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生物学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育生物学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育生物学概述

发育生物学概述范文1

关键词:数学 教学评价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评价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教学学习过程,刺激学生的学习和改进老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论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反思和欣赏

1.从认识自己的优点开始。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开展“优点和闪光点”。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优点、闪光点随时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收录在各自的档案袋里,老师规定,每天至少发现自己的一个优点。学生评价自己的内容很广泛。比如一份整齐的作业,一次精彩的发言,一张满意的练习,一种不同于别人的解题方法,在某方面的进步等,都可以记录下来。这些记录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点滴进步。“我是可爱的”,找优点活动所带来的这种心理暗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不竭动力。

2.让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老师要鼓励学生写教学日记,写数学日记的内容,可涉及学习教学过程中的那些高兴的、难忘的、遗憾的、伤心的事,也可以写法则、性质、公式、一题多解、做错题的想法、老师表扬之后等等。学生认为有意义的,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充分发挥个性,表现自己的情趣。数学日记不但能使学生上课专注,注重学习的方法,而且能和同学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够及时指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正确地给自己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教学学习过程,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师评与生评相结合发挥主体评价的有效性

老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结合,使课堂空间内来自不同方向的评价信息相互交织,形成强大的多主体评价之网。

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奖励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奖励,评价重点在学习过程中的随机性。“你的总结棒级了”,“你的思考与众不同,很有见解”……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表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制作各种标志,如星智慧星数学小博士等等。

三、家长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把评价渗入到家庭中

如果学生在家里某方面的表现有进步,可以凭代表家长意见的签条,在奖励表上给予奖励,这一措施很受家长欢迎,等于是给家长一个管孩子的法宝。在家不好好学习、不好好表现、不听家长的话,家长可以用不签条来要挟。这样做,把评价可以深入到每个家庭里,充分发挥评价的有效性。

四、日常评论、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等存在着差异,所以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是不可能合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时要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并让全班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课上,采用小组讨论、同桌学习、师生对话等学习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十一册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时,我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先让学生观察下面的几个算式,看看有什么规律(即书上的例题)然后,自己也仿照老师写几个,看看刚才找出的规律在这里是不是适用?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对0有没有倒数发生了争执,一部分学生说0的倒数是0,理由是0×0=0,另一部分的学生认为0没有倒数,因为0不可以做除数,看到学生主动地提出这样的问题,正是这节课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0没有倒数,我让两组学生推选代表分别陈述理由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希望学生自己能说服自己。果然,学生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正因为学生对这个问题是自己探究出来的,所以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真是一点也不错。

评价的功能是多样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只要是有利于教学的评价,就是好评价。

总之,在小学数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发挥师生互动评价、生生互动评价的功能,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

2.《新课程评价操作和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育生物学概述范文2

竞赛命题的主要依据

1.国际生物学竞赛(IBO)的理论纲要(《生物学通报》,1994.10)。

2.《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生物学》(高信曾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和《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吴相钰、刘恩山等编译,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学大纲》供试验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订,人民教育出版)。

范围和要求

理论部分

第一部分

植物解剖、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和分类(20%)

一、种子植物形态解剖

(一)植物组织1.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2.分生组织3.成熟组织4.组织系统5.维管组织和维管束

(二)种子和幼苗1.种子的结构和类型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三)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根的结构(内皮层)2.茎的结构(维管束)3.叶的结构与气孔功能4.根、茎、叶的变态

(四)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1.花的结构2.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二、植物生理

(一)植物的水分代谢1.植物吸水的部位及方式2.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水势)3.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4.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5.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二)植物的矿质代谢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2.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3.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4.植物体内无机养料的同化5.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5.绿色植物与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的比较6.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7.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五)抗逆生理(抗旱、抗寒等)

(六)植物的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类型和过程2.植物体各部分的呼吸强度比较3.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4.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5.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6.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生长素类2.赤霉素类3.细胞分裂素类4.脱落酸5.乙烯

(八)植物开花的机理及其应用1.植物的花前成熟2.低温和花诱导3.光周期和花诱导4.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5.其他条件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九)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1.顶端分生组织和形成层2.无性生殖、有性生殖3.双受精作用、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4.种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的世代交替(生活史)

