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的优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电网的优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电网的优点

智能电网的优点范文1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电网;通信电源;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 E9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296-02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一、通信电源

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但是通信电源在整个通信行业中占的比例并不大。电信运营商在电源产品上的采购主要是每年的设备维护和系统设,其中电源设备的维护通常占采购量的比重更高。电信运营商每年用于电源系统的建设上的费用相对较少,除非电信系统需要大规模的升级或者扩建,运营商才会增加电源设备的采购量。电力通信电源是智能电网的通信系统的关键设备,通信电源系统的质量好坏关系到通信网的安全和质量,如果电源出现故障,对电网的安全和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还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只能电网通信电源的管理和维护应该被重视。在智能电网中,采用先进的、集中、自动化的管理的方式进行。采用先进、可靠性高的电源电池和稳定的供电方式对构建强大的通信供电系统尤为重要。通信电源供电系统中,一般采用DC-DC转换器对通信设备供电。蓄电池可采用免维护电池,寿命长且密封性较好。建议采用双蓄双充模式,可适当加大直流蓄电池组的容量,采用两组DC-DC转换器为通信设备供电,可以保证通信设备供电可靠性。在保证通信设备安全可靠供电的同时,不仅降低了设备投资,实现了资源共享,还可降低工作人员的维护量。

二、数字变电站通信需求及满足

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概念为变电站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全部数字化,基本特征为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模型和通信协议统一化、运行管理自动化等。伴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变电站乃至数字化电网的逐步建立,为构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初步统计,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已有70多座数字化变电站投入运行,在数字化变电站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的成果,使在变电站一次设备、变电站通信网络等方面具备了建设智能电网的条件,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推广数字化变电站,促进电网的智能发展,需要考虑现有通信网络改造和构建新兴通信网络,以满足变电站的数字化建设。

2.1 通信开放、标准化

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都应为智能设备,这是变电站实现数字化的基础。智能设备需具备可与其他设备交互参数、状态和控制命令等信息的通信接口。构建开放的通信架构,形成一个“即插即用”的环境,使电网元件之间能够进行网络化的通信。统一技术标准,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对传感器、智能电子设备(IEDs)还有应用系统实现无缝通信,就是信息在设备和系统这两个之间得到完全的理解,这样才能实现设备和设备时间、设备和系统之间、系统和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的功能。实现这个功能,必须依靠电力公司、设备知道企业和标准制定机构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各做,才能实现。

2.2 通信网络化

数字化变电站内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设备,通过网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并要求通信具备实时性、安全性。目前的通信需求主要是系统物理量的传递,主要足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测量数据、遥控命令等都要求实时传送,一旦出现故障,则需要传送大量的数据,要求信息能在站内通信网络上快速传递。通信的安全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可采取只读访问以及密码和防火墙等策略。

2.3 信息集成化

高速通信系统使得各种不同的智能电子设备(IEDs)、智能表计、控制中心、电力电子控制器、保护系统以及用户进行网络化的通信,同时,这中间产生的数据和信息都集中采集、统一传送,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

三、信息管理

3.1 数据采集

在实时数据采集上,智能电网大大扩展了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的数据采集范围和数量,提高了电网的“可视化”。智能电网的实时数据主要包括三类:电网运行数据、设备状态数据和客户计量数据。电网企业应该加强对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和更加详细的客户计量数据的采集,为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更有力的决策支持。设备状态数据的采集有利于推进电力行业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电网企业目前在开展状态检修和状态评估的初期工作,设备状态数据的获取是状态检修和状态评估的重要基础。同时,电网企业应该根据不断更新与变化的设备情况,花大力气制定和更新设备状态评估的标准。

3.2 数据传输

智能电网需要采集大量的设备状态数据和客户计量数据。这两类数据的特点是:数据量大,采集点多且分散,对实时性要求比电网实时运行数据低,数据需要被多个系统和业务部门使用。在智能电网中,对这部分数据的采集是采用基于开放标准的数字通信网,即基于IP的实时数据传输方式。它是基于开放标准(TCP/IP)的数据网络通信,提供协议转换器,可以兼容现有设备,多通道共用,提高通道利用率,多通道容量可以被其他数据通利用,更适合对大量的设备状态数据和计量数据的采集。采用基于IP的实时数据传输,各后台系统通过订阅方式直接获取所需数据,减少了数据通道压力,避免在实时系统和管理系统之间开发多个数据接口,有利于实现实时数据的共享。

