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长发育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长发育研究范文1
1.1对象
留守儿童指居住在调查当地>6个月,父母亲双方或任意一方已外出务工≥6个月,由祖辈、亲戚或朋友等其他看护人养育的农村儿童,本次调查还包括部分父母亲没有外出打工,但长期不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儿童,将其一并归入留守儿童组。本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管辖的2个县(西充县和蓬安县),在所抽中的县随机抽取6个乡镇共6所小学全部五、六年级儿童,共1400人,有效问卷1334份,有效率为95.3%。其中,非留守儿童460人(34.48%),留守儿童874人(65.52%)。
1.2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项目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项目组成员在学校集中测查。
(1)问卷调查:参考卫生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居民每日应摄取的各种食物,编制食物摄取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儿童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等)和食物摄取情况。儿童食物摄取情况包含6个项目:平常食用豆制品、蔬菜、水果、蛋类、鱼肉禽、牛奶及奶制品等情况。
(2)发育状况测量:用统一购置的测量工具(电子体重秤、钢尺和三角板)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身高精确到0.1cm,体重精确到0.1kg。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指标以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年的常模为依据,计算儿童的身高Z分数(heightforageofZscore,ZHAZ),根据儿童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并转换为体质指数Z分数(bodymassindexofZscore,ZBMI)。身高和体质指数的判别标准参考WHO和以往研究常用的标准,即身高Z分数<-2为生长迟缓,体质指数Z分数<-2为消瘦、>1为超重。
1.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由调查员逐份核对后录入Excel,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秩和检验。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儿童1334人,年龄为10~14岁,平均年龄(11.63±0.89)岁;男童662人(49.63%),女童672人(50.37%);非留守儿童460人(34.48%),留守儿童874人(65.52%)。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母亲未外出242人(18.14%),母亲外出父亲未外出47人(3.52%),父母双方均外出530人(39.73%),父母双方均未外出但不居住在一起55人(4.12%)。
2.2生长发育情况
2.2.1生长发育评分情况
对身高Z分数和体质指数Z分数进行正态性检验,由于呈偏态分布,故对不同类型儿童身高Z分数和体质指数Z分数进行秩和检验,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除父母双方均未外出但不住在一起外,其余不同类型留守儿童身高Z分数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指数Z分数比较,父母均外出和均未外出但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2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和超重率比较
农村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1.69%(156/1334),不同类型儿童生长迟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母亲外出务工者生长迟缓率最高。进一步分析儿童的体质指数Z分数,62.29%(831/1334)的儿童身体发育状况正常,身体消瘦儿童的比例为12.89%(172/1334),超重儿童的比例达到25.34%(338/1334)。不同类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留守儿童比较,母亲外出父亲未外出和父母双方均未外出但不与父母住一起的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较高;父母双方均未外出但不住一起的儿童消瘦率最高;母亲外出父亲未外出者体重正常率最低,超重率最高。
2.3食物摄取情况
与留守儿童比较,非留守儿童每天摄入6种食物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尤其是奶制品、水果、蛋类、鱼肉禽类食品。
2.4食物摄取与生长发育状况关系
将儿童的食物摄取频率与身体发育状况结合评价,分析儿童摄取各种食物的频率与其身体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和超重率的关系。奶类、鱼类、蛋类摄入频率高,则生长迟缓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率与各类食物的食用频次关系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吃肉频率不同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都吃肉的儿童超重率最高。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非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相对较好,留守儿童发育迟缓率和消瘦率均较高,说明由于父母监护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这与高希彬等研究一致。陈心容等研究也表明,由于父母亲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得不到很好的照料,容易出现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足等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均由祖辈照料,老人与儿童在饮食习惯上有差异,再加上有些老人文化程度较低,对儿童发育所需营养的认识不足,重视也不够,农忙时再忙于农活,很多留守儿童不能按时吃饭,饮食质量也得不到保障。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儿童的正常发育,造成儿童身高发育迟缓和消瘦。本次调查还表明,母亲外出比父亲外出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影响更大,身体生长迟缓率和超重率最高,体重正常率最低。