三、植物系统分类(了解到科、目、纲、亚门和门)

(一)藻类植物1.蓝藻门2.绿藻门3.红藻门4.褐藻门

(二)菌类植物1.细菌门2.粘菌门3.真菌门

(三)地衣植物

(四)苔藓植物1.概述2.苔纲3.藓纲

(五)蕨类植物1.概述2.石松亚门3.木贼亚门4.真蕨亚门5.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6.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六)种子植物——裸子植物1.概述2.裸子植物分类3.苏铁纲4.银杏纲5.松柏纲6.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七)种子植物——被子植物1.概述2.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10个重点科(十字花科、豆料、菊科、蔷薇科、锦葵科、茄科、葫芦科、芸香科、禾本科、百合科等的特征及花程式、花图式)3.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第二部分

动物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20%

)

一、动物分类、形态与解剖(重点是无脊椎动物)

(一)原生动物门1.主要特征2.草履虫3.分类(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

(二)多孔动物门1.主要特征2.海绵

(三)腔肠动物门1.主要特征2.水螅3.分类(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四)扁形动物门1.主要特征2.分类(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五)线形动物门1.主要特征2.分类(线虫纲、轮虫纲)

(六)环节动物门1.主要特征2.环毛蚓3.分类(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七)软体动物门1.主要特征2.无齿蚌3.分类(双神经纲、腹足纲、瓣鳃纲、头足纲)

发育生物学概述范文3

关键词:紫薇;绒蚧;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05

1 紫薇绒蚧的生物学特性与危害概述

1.1 紫薇绒蚧的生物学特性

1.1.1 紫薇绒蚧

每年发生2代,在胶东地区每年6-9月为发生高峰期,在此阶段之前的冬季里,紫薇绒蚧若虫和雌成虫分别树干、树皮的缝隙内越冬,第2年春天开始出蛰,爬行至适宜点(以刺吸紫薇枝液的吸食方式,集中在植物的主脉基部、嫩梢、枝杆等部位),雌虫发育至性成熟时分泌白色蜡丝,形成包被虫体的毡绒状蜡壳进行自身保护。越冬雌成虫4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8~14d,5月中下旬开始孵化成若虫,初孵若虫经8~10d脱皮变成2龄若虫,一般在树木的阴面选择适合固居点。第2代若虫在8月上旬出现,自3月份取食开始,直到每年11月气温下降时寻找适合地点越冬结束生长期。

1.1.2 生物学特性研究

1.1.2.1 定点取样

选择紫薇样株5~6棵,树杆以为直径5.0~6.0cm左右为宜,树高2.0~3.0m左右,样株之间间隔最好按10~15cm左右的距离调整好,每棵样株上绑定3根枝条,直径分别在6.0mm、18.0mm、25.0mm左右。同时,记录各样段上不同虫态的数据。

1.1.2.2 调查方法

采用定株定样段跟踪观察的方式,研究群体发育进度及虫口密度变化。以每年春季3月份开始,每天观察1~2次,做好数据记录。

1.2 紫薇绒蚧的危害

紫薇绒蚧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华南、华东等地区。紫薇绒蚧若虫孵化后,和雌虫聚集于小叶片主脉基部、嫩梢、枝杆等部位定居,刺吸期枝叶汁液为生,对树势造成影响,严重的枯萎死亡。

紫薇绒蚧取食后的排泄物的露最易培养并生成煤污病菌,煤污病菌利用蜜露进行大量的繁殖与生育,紫薇受害后,树势衰弱,叶片新梢呈扭曲关,嫩叶会逐渐卷缩,枝叶会逐渐变黑,枝梢变细。花序缩短,花期不能开花,果实也会出现畸形,此病对紫薇的生长造成极大影响。

2 紫薇绒蚧综合防治策略与方法研究

2.1 试验对象

以紫薇树龄9~16a生做为试验对象。试验时间可选择在每年春季萌芽前后阶段,药剂种类以生物农药、化学农药为主。有一些地区在夏季生长时段也可以进行防治试验,2种效果均没有明显差别,可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和情况,自行选择即可。

