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1
现在的试点城市,有各种各样的叫法,有低碳城市、生态经济城市、绿色城市……名称很多,谢极认为其实际上目的只有一个——探寻我国城市发展的路径,特别是在我国致力于要解决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遵循自然规律的一些规则准则,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谢极表示,贯彻十七大精神,在我们现实的工作当中,如何实践生态城市这一理念以及如何来实现生态城市建设,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我们需要思考,更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和落实。谢极表示生态城市,应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
第一,要有生态文明建设这样一个理念。理念具有引导发展战略、引导发展方向的作用。全社会首先应该有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理念,形成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绝非一个部门就可以实施。
第二,城市规划设计应体现生态文明这个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中,遵循生态城市这一理念,在规划的初始阶段就要体现生态文明的概念,从而落实在规划的方方面面。
第三,应该考虑如何把这些规划和设计组织实施好。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靠全体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需要号召全体民众的力量来贯彻落实。当然,政府也应制定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目前,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在进行8个节能减排示范城市的综合性政策试点工作,也是在探索生态城市的建设途径。
第四,生态文明,涉及到我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上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能不能贯彻落实好,最终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是否发生了真正的转变,是否是按照生态文明这个理念来转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以最小的环境资源影响的代价,为人们提供比较满意的生态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城市建设,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靠社会的力量。
不久前,谢极在哈佛大学演讲中,针对推动中国节能减排主要的推动力是什么?这样一个提问时,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从此回答了这个问题:
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2
关键词:城市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城市建设管理是一个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前提,对城市建设的有效管理才能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改造的发展,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刻不容缓。加强推进城市城区建设,必然需要对城市建设管理进行调整和改变。
1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重建轻管的长期发展
我国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上一直都是建管合一捆绑式的发展方式,为是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市管理基本上处于附属于城市建设的地位,因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城市管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的城市管理一直在有建无管、先建后管的非均衡发展的方式,城市管理一直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步。从城市发展上来看,城市建设优于城市管理,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会引起许多矛盾。
1.2城市管理中与其他单位权责界限不明确
城市管理在界限上没有明确的规定,长期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我们通常认识的城市管理首先是社会问题,其次是一些进行卫生大扫除活动。使得城市管理这个大的管理体系内涵空洞,外延狭小。其次城市管理表现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上。城市管理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工作,涉及到诸多部门,包括建设、国土、城管、工商、卫生、环保、公安等部门,在城市管理上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存在着职能交叉重复的现象。而且在具体的管理中因为管理职能不明确,也存在着相互推卸的现象。城市管理规则相对滞后,没有明确的规则对其进行规定。最后,城市管理工作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发展较慢,如市政道路维护、城乡结合管理、园林绿化、居民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3城市管理工作不到位,各环节衔不畅
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多方部门的重视和配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操作起来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需要一个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其中某一个环节不畅,都会导致整个系统运行出现问题,管理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这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城市管理前期不到位,没有全方位、全时段的监管过程,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没有有效的沟通。②在建设商场、体育馆等一些基本设施时,没有合理的规划,导致出现了非法市场。但同时还得对这些非法市场进行管理。③各个管理环节先写不畅,导致城市管理整体优势不够明显。权责不明,监管机制不健全,在城市管理上没有具体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在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会直接出现扯皮的现象。
2城市建设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加大对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且我国的城市管理制度不明确,在重建轻管思想的长期制约下,改变现状需要一定的时间。加强城市管理:①在基础上加强投入。在资金投入上,要在市政公共实施、城市环境监测、城市园林绿化、城市道路监控养护等方面进行投入,在设备上提高城市管理的能力,能够有技术对城市的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管理。②在融资方面,政府可以提供优惠政策,对企业或者是愿意投资的组织政策优惠,缓解政府资金压力。其次政府要加强对这些资金流向的监控,保证这些投入能够正真的运用到城市管理建设上来,为城市管理奠定基础。
2.2建设高素质的城管队伍
城市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大多是有城管进行的。在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这条路上,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作风好、守纪律的城管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城管队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①要以政治建队。贯彻党的十精神,建设廉政勤政的队伍,进一步树立城管队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完善社会监督制度,确保城管队伍的执法合法合理。②以质量建队。建设高素质的城管队伍,就要对城管队伍进行素质培养。a.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培养城管文明执法的精神。b.建立严格的标准,约束城管的行为。c.鼓励人员自主学习,建立学习型的城管队伍。将真正的高素质融入到城市管理当中。
