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新医改;SST零售连锁药店;经营战略;分析和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112
新医改对当下连锁药店带来极大影响,其不仅刺激了医药的消费,扩大了医药市场,增加了对中医药的关注度,进行医药产业层次管理、优化了医药监管系统,对医药经营许可进行划分,为SST零售连锁药店医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新医改对当下SST零售连锁药店带来的积极影响11刺激了医药的消费,扩大市场
新医改的实施,使得SST零售连锁药店的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增加了医药消费业务,提高了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济效益。首先新医改背景下,增加对城乡医疗的关注度,增加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基础的医疗保障体系贯穿整个城市和乡镇的居民,在有效时期内,包在城市群众和工作群体的医药参保率达到91%以上。整个城市居民和工作人员参保率的提高,定会增加医药产业的容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药消费作保证,增加了人们群众的医药购买能力,扩大了整个医药产业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了整个医药市场的消费。SST零售连锁药店是医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定会受到积极影响,提高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济效益。[1]
12增加了对中医药的关注度
新医改背景下,增加了多民族药业和中医药产业的关注度。其明确给出,中医药产业于我国医药行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增加立法对中医药产业联系度,增加对中医药产业的推广和研发力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作保证。其次指出,要增加对卫生事故的关注度,增加对中医药产业民族产业管控,全面发挥中药产业积极作用。新医改给出的全面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利于传承我国传统的中药产业,对中药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来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中药产业的长远发展,必定会促进SST零售连锁药店的发展,为SST零售连锁药店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13进行层次管理、优化监管系统,对许可进行划分
新医改给出:完善增政府监管体系,增加政府的监管力度,增加对药业的关注度,对医药产业的生产、运作、价格、宣传等财务支出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合理化医药产品管理体系,增加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增加对具有危险性药品的关注度,把经营管理规则落到实处,对许可类别进行创新划分,建立分层次管理体系,对城镇和农村的医药进行一体化管理,保证医药价格的合理性,对医药的临床运用进行规范,全面发挥医药工作人员积极作用,保证经济管理的效果。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增加管控力度,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构建一个广阔发展空间和平台。其次,医药许可的分类,层次化的管理,符合当下SST零售连锁药店的发展,为零售药店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3]
2新医改下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营战略的构建
21延伸SST零售连锁药店的农村市场
全面秉承新医改发展理念,坚实新医改发展目标,贯彻医疗产业的公共性发展观念,倡导医药卫生产业的公益性,把预防放在首要发展目标,把农村放在首要位置,增加中药产业和西医的联系,把正事进行划分发展,把管办进行划分发展,把具有盈利性质的和不适应鼓励性质的进行划分,增加政府机构的关注度,对医药产业发展进行扶持和帮助,完善医药产业管理力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政府对零售医药产业关注度的增加,在当下,要想促进SST零售连锁药店的长远发展,首先全面贯彻新医改的发展目标,在遵循新医改发展理念基础上,利用发展政策优势,把SST零售连锁药店产业延伸的农村市场,来促进连锁药店的长远发展,为广大人们群众增添用药便利性。其次,从农村发展现状来看,SST零售连锁药店在农村市场发展和空间较大。农村当下实体药店的发展没有价格优势,药品的种类较少,缺少医药药师,农村药店经营者对医药知识了解较少,进而增加了SST零售连锁药店的优势。[4]
22增加高档药品和中药产品类别
在新医改背景下,SST零售连锁药店要想促进自身的发展,首先要增加高档产品在整个药店药品的比例。新医改对普通药品的发展实施了制约计划,明确给出不再对医药产品进行加价。进而减少了SST零售B锁药店的消费行为,使得普通药品的销售数额不断减少,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济利益也自然会受到影响。面对这一形势,SST零售连锁药店要增加对高档药品的关注度,引用具备高新技术产品和医疗设备;其次也要增加SST零售连锁药店中中药的占比。新医改曾明确给出:要增加中药产业在公共医疗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中关注度,来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对中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机遇。SST零售连锁药店要抓住这一机遇,增加中药材比例,对中药药材进行加工,增加中药使用便利性,为购买和使用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另外,连锁药店也可以对购买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中药成分和熬制方法讲解,增加养生话题的交流,增加广大人们群众对中药的关注度,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和积极作用。[5]
23增加对零售连锁药店的关注度,构建健康的连锁药店
新医改曾明确给出,要增加对我国零售连锁药店的关注度,保证医药产业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结合发展,形成医药产业生产和流通一体化。新医改对医药连锁产业的关注度,是SST零售连锁药店发展的动力,也是连锁药店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对连锁药店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医改也倡导医药的换分发展,利用药对医进行互补,进而也为零售药店的发展带来机遇。面对这一大好发展形势,SST零售连锁药店要增加自身品牌名誉度,为消费人员营造健康购买环境,设置购买会员卡,对药品的使用期限严格审查,增加药品的种类,增加对安全医疗设备关注度,如:血压量测仪、加湿设备、医疗足浴盆等。[6]
3结论
全面秉承新医改发展理念,坚实新医改发展目标,贯彻医疗产业的公共性发展观念,倡导医药卫生产业的公益性,把预防放在首要发展目标,增加对高档药品的关注度,引用具备高新技术产品和医疗设备。首先,增加SST零售连锁药店中中药的占比,对中药药材进行加工,增加中药使用便利性,为购买和使用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其次,零售连锁药店也要树立品牌意识,为消费人员营造健康购买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深化中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31):51-71
[2]黄晓明,景浩我国连锁药店经营管理现状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5):240-242
[3]吴海侠新医改背景下连锁药店经营模式的转变[J].黑龙江医药,2011(1):94-96
[4]刘伟,王利杰,任令飞,等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对零售药店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2011(36):3364-3366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合川区 市民 中医药 认知度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86-02
Abstract:To learn about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mprove it in HeChua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We used methods,like randomsampling,questionnaire,collectingstatisticsby investigating.The citizen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daily life but not sufficient on the concept,they may have the confidence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while it is too poor.The paradoxical realization fo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ill exists with the highly interest though limited access to acquire the knowledge related,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Medicine is influenced by the regional factors, especially teenagers know little about the common sense of Chinese medicine.We can see from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a huge space for development and it can not be taken apart from the government's strong support and social recognition.
