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国际热钱
众所周知,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有效指标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2011年5月份的累计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5.5%,这就意味着在短期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会相应的降低。为了有效应对这次通胀,央行仅在2011年上半年,已通过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通货膨胀的原因、对政府采取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的解析以及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的看法三个大的方面进行探讨。
1 通货膨胀的原因
1.1 全球流动性过剩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造成通胀压力。近几年来,我国各个媒体的报道中也不断提到国际热钱不断进入我国,而我国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抵挡住热钱冲击,结果先是2006年开始的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股市泡沫迅速破灭。过剩的流动性先是流向房地产市场,房子价格飞涨,后是各商品价格飞涨,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热钱炒作的影响。
1.2 国内经济原因。①我国经济本身就处于高度发展阶段。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的发展都很迅速,使得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有很明显的较高的增长,从而刺激社会总需求进一步推动物价指数的上涨。从这方面讲,物价指数有所上涨是正常的,也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它可以说明通货膨胀发生的一个大环境。②紧缩性的产业政策。由于实行紧缩性的产业政策,许多原本的投资区域受到紧缩性的影响成为了投资的。这样就导致投资区域缩小了,在允许投资的产业过渡的投资就产生了产品价格上升。这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③货币发行和投放过多,形成流动过剩。这个原因是我个人认为最主导的原因。自从2007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都陷入萧条。因此,各个国家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国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出口贸易的,在金融危机中,沿海的很多中小出口企业纷纷倒闭,大量工人失业,也给其他行业带了一系列的连锁效应。
2 解析政府采取的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各方面的措施,在这里我主要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政府采取的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1 扩张的财政政策。要控制通货膨胀,肯定是从调控商品价格方面入手。因此,我国政府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比如进行价格补贴,特别是粮食价格补贴和农产品价格补贴。而粮价和农产品价格往往被称为百价之王,是引领物价的领头羊。这样的政策旨在降低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加市场的供应,这样就达到了降低商品价格的效果。
2.2 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一般意义上是指紧缩的货币政策。为了控制商品市场中的流动性过剩,以达到控制物价上涨的目的,政府从各个方面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样就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再比如说上调利率,吸引存款,减少投资,并增加投资的成本,同样可以减少流通货币量。
3 治理通货膨胀的看法
根据对通货膨胀原因的解析,我们知道这次的通货膨胀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主要是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货币供应过多。其实中国经济决策者现在处于两难的选择:他们欲减少经济压力,降低通胀,但又不想因此减少就业,尤其是出口行业的就业。对于如何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我在这里只是浅显地谈一下我的看法。
3.1 应对和防止国际投机资本的风险,我们必须严格对资本项目的管制,把热钱挡出去。通货膨胀本身就是由于货币流动性过剩引起的,如果任由国际热钱流入,只会使通胀更加恶化。为防止国际热钱的流入,我们必须加强监管的力度,特别是必须加强国际金融管理,其中主要包括国际收支方面的管理和外汇交易的管理,还有就是要更加严格资本项目的管理。要动态调整国际资本管制措施, 强调真实交易背景的重要性,强化以主体为主的黑白名单管理制度,以便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能够继续方便用汇。
3.2 灵活运用宏观调控,加强信贷调控的艺术性。一个政策有多种政策手段,要清楚什么情况用何种手段比较合适。应该做出适当的选择。比如说货币政策,有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三种手段,应该把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放在首要地位,而把利率放在次要地位。原因在于,前两者的调整可以说影响仅限于我国国内市场,而利率则不同。利率需要提高但是幅度不应该太大,如果太大,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美国的利率已经比我们低了,这样会造成更多的热钱涌入我国,反而会使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3.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共同治理通货膨胀。如果不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起来的话,可能是一个是增加通货膨胀,一个抑制通货膨胀,根本达不到治理通货膨胀的目的。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分为不同的种类,认识到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之后,我们要根据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而且不能只顾一个方面,而是找到主要方案与其他应对方案相结合共同治理,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郑良芳.2010全球经济在滞与胀中摇摆复苏[J].经济研究参考,2011(5).