2.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全民参与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除了需要专门的队伍管理外,还需要社会成员参与进来。加强城市管理要抓紧建设城市精神文明,提高社会成员的文明素质,从源头加强城市管理。①在宣传中促进市民的精神建设。要积极宣传先进的事迹,弘扬积极向上的氛围。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环境。②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公众。提高城市管理的执法,营造文明的生活环境,让市民在日常中感受到文明的影响。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3小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在城市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建设合理有效的城市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城市管理的有效进行。在人人参与下,盖什城市管理的现状。
作者:梁丽廷 付 慧 单位:河南省万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3
关键词:人防工程 机制 可持续发展 资源
城市人防规划和城镇人防规划,是指导城市和城镇人防建设、地下空间战时开发利用的法规性文件,应严格执行,不能有随意性。科学合理、可持续地进行人防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实现从横向发展向立体建设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拓展城市整体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功能的有效途径,使城市地面环境更加接近自然、与自然协调,是促进城市生态改善的根本需要。
一、人防工程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人防工程的一般定义为:在战争时具有能抵抗一定武器效应的杀伤破坏,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护工程。只有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人防工程是提高国家整体防卫能力,提高城市抗御自然灾害和防空抗御能力的生命线工程;同时人防工程又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防工程建设的现状
上世纪末,人防工程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我国已经建成了一大批质量高、幅员大、效益好、种类齐全的人防工程。但是,许多人对人防工程建设的现状不了解,认识还停留在70年代,以为人防工程就是防空洞。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防工程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面貌和形象。新的人防工程在建设前经过了可行性论证,既考虑到战时防空的需要,又考虑到平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双重功能。同时,人防工程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从土建到装修都注重质量。建成投入使用后,取得了显著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过去单纯以对空防御的人防工程正在向抗灾救灾的民防工程转变。
三、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一)城市发展与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结合。促进人防工程建设,必须从人防工程建设的源头抓起,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制定人防建设规划,并在建设中认真落实规划。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坚持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地确定人防工程建设目标。要针对本地区经济建设的实际,着力解决人防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使人防工程建设协调发展,突出“结建”工程建设。要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立足实际,着眼急需,合理布局,保障重点,可持续发展。
(二)把好执行政策关。坚持依法行政,杜绝违法减免现象的发生。坚持“以建为主”的指导方针,正确处理好“建”与“收”的关系。应当做到“以建为主,应建尽建,以收促建,应收足收”。坚决执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不能把减免人防工程修建和缴纳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对来自有关方面的“抄告单”、“招呼”,要本着有理、有据的原则,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予以抵制。国家对人防设施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国家鼓励、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多种途径,投资进行人防工程建设;人防工程平时由投资者使用管理,收益归投资者所有。”这就为多渠道筹资建设人防工程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提高人防部门的自身素质。人防部门只有培养自己的专家,加大对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新型建筑材料等科研、新技术开发和教育等的投入,广泛引进愿为人防事业献身的科技、管理人才,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研和施工队伍,拥有自身的强大技术支持,才有权利和能力在领域中对人防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提出自己的方案而拥有发言权;才有能力搞好人防工程建设,才有能力逐步深化对人防工程的管理和对已建的人防工程进行改造和实施功能转换。
(四)城市建设与人防工程建设相结合。对于城市中心、居住区中心和机场、码头、车站等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和人群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区的开发建设,要坚持地上、地下综合规划,统一施工,必须考虑防空、防灾的地下人员掩护空间,避免自然灾害和空中袭击所造成的人员大量伤亡。在规划建设城市生命线工程时,如地下水库、地下输配电站、地铁工程等,应保证它们有足够的防灾抗震等防护能力,提高城市综合抗御灾害能力。
(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的目的是保证社会经济具有长时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实现人防建设可持续发展,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防止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倾向。二是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谋求快速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人防工程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工程,在人防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未来战争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质量关。三是自我创收和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关系。
(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民防空建设,对于巩固国防、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总之,发展人防建设与发展城市建设是紧密相联。城市建设给人防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人防建设也将为城市建设夯实基础。从城市实际情况出发,吸取国内、国外开发经验,在大规模旧城改造和人防建设的同时,应对城市自身实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开发利用。只有这样,现代化城市和“立体城市”的概念才是有实际意义,才能全面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让我们共同努力,搞好人防工程建设这一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张忠祥,钱 易.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4
