物学或植物学课程,而野外实习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1.3 考核模式不当

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与之对应。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校虽然把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作为单独一门课程,但考核仅仅只要求每组采集150份植物标本,每个同学制作、鉴定一份标本,而且制作、鉴定的这份标本是在老师讲解后进行鉴定,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实习,将野外实习当成了观光旅游;同时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常见药用植物的采认、重点科的掌握以及标本的制作进行,而植物形态描述、未知植物的检索、已知植物正确与否的鉴定以及资源调查方法等涉及不多,整个实习过程最后在考核的方法上导致了"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

2 改进对策和建议

2.1 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

针对实习经费短缺,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对策,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本校内植物种类丰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参考书,根据《药用植物学》及多种参考书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鉴别校园内的常见物种。也就是教师可以采取平时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实习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降低实习成本,减轻学校和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在平时实验中,植物分类部分的实验带领学生到校园认识、鉴别植物,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让学生识别校园内各种药用植物和其他如观赏植物等,这样做能够与教学进度相协调,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实习地点,确定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实习内容;便于学生多次观察,增强记忆;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校园内组织实习,也不需要经费、经济、安全、易于组织。而且识别校园植物是学生了解物种、走向大自然的第一步。针对教师少学生多的特点,本教研室进行了一些改革,将实习时间固定,在每年的9月初;学生分两批实习,中药专业7天,药学专业5天,这样学校野外实习的师生比就有了转变。

2.2 学生分批实习,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随意采集、随意丢弃植物标本的现象,在实习前一周,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宣传和讲解,还要重点强调对标本采集的要求,重点讲清学生在采集植物标本的同时,还要更好地保护资源环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保证以实地观察为主、采集为辅,能认清的则不采,需要采集的标本要严格控制"质"与"量"的关系。所谓"质"就是指标本既要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又要突出药用部位和鉴别特征,还要附上详细的产地、生境、性状等记录;"量"是指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两份标本本组同学可以互相传递着观察、识别,进一步用于复习和练习制作标本。对于个人而言,老师在讲解时可用手机或数码相机将要认识的植物及时拍摄下来,以备复习和制作标本时使用。坚决杜绝过去那种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并将这种行为作为学生平时表现和考核的二个评价指标。同时,学生采集标本时,要分工协作,如: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标本,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负责收集采集好的标本,有的同学负责拍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保证采集单份标本而不至重复采集造成浪费。

2.3 明确考试模式

药用植物实习考核应该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药用植物标本的识别和制作:在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时间内识别出50 种药用植物(学生自采40 种,教师另采10 种),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术语描述药用植物的基本特征、所属科及其生长环境。观察描述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要求学生除了观察植物形态、解剖特征以外,还要仔细观察植株生长环境、群落特征,并且能够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达,这些是学生进行检索鉴定的前提基础。在以前的辨认中,学生每看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总是直接去问指导教师,教师也往往是直接给出答案,一种植物常常要问教师多次后才能记住。改革后,教师不再直接告知这是什么植物,而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解剖,用专业术语讲出该植物的特征,并与已经掌握了的该科的主要特征相比较,判断是哪个科的植物,这样有利于巩固和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又可避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指导者,学生必须自己动眼、动手、动脑,然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2)查阅检索表进行药用植物标本的识别。培养检索鉴定能力是野外实习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它包括对已知科属"种"的检索,未知植物"科、属、种"的检索,还包括已知科属种植物"真伪"的鉴定检索。野外实习认药是关键,但更重要的是认药方法--检索表的使用。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做到一通百通,离开教师后,对不认识的植物也可独立查出属于哪一个科,为何种植物。检索表是辨认植物的一把"金钥匙",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把这把"金钥匙"。教师在实习中进行专门讲授、辅导、练习,令学生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与此同时,练习已知植物"真伪"的鉴定检索,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遇事不盲从,就是教师讲解的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要掌握自己鉴定真理的实践方法。(3)药用植物实习报告的撰写与汇报(以PPT形式)。(4)药用植物实习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考核(团队精神、互助互爱、实践动手能力等)(见表1)。