Key Words:He chuan;People;Chinese medicine;Recognition
中医学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成功经验,并在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使之升华。我国是中医文化的发源地,几千年来,中医学在中华民族的祛疾治病、养生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而中医学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面临着新的挑战,它的传承与发扬问题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一千多年以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学、中药学等中医学科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成长,有着及其鲜活与旺盛的生命力。该调查旨在了解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认知情况,希望可以为提高市民中医药认知度、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地方
合川区各个医院,包括合川中医院、合川人民医院、合川保健医院、合川城关镇医院,主要地点为合川中医院。
1.2 对象
各随机抽取5所医院的市民1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50份,有效425份,回收率90%,有效率85%。
1.3 调查内容
自行设置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认知度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基本认识和兴趣、对中医药的态度及对中医药发展现状的建议。
1.4 调查方式
以5个医院的患者为单位,各随机抽取若干的100名市民,如实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填写注意事项,问卷当天收回。
1.5 分析工具
用Excel录入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 statistics 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对中医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
92.31%的市民认为中医是一种治病方法,7.69%的市民认为中医辅助西医治疗,全部都认为中医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2.2 对中医药优缺点的认识
在对中医药优点的看法上(此题为多选),市民认为中医药的优点在于“副作用小”的比例最高,达到88.46%,其次是认为中医药“能根除”人数比例占73.08%,认为“价格比西药低”的人数比例占50.00%,认为“疗效好”的人数比例占34.62%。而在对中医药缺点的看法上(此题为多选),84.62%的被访者以“味道不好”为中医药的缺点之一,其次有73.08%的被访者认为其“煎服不方便”,另外有73.08%的被访者认为中医药“服用时间长”,65.38%的被访者认为中医药“不能治疗急诊”。
2.3 中西医对比下对中医的重视度
当自己或亲人生病时,73.08%的人选择中西医结合,15.38%的人选择西医,11.54%的人选择中医。对于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前景,被访者中过半人(57.2%)认为未来中西医发展趋势是中西医结合。综上所述,大家最为看好的是“中西医结合占主导”这种医疗方式。
2.4 获取中医药知识的途径(此题为多选)
65.54%源自课本报纸,61.54%的人源自医生介绍,61.54%源自亲友介绍,42.31%源自电视广播,34.62%源自其他途径。
3 分析
(1)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的日常应用有一定了解,但对中医药理念认识不足。由于我国小学、中学、高中的基础教育主要是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为基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比例不足,特别是中医文化在基础教育中更为鲜见。市民对中医缺乏了解,同时在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方面多侧重现代医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少年与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隔膜。
(2)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的信任度不够,但对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有信心。调查中发现,被访者中选择生病时先看西医人数是先看中医的1.33倍,说明合川区市民对西医的信任度高过中医。然而在对中西医未来的发展前景的看法上,57.2%的被访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占主导”,说明大家对中医未来的发展有美好的憧憬与充足的信心。造成这种思维的可能原因有:①目前社会医疗环境大都以西医为主,客观上造成了中医的弱势状况。②近几年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政府开始加强关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有助于提升人们对中医药发展前景的期望。
(3)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的兴趣较高, 但他们获取中医药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依然是课本报纸、家人或朋友。造成这种现象可能因为:①中医在养生调理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②市民接触到中医药知识的方式较少,多为医生、家人或朋友。③中医古籍晦涩难懂,文言文功底浅显者不易明白其中道理,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4 讨论与建议
(1)对市民认为的中医药缺点进行改进,不仅要在中医药治疗急性病的应用和推广上加大力度,还应改进中药口味和整顿中医药市场,更多地投入到对中成药的开发中,更好地发挥中药简便廉验的优点,加大中药市场的管理力度,加强药品价格的监察力度,保证中医药健康发展,以此来提升人们选择中医药的心理趋向。
(2)增加中医药知识的基础教育和加大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政府应对充分认识当代教育不可忽视古代文化的重要性,提高普通市民的语言文字功底,尤其是文言文水平。在教科书的编写上引入正确的中医观念,在语文课本中适当添加一些中医故事,如“神农尝百草、钱乙一味黄土救太子、扁鹊见齐桓公洞察入微的中医望诊”等,它具有故事性与文学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趣味的方式来了解我国灿烂的传统中医文化,提高学习传统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可通过接受度较好的电视广播进行与中医药有关的电视节目(如:拍摄纪录片、电视剧、综艺节目“养生堂”)等形式的宣传。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互联网宣传中医药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式之一,比如开设相关的官方微博,宣传一些中医药知识,向大众普及简单易懂的中医基础知识。
(3)医生在患者就医时应多向患者宣传中医,向患者普及一些中医知识,诸如:养生、保健之类的;多组织义诊活动,面向所有市民,利用外用宣传橱窗等载体深入社区及周边地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政府应倡导出版社严格审核,发行最接近原文意义的医古文翻译本(即白话文版本),使其不失其义。同时引入正确的中医观念,揭开中医的神秘面纱,使中医药文化平民化、大众化,纠正大家对中医的偏见、更快更好地将中医药推向合川区市民。
5 结语
从该次调查来看,中医药的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但其需要政府加大对中医的投入和重视,大力倡导,建立强有力的政策和方针,让中医得到足够的经济支持,增设中医研究机构。同时也需要对市民加大宣传力度,将中医药文化投入到青少年的教育中,使中医药的发展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 陈少仕,邱晓堂,谢小曼,等.海南省社会公民对中医的认知和需求现状调查[J].新中医,2010,42(8):147-148.
