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研究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工程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工程研究方向

环境工程研究方向范文1

【关键词】道路工程建设;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研究与评价方法

导言

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因为人类对自然环境剧烈而又频繁的开发活动,而导致的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造成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使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下降。例如,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和位于甘肃省中部的黄土沟壑地区,在这些地区内人类开发活动的力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使环境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其中,道路建设这一开发活动,有时甚至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永久性的影响。

一、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人类的开发活动是造成环境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我国农业部门统计,我国的盐碱土地在不包括沿海滩涂的情况下,已经多达5.2亿亩,除此之外,还有2.6亿亩潜在盐碱化土地,如果不对这类土地进行妥善利用,将会导致土地盐碱化大规模扩散。

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在山东省聊城、德州至淄博一带广泛分布,尤其在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地区分布最多,这些盐碱不但生态环境脆弱,生产能力也十分低下,在这些地区内有些土地甚至出现了退化现象。而导致这些现象出现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黄河沿岸的公路建设,近几年山东省的交通发展神速,但与此对应的便是土地局部地貌的破坏、土地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出现,在公路建成时还会对动物的迁徙造成影响。

(二)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中上游地区,海拔超过2500m,由于重力和水力的双重侵蚀下,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加上土质疏松,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00~500mm,而年均水分的蒸发量则多达1400~2000mm,属于严重缺水区,气候干旱,环境恶劣。

国家为了打通华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线,建设青藏公路,决定对黄土高坡进行交通开发,导致当地本就不多的水土资源进一步流失,植被草地面积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得不到有效地控制,河流泥沙增多,滑坡很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减产现象严重,在多达20余次重度干旱中,连年累计受旱面积以达到13000万亩,粮食减产累计600余万吨;由于降水稀少,城镇农村用水紧张,且水质卫生条件差。道路交通的建设在某种程度来说反而阻碍了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由于施工造成的环境问题,导致当地餐饮、旅游业发展缓慢;由于土地利用率低下,也严重阻了当地的招商和引资。

二、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方法

(一)3S技术的使用

3S技术,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在3S对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研究的资料库和信息来源,遥感技术负责搜索和更新环境空间的数据,而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有效地取得目标研究位置的精确地理坐标,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最新的定位信息。在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支持下,而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作为研究的资料库,还可以对环境的空间各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采集,可以用于环境监测管理等抖个方面。

3S技术的应用给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了实际的参考依据。

(二)景观生态学的使用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景观生态学是与生态学有着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科,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景观的结构、景观的功能与景观的动态,景观的结构同时也是景观的整体格局,是景观动态过程中的一种体现,整体格局和过程相互联系,景观的空间结构能影响生态学的研究过程,同时景观的结构也比景观的功能容易研究,所以在实际的研究中以景观的结构特征为主进行推测论断。

各种景观类型和各种空间配置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中,以空间格局指数为最基本的研究手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扩展生态空间格局的动态评估深度和广度。景观生态学把环境格局的分析方法和生态系统的实际监测相结合,研究空间环境演变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四、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一)环境的脆弱性分析

对当地环境的脆弱性进行特征上的分析,对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客观评价,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或恢复措施。生态环境的脆弱特征有: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地石砾化以及水土流失等,这些特征会造成土地的生产力和自我恢复力的下降,自然灾害的频度和强度增加等。

不同的地区内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来进行环境脆弱性的分析,自然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地质、气候、植被、外来物种等;人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过度地开垦、放牧和打渔,对农作物进行不合理种植,污染物排放以及人口的增长等。

(二)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和环境的恢复,涉及到的环境空间很广,例如湿地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高原区域和干旱区域等。

有关生态环境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大部分源于这个评价方法,而且这种方法目前还没形成统一的规范。评价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建立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第二个步骤,确定评价体系里指标所占的权重;第三个步骤;建立计算模型,采用综合分析法、环境格局指数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对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

结束语

随着外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未来交通密度的进一步地增大,施工方在进行交通的基础工程建设时,越来越注意由于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公路交通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评价一般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个方法一般分为三个的步骤进行:第一步,运用3S技术等方法,进行环境现场的调查,建立环境评价体系;第二步,确定人类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里各指标的权重;第三步,建立影响评价模型,利用数学原理进行计算。在研究研究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的研究上,各国的研究人员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但无论研究人员运用哪一种方法,都对生态环境有着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郝连娟,姚占勇.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法评价[J].公路,2013,06:187-192.

