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药发展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药发展存在问题范文1
【关键词】安国药业;质量问题;创新
一、安国药业基本情况简介
安国药业源于北宋,盛于明清,历史已逾千年,素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历史上著名的“祁药”、山药、紫菀、沙参、薏米、芥穗、白芷、花粉就产自安国,药材加工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已具有相当规模,历史上加工生产的“百刀槟榔”、“蝉翼清夏”、“镑制犀角”、“云片鹿茸”四个品种被称为“祁州四绝”。繁荣的中药材交易和精湛绝伦的加工技艺,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中药材种植基础雄厚。安国是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药材之乡”和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中药材)生产示范县,自然条件优越,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中药材年均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种植品种达300多个,年提供商品药材2500万公斤,其中沙参、花粉、板兰根等十几个品种产量居全国前列,总产量中河北省药材总产量的70%以上。中药材市场规模宏大。安国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东方药城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从业人员2.5万人,经营品种2000多个,日吞吐量300余吨,年成交额已逾60亿元。由于东方药城的市场变化对全国中药材市场总量、价格影响较大,被誉为国内中药材行情的“晴雨表”。东方药城经营触角遍及全国各地,辐射港台、东南亚、欧美、澳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药材出口占河北省中药材出口总量的65%以上,是国内中药材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二、安国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
(1)中药材质量问题。作者评估了在安国市场上流通的300多种常用的中药材,80%以上都存在质量问题,有严重的质量问题的中药材有:土茯苓、骨碎补、百合、党参、红参、法半夏、前胡、白头翁、两面针、冬葵子、皂角刺、石韦、胡黄连;有质量问题的中药材有:黄精、太子参、当归、独活、麦冬、、瓜子金、酸枣仁、降香、山奈、柴胡、苍术、南龙胆草、桑寄生、川穹、广豆根、何首乌、熟地、猪牙皂、菟丝子、远志。以上中药材品种质量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种混肴引起的重量问题。例如白花蛇舌草,该品种就有大量的同属植物水线草,混淆在该品种中流通,估计每年有500吨以上混淆使用。分析原因,主要是中药材本身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一物多名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混淆较为严重。二是掺杂使假以假乱真引起的质量问题。去年至今,当归价涨,就有独活掺入当归里销售,主要是因为药材品种价格上涨时,就会有大量同属植物或形近的品种掺入其中混合销售。三是药材加工不规范引起的质量问题。药商为了使药材外表美观,采用硫熏、工业双氧水泡洗的方法处理药材,如天麻全国年需求量达4000吨,80%采用硫熏的方式加工,使天麻中的主要成分天麻素严重破坏,含量降低。四是储藏不当及存放时间长引起的质量问题。药材储藏条件简陋,多式麻袋、编织袋包装、自然条件存放,一些药材因存放时间延长而有效成分损失,尤其是含挥发性成分药材,在存放过程中有效成分随香气而流失,影响质量。(2)产品创新滞后。不夸张的说,我国中药业的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靠吃祖宗的老本,创新不多,生产工艺落后,中成药产品外观“粗大黑”,剂型多是“丸散膏丹汤”。《本草纲目》收载的剂型近40种,除现代应用的片剂、注射剂、滴丸、胶囊剂除外,其它药物剂型几乎齐备。而今天的药物剂型也只不过40多种,仅比李时珍时代前进了一小步。中药一次用量(质量)常是西药的十几倍或几十倍,服用不便,且煎制费时费功,难以适应现代人类的新需求。(3)加工生产方面标准化程度低。加工点分布散、规模小,简单手工和机械为主的家庭作坊式初级加工占主角或为大部分药材企业的前身。企业大多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状态。(4)药材种植方面缺乏技术创新是最大障碍。根茎类药材多有重茬问题。地黄一般需换地倒茬,否则第三茬几乎无产量。安国1991、1992年种祁黄芪数万亩,连续种植地力下降,根皮现斑病,2003、2004年仅种千亩,黄芪产区转迁山东、陕西,安国几乎失去此品牌。白术受气候影响,安国7、8月下种11月转冷,不再生长,而浙江11月气候适宜,安国以低价出售种苗给浙江,收益大减。与土质气候“随机应变”的创新技术是提高药材品质和收益的关键。(5)中药产品流通市场呈低效率、低收益和低信用度的特点。部分药商进行初级药材期货生意,低价错季购进各地优秀药材储存,待时机高价卖出。目前安国正着手搭建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包装整理、质检商检、期货交易一体的全国最大产地与中转结合型中药材物流基地。
三、思路及建议
中医药发展存在问题范文2
我县的19个镇级医疗机构中,有中医药人员276名,按计划应培训276人,实际培训276人,培训率为100%,全年参加培训学习4147人天,平均每人15.03天/年;我县各村卫生站共有中医药人员195名,全年参加培训学习2925人天,平均每人15天/年,经过一年努力,达到了计划要求。