表1 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综合考核表

考核项目

内容要求

分值

总体表现

遵守实习纪律,圆满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各方面表现良好。

20

实习报告的汇报

以PPT形式总结报告,专科专属资源调查报告。

25

药用植物种类识别

完整描述3-5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不得与其他同学重复。写出教师给定的30种药用植物的科名、种名及药用部位。

35

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每组采集的药用植物标本150份以上,每组上交合格的腊叶标本80份以上。

20

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把十种花大、特征明显,易于解剖观察的花自主检索到科,编制给定的20种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

10

另外,野外实习的教学改革中,还需邀请辅导员参与野外实习,可加强学生管理。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较多,更熟悉和了解学生。邀请他们参与野外实习,并做好学生的动员、分组、带教等组织工作,使带教老师专心教学,不用分心管理,争取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从而提高实习效率。

总之,通过改革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又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仍需在野外实习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哲里木蒙古族 民间药用植物 民族植物学

任何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及传统文化,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逐渐形成了各民族自身的传统民族医药学[1]。药用民族植物学(medical ethnobotany)是研究传统药系统中所利用植物的性质和用途,包括对传统药用植物的鉴别和药用植物民间分类系统的调查等[2]。药用民族植物学是民族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传统药的重要学科手段之一。是利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原住民传统利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及其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学科。

1 研究地区与民族

“哲里木”系蒙古语,是古代蒙古族的一个部落集团的名称。清朝初期在蒙古族居住地区建立盟旗行政制度时,把哲里木部蒙古族及其当时所辖的地域编为一盟,并以部落名命名为“哲里木盟”,现已改成通辽市 [3]。自清代以来该盟蒙古族的部落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多数蒙古族人口为古代哲里木部的后裔。

哲里木为现通辽市所辖,地处松辽平原东端,属于蒙古高原递降辽河平原的斜坡。北部为高寒山区和浅山区,属于大兴安岭余脉,海拔800-1 000米,最高峰达1 400米;西南部与南部为沙沼、黄土丘陵和浅山区,是辽西山区的边缘地带,海拔高度约400-600米;东南部与中部是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冲击平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50-250米。位于北纬42°~46°和东经119°~123°之间,总面积60,000Km.2。全市蒙古族人口113.79万余人,绝大多数在农、牧区从事传统的农业、草原畜牧业。蒙古族的传统医药――蒙医蒙药在当地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植物的药物利用是当地蒙古族民间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关当地民间野生食疗植物已有研究报道[4]。

2 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民间访问调查、证据标本采集鉴定与描述。访谈调查采用了半结构访谈方法(semi-struclucred interviews)。证据标本的采集和鉴定,运用植物学研究方法中的标本采集、腊叶标本制作的常规方法,采集、制作和鉴定证据标本。最后以民间药用为主线,总结民间利用知识,并借助于蒙药、中草药资料加以分析和评价。

3 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经调查,哲里木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共有45种。植物的民间名、学术名、汉名、药用部位、治疗疾病、药用方法等见表1。

3.1 植物种类的组成

对证据标本的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哲里木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共有25科41属44种1变种。在植物类群的组成上,裸子植物1种,其余均为被子植物,当地民间药用被子植物来源于24科40属,无明显的优势科和属。从植物的生境上,生长在草地的种类最多,其次为山地植物。从植物的生活型上,草本植物占3/4以上,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哲里木蒙古族的药用植物是以草地环境中生长的草本植物为主,表现出草原民族对草原植物的认识和利用特色。

3.2 民间药用部位

除酸模、繁缕、缬草、苍耳有两种药用部位外,其余种类是一种对应一个部位。民间对植物的药用部位从全草、地上部分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以及进一步细分为枝条木质部、根皮、花冠,表现出植物体―器官―组织的层次性,可称为空间特征。在药用部位的选择上,对于某些部位的药用是要求植物特定的生长时期,如开花前、开花后、果实前、清晨日出前等,表现出时间特征。在总体上,全草、茎、根类是最突出的药用部位。

