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知识范文1
为有利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人们有了更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健康意识,相应对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尤其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院在卫生部门的响应要求下,对我院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笔者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154例老年卧床患者,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的合格率,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154例老年卧床患者,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其中所选取的154例患者中,男98例,占63.6%,女56例,占36.4%,年龄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0.12±11.23)岁。
1.2方法
1.2.1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动员科室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相关卫生部门的领导在召开关于如何做好护理服务工作的会议。我院领导组织者根据会议精神以及当前的社会形势,在我院的领导支持下,由护理部主任带头,各科护士长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全科护士的思想。
1.2.2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休养,活动以及自己正常生活受到一定限制,会产生较强烈的心理落差,因此患者以及家属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沮丧、焦虑以及忧郁等心态,因此在实施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对患者家属以及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宣讲。可通过印发一些与老年疾病患者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月对患者进行两次健康知识宣讲等,且可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护士工作应符合一定的规范,护理技术应该规范有效,护理人员应注意语言得当、举止端庄大方,给予患者尊重、同情以及关系,让患者感受到亲切。
1.2.3建立分层护理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到位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可根据护士的工龄、技能、职称等设置为由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实习护士等三级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责任护士以及组长等可对所负责管理的患者提供无间断、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工作。确保每个护理人员至少负责2-3名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而护士长以及组长人员对护理工作中各项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每天坚持抽查,每7天实施必查工作,月底实施一次全面检查工作,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检查以及全面检查三种检查方面相结合,确保在护理过程中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到位。
1.2.4卧床休息与适度活动老年卧床患者对周围的休息环境要求较高,因此生活环境的应该保持安静舒适,梳洗、翻身等日常生活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对其做出准确判断,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鼓励,制定符合患者身体状况的活动规划,保证患者快速恢复健康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1.2.5组织护士进行学习与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同时可开展小组讨论活动,集体学习相关创优工作的文件以及精神内涵。定期进行护理技能考核以及护理比赛工作,鼓励护理人员争优争先。同时可安排一些医护人员到兄弟科室以及其他一些优秀医院学习相关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学习他人的优点。争取在医院护理部门以及相关领导的支持下,让优秀的护理骨干人员以及护士长等参加“创优”工作的培训班。
1.2.6正确了解护理工作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召开关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专题思想的会议,同时积极在我院开展专业的关于老年卧床患者护理方面的培训工作,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开展每七天一次讲课,每七天进行两次床边查房、对护理人员进行不定时晨间提问,以及实施每月一次实施护理查房工作,对护理人员讲解相关护理知识理论以及护理实践工作,让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1.3观察护理效果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是由患者家属在病人出院填写相关护理部门所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基础护理合格率是责任护士和病区护士长按照护理部门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患者人数不断增多,且因各种疾病的存在,老年患者卧床现象普遍增多,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不利于老年患者的健康恢复以及社会家庭的稳定健康[1]。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且该病症致死率较高,因此在手术治疗中应注意仔细观察患者病症变化,实施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老年患者身体健康以及康复[2]。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是做好基础护理工作[3]。同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可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临床实施护理水平[4]。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刚刚起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改善的过程[5]。应该不断总结,研究分析并不断改进完善优质护理工作,这需要全院的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同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患者实施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护理,控制患者病情,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促进当前护理工作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6]。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2%,患者护理合格率为90.3%,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9.4%,患者护理合格率为98.1%,其中无护理投诉事件发生,其社会效益显著,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护理合格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涂红梅,卢艳,刘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81-982.
[2]楚玉娟.夯实基础护理、开展优质护理、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325-327.
[3]黄仕明,罗映红,权明桃.开展创新实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74-1175.