[2] 符美玲.重庆市社区中医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12.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蒙药产业化 蒙药现代化 蒙药发展 经济发展
一、引言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医疗基础卫生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蒙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问题值得关注。首先,从文化角度来看,蒙药是蒙古族人民在与疾病斗争和适应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和精选出来的经验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不断显示出其独特的医疗价值、研究价值及产业前景。其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蒙药产业既可为内蒙古发展新的绿色经济产业链,又可为内蒙古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提供长期物质资源支撑,这与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目标相一致。
到目前为止,对蒙药进行研究并分析的学者不是很多,总体可分为单纯的医药研究型和经济研究型两类。前者主要从医药学方面,针对特定的一种或几种蒙药进行成分、药效及副作用等进行研究,指出其存在的危害或者优势,如吴双玉、月亮、梦宝鲁(2002)、明珠儿、刘振国(1994)、阿古拉、朱昱、于兰英(2005)等。这些文章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者并未从实际的经济发展方面考虑蒙药生产及需求问题。经济研究类文章大都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指出蒙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品研发能力弱,基础研究落后,经济总量小,质量存在问题等,并相应地给出建议。这类文章存在的问题在于研究时考虑的因素太多,泛泛而谈,针对某个问题不够细致深入;其次,学者并没有站在需求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指出消费者对蒙药的认识及态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结合之前学者研究的成果,并补充一些不足的问题,将研究建立在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消费者需求、蒙药生产企业供给以及蒙药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这三个方面指出蒙药的发展现状。同时,通过把医药研究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从蒙药宣传、产业链条以及科研能力三个方面挖掘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该现状的原因,最后给予一些政策性建议。
二、内蒙古蒙药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医药事业发展速度不断上升。2000-2009年,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与当年内蒙古GDP的百分比在0.60-1.36之间变动,并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占比由2000年的1.15%上升到2009年的1.19%,内蒙古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在全国占比由2000年的0.52%上升为2009年的1.4%。这说明,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保健支出的比例在逐渐加大,内蒙古医药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目前,内蒙古医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并呈上升趋势,这为内蒙古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传来了一个喜讯。另一方面,通过跟全国数据对比发现,内蒙古医药行业占GDP的比值是偏低的,表明我区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慢于全国水平,这说明其发展空间较大。
(二) 国内蒙药需求现状
1.从供给方面看
截至2010年, 呼和浩特市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占呼和浩特医药工业的比重由10%提升到30%,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表1摘录了2005-2008年内蒙古主要蒙药生产企业的收入情况。从中可以看到,2005年3家企业总收入最高,为467458;而2008年的总收入下降很大比例。由此看到,内蒙古医药产业发展稳中求升,发展空间很大。在内蒙古医药行业整体上升的趋势下,蒙药发展却有些吃力。同时折射出的问题是,国内蒙药需求仍然较少,甚至在缩减。
2.从消费者对蒙药的接触度看
目前,蒙医药的覆盖面狭窄。复旦大学孙畅等人对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蒙药情况的调查显示,高达72%的汉族人民并不经常接触蒙药,基本没有接触或听说的人员占24.2%,使用蒙药的主要人员仍然是蒙古族人民。由此看到,蒙医药仍然没有被广泛接受,传播力度不大,消费者对蒙药的了解也并不深入(如表2)。
(三) 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大型蒙药研究所共有6家,拥有蒙药生产企业6家以上;全区现有蒙医药专业技术人员5000多人,蒙医药专业人员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以上;在蒙药材方面,蒙药材品种达1300多种,目前己拥有300余种蒙药制剂品种、11种蒙药剂型。由此看来,蒙医药规模在不断地发展扩大。
1.蒙药发展战略转换
蒙药从萌芽时期到发展时期已经长达15个世纪。进入本世纪,蒙药的发展战略重点已经由最初的垄断生产逐渐转变为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然而,其转变并不成熟和彻底。
(1)蒙药产业化
蒙药产业化是指立足蒙药特色资源,坚持市场经济下的市场主导,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科研技术,加速蒙药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通过构建蒙药科研机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为基本要素的蒙药产业集群,将蒙药从种植到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到一起,形成支柱产业并获得利益。到2010年,呼和浩特市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占呼和浩特医药工业的比重由10%提升到30%,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目前,内蒙古拥有规模较大的蒙药研究所和声望相对较好的蒙药生产厂,如通辽蒙药厂、乌兰浩特市中蒙药厂、库伦蒙药厂等,并拥有专业科研人员和技能人员。
然而,蒙药现代化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现状:第一,蒙药产业各环节相互独立,并不能很好联系并构成完善的产业链;科研所研究出的蒙药与生产企业相脱节,导致生产部门不能满足销售环节和广大顾客的需求;第二,专业科研人才的缺乏和理论体系的薄弱又不能满足蒙药研究所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此外,由研发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保障程度和蒙药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
(2)蒙药现代化