3.3 信息集成

针对电力企业已经存在的信息“孤岛”和“烟囱”问题,智能电网尤其强调建立企业信息总线(ESB),实现企业级信息集成。智能电网中,需要集成的信息包括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电网公司内部管理应用系统产生的管理数据、外部应用系统数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信息集成,需要建立企业信息集成总线,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动,各应用系统的数据集成到统一的分析数据仓库。企业信息集成总线中信息交换以及数据中心数据模型参照/遵循CIM标准。

3.4 分析信息

信息分析是智能电网的核心内容,是电网智能化的根本体现,有利于支持电网企业的业务改进与创新。数据分析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集成程度。根据智能电网信息集成程度,将分析优化分为四个层次:实时事件、闭值、通知、屏幕显示、邮件、传呼;指标计算、趋势分析;数据分析、事件的实时或事后诊断处理、数据挖掘;高级优化、业务建模和规划、决策支持。针对电网企业不同的业务主题,建立完整的分析结构层次,指导对数据的深度利用;电网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人员,可以从这个完整的分析结构中订阅自己需要的分析功能;这样一个分析结构层次中,实际上包含了电网企业的重要运营和管理指标体系,能够清楚地表征电网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

3.5 信息显示

通过门户系统,能够从多个数据源获取数据,将经过分析优化处理后的信息,以用户定制的门户和仪表盘方式呈现给用户。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访问,不同层次的用户获得自己关注的信息,用户能够配置需要显示的信息和表现方式,还能够实现对分析结果的企业级分发。

3.6 信息的安全管理

电力系统存在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发电商,电力企业,电网,用户的资料信息。智能电网中,必须明确各个主题的权限和保护程度,确保各个利益主体的切身利益。信息传输过程必须能抵御外部干扰和恶意的窃取,加强主动实时防护和信息的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等技术。

参考文献

智能电网的优点范文2

[关键词]电能质量、有源治理、无源治理

中图分类号:T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296-01

一、电能质量的内容

电能质量问题是指导致用电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的偏差,其内容主要包括频率偏差、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三相不平衡、暂时或瞬态过电压、波形畸变、电压暂降与短时间中断以及供电连续性。

二、煤矿电网的现状及解决要素

随着煤矿产能的不断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大功率设备及大量电力电子功率器件及装置在矿井电网被广泛应用,这些设备在给矿井生产带来节能和高效的同时,也给供电网络的电能质量造成一定污染。

如何提高功率因数、消除电压闪变、减小电压波动、抑制谐波污染、校正三相不平衡对电能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电能质量丞待解决的问题。

三、电能质量治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于电能质量治理技术的研究已经很成熟,大体可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治理技术。无源治理技术采用电容、电抗的组合来主要实现谐波抑制和无功的动态补偿,主要治理技术分为晶闸管相控电抗器(TCR)和磁阀式可控电抗器(MCR);有源治理技术则是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对电能输出的可控来实现电能质量的全面治理,主要治理技术为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电能质量无源治理技术虽然应用十分广泛,但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如控制精度低、响应速度慢,当系统结构或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性能不稳定,无法实现对某些电能质量指标的改善等。有源治理技术可实现对电能质量的精确快速全面治理,正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及广泛应用。

四、SVG与常规无功补偿装置的对比

SVG(静止无功发生器)是采用全控型器件的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装置。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无功补偿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将自换相桥式电路通过电抗器或者直接并联电网上,适当地调节桥式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或者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以使该电路吸收或者发出满足要求的无功电流,实现动态无功补偿和电能质量治理的目的。它不再采用大容量的电容、电感器件,而是通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频开关实现无功能量的变换。

与其他补偿装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补偿功能全面化、多样化:使同一套SVG装置,可以实现补偿负载无功、补偿负载谐波、补偿负载不平衡等多种补偿功能。

2、响应时间快:SVG响应时间≤10ms,传统静补装置响应时间>20ms。SVG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从额定容性无功功率到额定感性无功功率的相互转换,这种无可比拟的响应速度完全可以胜任对冲击性负荷的补偿。

3、在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阻尼系统振荡等方面,SVG的性能大大优于传统装置;静止运行,安全稳定,没有调相机那样的大型转动设备,无磨损,无机械噪声,将大大提高装置使用寿命,改善运行环境的影响。

4、采用数字控制技术,系统可靠性高,基本不需要维护,可以节省大量日常维护费用;同时,可通过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EMS)实现无功潮流和电压最优控制,是建设中的数字电力系统(DPS)的组成部分;控制灵活、调节范围广,在感性和容性运行工况下均可连续快速调节,响应速度可达毫秒级。

5、连接电抗小。SVG接入电网的连接电抗,其作用是滤除电流中存在的较高次谐波,另外起到将变流器和电网这两个交流电压源连接起来的作用,因此所需的电感量并不大,也远小于补偿容量相同的TCR等SVC装置所需的电感量,如果使用降压变压器将SVG连入电网,则还可以利用降压变压器的漏抗,使所需的连接电抗器进一步减小。

