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产业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产业的理解

体育产业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 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结构及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 G 80052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3023406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20111226

作者简介:刘月花(1979—),女,山西人,本科,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晋中 030801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030801,China. 随着山西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进步,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竞赛表演业以山西汾酒男子篮球职业俱乐部等为代表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稳步发展为主体,积极申办和承办高级别赛事。山西汾酒男篮在2008—2009、2009—2010赛季连续引进美国NBA著名球星邦奇·威尔斯和全明星球员斯蒂芬·马布里,连续2个赛季使山西汾酒男篮成为全国媒体和百姓关注的焦点,同时也铸就了太原赛区的金牌市场。2008年,太原市承办小轮车世锦赛,山西首次举办了世界大赛。2009年中国乒超联赛,20支参赛队伍中,山西企业参与和赞助的球队就有4支。2010、2011年,太原市成功举办了2届“太原国际马拉松越野赛”,努力打造城市品牌。体育用品制造业以长治澳瑞特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最为突出,成为全国体育产业用品的3大品牌之一。体育用品销售业以太原市的山西国体商城和奥林商城为龙头的2大专业市场,年销售额近2亿元,其中国体商城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授权单位,年销售额达1.2亿元。健身娱乐业以连锁经营的北大青鸟、中体倍力为龙头的健身俱乐部为代表,各地市以浩沙、红蜻蜓、美莎、赛力特等品牌健身俱乐部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形成高、中、低档并存的格局,经营单位普遍采取分时段和月票、年票及会员制等多种形式结合的销售方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产业集群。体育旅游及相关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其中太原五龙国际滑雪场、九龙国际滑雪场、晋中太谷梅苑南山国际滑雪中心等遍布全省的9个滑雪场为主体,每年吸引接待大量省内外游客。另外,其他户外健身娱乐项目,如登高、漂流、攀岩、滑翔等项目,在运城、长治、晋城、大同等地已经形成地方特色健身旅游项目。体育彩票发行和销售多年来一枝独秀,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山西当前筹集体育经费的重要形式之一。独具特色的山西航空体育产业也是山西体育产业一大亮点。山西省体育局直属的大同、太原、长治3个航空训练基地近年来创造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直接经营收入达2 000万元。2002年,进行资产重组,经国家民航总局批准成立了“山西省通用航空公司”,迈开市场运作的步伐,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可以看出,山西省体育产业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产业特色和经济作用。虽然在数量和规模上没有形成气候,主体产业发展没有形成效应;但相对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政府的鼓励支持,正显现出日益壮大的态势。

2010年山西省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公报显示,2006、2007年山西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0.16%、0.18%,相对于同期全国平均0.7%,与发达地区的1~3%相差甚远。遵循产业经济学原理及产业政策制定来促进经济发展这一思路,基于对山西省体育产业增加值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已颁布实施的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找出山西省体育产业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的制约瓶颈,制定出适合产业结构实际的产业政策,促进山西体育产业的发展。

1 研究对象及内容

1.1 山西省体育及相关产业调查对象分类

体育产业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解决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对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了积极的态势。目前,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分析、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培训开发等方面,诸多房地产企业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制约企业发展的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一、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综合型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紧缺,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

从业人员众多,但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紧缺。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真正形成一个行业不过是最近几年的时间,客观上决定不可能积累大量综合型经营及专业化经营人才。加之在利润的刺激下,大批房地产公司一下涌出,使得房地产行业从业人数骤增,但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由于需要长时间成长,不可能在短期内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目前,我国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学历水平集中在初中到大专之间,占从业人数的85.9%,整体学历结构偏低。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缺口在25%左右。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客观上要求房地产企业提高自身人员素质以应对经济危机,从而加剧了房地产企业对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的需求。

目前,虽然房地产企业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目前房地产企业以项目运作为主,周期短、见效快,企业宁愿付给有经验、能上手的应聘者多一倍甚至几倍的薪资,也不愿意自己培养人才。这就造成了多数企业往往只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引进人才这一点,简单认为只要把需要的人才吸引进来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如何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因此,在房地产企业就出现了引进来人才却留不住,甚至于原有人才还大量流失的局面。

