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用植物学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用植物学概念范文1
前言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中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连接传统中药学科知识与现代药学知识的桥梁与纽带。为了保证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药用植物学长期采用形态构造、系统分类两大部分,这种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已经难以满足中医药学科的发展需要。对此,我们必须结合当前药用植物学科的发展趋势,对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创新。
一、探索、建立新的课程知识体系
当前的药用植物学以描述为主,教学内容主要由形态构造、系统分类两部分构成。形态解剖是从细胞到器官的解剖,而分类则主要采用的是恩格勒系统,导致学科的名词、概念过多,分类结构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国内兴起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即加强知识结构的综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药用植物学要将近些年来植物科学领域的新进展全都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将各种分支学科和各种层次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既能够突出经典知识,又可以反映当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新型知识框架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1]。
二、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在原有的药用植物学基础课程地位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进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工作,使教学内容突出“新”和“精”。在筛选过程中要掌握筛选的度,即要在充分考虑基础课程性质、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差异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更新。目前我国中学的生物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内容有了很大改动,可是大学的药用植物学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好多年没有进行改动,一些内容与中学教材的内容存在重复现象,比如细胞的结构、分裂等等。而且一些需要深入挖掘的内容却没有提及,比如细胞分裂时的分子机制。所以在更新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对植物概念和生物分界问题进行重新界定。以前都是按照林奈两界系统来讲授知识,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业界已经提出了3界、4界甚至8界系统。虽然尚未达成统一的看法,但是在一些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比如细胞的信号系统。而且向学生讲授一些目前尚无定论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各家的观点,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在2010年的时候,有关部门对《中国药典》进行了修订,所以教学内容也应当跟随药典的变化进行变化。比如在药典中增加了一些横切面的显微鉴别、 分子鉴定等等,这些新增的内容也应当出现在教材之中。而生物技术是目前药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重点方向之一,所以也应当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讲解,让学生熟悉这方面的知识。
三、对教学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综合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做实验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了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有关知识,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比较一下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试述细胞学说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对药园里的药用植物进行切片,并通过实验观察,对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分析[2]。
(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讨论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的有关内容进行专题讨论。比如:讨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对苔藓类植物的大气监测作用进行讨论、模拟植物拟南芥讨论等等。在讨论的内容上要涉及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现实成就以及宏微观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热门研究领域等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拉近学生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距离。
四、适当增加相关的研究型实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医药植物学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比如观察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做这类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来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验性实验[3]。
教师给学生设定实验题目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从而拟定详细可行的实验方案,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的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题目的设定上要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通过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再通过思考和实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随着药用植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医用植物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中国药典》也在不断地修订,但是高校的药用植物学的知识体系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发展,它已经跟不上时展变化的要求。所以要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去伪存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设计。
【参考文献】
[1]刘薇.关于优化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4(05):11-17.
药用植物学概念范文2
Abstract: General thought on how to improve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of university was presented, and improved methods and specific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six as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teaching units and the peer.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botany;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82-01
0引言
药用植物学是高校药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对象,重点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本学科是中药资源学、生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药理学、制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的基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性很强,做好实验和实践教学不仅是该课程的重要的环节,也是颇有难度的一项工作。笔者长期从事药用植物的科研与教学,现就如何提高药用植物学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效果提出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1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效果的总体思路