[2]唐羽.对当前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研究与思考[J].理论研究,2010年总第412期.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应对措施
当物价不停上涨,同时货币供应不断增加,此外经济也出现过热的现象,就是发行的货币量远远大于及经济需要交易的货币量,进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常说的通货膨胀。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不断上升的要素成本
要素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与原材料成本。首先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引发的物价上涨增加了日常生活成本;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劳动者需要增加收入;在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显示出了其效果,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过去,此外,近几年我国出台的惠农政策缓解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逐渐减少,导致不少企业缺乏劳动力,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其次,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对农产品的价格产生了影响,致使粮油等产品提升价格,进而促使生产原料等成本上升。而能源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制造业的成本,进而引发商品提价。此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同时全球局势的不稳定,促使石油价格不断提高。
(二)全球流动性过剩
例如,美国,在应对次贷危机时采取了不少有效措施:传统的政策手段、对流动性管理工具进行创新、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等。可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美元为主的国家货币市场的发展,这些政策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经济状况,反而增加了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接着,美元的贬值促使国际资本以冲基金的形式进入国际各种原材料以及商品中,以此避免风险,而像石油、粮食等以美元为主要结算形式,发生了大幅涨价的现象,增加了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
(三) 我国的经济结构是出口导向型的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出口商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增大的贸易顺差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转为出口为主,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率,增加了外汇储备等,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也就增加了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进而增加了国内流动性,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一) 形成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形成可能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因此就要逐渐形成紧缩的货币政策。例如,政府2012年实施了稳健的财政策略以及货币政策,提高了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灵活性。松紧适中的财政以及货币政策可以缓解通货膨胀。而针对民生的财政政策最好持续宽松一段时间,促使财政政策更好的发挥效果。
(二) 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改革
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汇率制度越灵活,就越容易进行内外部比价,对国际收支进行良好的调节,也减慢的外汇的涌入以及外汇储备的增加,实现缓解通货膨胀的目的。我国虽然资源丰富,可是人均资源有限,需要进口大量的商品。因此,对外汇进行调整就可以有效的缓解因为涌入的外汇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同时,对浮动外汇制度进行完善,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和均衡性,也就提高了收支的平衡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 建立健全通货膨胀的预警体系
通货膨胀的直接体现就是物价上涨。财政和货币政策发挥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如果等物价开始大幅度上涨的时候再制定和实施政策,就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需要建立健全通货膨胀的预警体系,在还没有发生突出的通货膨胀现象之前,就制定和实施应对政策和方案,预防可能出现的经济大波动。
(四)增加国际之间的合作
因为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的,国家和国家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出现通货膨胀都会影响其他国家,所以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合作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首先,增加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督和管理。各个国家应该加强监管出入境的监管,各个国家都要对对外贸易、投资等资金流动进行规范;任何国家都要强化真实性审核意识,更好的办理外汇业务,进而对不良资金的动向进行有效控制,也可以预防撤资引发的各种问题,实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次,促使热钱规范有序的参加实体经济。在对全球流动性涌入各国这个问题进行治理时,要对热钱的源头进行控制,对涌入各国的热钱进行合理的疏导,降低其对经济的影响。政府也要提供机会,促使热钱积极地参与到实体经济中。
(五)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改善,改善农业设备条件,不断创新和应用新科技,提升我国农民的素质,这样也就从源头上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放缓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速度。还可以制定并实施减免税费的政策,补贴农民,开通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等,促使农民积极生产。想要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就要促使产品价格更加平衡和合理,避免产品价格发生很大的波动,政府也不能强行控制产品的价格,要通过政策引导,柔性控制产品价格。
三、 结语
通货膨胀会引发物价上涨,增加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压力,不仅影响了经济稳定,更影响了社会稳定。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所以加强对通货膨胀成因以及应对措施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华,刘宁,刘志威.宽松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中国宏观经济
政策适时调整[J].价格月刊,2011(01).
[2] 张连城.宏观经济运行与通货膨胀预期[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01).
[3] 路美弄.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下
半月),2011(10).
[4] 何政希.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J].现代
商业,2011(11).