二、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建立我县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XX年,我县成立了以卫生局分管中医药工作的副局长任朝霞为组长的郫县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基层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各镇卫生院成立了院长领导下的中医管理科,具体负责培训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了镇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卫生局通过各种会议反复向各医院院长、分管人员强调镇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提高我县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振兴中医、发展中医,切实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中“中西医并重”的战略方针和我县卫生系统的“科教兴卫”政策,及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是为了保障最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我县XX年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以后卫生工作的重点,这样引起了各级医院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重视,从而在思想和认识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学习方式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我县中医药人员综合素质。
1.加强县中医院对基层指导。XX年卫生局联系县中医院基层指导科,组织了技术骨干244人次,下基层,对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专家查房,深入到医院、到病床旁指导基层中医药人员临床实践和技术操作,全年指导各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460余人次。
2.举办培训班和学术讲座。本年度我县举办了一次中医药人员集中培训班和三次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业务讲座,和一次学术交流年会,全县中医药人员共有500余人次参加了集中培训和业务讲座。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了现代中医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掌握了用西医诊疗手段配合中医辩证施治进行诊疗活动,使我县中医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3.以镇为单位开展培训。各医院每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全院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全年共培训各医院中医药人员4147人次,平均每人15.03天/年。另外要求各镇卫生院利用每月的乡村医生例会,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共计培训乡村医生2925人次,平均每人15天/年。
4.继续开展学历培训。XX年全县共有99名中医药人员继续参加郫县卫校与成都卫校联办的“乡村医士社区医学函授班(中专)”和郫县卫校与成都市中医药大学联办的“中西医结合分段脱产大专班”的学习,使广大中医药人员在获得学历教育的同时,提高中医药知识理论水平。
(四)落实各种措施,保障中医药培训工作得到落实。
1.卫生局将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纳入了全年目标任务,并在半年检查和年终检查时,对各医院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进行考核,督促各医疗单位对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视和落实。各镇卫生院也加强了对村卫生站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的目标管理,督促各卫生站中医药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并把培训学习纳入对村卫生站的目标管理中来。
2.为促进我县卫生技术人员自觉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结合“抗非”工作,对卫技人员进行了分期的培训和考试,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良好氛围。同时,县卫生局编写了中医药专业知识资料汇编、中医药人员职责、制度、中医药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把卫技人员考试考核成绩与上岗资格挂钩,进一步促进了相关人员将压力变为动力,拾书补遗,取得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都有所提高的实效。
与此同时,各镇卫生院也以考代训,组织了乡村医生考试。
3.XX年卫生局加强了对中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的管理,要求各医疗机构中未取得中专学历认证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按照县卫生局的安排布署,继续参加县以上的中专学历培训,并取得中专学历。中专学历作为各镇卫生院人员聘用或职称评定,以及个体卫生人员和乡村医生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执业的重要依据。已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人员和乡村医生在规定期限内未取得中专学历认证,卫生局依法取缔其执业资格。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县XX年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作时间与学习培训时间冲突的矛盾。通过一年的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我们发现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工学矛盾,常出现因单位排班上的问题没有参加学习培训。
中医药发展存在问题范文3
【关键词】中医药;医德培养;医德现状;重要性;建议
人们衡量一个医生好坏的标准,除了医术之外,医德也是非常重要的。医德就是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的精髓之一的中医药学,在现代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受到了世界的认可,培养中医药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医德教育。
