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保护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保护基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化工生产安全管理责任
众所周知,化工生产过程主要是指自原料进入化工生产装置,经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的加工,最终制成合格产品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化工企业创造物质财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化工生产过程构成了化工企业的主体,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大的特点。下面本人从劳动保护、安全用电、安全检修、防火防爆、工业防毒、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三废”治理、化工企业现存问题等方面,对化工生产企业安全意识的提升,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加强劳动保护,减少职工意外伤害
劳动保护是指对从事生产劳动的生产者在生产中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保护。化工生产中存在许多威胁职工健康、使劳动者发生慢性病变或职业中毒的因素,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劳动保护。从事化工生产的企业职工应该掌握相关的劳动保护基本知识,采取措施或减少职工在生产中受到伤害。例如:2000年,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热碱夜喷出伤人事故,造成1名检修人员面部灼伤。事故的经过是,碱洗工段操作员李某对漏液的阀门进行填料更换,在更换的过程中,因需弯腰低头作业,为方便起见,检修工李某将防酸碱面罩摘下,当揭开阀门压盖螺栓后,从阀门填料的密封处喷出一股夹带碱液的蒸汽,溅到李某面部,造成李某面部灼伤。李某在作业过程中未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具,违章作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此案例告诉我们,在作业过程中,不管何种原因,劳动保护用品一定要完整穿戴,切不可因小失大。
2 加强安全用电,减少事故发生
电力是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在电能传输和转换过程中,人员操作、设备运行、检修及调整试验等工作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的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2005年,某化工公司结晶岗位发生了一起典型的触电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电机负荷端轴承盖烧红,引起轴承弹珠铜支架磨损,导致电机定子、转子发生摩擦,电机定子绕组的绝缘层遭到破坏,致使电机外壳、水泵、阀门带电。又由于该电机的外壳接地线锈蚀断裂,不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电流由绕组线圈电机外壳水泵阀门工人大地,使工人被电击致死。可见“不安全用电”对安全生产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给企业和员工生命造成严重的损失与危害。
3 加强安全检查,确保生产安全
化工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的物质基础,工艺设备状况的好坏是化工企业是否实现安全、稳定、均衡生产的关键。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深冷、负压等操作条件及介质的腐蚀作用,机械设备的往复运动、转动、摩擦、振动以及由于人为因素,如缺乏检查保养、操作失误、违章操作等引起的超温、超压、过热等,都会使设备不断的产生缺陷和隐患,引起磨损、疲劳、减薄、裂纹、变形、松动、结垢、堵塞、锈蚀、老化和泄露,安全装置失效,仪表失灵等,从而降低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安全可靠性。为此,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修理,及时消除缺陷和隐患,确保生产的安全。例如:某化肥厂检修脱硫塔时仅打开了人孔盖,而未进行置换和采样分析化验,便派人进入罐内作业。入罐检修人员又未带防毒面具,结果造成入罐8人全部中毒,其中2人死亡。事故原因是不置换分析,盲目入罐。因此,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安全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安全。
4 加强防火防爆,确保化工生产安全运行
在化工整个生产过程中,原料、生产中的中间体和产品很多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质,而且一般都在高温、高压、高速、真空或低温等复杂的工艺条件下操作。在生产或储运中,若设计不合理、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用火不慎,都有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常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例如:2004年,某制药厂发生甲苯反应釜爆炸事故,造成两人死亡,一人受伤。事故主要原因是某车间的液氨、甲苯等化工原料泄露遇高温而引发爆炸。由此可见,化工生产中防火防爆是必学的也是万分重要的。
5 加强“工业防毒”,减少职业中毒或职业病的发生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原料、生产中的中间产物以及产品大多是有毒有害的物质。生产这些物质过程中形成的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如果散发出来便会侵入体,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的就成为职业中毒或职业病,甚至造成伤亡事故。例如:2004年某化工厂氯气发生泄漏并引发爆炸事故,死亡9人,15万群众被紧急疏散。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氯气储罐及相关设备陈旧,一台氯冷凝器的列管穿孔,造成氯气泄漏,在处置泄露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规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起爆炸。可见工业防毒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6 加强“工业三废”治理,还我“碧水、蓝天”