在蒙药现代化进程中,质量标准是最关键的问题,蒙药制剂的现代化是根本任务。建立蒙药的系列标准和规范,做到蒙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是推进蒙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区蒙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已经起步,《经穴部位标准》、《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已被列入国家标准。蒙药现代化进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蒙药学研究人员和蒙医临床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协调;蒙药材来源不稳定,蒙药机理及副作用不明确。概括地说,可归结为专业科研人才的缺乏以及科研技术的落后。
2.蒙药发展和地方政府政策
内蒙古在加强蒙中医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的决定》等多个文件,在经费投入、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为蒙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将蒙医医院人员经费100%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为蒙医医院发挥特色优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内蒙古确定了蒙医工作十一项重点,强调了蒙医药建设力度、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提高科研水平。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强化及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蒙医药发展势在必得。
三、蒙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对蒙药需求现状和蒙药产业发展现状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
(一)传播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相脱节,生产研发落后是蒙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二)蒙古族生活习性、文化主要为内蒙古地区居民所了解。无疑,蒙药目前现状也是如此,其很多药品种类不为人知。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对蒙药了解不透彻,导致购买时存在疑虑,这是蒙药销售的瓶颈。因此,目前蒙药产品并没有广泛进驻一线城市及没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导致蒙药发展受阻。
(三)在研发方面,自治区拥有的蒙药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大部分集中于医院,科研人员所占比例甚少,因此科研水平低下、科研经费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均导致科研进程的缓慢和滞后;另一方面,由于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透彻,导致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不符,生产和科研相脱节,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脱节。在销售环节,蒙药没有直接商,导致蒙药的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掠夺。这些问题最终导致整个蒙药产业链条的不完善。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提高科研水平,建立强大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生产和销售的坚强后盾。在全区最大的七个蒙研所中,雇佣员工共计1610人,不及一个大型IT公司的雇佣人数。没有足够的规模,蒙药企业就不可能产生规模经济、赢得更广泛的顾客。
四、政策建议
(一)生产与科研一体化,巩固分散行业
任何一个产业在产业链条不完善的情况下,都不会有长远的发展,蒙药产业同样如此。因此,整合分裂的产业链条,合并分散的企业,形成整体的、统一的蒙医药队伍是当前蒙药发展的重点。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直接完善的销售基地,保证蒙药直接销售。通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蒙药产业的利润,还可以降低购买者的价格,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量。
(二)传播蒙古族文化、推广蒙药产品
对于目前所存在的营销局限问题,蒙药企业需要通过加强营销策略,如在不同的地区开办加盟店、连锁店,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增强品牌知名度。依靠企业现已形成的核心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自治区医药、保健品已有的营销网络优势,加快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速度。提高销售队伍的素质,以优质的服务、创新的营销策略抢占医药市场的制高点,将产品做大、做强。另外,为不同地区蒙药药店配备专业蒙医从业人员,运用蒙药二次配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药物试剂,针对不同的情况药师进行二次配方,充分发挥其蒙药药效。
(三)提高药品质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是产品质量问题。由于蒙药机理和西药有很多不同以及蒙药材的天然特点,使得蒙药具有药力强劲、荮效奇特、可以治疗疑难杂症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如果蒙药生产企业能够保证蒙药产品质量,这将为蒙药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优势。蒙药产业应该严格运用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检测药品成分及副作用,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安全、放心的蒙药。
(四)政府重点扶持并发展
内蒙古的六大特色产业为乳业、煤业、纺织业、硅资源、马铃薯、重要口岸,唯独没有蒙药产业。政府将蒙药产业发展定位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问题,而非整个自治区的支柱产业。蒙药产业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扶持蒙药行业快速发展,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蒙药产业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助、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设立必要的保护政策;另一方面,为保护蒙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蒙药生产公司必须和自治区政府合作,共同推动和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司法解释透明。
参考文献 :
[1]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nmgtj.省略/.
[2]徐天平.内蒙古产业现状与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J].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09(6).
[3]孙畅等.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蒙药情况调 查[J].中国药事,2011(1).
