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型能源行业市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型能源行业市场范文1
本季度,互联网投资规模环比大幅增加。其中,案例数量为21个,环比增加50.0%;投资金额为2.41亿美元,环比增加243.4%。IT投资规模位列行业投资规模第二,案例数量为17个,环比增加21.4%;投资金额为1.51亿美元,环比增加84.6%。传媒娱乐行业案例数量为8个,投资金额为8000万美元,列居行业投资规模第三。能源及矿业行业案例数量为7个,投资金额为2478万美元。
在本季度4个热点投资行业中,互联网行业投资规模跨度较大,单笔投资金额主要集中在其1000万美元以下规模,其中投资规模小于500万美元的案例为10个,投资规模在500~1000万美元的案例为5个。同时,本季度投资规模超过5000万美元的2个案例均发生在互联网行业(见图2.2-1)。传媒娱乐行业投资规模则主要分布在500~1000万美元和1000~2000万美元之间。能源及矿业行业7个投资案例的单笔投资规模均小于1000万美元。
电子商务和网络游戏受到资本青睐
2008年第二季度,电子商务和网络游戏成为互联网行业投资热点。在互联网行业21个投资案例中,电子商务为5个,占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量23.8%;投资金额为3789万美元,占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15.8%(见图2.2.1-1)。电子商务模式和传统零售行业的创新性融合,具备传统零售丰富经验的创业团队,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整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市场表现是吸引创投机构的投资电子商务行业的主要因素。
本季度,网络游戏投资案例数量为4个,占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量19.0%,投资金额为4380万美元,占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18.1%。(见图2.2.1-2)。
网络游戏受到资本青睐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中国网民数量庞大,网络游戏市场拓展空间巨大。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披露,截至2007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1亿人。同时,网络游戏日渐成为网民主要的休闲方式。其次,中国网络游戏在经历从韩国、欧美游戏转向自助研发兼运营阶段后,具备了一定基础的网游运营经验和自主研发能力,其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户外媒体继续成为创投机构投资热点
2008年第二季度,户外媒体成为传媒娱乐细分行业的重点投资领域。其投资案例数量为4个,占传媒娱乐行业总投资案例数量50.0%(见图2.2.2-1);投资金额为5000万美元,占传媒娱乐行业总投资金额62.0%(见图2.2.2-2)。
在户外传媒的4个案例中,健康媒体运营商活跃传媒获得来自蓝驰创投基金1000万美元注资,这是活跃传媒第三次融资。同时,新型媒体东方风行获得红杉资本首轮投资。ChinaVenture分析认为随着风险资本的进入,户外传媒企业将展开新一轮的规模扩展和细分市场的竞争。
环保节能成为重点投资领域
新型能源行业市场范文2
随着华北地区雾霾天气发生频率的持续增加以及相关环保监测数值越来越多的爆表,尤其是今年国庆期间“霾锁京华”长达一周的“盛况”,都令公众对空气污染的忍耐走到尽头。为此,北京、石家庄、南京等地相继出台专项治污政策,而这些政策几乎均将“控煤”,进而控制工业企业的气体污染物排放作为核心内容之一。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强便公开指出:“能源结构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很大,若不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便难以从根本上治理雾霾。”
然而,在此轮环保风暴中的首当其冲,还不是国内煤炭行业眼下烦恼的全部。较之影响尚未即刻显现的环保政策,2011年以来电煤价格的持续疲软,则给煤炭行业带来了更为现实的经营压力。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2.2%。
而据今年半年报显示,煤炭上市企业几乎全数出现盈利下滑,兖州煤业干脆由盈转亏,亏损24亿元,部分中小煤炭企业资金链甚至趋于恶化,现金流也由正转负。对多数国内煤炭企业而言,今年的“冬天”不仅来得更早,而且变得更冷。
不得不提的还有页岩气等新兴能源在勘探、开采和储运方面取得的巨大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对煤炭替代率的进一步增强。内忧外患之下,刚刚告别黄金十年的中国煤炭行业,似乎立即就面临了“挽歌奏响”的悲凉境地。
不过,挽歌响起不等于走进葬礼。
包括BP中国总裁陈黎明和林伯强在内的众多能源行业业内人士都认为,鉴于资源储量以及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既有的绝对主导地位,煤炭继续占据中国能源市场主流的趋势在短期不会发生重大改变。“隐忧已经显现,但要说煤炭行业的全面衰落,为时尚早。”一位要求匿名的国有大型能源电力企业战略规划人士表示。
在作为能源老大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煤炭对空气的污染问题,一位国际能源企业中国区总裁认为,当务之急是减少对煤炭作为燃料的初级利用。如今,积极发展新型煤化工,尤其是煤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新技术产品,则伴随着发改委相关政策的出台,被煤炭企业视为应对挑战的主流路径。
然而,这条看似前景光明的道路,经由过去几年的实践,似乎同样面临着“知易行难”的尴尬处境。这其中既有技术层面的瓶颈未解,亦有企业决策的“虚火旺盛”。
虚火
“新型煤化工肯定是主要的升级方向,但新型煤化工具体发展哪些品类和细分技术,怎样防止技术成功但商业失败的情况出现,这方面行业内很多企业都走了不少弯路。”前述电企战略规划人员表示。
早在2008年前后,伴随着传统煤化工市场基本趋于饱和,众多煤炭企业以及综合性能源企业均将新型煤化工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而相比于传统煤化工主要生产适用范围较广而投资门槛较低的基础煤化工产品,新型煤化工更为精细化的产业特征,使得煤炭能源企业究竟重点选择何种新型煤化工细分产品作为主要科研和生产方向,成为了决定其转型成败的关键一环。
