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药药理学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工程设计;结构力学概念;重要作用

引言: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结构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在结构设计中,我们经常强调概念设计。什么是概念设计呢?所谓的概念设计就是指在项目开始之初,结构工程师对结构形式进行简化,对结构的体系进行整体布置;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结构荷载、构件受力的优化、传力途径的优化等等各方面的考虑。结构设计主要研究内容是研究工程结构的受力和传力规律,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如何将结构力学合理巧妙的运用到工程结构中,是工程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1.结构力学应用的重要意义

结构计算简图的选择过程十分的复杂,需要经历不同的环节,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熟练的掌握结构知识、运用力学知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通过科学的论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结构合理的简化。什么是概念设计和概念分析理念:结构设计中设想在前,计算在后。先根据定性分析进行设想,定性分析之后,进行定量分析。如果定性失准那么定量也必定会失准。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以及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要对建筑结构相应的结构变形以及合理形式等有整体的概念,同时也要具备定性分析的能力,而且还要对工程中发生的状况和计算的数据以及其他各种问题有判读能力。工程设计离不开结构力学。建筑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必须掌握最基本的工程结构理论以及设计方法,结合建筑的性质,功能以及业主的要求作出合理的工程结构设计的技能。

2.结构力学概念在异形柱结构体系中的应用

所谓异形结构柱体系,故名思义,就是柱子的形状是异形的,不是普通框架结构那样的圆形或者矩形。异性结构柱是一种特殊的柱子,异性结构柱可以做成L形,十字形以及T形。相对于普通的结构框架,异形柱的截面不如举行截面承载力好,但是可以更好的满足住宅的要求,满足住在内部不出现凸角,有利于建筑空间的合理运用,对建筑的感官体验有十分明显的提升效果,使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加实用方便,建筑设计更加灵活,因此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正是因为异形柱结构截面比较特殊,在异形柱的截面对称轴内受到水平力的作用时,其翘曲应力经过弹力分析计算十分的小,这种情况下,可以按平截面假定进行分析,这种情况如同偏压构建承受水平力,按照混凝土的设计规范进行计算。尤其是在框-剪,框-筒结构中,对VI度及其以下烈度区的I,II类场地,框架柱只承担水平风载的一小部分,如按一般偏压柱计算,误差较小。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等刚度等面积代换,代换成普通的矩形柱之后,再按程序对其进行整体的分析。如果是在水平力没有作用在主轴且水平力较大的情况下,就应该对翘曲应力引起重视,这种情况下按平截面假定进行分析的话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更适用与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来决定配筋的位置,内力等各种结果。

3.结构力学概念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增多带来了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场技术革命。深基坑支护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进行结构的设计计算,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常用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有限元分析法和极限平衡法以及土抗力法。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弹性地基反力法,这一方法属于土抗力法中的一种方法。另弹性支点法也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我国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被推荐。这一方法是把支护结构看做是竖向放置的弹性地基梁,把支锚点简化为弹簧,这种情况下基坑外侧的主动图压力分布情况呈梯形;基坑内侧的土体用土弹簧模拟,刚度系数为常量,在线性共同作用弹性地基反力法中,基坑内、外侧的土体均用刚度系数为定值的土弹簧模拟,弹性支点法和线性共同作用弹性地基反力法对工程实际都作了较大的简化。土体与基坑支护结构是一个相互作用的体系,土抗力与支护结构位移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4.结束语