3.3 治疗疾病的特点

药用植物传统知识的核心在于用什么样的药物(植物药)治疗什么样的疾病问题上。民族民间对植物药用功效的认识同疾病种类及其症状、性质的认识密不可分。用植物药治疗疾病是以植物(药物成分)与疾病(病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为基础。而对疾病的认识又与对人体的认识分不开,涉及到组织解剖学和生理学。哲里木蒙古族民间所治疗疾病涉及到人体多种器官系统。人体各种器官及其病症均有蒙古名称。对疾病的命名在多数情况下是“人体器官+病症”来表达。

通过访谈了解,当地民间对民间药知识的认识对本地区常见疾病的针对性较强,把不良气候条件和饮食作为最重要的治病因素。当地的温带草原地区气候特征、农民田作、牧民经营畜牧业的劳动特点和农牧民传统的饮食习惯与当地常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3.4 用药方法

哲里木蒙古族民间用药方法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方法是把植物的药用部位水煎后饮用汤水为主。外用方法包括直接使用和制剂后使用。直接使用是把植物的药用部位不进行任何加工处理的用法,如用田旋花的花塞蛀孔治牙痛。做制剂是把植物药用部位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而制成制剂后使用,如用山蒿的地上部分制成膏剂外用。从调查结果看,当地民间对植物的药用几乎全部为单味药,反映了当地民间用药方法的简单、易用特点。

4 结论

蒙古族通过与自然和疾病的长期斗争,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知识和经验,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医药学。从来源上看,历代医家不仅吸收了古希腊、印度及中医药、藏医药等兄弟医药学精华,同时不断挖掘、整理、继承和提高了蒙古族传统医药知识,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草原医药体系。由于历代医家传承有别,蒙古族传统医药知识并为完全被纳入到蒙医药学。随着人与传统药基源之间相互作用的延续和深入,人们将不断充实和丰富已有的传统医药知识系统[5]。

作为原住民知识,哲里木蒙古族药用民族植物学知识对当地人的健康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发展中国家有80%的人依赖于传统的药用植物治病[6],低价位、方便、易用、有效的传统药仍是发展的主流[7]。在全世界范围内,传统药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哲里木蒙古族药用民族植物学不仅有开发新药、充实蒙药学意义,更重要的是把原住民医药知识纳入到村社可持续发展规划当中,为原住民健康服务,弥补当地现代医疗保健体系的不足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和应用价值。

但是,当前哲里木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知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丧失,这意味着药用植物传统知识得以形成、保存和传承过程正在中断。其主要原因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生态环境的变迁和现代医疗系统的冲击等。

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在传统价值观的变化和的变化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现代物质文明和价值观同蒙古人的传统发生冲突时,当地蒙古人往往极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传统的东西被认为落后而丢弃。西药的普遍使用不可避免地冲击了当地蒙药和民间药。的变化对当地传统药也有一定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变迁在该地区主要表现在草原生态系统的变化。人口迁入、开垦和过度放牧使草地退化和沙化,使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威胁。草原的退化必然导致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减少,使民间药用植物知识在其药物资源上深受影响。

由于对传统医药知识的认识不足,使其在现代医药的冲击下流失了很多。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受医药正规教育的医务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民间医生已变的难以生存。其结果,从长辈、民间草医那里学习传统医药知识的人越来越少,民间传统医药知识已到了无人继承的境地。

哲里木蒙古族药用民族植物学知识的流失和濒临灭绝的种种原因在我国其它地区和民族民间也广泛存在。传统文化有些因素之被取代或自动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有些优秀文化因素的丧失,是将来人类不可弥补的损失[8]。在传统医药的价值越来越被全世界所认识和重视的今天,当务之急是抢救这一知识遗产,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曾育麟.民族药开发利用的春天[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7;24:1-5