[2]郝连娟. 公路建设对黄河冲积平原盐碱地脆弱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保护[D].山东大学,2012.

[3]温r.生态脆弱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绿化模式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4]石.路域植物群落生态及植被修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环境工程研究方向范文2

1环境工程硕士教育现状及弊病

环境工程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1970年在新成立的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不懈努力下,环境工程学科的地位得以在美国确立。经历了确立后20多年的发展,目前环境工程学科在世界范围内正处在强劲的发展阶段。

作为一门集理论、实践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学科,环境工程学科具有鲜明的特点:(1)环境工程已发展为典型的交叉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计算机、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重叠和交叉;(2)环境工程在研究上朝着更微观的方向发展,而在工程上体现对节能高效工艺技术的需求;(3)不断出现的环境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新理论更新了专业知识和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使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日渐消失,表现在:

(1)对当今与环境工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新动向,特别是一些正在探索而尚未解决的问题,不敏感缺兴趣,少研究,不能或不敢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地提出和分析新问题,更谈不上有多少带创新性的学术新思想、新观点。

(2)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自主选题难、科研上手慢、研究思路不活跃、研究方法偏传统、攀登高峰缺勇气、开拓创新欠实力等现象,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多,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更少,因而未能充分起到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生力军的作用。

(3)学生进入社会后,面对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快速变换的环境问题、日新月异的工程技术及先进的污染监测治理手段,面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大量新课题,无论是专业知识、基本素质,还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均达不到社会对环境类高端人才的要求。

2硕士生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发展无疑对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教学理念,尤其在实验与实践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陈旧的硕士生培养模式己不再适应当前对人才需求的形势。如何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实践和创新型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借鉴国内其他高校本专业的教学改革,结合学校实际,青岛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从教学体系、实验环节和课外实践3方面进行了部分改革。

2.1教学体系的改革

我国传统高校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特点在于培养其自己获取知识并将之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使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讲课时重点启发学生在环境工程学术领域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

增加实验与实践性选修课的比例目前,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硕士教学计划中选修课,尤其是实验与实践选修课所占比例太小,选择范围限制太大。环境工程硕士生相较于本科生来说科研范围更专业化,研究性、实验与实践性更强,而且环境工程专业本身具有多学科交叉的性质,因此要求选修课程的范围更加广泛,尤其对于研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性的硕士生来说,跨专业,甚至跨学院选修课的安排显物专业的课程,水质自动化监测控制方向的学生需要研修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而环境污染物迁移建模方向的学生需要研修数学专业的课程。

传统的教学计划会导致同专业的学生所学课程没有明显差异性,极大地限制了环境工程硕士生今后的科研发展,制约了其个性与能力培养。如果选修课少的原因是缺少师资,建议采取跨校选课和跨校授课的方式解决,同时在本专业选修课中増设CAD制图、工程制图、计算机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工具类课程,増加自主实验与实践性题目,以提高硕士生在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中的整体素质。

案例、问题、项目和课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实验着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以案例、问题、项目和课题为中心组织教学与实验就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15。

与本科生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不同,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将案例、问题、项目和课题引入到教学内容中,通过分析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自己查找资料,参阅文献,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对策,设计解决方案,到实验室实验或到企业实践。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在环境工程学术领域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实验与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

取各校之长,办有自身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各高校在保证环境工程硕士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的同时,应结合各高校的特长加强相应的课程,办出有自身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例如: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可在农业环境方面有所侧重;地质院校的环境专业可发挥其地质优势,多涉及地质或自然环境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内容;海洋院校的环境工程应促进其海洋环境生态的保护研究;化学化工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可以更多设计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转化,以及各种污染物质的反应机理研究;而环境工程专业历史较长的综合院校也宜进一步拓宽基础教学,加强培养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环境工程硕士的环境人文精神环境工程硕士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我们在环境工程专业中融入环境社会和环境人文科学的内容。作为环境工程高层次的硕士研究生人才,更应该在精神和道德层面上加强对于环境工程学科内涵的理解,增强忧国忧民,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负责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作为21世纪环保型人才所肩负的历史重担,从而更加热忱和富有激情地投入到环保事业中。