结构力学概念的研究具有身份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结构力学,屋面可以了解建筑工程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的一些规律,例如:应力、应变、位移等。还可以通过结构力学分析不同类型不同材料的工程结构。做好对结构力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有利于我国工程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建.趣味结构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建构;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1-0068-02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了凸显重要概念的教学,明确提出:“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并从课程内容的10个一级主题中确立了50个需要帮助学生形成的生物学重要概念。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一些专业性强的重要概念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易于混淆。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这些生物学重要概念?我们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引入科学概念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植物体生命活动中占重要地位。由于呼吸作用是发生在植物体内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活动,学生日常生活中感性认知很少。那么,怎么使学生对学习的概念或相关内容的知识感兴趣呢?我们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概念学习的兴趣,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同学们,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来维持生命,那么,植物是否也像人一样进行呼吸呢?(学生会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大部分学生认为植物也要呼吸,但与人不同的是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接着问: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会深深地触及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将学生自然引入到探究植物呼吸这一基本生命现象中来。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围绕重要概念和教学目标,在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联系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创设与概念本质属性相关联的、直观具体、真实多样的问题情境,就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参与实验探究,引导归纳总结,建构科学概念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结合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材内容,考虑到学生缺乏相关的化学知识(如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不了解),教师应该选择和提供哪些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建构呼吸作用概念呢?我们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观察生命现象,在阅读思考、交流表达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中内化、建构概念。实验前先让学生阅读超链接――化学知识,根据自己了解的化学知识设计一个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实验,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对二氧化碳的鉴定方法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并通过PPT呈现一系列问题串:①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装蔬菜?新鲜的蔬菜和烫过的蔬菜有什么不同?②A、B袋内的气体使石灰水发生变化了吗?比较两只袋内的气体,说明植物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什么气体?③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实验中,小木条的火苗在甲、乙两只锥形瓶内火焰有无变化,为什么?比较两只瓶内的气体,说明植物呼吸过程中消耗了什么气体?氧气跑到哪里去了呢?④两组实验是否设计了对照实验?如果有,分别是哪一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比分析实验结果,相互讨论交流,会说出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进行的;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至此,学生对植物体具有呼吸这一生物学重要事实就有了明确的认识,但如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呢?于是,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和植物在呼吸时,吸入了较多的氧气,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会变多?”将学生自然引向对呼吸作用实质问题的探究。但是,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材可提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生物学事实资料明显不足,我们在课前设计了一个模拟生活情境的实验给予补充,分别将等质量的干蚕豆种子和萌发的蚕豆种子装在两只相同的保温瓶中24h,上课时,让学生用手摸一摸两只瓶子内部,说出感觉是否一样。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萌发的种子为什么会产生热量?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补充,得出种子的呼吸作用是一个比较“花费时间”且释放能量的过程,其中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来,学生总结的“花费时间”可以理解为呼吸作用是一系列复杂变化的。这样,引导学生由表(呼吸)及里(呼吸作用)进行抽象、概括,帮助学生建构了呼吸作用的概念,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高。研究表明,科学概念只有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建构而来,学生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概念形成较好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实践出真知”、“事实胜于雄辩”是能穿越时空的教学法则,也是概念建构过程中众多教学策略中的首选。

三、进行比较分析,深化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生物学事实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与总结,经历了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建构了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呼吸作用概念的本质认识仍然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需要在课后组织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概念的比较对比,以深化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可采用列表格的方法从发生的部位,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变等方面引导学生寻找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辨析概念,掌握概念。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范文3

1 IPM理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如何真正做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一是要明确有害生物不能彻底消灭,而是要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二是要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的基础上,掌握防治措施和方法运用。做到这点,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农药的使用者及技术指导者观念的转变,必须向社会输入具有IMP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农药概论》主要讲授农用药剂学概论,其主体是农药。要培养具有IPM 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应首先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上入手。 

2 将IPM理念设计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中 

根据新的形势,对农药学概论课程大纲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将传统课程中的化学部分做了适当精简和合并,增加了生物、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比重,比如增加了生物技术在农药研发中的进展、农药抗药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农药的应用、农药如何在环境中转变为友好行为;此外,还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提供其他与农药学概论课程相关的书籍阅读范围,诸如基因工程进展、植物生理学、现代生物技术、环境毒理学。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术视野,更容易产生创新思路,也能更好的将多元化融入农药学概论课程中,除了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更能将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融入到教学中,将IMP理念深深树立于每个学生的观念中,使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得到提高。 