6、谐波量小。在多种型式的SVC装置中,SVC本身产生一定量的谐波,如TCR型的5、7次特征谐波量比较大,占基波值的5%-10%;其它型式如SR、TCT等也产生3、5、7、11等次的谐波,这给SVC系统的滤波器设计带来许多困难,而SVG则可以采用桥式交流电路的多重化技术、多电平技术或PWM技术来进行处理,以消除次数较低的谐波,并使较高次数如7、11等次谐波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7、SVG中的电容器容量小,在网络中普遍使用也不会产生谐振,而使用SVC或固定电容器补偿,如果系统安装台数较多,有可能会导致系统谐振的产生;由于对电容器的容量要求不高,这样可以省去常规装置中的大电感和大电容及庞大的切换机构,使SVG装置的体积小、损耗低。

8、实现对系统电压进行瞬时补偿,即使系统电压降低,它仍然可以维持最大无功电流,即SVG产生无功电流基本不受系统电压的影响;SVG的端电压对外部系统的运行条件和结构变化是不敏感的。当外部系统容量与补偿装置容量可比时,SVC将会变得不稳定,而SVG仍然可以保持稳定,即输出稳定的系统电压。

9、SVG的直流侧采用较大的储能电容或者其它直流电源(如蓄电池组)后,它不仅可以调节系统的无功功率,还可以调节系统的有功功率。这对于电力网来说是非常有益的,这是SVC装置所不能比拟的。

10、占地面积较小,由于无需大容量的电容器和电抗器做储能元件,SVG的占地面积通常只有相同容量SVC的50%,甚至更小。在一些空间受限制的厂矿改造中SVG具有很大的优势。

11、运行范围宽,补偿能力强:SVG能够在额定感性到额定容性的范围内工作,比SVC的运行范围更宽。也就是说,当SVC需要在正负全范围运行时,需要TCR和FC配合使用,整个装置损耗较大,占地面积也较大。在系统电压变低时,SVC输出的无功电流与电网电压成正比,电网电压越低,其输出的无功电流也越低,对电网的补偿能力也相应变弱,SVG则能够输出与额定工况相近的无功电流。

12、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使得产品紧凑、重量轻,且通用性强,在功率模块发生故障时,用户只需要更换模块,使故障的处理简单化,为恢复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五、SVG在煤矿供电中的应用分析

对于煤矿而言,随着采煤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煤矿的电力系统中可应用SVG装置对提升机、综掘机、绞车等矿井负荷的无功补偿、谐波和闪变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可实现如下功能:

1、煤炭供电系统功率因数低、吨煤能耗大,装设SVG进行补偿后,由于电压稳定的效果好、自身不会产生谐波等原因,可减少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实现节能降耗;

2、变频调速和串级调速系统的应用加剧煤矿电网中谐波污染问题,SVG可以消除低次谐波,进而可改善矿井电能质量;

3、供电线路长,线路电压损失大,末端电压低,驱动采掘机械的电动机出力不足甚至无法正常运行,装设SVG后可稳定电压,确保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提高系统供电安全;

4、煤矿中的大型负载启动时,对电网的冲击较大,SVG可减小电压波动和闪变,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智能电网的优点范文3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 智能配电网 蒙特卡洛法 安全性 脆弱性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15-02

随着工业时代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的鼓励倡导发展可再生能源,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这些新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生活的重要手段。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小功率安装。由于公众的积极参与,形成了按总体平均功率量化的风电场和太阳能发电场。

大力改善分布式发电并网的目标是不断吸收新的发电容量,又能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然而事实上,配电网原本不是用来直接接入发电厂的,更况且这些发电还是随机的、间歇性的、不可调度的。因此,大多数新能源发电方式给配电网运行带来了安全性和脆弱性的问题,配电网的相关评估方法也不得不适应这些变化。

1 分布式电源对智能配电网供电质量的影响

当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后,电网结构将由单电源辐射型网络变成了遍布电源和用户互联的网络。如果只是引入少量的分布式电源对整个电网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然而,当电网中存在较多的分布式电源单元时,将对电压质量、供电可靠性、线损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1.1 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在稳态情况下,由于馈线上减少了传输功率以及其输出无功功率,使得并网点附近出现电压提升。电压被抬高的程度与其安装位置和容量大小有关。分布式电源总出力越多,与负荷的比值越高,电压提升的幅度就越大,整体电压水平就越高;安装点越接近系统母线,对线路电压分布的影响越小;安装位置如果集中在同一节点,对电压的提升效果要小于分布在多个节点上的情况。同步发电机型设备的并网对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具有负面影响,异步发电机型设备和逆变器型设备并网能改善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因此,合理的规划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接入容量,以及有效的协调其输出有功、无功的配比,就能使其对配电网电压,尤其是末端电压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1.2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频率的影响

