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1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药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7-1576-02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如学生应怎样去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复习有哪些好的方法,等等。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地说明了学习的概念,这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标志,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其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这些特点在《药理学》教学中表现的较为突出。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的基本学科之一,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药理学一方面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它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制药学等学科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药理学的教学既要求清晰明确的讲述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药理学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药理学的内容与临床用药的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药理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方法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笔者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促进教学、提高效果的一些体会。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很多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如果能够合理应用,对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要充分启发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不能将书本上的内容与结论教条化。例如,在讲授《抗心绞痛药物》这一章节时,除了要讲授药物可通过舒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或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而增加冠状动脉供血;药物也可通过舒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舒张外周小动脉、降低血压,减轻后负荷;降低室壁肌张力;减慢心率及降低收缩性等作用而降低心肌对氧的需求等作用机理以及具体的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肾上腺素B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等药物以外,为开拓学生视野,最好还能够提到除了外源性的药物,机体自身也会产生诸如sP、CGRP等许多内源性的心肌缺血保护物质。而且其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开发的研究热点。这样就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书本之外,强调新的思维方向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与浓厚的求知欲。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观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原有的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教学应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即注重“先行组织者”的重要学习意义。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涉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在《药理学》教学中,内容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甚至还会涉及一些临床学科的内容,这就要特别重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利尿药》这一章节时,涉及一对辩证的矛盾关系:即使用利尿药时,一方面可以使肾的稀释功能降低;另一方面可以使肾的浓缩功能也降低,从而排出大量渗透压较正常尿为低的尿液,表现为强大的利尿作用。肾脏既有浓缩尿液的功能也有稀释尿液的功能,是理解利尿药药理作用的关键,但如果直接讲授这一部分内容则比较抽象并具有一定的“自相矛盾”性,因而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充分讲授清楚肾脏泌尿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相关内容,将其作为理解利尿药具体作用部位和作用机理的“先行组织者”内容,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理解这一难点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在《药理学》的实验教学中,经常需要应用各种给药技术,在讲解“皮内注射”这一方法时,语言描述是不能让学生直观地明确进针的手法与进针深度的。但如果告诉学生“皮内注射”其实就是医院门诊中护士给就诊患者作皮肤试敏的注射方法,那些有此经历的学生往往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一给药技术。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只有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历更多更好地结合,才能顺利地转化为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更好的为学生所接受,也就是知识为学生所“建构”。

2 教育心理学感知规律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特点,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强度律 是指教学刺激信号的相对强度要恰到好处。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上课前例行检测调整多媒体语音系统的

音量,讲课的音量要适中,太高太低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PPT字迹、背景色彩都要细心设计。《药理学》的内容涉及解剖、组肝、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学生的普遍感觉是“内容较杂”,因此,更应注意多媒体课件主色调对人的情绪影响,一般来讲,由于蓝色是一种冷色调,具有使人的情绪稳定,思维集中的心理作用特点。因此《药理学》课件的背景色彩多以淡蓝等冷色调为主。

2.2 差异律 即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差别越大,越易使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从而使得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应力求使讲述的重点与难点,在颜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与其它的内容具备明显的差异,以利于学生感知。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一章中,与很多药物不同,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在板书或多媒体课件中,要将该部分内容以特殊的字体或颜色标出,以示差别。

2.3 活动律 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活动教具、活动模型及现代化的视听传媒,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抗心律失常药物》一章中,关于冲动传导障碍与折返激动的形成这一部分的内容,如果单纯用语言来描述,往往不宜理解,但使用十几秒钟的Flas,则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全面、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很容易理解。

2.4 组合律 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的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从而利于理解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感知。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应力求布局合理、顺序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促进学生整体感知与理解。在讲授《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与胆碱酯酶复活药》这一章节时,充分利用美国电视系列片《Dr.House》中的情节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了有机磷酸酯中毒的病理特点、生化改变、临床表现与治疗用药和疾病转归,使药学专业的学生对有机磷酸酯的发病机理与临床用药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药理学》课程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了“药理学是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这一重要意义。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2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改变一味地对学生“授之以鱼”,而是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授之以渔”,采用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合理有效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实验方法