蓬勃发展的化学工业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也给社会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在生产化工产品时,由于工艺复杂化、生产连续化、原料多样化,使得化工生产原料消耗量大,产品量多,形成的污染物也多种多样,产生的废弃物量也很多。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随意排放到环境中,将造成环境体系的失衡,使环境受到污染,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工业三废”产生,同时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从而使我们生活的空间:草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7 正确面对问题,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快速发展的化工行业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第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80%化工生产企业为中小化工企业,设备老化陈旧,工艺技术落后,本质安全水平低;第二,化工行业建设标准落后于化工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新型煤化工迅猛发展,新建化工项目日益增多,新型煤化工等行业领域的设计标准缺失日渐凸现,风险也日益增大;第三,化工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呈大型化、集约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一旦事故发生,易造成连锁反应,事故后果严重,负面影响范围较大;第四,危险化学品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到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公众缺少安全使用和处置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缺乏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由于管理缺失和错误使用危险化学品导致的化学灼伤、化学中毒等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第五,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懂化工、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加之化工人才成长周期较长,现有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很难满足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面对化工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会面临诸多的安全问题,“安全生产”是永恒的话题,“安全”永远是不能触摸的高压线。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认识:中国的化工生产企业要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落实化工安全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原劳动部.工业防爆实用技术手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谢全安,薛利平.煤化工安全与环保.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劳动保护基本知识范文2
面对企业跨越式的高速发展,以及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新招收人员增多、高科技设备复杂、职业健康管理点多面广等特点,我们始终秉承“创造安全健康作业条件、实现优质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狠抓“基础和基层”工作,构建了“大安全”的安全职防管理体系;通过改善和优化作业环境,努力实现企业本质安全;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通过完善制度、严格执法,形成了株机特色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 围绕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创建标准,重规范,强基础
2018年我公司被评为**市第一批“职业卫生示范企业”,两年来,我们围绕示范企业的目标管理要求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加强基础管理和流程规范化,修订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劳保用品管理》,使劳动保护管理更贴近生产实际,便于操作;开展了劳保用品调研用于后续文件、标准修订的依据;编写了“职业健康三同时操作流程”并参与了项目三同时文件的编写,将职业健康三同时推进规范化的轨道。
二、 围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重实效,促普及
2019年,职业健康培训工作探索利用新媒体,聚焦“职防宣
传周”,实施几大举措取得良效,一是依托市安监在中心广场开展的“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的主题宣传活动,送展宣传公司职业健康工作的板报及组织员工前往观看;二是与3M公司联合,组织159名员工参加职业健康知识路演和防坠落体验;三是组织基层单位9名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了市安监局举办的取证培训;四是组织职业健康知识竞赛报刊答题,参与人员1200人;五是全员应知应会考试,职业健康知识达到安全试题的30%;五是组织了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专题知识培训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培训受众面达100%。
为提高员工应对紧急情况能力,2019年开展了《防暑降温应急演练》《辐射泄露应急演练》《生产作业现场外伤急救培训》《心肺复苏培训》。让员工学会救自己、救他人的基本技能。
三、 围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重预防,保安全
为了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综合分析我公司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的危害状况,加强职业卫生工作,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委托***职业病防治院对公司的238个职业病危害作业点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现场检测,通过分析近几年现场检测的数据对公司职业危害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合格率达到了85%的要求。
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2019年大力开展电焊烟尘源头治理工作,新增了**事业部B13延长部分除尘控温系统,**事业部B13-15延长部分除尘控温设备安装,完成了**D栋厂房除尘控温系统安装。
严格执行国家三同时管理制度,对新、改、扩建项目开展职业健康预控评,2019年完成《污水控制系统建设项目》《高压供电系统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完成制动分公司基地建设项目、南非技改项目、东盟项目竣工验收;南非铁路装备修造中心三同时竣工验收情况评审。
