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疫医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疫医生论文范文1
现有磷酸酯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难以解决,具体描述如下:(1)含量偏低(要求含量≥35%),但符合标准的只有50%左右;(2)物料固化后太硬,难以切割,影响生产速度,导致生产受阻;(3)成品均匀度不好,颗粒大小不一;(4)成品色差问题,外观颜色深浅也不一样。
2试验情况
针对以上现有工艺问题,本研究通过考察反应温度、pH值、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及设备参数等因素对磷酸酯生产工艺的影响,以期找到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2.1调整维生素C与三偏磷酸钠原料配比在固定维生素C原料使用量的前提下,提高三偏磷酸钠的配比,适当增加三偏磷酸钠的配比,使反应向生成磷酸酯的方向进行,从而提高成品含量,表1是本次试验的统计表。从试验结果看,增加三偏磷酸钠的配比,确实能提高成品含量。但根据以前的研究随着磷酸化试剂添加量的增加,产物AsPP获得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所以三偏磷酸钠的配比也不可过高。因此,本次试验选定维生素C与三偏磷酸钠的配比1∶0.8为最佳效果。
2.2反应过程的控制根据pH的变化将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pH值低于7.0之前,是维生素C和Ca(OH)2反应生产维生素C钙的过程;pH在7.0~8.0之间,是由维生素C钙合成三聚磷酸酯的过程;pH在8.0~12.0之间,是由三聚磷酸酯降解为二聚磷酸酯或单聚磷酸酯的过程。反应过程控制主要控制的是加入三偏磷酸钠以后的反应过程。在加入三偏磷酸钠后,如果Ca(OH)2流加量过快,不加以控制,合成反应迅速进行,则不能充分进行降解反应,那么生成的产品中三聚磷酸酯较多,含量达不到要求;如果Ca(OH)2流加量过慢,三偏磷酸钠在水中易发生降解,就不会和维生素C钙反应;同时如果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度过快,物料易未到反应终点就会快速凝固,同样影响成品含量和物料切割。本次试验是在固定维生素C与三偏磷酸钠比例1∶0.8的条件下,反应时间、温度与含量的变化结果。
2.3调整氢氧化钙使用量,提高终点pH值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现,pH值低,反应后的物料固化时间缩短、硬度增加、含量偏低;pH值增高,反应后的物料固化时间延长、硬度降低、含量提高;对反应终点pH值进行试验。pH值控制在11.0以上,成品含量较好。首先,在试验过程中发现,pH值过高,先生成的磷酸酯在强碱的破坏下,生成其他的副产品,反而降低成品含量;其次,物料粘性太大,会在进入微分干燥机时堵塞干燥机,物料易出现烘焦现象。因此我们将pH值控制在11.0~12.5之间,将氢氧化钙使用量提高0.15个百分点即可以达到。通过对维生素C与三偏磷酸钠原料配比调整、反应过程的控制时间与温度的控制以及调整氢氧化钙使用量,提高终点pH值的控制方法,L-抗坏血酸-2-磷酸酯成品含量稳步提高,从原来的35.0%左右提高到36.0%以上;切割物料人力大为降低,从原来的每批8人2小时,下降到2人2小时。
2.4解决细度问题,减少成品色差,提高成品外观质量试验时,成品细度分布显示过200目占30%~40%,颗粒度不均匀,粗的颜色深,细的颜色浅,成品存在色差问题。本次试验通过调节分级器频率以及改变筛网目数来控制成品均匀度,减少色差。表4是提高筛网目数后分级器频率变化后的成品均匀度情况。
3验证
按照试验后得出的新工艺组织生产,连续生产两个月,每月生产50批,成品质量稳定,含量及收率均达到了较好水平,两个月,共100批产品,含量平均为37.11,收率达到99.1%,同时物料切割人力成本大幅下降。
4结语
抗疫医生论文范文2
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中我们都设置了知识内容和技能内容,如微生物药物的产生菌,其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为掌握新药产生菌的分离、选育方法;药物产生菌的保藏方法。其技能内容和教学要求为会进行菌种分离、保藏操作。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学习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也保证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良好衔接,保证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的《抗生素发酵工艺》教学是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企业实习和仿真软件的使用使得学生对抗生素发酵和生产更加直观化,教学中图片、视频等的应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抗生素发酵工艺》的教学水平。在理论教学上,我们一方面十分注重基本原理、概念的讲解,另一方面这些原理、概念等的讲解不是纯粹的理论教学,二是融入于实践教学中去的。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官认识,我们还会安排学生到抗生素生产企业进行认识实习,使学生与企业生产实现零距离的接触,真正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进而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三、师资队伍建设
《抗生素发酵工艺》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理论内容涉及的面较为广泛,涉及到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组建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加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教学队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保证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企业人员将企业抗生素生产的相关知识以及管理、控制等融入到教学中来,实现了“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此外,教学团队的教师还经常利用下企业锻炼和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不断学习抗生素发酵和生产的新技术,还时常参加学术活动,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提高了团队的整体水平,保证了《抗生素发酵工艺》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四、结语
抗疫医生论文范文3
中专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是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针对广大中专生,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协会、学生工作部门的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提示与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期果断采取防范措施,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中专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保证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一种机制。要建立心理预警信息网络,将现有的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高效的体系。基层网络系统以班级为单位,具体工作由学生干部负责,主要工作是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高层网络系统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协调学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基础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主持全体学生心理普查与咨询,从事心理教育内容研究;信息网络系统负责各个网络间心理健康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工作,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并将其纳入到加强中专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统筹安排。
中专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功能
中专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功能主要有3点:1)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2)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的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3)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
第一,要积极对中专生进行心理问题排查。每学年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多种心理测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总结带有群体性的问题,及时向学生工作系统和相关部门反馈,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防范个别突出心理问题的加剧。
第二,建立和健全学校、班级、宿舍、学生个人四级中专生心理健康网,确定各级负责人及工作职责,建立学生中发现心理危机或隐患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防止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与帮助治疗,把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将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真正做到将工作由事后控制转向事前预防。
第三,针对中专生心理危机进行追踪与反馈。对渡过心理危机的学生,中专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可以发挥进一步预防功能。班主任、学校和家长密切配合,继续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关怀与帮助,使其尽快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在危机多发群体中,建立长期定时反馈机制,对危机人群进行特殊照顾,预防心理危机重发。
1)健全制度,优化管理,搭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制度体系。要把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学院学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其重要地位。在中专学校逐渐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研究总结,注意借鉴有效经验,总结先进工作模式,将工作实践总结反思,上升为具有普适性的理论。积极推广有效工作模式,建立科学适用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2)加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有相对稳定素质的优良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服务技能,丰富专业知识,积累教育经验。定期举办有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班,逐步建立培训制度,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意识和对心理疾病、心理危机的预防能力。
3)提供高校心理预警机制发展的必需条件。学校在人员、经费、场地、设施等方面加大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支持力度,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场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施建设,营造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文化氛围,进一步确立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学校要积极支持心理教育教师参加校内外教研科研活动。
4)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预警机制要力图改变原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事后管理补救为事前的防御,积极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范围,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途径与形式,提升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水平与心理承受能力,从每个学生主体出发,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