一、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医德现状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医德是非常重要的,古代那些具有高尚医德的名医,总是能够受到人们的赞扬,名传四方。中医药学发展到现代,医德依旧是人们衡量医生好坏的重要标准。
总体来说,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医德现状呈现出来的态势是良好的。大部分中医药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涌现出了一大批舍己为人,不计功利的优秀中医工作者。但不能忽略的是,在现代社会之中,还存在着一小部分道德败坏的医务人员的情况。近年来,医患纠纷的话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此折射出当今个别医务人员的医德确实存在问题。
出现部分中医药从业人员医德败坏的状况绝非偶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因为职业的重要性,面临的诱惑更大,一些从业人员面对诱惑的抵制力不够,出现了医德败坏的现象。通过上述中医药从业者的医德现状分析,我们发现,开展中医药人才医德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医药人才的医德培养的重要性
医务工作者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关注,关键在于医生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所承担的是救死扶伤的重任。对中医药人才展开医德教育,能够让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医患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关系,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医患纠纷事件,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来说意义重大。
对于中医药学生来说,他们接受医德教育,能够在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从事医务工作的“神圣使命”,从而更加热爱这个职业,学习相关课程的时候,也会更加地投入。而对于已经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来说,具备良好的医德,能够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也会从中收获到更多的快乐。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道德教育,对中医药人才进行医德的培养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潜能,能够确保医务人员获取竞争优势。
三、现代中医药人才医德培养的举措
一是要将医德教育列入中医药学专业学习科目之中。学校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摇篮,因此,对中医药人才展开医德培养,可以从各高校着手,将医德教育列入中医药学专业的学习科目之中,让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科目的同时,直接接受医德教育。医德教育的相关科目不应该过于死板,要结合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是医务人员的先进工作事迹,让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医德教育相关科目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医生职业的神圣使命,感受到医德的魅力,立志将来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医务人员。
二是要注重医德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医德培养,可以跟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有很多的理念都是与医德相契合的,在对中医药人才展开医德教育的时候,可以结合中医药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名著,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些内容都可以贯穿到医德教育之中,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学习者。
三是要加强医德宣传力度。对于从事中医药的医务人员来说,医院相关的部门,可以适时的展开医德宣传活动,组织相关的医德教育,宣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医学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时刻保持警戒心理,暗示自己要遵守医德,能够让医务人员在工作之中,抵制住不良诱惑,在诱惑面前,坚持说“不”。
四、结语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于医务人员的医德要求始终不变,对中医药人才开展医德的培养,对于个人、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中医药发展存在问题范文4
【关键词】就业形势 就业现状 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指的是在我国教育视野下所有接受高等教育学生的就业,这其中涵盖了高等学校的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学生。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属于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范畴。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是探索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前提。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根据我国教育部近年的人数统计,从2008年起,我国每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以每年接近10%的增幅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559万人到2011年的660万人,虽然实现了我国的“大众化教育”,但人数的增加,就业岗位的限制,使众多的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困境。