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电网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电网的意义

智能电网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智能电网 智能电表 产业发展

一、智能电网及智能电表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随着智能电网的引入,我国的电力供需压力得到了充分的缓解,尤其是对于工业产业来说,电力供需压力的缓解已经成为了工业产业经济的最主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不断落实,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的愈来愈高直接导致了我国电网的供电压力的加大,且在整个电网结构的日趋大型化、复杂化的形势底下,整个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任何一个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则会严重滞碍了整个电网的运行,甚至使得电网瘫痪,进而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造成地方性的供需矛盾发生,尤其对于一直依靠机电设备来保证生产效率的工业产业来说,电网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大型化固然给工业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其生产效率直接取决于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电网一旦受到滞碍,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则会直接受损,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智能电网引入的重要性。

智能电网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供电的效率,且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故障点进行自我修复,即使故障漏洞较大,也只需少量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配合,且能够省却故障点排查的工作,充分实现电网维护管理成本及时间的最小化。同时,智能电网还能够与现今流行的智能家电相互配合,起到相互制约、相互联合的作用,在相互配合从根本上凸显电网的智能化及系统化,实现对智能家电用电的全方位控制,响应国际节能减排的号召,缩减家电用户的用电成本及能源耗费。此外,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根本性区别就在于智能电网还实现了电网的信息化建设,这给电网用户带来了更大的方便,电网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网及时获取更具时效的信息,避免因为消息传达的不到位而造成的用电矛盾。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与之配套的智能电表在我国的应用则未能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这就使得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实效得不到有效保障:智能电表的应用是将电表联合智能电网,加快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我国现今的整个智能电表的引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国人对于电表的认识仍然仅仅停留在对传统电表的认识层面上,这就意味着我国智能电表的用户对智能电表的认识仍然不满足于我国智能电网时代的需求,从源头上限制了我国智能电表的应用效力,使其应用的效力得不到稳定的保障。这是基于我国国情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我国智能电网全方位落实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二、智能电网对智能电表的要求

(一)功能需要满足电网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智能电表与传统电表的最主要区别,就是智能电表具备了传统电表所没有的功能:在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建设要求下,智能电表的应用作为智能电网建设工作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分,也必须与智能电网形成一个信息网络,决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电价计量的层面上。随着我国智能电网覆盖面的不断扩散,我国智能电表的组成结构也逐渐复杂起来,在建设信息网络系统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首先对信息的各个传输要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确定信息传输要点后,则应分别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将这些信息传输有点进行联合,构成一个与智能电网信息网络系统相匹配且完整的信息网络结构,通过各项信息传输设备将结构联合起来,充分凸显电表信息的时效性。

(二)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智能电表产业是一项极具专业性和系统性的产业,且其产品(即电表)的耐用性需求较高,应用时长也较长,这就充分奠定了智能电表产业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全过程服务团队了,这不仅仅是智能电表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智能电网实现全方位覆盖的一个要求。其全过程服务的内容主要指从智能电表的设计到智能电表的安装的各个阶段的各项工作,这就需要智能电表产业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对智能电表从设计到安装的各个阶段的各项工作进行明确和职责划分,避免因为职责的不明确而使的整个产业链产生漏洞,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三)智能化需求侧管理

智能电表采集更多的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电压、电流与功率等),对用电设备的状态、能耗进行智能监测与控制,从而掌握更加详细的用户负荷情况,自动编制与优化有序用电方案.自动实施,过程跟踪,自动监测与效果评估,达到需求侧智能化管理。

(四)促进智能用电新技术发展

智能电表的广泛应用,使得供电企业由人工抄表向自动抄表转型,同时获取更多的用电数据。经过分析与处理,以智能电表为网关通过双向实时通信将实时电价信息、缴费信息与用电信息等通知给用户,优化客户服务并促使用户合理利用电能,参与负荷调节。

三、智能电能表的发展趋势建议

目前,在澳洲、美国、北欧、荷兰、法电EDF、南非ESKOM等国家及地区电力公司,智能电能表的相关标准继或正在制定过程中,各电力公司对智能电能表的标准定义虽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

1、智能电能表作为通信网关及数据网关;2、除美洲外,基本采用DLMS/COSEM协议实现不同厂家之间的互联互通;3、电力公司可以通过智能电能表达到远程控制管理的目的;4、通过智能电能表结合HID可协助客户方便的自行进行能源管理;5、越靠后的标准,其信息及功能要求越全面。