2.2 紫薇绒蛤药物防治试验

从若虫盛孵期的调查研究中得出5月下旬为若虫孵化盛期,若虫孵化后又先在蜡囊内停留10~24h,固选用1.8%阿维菌素和40%氧化乐果、48%乐斯本药剂对紫薇绒蚧进行药物防治试验,以减少紫薇绒蚧造成更大危害。

一般以稀释1000倍的50%马拉硫磷乳剂和稀释400倍的40%氧化乐果乳剂进行药物防治,这种方法对紫薇绒蚧的致死率较高。

越冬若虫期防治。时越冬后的虫体比较弱,抗药性差,对越冬卵绝大多数孵化、蛹或成虫尚未出现时喷药。选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农药阿维菌素。阿维菌素为生物类药剂,对植物少药害,且木易使害虫产生抗性,与其它农药也无交叉抗性,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目的。也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发育生物学概述范文4

摘要:概述了植物细胞分化的模式系统———管状分子分化实验系统的建立以及基于该系统的管状分子分化的生理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百日草;次生细胞壁;细胞分化;管状分子

管状分子(TraehearyElements,TEs)是维管植物木质部内导管和管胞的总称,皆为长柱状细胞,次生壁木质化,成熟后均缺乏原生质体,其功能是输导水分、矿质元素和机械支持作用。导管和管胞差别是,管胞无穿孔,管胞间壁仅有具缘纹孔,借以实现物质转运;而导管分子间的某些区域具有穿孔,多个导管分子通过末端的穿孔连接形成一个长的管道,即导管,与管胞相比,其输导能力大大增强。管状分子来源于形成层,由形成层细胞经过细胞扩增、次生壁沉积、胞内物质自溶、形成端壁穿孔等步骤而形成。管状分子分化已被作为植物细胞分化的模式系统,在形态结构、生化和分子组成、发育及生理功能上都具有明显的特点,是植物解剖学、发育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多年来,各国学者建立了整体实验系统和离体实验系统,对管状分子的形态解剖学、生理学以及分子机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其中,百日草(ZinniaelegansJacq.)叶肉细胞离体培养系统是目前分化效果最好的实验系统,人们利用该系统开创性地研究了离体条件下管状分子分化的基本过程,并对管状分子分化的细胞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笔者拟对30多年来人们利用百日草叶肉细胞离体培养系统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为进一步阐明管状分子分化机制提供基础。

1离体实验系统的建立

因为管状分子形态随着分化进程而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包括环纹、螺纹和网纹次生细胞壁(SCW)的形成以及自溶作用。所以,管状分子分化被认为是植物细胞分化的模式系统。然而,大多数早期关于分化的研究,采用的是多细胞系统,这样的系统包含几种作为起始材料的细胞类型,为追踪单个细胞分化过程带来了困难。Kohlenbach和Schmidt发现,以机械法分离的单个百日草叶肉细胞可直接分化为管状分子,这促使Fukuda和Komamine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有效的、高频分化的实验系统。该系统已被全世界许多实验室广泛应用,有时根据特定情况仅仅对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改。用液体介质浸渍百日草叶片,研磨后,以小网眼筛过滤,液体介质反复漂洗悬浮液,分离得到单个叶肉细胞。要注意:(1)材料要适当。取幼苗第一对叶,而非成年植物最嫩的叶片。(2)条件要适当。旋转培养转速为10r/min,0.3~0.4mol/L山梨醇调节渗透压,生长调节剂为0.1mg/La-萘乙酸(NAA)和1mg/L6-苄基腺嘌呤(6-BA),起始细胞浓度为(0.4~3.8)×108细胞/L。这样,几乎30%分离叶肉细胞,在适当的离体培养条件下,可半同步地分化为管状分子。