3将IPM理念体系于学生的毕业论文中 

毕业论文是对一个本科学生4年学习考量的一个综合体,毕业论文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分析运用理论知识,总结问题经验,锻炼的是“学中用、用中学”的综合能力。以往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时往往是针对生产实际中某一特定问题,确定研究内容、目的和任务。如“防治草莓根腐病的药剂筛选试验”,学生和老师在设计试验方案及实施试验过程时,更多的关注防治效果,而忽视了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及环境友好的这一理念。现今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及答辩中,IMP理念已深深植入每个老师及学生心中。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已从原来的单一的防治效果,转变为对如“抗药性的初步研究、农药对传粉昆虫的影响、除草剂对杂草生物群落的影响等”不但学生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农药,而且能更为完备地进行综合防治。不但使IMP理念贯穿于学生本科学习,更能使其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上把IMP理念带入到工作中,成为具有IMP理念的植保人才。 

4注重师资队伍专业多样性建设,强化观念碰撞 

教师的创新能力及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新型理念学生的培养,就给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国内外对于IMP理念的应用,并能将其通过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学生。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案例如“DDT的兴衰历史、色质联用在农残分析的使用、生防菌研发等”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将IMP理念融入进农药概论课程的每节课中。还积极邀请具有影响的学术名师,开设学术前沿讲座及学术沙龙。使学生都不出学校即可学习当前本领域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最新方法和最新进展。 

5将IPM理念应用于农药概论实验课设计中 

采用必选实验和任选实验两种选课方式。《农药学概论》实验项目共设有8个,其中4个必选实验,4个任选实验。必选实验是以基础实验为主,所有学生必须独立或协作完成。基础实验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农药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包括:杀虫剂的内室毒力测定、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对峙法、抑菌圈法)、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农药制剂加工配制和质量检测。以上4个实验是为基础实验,在对学生实验考核时,加入了IMP理念的考核,如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对天敌生物影响的观察。完成必选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在4个任选实验中选择2个实验,2个实验老师在设计实验大纲时,只给出实验方向,不给出具体内容及步骤,任选实验的内容具有一定得研究性质,学生主要结合理论所学及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综合进行实验。如同学在实习中发现三叶草周围很少生长其他的杂草,故在任选实验中,设计对三叶草提取物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实验。这是很好地对IMP理念的理解和研究。将其融合进了实验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拓宽了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理解。 

6 IPM理念促进教学方式改变 

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主要通过动画、表格、视频、对比等形式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生动、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学生从原来枯燥的板书及教师说教中更为形象生动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掌握。另外学生也参于了课件制作,实习的时候去农药厂参观,学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除了对生产设备及农药制作过程的拍摄,还对农药厂周边环境、水体进行了拍摄,这些图片都在课堂上的多媒体课件上展现,学生除了对农药加工方法加工剂型的这些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学习,更对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分成2组进行自由辩论,更加深刻的理解农药是“双刃剑”这一观点。提高了学生对农药概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将IPM理念真正的融入了整个理念中。 

参考文献 

[1]滕春红,陶波.农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2-63. 

[2]李海平,李灵芝.关于农业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58-159 

[3]宋宝安,赵德刚,杨松,等.农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贵州大学学报,2014,31(1):130-136.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信息中医学;信息中药学;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药理学;方法学;生理病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595-02

中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也在于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中药学是中医理论在药学上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所以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的关键也在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开发研究的基本前提。近年来,笔者提出并阐述了信息中医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突破,以此为基础创建信息中药学,将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突破。

1.信息中医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信息中医学是以信息方法为主要方法,主要研究人的生命整体层次信息的内容及其运动规律,扩展人类处理生命信息的智力功能的医学。  根据中医形气神理论,结合现代生理学,信息中医学把气血理论中气血的有形部分,诠释为生理学意义上血液和组织液。