同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参差不齐,很多高校为招揽生源,盲目开设相关专业,而社会的发展和各行业领域对人才需求的差异,导致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与其他各专业之间的供求不平衡。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就业与“被就业”的双向选择。大学生有权利自由选择就业单位,而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也有诸多门槛。社会的发展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越来越高,但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往往把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学校作为第一道门槛,以学校的名气来决定人才的能力素质高低。不难发现,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信息中指定只招聘毕业于“211”“985”等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把其余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同时,性别歧视也给众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极大的压力。特别是女性毕业生,在面对众多大型企业的招聘性别限制时,倍感就业压力巨大。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出现了错误的认识。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就业地点选在了东部地区以及一些沿海发达城市,造成发达城市就业形势严峻而中西部地区人才缺乏的局面。同时,当前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时越来越理性,面对就业前景,大部分毕业生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就业期望与现实就业间矛盾有所缓和,毕业生起薪普遍较低。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持消极态度,对就业的定义认识不足,很少有毕业生能正确区分就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自主创业意愿较低,将就业等同“稳定+高工资”,缺少冒险意识,从而导致了就业形势的加剧。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的需求,综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给众多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中医药院校大学毕业生虽然在专业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但这也只是针对中医药行业而言,当中医药行业就业机会逐渐饱和时,其给中医药院校大学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就更为严峻了。
(一)“综合型人才”的大环境就业使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陷入困局
当前,社会就业越来越强调“综合能力”,这给中医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带来极大的压力。中医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专业性相对较强,其就业机会主要来自于各大中医药企事业单位。但随着该行业就业机会的不断饱和,对于部分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机会的寻找将会越来越难。然而,几年的艰苦学习,专业知识的积累,要使中医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轻易放弃所学医药知识从事其他工作,相对较难,且思想包袱较大。当专业与所从事的行业不相关时,中医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感悟更多的是心有不甘。同时,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综合能力如社交、管理、组织协调等的培养,导致其在寻求其他就业机会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相对“死板”,与“视野狭小”并存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特殊性决定了其毕业生就业行业的相对固定性。在寻找就业机会时,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观念相对“死板”,认为从事医务行业工资待遇较好,稳定且风险小,铁饭碗思想严重。大部分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毕业时一门心思往医药行业单位钻,而忽视其他更多好的就业机会,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医药行业求职的竞争力。就业视野的狭小,导致很多大学生实习时选择去医院,临床等,对其他行业甚至与其专业相关的行业考虑较少,如医药销售行业、医疗保健行业等。
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属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范畴。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形势也直接影响到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医药院校面临的问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样化,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意识强, 能够立志报国、服务社会,追求高层次的工作、学习、生活目标。但中医药院校专业的特殊性使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又具有不同的一面:专业技术性强、就业渠道窄、思想观念传统。同时,社会对医学的认同主流偏向西医,中医学并未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接受。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医药毕业生的思想压力增大,在择业时不能正确、乐观地面对现实。综上所述,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中医药发展存在问题范文5