同时,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同样存在着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中存在盲目扩张和占地冲动,和中央政府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所产生的矛盾冲突,以及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实践中缺乏政策手段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土地产权制度缺陷和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失衡造成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同时设立农地发展权和城市土地开发经营权(简称城市开发权)
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这是宪法规定的。将农地发展权予以明确,并界定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之下,既保证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整,又符合宪法和土地管理法规的规定,同时也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设定城市开发权,并由中央政府有偿授予地方政府,既符合宪法和土地管理法规的规定,又符合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现实。这样两权并立,既可以破解土地发展权归属的矛盾,明确土地产权制度,又可以在分配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国家建设用地时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时,兼顾政府利益和农民利益。
但是,实践中如何准确评定农地发展权的价值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来说,城市越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单位面积投入水平就越高,农地转为城市土地的单位面积增值收益也越高,一般增值倍数为数倍至数十倍。由于两项权利的价值连在一起,很难将其分开,因此很难直接确定农地发展权和城市开发权的价值。我们认为,可以按照比例分配法来确定农地发展权的价值,即在城市建设规划区内,农地发展权和城市开发权的土地增值收益比例为“三七”开;在城市建设规划区外,两者比例为“七三”开。即在城市建设规划区内,城市开发权收益占主要地位,在城市建设规划区外,农地发展权收益占主要地位。
如此,地方政府在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时,应向农村集体支付包括农地发展权价值在内的土地价格。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土地收益分配,也可以直接参照上述原则确定,其依据即是农地发展权和城市开发权两权并立。
城市开发权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有偿授予
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应每年向中央政府缴纳城市开发调节费,由城市建设规划区面积、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单位产值占用土地面积、人均占地面积等参数组成并按照某种数学模型确定。其原则是,以上各项参数值越大,地方政府付费应越多。同时,现行的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缴纳的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收益应做出相应调整。
城市开发调节费由中央统筹安排用于“三农”
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利用;效率
随着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城建档案越来越多,如何适应现代城建需求,加快自身工作建设,改变传统方式,搞好服务利用。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与反应,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建设、改造、管理各环节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利用好城建档案,可节省大量的人、财、物,缩短工作时间,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否则,也会带来无可弥补的损失。然而目前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被动服务的问题。笔者结合呼和浩特市城建档案馆多年来档案利用情况,总结分析其利用现状,探讨其发展规律以及影响提高档案利用效果的建议。
1城建档案利用现状
1.1城建档案信息传播少,社会认知度低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享受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然而有多少人知晓我们所居住城市的结构、功能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及文化底蕴呢。一方面是人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生在此山中”,虽生活在城市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繁忙无暇关注我们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城市总体信息特别是城建档案信息公布传播的少,使人们无意间了解城市机会少。在有意到城建档案馆查阅档案的人群统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及司法调查取证,产权产籍凭证等方面,利用者多为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而城建档案在科研、学术研究、地方志编写以及城市建设对人们的综合影响方面利用比重小或欠缺。在事前查阅的少,比如,经常发生的建设工地挖掘中,挖断了地下电缆、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等,造成公共场所或居民区停水、停电、停气等,有的或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究其原因是未能在施工前查阅城建档案,掌握原始情况。城建档案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而社会各界很少利用这部分资源,说明城建档案的开放程度和公众对城建档案的认识程度,了解程度不够。
1.2城建档案的利用方式简单
长期以来,城建档案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利用者上门查找,找到后对所需原件进行抄录或者复制,受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有时用户往返数次才能查阅到。查阅的形式还是原始手工式,既效率低,又不便于对原件的保护。对外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主要是原始信息,缺少深加工成果。由于缺少对原始档案信息深度加工、精心提炼,对城建档案的研究、编研不够,没有系统规范化的编研成果和信息管理系统,导致利用方法的传统性、远不能适应城市建设、规划、研究之广泛需求。同时主动服务跟不上,跟踪服务缺乏,未能根据城市建设的各环节以及重点项目进行主动服务,主动将过去有关档案提供服务,避免发生重复劳动与事故。城建档案的功能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2如何提高城建档案的利用效率
2.1改变传统观念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建档案信息量猛增,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城建档案部门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自我封闭的观念,要树立大城市,一盘棋,主动服务、高效服务的观念,逐步改变过去人们对城建档案工作“看摊守业”的看法。城建档案部门应与各有关部门经常沟通、交流,扩展服务方式,做到服务到位。应走档案库房面向设计规划、施工改造、科研技术主战场,把所存的有关档案信息及时提供到位,避免因历史材料的缺失而造成的损失。城建档案干部不能把自己看作是看门守摊,座等利用者上门查材料的管理员,而要把自己当作城市建设发展的高级参谋助手。因为我们手握城建工作最珍贵的财富,如若不用或用不好,发挥不好就是巨大浪费,要有担当精神,不等扬鞭自奋蹄。首先要利用现代化科技设备和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为社会提供知识产品。其次要树立服务品牌意识。①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与提高。②加强服务工作的管理与推广。经营品牌,使一些服务项目形成品牌效应,提高整体服务水平。③紧紧围绕城市建设重点,加强跟踪服务。积极开展城建档案业务指导,咨询服务工作,主动了解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需求,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使城建档案服务工作更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④面向社会突破行业局限,加强公共服务职能,既要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行政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要承担公共文化部门的社会服务职责;对社会既要开放档案信息资料,也提供档案管理专业人力资源。