[4]娜拉.蒙医药业得产业化发展要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5).
[5]乌力吉特古斯,那顺达来.蒙药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设想[m]. 2003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3(10).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范文4
通过对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及分析,进而对企业的物流进行指导、提出建议。
关键词:医药物流;发展模式: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15
1引言
迄今为止,我国的医药物流已经大致经历过4个发展时期,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集中的药品流通体制到经济体制转型期的各省市、自治区的分布管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到如今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从总体上看,医药物流从计划到市场,从简单到不断完善、不断专业化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以及政策的影响呈现出一个从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发展态势,计划时期由于国家统一调配,此时存在较少的批发企业,“十五”初期由数量众多的批发企业经过精简重组至2004年底只有1900多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企业;市场经济的导入使得2013年底这个数字达到了5000多家,行业仍然呈现的是多、小、散、乱的格局,而国药、上药、华润北药、九州通四家医药物流企业虽然行业排名前四,但在整个行业的份额却不到30%。未来随着国家对药品流通的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准入门槛要求以及相应政策的出台,留存的医药物流企业必将是更有实力、资金雄厚以及人力资本充裕的大型专业公司。
2常见医药企业物流发展模式
药品流通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模式上逐渐清晰,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自营模式
自营模式是指企业依靠自身力量自建物流分销网络和配送体系,目前绝大部分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由其储运部门操作,作为内部成本中心,小部分由储运部门/物流中心、内部部门之间进行核算,物流中心可能是利润中心也可能是成本中心,还有部分较大的集团公司将储运部门独立成单独的医药物流公司。因此,自营需要有足够的企业实力。自身模式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可以保证企业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有较强的控制,通过控制不同的环节和信息管理系统,以达到高效率和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达到降低流通成本的目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应对客户需求时,可以做出快速反应,实现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而企业可以独立控制分销渠道,降低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泄漏等方面的风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自营模式存在的不足。首先,它要求企业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因为自建分销需要的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合理,如果适当会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其次,自营需要足够的物流设备,人力资本和资金支持,高成本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可能会拖累公司,为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一定的障碍。
目前,企业自建物流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发展,比较大的制药公司也将对外承包业务。例如,全洲药业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位于湖南市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医药、食品物流中心,具有强大的仓储和配送功能。一个总投资4亿8000万元,建筑面积49000平方米,仓储面积35000平方米,6000万个标准箱的存储容量,对600万箱吞吐量,每日处理订单超过2000单,1000亿元以上的设计规模,可以有效辐射中部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具有较大规模的还有上海医药物流中心、国药控股上海物流中心、湖北九州通物流中心、南京医药集团物流中心等。
这些企业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建立覆盖范围较广的配送网络系统,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以及于多个药品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联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从而组成有效提高配送服务质量和能力。
2.2合作(合资)模式
当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不足或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降低风险等原因时,通过与其他企业、机构等进行合作,从而实现物流分销。
近年来,各地广泛掀起了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由于外资企业通常有较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张,不断有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合作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体系。
例如,在2014年6月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复星集团双方优势互补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联合建设全国范围的医药物流网络,首个医药物流项目在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这个物流基地不仅满足双方的使用,同时也向其他中小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等开放。
这种模式首先可以让企业降低风险,企业不需要承受过大的资金压力,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提高自身的核心业务;其次,通常合作各方可以学习双方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先进方法及经验、优势互补。
2.3外包模式
外包是指制药企业将所有的物流系统的设计、维护、转移、库存管理、装卸和配送物流作业或部分委托给其他专业物流公司或具有较高水平的医药企业物流运作能力的物流企业。企业物流外包分为全外包和不完全外包。
不完整的外包是指企业通常选择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的物流外包,其余的物流环节仍然要自己做,一般选择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先包出去,使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企业在物流过程中避免浪费太多的金钱和精力。例如,企业要做自己的运输和销售的物流外包出去,或简单地把废物回收物流外包。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来决定哪些外包。完全外包是指企业把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其他医药物流企业或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比如,很多医药企业把自身的物流业务外包给湖北的九州通。九州通建立了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批发的商业模式并且采用了ERP整合了计划、采购、存储、销售、配送等各个环节,并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将信息流、物流、业务流等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分析,从而优化成本和流程。由于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大循环等优点,九州通在众多的物流企业中能够保持很强的竞争力。