这可能受我国南方传统家庭结构的影响,一般都是妇女在家操持家务,安排一家人生活,而父亲主要是在外挣钱养家居多,因此子女更依赖于母亲的照料,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儿童,母亲的细心和耐心对儿童饮食、起居的照料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更大,这与有关研究一致。本次调查还表明,各种类型儿童的超重率均较高,但结合身高Z分数进行评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也较高,说明体重超重是一种假象超重,结合儿童食物摄取情况,说明儿童热量摄入增加的同时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并未能同步增加,不足以满足身高生长的需要,因此出现身高增长滞后的现象。常素英等、陈丽等等的研究也表明,儿童需要的不是减少能量摄入以减缓体重增长,而是需要增加高质量的均衡膳食,使身高与体重发育同步、协调增长。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食物摄取方面也有差异,在父母亲身边的儿童每天摄入各种食物的比例较高,膳食结构相对合理,儿童生长发育正常的比例也较高。龚正涛等也指出,留守儿童蛋白质、热量等主要营养素供给比非留守儿童低,蛋白质质量不高,提示动物性食物、奶制品、豆类食物供给不够。本研究也表明,各类儿童在奶制品、鱼禽肉类、蛋类及水果方面摄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生长发育研究范文2
摘 要 目的: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收治首次就诊筛查出的高危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在生长发育门诊进行常规体检和指导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建卡时接受常规体检和进行动作、认知、语言、视听及物理作业,药物治疗综合干预作为干预组。并均于3、6个月时做全面的生长发育评估。结果:干预组在3个月时体重即高于对照组。于6个月时即出现明显差异,身高于3个月后两组婴儿呈现差异,头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促进高危儿的生长发育,减少脑瘫的发生。
关键词 高危儿 早期干预 生长发育
关键词 高危儿 早期干预 生长发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5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50
高危儿是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时期或未成熟脑时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或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称为高危儿[1]。早期干预可以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促进高危儿的生长发育,达到减轻症状和降低脑瘫发生率的目的。
高危儿是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时期或未成熟脑时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或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称为高危儿[1]。早期干预可以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促进高危儿的生长发育,达到减轻症状和降低脑瘫发生率的目的。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9月收治首次就诊筛查出高危儿80例,按自愿原则将高危儿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男24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1.5:1。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1.7:1。两组患儿月龄、性别、母亲妊娠期健康状况、分娩方式、胎龄喂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010年1月~2011年9月收治首次就诊筛查出高危儿80例,按自愿原则将高危儿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男24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1.5:1。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1.7:1。两组患儿月龄、性别、母亲妊娠期健康状况、分娩方式、胎龄喂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参照《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2]。采用vojta神经反射检查法,发现有运动发育落后,神经反射异常,肌张力改变。有高危因素的婴儿,并排除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入选标准:参照《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2]。采用vojta神经反射检查法,发现有运动发育落后,神经反射异常,肌张力改变。有高危因素的婴儿,并排除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筛查诊断方法: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NBNA),出生NBNA测定<35分归入高危儿管理。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3],vojtat项姿势反射,有2项以上阳性者归入高危儿的管理。其他辅助检查,如头颅B超或CT、脑电图,确定有脑损伤症状的高危儿,立即进行干预。
筛查诊断方法: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NBNA),出生NBNA测定<35分归入高危儿管理。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3],vojtat项姿势反射,有2项以上阳性者归入高危儿的管理。其他辅助检查,如头颅B超或CT、脑电图,确定有脑损伤症状的高危儿,立即进行干预。
方法:全部高危儿在1个月时予以早期促感知觉发育宣教,对照组进行常规生长发育检查和指导并嘱家长进行家庭训练。干预组除做常规体检外,每天给予适当的视听刺激,进行每日1次的游泳抚触.主被动操1~2次,并进行抬头,翻身,坐位,爬行,站和走等运动训练,尽可能与婴儿视觉交流,语言交流,提供适当的玩具等。中重度脑损伤的患儿进行运动疗法,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根据情况选用物理电治疗、针灸、认知功能训练和药物治疗。同时教会家长喂养方法、辅食添加、疾病预防、早期智力开发等。