信息中医学认为气血(血液组织液)是人的生命整体层次信息的天然载体,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丰度;直接从气血获取生命信息将减少信息失真;在日、年等完整的生命节律时段内,通过连续提取人血液指纹图谱信息,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框架,构建动态的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模型体系即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来实现中医学的理论表达,并在此基础上以信息技术实现中医学的研究与实际应用。藏象信息模型充分的体现了信息中医学的内涵,克服了既往四诊提取信息方法信息量不足而且稳定性差、客观记录不便的缺点,充分证明了中医数学模型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了对传统中医最充分的继承和创新。

信息中医学及藏象信息模型体系不仅充分的实现了对传统中医的继承和创新,而且从人生命信息的整体层次充分整合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对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升华。

信息中医学及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应用到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1实现中药基础理论客观化 药性理论是中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药性”是指与疗效有关的药物的性质与性能的统称,它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性味归经等。以信息中医学和藏象信息模型体系为平台,根据每一味药物在藏象信息模型体系中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不同反应,可以实现对药性客观的定性与定量。

同理也可实现用药禁忌、品种鉴定等理论客观化和实现复方理论和研究方法客观化,即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的客观化。

1.2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病理模型 藏象信息模型体系的建立,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和病理模型(病理模型即中医“证”动物模型),实现了以中医的方式进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突破,提供了实验和临床的药效学及药代学研究平台。

1.3实现了中医学对实验动物属性的划分 西医药普遍利用实验动物做临床前的药学研究,并通过临床研究来验证临床前研究的有效性。能否通过对既往临床研究药学研究与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一个公式,直接根据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的数据对临床研究药学研究进行准确的预测?

信息中医学及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可以实现这一理想。中医理论有对动物划分五行属性的内容,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在人和不同实验动物上一定有区别,而且是可以客观化定性定量的区别,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公式,直接根据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的数据对临床研究药学研究进行准确的预测。  藏象信息模型体系数学实验的开展也将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

1.4创新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 近年来,国内相继有证治药动学、时辰药动学、血清药理学、药动学一药效学(PK-PD)模型、胃肠药动学、中药指纹图谱药动学、药效-药动-时间三维模型等中药药理学新方法的提出和应用。

指纹图谱方法是处理海量信息的适宜方法,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拥有海量信息的复杂系统和开放式复杂巨系统。因此,信息中医学认为无论中药化学还是中药药理学,指纹图谱方法都是目前为止最适宜的方法。

综合以上内容和方法,信息中医学提出指纹图谱-证象-药效-药动学研究方法,其中指纹图谱包括中药指纹图谱和血液指纹图谱,证象包括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其中也包含着时间因素。指纹图谱-证象-药效-药动学研究方法。从分子水平上和药物整体信息层次与人生命信息的整体层次上对药和证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的研究,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研究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规律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方法实现了这一研究的方法突破。

2.创建信息中药学

2.1信患中药学的概念 传统中药学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的中药学,信息中药学是以信息中医学为理论基础的中药学,根据信息中医学为理论,信息中药学解决了中药基础理论客观化的问题,更解决和发展了中药应用理论,大大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开发新产品。  信息中药学还将解决更多的药学问题,以下试举两例。

2.2扩展了传统中药学的范围 岳凤先教授曾经多次撰文倡导西药中药化研究,信息中药学的提出和新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创建为这一倡议提供了技术保证,因此,信息中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实际上实现了对西药体系的包容。

另外,现代医药学中经常应用的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免疫用品和组织学组织工程学制剂等等,也因为以上原因,由信息中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实际上实现了其的中药化。

2.3对中药学进行了的重新分类 根据信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将以药物的信息属性为标准对传统中药和对被包容进来的西药体系进行重新分类。

3.创建信息中药学的意义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范文5

近年来中药学学科迅速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中药学”一级学科之下,逐渐细化形成了中药学(临床)、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商品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资源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分支。而这些衍化内容,在多数中医药院校中已被纳入到中药学院或药学院(系)的学科建设范畴;唯独中药学(临床)仍多隶属于“基础医学院”或“中医学院(系)”。为了更好地区别于“中药学院”的中药学相关分支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专门组织有关专家论证,提出了“临床中药学”的名称,并对其学科概念给予了初步的界定[1-4]。笔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临床中药学》的相关概念,提出了《临床中药学》学科的三个桥梁作用,并初步探讨与之相适应的学科建设发展方向。