为进一步改善作业环境和条件,2019年开展了作业场所控温
除尘空调系统调研。
四、 围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重支撑,保权益
生产现场的劳动者作为职业病防治“以人为本”的首要保护者,每年必须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进行后续保护性处置。为使这项工作的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我们年初即开始梳理公司职业危害岗位、识别危害因素和目标人群;5月份组织了接触有毒有害的1224名正式员工和227名劳务派遣员工参加健康体检,体检率达到100%。共计安排86名铆焊人员,15名苯系物接触人员,2名粉尘接触人员进行复查,在安排听力异常人员复查时,我们结合前几年的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筛查,对可能因为人为因素造成异常的情况升级检测手段,采用打破常规频段的手法和采用客观听力检测的方法进行识别,目前识别的职业禁忌和异常人员需调岗人数32人,已下达调岗建议,保障员工健康权益。全年未发生职业病。
五、围绕员工劳动保护提质改善,重保障,抓落实
员工的个体防护是职业病防护最后一道关口,也是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劳动防护用品是否能够达到防护要求,直接关系到员工是否收到职业伤害。
2019年,为保证高空作业人员安全,今年年初开始进行安全绳的调研工作,并对公司原使用的安全绳进行了全面更换。将以前的半身式安全带全部更换成全身式安全带,品种从原来两种安全绳增加到32种,增加了可调整长度的带绳品种以及0.3米到1.8米6种长度,满足各种环境的需要,同时制订了《安全带管理规定》,对安全带的技术标准、维护使用、保养报废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调研和分析,新增了二十余种电动送风电焊变光面罩配件,最大限度的保证员工使用劳保用品的效果。
为使劳动保护用品能顺应公司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变化需求,使前期制定的标准和种类能够满足新产量的需要,2019年开展了多层次的劳保用品调研。
随着公司业务量的不断扩增,劳动用工形式也呈现多样化
的格局,在对劳务工进行职业健康管理方面,我们更加注重劳务工的体检和劳保用品配备,由于输送到我公司来的劳务公司和兄弟单位所配发的劳保用品不能完全满足我公司生产保护需要,且与公司发放的标准和规格不对等,我们通过多次协商争取到政策和费用的支持,为彰显公司保护员工健康、关爱劳务用工的担当的责任,确定了劳务工的特种劳保用品由公司统一发放,为规范对劳务用工的劳保管理,我们与人力资源协商要求在与相关方签订合同时约定劳动防护的相关条款和劳保用品发放主体单位,明确了职责使员工有劳动防护保障。
每年的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是职防重头戏,我们分三步开展
工作,一是抓培训,指导协助各事业部每年组织《防暑降温基本知识》,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在安全员群通过微信推送防暑降温知识。二是抓基层,召开防暑降温现场会议,对生产单位和个人提出高温季节工作要求,如增加工休时间、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严禁夏季夜间单独一人作业、现场配备防暑降温物品要方便员工取用、建立高温日报微信群,35℃以上高温当日事业部报送日报表及异常情况等。三是抓物资,确保现场有足够的防暑降温物资是员工能够随时取用,冷饮冰棒随班供应。四是开设医疗救治绿色通道,恢复医疗救治点。根据生产现场实际情况设置了四十余个巡视点,委托****院区医务人员8月6日正式在公司进行医疗巡视,医疗点设医生护士各一名。每天到公司各高温作业点巡视并签字确认,两个月接待现场员工感冒、头晕、小型割伤等诊疗20余起。
劳动保护基本知识范文3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地要从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夏季高温中暑问题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性,切实重视和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各地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夏季防暑降温的有关规定。各地要建立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组织专人负责、用人单位具体实施高效有序运转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温中暑造成的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暑降温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街道、社区、乡村的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指导公众了解防范高温中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积极开展培训和演练,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三、明确职责,加强监管
预防和处置高温中暑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监管,具体内容如下:
(一)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暑降温的科普宣传工作,加强高温中暑的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加大对用人单位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高温、高湿作业场所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工工作时间、休假时间、工资支付、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等情况。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温、高湿作业场所的用人单位遵守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等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认真落实作业场所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四)工会组织要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季节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要充分发挥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的作用,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制止,对问题严重或拒不接受工会监督意见的用人单位,工会组织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政府有关部门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依法予以制止,责令用人单位认真整改,问题严重的,进行严肃查处,特别对一些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的案例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适时召开新闻通报会。