方法:全部高危儿在1个月时予以早期促感知觉发育宣教,对照组进行常规生长发育检查和指导并嘱家长进行家庭训练。干预组除做常规体检外,每天给予适当的视听刺激,进行每日1次的游泳抚触.主被动操1~2次,并进行抬头,翻身,坐位,爬行,站和走等运动训练,尽可能与婴儿视觉交流,语言交流,提供适当的玩具等。中重度脑损伤的患儿进行运动疗法,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根据情况选用物理电治疗、针灸、认知功能训练和药物治疗。同时教会家长喂养方法、辅食添加、疾病预防、早期智力开发等。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 果
结 果
早期综合干预组体重、身长、头围、智能、运动发育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早期综合干预组体重、身长、头围、智能、运动发育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 论
讨 论
人类从新生儿期已经具备了视、听、触、嗅觉的能力,0~2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出生前后3个月的生长速度相当于后9个月生长速度的总和[3]。
人类从新生儿期已经具备了视、听、触、嗅觉的能力,0~2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出生前后3个月的生长速度相当于后9个月生长速度的总和[3]。
所以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是保证患儿潜在能力最大程度发挥的唯一途径。及时对高危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90%以上可以完全康复[1],特别是6个月以内。对婴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可促进生长发育,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所以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是保证患儿潜在能力最大程度发挥的唯一途径。及时对高危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90%以上可以完全康复[1],特别是6个月以内。对婴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可促进生长发育,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注意为高危儿提供良好的生理、生活环境。要有充足的营养以满足婴儿大脑及身体生长所需。适当的视、触、听、嗅、味等感官刺激,这与生理上突触和神经网络形成有关[4],早期干预越早越好。有研究表明不同月龄的正常儿共同进行3个月的早期教育后,月龄最小的发育商增加最多[5]。
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注意为高危儿提供良好的生理、生活环境。要有充足的营养以满足婴儿大脑及身体生长所需。适当的视、触、听、嗅、味等感官刺激,这与生理上突触和神经网络形成有关[4],早期干预越早越好。有研究表明不同月龄的正常儿共同进行3个月的早期教育后,月龄最小的发育商增加最多[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谢鹏,林义雯,谢玲,等.高危儿保健[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2.
1 谢鹏,林义雯,谢玲,等.高危儿保健[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2.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8-141.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8-141.
3 杨锡强,易著文,沈晓明,等.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30.
3 杨锡强,易著文,沈晓明,等.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30.
4 陈燕慧.影响婴幼儿智能发展的环境因素[J].中华儿科杂志,2003,32(1):374-375.
4 陈燕慧.影响婴幼儿智能发展的环境因素[J].中华儿科杂志,2003,32(1):374-375.
5 陈达华,张镜源,陈燕慧,等.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1):55-57.
生长发育研究范文3
关键词:榛子;平欧杂种榛;果实;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S664.4;Q94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131-03
Study on the Frui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Large Fruit Corylus heterophylla × C. avellana
ZHAI Qiu-xi,WEI Li-hong,XU Xiao-meng,TIAN Wei-na
(Liaoning Agricultural Vacation-Technical College, Yingkou 115009,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The frui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as studied using the large fruit hazelnut Corylus heterophylla × C. avellana as the test samp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ing trend of fresh fruit weight, fresh kernel weight and water content wa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the changing trend of dry fruit weight, dry kernel weight, diameter of fruit and kernel increased continually. They reached the peak when the fruit matured. The ash content of the fruit increased gradually.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dry fruit weight presented double S growth curve, and the fruit diameter, dry kernel weight were all single S growth curve. The ash content of the fruit increased gradually. There was a rapid growth period for the ash content of kernel.