1.1 始终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本本学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实践教学的重点在药用植物形态结构的形象化理解与识别,以及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通过实践教学,为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实验技能基础,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实用型人才。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教学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校内实验教学,二是野外教学实习。两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即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校内实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观察植物及各器官的形态特征、解剖学结构,以及各种细胞的显微特征,掌握显微制片及观察研究的技术方法;校外实习基地野外教学的重点则在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分类和鉴定的能力,识别一定数量的药用物种,了解它们的药用价值与应用方法。两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均在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分析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培养识别辨识能力。因此,要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一基本思想贯穿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始终。
1.2 加大实验实践教学信息量,使学生弄懂吃透课程精髓药用植物学包含有大量的形态解剖学等方面的术语、概念和知识信息,自然界种类纷繁的物种使它们在形态学、解剖学及化学特征上具有种种共性与差异。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如仅以少量经典例子来进行讲解与观察,难免有片面性;缺少丰富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实例的观察,学生们很难在比较中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实践教学中必须加大实物(各类植物、各种显微制片等)教学的信息量。在讲授或学习中,要求抓住重点,抓着规律性的知识内容,避免素材的无序堆积,适得其反。
2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些具体方法与建议
2.1 建立一支优良的实践教学队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技术性强,尤其是物种的分类鉴定需要较长时间的用心钻研与经验积累,这需要从事该学科的教学人员不间断地学习、积累与提高,有关实验人员也要有较过硬的实验技能,方能胜任实验与实践教学工作。此外,每次实验前还要做好预实验,以熟练解决学生现场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
2.2 充分利用实物教学药用植物学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没有捷径可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利用实物教学。只有大量观察各种实验材料,加大信息的强化,才能做到“熟能生巧”,悟出该学科中固有的种种规律性。实验课要大量观察不同器官各种类型的永久制片,尽可能利用身边的新鲜植物材料进行制片观察;野外药用植物教学实习前要组织学生多多观察校内标本馆中的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多多观察教师或往届学生在实习地点拍摄的植物图片,组织学生在校内或周边地区多多就近观察辨认实地药用植物。同时,课堂理论教学讲解有关内容时也应充分展示各种标本实物或图片。
2.3 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室内教学要求学生从多方面勤于动手,注重训练他们合理取材、徒手切片、撕取表面片、显微制片(横切、纵切、粉末)、显微观察与分析、显微绘图、检索表制作与利用、标本制作等基本的实验技术方法。教师应讲清要领,做好示范。
2.4 着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疑难问题的能力药用植物学教材无法包容该学科中各种各样的复杂实际问题,如各种植株器官的形态、解剖学变异情况,无花、果的植株或残缺标本如何进行性状检索与分类鉴定,如何抓住一、二个特点迅速判别药用植物的科、属归属,如何判断厚壁细胞横切面上在形态、大小、壁厚等均相似的是石细胞还是纤维等等。这既要求任课教师多实践,多积累,自身具备过硬的实际技术本领,还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调整授课侧重点,适当增加教材中没有而又实用的技术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不同药用植物类群或物种在形态解剖学上的主要共性和特性,引导学生解决非常规实际问题。在野外教学中,要重点向学生讲授仅根据植株的生长习性、茎叶等非常局限的形态特征(而非经常见不到的繁殖器官特征),来对药用植物进行分类或鉴定。如木兰科与桑科榕属植物均具托叶环痕,蓼科植物常具鞘状膜质托叶,五加科植株叶柄较长,基部多少扩大等等。
药用植物学概念范文3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网络考试;中药学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7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b)-116-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考试系统已经成为这一教学手段的有效工具[1]。学生采用网络考试的形式可以随机抽取题库试题组卷,更能体现客观、公平、公正的考试特点[2],并且采用网络考试的方式,任课教师不必占用大量的时间出考试卷、尤其是在目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考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也不再面临人工印刷试卷的艰巨任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和药学及有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中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3-4],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中的概念、知识点,课件中穿插有大量的植物形态、显微图片,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能力[5]。针对该课程的这一特点,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研制出一种图文并茂的网络考试系统,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形式进行考试,既避免了大量的文字繁琐,又使学生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了自我检测,鉴此,本院《药用植物学》课程于2008年7月对中药学专业进行了网络考试改革,那么网络考试能否达到应有的效果,这种考试形式能否逐渐替代传统的考试,对此,笔者结合2008~2010年本院同一个专业对该课程的网络考试、普通考试情况,从多方面对采用的网络考试进行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试验于2008年开始进行,网络考试班级为本院2006级中药学本科班,普通考试班为2007级中药学本科班,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两个班级的课程均由同一个资历较深的教师主讲。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2结果
网络考试班与普通考试班成绩比较,见表1~3,图1、2。
从表1、图1、2中可以看出,普通考试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分别为75分、95.28%,要高于网络考试班(66分、86.11%),并且普通考试班90分以上人数为5人,网络考试班为0人,但进一步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后比较发现(表2、3),纸质与网络两种考试形式的平均成绩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班考试成绩明显高于网络考试班成绩,且普通考试班90分以上人数明显高于网络班,这种现象与以往其他院校对此考试形式的报道结果不尽相同[2],其原因可能是少数学生对于网络考试还有些不太适应;他们认为网络考试随机性太强、知识覆盖面较传统考试大,有些知识点考前不容易掌握,有些选择题试题难度太大,特别是药用植物分类考点部分,有些药用植物考前没有认真掌握其特征。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两个及格率两者并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者具有替代的可行性。
考试结束后综合参加网络考试的学生意见,多数学生对这种新的考试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参加考试的大多数学生认为网络考试与普通纸质考试相比,考察的知识点较为全面,对知识的理解广度和深度要求较高;药用植物学形态、分类部分形象的图片,可促进他们平时多认识一些药用植物,对于这种网络化的考试他们表示能够适应。但是也有些学生反映网络考试随机性太强、知识覆盖面均较传统考试大,有些知识点考前不容易掌握,特别是有些选择题试题难度太大,另外,这种考试形式对于电脑操作技术不熟练的学生而言,问答题部分占用时间较长,这些原因也可能是导致普通纸质考试平均成绩及90分以上学生比网络考试较多的原因。但是笔者认为这样反而可更加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并且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促进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虽然网络考试具有不足之处,但与普通的纸质考试相比仍然具有许多优点,如组卷过程规范可控,可减少考试失密环节,能够客观评价教学效果,无纸化、节约资源、降低教学成本等优势。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试题库的不断完善,这种考试形式将逐渐代替普通的纸质考试。
[参考文献]
[1]郑少江,林岚,黎岳南,等.B/S病理学网络考试系统设计[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4,10(3):191-193.