然而,这种本应经过严格规划论证而确保投入产出最大化的战略性工作,却在部分煤炭及综合能源企业中,成为了仓促上马、贸然实施的战略豪赌。
“有家能源企业,先把原来的煤化工项目停掉,一下子投几十亿要搞煤制油,接着又提出‘先油后气’,准备再搞煤制气。结果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的实际效益很不理想。”一位西部国有煤炭企业人士就指出,新型煤化工项目投资门槛较高,而且大量资金属于一旦投入就不可撤回的“沉落成本”,而传统煤化工与新型煤化工、新型煤化工各门类之间的生产设备差异均较大,仓促改变主要升级方向,势必带来巨大的转换成本。
按照行业现有实践数据匡算,煤制烯烃万吨产品的投资约1.6亿元,是石脑油制烯烃万吨产品投资额的3至5倍;煤制油万吨产品投资约1.3亿元,是原油炼制万吨产品投资额的8至10倍。
而即便确定了新型煤化工的主要发展方向,技术障碍以及生产原料的稀缺、替代产品的价格波动,同样令新型煤化工项目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煤制油这个东西,全球范围内都没有很成熟的技术。与煤制气、煤制油相关的煤炭气化技术,在污染物处理、地下水隔离以及管道清理和维护上,都有很多问题没解决。”前述煤炭企业人士指出。
另一方面,新型煤化工产业还具有“高耗水、高排放”的先天不足。在节能减排的政策约束下,新型煤化工产业将付出不菲的环保政策成本,同时由于多数煤化工企业都位于水资源稀缺的西部地区,这也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生产成本。而神华集团所作评估显示,一旦全球油价下降10%,其开展的煤炭液化项目内部收益率即会下降3%。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而油价同样下行的背景下,成本高昂的新型煤化工项目,也将面临投资收益持续收窄的巨大风险。
可是,国内煤炭及综合能源企业对于煤制气等新型煤化工项目的热情,似乎根本未受上述因素影响。目前,发改委已批准建设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产能为151亿立方米/年,地方及企业拟建产能规模超过1000亿立方米/年。
“企业有动力干这个事,有的根本就不是处于严肃的经济考虑,而是为了套取地方政府的政策税收优惠,或者迎合地方官员的政绩需求。”前述电企战略规划人士表示,相当地区的煤化工建设规划已经过度超前。这种煤制气等项目的虚假繁荣,反而有可能引发行业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而在急功近利中断送原本光明的希望之路。
治标
在部分能源行业人士看来,除去以市场和政策手段调整新型煤化工回归正常商业投资逻辑之外,尽快深化煤电价格联动及供应机制改革,同时改革煤炭运输机制,将能为煤炭行业在短期内有效减轻经营负担,从而为行业的技术升级及转型争取时间。这种技术升级自然也能让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事实上,在新一轮煤电联动价格调整之后,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均有呼声,希望将煤电联动机制的运行,由“择机”调整转变为制度化自动调整。从而使煤电价格关系能够充分反映市场最新供需状况。尤其是在煤炭供应价格彻底并轨,取消了“合同煤”和“市场煤”之分后,充分获得市场供需变化带来的效益,将是煤炭企业实现利润提升的新路径。
新型能源行业市场范文3
关键词:新能源 再生能源 可持续发展 产业规划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能源的紧缺。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可以说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能源有这么大的依靠度。常规能源价格节节攀升,使新能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出于战略的考虑,各国会越来越重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无论从政策还是资金上都会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可以预见的是,依赖科技的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和新能源行业将获得良好发展机遇。
1、新型能源的利弊分析
1.1 核能
在新能源开发中比较现实的是核能,它将逐渐发展成为新世纪的一种重要能源。我们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核聚变能可能成为核能新秀。利用核裂变,人们已经通过反应堆加以人工控制,实现了原子能发电。要使核聚变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即实现核聚变发电。也必须对核聚变实行人工控制,使其按照人们的需要有的序地进行,这就是受控核聚变。核能发电具有很多优点: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加重温室效应,核能发电所需要的原料铀储量丰富提炼成本低。但同时也存在问题:资源利用率低,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处理技术不完善,核电建设投资费用大,风险较高
1.2 风能
风能未来将会取得非常迅速的发展,全球风能产业的前景相当乐观,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鼓励政策,将为该产业未来几年的迅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风能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无污染等特点,综合社会效益高。但尽管在理想条件下,虽然风能利用的成本比较低,但仍高于化石燃料,风能受地形、气候、风力的变化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转换效率较低,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风能的发展也值得期待。
1.3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可再生、无污染,它是常规能源。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由于消耗煤炭、石油资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能放在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人们目前最易开发和利用的比较成熟的水能也是河流能源。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其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