2 Cotton,M.Ethnobotany: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M].John Wiley and Sons,1996

3 杨青锋主编.哲里木志[M].方志出版社.北京:2000:33

4 布日额.哲里木蒙古族民间野生食疗植物[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5:45-47

5 哈斯巴根、淮虎银、裴盛基.中国传统药分类与命名系统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2001;32(3):269-270

6 Farnsworth,NR.Ethnopharmacology and future dug development:the North American experience[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993;38:145-152

7 Bodeker Gerard. Traditional health knowledge and public policy [J]. Nature and Resources,1994;30(2):5-16

8 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47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5

关键词:药用植物;北五味子;细辛;甘草

吉林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属长白山余脉,土壤肥沃,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区年平均气温3-5℃,气温受地形影响,由西、西北向东、东南气温逐渐降低,极端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45℃,山区无霜期120天,平原区可达130-140天,全年降雨量约700mm,全区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1]。这种自然状况适合很多药用植物的生长,以加强吉林地区药用植物园建设及为药用植物种植提供相关依据为宗旨,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多处地点和查阅了大量资料,对吉林地区的多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统计。下面将选取3种典型的药用植物做以综述。

1 北五味子

1.1 植物来源及形态

北五味子属于木兰科之植物,用拉丁文表述其名称即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a.) Baill.落叶木质藤本。叶纸质或近膜质,阔椭圆形或倒卵形,边缘疏生有腺齿的细齿。雌雄异株;花被片6-9,乳白色或红色;雄蕊5;雌蕊17-40,聚合浆果排成长穗状,红色。

1.2 生长习性及种植条件

北五味子是一种抗寒性很强的植物,芽眼萌动比一般树木早,能耐受住早春寒冷干旱的气候而正常生长,在混交林与灌木林丛中天然分布。种植时宜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或沙壤土,每亩施腐熟厩肥2500-3000kg,深翻20-30cm,耙细整平,做成宽120cm的畦。

1.3 药用价值

北五味子果实入药,习称北五味子,能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安神,可治久咳虚喘、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症。

1.4 主要药理功效

1.4.1 镇静作用 这一药用植物明显具有对生物的镇静作用,将这一药物中提取的醇类成分用来做小鼠自主活动表现情况的试验,发现将小鼠的睡眠时间演唱、将其攻击行为进行抑制,在抗电休克、抗化学性惊厥方面具有与安定药相似的作用。证明其具有松弛肌肉等镇痛作用。

1.4.2 养肝作用 北五味子中富有醇提物,还富有五味子甲、乙、丙素与酯甲、酯乙等化学毒素对动物肝细胞造成的损伤的保护作用,可将转氨酶的释放作以抑制,将ALT的活性降下,将小鼠和大鼠的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整肝脏抗毒的能力,保护肝脏尽量不受损害。试验还证明,五味子中的CCl4成分经肝微粒体吸收转化后,还可生成一氧化碳,在这一过程中显现出对NADPH的消耗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1.4.3 血管扩张作用 北五味子中还含对于离体狗肠系膜动脉收缩方面的明显抑制性能,这一性能可增加脉鼠离体心脏、麻醉狗的冠脉的血流数量。用这一植物喂给家兔,能调节家兔的心肌细胞、心同肾小动脉能量代谢状况,心肌代谢酶活性得到更强的释放,心肌的营养和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1.4.4 抗衰老等其他方面的作用 据《本经》所记,五味子亦有“主益气,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等作用,其中的某些成分能除去自由基、防止过氧化脂质的形成;能对血清胆固醇起到地址作用,使脑和肝中蛋白质的含量得到增加,直至发挥抗衰老的作用。

通过动物试验,亦得到可有兴奋呼吸,有助于肝糖原物质的合成,加强糖的代谢和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与质量,能抗溃疡。