Key words: hazelnut; Corylus heterophylla × C. avellana; frui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榛子为榛科(Corylaceae),榛属(Corylus L.)植物[1],是果材兼用的优良树种。榛子的果实外壳坚硬,果仁肥白而圆,有香气,含油脂量很大,吃起来特别香美,余味绵长,因此成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坚果类食品之一,有“坚果之王”的美誉,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干果之一,也是食品加工业加工高级营养品的重要原料之一[2,3]。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C. avellana)是由原产我国的平榛(C. heterophylla Fisch.)与引入我国的欧洲榛(C. avellana L.)通过种间远缘杂交人工培育出来的优良类型[4],是未来我国大果榛子栽培的首选。目前,关于扁桃[5]、板栗[6]、仁用杏[7]、黑核桃[8]等干果类果树的果实发育不少学者已有研究,但关于大果榛子果实发育的研究报道还很少。试验对大果榛子平欧杂种榛果实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大果榛子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09年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试材为七年生平欧杂种榛优良品系82-11,株行距为2 m × 3 m,丛状型整枝,栽培管理水平中等。
1.2 方法
选取生长健壮、长势一致的15棵树为采样树,每小区5棵,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于子房膨大期、幼果直径约2 mm时(6月13日)开始对果实进行采样调查,每5~9 d采样一次,每次采样时,每小区内从树冠的不同部位、不同方向随机选取20~30个果,用冰壶带回实验室,除去种苞,立即称鲜重,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果实的纵径、横径和侧径[9,10],果仁开始发育后测果仁的纵径、横径、侧径,直到坚果成熟时为止,并用纵径、横径、侧径的平均值来表示直径。用电子天平分别称果皮和果仁鲜重,之后置于90 ℃烘箱中杀酶15 min,降温到65 ℃烘24 h至恒重。冷却后分别称果皮和果仁干重,计算平均单果鲜重、单果干重、含水量等。灰分测定,分别称样2~5 g于坩埚中,在电炉上低温小心炭化至无烟;再将其放入高温炉于550 ℃ ± 20 ℃下灼烧3 h,冷却后分别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果生长动态
大果榛子82-11果实单果生长动态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7月8日之前为果实直径、果实鲜重迅速增长期。7月8日~7月24日为果实鲜重、果实干重、果仁直径迅速增长期。7月24日~7月30日为果仁鲜重、果仁干重迅速增长期,此时果实鲜重有所下降。在7月30日~8月5日,果实干重、果实鲜重又出现一次迅速增长。8月5日到果实成熟,除了果实鲜重、果仁鲜重略有降低外,其他均呈现缓慢增长。其中在7月8日~7月17日和7月30日~8月5日,果实干重的增长比较大,但这两个时期果仁干重的增加缓慢,说明在这两个时期,果皮干重的增加是果实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在7月24日~7月30日,果仁干重的增加是果实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但果仁干重的增长大于果实干重的增长,说明果皮中的干物质在减少,有可能是转移到了果仁或者其他器官内所致。从图1中还发现,果实鲜重在7月24日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在果实发育前期果实中水分含量比较多,随着果实的逐渐成熟,果实中水分含量会逐渐减少,导致果实鲜重降低。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果实、果仁鲜重的变化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果实干重、果仁干重、果实直径、果仁直径则表现为逐渐增加,并都在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果实干重在7月8日~7月17日和7月30日~8月5日两个时期增加比较快,为双“S”型生长曲线;果实直径和果仁干重表现为单“S”型生长曲线。
2.2 单果中水分、灰分含量变化
大果榛子82-11果实单果中水分、灰分含量变化情况见图2,从图2中可见,果实中水分含量在7月24日达到最大,这与果实鲜重的高峰相一致,之后果实中水分含量一直下降,说明7月24日之后果实重量的增加是依靠干物质的积累来实现的。在7月8日之前,由于果仁很小,因此果皮中水分的变化应和果实相一致;在7月8日之后,果皮中水分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果仁中,水分增长期(7月8日~7月24日)正是果仁直径迅速生长期,而此时果仁干重增加比较缓慢,说明水分对果仁前期重量和体积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果仁中水分含量最高且相对稳定期(7月24日~7月30日)正是果仁鲜重、果仁干重的迅速增长期,说明这一时期果仁鲜重的增加主要是由果仁干物质的积累引起的,而不是水分的增加,但这一时期较高的水分含量保证了光合产物向果仁的有效运输。在整个果实发育期,果实中水分含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果仁中水分含量变化动态表现为单峰曲线。