2细胞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百日草实验系统的建立促进了管状分子分化诸多方面的研究。初步的细胞学和生理学研究表明,细胞分裂不是管状分子分化的前提条件,而一些DNA合成在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肌动蛋白依赖的微管重组,限定了次生细胞壁的特有格局;分化过程是动态的,细胞变化表现在次生细胞壁沉积前细胞器数量的增加,次生细胞壁沉积开始不久次生细胞壁木质化启动,原生质体逐渐自溶,初生壁非木质化部分的局部水解,分化过程终止。另外,百日草系统已清晰地证明,管状分子分化受植物激素诸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赤霉素、一氧化氮、乙烯、信号肽(例如CLE肽、木质素、植物磺肽素)的调控;另外,大量生化和免疫学研究,揭示了细胞壁成分诸如纤维素、木聚糖、木质素和其他次生壁特有分子的变化,以及自溶过程中的各种事件,诸如蛋白质和核酸的降解等。

3相关基因的鉴定与描述

人们也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分析了百日草实验系统中管状分子分化的分子机制。运用同源克隆法(例如,核酸酶ZEN1,肉桂醇脱氢酶和过氧物酶,b-微管蛋白,油菜素内酯合成酶和Rho/RacsmallGTPases),差示筛选法(例如,分化标记,管状分子分化相关的(TED)2-4(Tra-chearyElementDifferentiation-related(TED)2-4),果胶裂解酶),消减杂交法(例如,核糖核酸酶及分化标记、蛋白酶和木质素合成酶)、全面的转录组分析微阵列和cDNA-AFLP,分别鉴定了许多与编码管状分子特定事件相关蛋白质的cDNA,和限定管状分子分化特定阶段的标记蛋白。因为百日草转化方法尚不稳定,所以其分离基因的功能分析受到很大制约(例如,果胶裂解酶ZePel,TED4,过氧物酶ZPO-C)。然而,最近,通过基因枪法和电穿孔转染法,瞬间将基因或双链RNAs导入百日草细胞,成功地描述了其他基因的功能,这可能为管状分子分化相关基因功能的分析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4其他植物的研究

在利用百日草实验系统,研究管状分子分化调控的基础上,建立了拟南芥人工培养细胞的管状分子分化系统,该系统在油菜素内酯调控下,有30%~50%继代细胞分化为管状分子。后续的基因芯片分析表明,多数拟南芥基因在管状分子分化期间特异表达,这些基因包括编码植物特定NAC-do-main转录因子VND1-7的基因家族,借以最终揭示长久以来寻找的管状分子分化的转录开关。在某些植物和人工培养细胞中,VND基因被作为管状分子异常分化的有效诱导物。

5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展望

管状分子分化百日草叶肉细胞离体实验系统的研究在草本植物中广泛展开。该系统为诱导和促进管状分子分化的研究建立了有效的平台,并获得了一些关键基因和调节因子,初步揭示了管状分子分化的机制,为在单细胞水平上认识细胞分化和转分化途径、分化过程影响因素提供了可能,但复杂、精确的分子机制的构建仍需进一步研究。

(1)管状分子分化具有复杂的时空特异性,调控网络综合而庞大,虽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管状分子分化的基本调节激素,已有学者对2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他激素诸如赤霉素、乙烯、脱落酸、油菜素内酯等作用效果研究资料极少,所以,植物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尚未明确。

(2)管状分子分化是植物细胞凋亡的典型例子,成熟的管状分子丧失了细胞核和细胞内容物,成为死的、中空的管状细胞。目前对管状分子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知之甚少,需要进一步探索。

(3)以草本植物百日草,甚至拟南芥为材料得到的管状分子分化的初步机制,是否适合木本植物,尚需验证。

(4)虽然百日草系统较为成熟,管状分子分化率和同步性较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仍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游离单细胞的离体培养方法,摸索分化的最佳条件,提高分化率和同步性。