2.薪酬体系设计不完善,激励效果不明显

在房地产企业,一般是强调薪酬的外部竞争性而淡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更多的是通过高薪的方式来吸引优秀的人才,但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情况逐渐有了变化。我们看到,大型多元化房地产行业对于低层次的一般员工和专业员工,薪酬制度和激励体制不完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明显偏弱。而专业项目型房地产公司虽然薪酬制度灵活,能够很好地激励员工,却忽略了员工对于个人的发展空间、稳定性的追求,所以这类公司的利益动力机制缺乏长期性,结构性也不好,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 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管理思路和手段相对滞后

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仅仅行使着办理人事关系、审批工资计划、管理人事档案等静态管理职能,就其职能、发挥的作用而言,与把人力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此外,有相当数量的房地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停留在简单地对员工进行考勤、分配、奖惩等方面的控制与限制,尚未提升到“以人为本”的高度上来。对员工多是靠制度约束和强制,还属“对立式管理”,缺少运用人本管理思维来发挥员工工作潜能和积极性的“互动式情感管理”。

二、对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留住人才

房地产从业人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他们正处于一个强烈需要自我发展与提升的阶段。房地产行业是以薪资高而著称,可是优厚的薪水、福利可能在一段时间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但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个人的发展与自我提升的要求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要依据组织的战略,在与员工全面沟通的基础上,为员工设计富有弹性的职业生涯,尽力为员工创造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发展空间,包括升迁、培训的机会。这样可以帮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其未来的发展空间、自己在企业实现战略的过程中的责任与重要性,不断发挥员工的知识以及技能,使员工切实的成为企业的长期合作者,谋求共同发展。

要特别重视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的培养,为其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为他们创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给每一名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时间,使其具有工作成就感并能逐步成长。

同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吸引、留住、激励人才。目前房地产企业跳槽现象频繁,如何吸引人才,保留核心人才,适度降低员工流失率,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回报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为此,房地产企业应做到人力资源招聘和市场对接,多渠道、全方位引进选拔任用人才;建立动态、公平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注重科学有效的培训,开发人力资源,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

2.建立动态、公平的绩效管理与薪酬体系

房地产行业要根据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运营特点,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动态的绩效管理体系与薪酬体系,增强体系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在设计绩效管理体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考虑绩效考核的机会成本。即要避免为了考核的全面而增加考核的难度或者增加考核的投入,使考核缺乏可操作性。第二、考核方式不必完全一致。即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第三、避免完全量化状况的出现。许多人认为,考核的量化是对参加考核人的公映,所以在作绩效考核方案时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也量化,造成绩效考核看上去十分机械,同时会使许多无法量化考核的部门无法操作。因此,在进行绩效考核设计的时候,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发挥主观考核的优势。第四、绩效考核要服从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绩效考核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战略要求进行不断的调整。

3、要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

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彻底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房地产企业要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通过人本管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由“外部激励”向“自我激励”转变;管理者实现由强制管理向情感管理的转变。通过管理思路、方法、手段的根本转变,达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目的。同时,企业应树立“大人力资源观”,强调以系统、全局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问题,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使它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以达到短期内促进企业业绩提升,长期推动企业战略实现的目标。

另外,注重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及先进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的引进。现在,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领导逐步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步加大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例如,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e-HR系统帮助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找到更新角度、更新方法的途径。并通过软件的实施,增加员工的参与管理意识,提高企业文化。

三、 结语

房地产企业要在复杂环境中驾驭自己的市场经营活动,求得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下功夫。在我国,房地产业还刚刚起步,历史较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房地产企业缺乏充分开发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激励人才的观念。住宅质量很差,消费者投诉上升,企业效益下滑甚至亏损。因此,房地产企业要生存、搞活和发展,首先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任佩瑜.关于加强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12)

体育产业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全部国有资产中占较大比重,它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事业单位在开始业务活动中的基本物质条件。如何管理好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它的职能,在保护固定资产安全与完整的同时,使其保值增值,这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事业单位需要迫切改革的课题。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

首先,负责人的管理意识淡薄,主要着眼于购置而轻于管理和使用,使得资产管理未落实到实处。其次,因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支出,与工作人员自身的利益关系不大,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了一种漠不关心的心态,所以造成责任意识的薄弱,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不重视,而导致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不能得到保证。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1.财务核算管理落后,造成资产的潜在流失

财务人员在对于各种资产是否应该入账,与记入何种账目的这些方面产生了分歧,因此在财务的管理中出现:入账不及时、不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建账不明了等因素。