在正常运行工作状态下,整个电力系统在任意瞬间的频率都应该是相同的。频率反应了同步发电机组的转速,有功功率的供需平衡确保了频率的稳定性,改变负荷容量或者发电机功率都可以改变频率。对于风力发电机组来说,或者通过改变出力来参与调频调节,或者通过增加储能来获得功率储备。目前尚无明确要求风力发电机组参与调频,只要它们的装机容量还保留有边际功率,它们就很少影响系统的频率稳定。

1.3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引起配电网电压波动的原因在于其输出的功率波动很大,不确定性高。对于自然能发电系统来说,外界能源输入的变动是重要原因;对于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要求的变动会引起输出功率改变;分布式电源的调度和运行由设备产权所有者控制,可能会出现随机启停机组;异步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吸收无功功率,采用异步发电机的大容量风力发电机组要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设备以抑制电压波动。此外,控制器的算法和参数设定也可能导致输出功率变动,带有良好控制系统的逆变器,能够很好的实现恒功率电压源外特性,减少其不良影响。

1.4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网络损耗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容量与负荷的相对大小以及电网的拓扑结构等因素都能影响网损。当其容量较小时,接入点的位置越靠近负荷中心,网损呈下降趋势;而当其容量大到某一限度时,网损开始增加,甚至会大于并网前的网损。所以,引入分布式电源既可以增大网损,也可能减少网损。

1.5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谐波的影响

很多分布式电源是通过逆变器接入配电网的,电子开关器件频繁的开断可产生开关频率附近的谐波分量,功率变换器的设计结构决定了谐波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其中以IGBT为基础的逆变器在正常运行时能输出较高质量的电压波形。而且,分布式电源的总容量占总负荷的比例越高,对谐波的影响越大;其安装位置越接近线路末端,电压波形畸变也越严重。

2 分布式电源对智能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单一电源辐射型网络变成双端或多端网络,潮流分布及故障电流的幅值与方向都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会给继电保护的配置变得更复杂,主要表现为:(1)分布式电源提供的故障电流降低了所在线路保护的测量值,使相应的保护不能启动;(2)相邻线路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提供短路电流,使其所在的线路检测到电流越限,从而引起保护误动作;(3)如果某地区的分布式电源容量很大,将导致故障电流有大幅度的变化,因此必须提高其断路器的容量,并且调整相应保护的整定值;(4)大容量分布式电源并网使电压升高很多,而在其退出后又导致线路电压越下限,因此必须考虑电压调整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有如下研究方向:对配电网络进行合理调整,减少分布式电源对保护的不利影响;研究分布式发电设备本身的特点,提出新的保护配置理论;研发新型的继电保护设备。

3 分布式电源对智能配电网自愈的影响

故障后快速恢复供电是智能电网自愈的基本要求。在故障恢复过程中,分布式电源的首要作用是支持电网从故障后到恢复正常的“黑启动”过程,其次为重要负荷提供持续供电的“孤岛”模式。按照故障后分布式电源的状态可以将孤岛分为计划孤岛和非计划孤岛两种类型。其中,非计划孤岛是一个没有条件控制的网络,发电和供电之间存在功率不平衡,孤岛电网中没有电压、频率控制,所以其特性是不确定的。非计划孤岛对配电网的自愈也将产生不利影响:非计划孤岛的电压和频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无法保障用户的供电质量,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用电设备;系统故障后需要维修线路,而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存在,将对线路检修人员造成不可预计的人身危险;非计划孤岛重新并网时,有可能会对外部电网造成冲击,也有可能损坏孤岛系统内部的发电设备。

4 智能配电网安全性与脆弱性评估方法

对电网安全性、脆弱性评估的概率指标很多,其中包括年平均故障率、平均修复时间、年平均停电时间等等。从计算方法上可以分成以客户为导向的指标和以能源为导向的指标两种类型。以能源供给为导向的计算指标有:未提供能源指数和平均未提供能源指数。以客户为导向的计算指标有:平均停电时间(配电网中运行的客户在一年时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电网中运行的用户在一年内经受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客户平均停电频率指标(每个受停电影响的客户在一年时间里面经受的平均停电次数)、客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在一年中被停电的客户所经受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