外包模式的选择可以使企业不会因为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而使企业负担过重,同时,使企业能够集中于自己的优势,发挥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3物流模式选择因素分析
从以上的常见几种模式中,可以看出,医药企业在选择自营、合作还是外包时,主要会从以下几点考虑。
3.1自身实力
由于自建物流需要很高的物流成本,对于许多医药企业来说,当企业的物流成本占据很大的比例同时又不能给企业带来足够优势时,企业可能需要企业重新定位物流并且考虑流程再造,或者选择一家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同时,企业规模也是自身选择物流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企业具有雄厚的实力,,规模较大可通过规模化管理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而小企业受人员、资金等条件的限制,通常较适合把物流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打理。
3.2物流地位
对于一个医药企业如果不仅自营物流而且对外承担物流业务,通常物流业务是企业盈利的重要来源或是具有战略上的核心地位,那么企业通常选择自营。而对于那些物流业务不处于战略核心地位的企业,就没有必要自给物流,占用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员在物流上面,应将主要资源和精力专注于核心竞争力上。
3.3对方实力
医药物流有严格的规范,一方面是政府对医药行业的GMP、GSP认证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医药物流设备的需要,保证流通过程的质量和安全,高投入的技术和人员,如疫苗冷藏运输和储存。因此,如果没有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就只能自营物流。
4对策及建议
我国医药物流市场是个大市场,近年来各种国际、国内物流势力纷纷在我国排兵布阵,各种独资、合资、并购等争夺不断上演,国外医药物流企业凭借现代物流优势对我国流通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因此,我国医药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做以下努力:
4.1在竞争中求合作
虽然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基础建设薄弱,但也存在一些优势: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的网点较多,多年来建立的客户关系较为紧密,地方关系熟悉,并且现有的物流设施掌握在手,因此,对于许多医药企业,可以与外资企业合作,以市场换得物流的经营管理经验,不仅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带来先进的经营机制、管理能力和人才的培养。同时,强劲的对手也能激发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4.2资源整合
目前,我国现有的物流配送系统投递质量差,成本高,安全性差,是我国现行物流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如果医药物流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来发展与物流企业相衔接的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实现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又可大大降低成本。
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开展物流整合。一是在作业层面上,优化内部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并探索与专业医药物流企业的合作模式取得成本优势;二是在战略层面积极参与到供应链整合中,从上下游环节取得成本的降低和服务的提高。
4.3发展专业的第三方或第四方医药物流公司
专业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趋势,独立的物流企业在物流人员、信息和资本的整合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并通过“量身定做”的设计,发展到以企业为导向,以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解决方案,为企业在竞争中创造有利条件。目前这类专业物流公司较多,一些较大的综合物流公司也进入医药领域分羹,比如顺丰。还有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或者供应链平台服务的第四方公司,它们相比企业自身更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守亮.我国物流配送成本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5,(24):1718.
[2]王洪凯,李相林.浅析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219220.
[3]尚茜苓,景浩.我国第三方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4):213215.
[4]杨科峰.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13,(31):5657.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范文5
一、 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但医药产业仍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年均递增速度达到10.6%。2003年国际医药市场的总销售额只有4300亿美元,到2010年已增加达7000亿美元以上。在北美、欧盟、日本形成3个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三大药品市场的销售份额约占全球市场的87.7%。药品销售多年来一直呈稳定增长势头。2005年欧盟市场增速达7.1%,日本达6.8%,拉美达18.5%,亚洲太平洋地区(除日本)和非洲为11%。目前排名全球前50名的大型医药集团均属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在新型生物药物开发中,化学小分子药物份额保持在80%上下。2000年以来,美国医药产业的研发费用持续增长,2008年尽管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研发费用仍达652亿美元,同比增长3.16% 。国际医药产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力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购并和重组,增强了对市场份额和销售市场的实际控制力。
在我国,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医药制造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销售网络,2009年制药总产值已突破10000亿元大关,2007年以来医药工业保持年均递增15%~20%的增速。我国化学制药工业目前可生产原料药1500种,产量达到110万吨,且有多个品种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如青霉素、维生素C、土霉素等约占全球产量的50%~65%。出口比重超过40%,占全球原料药贸易额的1/4。我国的原研产品青蒿素,在国际上疟疾高发地区被广泛使用,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的产量,也都在国际市场占有相当份额。但从产业的角度看,我国医药产业仍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仍然存在制造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生产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另外因投入不足,尤其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所以对新药的创新开发能力较弱,难与国际较强同类企业比肩和抗衡。近年来行业研发投入的比重平均为1.02%,新药生产能力仅占药品总量的10%。
二、医药产业研发创新情况
1.医药创新的分类
(1)仿制创新。仿制创新药的研发主要是运用一些公认、成熟的理论和技术,以及已有的装备和材料,研发出“价廉质优”的产品,实践中表现得最多的是集成创新。仿制创新主要是通过制备工艺的创新,突破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最终获得具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且制备成本低、产品质量优和生产环境较好的工艺路线。目前,国内很多仿制药物通过技术创新,已经达到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