1.1实验对象

采用对比实验法选择2011级临床专业的本科班作为实验对象。

将班级分成两组,即案例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本次共选择了8个班级共290人,每个教师所教的班级在两个组中均有分布;案例教学组总人数为149人,传统教学组人数为141人。每个案例教学组再随机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教材

案例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均采用同一统编教材,同一授课计划,同一教师进行讲授。

1.3教学方案

1.3.1实验组 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

(1)案例导入

课前针对所讲药物,教师口述或课件介绍一小段案例,根据案例向学生提问。

(2)学生讨论案例

围绕案例以及提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随后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回答不完全的由其他小组补充,进行课堂大讨论,得出初步结论。推理出药物作用的规律,并开拓思维,归纳药物分类 [1]。

(3)课堂总结

老师对同学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教师以案例为主线进行知识讲解,对一些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学生讨论的初步结论进行总体评价,给予鼓励,指明不足,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正确评价学生的观点及看法,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

(4)课后作业

课程结束后,教师布置课后案例作业,给予练习,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及其他途径查阅资料找出问题答案。

1.3.2对照组 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1.4教学效果的评价

1.4.1考试评价

两组均采取闭卷考试。考场及考试时间、监考等均由教务科统一安排。题库出题与自主命题结合,题型及内容是:客观性试题(选择,填空,词解)占40%,主要考核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理解;记忆主观性试题(简答,论述)占50%,考核学生的理解、分析及综合判断和应用的能力;附加题10分,考核学生创造性思维及知识结合能力。出题后并做出标准答案送教务科打印备案。考试结束后由教务科及考务人员封订试卷装订线后,交付阅卷教师流水阅卷,评分标准一致。两组考试成绩采用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见表1)。

1.4.2学生评价

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评价,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并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采用不记名的问卷方式,对问卷的信息数据, 用计算机作分析处理(见表2)。

2、结果

2.1两个年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见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试成绩的t检验,数据表明结果为P

2.2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3、实验结果

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70份,回收170份,回收率100%。通过上述表格数据显示,赞成采用案例教学的同学占75.9%,认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主动学习及自学能力、提高分析记忆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及协作能力、增强了表达能力、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加深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教学相长;但也有21.8%的同学认为采用案例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状态。

4、讨论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试验中,运用“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应注意到几个问题:

(1)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设计案例,有针对性,有一定代表性,有足够的信息量,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

纲对药理学相关知识的要求,有目的地从所选择的典型案例中提出若干有关药理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注意提出学生需要掌握的药理学知识,和对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问题,以强化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教学思想。

(2)案例选择应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案例在广、深、难易程度的选择上要恰到好处,达到易于理解的目的。授课初期,选择简单案例;中、后期,学生已具备较完整的理论基础,选择反映疾病发生、发展衍变过程的案例。教学案例素材的筛选[2]我们针对基础药理学教学的需要, 以现行药理学教材上重点药物为导向,以药物的临床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为重点,从文献材料、附属医院的病例中筛选出一些适宜药理学教学用的典型案例,并根据具体情况编撰一些信息量大、深度适宜、切合药理学重点知识点、符合教学目标的“案例”。这些案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完整病例,而是针对药理学教学特点和特定知识点而摘抄或设计的一些病例片断,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成为一部方便教学双方的实用辅助资料,并在教学试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3)课堂讨论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在课前就要了解案例教学的特点,阅读和熟悉案例内容,做好个人分析、组建学习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有利于提高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3]。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3

1药学教学概述

药学专业教学的关键点及和核心目标就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观察及分析问题时,以最快的速度精准掌控解决方案,因此也可以说药学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以临床医学人才及药学专业人才为基准。药理学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将理论性的药理知识运用到临床医学中的过渡性学科,虽然同一类型的医学教学框架存在一定的多样化特点,但是其涵盖内容却呈现较大差异现象,不仅内容更加宽泛,涉及范围更是有所延伸,药物种类也较为多样,因此,这就增加了药学专业的学习难度,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普遍认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过于枯燥难懂,仅凭记忆进行理解难度较大。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的药学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为主体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下,虽然也会通过相关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加深性教学,并通过考核等形式检验学生学习能效,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往往是难以相符的,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积极性也普遍不高。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以现代认知学习为理论基础框架,在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及溝通,不仅自主思考能力能够得到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有所提升。