外感高热以卒感实邪为致病因素;卫气失固为发病之内因;正邪交争为发热的根本病因。六邪毒,疫疠之气,客于肌腠,正气与邪毒交争,阳郁而发热。古方麻黄汤即是通过发汗之法,解决正邪交争的问题,使邪毒由肌腠而出,达到人体阴阳气血平衡的目的。
内伤高热的病因与劳倦、饮食、情志、瘀血、湿热及脏腑阴阳气血亏虚诸因素有关。由气滞、瘀血、痰湿所致者,乃气、血、津液郁滞,壅结阻遏,毒邪内生而引起发热;阴阳气血不足者属虚,多为脏腑功能失调,邪毒内生所致。
总之,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均可致使邪毒产生,其病机以正气与邪毒相争为病机关键,热因毒生,毒因热长。中医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高热,伤寒论中的太阳、少阳和阳明高热;或内伤杂病过程中出现的因实因虚而引起的高热都与邪毒相关。退热的中医方剂中,都有解毒的药物,而许多解毒的药物,还有化瘀的功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明解毒化瘀在高热的治疗中,具有明显清除炎症介质及内毒素的功效,这一点是现代医学无法比拟的。
中医药在急性高热中应用的有利因素
古人通过长期的总结与临床实践,摸索出较比完整的中医热病理论与治疗方法。中医通过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平衡的状态与治疗邪毒等手段来达到退热的目的,通过灵活运用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使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法,对高热进行治疗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例如,古方温病三宝,对于实证高热就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古方补中益气汤治疗虚证高热,其机理是补虚与攻毒,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黄芪、升麻、柴胡三药是必须使用的。这些都是中医药治疗高热的典型例证。此外,除古书记载的热病理论与治疗方法外,还有许多散在的民间治疗热病的单方、验方,在热病的治疗中都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高热产生的原因很多,弄清其机理比较困难,可能经过许多的理化检查后,结果却未见明显的异常,有的高热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虽热退,但病因始终未明,但是我们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辨证用药,驱除邪毒后可达满意的效果。因此,历代中医都将辨证论治视为治病救人的法宝。
中医药在急性高热中应用的不利因素
首先:是我们中医本身的原因:①我们中医医生中许多人,对于中医药治疗高热缺乏信心,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中医师没能从中医病因病机上分析高热的由来,对其产生之因思路不清,不能从病原入手;②我们中医师对中医的基础理论掌握不够全面,不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继承上存在问题,所以,要求能够有所创新的将中医的辨证治疗方法应用于高热治疗中也是存在难度的。③而最主要的一点,当遇见高热患者时,有的中医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用西药治疗,认为西药能够迅速起效,无形之中,将中医药排挤出治疗高热的范围,使中医药与高热无缘相见。④高热患者对中医药治疗高热心中存在疑虑,难以接受。⑤没有给中医治疗高热立法,医生害怕用中医药治疗,出现耽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而用西医治疗,出现上述的几率要少得多。
其次:患者本身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高热患者寻求治疗时,首先想到的是西医药,大都愿意静点西药,不相信中药亦可收到满意的退热效果。不相信中医治疗方法。
非典之后,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及医疗界人士,还是普通百姓都对高热有了新的认识,都提高了对高热的警惕性,很多传染性疾病发病过程中都会出现高热,为预防传染区域扩大,截断传染源,制订了高热登记报告制度,虽然提高了了对类似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几率,但是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广大医生的工作量,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时刻考虑高热的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怕误诊漏报,造成医务人员不愿诊治高热的患者。
中医药在急性高热中应用的前景
鉴于中医药不良反应小,简捷方便,现已突破单纯的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随着注射剂、喷雾剂等新剂型的出现,中医药将更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西药不良反应较多,而中药无明显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高热将有更加广阔的空间。近年来高热急症的研究已成为中医科研与临床的热点,中医治疗高热急症已具有明显的潜在优势,展示出卓有成效的前景。
中医治疗疾病上早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诸法,治疗高热也不例外,时至今日治疗高热方法不断丰富多样,物理降温、滴鼻、针刺、灌肠、中药针剂、皮肤给药等新方法、新途径的出现使治疗更加方便。中医治疗采用的是整体治疗,通过全身各种状态的调整,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不是拘泥在某一环节或层面,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最新模式,这是中医药治疗高热的优势所在,在不远的将来,治疗急性高热的中医药将占领高热的舞台。