在我校的环境工程硕士课程中开设有“环境伦理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政治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并且经常以实时出现的环境问题为题目让学生开展广泛的研讨会,并通过论文的形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或整治策略,从而让学生树立起环境意识与环境道德观、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保护全球观、环境政策法制观,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责任与价值,建立起道德底线与价值底线。

2.2实验环节的改革

环境工程硕士的传统实验教学缺乏综合性和创造性,基本实验技能多是从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中学得的,或是通过参与导师和高年级学生的实验课题获得。在本科的实验教学中因为学时有限,实验条件不足,实验安排仅能做最基本的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师也仅仅是满足教学计划要求,缺乏主动性及与学生的互动性,所以造成升入硕士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跟随导师和高年级生的实验课题学习实验技能,往往造成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实验方法和技能,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差。因此改革现行的环境工程硕士生的实验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环境工程硕士生的实验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理解还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综合的能力,因此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16。综合性实验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加强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可以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针对选定的专业问题,运用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分析综合,提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验,可以完全自主地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在强化综合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増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由于实验中任何一个步骤的失误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因此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下一步投入科学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密切联系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将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密切联系,不仅可以提高硕士生的实践能力,还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实际工程中所涉及的实验,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探索和研究性质,由于以工程为背景,使实验更有针对性,实验内容更加鲜活,学生不仅能了解局部,而且能了解全局,更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挥聪明才智,从而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针对盐度对污泥降解污染物和沉降性能影响的问题,设立污泥生物相监测和污泥特性分析实验,掌握污泥降解污染物和沉降性能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分析监测技能后,进一步通过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对不同盐度条件下的污泥特性进行分析,考察污泥盐度对活性污泥降解性能和沉降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查找资料,对问题进行分类总结,提出活性污泥降解污染物的最佳盐度范围和极限值,为实际工程提出相应的工程指标。

在将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密切联系的过程中,不仅应强调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重视,还应该强调其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价值和应用潜力。因为环境工程学科是工程性较强的专业,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将科学研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将科研结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2.3课外实践的改革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环境工程硕士生具有很强的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但是我国高校大多没有建立与环境工程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象。通过环境工程硕士课外实践环节的改革,总结出如下经验。

开展大型科技活动和工程设计竞赛通过开展大型科技活动和工程设计竞赛,激发环境工程硕士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培养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増强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不断充实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我校每学期都举办专家、教授讲座,举办科技活动周,开展学术研讨、环境工程类设计竞赛等活动,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对环境工程前沿技术的兴趣,并锻炼其实践能力。

校外参观定期安排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环保设计公司、环境监测局等单位进行认识实习,先了解企业的污染物处理等情况和处理工艺,以及面临的难题,然后将实际问题带回学校,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探讨。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动手做相关的模拟实验和工程设计,为工厂和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措施,再将解决办法和思路带回到企业。务必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工程专业必须面对实际的环境和工程问题,决不能理论偏离实际。

建立实践创新基地建立实践创新基地的目的是激励硕士生刻苦钻研,提高素质,勇于创新,多出成果。通过与本校合作的企业和工厂内设立相关的污染物治理实验室和工程设计室,将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生送去学习和实践,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兴趣,还可让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充分了解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促使其在实践创新基地实习中更主动地去掌握专业领域里的各项基本技能,使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强化对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加深了对工厂和企业产生污染物质的方式和污染程度的认识,为明确研究方向、适应环境规划与治理工作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结束语