(2) 改进创新。改进创新的主要特征是运用一些公知、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规避已有的专利保护,发明和制造比母体新药更具治疗优势的专利新药。由于这类新药的作用靶标没有改变,临床风险较小,且是确立临床应用的成熟产品,因此研发成本相对较低。但这类新药拥有创新专利权,其创新程度大大提高。
(3)原始创新。是新药创新研发的最高级别。它以大量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或以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基础,利用发现新的病因学机制建立新的药物筛选模型并加以应用。制造出全新结构的新药或先导化合物。这类新药研发投资大、耗时长,收益大但研发风险高。当前国际新药研发新宠是植物原料药,中草药的研发及产业化已成为热点,植物原料药开发不断涌现。与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相比,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具有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新药研制的重要途径。
医药研发的三种创新模式中,仿制创新属于初级阶段,创新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其占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原有成熟药品资源优势,对于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来说,不失为一条比较简单易行的创新渠道。
2. 国内医药产业研发创新概况
我国的医药生产企业,目前在创新方面主要集中在仿制创新与改进创新。在原始创新阶段,药物研发外包企业主要做的是新药研发的药物合成及优化合成路线和工艺的工作,这是新药创新最费时耗力的核心研究层面。国内药企一般通过低成本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以相对低廉的合同定价和优质的研发服务吸引海外医药巨头的订单合同,帮助其完成合成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在这种创新研发过程中,最终的药物知识产权属于合同发包方,即海外医药公司,参与创新研发的中国药企无专利享有权,即使你的合成方法和工艺非常先进,具有极高的创新价值,也不能在专利中分得一点点份额。
三、南京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1.南京医药产业的发展优势
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南京拥有众多位居全国前列的的科教和研究优势资源。高校众多,学科基础雄厚,研发力量强大,人才资源突出。市域内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11所名列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前列的国家“985”和“211”工程知名高等院校,拥有14名两院院士,7名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获得者。去年以来江苏省还引进海内外97名国际生物技术产业领域杰出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南京进行创新创业。南京大学建设了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中国药科大学建立了国家级的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围绕新药开发,江苏在全省范围内还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的新药筛选、药物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和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等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了符合国际新药创制流程的研发及产业化技术体系。
2.南京医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1980年南京市只有12家医药制造企业,2008 年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已达100多家,且有60多家已通过GMP国家认证。1981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不足一亿元,到2008年已达到70多亿元,年均增长率近20 % ,超过南京市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空间布局上,目前南京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浦口、栖霞(新港)、鼓楼三区,浦口和新港生物医药产业园、鼓楼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已成为南京生物医药发展的“根据地”。新港医药工业园主要研发生物和中西药制剂,浦口医药工业园主要研发方向为抗感染、抗癌和生物基因类药物。浦口生物医药园还是第一家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为从制药、包装以及医疗器械相互配套、功能完善的产业园区。南京新港生物医药园已成为省级三药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和新药研发基地,目前已有50家医药生产企业进驻。南京生物医药产业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第三(仅次于京、沪)。
四、南京医药产业发展的探索
1.面临的发展机遇
我国医药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将带来1000多亿元的新增医保支付能力,预计在今后5年内,我国药品需求量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极大发展空间。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的突破,也大大加快了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步伐。同时,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也增加了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现实可能性。南京在承接国际医药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方面具有区位、人才和先发优势,为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全球医药产业布局正面临新的大规模调整。面对激烈的竞争,医药公司出于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发成本的考虑,把医药研发和生产环节中的非核心试验部分通过合同方式交给其他有能力的研发公司和机构来完成。目前作为高端服务业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司(CRO)已承担了全球近1/3的新药开发工作,预计2014年全球CRO市场将会达到3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人力成本是医药研发成本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在医药研发外包中的竞争优势变得十分突出。印度、俄罗斯、巴西等人力成本相对低廉国家已经承接了大量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而中国高素质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日益受到国际医药公司的青睐,使中国医药研发外包市场规模与日俱增,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医药研发产业链的成熟。
2.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医药公司大多从事于仿制药和原料药的生产,由于资金力量薄弱和成本承担能力有限的原因,新药研发一直是国内医药企业的软肋,严重制约了国内制药产业的发展。理论上新药研发的主体是医药企业,但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极弱,研发主体主要由高校和科研单位承担,这种研发体制急需改变。当前还普遍存在着医药企业与高校、科研、医疗机构的协作不够,产、学、研结合形成“双赢”意识不强,各医药企业间的分工合作、错位发展不到位,新药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医药企业参与国际医药创新研发的意识比较薄弱等主要问题。