2.在购置固定资产中,有法不依

大多数事业单位不遵循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3.没有合理处置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资金或是实际使用率,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应按照相关程序向主管部门等报告,并履行所有的审批手续。而在处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国家的财务规定程序进行合理处理,就直接地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4.单位制定的管理机制不够到位

目前,从固定资产管理来看,单位对设置资产管理部门的意识淡薄,未派有专人管理,没有分清职责,或是职责交叉。以至于在管理时不够及时,管理的范围不全面,这样就不能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5.建立的监督机制不够全面

往往单位的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因为没有建立可靠的考核标准、完善的机制,并且没有进行有效监督,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账物分离以致账实不符。

6.未建立定期盘点的制度,或者建立了而并未按照规定严格执行。

(三)在资产的配置方面,没有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完善的标准配置,不能够实现公正、透明、科学以及适当的原则,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没有科学有效地管理手段,而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手段落后,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而产生管理不到位、监控不力、信息闭塞的现象。还有许多人员的业务素质跟不上,不能运用先进的科学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来加强资源管理。

二、固定资产的解决方法

(一)事业单位各部门人员应当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首先单位各领导应当意识到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单位的管理者对管理工作的态度和心态密切相关。可见,我们要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就必须让固定资产管理这一任务得到重视,与此同行才能将管理制度完善,切实做到工作有人抓,管理制度有法执行。

(二)增强管理意识,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规范

加强各个部门的具体负责人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从国家利益出发,同时也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的情况,根据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依法健全各项制度,并将管理制度细化。同时设置具体的管理岗位,安排相应的管理人才,将岗位责任制具体化。

(三)认真执行资产清查工作,做到账、卡、物相符

为了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资产清查制度的建立尤为重要,因为这是资产管理的基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资产清查制度,从而达到对固定资产的处理及时和全面。一、建立定期清查制度。各事业单位应该摸清财产现状,进行定期核对资产的盘亏或是盘盈,并找出原因,分清责任。二、建立重点抽查制。重点部门重点抽查,做到各项账目的完整与真实。三、建立离任核查制。在单位各部门人员离任时,办理好接交手续,防止资产流失。

(四)为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定期对人员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培训

进行定期培训学习和各项考核,做到奖惩分明,引导管理人员积极向上,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第一,强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强责任感。第二,熟练掌握新的知识,提高专业技术职能。第三,加强内部的监督,完善单位内部的控制结构。

(五)不断总结各种固定资产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三、结语

总之,正因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占事业单位总资产的大部分,而它的利用又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所以对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应当得到极大的重视,使其管理方略拥有切实的保障。本文总结出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找出根源,归纳总结了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些解决方法。只有结合这些方法,改善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才能提高现代的事业单位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提高国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开创了新途径,进而推动了国家经济资源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22):108-109.

[2]杜芳.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58.

体育产业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 体育产业 薄弱环节 发展

体育产业是指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总称。它是由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与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两部分构成的,不仅包括健身娱乐、竞赛表演、咨询培训和体育经纪等服务性行业,而且也包括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食品及体育饮料的生产和经营。目前,体育产业在美国、英国等一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体育产业虽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着影响其又好又快发展的薄弱环节。

一、内部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本体产业发展滞后,即核心行业的发展水平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水平;体育产业结构关联效应较低,产业链不明显;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可概述为:本体产业中,竞技体育产业发展较快,大众体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中,物质商品产业发展较快,服务产品产业相对滞后;地区间体育产业结构不平衡,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较快,城镇和农村体育产业发展较慢;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较快,落后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较慢;高层次、高消费体育产业发展较快;中、低档次体育产业发展较慢。导致大众需求的体育产品缺口较大;体育供给超过消费水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应,总体上的供不应求与局部的供过于求的现象并存。体育产业结构内部“落差”较大,各部分衔接不紧。

二、体育产业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法规多,国家立法少;2.法律法规内容笼统,易出现不同理解;3.缺少配套的可操作体育法规;4.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5.体育立法队伍比较薄弱。

三、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间题:

1.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在数量上明显缺乏;2.急缺既懂体育专业技能,又懂管理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3.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明显偏少;4.年龄“两边大、中间小”的现象严重;5.高学历人才缺口极大;6.外语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7.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8.人才区城分布不均衡。