四、落实用人单位责任
(一)用人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加大对作业人员防暑降温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防暑降温的预防保障工作。
(二)用人单位应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高湿作业岗位。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高湿天气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三)凡工作场所存在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等规定的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劳动保护基本知识范文4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依法监管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安全管理意识、水平,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为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打下坚实基础。特制定2012年安全生产培训计划,请遵照执行。
一、培训对象
(一)各县区安监局、乡镇、街道办事处安监站监管监察人员;
(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高危行业从业人员;
(三)特种作业人员;
(四)企业职工和农民工。
二、培训内容
(一)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三)事故隐患排查、事故防范、应急救援组织及事故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四)职业卫生知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五)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六)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其他。
三、培训计划
(一) 加强安监系统人员培训,提高依法监管能力。
1、根据工作需要,年内拟派40名左右市、县安监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参加国家总局及省局组织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体系等安全监管业务培训,时间及班期以国家安监总局及省局通知为准。
2、举办两期共120人参加的全市各县区安监局、部份乡镇、街道办事处安监站监管监察人员培训班,拟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办一期。
(二)继续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质量标准化、事故应急救援、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健康体系等专业知识培训,计划培训800人。
(三)大力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计划培训3000人。
(四)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培训,计划培训20000人。
劳动保护基本知识范文5
缺乏社会工作者保护保障机制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工作本身的特殊性
1.服务环境的特殊性。社会工作的服务环境长期处于多变状态,甚至有时候会是一些特殊环境,如监狱、戒毒所、精神病院、灾区等。我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服务工作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其社会服务周期长,而且社会工作者人数众多。诸多因素使得社会工作存在相当大的风险隐患。2.服务人群的特殊性。社会工作有时候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中形形的人,社会工作以提供社会服务为核心。但是,和其他提供社会服务的盈利性和有偿性不同,社会工作提供的社会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提供的服务针对被服务人群是无偿的。同时这一服务直接面对并接触人群。有一些被服务人群反而对这类服务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因此,在接受服务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攻击性,会对社工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如果被服务人群是吸毒人员、犯罪人员、精神病患者时,这类人群很大一部分不会自愿接受服务,更具有排斥性)。
(二)聘用单位方面的原因
1.规章制度不健全。社会工作在中国处于发展初期,其运作还有诸多不规范的地方,社会工作组织机构的规章制度对于保障社会工作者权利的规定甚少。在组织的管理上也缺乏科学性,缺乏法律的约束。因此,大多数在管理上仅仅比照一般的劳动者进行常规的劳动保护,而针对其工作过程的特殊性保护很少顾全。当社会工作者实际遇到侵害后,不管是来自组织机构本身的还是外在的,社会工作者在维权方面都会步履艰难。我们在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社会工作机构自身发展存在着制约的因素,其中“社会工作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一原因占到了30.8%,“组织机构自身缺乏有效的管理,公信力不高”占到了33.5%。同时,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很多时候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要求的操作规范进行。2.组织机构力量薄弱。虽然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已有了一段时期,但是一直以来其组织机构的规模和实力都较弱,社会工作组织的资金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解决。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在面对社会工作者来自外界的职业侵害时,可能无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也无法给予相应的保障。在我们的调查中,针对禁毒社会工作者的体检,也是由于某基金的赞助才在近两年开始对少数社会工作者实施。社会工作者并不是全部由社会工作组织机构聘用。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机构力量薄弱,故其聘用的社会工作者在整个社会工作者就业群体中更是处于弱势地位。3.缺乏专业性的自我保护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对社会工作者的组织管理本身也存在困难,加之培训还没有系统化和科学化。目前其培训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信念”、“从事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从事社会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责任与相关权利”、“培养对社会工作团体的归属感”等几个方面。还没有专业的自我保护的培训,防范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风险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在培训时,缺少针对性。