[5] 陈晓华.通货膨胀的成因机理与政策应对――对于我国货币政策
和金融宏观调控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1(12).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引发的原因众多,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拉动引发的通货膨胀
首先,是投资需求的增长。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同时受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态势,且远高于以前年度的水平。其次,是消费需求的增长,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消费需求也逐步增长。从2004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就进入正产出缺口阶段,即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随着去年我国实际总需求的大幅增加,这种缺口逐步变大,导致了总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引发的通货膨胀
从国内因素看,表现在三个方面:
(1)工资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资上涨幅度较大,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工资每年都以10%的速度递增。从2009年以来各地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全国约一半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涨幅超过20%。
(2)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由于我国资源性产品的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受其影响,国内包括钢材、水泥、石油、有色金属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几乎全线上涨,11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1.7%,涨幅比年初高出6.8个百分点,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2.6%,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厂价格分别上涨3.9%、8.8%和8.0%。
(3)农产品价格上涨。构成我国CPI的类价格中,去年以来保持着“五涨三降”的发展格局。
3.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
我国过于充裕的流动性是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方面,为应对危机,过去两年我国货币投放较多,导致经济体中的流动性过于充裕。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得大量外资或热钱流入我国,加上国内贸易顺差,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形成更大规模的流动性。由于我国汇率弹性不足,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占款大量增加,如果对冲操作不及时或不完全,全球流动性就很容易转化为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2001年1月到2007年12月,我国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从39.3%上升到113.4%。截止到今年3月,央行外汇占款余额已达23.7万亿元。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时就与当期外汇占款增加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过于充裕的流动性必然会对物价产生巨大影响。
除以上原因外,还存在结构性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惯性通货膨胀,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鉴于通货膨胀形势的变化,我国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当前治理通货膨胀,除了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市场监管外,还需深刻认识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着重以下三个方面,从中长期发展战略上化解通胀压力。
1.制定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中央高度重视抑制通货膨胀,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针对目前高企的通货膨胀率,有关部门就最终定调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即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走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意即“紧货币、宽财政”的基调或许成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
2.加强流动性管理,减弱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
当前有效管理流动性,一方面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住信贷总量这个“闸门”,同时考虑到社会融资总量要远大于银行信贷总量这个实际,应更加注重利率等价格工具的运用,着力引导社会融资流向,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和增加有效产出,消化和吸纳过多的货币;另一方面要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为目标,在扩大对外投资的同时,重视进口,并及时进行对冲操作,以减缓外汇流入引起的通胀压力。还有,要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通过渐进升值,有效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
3.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4.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对症下药。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五常.中国的通货膨胀[N].经济学消息报,2008-02-01.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通货膨胀;需求拉动;成本推动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9-0028-02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两个特点:第一,通货膨胀是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不能是某一种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升。第二,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持续一段时间的上涨,而不是一时一刻的上涨。
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需求拉动型
当一国的经济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国内投资热情高涨,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处在上升阶段,容易造成商品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样就会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需求拉动型。
二、成本推动型
由于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涨,这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成本推动型。
三、结构变动型
这是由于一个经济体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导致商品物价的上升,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结构变动型。
四、货币供给型
当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货币供给型。