3.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1)以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核心,整合完善现有医药产业园区的资源,打造医药创新孵化平台和产业化基地,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大力发展高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选择发展低污染、低能耗和高附加值配套原料药、重要医药中间体;发展新型药用辅料和关键制药装备,积极推进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产业发展。
(2)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引导作用,加快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努力按照国际制药技术的标准和规范,整合材料、化工、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开展大品种药物的原料药工艺优化技术、重要医药中间体的绿色制备技术,新型药用辅料的开发技术等科技攻关,加强智能化药用发酵装置、节能高效提取纯化装置、一体化制剂装置生产线等关键制药工艺装备的产业化,打造在全国具有明显领先优势的原料药、中间体、药用辅料、生产装备等制药工艺产业链,构建立足我国、面向全球医药制造业辐射的制药基础产业集聚区。
(3)重点发展医药生产制造业,着力培育医药外包服务业。发挥南京高端人才积聚优势,紧盯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前沿技术,加快生物诊断试剂产业的发展和高端生物制品的应用突破。加强植物资源有效部位分离与有效单体提取、质量控制与现代制剂技术等关键制药工艺的产业化突破,建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工程化技术平台,加强现代生物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产业应用。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范文6
作为多民族国家,民族药在我国传统中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中药相比,民族药具有其独特的疗效和作用,但受到文化传播等限制因素影响,近年来民族药的发展速度缓慢。在对各民族药简介的基础上,对促进民族药发展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
民族药;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00401
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地区,近80%的民族有自己的药物,其中有独立的民族医药体系的约占三分之一。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经专家评审将435个民族药地方标准转为国家标准,其中包括苗药154种、藏药106种、蒙药50种、傣药35种、维药9种。
我国民族药的起源、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用药种类等各有其特色,我国四大民族药为藏蒙维傣,近年我国苗药发展迅猛,在这里也做简单描述。
1 我国主要的民族药物
1.1 藏药
藏药主要流传和使用于我国的、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藏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冬虫夏草、灵芝等为畅销国内外的名贵药材;海南粗榧、红豆杉等为一类有开发潜力的抗癌药用植物。
1.2 蒙药
除外,中国东北和西北的许多蒙古族聚集地也有使用蒙药的情况。蒙药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学基础上,汲取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古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医药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蒙药的研究除参照中药研究方法外,尚有许多自己的特色。在众多的蒙药中有不少种药材是蒙药蒙医专用品种,疗效确切而可靠,久用而不衰。比如:广枣,蒙医用于心悸、心绞痛心脏病;沙棘,蒙医用来止咳去痰,活血化瘀。现代有关科学研究都证实了它们的药效确切,疗效可靠。此类药物中医从来不用。
1.3 维药
维药主要使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医药学已有2500年的历史,它是在吸收了中医、波斯医学、阿拉伯医学和古希腊医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完整、独特的医药学理论。最早可见于印度的《各国传》记载。维药与中药用法不尽相同,有些维药与中药同名,但来源相异,如麻黄,中药使用的为草麻黄,而维药使用的麻黄是双穗麻黄;维药的药材多使用果实及种子类;维药中热性药物和有毒药物使用较多,且用量大。
1.4 傣药
傣药重大科研成果是从植物麻三端中提取出利血平,制成降压灵。但相比于已经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并行销海内外的藏医药和维吾尔医药,傣药仍处于“久居深巷、亟待开发”的状态。2010年中旬,云南白药正式收购西双版纳药厂,业界对于此收购的评价颇为积极,一方面云南白药能借机进军傣药产业;另一方面,傣药产业能够得到较好发展,使民族药前景乐观起来。
1.5 苗药
目前苗药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速的民族药,在中国占有重要的位置。即使不知道苗药究竟有哪些的人们,总会在武侠小说中得知中了苗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由此可见苗药早已“深入人心”。具有贵州特色的苗族药品及以地道药材为原料的中成药市场广阔,开发潜力极大。贵州目前已涌现出近百家企业,生产民族药250余种,不少品种已出口到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 民族药与中药的区别
2.1 疗法独特
在专科方面的贡献,对本民族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有深入地探索和独特的疗法。比如藏医药对高原性疾病等有深入研究,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对脑震荡和骨头摔伤等疾病很有造诣。维药在对抗皮肤病、诸心脑血管病等方面效果尤其显著,得到国外专家的称赞;傣医治疗胃肠病、食物中毒等;壮医治疗痧、风、湿等病都有很好的传统疗法,疗效显著。
2.2 针对性强
对当地的草药有深刻地认识和有效的利用。藏医学中利用当地非常常见的火绒草进行火灸,有别于中药的艾草。
2.3 诊法多样
诊疗方法的多样性,是指像藏医的药浴、蒙医的接骨、壮医的药锤、维医的沙疗等等的独特疗法。
2.4 观念独特
独特的保健方法和养生观念,这些都会给现代的医学以多方面的启示。
3 民族药现状引发的思考
我国民族药发展悠久,疗效显著,我们看到作为我国民族药业龙头的藏药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信任度也在不断攀升,后起之秀苗药成功代表贵州百灵也蒸蒸日上。但民族药的局限性显而易见,每个民族日积月累的丰富资源都值得关注研究,民族文化传递迫在眉睫。如今民族药面临众多问题,如传播力度不够,生产研发落后,使用者多为本民族人群等。笔者认为民族药业急待解决的问题应有以下几点:
(1)整合小型民族企业,通过整合,民族药企业才可能做大做强。目前民族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起步晚,迫切需要整合。奇正藏药、贵州百灵等众多知名企业先后进行并购整合,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
(2)从民族药的生产技术着手。提高生产质量,注重开发以特色产业为中心的新药品,与时俱进,走突出特色与科技创新之路,走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之路。同时注重保护本民族的特色药物,防止仿制药物泛滥等悲剧发生。
(3)从民族药的产品剂型着手。采用这种策略,有利于提升民族药品牌形象,增强民族药品牌的吸引力。这些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药经过现代化技术的改造,变成外观精美的袋泡剂、胶囊、滴丸、喷雾剂等。不仅外形美观,而且使用方便,有助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改变传统民族药的形象,改变消费者的错误看法。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进产品剂型,通过产品创新赋予品牌新的形象。
(4)从民族药的销售渠道着手。①打造品牌优势。②包装策略方面。民族新药包装应突出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色,让消费者享受优质产品和服务周到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民族文化冲击力。③做好广告宣传工作,培养优良的销售人员。
(5)依靠政府支持帮助,扶持老牌民族药企稳健发展,为新兴民族药企拓宽道路。也应当建立完善的保护政策和法律,让我国的民族药遍地开花,红满世界。
参考文献
[1]萧成纹.学习民族医药政策与民族药产业发展之心得[J].云南中医学院院报,200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