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高考改革的利与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高考改革的利与弊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复习;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20-01
历史复习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我们到底对所谓"基础主干知识"的宽度与深度的定位准不准,对热点问题的"隐性介入"的认识足不足,知识储备充分不充分,知识联系紧密不紧密等等,都是值得好好反思的。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历史教学到底怎样教,方能在高考中处于不败之地呢?
1.以教材为本,树立新观念
课改后的新高考仍侧重考查查基础知识,但在考查方式上不再是历史知识的简单再认,也就是原来那种直问直答的题目已经不可能出现,而是体现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按部就班地梳理教材的知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高三的历史复习教学中要首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善于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倡导师生互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怕挫折,奋发有为的人格品质,和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知的科学态度;要多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思 "的题型训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关心时事热点, 引导学生经常看新闻、读报纸、记政策。特别是国家召开的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出台的有关国家建设的政策、制定的涉及社会发展的方针等。
"从文明演进角度看历史"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总纲,与之相应,突出文明史观,关注文明历程、提升文明素养的理念,在近年的高考文综卷中层出不穷。如2007年第40题第(2)问"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突出考查了"民族融会、社会文明发展"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新史学观,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 审视历史。复习中,不仅要注意建构知识体系,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还要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考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此外也要使学生树立现代意识,密切关注现实,理性思考,关心时政问题,要学会鉴往知来,关注世界整体发展,关心人类共同命运。
2.以教材为依托,开发新资源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是资源就应注意挖掘和充分利用。要结合考纲和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和规律,回归课本,把课本搞熟搞透,从引言到课后练习、思考题;从正文到小字;从图、表、文字史料到课本注释,都必须落实"消化"、反复训练和强化。
新课标非常注重对学生历史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而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引用了大量有生命力的、时代感强的历史信息资料,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料,是培养学生历史信息整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一课中,当讲解到军事、民用企业性质的时候,我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2段小字内容。通过分析材料,可以得到洋务派兴办的军事企业的性质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企业;民用企业的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做到"论从史出",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作用。合理使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可以提高教材的利用律,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
3.创设情境教育,创新教学
历史新课标的精髓,在于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与学的新方式,因而民主、开放、探究性的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分析近年的高考文综试卷,考生在答题方面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例如,审题不到位、史实与结论不能有机融合、评价不得要领、文字表述无序、逻辑思维混乱等。探究其原因可能很多,而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不会用"。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3.1设置适于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教学环境是宽舒的、和谐的,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是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的导向是探究的、求异的。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心理是轻松的、愉悦的,其意识和思维也必然是开放、活跃和多向的,学生敢于和能够突破教材和教师的束缚,也敢于和能够用发散思维去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时,可创设条件,让学生开展诸如《长城的修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利与弊》、《王安石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讨论会。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在民主平等教学氛围下,进行讨论、探究,进行观点的正面交锋,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