2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1)药学教学分析。在药学中的药理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应该增加相关药理概念的课堂讲解,积极融合精讲和略讲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药学理论知识传授改变为药学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探究过程,所以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设定,来开发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扩大学生的学习思考信息吸收量。通过分析相关的临床药理知识来引导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消费者向知识探究者方向发展,实现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

(2)教学模式分类。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教学模式。

第一,情景创设,探究式教学模式以药学教学中的固定药理学习知识点为核心展开,但是与问题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差异在于,药学理论知识点在现实中应用较少,主要是配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来确定,在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可以通过常见药物使用危险性情景创建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能力。

第二,启发思考,在药学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认后,应该将学习的药物来源、作用、分析以及生产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研究,启发学生探究如何进行药物质量有效提高,如何保证用药安全,将药物对病患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通过效益最大化方式来治愈疾病。

第三,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融合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内容,在实施小组合作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好药学专业授课教师、学生以及信息技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药学专业授课教师主要发挥了专业学习引导、专业学习支持的作用。学生也应该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学习的重要工具。

第四,协作交流,与小组学习模式相配合的是协作交流学习模式,学生在药学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认真思考,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之后才能进入更加高质量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学习环节。从另一方面分析,协作交流应该以自主学习和探究思考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交流思路和交流观点支持,实现学习成果共享。教师也应该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专业课程活动组织、活动协调与教学引导的作用。

(3)激情引题。疑问是发散思维,积极探索的根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以发现,要想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问题意识,乐于探究,在进行问题探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大脑会持续处于高度的敏感状态,敏感和紧张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药学专业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引导学生在问题观察、问题分析和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储备知识。

(4)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出下节课的讨论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积极进行资料查阅,划分小组来进行讨论题目的PPT制作,在课堂上进行课题谈论和研究,让学生成为问题分析和问题研究的主导者,教师仅仅作为活动引导和活动辅助的作用。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研究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程实验研究评价和自我评价,最后,应该对讨论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掌握,教师应该对提出的观点进行概括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要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总体提高,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探究式学习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供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在实践与表达的过程中,相关信息资源的应用效果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协同分析能力也明显上升。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该类型的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特点,问题设置独特,实现了知识理解和知识分析的灵活性提高,实现了过程角色分析与研究的认知水平提高,还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得到很好弥补。

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分析来活跃思维,感受问题探究过程的生动性,提高对知识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使本来晦涩繁琐的药理学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小组问题讨论形式还可以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与学习兴趣的激发。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药理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表达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学生的药理知识学习和教学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楚楚,颜继忠.“探究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4).

[2]黄翠贤,刘玉华.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3,26(3).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4

【关键词】教学做;生命科学馆;一体化,场景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医学职业教育也逐渐转变为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模式[1],既要求有牢固的基础科学理论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求有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职业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我们提出了独特精深的病理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想。早在20世纪2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以“做”为主的课程整合模式,课程能力目标是突出“先会做”这一实践能力培养,然后才是“后懂理”理论知识跟进[2]。

1研究对象

以学校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1~10班的53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来源于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入学,随机分班。学生年龄、性别及成绩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设计实验组为:临床医学1~5班,共计26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临床医学6~10班,共计271名学生。