1临床中药学及其三个桥梁作用

众所周知,所谓中药是指“以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为主要基源,以主产于中国并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类药物”。而中药学是指“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炮制、性能、功效以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包括临床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商品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资源学、中药药理学等多种分支学科”。临床中药学,属于中药学学科的研究范围,但又明显有别于中药学其他分支学科内容。笔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概括为: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研究中药性能、功效特点、应用规律、治病原理、用药禁忌等为主要内容,并注重研究临床药效与中药资源、加工、制剂等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历经多年的发展,日益完善,为中药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临床中药学双栖于中医学、中药学学科群中,既属于临床基础学科,又具有药学基础学科性质,是一门医药交叉的二级学科。其在中医基础、中医临床,以及中药学科中发挥着三个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

第一,是中药学与中医学密切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临床中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基础理论“理法”为指导,又是方剂学组方配伍的药学基础。因此,临床中药学也属于中医学学科的分支学科,成为中药学联系中医学的桥梁和纽带。

第二,是中医基础理论联系临床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与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中药学“以研究与临床应用相关的中药性能理论、功能特点、应用规律、治病原理,以及用药方法、配伍禁忌等知识为主要内容”。其理论为临床组方、防治疾病奠定基础,是中医临床各科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因此,也就责无旁贷地发挥着中医理论联系临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第三,是中药学各分支学科联系临床的纽带与桥梁。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学密切相关,既是中药“资源学、鉴定学、药理学、炮制学、制剂学”等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并与之共同完成研究中药的科学任务,又极为注重研究临床药效与中药资源、加工、制剂等的相互关系,是中药学各学科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医临床的桥梁和纽带。

2临床中药学学科的建设目标

为了充分体现《临床中药学》学科的基础性质,紧密围绕其中的三个桥梁作用,适应临床发展的需求,总结本学科多年来的教学、临床和科研经验,制定如下建设目标:将《临床中药学》学科,分别在中药性能、中药应用药理、中药临床毒理、中药配伍、药材药效学等方面进行深入发展和建设。

2.1中药性能方面主要研究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基础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理论,以及各个药物性能特点、变化规律等内容。中药性能理论为临床中药学的基础理论,其内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历经几千年临床实践,不断完善发展而来。其中,四气五味和毒性理论最早见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而升降浮沉、归经理论则形成于金元时期。随着现代研究的逐步深入,其理论更加丰富,如毒药使用原则日益完善,四气五味理论的药学基础正在得到进一步揭示等,将为更好地正确认识药物,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2.2中药应用药理方面主要研究中药的临床应用规律和治病药理机制。几千年来,随着临床疾病的变化,尤其是复杂疑难疾病的日益增多,中药学者研究发现,探讨药物的治病原理是临床中药学的重要内容。若秦汉唐宋时期本草学还主要侧重于用药经验总结,而到金元时期则已开始重视探讨治病原理。尤其是近现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渗透,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深入和扩大,治病原理研究已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相关研究也已涉及到动物实验和临床药理,明显提高了中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开拓了中药防治新的疑难病疾病的应用领域。

2.3中药临床毒理方面研究药物毒副作用及其与治疗作用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毒中药的使用原则与方法等相关理论。其中包括以毒攻毒原则、配伍炮制等控毒方法与原理、药后监控原则、药物中毒机制和抢救方法等。中药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及中药药源性疾病研究,也将为临床安全有效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 药理学;六西格玛管理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9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a)-0139-04

六希格玛(6δ)指6个标准差,即3.4 PPM,每百万产品或服务里面有3.4次不良的发生。6δ概念于1986年由摩托罗拉公司提出,属于品质管理的范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6δ理念已经逐渐从企业管理界引入到各行各业。近年来,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借鉴6δ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解决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以期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以中医药高等学校药理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6δ质量管理法在药理学教学质量提高过程中的运用及作用。