环境工程研究方向范文3

关键词: 环境工程专业 促进就业 培养模式

环境工程专业是新兴专业,也是发展较快的专业,1977年,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之初,全国仅有7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到2004年,全国已有247所高等院校设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尤其是从1999年到2004年,环境工程专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仅仅5年间,新增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98所。尽管最近10年间,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重视,环保产业迅速崛起,新增不少环保就业岗位,但新增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人数远远超出了新增岗位数目,并且最近3年随着环境工程硕士、博士就业难度的加大,考研热也急剧降温,每年都有大量的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就业压力非常大,尤其是2009届毕业生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如何提高本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有效促进就业成为当下各个高校师生探讨的热点。我们认为调整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1.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个体而言代表了其“人才含金量”,关系到学习和就业的竞争力;对整体而言代表了祖国未来一代建设者的质量和水平[1]-[2]。环境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要具备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将主要精力放在学好本专业知识上,教师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或辅修专业,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使所学的专业课程有更为广泛的理论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另外,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鼓励同学们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如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学生会工作、假期社会实践工作等,让同学们能够独立地去思考、做事。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能为学生创造科研创新、互相学习的机会,提供展示自己多方面能力和才华的平台,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加强。

2.强化职业规划意识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EdwantBarfield)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重视职业规划的人[3]。职业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从事的职业及其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对在校大学生来说,职业规划就是通过规划的手段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4]。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就是要让每一位大学生充分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使之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密切关注和深入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职业信息,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为之努力和付出[5]。由于环境保护工作涉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诸多环境要素,环境工程专业又是涉及多学科的一个交叉学科,就业方向较多,就业面也比较宽广,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仪器设备开发、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等就业方向。各就业方向又有更详细的方向,如污染治理方向又包括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污染控制、生态破坏与修复等众多方向,污染治理还可分为治理技术的机理研究、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但大多同学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只是这些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或是一个方向的某一个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及早了解专业和专业就业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加强该方向的知识储备,除了学好教学计划中所开设的课程外,还要再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并加强实践练习,从而在毕业时在某一方面已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底,已能够独立地开展实际工作,代替目前什么都了解,但什么都了解不深,需通过几年工作以后才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才能独立开展工作的局面。

3.加强导师制培养模式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组织学科带头人和大批教学、科研的骨干教师,在本科期间或高年级本科生中定点定人进行因材施教的制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竞争及工作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6]-[7]。我们认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导师制应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以后开始,此时学生已逐步开始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逐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和本专业老师的研究方向,让学生采用单向选择的方式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向和老师(但一个老师指导学生不宜过多,一般应在5人以内)。指导老师要经常与所带的学生交流、沟通、指导选课、布置并验收所查阅的资料书籍和记录的笔记,指导学生尽快参与到自己研究的课题中来,尤其是多参与到导师所从事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横向课题中,譬如导师与企业合作的一些污染治理工程项目,一些环境风险评估项目,等等。开始可以用类似的基础资料让学生模拟着做,逐步让参与到真实项目中来,最后放开让学生去独立地完成一个项目。这样既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又可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完成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接轨,避免学生在就业时因没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的尴尬局面。

4.开拓多元化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价等课程,这些课程都系统地阐述了某一环境要素的基本污染治理技术理论,但在实际工作中仅靠学习了这些课程是很难独立地完成某项工程治理任务,因为很多工程项目都是通过多种技术或工艺组合的方式才能达到治理效果,需要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而由于环境污染要素的复杂性,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或工艺组合是需要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积累的,这也正是目前用人单位不愿要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的主要原因。鉴于这种情况,就要通过多渠道锻炼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尤其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课本上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通过多种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积累学生的工作实践经验,譬如除了现在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普遍安排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外,还要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布置一些工艺设计、案例分析方面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调研或查图书馆的方式设计出自己的方案,然后通过课堂讨论来总结最优方案,这样既可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又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积累大量实践经验。另外,可经常邀请一些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课堂给大家传授、交流工程实践经验,来替代目前各高校盲目追从而对学生枯燥无味、摸不到边际的学术交流。这种模式相当于同学们走了捷径,积累了别人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既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又把这些经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5.试设3+1课程体系

所谓3+1课程体系是指大学的理论课程教学在前三年全部完成,最后一年全部用来毕业实习,可以让学生跟着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做项目,也可以直接把学生送到一些环境工程公司或咨询公司,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使他们在毕业前已初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接轨。这样他们在毕业时已经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对于就业和择业都有较大的帮助。这种模式目前已在我校进行尝试,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毕业时大多同学业务已经相对熟练,有一部分就直接留在实习单位工作。但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把7个学期的理论课程压缩到6个学期,在修订教学大纲时,要合理地安排各学期课程门数和内容,避免因课程负荷太重,同学们出现厌学情绪。