1.4 氢能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开发氢能列为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生产氢的工艺。氢能被认为具有长期利用的潜力,具有高温高能,热能集中,可再生,来源广泛,应用范围广的刚有点,但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氢不是一种能源来源,在自然界不能自由存在;氢必须从石油、天然气或水等其它物质中分离出来,成本比较昂贵;氢的分离也要消耗能量,从水中分离氢则能耗更高;与等量的石油相比,氢的热值也较低。第三,氢既不容易储存,也没有相关设施来生产、运输和销售氢燃料。氢燃料利用各环节的安全性也值得关注。
2、能源技术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类新兴技术,其产品也具有新技术产品特点,即技术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商品化程度不高,市场发育不成熟,大多数产品未形成规范的市场与价格体系。
目前,一些技术如太阳热水器、地热采暖等,已较成熟并具有获利能力和相应的市场,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基础。
2.1 太阳能热利用
太阳热水器是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太阳热水器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和开发,其技术已趋成熟,是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太阳热水器使用范围也将逐步由提供生活用热水向商业用和工农业生产用热水方向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采暖工程成本逐渐降低,也将是太阳热水器潜在的巨大市场。
2.2 太阳光电转换技术
太阳光电转换技术中太阳电池的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已能商品化生产的单晶硅、非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分别为12~13%和4~6%,多晶硅太阳电池也有少量的中试生产,效率为10~12%。目前,太阳电池已经不再局限于作为小功率电源使用,已扩展到通信、交通、石油、农村电气化以及民用等各个不同的应用领域,每年的市场增长率高于20%。预计到2015年,估计生产成本将下降50%,从而为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大规模应用创造良好的市场前景。
2.3 并网风电技术
并网风电技术发展迅速,但需加速设备国产化进程。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国能够自行研制和开发容量从100瓦到10千瓦共约10个风力发电机组品种,累计保有量超过了1.7万千瓦。与国外同类型机组相比,具有启动风速低、低速发电性好、限速可靠、运行平稳等优点,而且成本低,价格便宜。但在外观质量、叶片材料的应用和制作工艺水平上以及在较大容量的离网型机组的生产制造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小型风力发电以及风/光、风/柴等互补供电技术的主要市场在于它能够为我国广大无电和缺少常规能源的地区解决生活和生产用电。
新型能源行业市场范文4
1.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从具体数量上看,将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前10名国家作为一个整体,1996年企业数量最高,占462家,其后逐年下降,但变化不大。经历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前10名国家在榜企业数达到最低点(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409家、405家),目前这一数字有所回升且近两年稳定在420家。最初几年,传统发达国家的排序是:美国第一、日本第二、法德英构成第三梯队。而近几年来,已经基本形成了美日法德英相对稳定的顺序。近十余年来,美日在榜企业数量下降较大,而法德英在榜企业数量有较小幅度下降。
中国大陆上榜企业多为国有企业,拥有各种政策支持和行业垄断地位,因而保持着较强的盈利能力;同时由于其主要业务在国内,所以在三次经济危机发生时,盈利能力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盈利能力背后没有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持、没有市场竞争的磨炼,其可持续性增长在全球化市场背景下将会面临巨大挑战。
2.各国企业营业利润的差异反映了各国竞争实力
受世界经济发展影响,世界500强总体平均利润水平分别在2002-2003年、2008-2009年两次明显连续下滑,其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美国、日本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最高,利润平均值的变化与总体水平最为相关,其次是德国、法国,也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而中国企业普遍性业务区域集中,市场国际化程度不高,利润平均值走势与总体平均水平相关度不高。与日本相比,中国大陆企业利润平均值和中位数之间差距明显,说明了中国大陆企业盈利能力严重不均衡,大企业得益于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地位而导致利润较大,小规模企业利润则明显较小。2012年,中国大陆在榜的71家企业中,前10位企业的平均利润是后61位企业平均利润的14倍多。
美日德法四个主要发达国家中,无论是从利润平均值还是从中位数的角度讲,美国和法国都优于日本和德国。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对美国、法国和日本三种经济模式的思考。突出表现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头兵都基本在美国,行业整合与集聚能力超强。
3.世界500强企业行业竞争力说明了资源分布状况