1 6δ质量管理对于中医药类高等院校药理学教学管理的启示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理念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理念是6δ管理的特征之一,其出发点和重点是顾客最关心、对对组织影响最大的方向,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来占领市场,获得效益。高校作为育人单位,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也就是顾客,并由大学生所引申出来的隐性的顾客如家长、将来的用人单位及工作岗位等,也都成为我们的服务对象。药理学是医药院校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桥梁联系着基础与临床、药学与医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药理学课程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我们通过这门课程可以向顾客输送那些让他们感到满意的产品,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通过我们的产品输出要满足顾客的需要。

1.2 整体观念

6δ管理强调将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看待。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共同作用的过程构成。在高校影响药理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药理学课程前的知识储备,如生理学知识、解剖学知识、基本的化学知识等;还包括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材、图书资料等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等。因此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各个部门多方面的配合。药理学课程是中药药理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立足于学科,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和学科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注重数据和事实,使管理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基于数字上的科学

数据中包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这也是6δ管理基石,要在教学过程中寻找相关的数据,数据展示事实,决策依赖数据,目标的确定和改进过程均离不开数据。数据无处不在,针对学生如课堂出勤率、旷课率、迟到率、平时考核成绩、考试成绩及格率、优秀率、补考率等;针对教师有评教的优秀率、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教师工作量等;针对试卷质量的数据由考分全距、平均分、标准差、难易度和区分度等。这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要采取多种统计手段进行数据分析,让其变为可被利用的信息,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点,让教学过程管理变得可控、规范、科学[1]。

1.4 实现对产品和流程的突破性质量改进和有预见性的积极管理

6δ管理的又一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对过程的优化,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管理也要树立6δ关注过程管理的理念,就是要关注、搞好全程质量管理,即教师资源储备管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辅助设施与过程管理、考核过程质量管理等。通过对不同环节的优化,使过程质量与主要顾客群体(学生)的需求之间的偏差度缩小,真正实现药理学的专业价值。

2 利用6δ质量管理策略(DMAIC业绩改进模型)来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6δ管理策略,实质是D(difine,定义)-M(measure,测量)-A(analysis,分析)-I(improve,改善)-C(control,控制)业绩改进模型。

2.1 定义

确定需要改进的产品和过程,决定项目需要什么样的资源。

2.1.1 确定与顾客有关的关键质量值 就药理学教学而言,我们的顾客需求无非有以下:①确定课程重点、要点,通过课程考核;②有实际应用价值,指导用药(打好基础,参加执业药师考试,或日常用药指导);③掌握基本方法,参与药理相关研究。这几方面是我们可以输出的产品。

2.1.2 确定项目的资源 包括教学所需的人力、信息资源、物力等。人力主要指从事教学工作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相关专业素质、外语素质和授课素质。①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本专业基本知识的了解,内容主要包括使用的教材,主要的参考书目,近期药理学方面的论著和文献,《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定期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②相关专业的素质和相关知识的敏感度。由于药理学是承接医学与药学,以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因此对于相关的素质要求很高,比如说医学、药剂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知识,最新的相关新闻的及时掌握将有利于我们素质的拓展和知识的更新。③外语素质。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国际通行的手段,因此良好的外语素质是我们了解国内外最近知识与技术更新的重要媒介,也是中医药院校立足于中医药特色并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基本的外语水平包括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另外更重要的是专业英语的学习。④授课素质。“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授课素质体现。授课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仅仅只着眼于知识的灌输,将大大减损高等教育本身的闪光点,重点还是及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将方法传授给学生,书本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只是对这些方法学的实践[2]。