而随着信息整合技术的发展,节能环保在全球重要性的纵深,智能电能表在将来将朝着以下方向进行发展:

1、深化需求侧重管理方面的应用;2、与家庭智能家居联网及信息整合;3、节能环保。

四、结语

智能电能表是一种绿色表计,因为它有需求响应的功能,因此根据表计的反馈信息,用户可节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对未来节能减排、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智能电网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网络化电力营销 特点 重要性

策略

一、前言

现阶段,智能电网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智能电网下的网络化电力营销具有自身的特点,覆盖范围广,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加个性、便利的电力服务,能够随时随地的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这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健康和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针对智能电网下网络化电力营销特点以及重要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智能电网下网络化电力营销的特点及重要性

(1)电商品和传统商品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储存性相对较差,并且电力商品还具有服务性、无形性以及广泛实用性等特点。正是由于电力商品的上述特性,为电力企业现代化营销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便利,并且逐渐的采用网络化电力营销模式取代传统的人工电力营销模式,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电力商品的网络化电力营销和传统商品的网络营销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具有以下优势:网络化电力营销能够利用智能电网采集更加全面、详细以及实时的数据资料,不仅能够为电力营销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资料,也能够将采集的所有数据资料反馈给电力用户,这样能够形成销售循环;网络化电力营销不受地点、时间、运输成本、配送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能够随时、随地的满足用户的实际电力需求。

(2)电力网络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电力网络逐渐的和通讯业务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电力用户更加快捷、方便的联系供电企业,并将自身的实际用电需求或者意见反馈给供电企业,供电企业根据电力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对电力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由此可见,网络化电力营销已经成为供电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化电力营销模式营运而生,并且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众多电力用户的青睐,能够显著的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更好的满足电力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供电企业通过创建网络营销主页,并且在网络营销主页中设置各种服务板块,电力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办理电力业务,如缴纳电费、查询各种服务与电力政策等,提高了电力营销服务的便捷性和全面性,很好的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

(4)供电企业的网络化营销模式能够为电力用户提供全天候的营销服务,并且供电企业还设置了线上服务,电力用户通过网络能够随时随地的提问,然后在线上为电力用户解疑答惑,更加方便、快捷的满足电力用户的服务需求,获得更多电力用户的青睐。

三、推动网络化电力营销发展的有效策略

(1)多样化营销策略。为了推动网络化电力营销的快速发展,需要制定多样化的营销策略,具体表现为:其一,制定个性化网络营销服务,不用电力用户对电力营销服务的需求不同,为了满足电力用户的定制化、个性化需求,供电企业需要更新营销观念,在网络化电力营销平台上实施双向互动,通过网络化电力营销平台对电力用户的电力服务需求进行采集,并进行动态化管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电力服务。其二,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化营销服务水平,网络基础设施是保证网络化电力营销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创建功能丰富的网络营销服务平台,同时做好网络安全保护工作,这样能够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安全、高效的营销服务。其三,创建以电力用户为中心的网络营销策略,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用户的服务满意度和忠诚度,既能够提高供电企业的社会效益,还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供电企业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信息交互技术和互联网结合的重要性,在智能电网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抓住发展机遇,快速发展网络化电力营销。

(2)创建科学的价格体系。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为网络化电力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当分布式电源能够满足电网并网需求时,创建科学的价格体系,利用电力营销网络平台和电力用户进行沟通,达成交易意向之后,在电力营销网络平台上完成交易。利用智能电网的先进设备,能够根据电力用户的需求自动的完成分布式电源网上竞价。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化电力营销能够创建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有效的解决传统死板定价机制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供电企业的整体效益。此外,创建电力营销网络平台,大型电力企业与分布式电源具有平等的竞争机会,这对于改善用户的用电习惯和控制电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下网络化电力营销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能够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个性化的电力商品和服务,更好的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受到众多电力用户的关注和青睐,并且网络化电力营销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同时,为了推动网络化电力营销的发展,还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营销策略,创建科学的价格体系,为网络化电力营销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更好的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芳.智能电网下的网络化电力营销发展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2):252.