6.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目前环境工程就业难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就业观念还不够解放,大多同学就业最佳选择目标就是各级行政环保部门或其它相关的环保事业单位,就是所谓的“铁饭碗”单位,但当下想进这类部门要经公务员考试,实际上由于受编制的限制,进到这类单位的人数都是非常有限的。进不了“铁饭碗”的单位,大多同学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地市级城市以上的环境工程公司、环境咨询公司或清洁生产审核公司,这类公司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逐步趋于稳定状态,公司员工也趋于饱和状态,公司新进人员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新进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多要求新进人员要有工作经验,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这样就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但是,在一些工厂企业的环保部门因工作环境差,厂址偏离市区,受到了同学们的漠视。这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同学们的就业观念,促进多渠道就业。

以上培养模式中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多元化专业课教学模式和3+1课程模式已在河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推广,我们认为这些培养模式对于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就业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在更多高校和相关专业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必涛,肖旭.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2):325-328.

[2]程轶宏,汪小飞.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科技信息,2009,23:183-186.

[3]李丽芳.美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的发展与创新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5):39-42.

[4]刘瑞晶.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就业率[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111-112.

[5]曹根阳,肖信华.大学生职业规划模式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Z1):143-144.

环境工程研究方向范文4

三维动画(3Dmax)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设计师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尺寸形状在这个虚拟世界当中建立模型和场景,然后根据要求设定虚拟摄像机的运动、模型的运动轨迹等其他的动画参数。3Dmax软件具有强大的动画表达能力,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从静态、单个的模型展示到动态、复杂的场景模拟。它几乎能够模拟任何种类的动画以及动画的组合,利用计算计算机图形生成和处理功能仿真实现一些模型,容易产生一些形象逼真的动画。在环境工程当中,普通的二维平面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环境工程的要求,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逐步成熟,应用三维动画技术可以直观、形象的演示环境污染处理的过程,提前排除不可行的处理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动画仿真的内容和形式

2.1污染扩散模式模拟

污染物扩散模型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基础的数据。正确模拟污染物在输送过程中经历的各种大气过程能够提高模型的精度,是污染扩散模式的重点研究方向。污染扩散模式分为高斯扩散模式、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对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研究,在模拟预测模型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放缩所选的适宜性。目前剖面二维多项模型仅仅考虑了竖直面的扩散变化,很少考虑到水平面的扩散问题。利用3DMax动画技术,可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作用,直观表现出污染物在大气中进行烟气抬升、化学转换等过程。根据动画仿真内容,可以方面确定选取不同的扩散模式进行分析,便于确定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2.2污染处理流程模拟

利用3DMax动画演示技术,可以形象生动的演示污染处理的流程,这里介绍一种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MBR工艺由调节池、膜池、清水池以及配套设备构成。将膜组件安装到膜池中,将其平稳固定,再将曝气管、集气管与其相应管道连接好,从而组成MBR系统。MBR正常运行时,由调节池内调节水泵,向膜池当中注入污水,并投加活性污泥。然后启动鼓风机,空气通过膜组件下部的微孔曝气管,排除微小均匀的气泡,气泡均匀上升,促使膜片轻微抖动,形成错流,冲刷膜片表面,这样能更好的放置膜污染堵塞。启动自吸泵,经膜过滤的清水,通过自吸泵的抽吸进入清水池。通过液位仪来控制调节池内水位,来保证膜组件一直浸没在水中正常产水。

3、动画制作的一般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涉及到很多的知识领域,首先得制定环境工程方案,在拟定好环境工程方案后需要建立相关模型,建模后,模型的色彩和光泽度跟实物相比差距很大,需要使用材质贴图来更好的模拟实物。模型设置完成后需要实现模型的动作,一次性的完成整个环境工程的演示过程,实现模型动作之间的相关性。在模型之间运动产生相关性后,要实现某一运动,仅仅需要对一个模型操作就行。在制作基于3DMax三维动画时,建模是最关键的一步,其他材质、摄影、灯光都要在所建模型基础上实现。建模的方法很多,比如几何体建模、MURBS建模、Surface建模,因此在建立模型当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建模方式。同时要注意设置好制作环境的尺寸、显示设置等,方便后期的观察和制作。