发育生物学概述范文5

【关键词】 治疗性克隆;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

1治疗性克隆概述

治疗性克隆(therapeutic cloning)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最新的人胚胎干细胞技术结合的产物,将成为人类医疗历史上革命性的技术. 该技术首先应用患者体细胞,如皮肤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核供体,移植入去核的人卵母细胞,获得克隆胚胎;然后从克隆胚胎分离建立胚胎干细胞系;并将这些胚胎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分化成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细胞用于治疗目的[1,2]. 目前已报道,将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细胞用于治疗帕金森症[3],将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患者[4]. 从理论上来说由于使用的是患者自身的细胞生产出来的治疗用细胞,移植这些细胞到患者体内将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另一方面,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患者需要细胞、组织的修复或者器官移植,由于胚胎干细胞可以无限传代,在数量上可以保证治疗的需要,从而解决可供移植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来源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5],为人类健康和长寿提供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利用核移植技术和胚胎干细胞技术相继建立了人核移植胚胎干(nuclear transfer embryonic stem cell,ntES)细胞系和人兔异种间ntES细胞. 这2项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治疗性克隆研究的巨大进步. 韩国科学家Hwang等[6]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了人人ntES细胞. 他们以健康女性志愿者的体细胞为核供体,以其自身卵母细胞为受体. 在30枚核移植囊胚中,得到20个内细胞团(ICMs),建成1株人 ntES细胞系,可传代培养70 代以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盛惠珍研究小组[7]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人兔核移植重构胚. 分别将5,42,52和60岁4个年龄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核移入去核兔卵母细胞内,获得ntES细胞,通过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核型和同源基因分析等证实 ntES细胞具有人源性,并且保持干细胞的未分化特性,能形成类胚体,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肌肉等3个胚层的细胞群. 200506,汉城国立大学的研究者[8]以患者的皮肤细胞为供体,以志愿者捐赠的卵母细胞为受体,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建立11株人核移植胚胎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多能性,染色体正常,与供核患者的DNA一致、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

2治疗性克隆的应用前景

ES细胞在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ntES细胞也有着同样广阔的前景,为临床治疗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发育学、比较动物学等研究提供研究材料和方法.

2.1临床疾病的治疗ntES细胞与普通的细胞移植治疗相比,具有革命性的进步. 它以患者的体细胞为核供体,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的ntES细胞,与患者的遗传物质相同,可以消除受体对供体的免疫排斥反应,为目前多种退形性疾病,如心脏病、脊髓损伤、帕金森病、1型糖尿病等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特别是一些目前还没有找出致病基因的遗传病,如脊髓侧索硬化症,ntES细胞移植是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目前已经应用ntES细胞在体内外分化成多种细胞,包括神经细胞和生殖细胞[9,10]. 尤其Barberi等[9]建立了一套方法,能使 ntES细胞向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特定分化,能产生高效率的神经胶质细胞、寡突细胞、神经元细胞,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等,将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到 Parkinson病模型后,能改善其症状. 细胞治疗的途径有两种:其一,ntES细胞定向分化后移植. 细胞扩增后,体外定向分化,对分化细胞进行纯化,将获得的目的细胞移植到病变部位,替代丧失功能的部分细胞;其二,ntES细胞原位移植. 与定向分化后相比,ntES细胞原位移植有以下缺点:①没有经过纯化,可能将污染的异源饲养层细胞带进移植部位;②ntES细胞没有转入经选择基因,无法控制植入细胞的命运,可能发生癌变;③ntES细胞分化成分复杂,目的细胞分化成分少,可能出现大量非必须细胞的分化.

2.2细胞生物学通过研究ntES细胞的体外分化特性,可以识别某些靶基因,对人类新基因的发现,功能基因的研究,以及基因治疗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讨ntES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机制,了解各种生长和分化因子的作用,为组织再生和修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通过诱导ntES细胞癌变,可分析肿瘤细胞发生的分子机制. ntES细胞作为一种得天独厚的研究材料,对于阐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徙、恶变等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自发现ES细胞以来,人们已经利用ES细胞建立了多种细胞类型的体外分化系统,体外分化的多种细胞类型都曾被成功的植入胎鼠或成体鼠,在受体鼠体内形成有功能的细胞群.