智能电网的意义范文3

【关键字】柔流输电技术,智能电网,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柔流运输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柔流输电技术为发展智能电网提供了保障,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优势,毫无疑问,它将会在智能电网的应用中占据着广阔的市场。

二.简要的概述柔流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

1.美国EPRI专家N.G.Hingorani于1988年第一次提出了柔流输电系统,他认为若实现电力半导体开关的全面控制,就可实现电力系统的控制,从而通过电力传输系统就能将更多的电力传输出去。柔流输电技术集中了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负荷线路的潮流和系统的损耗,提高系统的传输能力,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这项技术还被专家称为“当前电力系统中具有变革性的前沿课题之一。因此,柔流输电技术对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2.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是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为前提,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特点,可以高效、灵活地应对电网出现的变化。通过控制设备,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电网运行的柔性,且把风电等新能源引入系统的运行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电网运行的需求。

三.柔流输电系统技术原理

1.柔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lternative currenttransmission systemsFACTS),是综合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和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而形成的用于灵活快速控制交流的新技术。其中“柔性”是指对电压电流的可控性,它以现代智能技术为基础控制载体,应用于高压输变电线路系统,对系统电压、相位角、功率潮流等电网的运行参数和过程进行连续调节控制,以提高输配电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并实现节电效益的一种新型综合技术。FACTS技术为增强输电系统的输电能力提供了新的手段,该技术结合现代智能控制技术,大幅度提高输电线路输送能力和电力系统稳定水平,均衡电网潮流,充分发挥输电网络的利用率,提高输电网络的价值。

2.柔流输电系统可以对电压、功角、阻抗三个影响电力系统性能的变量能被直接控制。FACTS控制器就是对交流输电系统的这些参数进行控制从而改善输电网络的输电性能。目前主要的FACTS装置有:静止无功补偿(STATCOM)、晶闸管控制的串联投切电容器(TSSC)、可控串联补偿电容器(TCSC)、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SVC等。

3.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COM)是一种没有旋转部件、快速、平滑可控的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它是将可控的电抗器和电力电容器并联使用。电容器可发出无功功率,可控电抗器可吸收无功功率。通过对电抗器进行调节,可以使整个装置平滑的从发出无功功率改变到吸收无功功率(或者反向调节),并且响应快速。按照电抗器的调节方法,静止无功补偿器分为可控饱和电抗器型、自饱和电抗器型和相控电抗器型三种类型。目前技术最为先进的无功补偿装置是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它不再采用大容量的电容器,电感器来产生所需无功功率,而是通过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频开关实现对无功补偿技术质的飞跃,特别适用于中高压电力系统中的动态无功补偿。

4.晶闸管控制的串联投切电容器(TSSC)是串联型FACTS装置的补偿装置。TSSC在输电线路中相当于一个电容器且容量可以连续变化,因此TSSC在接入输电线路后,可以通过控制容量的变化,实现线路等效电阻的连续变化。输电线路在给定的两端电压和相角情况下,其输送功率将可实现快速连续控制,以适应系统负载变化和动态干扰,线路的输送功率将可实现快速连续控制,以适应系统负载变化和动态干扰,达到控制线路潮流,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极限的目的。

5.SVC由三部分组成:固定电容器组、晶闸管控制的电容器组(TSC)和电抗器组(TCR),整个装置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节TCR和TSC,是一种无功补偿系统。SVC接入输电线路后,在TCR和TSC的调节作用下,系统的无功输出可以连续变化,系统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但SVC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在电网电压波动大的时候,SVC会表现出恒阻抗特性,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所以,在使用SVC时要保证电网电压的波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6.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通用性良好,将FACTS元件灵活多变的控制手段综合应用,功能全面,实现了对输电线路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快速、独立控制。UPFC系统中关键的设备是换流器,它产生的交流电压被串接入相应的输电线上,在交流电压的作用下,其幅值和相角均进行连续的变化,从而达到对有功、无功潮流,等效阻抗,电压或功角进行控制的目的。

四.不同类别的柔流输电设备

近年来,具有快速性、双向性和连续性的柔流输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且种类不断增多。按控制功能来分,柔流输电设备可分为电压控制型、电抗控制型、相对控制型和综合控制型。

1.电压控制型

(一)静止无功补偿器(SVC)

如今,SVC已普遍应用在柔流输电设备控制器。约150套常规SVC应用在输电系统中,我国目前运行500 kV系统的SVC有5台,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迅速调节无功功率、维持电压稳定及平缓系统的振荡。