为了计算安全性与脆弱性指标,一般有解析法和随机仿真法。解析法给出系统的数学简化模型,由数学方法直接计算出指标。随机仿真法是将问题处理为一连串的仿真实验,当事件发生时,它通过记录事件的次数来评估概率指标。随机仿真方法很多,其中经常使用的是蒙特卡洛法,其一般算法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概率密度函数;(2)随机数发生器;(3)采样原则(规定采样方法);(4)将仿真结果的和累积;(5)评估误差;(6)减小方差(用来减少给定精度下的计算时间)。蒙特卡洛仿真法可以得到每个用户的概率指标,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可以将供电层次和区域相同的用户集合起来计算。

对分布式发电设备而言,当配电网出现故障后,可以作为后备电源启动,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从而改善系统的安全性与脆弱性指标。分布式电源安装位置越接近客户端,相关指标改善的效果就越好。

5 结语

分布式电源影响了配电网的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供电质量问题,并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更为明显,可能需要重新考虑配电网的运行规则,甚至是改变配电网的结构。与此同时,配电网安全性与脆弱性的评估方法也逐步完善,以找到可靠性水平与投资成本的最佳结合点。在供电安全性与脆弱性指标研究方面,蒙特卡洛方法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随着计算量呈指数增加,该方法很可能成为主流研究方法。蒙特卡洛仿真法不必为每个用户分别建立研究模型,就可以计算出完整的概率评估指标。也可以将蒙特卡洛法与解析法结合起来,根据系统的详细程度和计算速度要求,对电网进行分区处理,以达到更好的计算效果。

参考文献

[1] 盛万兴,孟晓丽,宋晓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 (法)努尔丁.有源智能配电网[M].陶顺,肖湘宁,彭骋编,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 白晓民,张伯明.大型互联电网在线运行可靠性评估、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智能电网的优点范文4

【关键词】 智能电网 广域继电保护 分区结构 跳闸节点 维护策略

电网建设工作逐渐复杂,根据后备机理整定原则分析,有关工况运行机制与预设条件处于接连变化趋势之中,而面对最近阶段安全管控策略的融入局势,有关清洁电源的开发实效开始深厚,同时要求架构吸纳的多样性条件,这便深刻体现了智能化电网建设工作的迫切性特征。因为此类归控工作存在交互式交流现象,有关信息平台的搭建工作要联合后备系统保护性能进行可行条件布施,相信整体工作前景大有可观。

1 分区保护结构与集中决策流程的关联特征论述

在全面创建变电站广域继电保护平台环节中,对于有限信息与电力系统协调性能的搭配工作显得异常重要,这是决定系统长远延展的必要趋势。因为分区集中决策系统能够满足电网协调搭建的动机需求,而面对分布式终端的匹配工序便更加需要技术人员秉承谨慎态度,进而为稳定现场安全管制职责贡献力量。

实现分区集中决策活动,对于电网分散元素产生整合诉求,而有限区域单元按照变电站中心管控标准进行子站归控,主要联合各类IED设备进行工作状态记录,并利用远程操作技术进行疏导程序的传输。单位中心站会联合集中决策,模块进行区域整编,同时细化职务要领,具体模式如下:经过既定区域故障部件的精准定位与科学研究,有关子节点区域会按照总体指令进行自身接线模式的完善。透过广域视角分析,有关信息采集任务会根据故障部件进行反应信号匹配,并引起操作终端的警觉,这样细化的调整流程便能够及时延展,避免阶段损失问题的影响。

实现广域信息匹配中最主要的动机要领就是维持后备节点保护潜能,将细节整定难题克服完毕。因为疏导空间过于膨胀,有关单元决策活动需要更加快速,为后期存在针对性的后备程序提供适应基础,进而综合提升现场接线的技术条件。

2 分区保护要领解析

2.1 管制区域的选取

整个电力系统的应用工作,主要联合广域规范系统进行数学机理描述。因为电网实际拓扑流程与节点优化选取工作产生必要联系。技术人员配合电网图纸以及临近矩阵推算流程,使得多元路径的开辟工作骤然紧凑。为了维持拓扑环节的简便能效,就要确保中心站定位思路的清晰特征。首先,选取电压等级较高的位置作为试验站,因为整个电网联络集合效应在此反应较为强烈,因此有限广域半径便可沿着辐射条件进行子站拆解。

2.2 有限广域半径的确定

在进行子站逻辑路径挖掘环节中,单位通信接口与故障识别技术要确保匹配完全,保证系统机理延展的稳定条件。因为单元容错效应对于信息冗余控制存在必要界定标准,为了稳定划分维度的技术交接条件,需要联合节点跨越渠道进行信息质量完善,保证智能电力规范系统的有效运行。这是维持变电站集中管制区域格局,避免过程复杂混乱的必要途径。