2.1.3 资源的整合,各方面的配合 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整合。教学资源从物力而言一般包括图书馆、网络资源、教学设施等,同时学校管理层的全力支持、教职工的配合、制度的不断优化也都是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至关重要。教师是高校办学中占有重要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中要将教师质素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现代师资管理模式;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事实上是一种“1+1>2”的理念,和谐的环境将有利于各种资源优化配置[3-5]。

2.1.4 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确定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后,正确分析潜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收集数据,制订预防行动和计划。

2.2 测量

收集与产品或者操作过程(底线)有关的数据,对缺陷进行定义,并确定改进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调查获得很多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原始数据。其中学生的出勤率是反映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直观的数据,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对有课堂出勤率度量出来的教学质量水平Z值进行等级确认。如对于一个有80名学生的班级,假设课堂有3人迟到,3人旷课,测算其δ水平Z,迟到与旷课1人作为一个缺陷,对于这节课而言出现了6个缺陷,对于达到上课要求来说,这堂课共有80个缺陷的机会,DPMO百万缺陷机会缺陷数等于75 000,δ水平约为1.4,这与δ=6的要求相距甚远,该水平低意味教学过程满足学生要求的能力低,教学质量较差。对于导致课堂出勤率低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等形式去收集顾客学生的呼声,对于药理学而言,问卷内容可就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教学环境与设备设施、实践环节设计与实施、教师授课质量、教学服务质量、课程与学生就业与再深造的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从收集的调查数据,我们大致获得以下的反馈:

2.2.1 注重相关学科的串连 药理学课程,针对中药学专业而言,开设于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在这之前学习过生理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相关课程,但是由于药理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疾病和药物作用机制等内容较为灵活,需要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使用,这对于我们以考试通过为目标的教学对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是需要将相关学科的内容捡拾起来,再加工,帮助学习和提高。

2.2.2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多数学科的教学工具,已经从单纯的板书改换成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最初使用的时候收效颇好,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更多的知识传播手段,比如说从单纯的文字、图线转向动画、语音、视频、图画等多种形式的表达,课堂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弊端,比如说多种表现形式的采纳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课堂的教学重点与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脉络,同学们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常常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知识对于他们的考核是重点,慢慢的兴趣度会发生消磨和转移[6-9]。

2.2.3 对输出产品的兴趣度和接受能力 顾客对于输出产品的兴趣度和接受能力也是调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进行问卷时,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最后的考试考查环节,所以在课堂上只将关注点定位在考试要考到的内容上。这与药理学课程所要输出的理念有出入。考试只是在一个方面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药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药物的使用就是人类与疾病等斗争的过程。如何将单纯基础的学习转移到应用,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内容[10]。

2.2.4 教师的授课质量 学生对于教学过程老师是否将知识脉络理顺、重点内容明晰、关键关节阐释非常关注。如果上课过程中,教师缺乏一定授课的能力,课堂教学内容鲜有说服力,将会造成教学质量低下。

基于以上,根据顾客所反映的问题,考虑当前的教学质量水平,根据多方面的条件,确定教学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将是在当前水平上对于项目实施者与顾客都能接受的水平。比如说将当前1.4δ水平提升至3~4δ水平。

2.3 分析

分析测量阶段收集的数据,按重要程度确认一组变量,并找到突破的关键,进行财务分析后决定优化的解决方案。根据我们所得的数据,从教学实施者出发,对于提升产品的质量,可以确认一组变量提高教学水平。比如说夯实基本知识、拓展相关学科知识、发散思维、改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明晰教学目的、合理化教学用具和课程设计、站在顾客角度考虑问题、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知识的实用性、提高顾客的兴趣度。在这些变量的操作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和不可把握的环节,因此如何找到突破的关键呢,还是得在调查数据中获得答案。根据当前的调查结果,药理学知识的实用性是提高学生兴趣度的关键,课堂教学重点脉络是有利于学生通过考核的关键,因此可以在这两方面下功夫,找到优化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让课堂教学的重点脉络清晰。教学的重点是在对教材、教学大纲、考核内容结合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获得的。教材建设体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然而这些又都通过课堂教学表现出来,各个环节密不可分。教材多数收纳的经典的已被验证的知识,内容的更新存在一定的周期,比如某些临床已经不常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仍出现在课本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赋予新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弥补。同时传统的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教学存在脱节现象,比如对不同专业(如护理学专业、中医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等)的知识侧重点没有做区分,这就需要一方面在教材建设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可以在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中作提升。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倾向于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和药物构效的关系的问题,采用比较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等相结合。