(二)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

通常,STATCOM也被称为ASVG,它可以有效地调节节点电压、补偿负荷无功功率及提供系统传输极限等。由于STATCOM依托电压源逆变技术,它的响应速度比SVC快,且波动小,尤其是在系统电压不稳定的情况下,无功率输出的能力还很强。清华大学与河南电力局共同研制成功第一台20 Mvar容量的STATCOM,且在1999年投入使用。

2.电抗控制型

(一)可控串联电容补偿器TCSC

它是柔流输电中最普遍的串联型设备,如今已广泛应用在潮流控制中,这样就提高了线路输送功率。同时TCSC还可以使用可控硅控制技术,便于潮流控制和对线路参数的补偿。此外,TCSC还具有操作简单、灵活的优点,如今在一些国家中已投入使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可控硅控制移相器TCPS

由于TCPS可以控制线路的运行,这样就提高了输送功率。而且TCPS还打破了传统的移相器,具有运行速度快、寿命长、平息系统振动等优势。

相位控制型

通常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是在系统中接入一个约是正弦电压量从而达到补偿,它的主要部分就是具有一个能储藏电容的电压源逆变器,我们只需注入一个合适的电压,就可以达到控制电路中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目的。

(三)综合控制型

统一潮流控制器在柔流输电设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集串并联补偿和移项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迅速的动态响应力,可以满足多种控制功能的转换。而且它还允许串并联输出端之间的相互流动,在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也能实施控制,为一起输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之间串并线路补偿。此外,它可以选择合适的控制输电线的电压、角度,转换地控制输电线的功率潮流和提供并联无功功率补偿。

五.结束语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对电力的长途的运输的要求比较高。柔流输电技术为发展智能电网提高了保障,同时很好的解决了电力的长途运输的特别的要求,并且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强、安全经济的特点。故而,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加强柔流输电技术研究,为我国的电力运输事业的发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绍林,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0,10,(10).

智能电网的意义范文4

1.目前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并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能源发电站的接入对于电网电能质量将产生较大影响,有必要研究新能源发电站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以保证并网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可靠和稳定运行。新能源发电的目的是增加电力系统的电量,减少电力系统对一次能源的消耗。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差的特点,目前,在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电网必须控制接入容量在可控范围内,以最大限度地减小不利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有很多,主要总结如下几点。

1.1间歇性和波动性发电特点

风力发电是通过风能转变为电能实现发电,因此风力发电与水电、火电等常规电源相比,其发电能力由风的大小、强弱而定,必然具有风的随机性、波动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由于天气及地球运动原因,同样具有上述的特点。

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受天气影响均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并网电量随机波动较大、可调节性差,并网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从而会引起电网频率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引起馈线中的潮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稳态电压分布和无功特性,使电网的不可控性和调峰容量余度增大,如果电网中没有足够的调峰容量,就会使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受到影响。如果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性能,风电场并网点电压跌落时,极易引发电网瞬时故障,影响电网安全运行。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与接入点电网的电压等级、短路容量、联网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源的类型及其并网容量等密切相关。因此,除并网风电和光伏发电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并网技术性能外,还必须要求电网具备足够的调峰容量和接纳能力。同时要求并网发电系统配置有功功率调整和动态无功功率调整控制功能,还需要配置一定的无功补偿,以补偿场(站)内的无功损耗。

1.2注入电网的谐波

由于并网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均配有电力电子装置,会产生一定的谐波和直流分量。谐波电流注入电力系统后,会引起电网电压畸变,影响电能质量,还会造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误动作,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所以,需配置滤波装置、静止或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等,以抑制注入电网的谐波含量。

1.3孤岛现象

孤岛现象是当电网失压时,并网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供电的状态,并与本地负载连接形成独立运行状态。这时,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不受电网控制,如果电压和频率超出允许的范围,可能会对用户设备造成损坏;如果负载容量大于孤岛中逆变器容量,会使逆变器过载,可能会烧毁逆变器。同时,会对检修人员造成危险;如果对孤岛进行重合闸操作,会导致该线路再次跳闸。由此可见,对孤岛现象的检测和预防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目前并网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研究的重点技术包括功率预测和储能技术,具备功率预测系统是并网的必备技术。