3 有限广域继电保护分区与跳闸策略

结合中心站与区域半径协调关系分析,涉及系统边界以及网络改造工作相对复杂一些,因此技术人员需要进行信号敷设半径的科学改造,保证单位部件与所属系统的交接条件。结合地理空间形态与平均分配要求分析,在落实节点智能搜索职务中,因为重叠效应影响,使得子站逻辑路径窥探视野产生模糊状况,为了有力完善边界子站的筛选进程,有关相同逻辑路径的规整工作显得相当紧要。

主站中心联合各类电压等级以及网络模型进行故障问题判断,其主张将变压器配合效应祛除,并在统一电压环境中实现科学决策,保证操作举止的现实存在价值。电网建设活动需要将系统调度与通信技术进行科学协调,以拓展技术人员的调试进度,包括分区验证结果与工程应用价值的挖掘活动等。

经过校验结果分析,中心站开始联合广域集中式决策手段进行内部部件故障问题的探讨,使得相关识别工作屡试不爽。因为故障分析工作需要配合先进形态的感知工具进行协调搭配,因此在布置识别区域环节中要联合智能管控媒介进行交互式效应补充,避免瓶颈限制问题的滋生与扩散结果。决策模块能够根据子站故障状况进行后备保护功能的开启,为后期远程技术开展提供疏导线索。因为单元子站与整体保护系统存在联系,如若交接条件达标,总站接线运行方式便能够依据后备保护机理实施自行搭配。另外,有效监控故障元件主保护与断路器反应的灵敏程度。其规范要点表现为:动作交接条件一旦得到全面满足,涉及反馈机制与中心站的综合运作规模便得到顺利启动,将电站综合管制信息进行科学提取,杜绝不良跳闸事件的产生,进而贯彻电力事业长时期可持续发展要求。

4 结语

目前国家电网建设活动不断优化,有关复杂节点以及智能技术应用实效价值逐渐得到认同,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落实单元保护工作中,针对结构适应条件进行全面应对。根据相关工程应用标准以及网络同步适应效用分析,涉及分区域集中决策的有限广域继电保护系统架构已然成型,进而稳固后期分区保护与跳闸策略等相关技术的挖掘进度。

参考文献:

[1]张哲.基于遗传算法的区域电网智能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1(17):33-45.

[2]段献忠.基于方向比较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35(22):164-171.

[3]肖世杰.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16(09):56-67.

智能电网的优点范文5

论文摘要:以现阶段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的需求特点为出发点,为实现以人为信息中心、信息主导的理念,提出智能检索的含义,并分析实现该功能的主要相关技术。

0 引言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在对新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应克服当下网络信息检索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加强对不同需求进行信息搜集和发送的智能化服务功能。

1 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的特点

1.1 数据量巨大。在网络环境下,数据量大的惊人。大数据量会导致一些难以预料的软件异常,流量也会难以控制,对各个环节的策略和算法选择将会更加复杂。

1.2 多用户服务。多用户模式的信息检索服务必须注重快速反应,注重对并发访问的支持,对公共数据的共享,对临时工作数据的清理等。如果要针对不同用户开展不同服务,就要获取并管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大量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主动送到用户的手上。

1.3 用户层次复杂。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服务的用户中,大多数都不是专业用户,他们的层次区别较难,拥有不同的操作技能和操作知识,面对这些非专业的用户,将更加需要人性化的引导式信息服务。

2 智能化信息检索的含义

智能化信息检索是在信息检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检索技术,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并满足同一用户在不同时期的需求,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信息来学习用户的兴趣和行为,并综合利用这些用户信息,提高信息检索系统的性能,满足用户的个体信息需求。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用户的搜索行为,从中识别出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偏好,并且能够根据用户对搜索结果的评价,自觉地调整搜索策略,使得对于不同的检索请求,不同用户都能够得到最贴近自己需要的信息服务。

3 信息检索服务的主体技术

网络信息检索通常采用搜索引擎技术,该技术是为了解决“信息迷航”问题而提出的。它通过相应的算法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从而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

现阶段,网络搜索引擎有很多,用户比较常用的有Google、有道、百度等等,这些搜索引擎能进行网络信息检索、信息过滤、个性化信息服务定制等比较有特色的服务,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检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想要的不仅仅是有用的信息,他们更希望做信息消费的主人,使信息的搜索可以在一个相对主动的环境中进行。

4 智能信息索引的相关技术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检索服务就需要以下的相关技术进行支撑。

4.1 智能技术。智能又可以称之为智能体,它是在用户没有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下,根据用户需要,代替用户进行各种复杂的工作,如信息检索、筛选及整理,并能推测用户的意图,自动制定、调整和执行工作计划。