(三)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原因
大多数社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专业手段。社会工作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社会工作者无私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职业的价值理念使得大多数社会工作者忽视了对自身职业安全的重视。如有些社会工作者独自一人去探访被服务对象,在遇到被服务对象情绪失控时,容易陷入孤立无助的状态。虽然我国社会工作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是我国社会工作者的构成主要以年轻人和学生居多。这种情况使得社会工作者大部分缺乏自我保护的经验和技能。当面临特殊情况的时候,往往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保护自身的安全,增大了遭受侵害的几率。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目前社会上对社会工作者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虽然说社会工作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经常会在新闻媒体中听到对社会工作者的赞誉,大众逐渐对社会工作者也从陌生到熟悉。但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理解还存在片面性,普遍认为社会工作者就是保护他人的人,这也使得会人们忽略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保护,其实社会工作者也只是一群普通的人,他们也同样需要保护。
社会工作者劳动保护保障机制分析
(一)法律制度层面上的保护
法律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义务最权威也是最有力的保证,应适当加快社会工作的立法,从根本上完善社会工作职业风险防范的法律保障。第一,以全国性的立法为标准,统一从法律层面进行保护。如对社会工作的法律主体、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尤其是社会工作者职业风险的事先防范和事后的责任划分,应使风险防范的措施具有法律强制性,使得社会工作者的劳动保护有法可依。第二,进一步完善目前一些省市的地方制度。尤其是针对社会工作职业风险防范的条文还应该在范围上进一步扩大,出台具体的操作和处罚措施,使得已有的规范切实可行。第三,对聘用单位尤其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法律层面的管理。合法的单位是保障社会工作者职业安全的基础。如果说社会工作者由于其特殊性,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从法律层面加强对聘用单位的管理却有切实可行性。尤其是目前对社会工作者的保护至少要达到一般劳动者的保护水平。
(二)聘用单位层面的保障
社会工作者职业风险保护的一个重要主体就是其本身所在的机构,他对保护社会工作者的安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风险建立一个良好的保护屏障。第一,意识层面。聘用单位应高度重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风险问题,把对社会工作者的安全保护当成日常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在单位自身安全意识提升的同时,还要把这种意识和观念传达到每一位社会工作者,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伤害。第二,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针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风险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完善有效的预防体系,特别是要明确社会工作者遭遇侵害以后的责任分担原则、相关的赔偿及处理办法。使得对社会工作者职业安全的保护有章可循。在开展社会工作项目时,预先进行风险评估,有效地防范风险的发生。第三,严格社会工作者招聘流程,进行认真的筛选。招聘社会工作者不能仅仅看其工作热情,还应考虑工作岗位的特点,杜绝不符合社会工作的人员加入。同时还要定期对社会工作者进行自我保护技能和危机情况处理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发放自我保护知识手册,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自我保护技能。第四,单位应当为社会工作者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为其提供必备的工具和条件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时要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安全,预防意外的发生。按照现行规定为社会工作者购买相应的保险,在有条件的基础上提供附加的相应保障,为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工作免除后顾之忧。
(三)社会工作者自身层面的完善
社会工作者职业安全尽管需要来自社会、机构、国家等各方面的关注,但是作为其核心的社会工作者本身也应关注自身的人身安全,使社会工作健康并长远地发展。第一,树立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秉承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同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充分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第二,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尽量做好防范措施。如在进行大型活动时,严格服从整体的管理措施的要求;进行外展时不能单独行动。尤其是女性工作人员,与犯罪人员、吸毒人员接触的时候应该把环境置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不能单独把被服务对象约在偏僻的地方见面等。总之,要在事前做好防范措施。
劳动保护基本知识范文6
根据我国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规定:当室外昼夜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低于5 ℃,即满足冬期施工条件。工程进入冬季施工阶段。
(一)冬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1.混凝土冬季施工保温和加温