随着果实的发育,单个果实中灰分的含量逐步上升,其中在7月8日~7月17日和7月24日~8月5日这两个时期增加比较快,但8月5日之后果实灰分含量略有下降,可能是随着果实的成熟,果实中的一些灰分物质流向果实以外植株的其他部位造成的。果仁中灰分含量在7月24日~7月30日为迅速增长期,这可能与这一时期果仁的迅速生长有很大关系。果皮中灰分的变化没有果仁和果实中灰分的变化幅度大,只在8月5日出现一个高峰,可能与果皮的迅速增长有关。
3 讨论
仁果类、核果类和浆果类果树的果实生长发育一般以果实鲜重为指标;而榛子为干果类果树,果仁又作为主要的食用部分,因此榛子果实干重的变化规律为果实生长发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指导榛子生产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榛子果实干重的发育为双“S”型生长曲线,这与板栗[11]相一致;果实直径生长为单“S”型生长曲线,这与扁桃[12]相一致,但与板栗[13]不同,这可能是树种及品种的遗传基础不同所引起的差异。榛子果实在生长后期膨大缓慢,而以干重增加为主,同时果仁的含水量逐渐减少,这些发育规律与扁桃[14]相似。灰分作为果实营养的一部分,它的含量反映了果实品质的好坏,同时灰分中矿质营养元素作为生理活动的调节物质,其对榛子果实的生长发育也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关的细节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大果榛子82-11在果实发育期,果实干重的变化表现为双“S”型生长曲线;果实直径、果仁干重的变化表现为单“S”型生长曲线。果实中水分含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果仁中水分含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果实中灰分的含量整体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果仁中灰分的含量存在一个迅速增长期。
参考文献:
[1] 郭永强,邢世岩,韩克杰,等. 欧洲榛子种仁营养成分多性状联合选择[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4,35(3):343-346.
[2] 姬玉英. 榛子的栽培引种现状[J]. 新疆林业,2001(2):41-42.
[3] 陈 佳. 补气明目食榛子[J]. 国土绿化,2004(1):45.
[4] 梁维坚,董德芬. 大果榛子育种与栽培[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7.
[5] 梅立新,郭春会,樊存梅.渭北扁桃果实生长曲线和品质测定[J]. 西北农业学报,2003,12(2):101-104.
[6] 周志翔,夏仁学,章文才,等. 板栗果实生长与子房主要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1):74-78.
[7] 郁香荷,刘威生,刘 宁,等. 仁用杏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适宜采收期[J]. 北方果树,2004(4):10.
[8] 荀守华,孙 蕾,王开芳,等. 黑核桃年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 落叶果树,2004(4):8-10.
[9] 王跃进,杨晓盆,翟秋喜. 无核葡萄花前GA处理对果实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A]. 雷建军. 园艺学进展(第五辑)[C]. 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317-321.
[10] 章文才.果树研究法[M].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57-58.
[11] 胡 波. 大红袍板栗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02(3):53-54.
[12] 高启明.扁桃幼果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6.
生长发育研究范文4
关键词 锰;小麦;影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011-02
Abstract Research data about the effects of trace elements manganese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wheat in recent years were overviewed,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manganese on the photosynthesis,yield and quality,nitrogen metabolism,enzyme activity and interactionwith other elements,which could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manganese element research of wheat.