2研究方法

学生学习病理学基础内容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模式,联系临床紧密的内容以问题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problem based leaning,PBL教学法)等多手段联合教学。预先对学生进行课前动员,向他们介绍联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意义以及如何在病理学中应用。主要教学过程包括:①教师采集典型临床病例进行整理,病例中包括患者主诉、症状、体征、临床检查、病理变化及尸体解剖等内容,并有针对性提出思考题,将整理好的临床资料精制成PPT;同时在每一个教学班培养个别学生成为简易标准化病人(Simple Standardized Patient,SSP)。②教师导课,在前次课程活动结束或利用自习时间,并将导课内容分配到每一个学生,也可通过学校网络教学中的病理学讨论专区进行导课,督促学生积极和自主地进行学习和交流。③学生自学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带着问题去图书馆和上网查阅资料等预习、准备,也可请教学校教师和校外专家,并整理好个人发言讨论稿。④小组讨论与学习,学生原则上以寝室为一个小组(6-8人/组),组长主持小组讨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在讨论会上发言,围绕问题提出进一步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小组讨论结束时,提交一份小组讨论意见与结果。⑤全班集中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将学生SSP引入到简易模拟病房,教师组织CPC教学。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本小组讨论结果,其它小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进行辩论,每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发言。⑥教师辅导学生总结[4],并对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及下一步学习要求。⑦学生问卷调查,对本次课程单元教学的满意情况,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其内容包括:开展知识竞赛、建立“生命科学馆”课外教学基地、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学习、图书馆提供相关知识的书籍学习。对于在教学过程当中实验组学生对有关内容表现出来的兴趣。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引导实验组学生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探讨与研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创造一种学术氛围更加浓厚、更有利于学生禀赋和潜能充分发展的宽松环境。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学生成绩评定具体操作:①平时成绩,教师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必须不辞辛苦地进行随堂抽查,并记录好每次的考核结果,包括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学习态度、课堂测验、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②实践成绩,有大体标本的观察、病理组织切片的诊断以及难度适宜的病例讨论等,课程结束后,学生参加教研室统一组织的全年级实验技能考核;③期末成绩,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末理论考试,采用与山东医专交叉命题和双盲法集体流水作业阅卷;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等记忆型试题和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性分析题等。学生成绩满分为100分:理论闭卷笔试占50%、实验综合考核成绩占40%、平时成核占10%。

3研究结果

学校病理教研室教师完成了基础医学部下达的本学期全部课程教学任务。其中实验组267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情况(见图1)。

图1实验组267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符合正态分布

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总评成绩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统计,经过SBSS13.0软件进行的秩和检验,结果两样本比较(见表-1)。

表-1 2012级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成绩分析( ±s)

组别 例数(N) 成绩组成 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

10% 实践成绩

40% 期末成绩

50%

实验组 267 88.55±6.75 90.26±6.70 80.25±7.21 85.08±6.95

对照组 271 85.26±5.01 85.20±10.01 76.01±13.28 80.61±11.15

P 值 P>0.05 P

学生之间的实验技能考核、期末考试及总评成绩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4 讨论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政府强势推进阶段,在这个特定时期,任何政府管理的缺失或弱化,都会使职业教育受到很大

影响[4]。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病理学“教、学、做”的过程中,作者首次提出“五个场景”教学模式:①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药理学实验;②把设计性实验引入药理学实验教学中;③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改良PBL教学方法;④将双盲法引入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⑤优化药理学实验考核方式和内容。这是一套重自

主、重交流、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模式,每一模块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走进“生命科学馆”。这么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人体疾病认识,记得更准确、深刻、长久。也可以让学生就自己想了解的疾病跟周边教师和同学直接探讨。“生命科学馆”作为医学生的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医学学子的第二课堂;同时是学生深切体会人体奥秘、领略生命之光和向往医学未来的窗口。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解决讲授内容丰富的困境,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成为医学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计算机辅助技术丰富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改变了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面貌[5]。传统的PBL模式适合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自学能力较弱,若完全照搬传统PBL教学模式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将在传统的PBL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改良。将SSP贯穿PBL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其对枯燥的病理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6]。

“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教学以“双证书”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宗旨,要求学生毕业后具有执业证和职业能力,而教、学、做的一体化模式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执业考试和职业能力的训练不仅依赖于临床专业课程,而且对专业基础课也有同样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罗玉琳,张乐星,封玉玲等,医学高职院校病理学教学中引入CPC的实践探索[J].重庆医学,2011,34(24):2476-24773.

[2]Schneider S,Bazarian J,Spillane L,el a1.Educational PrescriptiOILS:Prd,iem based learning in the ED[J].Acad K-nerg Med,2002,9(10):1053.

[3]韩仪,以多元化教学形式引导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06,4:98-100.