2.3发育生物学由于哺乳动物在母体内受胚胎发育的个体大小和内环境条件的限制,很难系统地研究其早期的发育进展、细胞分化及调控机制等. 比较动物卵母细胞质对同种或异种细胞核发育的影响,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为研究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和方法,也为研究胚胎发育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便利条件. 建立在ES细胞和基因打靶技术基础上的复杂的转基因系,使人们可以建立有效的分析系统,从而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的生物学问题. 它不仅可以将一些在发育过程中对动物体非必需或可被替代的特定基因进行敲除(gene knockout),在体内进行功能缺失研究,而且还可以研究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中的作用. ntES细胞作为一种体外细胞系,提供了一个研究处理整体细胞群的实验体系. 因此,就有可能人为地产生一些基因突变,如对胚胎致死性基因的研究等,也可利用这些突变的基因来克隆产生转基因小鼠,从而建立基因突变的模型.

3治疗性克隆面临的问题

3.1亟待解决的问题①体细胞克隆效率与ntES细胞建系效率普遍较低:核移植胚发育至囊胚的几率为19%~25%,与牛、猪的核移植囊胚发育率相当分别约为25%和26%;从克隆囊胚获得ntES细胞的效率仅有4%~16%,平均8.2%[11]. ②卵母细胞来源问题:ntES细胞用于人治疗性克隆,卵母细胞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目前尽管已有许多措施来改进核移植技术,但仍没有明显提高. 要得到一个ntES细胞系平均需要12 个囊胚,而所需要的卵母细胞数就更多了,一个ntES细胞系平均需要666个. 如果ntES细胞系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这样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即使目前报道的最高效率的建系,也是30个卵母细胞,才能得到一个ntES细胞系. 另外一种替代策略就是利用非灵长类异种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例如兔、山羊等. ③伦理问题:胚胎生物技术涉及使用早期未着床的胚胎,特别是治疗性克隆技术还将无法避免的使用通过体细胞克隆获得的人的早期克隆胚胎. 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此争论很大[12,13]. 迫于社会公众与宗教的压力,大多数西方国家对治疗性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持反对态度,不允许国家科研经费支持治疗性克隆的研究. ④临床应用问题:如ES细胞系可能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染色体非整倍性问题,ES细胞定向分化能力及分化细胞的稳定性问题;其次,异种核移植产生的人动物重构胚还存在安全性问题:异种重构胚在发育早期含有2种线粒体,以后供核体的线粒体取代了受体的线粒体,但受体卵浆中所带的异种蛋白,包括细胞器及mRNA,它们的命运如何,是否也像线粒体一样完全被供核体所取代,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再次,在核移植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跨种间病毒传染,例如,人兔核移植胚胎干细胞,有可能将某些目前未知的兔疾病传染给人类,就像艾滋病病毒可能是从非洲猩猩而来那样.

转贴于

3.2建立我国知识产权的治疗性克隆技术随着干细胞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我国学者在治疗性克隆的技术方面也处于世界前列. 当前,在我国研究和发展治疗性克隆技术,建立我国知识产权的治疗性克隆的细胞产品,创建细胞治疗产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我国在治疗性克隆研究领域的优势:①目前,我国在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相继成功克隆出了牛、羊等动物. 199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获得山羊胚胎细胞核移植成功,共得到5只羔羊. 1998年,该研究小组用来自成年雌性山羊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供体,采用细胞质内直接注射的方法将供体细胞核直接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内,胚胎激活后移植到受体母羊子宫角,获得了2只体细胞核移植后代,这是世界上首批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并获得了克隆山羊的第4代后裔,目前仍生长健康. ②宽松的人文环境. 中国公众有着不同于西方的伦理观念,对于动物权利和早期胚胎的担心没有西方国家严重,也基本没有因为宗教信仰而反对胚胎生物技术的问题. ③法律和法规的基本保证. 为保证和促进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健康发展,国家科技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指导原则》,使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合法化. 但我国明令禁止克隆人和买卖人类胚胎.

然而,中国的优势不能在治疗性克隆的研究领域走在国际前列,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和相关学者缺乏协同研究. 应用克隆技术结合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和细胞治疗方法的关键是技术问题. 我们希望临床学者与基础细胞生物学家联手合作,借鉴国外的思路,应用自愿者的卵母细胞,建立中国人的ntES培养技术,为治疗性克隆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我们坚信,中国有可能在这个领域走在世界前沿.

【参考文献】

[1] 贾战生. 肝病细胞治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92-412.