2.2推进现代化管理
要紧随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步伐,加快推进现代化管理。①工作流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宣传等各业务环节到人才培养,技能专业培训,业务指导,依法履职、综合协调等都应做到环环紧扣、科学规范、运转灵活、服务高效。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丰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优势的机制,创新更好释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模式。②应用现代技术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学习引进先进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科学论证,制定切实可行、高效先进、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分步实施。最终实现城建档案馆工作自动化,实现档案自动化编目检索和档案自动标引及档案库房管理技术、服务功能的现代化。要达此目标,首先是实现档案数字化,应将馆藏档案和资料通过录入、扫描等手段完成数字化转化的过程。其中,重点是对馆藏档案资料进行系统化,科学的加工整理和对同类信息的综合开发的数字做处理,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信息。建设计算机局域网,把局域网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联网,把城建档案信息进行扩张、伸展、实现更大范围的数字化信息共享。利用其他先进信息平台,如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使城建档案信息管理步入可视化、智能化,为社会各方面及大众服务共享。
2.3开展深层次的编研工作
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6
关键字:生态城市 快速城市化 反思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caus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eco-city's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Rethinking the gain and loss of eco-city's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discussing author's own view of exploring the right eco-city's model which is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Key words:Eco-city;Rapid urbanization;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世界目前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25年将会有2/3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一方面集中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人类智慧和古今文明;同时也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碰撞最为激烈的矛盾点。人口及人类活动向城市的集中,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作为对传统的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城市化运动的反思、扬弃的“生态城市”理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增长模式向经济、社会、生态有机融合的复合发展模式的转变,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国内外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综述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MAB)”计划研究过程中首先被提出的,即生态城市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理查德·瑞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在其著作《 Ecocities: Rebuilding Cities in Balance with Nature》中提出生态城市旨在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提出了城市、城镇和乡村建设的全新方法。怀特(White.R.R)在其著作《Building The Ecological City 》中也以城市新陈代谢理念为基础,分析了现代城市的病理,并提出了一系列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实用性策略。
在我国,许多学者也对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重庆大学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宋永昌教授认为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同济大学陈易教授在其著作《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中指出生态城市是在保证城市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持城市居民较好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使城市生态足迹面积尽量缩小的城市。
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试点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我国目前正经历一个城市化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城市化水平由 1985 年的 23.71%发展到2010年的47.5%,城市个数由190个增加到655个。未来20年,中国的 GDP 将持续强劲增长,城市化进程将不断深化,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会导致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加上我国资源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使城市发展呈现无序混乱的状态,资源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在近几年,许多城市如天津、唐山、上海、宁波等城市都积极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现以天津中新生态城和曹妃甸生态城简要介绍一下生态城试点的建设情况。
天津中新生态城是我国与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控制在35万人。规划区域内现状三分之一是废弃盐田,三分之一是盐碱荒地,三分之一是有污染的水面,土地盐渍化严重。在这样一个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符合中新两国政府确定的不占耕地、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选址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两国政府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中新生态城将致力于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平台,国家级生态环保培训推广中心,现代高科技生态型产业基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宜居示范新城,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建设的交流展示窗口。
曹妃甸生态城位于唐山市的南部沿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位置,西距曹妃甸工业区5公里,东距京唐港区10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从规划到实施,曹妃甸生态城的快速发展都是一个创新性的试验样本。生态城的规划在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城市布局、城市绿色交通、城市能源系统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突破了国内现行的许多设计规范。生态城建设上学习借鉴瑞典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术,科学制定了141项指标体系,构建了水利用及处理、垃圾处理及利用、新能源开发及利用、交通保障、信息系统、绿化生态、公用设施、城市景观、绿色建筑等九个方面的技术体系。这些实践和探索都对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