[2]田拴宝,郝永兵,李向荣.药学专业实行网络考试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71-72.
[3]杨春澍.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苏秀红,纪宝玉,董诚明.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之刍探[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67-168.
药用植物学概念范文4
1教材改革
根据中医学专业的特点,结合多年改革探索,我们首次提出“中药植物学”概念,即中医临床常用中药的来源植物。并编写以常用中药植物识别及栽培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中药植物学》课本,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3]。《中药植物学》是以常用中药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生理功能、栽培基本理论(包括栽培、采收、加工、炮制、中药材质量生产规范)和北方常见中药植物的分类鉴定及栽培,是集中药植物鉴定、栽培、采收加工、炮制及本地区常见中药材鉴定及栽培为一体的教材,填补国内中药学实践教学空白[3]。
2课堂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改革中药植物学内容很多,包括植物形态、植物分类及中药植物栽培,为了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较好的实践技能,在理论教学中,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如精简教学内容: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或在实践中不涉及的内容都删去不讲,比如植物的细胞即植物的组织一部分,其他学科都有涉及,且学生大都在生物学课程中学过,实践中的应用也很少。所以,在编写《中药植物学》课本时,没有编写此部分内容,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2合理利用实物教具及多媒体教学系统《中药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讲授内容都与植物相关,且植物材料可以直接取材于大自然,使得《中药植物学》的教学有很强的直观性。因此,在课件的编写中,我们非常注意图片的运用,每一个抽象的概念都有相应的图片展示,对于一些可以直接采摘的新鲜植物,我们也会在上课时分发给学生,生动的图片和真实的触感要比文字描述的效果好很多。所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新鲜植物,先对概念或植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再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描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好的直观性,图片、特别是新鲜植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在观察图片和植物的过程中,感性认识能够很快的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概念及技能的掌握更加全面和完善。
3实验教学改革
因为《中药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我们在课时安排及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3.1实验基地建设为了达到全方位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建设了药用植物园和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占地40亩,栽培中药植物300余种,主要以北方常见中药植物为主,也引种栽培了许多南方品种,完全能够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在药用植物园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引导学生回忆课本内容,复习并验证已经学习的专业知识,使学生通过真实的触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中药植物辨识的实践技能。为了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植物鉴别能力,我们与图书馆联系,引进植物志和植物图鉴等书籍,让学生在植物园内利用这些工具书鉴定植物,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鉴定植物的方法,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技能。
3.2对植物的辨识,使学生们掌握野外辨药识药的技能,但也有不足。由于植物是露天栽培,大部分南方品种无法适应北方生长,且冬天植物枯萎,中药植物的观察受到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另外,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中药饮片的识别及鉴定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基于以上考虑,我院设计建设集植物腊叶标本、植物浸制标本和中药饮片真伪鉴别为一体的中药标本馆。学生们不仅可以在植物园里观察植物,还可以到标本室观察鉴别真伪饮片,在不适宜野外观察的季节,还可以通过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观察植物形态特征。为了保证学生们更好的观察,我们还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延长开放时间,保证学生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考试模式改革