(1)原材料准备
为避免入冬以后进料困难、砂石料在料场或运输过程中受冻,砂石料应在入冬前组织进场;砂石料应在入冬前盖上草袋以及棉毡或采取其他措施,必须保证砂石料不受冻、温度在0℃以上,同时防止出现冰雪、冻块进入搅拌机内,给混凝土温度带来损失;防止过大的冻块堵塞砂石料输送带;防止部分冻块进入搅拌机内会很难被粉碎、溶化,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水泥、外加剂应在库房或暖棚内进行保温,禁止对其进行直接加温;冬季温度过低,应提前做好水源储备并防止污染。
(2)混凝土拌制
在对搅拌站进行搭设温棚保温、砂石料保持正温的情况下,混凝土拌合料要加温,拌合水加热温度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混合温度和计算控制。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至80以上,但此时要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进行搅拌均匀,再加水泥,以免水泥与热水直接接触。当加热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骨料均匀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
(3)混凝土的运输
a正确选择拌合机摆放位置,尽量缩短运输距离,选择最佳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
b正确选择运输容器的形式、大小和保温材料。对长距离的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车,容量根据混凝土施工用量和浇筑时间选择。距离较小时可采用敞开式运输车,但必须加盖隔热材料。
c尽量减少装卸次数并合理组织装入、运输和卸出混凝土工作。
2.钻机操作的保温
为了保证钻机的正常运行及钻孔成桩的质量,须在施工现场设置保温大棚,将钻孔的钻机设备等置于保温大棚内;保持温度0℃-10℃,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及设备的正常运转,这样也可以保证灌注混凝土入孔温度不低于10℃。
保温大棚可以用两个或几个龙门架,并通过工字钢或其他型钢搭设,外面用棉帐篷围裹。大棚内根据情况设置若干火炉取暖。
3.泥浆供应及循环系统的供热保温
在冬季施工,为了使泥浆的拌制、储存、输送、浮渣、循环的正常进行,需要采取以下供热保暖措施:
(1)拌制泥浆用的粘土应采取暖土。在冰冻前将粘土运输到现场,集大堆存放,也可以用棉帐篷覆盖,以防冻结;如发生冻结,则需打碎在拌制池用蒸汽加热使其融化。
(2)泥浆拌制池、储浆池、沉淀池均应设置暖棚,池周围用装河沙的草袋围挡。池与池之间设置火炉保暖,池内设蒸汽针。
(3)泥浆循环管路可用防寒毡包裹。每台钻机均设两套管路,一旦受冻,可以迅速更换备用管路。
4.钢筋骨架的冬季施工
在冬季施工,过低的温度将会对钢筋骨架的焊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钢筋焊接成型全过程均应采取保暖措施:加工车间应有适当的防风、雪、严寒设施。环境温度在5℃-10℃,焊接过程应采取技术措施。低于-20℃,不得焊接。焊接棚内设置取暖器或火炉,作为钢筋骨架加工的采暖房屋。
5.冬季灌注混凝土
冬季施工的关键是防止混凝土的早期受冻,必须重视水下混凝土的养护。
施工实践证明,水下混凝土一经入孔,即处于地温的蓄热养护之中,但位于冰冻线以上的桩身混凝土,必须采取可靠的早起防冻措施。例如:供热、保温、在混凝土中加入外掺剂,已减少混凝土水的用量并促进强度增加至不受冻害的限度。施工中经常采取的主要做法为:
1.混凝土灌注前,应对混凝土灌注漏斗、储料斗、导管等用蒸汽预热清洗,以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损失。
2.对于冰冻线以上的混凝土可以采取堆积大堆的土,用以保持温度。
(二)冬季施工的管理措施
1.冬季施工的人员管理措施
冬季施工管理人员,通过基本知识的培训,了解冬季施工任务、特点,在组织生产过程中,能够统筹安排劳动力,及时做好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顺利进入冬季施工,避免因气温突变造成质量事故或停工。职工劳动保护:冬季施工劳动保护用品按照所制定的劳动保护有关规定并及时发放给职工。施工现场施工、夜间测温、供暖值班人员应充分考虑棉大衣、棉(皮) 帽、防滑鞋、手套、手电、试电笔等。临时供电照明线路应进行检查,不符合规定的应及时更换。职工食堂应备有保温箱,对饭菜进行保温,同时对遮盖的食品材料,要坚持消毒制度。
2.冬季施工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施工机械设备的施工作业带来很大困难,特别在冬季施工中,尤为突出。为了保证施工机械设备在冬季施工中能正常运转、安全作业,必须采取合理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维护手段,以充分发挥施工机械设备在冬季施工中的作用。
(1) 施工机械的合理使用
在冬季施工中,施工机械设备生产效率严重下降,冷启动性能差。为了保障机械备在冬季施工中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充分发挥机械的效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按照高寒地区的设备操作规章和维修保养规程执行,根据生产厂家对设备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进行实施。
b.正确选择适合冬季设备使用的各种油料、蓄电池等其他附件。如燃油必须使用- 20~-35 号柴油,机油采用冬季机油和高原低温蓄电池等。
(2)施工机械的正确维修保养
在冬季施工中,由于施工机械设备的损害较大,故障率也比较高,因此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特别重要,它是确保设备完好程度的重要手段。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高原设备维修保养规程,根据生产厂家对设备的维修保养要求,由操作人员配合厂家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各级保养。如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及特殊保养等,以恢复机械设备的性能。同时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有计划地按照保养规程对设备进行技术保养,使设备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安全。
3.认真做好冬季施工的管理和协调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指导冬季施工管理,在冬季施工时,根据总的目标和计划安排,制定在一定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和计划、质量管理点,在各级部门之间展开,使整体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目标链,并加强监督和控制机制。
三.冬季施工钻孔灌注桩的有利因素
1.冬季气温低,降水量少,桥位处地下水位和地表水位均接近一年中的最低水位,这样极有利于钻孔灌注桩的的成孔施工和孔壁的稳定,成孔质量好。
2.冬季大地冰封,有利于机械的安置就位和转运搬迁。
3.由于气温低,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少,不会因为灌注时间较长而使混凝土流动性损失。
4.混凝土一旦入孔,即无受冻的可能,即使桩头在冰冻线以上,也容易采取保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