Key words manganese;wheat;effect;research progress
锰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较为敏感的营养元素之一。锰在小麦等许多农作物的碳氮代谢、光合作用、酶活化、氧化还原、蛋白质合成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3]。小麦对缺锰较为敏感,缺锰时小麦生长不良且产量下降。大田及盆栽试验证明了在缺锰土壤上施加锰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4-5]。施用锰肥是解决小麦缺锰的有效途径。笔者就锰元素对小麦叶绿素和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氮代谢、与其他元素交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1 锰对小麦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锰不仅与叶绿体的合成密切相关,并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催化作用。锰虽然不是叶绿体的组成成分,但它是维持叶绿体结构所必需的元素。缺锰时,叶绿体内的圆盘或类囊体不能形成片层,叶绿体结构受损,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充足的锰营养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侯典云等[6]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锰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 mg/L锰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增加了51.2%。孟宝国等[7]研究锰肥对小麦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多次锰肥能有效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延长叶片寿命。谢金连等[8]研究表明,施用锰尾矿可以促进小麦叶绿素积累。张会民[9]研究结果表明,增施锰肥,明显地提高了旱地冬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2 锰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锰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乔 靖[10]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有效锰含量为17.5 mg/kg时,施用硫酸锰22.5 mg/hm2,冬小麦可增产8.7%。方 正等[11]在水旱轮作严重缺锰土壤上开展小麦试验,结果表明,缺锰迫使小麦减产30%以上。杨宗飞等[12]认为小麦施用锰肥处理比对照增产10.24%~17.34%,增产的原因是施锰提高小麦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陈美亿[13]试验结果表明,锌、锰、铜及其配施能增加小麦株高和分蘖数,提前成熟,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促进向籽粒中分配。李旭辉等[14]探讨锰、锌肥对锰锌俱缺石灰性土壤上小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锰、锌肥均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锰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优于锌肥,其增产顺序为Mn、Zn>Mn>Zn>CK。杨 平等[15]研究结果表明,锰肥能使小麦蛋白质含量增加11.5%。锰肥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锰肥增加小麦植株体内锰含量,生育后期锰元素向穗部转移,从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3 锰肥对小麦氮代谢、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锰元素对小麦的氮素代谢有显著影响。锰作为羟胺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硝酸还原过程,可以催化羟胺还原成氨,氨的进一步代谢,生成氨基酸、酰胺和蛋白质。缺锰时小麦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并且不能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台 萃等[16]通过溶液培养法研究缺锰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生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缺锰、低锰抑制了小麦品种京冬8号硝态氮的吸收,而对临远7069无显著影响;缺锰对2个品种的碳氮代谢影响各不相同,主要抑制临远7069糖合成氨基酸的过程,抑制京冬8号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石孝均等[17]研究锌、锰肥与含氯氮肥配施对冬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锰能提高小麦籽粒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对小麦籽粒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锰对小麦体内氧化还原过程起重要作用。锰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二价和三价的不同化合形式,这种价数的变化能直接影响体内的氧化还原。锰可以作为一种氧化剂使植株体内的Fe2+氧化为Fe3+或抑制Fe3+还原为Fe2+,因而降低铁的生理活性。锰过多会导致作物出现缺铁,铁锰之间的浓度比十分重要。锰能活化作物体内许多酶系统,如异柠檬酸去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苹果酸酶等,并催化维持体内氧化还原平衡不可缺少的半胱氨酸 胱氨酸反应[18]。
4 锰与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
随着对作物营养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考虑各种元素间的交互作用,合理配施,对提高作物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具有显著的作用。张会民等[19]探讨钾锰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锰配施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增产幅度为12.0%~25.5%,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及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涂仕华等[20]探讨了在四川灰潮土及黄红紫泥土上,锰与钼、铜、硫、氯元素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锰肥有利于小麦籽粒充实,增产效果显著;施用钼、铜、硫加重小麦缺锰,表现出锰与钼、铜、硫之间的拮抗作用;而施氯则减轻缺锰,显著地促进锰的吸收,但过多的氯则不利于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转移。陈 铭等[21]通过冬小麦盆栽试验对北京地区的轻砂壤土施用N、P、K、Zn及Mn肥料,研究结果表明,用N、P、K作底肥和施用锌肥的基础上,施用不同数量的锰肥(13~104 mg/kg),不但可以显著影响冬小麦籽粒中P、K、Fe、Mn、Zn和Ca的浓度,而且均可以极显著地提高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增产幅度为19.4%~32.9%。
5 结语
锰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锰元素的很多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如锰簇在光合放氧过程中的机理和作用还未完全认识;锰在各种酶中的专尚不完全清楚;锰元素与其他元素交互作用的内部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了解锰元素的作用机理,可以更好地利用锰元素,以大大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6 参考文献
[1] 陈颐.光照与硼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2] 祁倩倩.锰不同浓度及其施用方法对大豆氮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大庆:黑龙江农垦八一大学,2009.
[3] MCHARGUE J S.The role of manganese in pla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2(7):1592-1598.
[4] 邹邦基,何雪晖.植物的营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221-222.
[5] 褚天铎,刘新保,杨清.华北石灰性土壤发现小麦缺锰症[J].中国土壤与肥料,1984(4):3.
[6] 侯典云,赵盼盼,马占强.锰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7):38-40.