针对《中药植物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我们也根据其自身特点,对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推行形成性评价体系。每一位学生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测验环节和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其中平时表现评价的成绩占5%;作业评价环节的成绩占15%;阶段性测验环节的成绩占30%;教学实践活动环节的成绩占50%。形成性评价成绩在《中药植物学》课程总成绩中占30%,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这种形成性评价是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纳入到考察范围,对于平时不学,考试突击的学生来说,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下,必须要全程全心投入,认真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为了更加全面的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我们也在根据中药植物实际,摸索推行网络考试。这种新的考试方式有几大优点:(1)传统的考试方式只有文字叙述题干,学生作答。但是中药植物学的对象就是植物,研究的是植物的鉴别,如果用纯文字的试题,很难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利用网络考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因为网络考试是在电脑作答,可以利用大量植物图片,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更好地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实践能力。(2)网络考试可以通过超链接技术,增加试题的内容及层次。如可以通过一张图片考察学生图片中植物的名称,所属科,并延伸至科特征、科主要化学成分及本科其它代表植物以及本科中药主要的作用等等。(3)网络考试可以通过限定每道题的答题时间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网络考试可以规定每道题目的答题时间,且做过之后不能再次作答,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牢固掌握知识点,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准确的做题。
5结语
《中药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利用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对于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中医人才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改革,重点不仅是实践基地的建设,还包括思想的解放,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利用教具、推行全面的考察模式及改进考试方法,这些都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改革探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也要设立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践,到药企参观,探索并完善适合中医学本科专业的中药学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
[2]王玉霞,胡娟娟.中药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84-85.
药用植物学概念范文5
总论部分要理清思路,讲解透彻
天然药物学总论包含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及天然药物的质量保证两部分内容,有关的概念要分析到位,如药用植物和植物、药物、中药、草药、生药、天然药物、中药材、道地药材、民族药等概念的关系,通过比较、区别、联系,使学生加深理解,之后对每一部分内容分层次递进讲解,由植物最小的单位细胞到组织、器官等,对于植物的器官,每一部分都分为外部形态、异常形态、显微结构(含重要器官显微结构简图的绘制)、异常显微构造等4部分内容,理清授课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归纳,掌握每一部分结构的特征.
各论部分要归类共性,掌握个性
天然药物学这门课程以入药部位分类,同一类药材具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如豆科植物的花为蝶形花冠,果实为荚果,该科根及根茎类生药粉末多数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化学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唇形科植物的花为唇形花冠,茎呈方柱形,部分中空,化学成分多含挥发油类.
实物教学,现场演示
在讲解总论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时,可以根据内容带实物到课堂,如当讲解根系的类型包括直根系和须根系时,可带常见的实物桔梗、小麦的根进入课堂;讲解花冠的类型包括蝶形花冠、十字形花冠、唇形花冠时,可带常见的实物豆角、白菜、薄荷的花进入课堂;讲解各论天然药物何首乌的性状时,可带何首乌的实物介绍异性结构“云锦花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实物特征.
纵横联系,系统比较
天然药物种类繁多,名称复杂,仅仅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需要通过仔细观察、系统地进行分析比较,抓住主要特征进行识别.
1易混淆天然药物的区分比较
如怀牛膝和川牛膝,均来源于苋科植物,均以根入药,在部分地区经常混用,但两者是有区别的,怀牛膝来源于苋科植物牛膝,而川牛膝来源于苋科植物川牛膝,植物种类来源不同;性状上怀牛膝质硬脆,易折断,受潮后变软,断面平坦,淡棕色,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而川牛膝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呈浅黄色或棕黄色,有多数淡黄色小点(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4~11轮;功效上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而川牛膝活血祛瘀,无明显补肝肾作用.
2来源相似天然药物的区分比较
例如白芍和赤芍,都是毛茛科芍药根,只是白芍是栽培的而赤芍是野生的;在加工方面也不同,白芍去外皮,需要用水蒸,而赤芍不去外皮,直接晒干;表面的颜色白芍为白色,表面光滑,赤芍为红棕色,表面粗糙;功效也不同,白芍养血柔肝,赤芍凉血活血.
3真伪天然药物的区分比较
例如人参,著名的“东北三宝”之一,有“百草之王”之称,市场上有不少人参的伪品,如商陆等.正品的人参是五加科植物,支根2~3条,须根上有细小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断面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散布及放射状裂隙,气微香而特异,味微苦、甘.而伪品商陆是商陆科植物,断面有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纹(异常维管束),气微,味甘淡,久嚼麻舌.