四、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理念较落后包括:(1)政府各级领导层面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对措施,对体育产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未能正确把握,认为发展体育产业就是为体育部门办产业,因而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用地、政策、招商引资和场馆设施建设、规划投入等方面力度不够。(2)体育界对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给管理造成了一定难度,并且开发滞后、宣传力度跟不上,形不成真正的体育产业效益。(3)社会层面的多数人认为,体育活动应该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对“体育消费”的理解仅停留在物质依赖上,体育消费人口还不多。而且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和经营业主,存在着素质低、从业技能不精、安全不能保证和管理难度大等问题。2.市场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中越位和缺位现象时有发生。

五、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深度开发体育品牌形象,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关键,各级政府要把体育产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并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扶持。2.加大高层次立法机关对体育产业的立法。对体育产业市场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管理权限的划分、执行程序的完善和统一等法律责任的界定,都应通过高层次的立法来明确。3.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人才管理制度、人才队伍布局、人才培养与利用等方面着手,加强组织保障,注重队伍建设,对现有体育产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发展体育产业,根本出路在于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关键是提高人才素质。4.管理应以社会化和产业化为方向。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建立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切实把办体育的职能交给社会和市场,大力发展各类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体育组织,引导居民以消费的形式享受组织化和专业化的健身娱乐服务;要进一步强化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战略规划、信息指导和政策协调等职能;尽快建立起以间接管理为主的体育产业和市场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体育市场内在要求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律的市场调控机制。

参考文献:

[1]岳宁岗: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新视点[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40

[2]葛鑫远时海芳:我国体育产业内部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5):24~25

[3]范成文:我国体育产业立法的研究与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5(1):6~7

体育产业的理解范文5

摘 要 探讨“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提出长沙采用“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基于长沙市体育产业“内、外要素”分析,构建了以三个体育产业资源“集化区”、“区域发展时序”和“区域体育产业主导部门”三维结构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发展模式 长沙市

一、前言

体育产业是指和体育运动直接相关的体育器材、设备等生产、销售业,还包括了体育表演、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经营、体育情报信息业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育产业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青少年体育阳光工程》等多项体育政策的出台、落实与实施,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使我国体育事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本文针对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背景和现状,结合相关资料,运用经济法发展的不同理论,探讨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模式,来适应“两型”社会背景的发展需要,促进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迄今为止,人们对“模式”有不同的认识,在管理心理学领域,以及经济学领域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所以我们对理解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内涵有着重要的启发,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是指区域间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体育产业资源构成形态以及区内时序演进路径和体育产业部门间的联动机制所形成的特定结构。由于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是开放的,它的资本具有广泛的流动性。因此,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在区域外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它才能不断增长和发展。

(一)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三种可选方案

依托“均衡发展”、“增长极”和“点-轴开发”等理论的基本思想,长沙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式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均衡发展方式,强调所有产业部门共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持续增长;二是非均衡发展方式。强调按一定的顺序,集中力量首先实现部分地区和某些主导产业部门的优先发展;三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各地区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保持相对平衡,同时承认客观存在的发展差异。

(二)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集化区”的选择

“集化区”是指在核心区域或大城市内使某主导产业部门在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高度集中,形成规模经济,通过自身的迅速增长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扩散作用的“增长极”,以带动临近地区的共同发展。这种基本思路对我们选择长沙市地区体育产业资源的“集化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以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作为长沙市不同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选择的情况下,我们认为,长沙市可选择长沙市中心地区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集化区”。

1.体育产业发展“外环境”的优势

(1)资本存量与增量的优势

2009年统计年鉴的资料表明,长沙市城市居民的人均GDP为10595元,公众的富裕程度及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市区。除此以外,近几年长沙市中心地区的GDP总量的年增长水平均在10%以上,增长水平也具有显著优势。总所周知,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依托。

(2)地理空间区位的优势

长沙市位于湘中偏东北处,湘江下游,洞庭湖南。长沙居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两个通江达海大市场的腹部,是内陆通向两广沿海和西南边睡的前缘地带;武广铁路的通车交通更加方便。加之长沙市中心地区享有部分省级权限和沿江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是湖南“呼应两东,开放带动”战略的重点发展地区,必将促使湖南乃至邻省及港澳地区的资金、产品、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迅速往长沙中心地区聚集,使之得到优先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极”。

2.体育产业发展“内环境”的优势

(1)体育基础设施条件的优势

长沙市具有充分挖掘现有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举办过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开幕式、五城会田径赛、雅典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中韩足球赛、中国足协杯决赛及2005中哥、中保、2007中超足球赛等系列大型体育活动和张学友演唱会等大型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目前备案的各类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场所已有1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全市各类体育用品销售商店300多家,年销售额过亿元。