[2] Hwang WS, Lee BC, Lee CK, et al.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therapeutic cloning[J]. J Vet Sci,2005;6(2):87-96.

[3] Bjorklund A, Dunnett SB, Brundin P, et al. Neura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J]. Lancet Neurol,2003;2(7):437-445.

[4] Segev H, Fishman B, Ziskind A,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into insulinproducing clusters[J]. Stem Cells,2004;22(3):265-274.

[5] Atala A. Tissue engineering, stem cells and cloning: Current concepts and changing trends[J]. Expert Opin Biol Ther,2005;5(7):879-892.

[6] Hwang WS,Ryu YJ,Park JH,et al. Evidence of a pluripotent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 derived from a cloned blastocyst[J]. Science,2004;303(5664):1669-1674.

[7] Chen Y,He ZX,Liu A,et al. 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rated by nuclear transfer of human somatic nuclei into rabbit oocytes[J]. Cell Res,2003;13(4):251-263.

[8] Hwang WS, Roh SI, Lee BC, et al. Patientspecific embryonic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SCNT blastocysts[J]. Science,2005;308(5729):1777-1783.

[9] Barberi T,Klivenyi P,Calingasan NY,et al. Neural subtype specification of fertilization and nuclear transfer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application in Parkinsonian mice[J]. Nat Biotechnol,2003;21(10):1200-1207.

[10] Wakayama T. Cloned mice and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s generated from adult somatic cells by nuclear transfer[J]. Oncol Res,2003;13(610):309-314.

[11] Mombaerts P. Therapeutic cloning in the mouse[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3;100(Suppl 1):11924-11925.

发育生物学概述范文6

【关键词】落叶松;特性;造林技术;经营技术

落叶松是黑龙江省主要的速生丰产树种,也是重要的更新造林树种。目前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面积、蓄积均占各造林树种之首,很多林分已开始间伐或皆伐,有的已成为个别林业局的主要商品材树种,成为林业局的主财源。因此如何营造好、经营好落叶松人工林对林区的发展十分重要。

1.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特点

黑龙江省落叶松主要有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这两种落叶松在黑龙江省均能良好生长,但长白落叶松生长略快一些。15年生落叶松,树高可达8-10m,胸径9-10cm,公顷蓄积60-90立方米; 25年生树高可达14-17m,胸径15-18cm,公顷蓄积160-200立方米。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一般树高出现在4-12年,胸径出现在6-16年,材积连年生长量在25年之前一直处于迅速上升期,35年时尚未见到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现象。这些都说了落叶松是早期速生树种。林分郁闭后,林木自然整枝良好,冠幅可塑性较大。25年生公顷密度1700株,自然整枝,高度可达9m以上,冠幅仅3-4m; 35年生公顷密度1000株以上,自然整枝高度可达11m以上,冠幅仅4.5m左右,说明落叶松是趋光性很强的树种。在郁闭度0.7-0.8条件下, 25年生落叶松干材重占全树地上部分的85%,侧枝仅占地上部分的15%。说明落叶松经济材占绝对优势,是其他树种不可比拟的。

2.落叶松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

2.1树种选择

据部分立地上落叶松生长情况调查,在同一立地上,同密度的25年生长白落叶松平均树高16.2m,胸径17.4cm,公顷蓄积176.5m3;兴安落叶松树高15.8m,胸径16.2cm,公顷蓄积160.5m3,长白落叶松公顷蓄积比兴安落叶松高10.3%。其他资料也说明长白落叶松生长快于兴安落叶松。所以在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营造长白落叶松可提高林木产量。

2.2优质壮苗

造林试验表明,在同一批苗木中,选择超级苗、Ⅱ级苗和Ⅲ级苗在同时同地造林,苗木生长量有很大差异。优质壮苗造林后缓苗期短,生长快,抗拒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强,造林成活率高。这样的苗木造林3年后,基本可以超出草层,为以后生长打下良好基础。弱小苗情况正好相反。

2.3适地适树

落叶松喜光,喜肥,喜湿润土壤,根据落叶松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造林地是十分重要的。摘录部分调查资料,调查地是选在同一林地上的不同坡位上,林木生长量的差异是很大的,这是林木生物学特性与立地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速生丰产林必须选择优良立地,做到适地适树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4低湿地覆膜造林技术