编写口诀,以便记忆
天然药物的性状鉴定内容比较多又易混淆,以口诀的形式概括起来既清晰又便于记忆.例如野山参的特征是根茎(芦头)细长,地上茎脱落后留下的凹窝(芦碗),芦碗的数目多,上有不定根(艼)枣核形,主根粗短,根头部横纹(铁线纹)密、深,支根2~3条,上有珍珠点,珍珠点数目多.即可用“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来描述.
利用网络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网络上有相当多的药材原植物图片、药材及中药饮片图片.对于一些贵重药材、道地药材、药材伪品、易混淆药材,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图片和适当的文字制成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弥补学校现有实物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师还可以介绍知名的药学网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资源,拓宽知识面,接受新知识.
药用植物学概念范文6
“道地药材”又名“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而且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至于与同种药材其他产地产品相比较,品质佳、疗效好、为世所公认而久负盛名。在临床上,常“以地冠名”。如苏薄荷、茅苍术、川芎、辽五味、杭白芷、亳等。
“地道药材”的概念,最早见于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强调区分产地,讲究地道的重要性。在所收载的365种药物中,不少从药名上看就带地方色彩,如巴戟天、蜀椒、秦皮、吴茱萸、阿胶等,巴、蜀、吴、阿都是国名或地名。
同时《内经》、《伤寒论》中也体现出了地道药材的意义,“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这是《内经》阐明的地道药材的意义。“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这是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论述的地道药材的重要性。
而江苏是道地药材地区之一。它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116018'~121057',北维30045'~35020'之间。江苏地形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平原所占比例大,在全国居首位。正因为这些优势,江苏水产资源丰富,孕育着丰富的药用植物,动物种类。据2002年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单位公布的研究报告,初步确定江苏省中药资源种类1600余种。其中地道中药资源38种。为了科学了解,利用本省区域地道药材银杏科(Ginkgoaceae)银杏,现简要介绍。
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植物,全身是宝。银杏具多种化学成分,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干燥成熟的果子含有脂肪油、蛋白质、白果酸、白果二酚、维生素及氢氰酸(hydrocyanicacid)。白果酸具有抑菌作用,白果二酚对皮肤有毒,能引起皮炎,种仁具有敛肺定喘、缩小便之功效用于喘咳痰多、遗尿、白带等。干燥新鲜的银杏叶,含黄酮类(浸膏中含量的国际标准为>24%)及内酯(国际标准>6%)其提取物用于抗衰老、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及脑血管痉挛、老年痴呆等疾病。此外,银杏素(ginkgetin)和白果素(bilobetin)具降胆固醇作用。
银杏主产于泰兴、邳州、吴县等地。邳州银杏医采叶为主,现有采叶园10万亩,万亩以上的有港上、铁富、陈楼等乡镇;泰兴以银杏果为主,所产银杏果大、产量高,品质好,是闻名遐迩之乡,是全国银杏生产重点产区,连片银杏园3万亩以上,千亩以上的有胡庄、汪群、元竹、刘陈等21个乡镇;吴县的银杏园在不断的发展,是江苏的老产区,面积虽然不大,但白果质量颇佳。
2007年全国白果总产量以超过3.2万吨,江苏省位居榜首、产量达4200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仅泰兴市白果的年产量达3000吨。1997年白果的出口量为全世界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国际市场对于白果的需求近年来形式看好,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白果的总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目前的产量只能满足国际市场的10%~20%。
2007年全国银杏叶的年产量在2.8吨以上。江苏省产量占全国的首位,邳州银杏干叶总产量在7000吨左右,江苏泰兴银杏叶产量逐年增加。
银杏开发在传统上以白果为主,已有悠久历史,主要用作干果、药膳和菜肴,当今开发的产品已涉及食品、饮料、化妆品等方面,已有50多个的产品,江苏泰兴已经走在全国的前面。
银杏叶制剂在国际上被证实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的良好的天然药物。目前银杏叶及其浸膏有100多个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浸膏的出口量不断增加。我国银杏叶制剂剂型主要是胶囊、片剂、注射剂等。
如目前比较成熟的注射剂银杏达莫注射剂、复方银杏口服液、银杏茶、银杏露等。另外,近年来,我国医学、食品专家精心研究,综合利用银杏资源有了进展。
江苏地道药材,江苏的“省树”---银杏是一种多功能的生态经济树种。其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