当前我国经济各项指标显示物价普遍上涨,有通货膨胀的迹象,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政府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造成经济过热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中国。一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三驾马车,它们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金融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我国出口的数量,而政府为了保八的经济增长目标使之将目光转向了国内消费。我国政府四万亿的投资无疑大大扩大了国内的投资市场,此外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是在积极开阔国内市场,拉动需求,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的国内投资环境良好,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但是这一系列举措在一定时间缓解了经济增长的压力,但目前来看,这些措施造成的经济过热,是国内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国际市场生产成本的提高使我国国内市场物价上涨
国际市场中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影响我国国内市场企业的生产陈木,这样导致商品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第三、中国国际贸易的持续顺差造成外汇储备增加,引起国内市场物价上涨
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各国的进口都不同程度的缩小,而作为出口大国的我国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但在同等条件下,我国出口产品物美价廉,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贸易这块蛋糕中还是分得了很大一块。但是持续的贸易顺差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逐渐增加,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国内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第四、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国际游资来华投资,加剧了国内经济过热
鉴于我国一直以来的贸易顺差,国际舆论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在人民币微小范围升值的影响下,国际游资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大大增加,这一点加大了他们来华投资的信心。大量国际游资涌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同样加剧了国内经济过热,造成需求过剩,供不应求,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政府应该采取一定措施平抑物价,将通货膨胀扼杀在萌芽状态。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人民币升值。缓解国内物价水平
人民币升值有两方面的原因来平抑物价。一、人民币升值会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调整我国一直以来的顺差状态,减少外汇储备,平抑物价。二、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对国内市场物价祈祷平抑的作用,
二、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缩紧银根
中国人民银行应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减少投资热情,缓解经济需求的高涨。前些天中央银行发行央票的举措即在于收缩银根,减少市场流通货币量,平抑物价,治理通货膨胀。
三、提高利率,减少投资与消费
将利率提高,不仅可以增加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货币的创造,而且利率的提高将造成投资成本的加大,从而减少私人部门的投资,减低需求。此外,利率的提高会使居民减少消费,将货币存入银行为获得高利率,此途径也可以减少需求。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面对通货膨胀、资产泡沫、投资过热、汇率波动、热钱流动等通胀催化剂引发通胀加速的趋势出现,政府应做好外汇储备状况的信息公开、信贷投放的节奏管控、地方政府投资的风险监督等工作,稳定社会通胀预期。重点关注瓶颈部门的供求状况,做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煤电油运粮紧张状况的预案。对受通胀冲击较大、承受能力较弱、成本传导能力较差的环节应重点予以关注和补贴,以通胀给企业和居民带来的困难和矛盾,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李杨,《西方经济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国兴汤栎,《我国通货膨胀与利率之间的关系》[J],理论探讨
[4]胡婧楠明隆,《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抑制作用的实证分析》[J],佳术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6月
[5]任泽平,《今年温和通胀政策宜相机抉择一兼论通货膨胀的性质一成因一趋势与治理》[J],发展研究2010年第6期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通货膨胀;汇率;利率
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42-02
我国在走出了1997年至2001年的通货紧缩后,经济出现了从局部过热到全面过热的演绎。2007年后物价上升很快,2007年全年CPI比上年同期上涨4.8%。进入2008年第一季度CPI更是比上年同期上涨8%,PPI达到8%,大有赶超CPI之势。这表明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全面的通货膨胀周期,需要在经济调控中作为首要问题加以解决。
一、通货膨胀的经济学含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全面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的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储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对通货膨胀的测度一般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来定。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对于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一般理论认为是货币发行过多、需求过度、成本推动及生产结构失衡等原因造成的,但通常情况下,通货膨胀都是由诸多原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这里重点谈三个方面的原因:
1.货币供给增长过快
持续的贸易顺差,迫使中央银行投放大量基础货币,是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由于特殊的结售汇制度,近年来我国广义货币M2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2003年至2006年我国M2年增长率平均高出GDP增长率5.4%。从货币流通速度来看,按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舍尔的著名货币数量论,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实际上也增大了货币供应量。如果以M2/GDP的比例来衡量货币流通速度的话,2007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为163.4%,而2002年到2005年平均高达180%以上,明显处于过高的水平。
2.成本输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外贸依存度也越来越高。其中对大宗资源性商品的依存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预计2008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47%,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将达57%。以铁矿石为例,2005年我国钢铁企业被迫接受日本与澳大利亚订立的基准价格承受铁矿石价格上涨71.5%的压力。2008年在2007年价格的基础上,又不得不接受65%的涨幅。从2006年以来国外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不断攀升,在这种情况下上游产品价格上涨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传导到下游产品,从而引发了成本推动型的输入型的通货膨胀。此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推升了企业的成本。