智能首先要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建立用户基本信息表(包括用户编号、用户名、姓名、年龄、性别等字段)、用户职业信息表(包括职业编号、职业类型、等级、职称等字段)和用户兴趣信息表(包括兴趣编号、兴趣类别、程度等字段),用来详细描述用户的个人情况,其中第一个字段可以设置成关键字。

然后建立用户检索策略表(包括策略编号、策略控制、检索词控制、检索时间控制、检索范围控制等字段)和用户检索评价表(包括检索编号、检索时间、检索词、检索结果数量、查全率、查准率等字段),同样的,第一个字段设置成关键字。检索策略表主要是给用户模型的检索定义一个比较完整的检索策略,检索评价表主要是对用户检索的满意度作一个简单的评价描述。

有了用户个性化数据库,一方面,在服务器端吸收智能技术的思想,引入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引入用户反馈机制来完善检索机制、提高检索命中率,同时也可提供面向个人的特殊检索服务。另一方面,信息检索用到智能主要集成在客户端,配合用户兴趣完成搜索,它会对用户信息需求、偏好进行区别、归纳、总结,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并借助学习的规则,自动、独立地用户查找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4.2 用户兴趣挖掘技术。实现信息检索服务最重要的就是对用户的喜好和习惯进行分析,日前,通常使用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用户主动提供自己的兴趣来得到用户的个性化向量;其二是在用户没有明确参与的情况下,系统通过观察用户行为来得到用户的兴趣,从而得到用户的个性化向量。使用第一种方法,可以选择下面两种方式:一是用户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类或在线文档分类后提供给系统,系统从这些文档或信息类中发现用户的兴趣;二是用户提供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其它阅读爱好等信息,系统从这些信息中发现用户的兴趣。但是,由于用户的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用户一般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兴趣以及感兴趣的程度,因此还需要使用第一种方式进行补充。使用第二种方法是根据用户对推送页面的评价信息来更新用户的个性化向量。

5 结束语

智能化信息检索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一项被广泛研究的领域,它需要多种技术相支持,我们虽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道路还很漫长,真正实现信息搜索的智能化服务,还有待技术的智能性、主动性、自主性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智能电网的优点范文6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开发成了当前各个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对于电力事业的发展来说,也面临着资源紧缺的现象,因此做好电力的优化管理和配置就需要革新电力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电力技术也有了新的要求,其中高效、洁净和智能化的电力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实现智能化的电网规划就很好的适应了这一发展的趋势,并成为今后电网技术发展的主流。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的电网管理,他在电力输送和配置上有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对于提高电力资源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就需要根据其相应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在电网规划中的有效应用。

1智能电网概念

对于智能电网来说,它是一种智能化、系统化的电力系统管理技术,它通过群体行为对用电设备等进行相互协调和无线的控制。伴随着智能电网的出现,它极大的改善和优化了以往的电力供应和管理系统,在很大的限度内节约了电力资源。它通过对一些先进的电力技术和电网进行管理和集成,进而组成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智能化电网,从而具备了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新特点,其主要运用了传感量测技术、分析决策技术以及制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

智能电网是在市场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电力管理理念,在电力系统的管理中,它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和兼容性,可以实现电力的高效和优化集成,同时可以对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予以纠正,更好的保证供电的质量。智能电网融合了一系列电力供电和监控管理技术,它可以对用户的用电特点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供电和电力配置,缓解了电力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而且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实现更广地域内的电力交易和管理。

2.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2.1 智能电网信息模型的建立

在智能电网管理系统中,不但要对电力系统固有的生产属性进行信息化管理,而且将各个数据之间的层次分布关系整理清楚。所以说,智能电网管理系统模型既包含了生产属性信息,同时也包括了空间图形信息。空间图形信息可以准确描述电力系统的各个空间位置,这一系列工作在GIS技术通过坐标(X,Y)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示;而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属性信息数据量非常庞大,它采集了大量的地物特征,以及各种各类的电力设备,不仅能够对生产设备实施信息化操控,还能对电力系统中固定设施进行全程监控,反映在几何数据模型中,这些生产工作都是由几何图形表示,他们都是点、线、面的对象集合,而且通过这些地物可以组合成为电力系统环境下的所有地物,并分别具有各自的属性特征与几何特征。因为在网络处理中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生产条件与过程数据的状态分不开关系, 所以对于过程数据模型,我们也可以通过位置来建模;用托肯建模的方式可以对过程实例状态进行建模;在确保遵循模型演进规则后,智能信息工作流网模型的完整性才能得以保障。