1.4并网标准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关于新能源发电的并网标准,现有的多是关于大中型并网系统的技术规定,相关并网和检测技术标准、系统检测和认证体系等都还在逐渐完善中。事实上,目前关于大中型新能源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电能质量、电网调度和运行等的影响因素,以及电网接纳能力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尚没有确切定论,对接入系统的有功/无功控制能力、电能质量及低电压穿越能力等的检测手段也不完善,包括对控制器、逆变器、输配电设备、双向计量设备及系统安全性方面的检测。随着大中型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发展,对电网的接纳能力、电量调度运行、配套政策等方面会提出新的要求。

2.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电能质量测试数据分析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开采和运输,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太阳能光发电是指不通过热过程直接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发电方式,可分为光伏发电、光感应发电、光化学发电、光生物发电。其中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光发电的主流, 通常所说的太阳能光发电就指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它的优点是清洁、安全、可靠性高,故障率低,寿命长;缺点是能量分散,间歇性大,地域性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件、直流监测配电箱、并网逆变器、计量装置及上网配电系统组成。太阳能通过太阳能电池组件转化为直流电力通过直流监测配电箱汇集至并网型逆变器, 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正弦波电流,经过升压(隔离)变压器并网。并网测试点应设在光伏电站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处。

2.1谐波分析

光伏电站并网后谐波含量是否合格是由并网接入点的短路容量、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以及逆变器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大小决定的。光伏电站的谐波含量应控制在《GB14549-1993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规定的允许值的范围内,35kV母线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超过3%,各奇次谐波含有率不超过2.4%,各偶次谐波含有率不超过1.2%,否则应配备相应的滤波装置,从而避免对公用电网造成谐波污染。

2.2电压偏差分析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满足《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的要求,35kV及以上公共连接点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称电压的10%。

2.3闪变分析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电压闪变应满足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的要求,长时闪变每次的测量周期取 2h,对于35kV出线,长时间闪变测试值为0.11,满足国标的要求。

2.4电压不平衡度分析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GB/T15543-2008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的要求。

2.5功率分析

光伏发电受日夜季候的影响,造成输出功率随机波动性较强,发电稳定性较差。 光伏电站输出功率随着太阳辐射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倾斜角度及组件效率、温度特性、灰尘损、最大输出功率跟踪(MPPT)、线路损失、控制器及逆变器效率、蓄电池效率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智能电网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099-01

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就是把电力的监控和调试合二为一,使用先进的技术把对电网的控制提升到自动化、智能化的效果上来。如果真正在一线进行了落实,对变电站的监控就可以完全自动化,不需要有人值班,而维修操作人员值班的人数将大幅度减少,除此之外,监控中心不需要人员监管,系统会在全天进行监督管理,发生问题自动报警。

1 电力调控中面临的问题

1.1 电网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在大城市进行电网架设中已经开始从架空线向电缆转变,也就是在未来配网线路要实现电缆化,在现在运行的配电网络中,都是用单条输电线混合使用,因此在进行电网的管理中,主要包括对电缆、架空线、开关站的管理,因此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压力。如果依然使用旧的管理制度,不仅操作流程出现问题,而且人员协调也会带来麻烦,因此必须使用现代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上层建筑的管理机制,改变原有的工作流程,整合过去的配电资源,对电网实施效率化和集约化管理,从根本上提高电力事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配网维护部门非常分散,外行人感觉各司其职,能有效的进行管理和控制,但实际上在管理中,由于协调不流畅,很多管理数据容易丢失,最终导致管理上出现问题,反而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1.2 电力调控人员管理方法不正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如果只有好的管理工具,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也是不够的,在现阶段的管理工作中,不同的地区有各自的电站管理部门,由于电网设备非常大,而且电网覆盖面积非常广,如果仅仅利用这些人员进行管理,那么工作量将是巨大的,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除此之外,电力调控人员在管理上有很多弊病,例如没有结合故障的情况选派维修人员,有些故障严重的地点派遣的人员少,而有些1到2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却派遣了很多人,导致人员分配严重不合理,工作量分配不均匀,最终保证不了很好的工作质量。长此以往的继续下去,将会打消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在管理上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很多电网设备操作环节非常复杂,因此员工要有很丰富的经验,操作上才比较快捷,如果派遣新人进行检查维修,那么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这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1.3 盲目调控导致混乱

电力调控中的人力调控有很大盲目性,再加上管理分散,达到不了很好的管理质量和管理目标,在日常的调控操作上分析,还使用着过去的方法和经验,没有与时俱进,在管理中没有体现信息化,智能化,因此很难提高工作效率,也实现不了电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配网架空线路的开关变更操作时,基本上都会发生意外,这些是很难进行调控的,另一方面,配网的运行部门在调控前,需要上交一张电网或数张单馈路图,没有上交区域性的电网图,调控人员的意识比较局限,其没有认清整体框架结构,因此单方面调控有很大局限性。