1996-2012年间在世界500强公司所处行业的平均分布中占比最高的是金融行业(100~130家),其次是快消贸易行业(80~100家)、能源行业(30-70家并持续增长)和高科技行业(30~45家)。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金融行业占比最高。现阶段任何一个国家崛起的路径必须依托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效结合。金融市场是否完备,资本流动是否自由有序,决定了国民经济中资源配置、企业竞争力外部评价的有效性,也从微观层面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二是能源行业占比逐年增大。能源类行业企业尤其是炼油原油企业不是产生在世界主要的产油国,而是集中分布在石油消费国。这充分说明。在世界范围内,石油是目前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世界各大国抢夺的焦点,是能源问题的核心。三是快消贸易行业整合能力超强。作为一个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初期依托于网络布局体现企业的竞争力,后期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依托于科技创新强化内部运营的管理,有效地推动了行业的整合。
4.行业盈利能力差异太大是产生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各行业盈利能力之间存在着分化、趋同的交替趋势,显示了要素资源的流向,资源过度流动趋势往往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发生,也因而形成了行业盈利能力的周期性特征。三次经济危机之前,备行业利润率分化严重,资本逐利特征促使资源运转效率和流向出现扭曲,引发经济危机。危机解决过程中,全球范围内资源的进一步有序流转,各行业内盈利能力在经济危机以后的两三年内达到一定的趋同。行业间盈利能力差距越大,资本流向的转型就越容易盲目,经济危机就越容易发生。
经数据统计,排除异常值影响后,平常年份盈利能力最高与最低行业之间的利润平均倍数大概在3倍以内。当行业平均盈利倍数超出3倍以上时,可以视为经济危机的预警期(如2006年、2007年这一倍数分别是4.49和4.99,2008年8倍以上,即发生了金融危机;2002年是10倍以上,经济危机发生了,在预警期的2000年和2001年倍数也分剐达到了3.52和3.85)。
5.行业盈利能力反映了行业定位,经济危机解决了利润均衡问题
三次经济危机期间,各行业均受到影响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危机过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明显可以看出,金融、能源(除电力)、高科技和化工等行业有着比较一致的趋势。由于金融行业处于对其他行业的引导、推动和风险分担作用而形成的强势经济地位,因此金融行业的盈利能力历年来都处于高位,同时呈现出受经济周期影响波动较大的特点。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能源行业局部垄断性特征,能源企业也成就了较高的盈利能力,即使在经济危机期间,加上货币(尤其是美元)的贬值因素,能源企业利润波动依然是最小的。高科技行业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受到的影响较小,但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受到的影响甚大,在2002年出现了大面积亏损。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削弱了金融对高科技行业的支撑能力,资本对创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持能力下降,造成了高科技行业在2009年盈利能力下滑。高风险特性的高科技行业盈利性波动最大,也反映了金融对高科技的支撑。装备制造行业有着大投入、大产出、生产经营周期长且市场充分竞争的特征,其盈利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有着明显的滞后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冲击相对较小。每次经济危机以后装备制造业都会有很强势的反弹,充分反映了各个国家关注装备制造业对就业的影响。
6.世界500强的排名反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步伐
世界500强常青树企业主要集中在快消贸易、金融、能源(除电力)和高科技行业。快消贸易行业经营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并且需求弹性波动不大,因而其风险分担与防范能力较强。此外,该行业企业的发展成长非常依赖于市场网络,市场网络形成后依托管理和技术,行业的整合和产品细分争奇斗妍,其竞争力很难被虚弱,所以造就了快消贸易行业波动相对较小、常青树企业数量较多的现象。金融行业则得益于其对实体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金融杠杆及风险分担能力,同样占比较高。能源(除电力)和高科技行业并列第三,尽管现代经济对自然资源和高新技术的认可度较高,但两者所依赖的竞争力不同。能源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中企业一般为大规模企业。
美国经济率先从工业基础型经济转变为科技型经济。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信息化(IT)战略,于是诞生了依托IT行业发展起来的企业。如微软、麦当劳、谷歌、耐克、苹果、联邦快递和亚马逊等。2012年5月,美国提出数据(DATA)作为国家战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依托于云计算和数据业务将诞生一批高科技服务公司和依托DATA改变传统产业的跨国公司。这一转变对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理论创新都构成了重大挑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美国已远远领先其他国家,这引起了各国对创新体系、金融市场、人力资源等一系列制度的反思和变革。
7.各国上榜企业实力反映了各国产业竞争实力
在金融、能源、高科技、生物制药以及航天科技行业的霸主地位,构成了美国控制世界资源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日本高科技上榜企业数量足以与美国媲美,但与美国苹果、微软、谷歌等创新技术领先的企业不同,日本的高科技企业主要是东芝、松下、索尼等电子设备制造为主的企业。这反映日本企业中原始创新能力不足,而工艺制造较强,这同样也是德国企业的特点。法国上榜企业中,除金融、快消贸易行业企业数量明显领先外,其余行业分布较为均匀。