2.2 数据库的分成自动化连续更新

基于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环境下,所有的电网数据库的信息系统都应该实行统一模式管理,其数据库内容可以下述方法进行分层自动化连续更新:首先,不断地通过电网元件处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对本地数据库的实时记录进行自动更新。该数据更新模式,通常可以同时运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煤矿等单位控制中心的数据库,并且直接对上一个控制中心的据库进行相关的修改更新。这样就能有效的克服了。系统操作显示速度太慢的弊端。及时建立缓冲区于服务器端,大量存储常用数据,提升服务器操作效率,进而提升工作流网络的性能。如此一来,随着底下数据库信息资源的改变,“级联式”自动化连续更新工作也就展开了,区域控制中心、中央控制中心的数据库自然而然地就自动地实现了更新的目的。

2.3 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规划和管理

智能电网实现智能化、优化调度,进行有效管理,用最低的成本提供符合期望的功能,其中智能电网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利用新型的、洁净的、可再生的资源进行间歇性发电,实现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损耗,对于当今时代所提倡的“发展低碳经济、生活”是有积极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望实现智能电网与电信、电视等的统一,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由上述内容可知,在统一模式下的信息系统中,智能电网对电力子系统的控制管理内容,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得以实现,即自动检查、自动寻的、自动求解和自动执行。这当中的“被控制管理的电网子系统”既能够是一个系统层子系统,也可以是电网元件或厂/站层子系统。对于一个系统层子系统而言,其功能就是通过利用各级调度控制中心的管理权限,对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并对系统的所有目的状态实施检查和监视,实现对智能电网子系统所有状态的智能化监控。

2.4 系统交互组件

所谓业务交互组件具备维护与信息更新查询功能,该组件可以根据煤电力系统规划工作中机器设备和管理设施的起止运行时间、种类等属性及时预警消息,电力设备信息变化时它可以及时更新维护数据。业务交互组件还拥有设置煤矿管理系统的相关参数、维护系统数据库、权限管理等维护功能。用来查询系统属性、显示系统的组件是由子系统渲染、交互及属性查询组件三方面构成的。渲染组件包含两个组成部分,这两部分即为矢量和栅格,这是它运用了矢栅混合技术产生的结果。交互组件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漫游、缩小、放大等众多功能,且能够以用户初始位置为依据制定捷径。操作人员还可以应用属性查询组件点选查询各种设施属性信息或者利用SQL语言实现更为复杂的查询功能。

3智能电网新技术在电力系统规划中作用

3.1电网规划在电力系统中的意义

由于现在我国电网规划工作规划不到位、不全面等原因,甚至有些新电网建设投运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出现超负荷、长期负荷等,还有些施工难度大。总之,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无法保证电网建设工程质量或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等。

除此之外,我国存在着电源与电网这两种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这一矛盾在资源锐减的当今社会中越来越激烈,同时由于我国的电力输送能力较差,我国资源供给不平衡问题仍然严峻,还造成交通紧张等,例如我国北部、西部的电力往我国负荷较为密集的地区输送较为困难。

另外,我国互联电输电能力较差,区域之间的电网互济与跨流域补偿等能力也较差,由于上述各种原因,想要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电是较难满足需求的。所以电力系统中的电网规划很重要。

3.2智能电网具有的优点

智能电网具有实现双向通信、实时监控与数据整合、及时调度、智能化资源配置、接入新能源实现分布式能源管理等优点,从整体上看,智能电网使供电效率得到提高,供电的质量得到改善,实现电网商业化,同时对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消耗有积极作用。

3.3智能电网规化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智能电网实现智能化、优化调度,进行有效管理,用最低的成本提供符合期望的功能,其中智能电网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利用新型的、洁净的、可再生的资源进行间歇性发电,实现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损耗,对于当今时代所提倡的“发展低碳经济、生活”是有积极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望实现智能电网与电信、电视等的统一,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除此之外,由于智能电网具有“自愈”的特点,该功能能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同时,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智能电网的发展。

总结智能电网对电力系统的规划的作用,共有三点:电网规划需要更加注重资源战略计划的发展,电网规划需要注重用户侧的特性,电网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电网的动态运行特点。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将智能电网应用到电力系统中来,不但可以大幅降低电力企业管理难度,还能很好地控制技术成本,最终求得电力规划管理的最优化解。 为此,我们务须不断探索新型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策略,做到事前规划,提前排除,预先处理,未雨而绸缪,防患于未然。 全面加强煤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规划水平,使电力系统的规划作业更加安全稳定地进行,确保实现电力系统规划零故障目标,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蔡丹君,胡婧.智能电网的三个关键词[J].国家电网,2009.

[2]刘骥,黄围方,徐石明.智能电网状态监测的发展[J].电力建设;2009,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