4、结论

环境工程研究方向范文5

关键词:毕业设计;环境工程专业;过程管理;就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如何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知识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1]。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学习实践使本科四年学习能力得到升华,同时毕业设计水平的高低已成为高校教学总体水平的直接反映。近年来,本科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使得地方院校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与就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学生急于准备研究生考试或者提前毕业上岗,占用大量甚至全部的毕业设计时间,严重制约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成为本科毕业生设计水平与实践能力提升的桎梏[2]。目前,地方性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亟需改革,如何改进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市场适应性,已成为大多数地方高校本科生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本论文选择河南省由代表性的省属本科院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应用型较强的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开展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改革研究。全文旨在深入分析就业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教师、管理等多个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新情况进行认真的梳理,并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构建行之有效的毕业实践(论文)新体系。

一、地方高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典型问题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开设于2003年,该专业以培养“环境治理应用人才”为办学定位及导向,强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学校秉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两手同时抓、都要硬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在环境污染治理及工艺设计、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评价以及第一线工程运行调试等理论与实践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对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运营技能,进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然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地方性高校中具有共同性,大致归纳为以下两方面:1.博士及硕士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他们的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都不够丰富,其手头的工程设计资料、工艺调试经验非常有限。而本科毕业设计大多是一对多的非精准指导方式,导致这些指导教师列出的部分设计题目类型相似、陈旧甚至脱离实际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因此设计(论文)题目中能做到追逐专业应用前沿或行业研究热点屈指可数;2.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在第7-8学期执行,此时学生的多忙于出国、考研、就业或者签约单位实习上,而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能作为录取学校或的用人单位考评指标,导致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少数学生在极短时间内突击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从而导致毕业设计(论文)欠缺创新性,研究没深度,设计说明书内容简单,甚至出现抄袭现象。

二、基于就业需求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全过程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强化毕业生管理和要求

众所周知,毕业设计的主体是学生,指导老师务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指导方式要用“授之以渔”代替传统的“授之以鱼”[5]。指导教师务必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可为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安排合理且较详细的时间计划表,才能真正起到鞭策督促的作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类措施,看似占用了毕业生大量的求职应聘时间或学习时间,但实则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进而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从学生角度来看,需要完善学业导师制度,让学业导师、专业任课教师、辅导员等形成组合长效教育机制,加强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教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毕业设计对将来工作、学习的重要性,更要使毕业生意识到毕业设计(论文)实践学习过程是对四年大学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系统总结,是培养个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各类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过程,最终帮助学生树立起人生规划的整体和长远目标,从意识深处强化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