通过对上述4个发达国家行业分布研究可知:一是大企业大集团对全球资源(原料、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占有能力体现了国家的竞争力,也充分反映了各个国家在这些企业所处行业的影响力、渗透力和资源占有能力。二是西方发达国家行业布局主要分布在产业链的两端,经济附加值高,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的获取、初始技术研发和下游的市场销售等环节附加值较高,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发达国家能源行业、高科技行业等产业上游和下游企业占比逐年提高,而传统制造的比重正在下降。三是新兴产业的企业持续增加。这些企业是依托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不断通过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来强化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谈判能力、提高市场地位而发展起来的。
8.中国上榜企业市场竞争力面临挑战
2012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包括香港、台湾)上榜79家,上榜企业在分布构成上有以下特点:从产业结构看,中国上榜企业多数为金融和传统资源性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数量太少。从行业结构看,入围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基本上都属于资金密集型和自然垄断、行政垄断性较高行业。相比之下,技术型、创新型的电子类、IT类企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小,其中高科技行业企业仅有联想、华为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三家,甚至比不上台湾地区(广达电脑、仁宝电脑、纬创集团、鸿海精密等四家),凸显了我国大陆地区技术类和创新类企业的不足。从地区分布看,大陆上榜71家企业集中在发达区域。从企业股权结构看,国有企业构成了绝对主体。这一方面说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对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盈利模式看,中国上榜公司最多的是资源性企业,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资源市场垄断来获取高额利润。这样的发展路径缺乏可持续动力,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面临挑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升级。中国上榜企业中,传统行业比重较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第二,增加研发投入,健全科技创新平台。和世界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2011年中国仅有极少数大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在3%以上,低于美国5.6%的平均水平。同时应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打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改善技术与市场的对接机制,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大企业的产业化能力相结合,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通过产品的更新、接替和推进刺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
第三,加快品牌建设,提高企业国际知名度。大部分在榜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在国内,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品牌优势、获得品牌溢价,不利企业长足发展。
新型能源行业市场范文5
关键词:新型能源汽车 汽车工业 计划 发展的前景 预测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251-02
在世界能源面临枯竭、节能意识的这个大环境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不得不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且将汽油车纳为改革的起点,以氢能源动力汽车作为发展对象。“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在2009年来启动,在科技部牵头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不断全面推向市场。紧接着各种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不断现身,而且成批出现。然而希望能占据这个大市场的各大汽车企业,面对广阔的汽车市场都想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还有2013年倡导的‘中国梦’等等这些给新能源汽车发展营造了美好的前景。
1 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和特点
像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这些新能源汽车除了使用汽油、柴油发动机、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及新型能源,从我国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来看,我国目前正在开发创新的新型能源汽车概括的来说有以下六大类:气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汽汽车、燃气汽车、醇类汽车以及以拿生物质能作为燃料的车类等[1]。氢燃烧热值高,且燃烧产物是无污染的水,这不仅有利于燃料开发。然而推广氢能汽车就必须解决廉价氢气问题、氢气的研制高效性、便宜氢气供给发动机等问题。
2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阶段