(2)体育服务产品有效需求规模的优势

根据长沙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研究的结果表明,长沙市居民城市体育服务消费的比率最高,达到了35%,远远高出长沙市其他县市城市居民体育服务参与的平均水平。基于此,可以认为长沙市中心地区体育服务消费市场容量具有区域优势。

体育产业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

1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理念,但不够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也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高校拥有相对较多的体育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体育资源发展体育产业已经引起了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也采取一系列的发展措施。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思想还不够开放,而且还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1.2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体制,但制定不够完善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体制主要是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学校把体育设施和场馆一般都安排给体育部门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就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营方案进行过细致的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书面文件和制度,并安排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和运营,但是这些只是在实践中发展体育经济经验的总结,理论上并没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制度来规范高校体育市场。

1.3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人才,但培养不够专业

随着我国提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后,高校体育经济学得到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体育经济人才,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经营的应用还有待提高,到目前为止,高校的体育产业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培育和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需要。

1.4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市场,但开放不够完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发高校体育产业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体育产业也不断利用自己在体育资源、体育受众、体育人才的优势迅速的发展着。但是由于高校体育产业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也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其发展的主要方面也仅在体育健身和培训、体育比赛、场馆的出租方面,使得高校体育产业经营范围偏小,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高校体育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更好的体现。

1.5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赞助,但运作不够充分

高校体育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已经开始通过体育赞助来促进高校的体育运动的发展,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经济寻找到一定的商业赞助,如,以企业和品牌的名称命名比赛,由赞助商提供印有企业和品牌名字的比赛服装,在比赛场地周围张贴赞助商的横幅等,但是,这些赞助仅仅是一小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一个窗口,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来发展。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不仅要懂得体育知识,还要有企业、市场、科学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想办法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弥补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快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2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2.1 树立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理念

体育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全面理解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内涵,充分吸收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最新成果, 有关部门及教育机构不仅需要转变观念,利用现有优势发展体育产业,而且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产业。

2.2 建立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体制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良性运作,需要有良好有序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学校要逐步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以便经营管理高效、快速、透明、规范,以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需求。成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管理委员会,选拔高素质的体育产业负责人,制定完善的体育产业管理和运营制度,明确管理体育场地设施的责、权、利,建立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和层层评估的检查机制,保证管理、运营、监督三方协调配合,从而加强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增值保值和收益的经营和监督。对于市场化的运营要建立指导性规范,建立双方合作组织,制定实施计划,通过规范来指导协调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的工作。

2.3 开发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

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市场的开发和培育,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要发展,仅仅进行场馆设施开放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进一步的开发体育竞赛市场,这也是高校体育经济的主战场,带动高校体育服务市场和体育广告市场的发展,使得学校体育场馆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工作条件下对外有偿提供场地和人员服务,同时吸引企业参与广告投资,利用冠名方式吸引赞助商赞助;另外加强体育培训市场的开发,全民健身意识在提高,但体育指导人员相对不足,高校有相对较强的场地和人力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提供有偿咨询、训练和比赛指导服务,进行各级各类体育人才培训。

2.4 推行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社团和俱乐部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时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经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更多的同学加入体育运动的行列中,部分学生课外的锻炼和运动项目不但需要场地设施的保证,更需要有专业老师的辅导,如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散打等。实行会员制的收费管理制度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的成立,不仅指导学生对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进行提高和训练,而且利用俱乐部活动可以有偿使用场馆和器材,开展各种课外有偿辅导训练和活动,举办各种竞赛和以娱乐休闲为主的体育活动等;另外,我国社区体育在不断发展,而目前社区体育设施和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平台,而且有经济收入的居民加入俱乐部也使得俱乐部创造较好的盈利,进一步扩大了体育产业的收入。

2.5 培养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具有一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资源优势,而且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大大加强,高校体育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待提高,其中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当前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经营者的经营决策与管理,决定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化市场需要有高水平市场经营管理人才。一方面学校利用利益机制和工作条件引进优秀的体育产业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速度,安排部分对体育经济感兴趣的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必须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懂得体育功能及发展规律,而且还要具有市场运作规律的知识和强烈的体育市场的创新和竞争意识,从复杂的体育市场现象中洞察市场消费者潜在消费意识,能够适时地抓住机遇,积极开拓高校体育市场。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