[7] 孟宝国,周晓东,孙乔莲,等.锰对小麦产量和济性状的影响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39.
[8] 谢金连.锰尾矿中锰对作物营养效应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9] 张会民.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10] 乔靖.冬小麦锰肥单因子肥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6):22.
[11] 方正,吕世华,张福锁.小麦、油菜耐缺锰能力田间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3):1-4.
[12] 杨宗飞.微量元素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05(6):13-14.
[13] 陈美亿.锌锰铜及其配合在冬小麦上的效应[J].土壤肥料,1996(3):30-33.
[14] 李旭辉,张金水,冯振国.锰锌肥对锰锌俱缺石灰性土壤上小麦的效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1(29):19-22.
[15] 杨平,彭琳,戴鸣均.微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1990(8):7-8.
[16] 台萃,武泰存,王景安.缺锰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生理效应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19(2):53-56.
[17] 石孝均,毛知耕,周则芳.锌、锰与含氯氮肥配施对冬小麦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2):160-168.
[18] 雷震宇.钾、锌、锰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推广应用[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19] 张会民,刘红霞,王留好.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1):109-113.
生长发育研究范文5
关键词:玉米;倒伏;生长发育
1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黑龙江省已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其中,玉米已逐渐成为黑龙江省主要的高产粮食作物。在科学的研究与指导下,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已逐渐加大。据2012年统计,黑龙江省已成为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而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玉米生长期间雨水集中,并且常会出现强对流天气,以及近年来,南海台风的北上活动与过去相比较为频繁,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引起洪涝灾害及大风天气,促使玉米发生倒伏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实验主要研究玉米倒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加强气象为玉米种植业服务的针对性,提升我省玉米种植业防灾减灾的能力。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设计
选择黑龙江省勃利县当地主栽品种嫩单12作为试验材料,在勃利县气象试验田开展对照试验(130°36′,45°45′,海拔高度为242.8m),时间为2013年5月到10月。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行距0.67m,株距0.20m,小区面积30m2。设计拔节期倒伏、抽雄期倒伏、乳熟期倒伏等3个处理,每个处理安排一个对照,3次重复。每一次倒伏按降雨或灌水后人为使其倒伏。
2.2 观测记录与数据分析
观察记录倒伏玉米与对照玉米田里的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各生长发育的具体日期,以及各时期的株高、穗长、穗粗情况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倒伏对生长发育日期的影响
根据试验观察可知,未倒伏玉米的抽雄期为7月25日,乳熟期为8月24日,而拔节期倒伏玉米的抽雄期为7月28日,乳熟期为8月26日;抽雄期倒伏玉米的乳熟期为8月27日。有上述数据可知,倒伏区玉米的生长发育日期与未倒伏区相比均有所推迟。
3.2 倒伏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由表1可知,倒伏区与未倒伏区相比,倒伏现象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具体试验数据(略)统计可知,倒伏之后的玉米株高无一例高于未倒伏玉米的株高。其中,抽雄期倒伏对玉米的株高影响最大,倒伏玉米株高比未倒伏玉米矮近15%,拔节期倒伏次之,在12%,在乳熟期倒伏对株高的影响最小,也在10%左右。
3.2 倒伏对玉米穗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倒伏区与未倒伏区相比,玉米倒伏对穗长的影响较大,不同时期倒伏玉米的果穗长度均小于未倒伏玉米,由具体试验数据(略)也可得出上述结论,但不同时期倒伏对穗长变化的影响较小。
3.3 倒伏对玉米穗粗的影响
由表1可知,倒伏区与未倒伏区相比,玉米倒伏对穗粗的影响也比较大,不同时期倒伏玉米的果穗的直径均小于未倒伏去玉米,即均比未倒伏的玉米细近14%-15%。其中,抽雄期倒伏对玉米穗粗的影响最大,拔节期与乳熟期的影响次之。
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发生倒伏的玉米生长发育期与未倒伏玉米相比会推迟2-3天左右,其植株的株高比未发生倒伏的玉米矮,玉米棒的长度与宽度也较短且细,因此玉米倒伏现象对其生长发育过程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并且,不同时期发生的倒伏现象,对玉米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拔节期倒伏,由于当时植株根系不发达,在大雨或灌溉后,土壤湿度过大,玉米根系的固定能力不足,遇大风容易倒伏,但倒伏之后自我恢复能力也较其他时期强,因此,倒伏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抽雄期,由于土壤水分过多,同时风力较大时也容易发生倒伏,自我恢复能力较拔节期弱,又处于授粉期,因此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乳熟期,由于果实已近成熟,植株上部较重,因此玉米植株的自我恢复能力最弱,但由于倒伏时期较为靠后,因此只要及时扶起对各方面生长发育影响均小于前两个时期。
将试验结果与气象相结合,在玉米生长发育期至抽雄期时,若遇可预报性暴雨及大风天气时,应及时与农户进行联系,提早采取培土和及早排除积水等措施,利用有效的气象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倒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霆,杨东旭,付昆英.夏玉米倒伏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1,7:100-101
[2]周有印,郭军霞.导致玉米倒伏的主要因素及预防补救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1,12:95.