2001年,我国科技部在‘863’计划中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同时把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3种整车技术提倡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3种关键技术为“三横”的研局,提出发展新能源燃料电池。[2]
发展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要求是在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机动车产业发展政策》上有所提及。
2006年2月,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研发和设计对象是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
在次年六月在《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鼓励‘研发生产发动机和燃气汽车;开发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发动机……’。
相继同年国家发改委颁布执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前者对新能源汽车做出概念界定,而且统一要求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标准。
然而在经历短短两年后,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新能源汽车工作示范地放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且倡导率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公共领域使用拓广。
在同年3月和6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两个文件,分别提出加快汽车产业调整,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6]
《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是我国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在2010年6月凡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不但不惩罚还对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给予经济补贴,可达6万元。
2011年可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起步之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借助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必将掀起一轮新的投资热潮。这一轮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潮将有别于前期的概念炒作,主要应集中在有核心技术突破、有产品实现产业化、有良好发展前景、有业绩增长潜力的相关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再也不是一个仅仅只有概念而无实质内容虚无缥缈的行业。
然而2012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环节不但缺乏大量资金投入而且所研发的新能源产品迟迟不能成实物,这不仅影响新能源汽车车型的上市效益,还间接留予私人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大批投资者看到产品未很好的上市,便朝向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低端市场,不但导致产业部分环节生产量过高。新能源汽车投资已有明显变化。
在我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项数据是这样显示的,年初前三个月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数达8626辆,新能源汽车销售数达10202辆,而全国同时期的汽车产销数将近480万辆。在国外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是这样说的。美国面对新能源汽车采取减税的同时对符合补贴新能源混合汽车企业达到6万销量作为界线。对累计销量达3万辆车消费者接收50%的减税优惠政策,累计达到4.5万辆车消费者享有政策是减税25%。而对销量超过6万辆车政府补贴不是很明显。但是销量不足3万辆的企业均没有享受减税的优惠政策。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不到消费线就不够享受政府补贴条件。
3 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展望
专家们预测可能到2020年,我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和其他新能源车用于乘用车辆可达到10%~20%。因此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其他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是不可估量的。[3]
我国一汽集团不仅担任国家“863”计划中的“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以及“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项目,其中汽车新产品公告的车名以混合动力开发电动客车居首位,而且也已投入中心城市示范应运。一汽集团开发的奔腾B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我国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奔腾B50的混合动力系统技术以及整车制造都是一汽集团在创新技术上的一些亮点,车速可达到每小时183 km惊人的速度,而且油耗每100 km耗油大约5 L,排放达到国Ⅳ标准。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车方面,起步相对晚了一点。荣威750是2009年上汽集团亮相的第一代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紧接着有研发了上海牌纯电动汽车,这边诞生了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