由于地膜能提高低湿地地温,加速有机物质分解,造林后4年测定,覆膜的比未覆膜的能提高林木胸径生长量41%,树高生长量19%,效果十分显著。但由于以后未有调查,不知后来效果如何。不过覆膜造林,虽然不需要进行幼林抚育,但还要检查地膜压实情况等,所以成本比未覆膜的高出一倍多,这一技术可在有条件的地方继续试行。

3.成林经营技术

关于落叶松成林经营技术报道的材料很多,经营方式方法在森林抚育规程中也有规定,我们仅就一个试验,说明初植密度对成林的影响,以及目前在落叶松成林抚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些建议。说明成林管理的重要性。

3.1关于成林经营措施问题

黑龙江省落叶松速生丰产林的经营措施,多集中在立地条件选择、苗木和整地等方面,这是对的,也是主要的,不过我们认为经营措施比较单一粗放。在有条件的地方,在适宜的林地上,应实行部分人工施肥灌溉,机械中耕除草,加强抚育管理(修去死枝),培育无节良材,科学合理的抚育间伐等措施。凡是有条件能办到的,还应加大实施力度,以提高黑龙江省落叶松速生丰产林质量。

3.2关于抚育间伐问题

在当前落叶松的抚育间伐中,不论是速生丰产林,还是用材林,不同程度存在抚育间伐强度偏大,间伐次数偏多,采大留小等问题,造成有些落叶松成材密度只有500-600株,郁闭度仅在0.5左右。这一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不能仅用林区“两危”加以掩饰,这反而会加重“两危”,降低林木生长量,降低森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出现这种情况,应在稀疏林分中及时补植红松或云杉、水曲柳等树种大苗,使之尽快形成混交林。同时希望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审批检查力度,使落叶松人工林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4.植物适应气候节律性变化

概述气候差异较大、季节性变化明显的地区 ,植物适应气候这种节律性变化 ,形成与此相应的植物发育规律即为物候。物候观测就是观测植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空气、温度、湿度、风力、风速等气候情况下休眠、萌芽、生长发育及结实情况 ,从中探索出规律性的、共性的或不规律的、特性问题 ,从而为生产服务、指导生产。可见物候观测对农牧林渔业生产的重要性及不可忽视性。相对林业的育种育苗、引种实验、引种推广 ,特别是跨地区、跨纬度的引种物候观测更为重要。对降水、温度、辐射气象因子与兴安落叶松、云杉、红松林木3个物候期芽开放期、展叶期、种子成熟期进行了相关及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芽开放时期,兴安落叶松及其云杉与四月上旬的温度显著相关,红松与≥0℃积温、≥0℃天数内的降水、≥0℃天数内的辐射显著相关,说明红松对光、温、水的匹配要求较高;温度是影响3个树种萌芽的主要因子。(2)在展叶期,兴安落叶松、云杉、红松林与此时期的积温极显著相关,3个树种与辐射的相关性依次降低,红松与降水极显著相关。(3)展叶至种子成熟期,兴安落叶松、云杉、红松与降水无关,与辐射相关,兴安落叶松和红松与该段时期内的积温极显著相关。林木物候反映了林木各个生长期的生长状况,林木物候年际间的差别反映了各年相应时期林木生长对外界环境条件差异的反应。环境条件的改变表现在林木物候期出现的日期不同。在环境条件中,尤其以气象条件对林木物候影响较大,由于物候期与一年中季节性变化相一致,因而,物候期因年际间气象条件的波动而差异很大。因此,通过长期的物候观测,研究林木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各个物候现象的变化规律,揭示出各个发育期的气象指标,为正确的确定播种、采种、造林、培育等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落叶松具有寿命长,生长快,适应性强,木材经济价值高,是北方主要珍贵树种。但在育苗阶段要求条件较高,一定要抓住每个物侯生长发育期到来之前加强培育管理,满足幼苗生长发育所需条件,才能使幼苗快速生长,提高育苗生产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