中医药发展存在问题范文6
关键词:中医药;出口
1 中医药出口的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约80%人口使用不同的传统医药进行治病或者保健。据西方一些权威机构的调查,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替代疗法。而且由于西药是一种单纯的化学合成品,其中有些药物会有大量的毒副作用,即使某些药物临床试验证明无明显毒副作用,这种化学合成药物也会大大增加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
据统计,2011年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日本和韩国的汉方药占80%和10%,印度、新加坡等国占6%,我国中医药只占3%左右的市场份额。而日本和韩国的原料有70%到80%来自中国,虽然我国有4000多种中药制剂,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仅仅占了3%左右的份额[1]。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医药出口势在必行。
2 我国中医药出口的SWOT分析
2.1机遇
2.1.1细菌病毒等致病源发生着快速的改变 细菌病毒等致病源在人们的医疗技术攻击下,不断被筛选,最后留下的一定是更强的细菌病毒等致病源。所以它们在快速进化着,而西医以药为依靠对象,用药对抗疾病,是药对病菌的单靶点作用,这就导致了西医的滞后性,无法在细菌病毒等致病源更新换代的时候,有效的治愈患者。而中药不同,似宏观与微观的区别,宏观可以统帅一切,而微观只能说明和解释宏观。因此,中医药主要并非对病毒病菌作用,可能具有一定的多靶点性作用,但是更多的是提升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即改变人体免疫调节能力。
2.1.2以其他形式走出国门 目前,西方国家应用中药的步伐正在加快,包括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魁茨汀示范中医院等众多组织,都在尝试应用中草药,尝试完全用中医治疗,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魁茨汀示范中医院已经拥有70个床位。由此,美国《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的出台,在食品与药品之间为草药留下一块发展空间[2]。因此,以保健食品、补充剂等名义进入国际市场,将会更加容易与简便,且相对于药品出口价格较低,其利润仍在国内市场的四倍以上。
2.1.3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完善 中医药在融合了西医的解释后,将更加精确,且中医药将会是西医现阶段瓶颈的催化剂。中医药的国际贸易将推动中医与西医的交流,以及双方同时的进步,国际化的中医将给医疗领域一个崭新的未来。
2.1.4外国民众渐渐认可中医药 据WTO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占世界人口的80%,而且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传统医学的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并在五大洲设立了26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世界上已经有67个国家的政府正式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3]。
2.2 威胁
2.2.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中医药出口不断增长,所以我国丰富的传统中医药资源被一些其他国家医药企业无偿利用,甚至打着合作、并购等旗号,窃取抢夺一些我国有价值的中医药方,并高价卖回中国。这种无专利保护的现象也会导致很多仿冒产品盛行,由此,很多国外企业不愿意购买无专利保护的产品,中医药无法在国外市场很好的生存。
2.2.2非关税壁垒高筑 近年,国际市场不断的加高"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以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等,严重阻碍了中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的脚步。上市注册壁垒和认证制度壁垒对中药注册技术法规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多用西药标准,导致我国中医药很难通过GAP、GMP、GLP、GCP等认证,而且还有技术标准壁垒,严格苛刻的标准美国药典及欧洲药典标准导致中药产品很难以药品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使得不够完善的中医药产业更加难以国际化。
2.2.3国外西医植物药入侵中药国际市场 目前,中医在我国国内还没办法达成一致标准,很多人对中医意见颇深,而且中国中西分离,中医药产业本身也无创新,而且质量无保证,也无系统化的检验标准,导致西医草药以创新,剂量小,使用简便等优势渐渐占领市场。
2.3优势
2.3.1毒副作用小,且有疗效 西药由于作用单一,局部对抗,毒副作用很大,淘汰PPA就是一例[3]。而中药取自于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或矿物,对人体副作用很小。如感冒,西医的药更多是刺激大脑神经元受体,调节体温促使人出汗,达到降温效果,而中医姜枣汤则是利用热汤以及姜枣红糖等辛辣的食物,刺激人体促使其自我调节达到出汗降温效果。中医治疗方法更加温和,贴近自然且无副作用。化学药研发用单一的化合物进行治疗的模式,同中药分阶段、多靶点、多功能进行多元的治疗相比西药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2]。
2.3.2治疗成本较低 西医采用各种机器从人体各个部位采集数据达到确诊的方式大大增加医疗的开销,而且西医分科严重,导致无法整体看待问题。近年来,西药进入瓶颈期,开发困难,导致经费增加,成本增高,医疗费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问题。