[4]宋亦芳,汪国新,金德琅.热点•焦点:社区教育发展三人谈[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9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5

【关键词】提高;麻醉学;课堂;教学质量

麻醉学是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其业务范围包含有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危重病学,疼痛诊疗学,以及其他有关的业务范围。如何学好麻醉学,关系到临床工作中病人围手术期安全和预后,而麻醉学课堂教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理论基础。怎样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高尚医德与行为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关系到麻醉学的发展乃至医学的发展。教学过程是以课堂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过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又是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最直接、最明显、最经常的活动,既是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集中反映,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个性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提高了整个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提高临床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他们的道德品质、知识底蕴、语言能力、人格魅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体现了课堂讲授能力,而学生理解消化的多少,反映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临床麻醉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是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医学生物工程学等。它又与临床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为麻醉学的临床服务对象是病人,病人是多学科,男女老少皆有,除主要需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疾病外,可以并存其他疾病,或有严重并发症,这就要求麻醉医师必须熟悉与麻醉学有关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关内容,才能在麻醉工作上得心应手,所以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才能在课堂上讲授生动有趣、富有色彩的课堂内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为临床服务。

2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如,讲授与板书的结合,讲授与动画多媒体的结合,讲授与实物示范的结合。还有教学时间的安排,如1天的黄金时间――上午安排课堂理论,1天的疲劳时间――下午后两节安排实践课,这样,从另一个角度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最后,教师的语言也能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丰富幽默的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任何思想只有当它找到合适的外衣才能成为现实,才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激情和启发性,吸引和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麻醉学是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学科,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都应该学好,对该掌握的内容应该掌握,对该熟悉的内容应该熟悉。在学习临床课的时候,应该回顾基础课的有关内容,来加深理解,在学习基础课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课堂之间的联系,这样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联系起来,使基础为临床服务,基础课学得好,临床课才能熟得快,逐步做到融会贯通。结合的好可以提高医疗水平,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所以课堂教学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医疗水平,使它成为1+1>2的模式,使学生成为拥有3个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6

[关键词] 药物动力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75-02

Discussing the teaching model on pharmacokinetics of graduate student

GUAN Yanbin JIA Yongyan

School of Pharmac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He′nan University,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armacokinetics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ir scientific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aspects of the course design, content and teaching experiences based on our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Pharmacokinetics; Teaching; Practice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量变规律的一门药学分支学科。近年来才获得迅速发展的药学新领域。药物动力学的原理和研究成果已渗入到药理学、毒物学、分子药理学、临床药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和中药学等多种学科领域,成为这些学科的最重要和最密切的基础,推动着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1]。药物动力学是解决临床合理用药、最佳给药方案的设计、指导新药设计与开发、进行新制剂设计和临床药学研究工作等必不可少工具。近年来虽然许多医药类高校先后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了这一课程,但因为各个学校的具体要求不同,该课程尚无统一的教材,各校间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笔者在研究生的科研实验中发现,学生在药动学的试验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足[2],所以笔者也在积极地进行相关教学的改良,现就我校研究生《药物动力学》的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与体会。

1 课程设计

研究生的课程目标是新、精、深[3],药物动力学课程的宗旨是提供最新的药物动力学研发的知识与动态,以拓宽研究生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课程内容尽量减少与本科阶段的重复,在难度上也与本科差距拉大,提高前沿性知识比重低。因此药物动力学的课程除了设置常规传统的单、双室模型、非线性动力学等专题外,还设置了临床前药动学实验设计、临床药动学实验设计、药动学常用研究方法、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实验等专题,与本科教学不同的是,这些专题的课时都有很大提高,每一专题都有深入的细致讲解及讨论,更注重与科研实践的结合。而且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每年都有一定的更新。

药学相关专业在虽然在本科大四上学期开设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但是药动学的课程涉及到大量公式的推导,涵盖了很多《高等数学》的知识,而这门课程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就已经开设,很多学生对一些高等数学基础知识早已遗忘,面对药物动力学部分中大量公式的推导,普遍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4]。而且由于近年来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都提前忙于找工作,或者准备研究生考试,造成有些学生只是疲于应付考试,并没有认真学习此门课程。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药动课时,仍有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很吃力。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药动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可以依赖很多相关软件,所以没有学量公式推导的必要,面对这些问题,都应该积极地进行引导。而且根据每年研究生来源情况,比如本科时专业的不同(我校本科设有药学专业、药剂学专业、中药专业及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本科时药物动力学课时很少,所以学生的基础往往不同),研究方向的不同等,应学生的要求,每年针对于不同的专题的讲解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2 授课方式