油电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车是比亚迪公司研发的新型能源汽车。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不言而喻就应用到F3DM和6DM双模式混合动力车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之间具备的优点就是用户可以通过按键自由切换。其开发的e6纯电动汽车和同平台生产的F6,电池充电在15 min左右可达电池容量80%,当其车e6和F6续驶里程都在60 km等速的时候达到400 km,e6可谓是世界上目前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在2010年3月已被在我国深圳进行试运行。e6比亚迪自主研发的铁电池,是全球首款采用铁电池为动力的纯电动汽车。动力能源转化率高达90%,远高于传统燃油车。动力强劲,最大功率为90 kW,最大扭矩为450 N.m。百公里能耗仅19.5度电,费用仅为燃油车1/4。铁电池使用寿命长,循环充电4000次后,仍有80%容量。
汽车的混合度和动力系统结构是近年来国外混合动车技术展现出的一大亮点。电池的研发技术不断成熟,混合力已经不断的向着电气化转变。前期是混合动力为主,发动机和电机集成,后期偏向纯电力动力,传动系和电机集成为主。最终向纯电动化转型。
A5BSG车型在2005年被奇瑞公司首次推出,这是中国自主品牌首次批量投入生产的混合动力唯一的车型,在2007年正式投放芜湖出租车市场使用,面对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市场化A5BSG车型是我国自主混合动力知识产权首次亮相。
同时期我国长安、江淮、长城等诸多企业也相继研发属于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
国家的发展不言而喻来自丰厚的物资资源、节能减排对能源环境的保护不仅是国际组织责任也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大家庭面临的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我们面对大量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问题,汽车行业不得不把节能减排工作列为重点对象。目前,从研发向规模产业化过渡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阶段,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及推广将是中国大企业的重点工作,最终实现从一个汽车制造业大国向一个产业强国的转型。[4]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导入的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将近迟10年,新能源车的标准制定被国外大企业抢先占领,中国市场呼唤尽快占领新标准和汽车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我国政府也及时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一系列市场化的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中有财政补贴,减免税收以及政府采购等方面。
在《2013-2017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的市场分析出指出立足世界新能源行业整体发展,对中国的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像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氢能、海洋能、可燃冰、新能源汽车等开发要加大投资力度。[5]
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车种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为主。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高、电池所容纳的电量续驶里程短,并且需要廉价的配套设备充电,不适合产业化大批量生产。因此,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发规避了不足。但是清洁能源汽车还是非燃料电池汽车莫属。
当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平台我国基本建立成型,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趋势,所生产的零部件要完整配套,应该把小批量整车生产向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作为目标。
4 结语
(1)从目前发展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车种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为主。
(2)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清洁能源汽车的终极发展结果,油-电、油-气混合动力是目前规避风险的最佳选择。
(3)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和技术逐渐成熟,电动汽车是走进家用轿车的首选基本交通工具。
参考文献
[1] 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新型能源行业市场范文6
关键词:CDM(清洁发展机制) 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碳交易市场 碳减排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CDM项目的发展,并非是看到了其自身的商业利益,而是为未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基础,因为低碳经济具有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是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1.能源方面存在的现状。当前我国能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众多的制约因素,使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所以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我国不管是能源战略还是能源政策都应从这些制约因素为出发点。