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多种方法让课堂的内容变得更加有应用价值。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书本的知识成为学生验证方法学的手段。因此如何让药理学书本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变得鲜活起来尤其重要。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学者与专家实践了多种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颖的教师模式,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可利用几次课程设计一些药理学相关的问题,设定一些自学要点与问题,让学生查阅文献或者与临床医师或药师沟通获得资料,在课堂测试中,以PPT汇报的形式,并进行小组讨论,以提高知识与现实的衔接度,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其体会到药理学知识的实践价值。也可以将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与药理学密切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提出,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发挥网络的力量,让同学们在浩瀚的网络信息中发掘知识[11-12]。

2.4 改善

实施优化解决方案,确认该方案能够满足或超过项目质量改进的目标,即方案—试验—持续改善。确认方案,中药学专业的药理学理论课课时为54学时,可以抽出部分学时作为实验。比如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广受关注,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所以选取《抗精神失常药》一章作为示例,从心理健康维护出发,抓住重点,设置问题。让同学们从网络、图书或者是调查来回答以下问题: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主要诱因,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的选取,药物的特点有什么,临床的药物使用与书本知识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采取PPT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学习。试验成功后,将多元化的学习内容辐射到更多章节。

2.5 控制

确保过程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药理学的教学质量状态想要保证,是基于知识大量积淀与实际应用基础上的,除了要保持经典的知识构架外,还要不断应顾客需求,更新知识和实践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回归到6δ管理方法,还是要把对人的关注放在首要位置,只有了解了不同学生群体,才能够输出他们理想中的产品。

3 小结

6δ质量管理理念的应用将更加明晰中医药高等院校药理学教学的服务对象,以学生为基本主体并扩展到学生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社会角色定位,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6δ质量管理理念有助于整合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源,随时收集教学过程中有关的数据,测算授课质量,及时分析原因、确定提高教学质量突破的关键、采用更合理的教学手段并提出切实可行可控的解决方案。

药理学内容较多,教科书中收录了近700种药物,课堂中充斥大量的原理和概念,使学生倍感繁琐抽象、枯燥乏味,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6δ质量管理理念的引入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整合资源,灵活转变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群体变化,使药理学的知识变得更加有实用性,同时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6δ质量管理理念的引入,使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变化得到实时监控,将教学现象转化为数据,有利于客观分析测算,并及时改善,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有赖于各环节的配合与改善。

总之,药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更多新的探索、新的尝试将为其添加许多新的理念,也因此让其保有持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何丽华,林思祖,吴承祯,等.6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5):85-89.

[2] 李丽波,刘天宝,许莉,等.药理学授课质量六西格玛法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9):2433-2434.

[3] 叶春玲,叶开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J].药学教育,2010,26(2):22-24.

[4] 魏道祥,梁兆敏,史震.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1):14-16.

[5] 许国平.基于六西格玛的高校教学质量改进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4):395-398.

[6] 高建平,沈旭华,陈长勋,等.多模式药理学实验教学探索与改革[J].中医教育,2012,31(1):50-52.

[7] 张志国,王慧生,毕慧娟.辨证论治,推进中医高等教育PBL教学模式改革深入发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1):52-53.

[8] 陈淑琼,李育瑜.多媒体辅助概论教学的原则[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38-1240.

[9] 朴英姬.药理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60-61.

[10] 卢恩姿.基于六西格玛的高校课程试卷质量管理研究与应用[J].科技信息,2011,(33):195-196.

[11] 王君明,崔瑛,贾玉梅,等.高校中医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