2.3.3防治疑难杂症潜力巨大 中医根据个体差异、病变环节,结合数千年不可计数的临床验证,使用纯天然、多成分配合的复方进行多靶点,多环节调整,在防治疑难杂症上有巨大的潜力。比如说,咳嗽,慢性咽炎,花粉病,皮肤病等病症,中药就有着西药难以企及的疗效,西药只能抑制咳嗽却无法根治。而在SARS,禽流感,艾滋病等严重流行病上,中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认可。
2.3.4中药材以及药方资源丰富 我国作为中医药大国,具有很丰富的药材优势及药方优势,已查明中药材12807种,现存方剂10多万。以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来讲,我国在中医药出口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4]。
2.3.5已有打开市场的先兆 目前,针灸在西方一些主流国家的西医也会使用,如美国、德国、冰岛、新西兰等国家都对针灸赞不绝口。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承认中医针灸在治疗上的重要意义。现实驱使美国卫生部高度重视替代医学部分,包括中医,美国国立卫生院属下设立了一个非主流医学办公室,2001年预算达到1亿美元,近五年研究预算以每年50%~100%速度增长。而且美国FDA已经开始对天然药物改变态度,允许送检药物以图谱形式提交,这将利于含多种成分中医药制剂打入国际市场。
2.4 劣势
2.4.1文化差异 中药成分很多,导致无法说清楚是哪种成分有作用。美国FDA验证规定要求必须说清楚,是很难进入国外市场的原因之一。因见效慢,中药的生产和销售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不过西药,而且有些中医药企业更是以手工制作为基础。
2.4.2标准差异 西药是在针对疾病的普遍规律下产生的,有实验依据,有明确标准。由于中西药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产生的药的标准不同,导致纯正的中药出口困难。当然也存在剂型等不符合现代要求。而且我国中药一直没有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中药检测标准,导致我国中药的国际形象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2.4.3缺乏合法地位 我国中药在很多国家都不被理解,而且解释不清楚,让他们对中药有了错误的认识。
2.4.4出口比例不合理 我国中药制剂技术相对落后,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瓶颈,直接造成我国中药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药材和提取物为主,出口比例不合理,产值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无力去搞研发,改进工艺,提高质量。
3 考虑SWOT分析的营销战略
中医药出口的营销方案应该是大力扬长改短的长久性方案。而且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并完成技术上的改革从根本改变其威胁与劣势。
3.1政府职能性引导 在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中国政府也应该对中医药产业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2]。首先,建立高水平、更加国际化的中医药标准,保证中医药的质量安全,加强中药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建设。其次,国家应该加强与各国政府间的沟通合作,国际展会等公开机会将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推向国际舞台,建立一个国际公认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最后,制订出我国中药出口方针政策,并且鼓励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3.2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但要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机制,而且要让传承人或是拥有核心技术的人有保护产权的意识。企业也要在内部建立起一些商业秘密的条约或者条款,中医药的传承人应该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他们应该享有生产和销售传统中医药所带来的各项利益。
3.3传统中医药的创新 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①从工艺入手,中医药企业可以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工艺,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炮制方法生产出同样效果的中医药以大大增加生产率。②从配方方面入手,更多的科研放在配方方面,用科学方式极大地解释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并开始大量的临床试验以证明其功效,让其更加与世界各国标准相接轨。
3.4人才培养 中医药的教育事业应该迎合国际市场变化,配合"以医带药"、"以医代销"的模式,培养全面型人才。主要培养既熟悉西医,又掌握中医药知识并能运用中医药理论,还能运用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知识开拓国际市场的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3.5补缺营销 中西医各有优点与劣势,因此,应比较中西医学的优劣,集中精力于自身特色上。让自我特色更加有优势,便会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比较分析国外市场及中医药出口现状,以补缺者形态占领国外市场空缺才是最好的出口方式。
4 结论
综述,中医药的前景极好,而且随着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提升,我国中医药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及技术生产,贸易壁垒等劣势与威胁是必然会被解决,最终一定会使中医药真正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朱选功. 我国中医药出口的SWOT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11, 3:117-119.
[2]方宁,罗书宏. 真正的中医药出口还需要十几[J].中国对外贸易, 2010, 5(5):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