生长发育研究范文6
关键词:伴能增效剂;棉花;生长发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61-02
伴能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新近开发的一种氮肥增效剂,它能够将土壤中的氮肥抑制挥发和分解,使氮素以铵的形态被土壤吸附,从而可以减少氮素损失,延长肥效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本试验通过在滴灌棉田开展不同时期追施伴能增效剂,以明确该药剂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下一步进行大面积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新疆昌吉第六师军户农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一致,前茬作物为棉花,总面积2.67hm2。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理化性状如下:有机质24g/kg、全氮1.221g/kg、全磷0.098%、全钾36.15g/kg、水解性氮113.5mg/kg、速效磷16mg/kg、速效钾307mg/kg,pH8.08。
1.2 供试材料 供试药品为伴能增效剂,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提供。供试棉花品种为新品系148-39。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处理小区面积40m2。处理1(对照):常规施肥;处理2:出苗水滴施伴能,具体用量:200mL/667m2;处理3:棉花现蕾期滴施伴能,具体用量:200mL/667m2;处理4:棉花开花期滴施伴能,具体用量:200mL/667m2。
1.4 田间管理 选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秋季翻耕处理,犁地质量要达到耕行笔直、不重不漏、到头到边、翻垡良好、覆土严密的标准,整地按照齐、平、松、碎、净、墒的质量要求进行作业。4月20日播种,试验采用膜下点播,超宽膜(膜宽2.45m)种植,一膜三管,一管二行,播种量约3.5kg/667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 滴出苗水后10d调查出苗率,每个小区处理一膜6行,每行调查100穴的空穴率,计算出苗率,取其平均值,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出苗率相差较大,经方差分析后,处理2(出苗水滴施处理)表现为极显著水平,其它处理无极显著水平差异。说明苗期施药后对于棉花的萌芽促生长有利,能提高棉花的出苗率,有助于出苗株数的增加。
2.2 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量的影响 在棉花成株期,调查各处理小区棉花生长量,每个处理调查10株,重复3次,调查指标主要有株高、果枝台数和铃数及地上地下部鲜重,结果见表2。从表2得知,从株高来看,各处理间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植株平均高度在70~75cm,其中处理2最高,平均达到75.5cm;果枝台数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均与对照持平或略高;平均单株铃数在6.0左右,差异性不明显;从鲜重上看,处理2稍高些,其它处理和对照差异不大。
2.3 不同处理对棉花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对各处理按照兵团农业局棉花产量测定标准和步骤,调查面积为66.7m2的产量,得出平均单株铃数,并估算单产和增产幅度,同时随机取样调查单铃重,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伴能增效剂在处理2和处理3中对产量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具体表现在667m2铃数较处理1增加,单铃重较重,从而增加单产,增产幅度约在1%~6%。
3 结论与讨论
(1)本次试验通过设定不同时期伴能增效剂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来探索最佳使用时期。通过棉花出苗水滴施、先蕾期滴施和开花期滴施效果来看:在棉花出苗水滴施能促进种子萌发,增加出苗率,具有较好的保苗效果,对棉花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产量;而从现蕾期滴施观察来看,对棉花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加棉花生物长势,增加一定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