在我国的能源方面存在着几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当前煤炭在开采和燃烧过程中给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污染,但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对煤炭的需求量比例会不断增加,仍处于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燃煤过程中所导致的CO2排放总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对CO2进行捕捉的成本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及全球变暖的危机下,发展低碳经济已不仅仅是我国重要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这就导致对能源的需求呈持续增长的态势,“高碳”已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样就必须走上西方国家为发展牺牲环境的旧路上来,而且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和缺油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需要以煤为主,而长期以来我国又是以工业发展为经济结构的主体,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我国经济高碳的特征。
2.低碳产业链方面的现状。当前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将单位GDP的碳排放比纳入到中长期的规划当中,并制定了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等。而长期以来我国更重视于单纯强调GDP的增长,但在减排目标公布后则需要加快实现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及成熟,全面提升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进程,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当前我国我国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产业群体已经形成,这就对传统行业的发展规模带来较大的挑战。而在这其中对于航空业的挑战则将更为严竣。目前欧盟对其进出欧盟市场的多家航空公司都制定了减排责任,这就直接导致我国拥有欧盟航线的航空公司将付出巨额的成本。这就需要我国加快低碳行业的发展,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我国需要将低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链条进行缩短,,而对这些高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进行低碳化。同时还需要对高碳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国民经济发展有效的降低高碳产业的比重,削弱重工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及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和销售网络的形成,从而使其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实现产业调整的步伐,使其更趋近于低碳经济的标准。另外还需要根据各地区情况的不同,实现能源的集成优化,从而使其得以规模化和进入分步实施阶段。
二、发展碳交易市场
当前碳减排的途径并非只有CDM这一条路可走,尽量开展CDM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碳减排。所以在要想实现碳减排还要利用碳交易市场,充分的发展碳交易市场,使其与实体经济关系具有更加紧密的关系,从而使其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具有透明性,从而促进其发展,使其产生更重要的影响。
1.碳减排量作为一种虚拟产品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当前碳交易已开始商品化,这是随着碳减排量和碳信用额的产生而实现的,当前在国际上碳减排合作和碳交易已发展成一定的规模化,有效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要想实现低碳产业链,则需要以绿色技术为基础来进行碳交易,同时实现机制上的创新,带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实体经济转型的成功。
2.绿色环保从理念到商业化的革命。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环保是对自身行为和自由的限制与约束,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碳虚拟商品的出现将使人们意识到环保行为可以创造价值,这种价值可以带来切实的收益。随着碳虚拟商品与实体经济的不断结合,人们的环保行为将从社会责任感驱动逐渐转变为利益驱动。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碳交易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实现这一重要的历史重任,则不管是自主研发还是从先进国家引进技术,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说到根本上也就是需要我们掌握核心的技术。但在当前的情况下,在CDM的基础上对先进技术进行引进存在着许多不现实的问题。因此在当前要想使我国的低碳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加大相关产业的发展,自主研发的力度,同时还要对核心技术市场进行掌握,这才是我国碳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以CDM项目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低碳经济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贾思远.浅谈CDM发展的积极意义及目前面临困难的探析.现代商业201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