2 辽细辛

2.1 植物来源及形态

辽细辛又称北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拉丁学名为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 Kitag.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生有多数细长根,有浓烈辛香气味。也1-2片,基生,有长柄,叶片肾状心形,全缘,表面沿脉上有疏毛,背面全被短毛。花单生;花被钟形或壶形,紫棕色,顶端3裂,裂片向外反折;雄蕊12;子房半下位,花柱6,蒴果肉质浆果状,半球形。生于林下阴湿处。

2.2 生长习性及种植条件

细辛种子生命力很短,育苗时,必须采用当年采收不超过1个月的新种子进行播种。选择地势不超过20o的坡地,以郁闭度低于0.5的针阔叶混交林幼龄阔叶林为好。也可以选择坡度在10°以下,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的背阴山坡或疏林。樟子松和红松母树林下也可栽培。

2.3 药用价值

辽细辛全草入药(药材名为细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等症。

2.4 主要药理作用

2.4.1 解热、抗炎、镇静作用 研究表明,细辛挥发油口服或复方煎剂灌肠给药,均有显著地解热作用。辽细辛挥发油对正常小鼠的体温有降低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

2.4.2 强心作用 离体实验表明,细辛挥发油对兔、鼠心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

3 甘草

3.1 植物来源及形态

甘草为豆科植物。拉丁学名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及根茎粗壮,皮红棕色。茎挺并直立,白色微毛、刺毛腺体附着。羽状复叶呈奇数,卵形或宽卵形小叶,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两面均有短毛和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状,外面有短毛和刺毛状腺体;蝶形花蓝紫色。荚果条形,呈弯刀状,密麻麻的生满刺毛。种子呈肾形,有4至8枚。7-8月为花期,8-9月为果期。

3.2 生长习性及种植条件

甘草生命力强,喜生在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沙质土上。

3.3 药用价值

因之味甘且性平,无毒副作用,能通心、胃、脾、肺经等器官,而具有这样的功能:补中益气、止痛缓急、消咳祛痰、解毒清热。炙用可治脾胃之虚、食滞腹痛、倦劳热发、咳嗽肺痿、气短心悸;生用可治咽喉痛肿,痈疽疮疡,解毒祛疫。《神农本草经》中列甘草为药材中的上品,认为甘草可坚筋骨、生肌肉、添气力,具解毒之功和祛寒热邪气及金疮肿等病痛之力。《名医别录》中记载,甘草有温中、下气、止咳、止渴、解百药毒的功效。

3.4 现代药理作用的确定

现代药理在试验和实践的基础上验证,甘草中的甘草甜素、甘草甙、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异甘草元、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等含量较多。对溃疡、炎症、惊厥、肿瘤、艾滋病毒等具有较强的抗击性作用。甘草的要理性能还表现在更宽泛的范围,如抗变态反应、解毒、解痉等。从目前临床应用情况看,甘草可具体应用的范围很广泛,如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应用,可在治疗肿瘤方面应用,可在治疗皮肤雷疾病方面应用等。特别在镇咳方面作用明显,因甘草有的的甘草酸和甘草甜素,能够迅速化解吸附氯化铵、苯砷、升汞、组织胺、水合氯醛河豚毒、白喉毒、蛇毒等毒素。因之,甘草极具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浩.吉林市彩叶树种种类与应用调查[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2] 郑小吉.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

[3] 陈仲君,陈春叶.浅谈五味子作用功效及栽培技术[J].科研与技术,2009,(12).

[4] 郑小吉.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

[5] 何秀芬,施子椂,蒋时红,等.细辛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影响[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9(5):26.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 数码互动实验室;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显微形态学