该课程是主要针对于药剂学专业的研究生和少数其他,如药理等专业的研究生,所以学生数量不是很多,因此有利于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授课,形式灵活。因此既有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式授课,也有专题报告和研究生集体讨论的授课形式。课堂氛围都比较轻松,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甚至表达不同的观点,师生之间围绕主题可以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样带动了很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课堂传统教学以精讲多思为原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强调基本原理和分析过程的介绍,淡化结论的获得,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与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化教师的教法为学生的学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见解[5]。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药动学常用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中,针对于研究生更关注具体的研究方法操作,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很多教科书、相关文献和一些医药网站上的相关性信息,给学生下载了很多精美的专业图片及相关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操作方法。关于大鼠小肠在体单向灌流试验,笔者按照实验步骤,提供了自己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使学生掌握大鼠如何麻醉、如何用绳带仰位捆绑大鼠、如何进行腹部切口、如何辨别大鼠的不同肠段、如何进行大鼠肠段插管等技术,教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再与学生分享实验中常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进行该实验时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是采用的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作为授课补充的。因此有的学生反映,授课后很容易遗忘,所以授课教师在每次课前将课件的打印稿发放给学生,方便学生记笔记和课后学习,而且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其在日后的科研实践能力,笔者还采用了专题报告和研究生班讨论的两种形式进行学习。比如在药动学常用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任务,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将来的科研方向,有针对性的就某一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或深入性的探讨,然后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讲解。这样既使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课后复习,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汇报过程中或结束后,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与汇报人就会报内容展开讨论。整个汇报过程不仅是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进行考察,也是对其演讲作风、礼仪、形象、多媒体制作水平、现场驾驭能力等总体水平的检阅[5]。研究还发现,有一些学生会汇报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没有介绍的,非常前沿的一些技术方法或研究成果,这说明学生确实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同时这种方法也促进了学生对大量文献的阅读,进一步提高其查阅和翻译文献的能力,为其自身的研究生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为了提高专题讨论的质量,通常都是提前两周左右告知学生,使其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同时为了避免有些学生敷衍了事,不认真准备进行专题PPT汇报,或者不积极参与相关的讨论,因此每次专题报告和研究生集体讨论都计入平时成绩,学期期末按比重算入最终成绩。学生普遍认为,经过某些专题报告和研究生集体讨论后,使自己对某些方面或某个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可以主动地去查阅相关研究的最新动态。

3 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建立教学与科研相长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有许多新理论、新技术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应用,因此相关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紧紧掌握学科的发展前沿,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因此每年教学内容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更新。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结合自身的科研情况,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科研实践中去,以此提高新药研发方面的能力。反过来,教师也可以将在教学中受到的启发应用于自己的科研方面,积极参与各项课题,建立教学与科研相长的教学模式[6]。

4 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期末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考核方式,而是建立更重视过程的成绩评价体系。因此,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之外,还把每次专题报告和研究生集体讨论都计入平时成绩,将学生专题报告和研究生集体讨论时的准备情况、汇报情况及参与专题讨论的积极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纳入成绩评价体系。期末考试成绩并不占有很大比重,在平时课堂学习结束后,也会以论文的形式布置不同的作业,这些都会在学期期末按比重算入最终成绩。

国家教育部规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特别是要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在研究生的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中,进行上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良,有利于药剂学专业研究生在学习中建立科学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为今后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7]。

[参考文献]

[1] 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3.

[2] 李小娜,李唐棣,吕立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5(3):25-26.

[3] 许红霞.美国博士研究生课程“现代药物设计与研发”的教学与管理[J].重庆医学,2011,40(17):1763-1764.

[4] 王岩,周毅生,崔升淼,等.中药学专业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4):25-26.

[5] 唐益群,赵化,王建秀.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同济教育研究,2011,(2):19-22.

[6] 张咏莉,李红枝,王昕.坚持“教学与科研相长”之教学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