(二)提升指导教师业务素质

整合教师资源,采取学科团队负责制。团队培养模式下指导教师学科团队的构建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3]。不同于传统单一毕业设计指导方式,基于团队培养的环境工程类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转变为团队指导,即由多名环境工程类不同研究方向专业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实现师资的整合与共享。学校应为青年骨干教师到公司企业兼职锻炼创造机会,通过深入生产现场一线,熟悉工艺流程,积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发现各类实际问题及增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最终将自身的业务能力及科研水平得到大大提升,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的能力也随之加强。另外,学校拓展渠道积极寻求机会建立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聘请行业内富有科研创新能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企业导师,同时学校组建专业相近的指导教师团队和企业导师联合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三)基于产出要求的毕业设计选题原则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良好的课题,能有效强化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通过系统分析国内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让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并以基于产出教育要求(OutcomeBasedEduca-tion,OBE)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重要原则及依据[4]。1.符合培养目标及基本教学要求原则。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时,学生已系统学完所有专业理论知识,通过近三年多的专业课学习,大多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兴趣及方向。设计指导团队尽可能结合工程应用及理论基础命题,学生根据选题的原则和要求同时结合自身的兴趣选题,另外允许学生自主命题,这些举措将大大提高其毕业设计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2.选题与就业需求相结合。通过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就业技能的目的,将学生就业需求与毕业设计选题做到有机融合。鼓励他们到大型环保类公司做毕业设计,让他们接触各种污染控制类、环境评价类课题,在学校教师和环保企业联合导师的全程共同参与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可深层次了解或掌握未来就业单位专业核心技术,有效缩短参加工作后的不适应期。而对有考研究生打算的学生来说,尽可能让这些学生参加校内指导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者根据学生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选定研究课题,把锻炼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该类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3.选题与各类校园科技创新大赛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教育部及国内高校设立了各类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和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建议将科技创新和科技竞赛和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大赛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将毕业论文选题和科技创新项目相结合。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打造“实践-毕业设计-就业”呈“一条龙”的培养计划,和公司企业签订长期的大学生培养合作协议,建立稳固的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企业导师直接参与指导毕业设计工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内建立了环境工程实验中心专业本科实习基地,同时与西安第三污水处理厂、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郑州市马头岗污水处理厂、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郑州市八岗污泥处理厂、河南省金山环境保护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为学生打造各类专业实训平台,建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改变传统的学生参观实习形式为上岗实习。上岗实习比参观实习的要求更高,要求学生和单位的正式员工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各类实践工作,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实习环节的考核方式转变为教师与实习单位联合考核。这种培养运行方式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更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质量得到保障,达到高校/企业双赢。

环境工程研究方向范文6

1.1深入现场调查环节

需要对建设工程的环保设施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以及对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审批时所采用的具体标准,明确环保设施排污口位置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状况,要全面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内容检查排污口位置是否合格,排气筒高度满足要求与否,采样平台、排污口设计是否规范都必须全面调察。

1.2监测方案制定环节

需要根据环境工程的行业类别、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属性、排放污染物的具体种类以及污染物排放最终去向和相关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间进行全面的分析,除此之外,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监测项目的内容、监测采样时间、监测采样频率等等,都必须选择与之相符合的监测方法以及相应标准。

1.3依据监测方案深入现场,进行采样环节

需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环境工程污染的环节进行具体情况确定采样,在采样时间上必须遵循相关规定规范和标准,在采样频次必须依照标准进行,样品保存和运输必须严格参照规范执行。此外,环境监测站对环保设施进行验收监测时,监测人员使用的采样设备以及其它分析仪器,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

1.4实验室数据分析环节

实验室开展样品分析时,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在进行因子测试以及分析工作中,应当依照我国政府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进行,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应进行等效性和适用性检验,同时检验结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当地政府颁布的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监测方法选择。

1.5数据处理以及监测

报告环节遵从的标准主要有国家颁布的《数字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2008进行,同时应当依照其它监测技术要求的标准以及规范进行数据处理。在监测报告中不得使用口语,必须是环境标准中的特有用语以及名词术语,这是监测报告中的基本要求。

2标准运用期间需要注意的项目

2.1高度重视标准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不断改变,在进行环境工程的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我国政府颁布的最新监测标准,及时的了解最新监测标准中所出现的新内容、新要求,监测机构及时更新并确认,使其确保监测与时俱进,杜绝使用过时的监测标准。如果出现疑问,监测机构必须通过权威网站查询以及咨询相关部门进行核实确认。

2.2标准要进行选择性的使用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监测对象污染性质的不同,制定与之相符合的监测方案,同时选择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标准,要根据国家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的区别联系进行选择,针对已经制定出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需要依照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监测。而对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里面所欠缺的相关标准,则应当依照国家标准进行监测。需要经过全面论证区分,使用综合标准或是行业标准,针对环境工程的行业性以及综合性,建议将行业标准作为首选,行业标准缺位的情况下,使用综合排放标准。对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大气、水质、噪声排放标准做到心知肚明。

2.3科学选择执行时间

相当一部分污染物排放标准检测过程中都应当依据新旧企业实施时间的不同进行监测,通常选择两个时间段,依据环评审批的具体时间进行监测(然而锅炉监测例外,其执行时段必须依据企业的安装时间来监测,不得依据其他标准),依据环保部门批准的建设环保设施项目报告书(表)作为监测指标。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