2 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建设

2.1 提高电网的管理模式

配网调控一体化建设比较复杂,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该统一管理模式,同时制定一个合理的参考标准,让系统有一个很好的操作性和互换性,建立配网调控一体化时,一定要让人和设备很好的结合,结合绿色电力相关细则和要求,确保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在主网中有很多变电设备,输电电缆,如果不严格管理,将会给企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主网线运行时一定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让其达到有关的技术标准。管理中从实际出发,合理的调整人员,给能力突出的员工一个舞台,如果能力不足,就进行学习和培训,实践操作达不到要求就进行淘汰。

2.2 有关GIS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配网调控一体化就是把SCADA系统的智能指数进一步升级,例如在原来的监控隔离、配电网调度状态下,可以对配网线路进行远程监控,而对于那些没有安装自动化设施的线路,就只能继续使用手工图册翻阅进行管理。如果建立基于 GIS 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就有效摆脱了传统方式的困窘。该模式可以在自动化配网管理方式下,进行自动化信息的接入,对配网进行一体化调度,对配电网络进行全天监控。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GIS平台上建立电子地图,能够显示具体的地理位置,对配网设备进行分层分类的管理,该技术可以再现现场事故,在管理中非常直观有效。配网如果发生故障,各个班组能迅速进行维修,避免了盲目配调的问题。SCADA技术比较成熟,在实际使用中可以进行监控操作、在线分析等。监控中得到的实时配网信息可以在 SCADA系统作用下,实现图像的展示,让管理的工作人员观看更直观。处理SCADA 和GIS的数据时,避免出现电网数据差异、重复录入电网数据、二次绘制图形界面等问题。在使用先进技术进行科学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电力企业集团管理团队的建设,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其各尽所能,让个人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2.3 提高配网的管理能力

为了提高配网线路的管理能力,解决盲目配调问题,一定要结合配网的管理特点,将SCADA和 GIS系统进行互容,这样就互相弥补了各自的缺陷,同时也让二者的优势相得益彰。把SCADA 所具备的功能移植到GIS中,实现对配网调控的一体化设计,结合国家的电网规定,为了保证配网数据的完整性,同时在未来GIS电网平台要频繁的和生产管理、用电营销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因此设计时可以把 GIS电网平台和其他的各系统集成数据进行结合,这样数据交换的过程会更加稳定可靠。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配电网络的运行,因此要加强对配电网络的管理,实现自动化设备的接入是一个捷径。为实现一致性维护电网结构模型与设备台账,管理中应该结合设备的静态参数、运行信息、位置信息、空间关系,保证运行过程中有效的进行设备管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科学的集成机制,挖掘SCADA系统和GIS电网平台的优点,对不必要的环节进行消除。例如在GIS电网平台上,对虚拟图形展现出的电网部分重新建立一个一体化的数图模型。另一方面,经过唯一的设备标识,其他有关的系统能够进行设备查询和设备统计。利用这种业务集成模式,GIS不仅可以发挥很好的服务功能,还可以提供图形应用集成框架。 封装GIS集成的应用功能,GIS应用框架在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能够进行大范围的集成操作,如果由框架不能达到有关的功能,使用集成经过GIS 服务可以直接调用实现。

3 结 语

构建完善的调控一体化系统,可以保证我国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如果发生故障也可以及时的进行维修和管理,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关企业必须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突破技术瓶颈,进一步完善管理方法和配网调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智能电网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智能光网络 电力通讯 应用 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电力通讯的安全性、稳定性、快捷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电力通讯技术的改造升级变得越来越重要。电力通讯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性设施,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设施。在电力通讯技术不断改造升级的过程中,智能光网络应运而生。智能光网络是一种专门针对信令网的新型组网技术,它能够自动进行光网络连接和交换,解决了传统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和使用率低、灵活性差、扩展性差等缺点,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电力网络通讯的实际要求,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1 智能光网络的概念和特点