3.美元的持续贬值
按照货币主义者的看法,通货膨胀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美国自IT泡沫破灭后,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从2001年到2003年6月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6.5%连续下调到1%,致使在以后几年间美元流动性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2007年9月18日美国为挽救次贷危机,不顾潜在的通货膨胀威胁,又连续降息4次,致使美元短期内大幅贬值。美国的国内信贷与GDP的比率从1999年的84%上升到2006年的98%。
三、治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政策取向
既然本文前面论述可知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由多种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治理上就不能只用一种治理手段,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R.A.Mundell)提出的“政策配合说”,当经济处在顺差和通胀区域时,应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鉴于国内经济的复杂性,对有些政策手段也应有取舍:
(1)增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减少通胀国际传导压力。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其实际汇率必然升值,这是一个必然规律。此规律已通过2006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创新高得以佐证。实际汇率升值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名义汇率升值,另一种是通过通货膨胀的形式实现。
(2)提高利率是抑制通货膨胀的一把双刃剑。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强调货币政策目标的单一性,所以治理通货膨胀应提高利率。在这种理论指导下,2007年已连续提高7次利率,利率达4.14%,往后还要不要再提高利率,国内学界正在热议。
(3)价格管制。由于我国正在大力进行市场化改革,按理说这种有悖于市场化精神的做法不应提倡,但考虑到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通货膨胀的输入型特征,实行价格管制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等到时机成熟,再放开价格。
(4)我国政府应联合世界对美国施加压力,从而改变美国对美元贬值听之任之的态度。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一直对我国的经济政策指手画脚,特别是1997年到2002年我国通货紧缩期间,美国一直认为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近年来又一直不断地对人民币汇率施压,要求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而本文认为当前世界面临的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美元的大幅贬值,是美国到了为世界负责任的时候了。美国应采取切实措施,扭转美元持续贬值的趋势,使美元从弱势货币变为强势货币,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全球通胀的根源。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范文6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效应如何,是宏观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之一。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个货币现象,有研究证实价格变动与货币供应密切相关,片面地认为只有货币政策有效。罗伯特•狄夫纳,汤马斯•斯达克与赫伯特•泰勒(1996)实证研究和估计了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通货膨胀和收入增长的长期关系。但是货币主义通货膨胀决定理论存在局限性(龚六堂,2002),财政支出与通货膨胀存在联系,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也是有效的。
经济学家们一般都认为,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货膨胀特别是高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通过创造过度总需求,不断发生的财政赤字导致了通货膨胀,如ThomasSargent。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央行不将赤字货币化的条件下,赤字仍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米勒(1983)的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政策实行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弱联系。
但在实际运用中,更多的结论是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时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性,达雷特(1985)发现货币供给和赤字都显著影响通货膨胀,但财政政策中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比货币供给更可靠;哈姆雷特(1981)等发现一些证据证实赤字与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存在联系。SadanandaPrusty协整分析的结果表明,1960—1961年与1990—1991年期间印度各州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有效影响价格水平。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印度中央政府一直实行赤字财政的政策。由此导致居民需求加大,而供给的增长比例小于需求的增长幅度,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印度在1991年改革之后,开始控制财政赤字,同时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有了明显好转,1993—2000年均通货膨胀率是7.1%,2000—2004年均通货膨胀率为4.32%,成为一个亮点。通过研究印度通货膨胀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素之间的协整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检验1994年到2004年印度财政货币政策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性,同时进一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具体分析通货膨胀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具体因子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为具有相同国情的中国实施恰当的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治理通货膨胀问题提供借鉴支持。
二、模型分析
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协整(co-integration)理论发现,把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特殊组合后可能呈现出平稳性。大多数经济总量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协整理论是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间协整关系的有效方法。