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是IT技术、数码摄像及图像处理技术和传统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有机结合产物,由显微镜系统、图像处理系统、语音问答系统及投影系统等组成,也就是一个实验室中的所有显微镜都与计算机相连,任何一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都可随时传输到计算机上,并可通过投影系统反映在屏幕上,教师可针对反映在屏幕上的真实图象进行讲解,讲授效果客观、形象,便于学生掌握。该实验平台可实现多画面实时显示、师生间语音问答,其使用特点是拥有清晰的图像和丰富的交互手段,通过教师的计算机可实现图像、语音的网络互动,教师可实时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显微镜画面,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改正。学生也可以随时通过单通道的提问系统请求老师示教,并可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而不影响小组外成员,使得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更加直观、有效。我们学院的数码互动实验室于2006年9月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几个月的实践,我们深感它与传统实验室相比具有的明显的优势,不但改变了传统形态实验学的教学模式,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验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显微镜是显微形态实验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占重要位置,学生只有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显微结构,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学生上实验课时,一般是老师讲解完后由学生自己做实验,把观察到的结果画在实验报告纸上,由于学生较多,老师不可能检查每个学生显微镜下的结果,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价价学生的实验情况。这样就会出现一种不良现象:部分学生不认真观察,却花大量的时间照书上的图绘画来完成实验报告,甚至有的学生说这是图画课、有的学生抱怨自己以前没学过绘画等等。导致一些实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由于绘画不好而得低分,而部分实验做得差的学生反而由于绘得好得了高分,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的优势

1.灵活的语言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图像数据共享,实现了在同一时间、同一界面师生的高效沟通。

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实现了将学生显微镜下的图像传送到教师的计算机屏幕上,教师一次可查看16个学生的图像,可实时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显微镜画面,随时了解学生的制片技术、实验态度等情况,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改正。学生可以通过显微镜下的光标指针对图像中某一不懂的细胞或组织进行标记,通过“呼叫”对教师进行提问。教师根据问题的普遍性或特殊性可以选择对单个学生进行“师生对话”或选择“全通话”对全班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这样教师不用走动就能指导学生,十分方便地进行相互交流;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中某个做得比较好的显微镜下的图像,进行讲解和分析。如“药用植物学实验一”,其中一个内容是观看马铃薯的淀粉粒,单粒比较多,学生普遍都可以找到,能够很快掌握它的显微特征;可复粒和半复粒就相对较少,学生常常说看得头昏脑胀也找不到,这时如果把某个学生找到的复粒和半复粒通过“学生示范”投影到屏幕上展示给其他学生看,他们照着这个特征去寻找,往往就可以很快发现目标,这种做法不但缩短了学生的寻找时间,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性,教师或学生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2.通过图像系统,进行技能竞赛

制片技术是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实验的基础和关键,制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察结果。粉末制片法是鉴定中药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首先是取粉末,粉末取多了,制出的片易出现较多结构重叠;粉末若是取少了,其中的结构也少,不易找到要观察的显微特征。接着,就是透化,有的学生容易将水合氯醛试液蒸干,再加溶剂补救;有的学生则将粉末烤焦,均会影响观察效果。制片技能只能靠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在实际操作过程掌握。以往对学生的制片技能无法进行考核,现在在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可以通过“拍照”进行评比,老师允许每个学生拍两张或更多张相片,存放在文件夹里,大家参与选出最佳相片,以此选出最佳技能手。这样的评比活动,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3.提供复习资料

药用植物学的根和茎的显微结构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很容易混淆它们的初、次生构造。以往即使做过了实验,学生还是不甚了解。现在在数码互动实验室,学生可以把各个结构进行拍照,储存在文件夹里拷贝回去复习。因为图象比文字直观,看到或想到图象,就很容易根据图象掌握它们的内部结构。对于中药材的显微特征,如石细胞、导管、毛茸等,不同药材的形状、大小、粗细、厚薄、长短等特征不同,每一种中药材均有其特有的显微特征,我们建议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特征,选取比较清晰的图象拍下来拷贝回去比较、总结,加深理解,巩固理论知识。

4.评分更公正合理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时不仅仅是根据学生的绘图情况,还结合他们的课堂操作能力综合打分,显得更合理、公正。

三、结 语

数码互动实验室的使用是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手段的革新。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与传统实验室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它解决了传统显微形态实验室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1]。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建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对学生实验基础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