光网络指的是使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的广域网、城域网以及其他大范围局域网的网络结构。智能光网络(ASON)也称自动交换网络,是光网络的发展。是一种由用户动态发起业务请求,网元自动计算并选择路径,并通过信令控制实现连接的建立、恢复、拆除,融交换、传送为一体的新一代光网络。智能光网络在各种传送技术之上增加了独立的控制平面,因此可以支持目前传送网可以提供的各种速率和不同信号特性的业务。此外,该网络还能够在两个客户网元之间提供具有固定带宽的传输通道。

将智能光网络引入电力通讯中,是因为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1 智能光网络提高了网络宽带的利用率

在传统的光传输网络中,为了保护网络的稳定性通常会预留百分之五十的宽带,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宽带的使用率以及网速的流畅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智能光网络具有动态保护机制,在无须预留宽带的情况下仍能够起到保护网络稳定性的作用,且流畅性比较高,降低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网络宽带的利用率。

1.2 智能光网络具有保护恢复机制

相比于传统的光网络,智能光网络增加了控制平面,因此具有智能、多样化的保护恢复机制。智能光网络主要通过使用一个预先分配好的备用资源来代替已经失效的信息资源,当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够快速恢复,保障正常的工作运行。此外,智能光网络还具有独立完成保护工作的作用,能够和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协调完成信息资源的恢复工作,从而保护信息资源。

1.3 智能光网络能够简化网路结构,节省运行维修成本

传统的光网络往往需要多套ADM系统叠加运行,这虽然提升了运行效率,但需要扩大机房面积,配置很多的维护人员,从而也就增加了维护成本。而智能光网络在各个骨干节点都设置了OCS大容量设备,因此可以有效避免ODF的转接,不需要扩大机房面积,也不需要更多的维护人员,从而降低了网络运输维修压力和费用。

此外,智能光网络还降低了对用于新技术配置管理的运行支持系统软件的要求,只须维护一个动态数据库,减少了人工出错机会。

2 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讯中的应用实践

从技术的角度讲,在电力通讯系统中采用智能光网络首先要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投资条件,从而能够投少产多。其次要坚持网络技术的标准,坚持网络的兼容性,并将信令的协议标准放到首位。第三,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网络发展需要开展智能光网络新业务。从而逐渐完善智能光网络。具体来说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讯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站点的选择

在电力通讯系统中要使用智能光网络技术首先必须选择好智能光网络的站点。要对站点的业务流向、流量、机房状况、承载业务种类、光纤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选择那些业务发展好、机房条件好、光纤物理的路由便利的站点作为智能光网络的站点。此外,站点的选择以及站点数量的选择,还要考虑智能光网络的实际运行需要、特点分级、投资成本、光缆等实际情况。理论上说,站点越多,越能够发挥网络的优势。

2.2 网络结构的设计

网络结构设计是智能光网络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智能光网络的网络结构是由软件计算以及人工调试计算出来的。在设计网络结构的时候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好站点中的光缆数量,网络分层以及网络分域。一般来说,光缆数量在4根以上才能充分发挥智能光网络的优势。就目前我国电力网络通讯来说,在城域中的智能光网络骨干层一般采用“网状网”的结构方式。

2.3 新旧网络功能定位

受目前我国电力通讯系统发展的限制,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完全实现智能光网络覆盖每一个地方,智能光网络和传统网络在很长的时间内是需要共同存在的,因此要对新旧网络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对于传统网络原有的业务,要依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采取一步到位或者逐步到位的方式进行分级管理。对于新建立的智能光网络,要根据不断增长的数据业务的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快速、可靠、稳定的新型业务,并对这些业务实施动态管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光网络是一种由用户动态发起业务请求,网元自动计算并选择路径,并通过信令控制实现连接的建立、恢复、拆除,融交换、传送为一体的新一代光网络,它能够自动进行光网络连接和交换。智能光网络在各种传送技术之上增加了独立的控制平面,因此可以支持目前传送网可以提供的各种速率和不同信号特性的业务。将智能光网络引入电力通讯中,是因为它具有保护恢复机制,能够提高网络宽带的利用率,简化网路结构,节省运行维修成本。智能光网络在电力网络通讯中应用的时候要选择好站点,做好光网络结构设计,为新旧网络功能正确定位,从而充分发挥智能光网络的优势,促进电力网络通讯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瑜.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讯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3,(09):116-117.

[2]何青林,芦振波,李国强.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讯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风.2014,(03):27.

[3]蒋丽.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讯中的应用初探[J].电子制作.[J].2014,(20):199.

[4]姜海泉.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