格兰杰在协整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格兰杰协整定理,解决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定理证明了协整概念与误差修正模型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协整关系的一种必然的等价表达形式就是误差修正模型(ECM)。如果非平稳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必然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而如果非平稳变量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那么该变量之间必然存在着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则是直接对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的重要方法。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选取财政赤字(FD)分析财政政策效应。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更广义货币M3为货币政策的代表衡量货币政策效应。通货膨胀水平使用批发物价指数(WPI)来衡量。
三、数据与实证结果
1.样本数据的选取
选取印度物价消费指数(WPI)、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更广义货币(M3)、财政赤字(FD)时间序列,取自然对数变换数列为LNCPI、LNGE、LNM0、LNM1、LNM2、LNM2。采用月度时间序列,样本期间从1994年4月至2004年3月,共132个样本。数据来源于印度储备银行:HandbookofStatisticsonIndianEconomy。
2.ADF单位根检验
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要求时间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首先对这些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可知,LNCPI、LNM0、LNM1、LNM2、LNM3选择含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的模型中,均为I(1),而LNFD在不含有常数项和都含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的模型中为I(1)。总体而言,6个变量均含有单根,必须差分之后才能平稳。因此,所列的6个变量在水平值上都是非平稳的。如果继续对这6个序列的1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可以发现这6个变量都是差分平稳的。
3.协整检验、协整分析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通过单位根检验得知指数序列都是I(1)过程,可以对指数序列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选择4阶滞后就能很好地满足检验要求,同时建立了ECM模型。
轨迹检定(tracetest)中,在R=0时,轨迹统计量123.9478、大于5%显著水平,拒绝5%水平下虚无假设。而后在R≤1的情况下,轨迹统计量小于5%显著水平,所以在轨迹检定下变量之间存在1个共整合向量。
接下来得到标准化协整系数的协整关系估计:
LNICPI=0.32LNFD-2.31LNM0+0.54LNM1+2.73LNM2-0.9LNM3+vecm(1)
方程(1)表明,协整关系检验说明在5个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相互作用和共同趋势。M1、M2序列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序列有相同的变动趋势。LNCPI与M2成正方向变动,协整系数较大;而LNCPI和M1协整系数比较小,但M0和M3成反方向变动的协整系数较大。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变量间的相互作用,使用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对各自短期波动的影响。将方程(1)代入误差修正模型,得到方程(2)为,*表示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示标准误,[]表示t-统计量,下同,
分析上述ECM方程我们发现,首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统计上的关系显著((2)方程中协整误差et的系数显著),表明受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较强;其次,在短期调整当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量对财政赤字的作用显著,这是财政政策短期有效的体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于各个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微弱,这说明货币政策短期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作用微弱。
4.因果关系检验
我们检验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影响关系(Granger,1969)。选择影响关系最为显著的滞后阶数得到附表的估计结果。
5%的水平下,*表示拒绝原假设,结果显示财政赤字FD对CPI产生显著作用,对CPI存在显著格兰杰影响;其次,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对CPI没有显著的格兰杰影响,也验证了协整分析中协整关系不显著,说明货币供应量不是物价的主要决定因素,这说明货币政策作用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作用微弱。
四、结论分析
以上对印度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了分析,由实证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印度财政赤字与物价水平长期呈正相关的关系,短期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显著,印度控制赤字财政政策对治理通货膨胀有效,表明印度财政政策的效应较强。印度的政策执行者认为,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左右,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就会有利。印度政府从增收和节支两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控制财政赤字控制通货膨胀。第一,简化税制、调整税率、扩大税基,增加财政收人;第二,改变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控制印度储备银行的信贷发行;第三,加强国债管理,减少补贴支出,征税筹集的资金用于政府经常性支出,债务资金则主要用于生产性投资,促进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第四,减少政府开支,合理调整支出结构,重点发展公共财政;第五,抑制货币供给总量的增长。印度储备银行通过采取反通货膨胀措施,降低实际货币供给增长速度,上调现金储备率(GRR)实施公开市场业务销售政府证券。
第二,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短期影响程度较小,作用不显著。但长期存在均衡关系。长期M1、M2、M3和物价水平通向变动,符合经济学假设。
第三,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印度财政政策短期与长期控制物价水平的效应大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短期调节物价水平的作用不明显。由于印度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长期的赤字财政,治理通货膨胀总量调节运用的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只成为辅工具,通过货币供应量总量调整的作用并不明显,货币供应量中介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印度主要运用选择性信贷控制,传统的货币政策三大调控工具的作用不明显。
五、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我国1998年至2004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起了巨大作用,尽管目前通货膨胀率较低,但考虑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大量赤字,财政政策应当转型,淡出宏观调控,主要用于供给结构性调整,总量调整以货币政策为主。
第一,谨慎运用赤字财政,转向中性偏紧的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的不合理容易导致财政风险,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财政政策必须考虑削减赤字规模,转向对经济结构调整,淡出总量调整,转向公共性财政。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作用就大于货币政策。货币总量调控只能调节需求总量而不能调节供给总量,更不能调节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降低国债发行规模,逐步降低赤字率,缩减隐性债务,调整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防止局部性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