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老年卧床患者;褥疮;预防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07-01
褥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因患者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使得身体血液循环遇到障碍,导致局部软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以及营养不良状态而出现的溃烂和坏死,对于瘫痪或因其他病症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具有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老年患者的病情,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为此,对患者进行褥疮的预防和护理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深入探析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我院对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老年卧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150例老年卧床患者,根据护理的差异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老年男性患者39例,女36例,年龄62-83岁之间,平均(72.5±5.5)岁。其中骨折42例,偏瘫11例,颅脑损伤昏迷9例,脏器功能不全13例。干预组:老年男性患者33例,女42例,年龄59-81岁之间,平均(69.5±6.3)岁。其中骨折37例,颅脑损伤昏迷14例,偏瘫9例,脏器功能不全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
1.2.1 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对入院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基本布局,主动与其沟通,拉近护患关系,并向患者讲解褥疮的发生原理。
1.2.2 干预组在普通护理前提下进行褥疮的预防及综合护理:①由于褥疮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导致的,为此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对其定时更改。为了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可利用气垫配合更换,减少局部组织的受压时间,期间还可给患者进行按摩,促进微循环。②为了减少患者皮肤与床单的摩擦,在帮助其更换时,不能拖、拽等[1]。抬升床头时,不得高于30o,且时间不宜过长。为了防止患者在床头抬高后身体下滑造成皮肤间的摩擦,可在其足部垫棉垫。③许多老年患者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加之对褥疮的发生原理缺乏认知,往往会忽视其预防。为此,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褥疮发生的原因,告知其预防的重要作用,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其对疾病治疗的关键性,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并在护理期间学会自我预防。④研究发现,营养不良容易导致褥疮的发生,对于病情的恢复具有严重影响。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较中青年也明显较低,增加了褥疮发生的可能性。为此,可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提高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期间,为了防止患者便秘或失禁刺激皮肤,可为其提供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⑤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皮肤进行观察,及时对其皮肤受压情况进行了解,尽可能减少疮面的压迫,必要时可使用气垫[2]。另外,定时对患者易发生褥疮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杀菌,如果患者已出现褥疮,且病情严重,则可去除坏死软组织,并采用去腐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期间嘱咐患者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污物刺激。⑥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协助其进行被动肢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临床显示,干预组进行褥疮预防及护理后,患者无褥疮发生,而对照组中有5例出现褥疮,发生率为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不断增长,老年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紧随而来的因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调查发现,褥疮多发于长期卧床的瘫痪、昏迷患者,多发部位为脐部下方骨突出处。患者因长时间卧床,使得这些部位的组织长期受到压迫,血流供应出现障碍,使得局部软组织长期缺血缺氧发生溃烂和坏死,最终形成褥疮。
我院通过对干预组患者进行预防和护理发现,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褥疮的认知,让患者能够在护理期间自我进行预防。而心理护理消除了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痛苦,对于已经发生褥疮的患者,则帮助其消除顾虑,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人员。饮食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身体抵抗力,满足了患者对营养的需求。此外,和普通护理相比,预防及综合护理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使患者有良好的健康氛围,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褥疮。②拉近护患关系,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③护理人员拥有更为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术,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护理结果也显示,干预组进行褥疮预防及护理后,没有发生褥疮,而对照组中有5例出现褥疮,发生率为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褥疮预防及护理可以大大降低褥疮的发生率,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秀莹,刘秀荣,张秀英,等.神经科病房消灭褥疮的几点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80.
[2]李翠薇,董虹,吴惠平.院外带入褥疮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3,9(7):533-534.
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知识范文3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 并发症 老年 护理
老年人由于自身疾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等)或者外力因素极易导致股骨颈骨折,表现为髋部疼痛,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极大痛苦。股骨颈骨折后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对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患者手术的效果及生活质量,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我科2006年5月~2008年5月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0例,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男20例,女40例,年龄57~85岁,平均65.5+2.2岁,其中2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
方法:60例患者均行股骨头置换术,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结 果
6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1例出现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全部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2年,骨折治愈,康复良好。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抑郁情绪:老年人心理负担重,对预后缺乏信心,多表现为抑郁、悲观、恐惧等。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赖,使其看到康复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讲解术后要注意的事项,以减轻或消除抑郁、紧张、恐惧心理,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
伤口感染: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①保持术区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血及时更换,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伤口局部及患肢活动情况,警惕伤口感染的发生。③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吸引器放置位置应低于伤口水平。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及伤口敷料渗出并做好记录。④遵医嘱术后全身使用抗生素。
深部静脉栓塞和肺栓塞: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由于卧床,患肢血流更加缓慢易发生深部静脉栓塞和肺栓塞。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有: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情况,对比双下肢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还应注意是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术后早期采取被动和主动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即术后给予指导和鼓励患者定时翻身,做股四头肌、关节舒缩的活动,3次/日,每次15分钟以上。按摩下肢,以促进下肢静脉反馈回流,减轻血流瘀滞,预防静脉血拴形成。
泌尿系统感染:老年人怕麻烦不愿饮水,又长期卧床,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更换尿袋1次,每周更换尿管1次,保持会清洁,女患者用800mg/L络合碘每日擦洗外阴2次[3]。
压疮: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后长期卧床,身体受压处神经营养功能差,易出现压疮,应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帮助患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便秘:由于患者卧床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并且患者食欲下降,胃肠蠕动减慢,手术疼痛等,患者易发生便秘。应鼓励患者多吃富有纤维素及营养丰富的食物,定时排便,必要时可应用缓泻剂。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并存疾病:部分老年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手术使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可以诱发或加重并存疾病发生发展。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必要时应用药物,防止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监测血糖,为预防肺部感染,应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健肢及自主咳嗽、咳痰。
功能锻炼:术后早期护士应指导其掌握正确的锻炼时机与方法,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距小腿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每天多次,每次5~20分钟,以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锻炼前后注意评估患肢的感觉、运动、温度、色泽及有无疼痛和水肿。全身除禁忌活动的部位外都应不断活动,如扩展胸部、深呼吸、咳嗽、抬高躯干、活动健侧肢体关节等,并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改善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保持肌肉、关节活力,防止发生肺部感染、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讨 论
由于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老化,再加上骨折的打击和骨折后需长期卧床及被动,易引起一些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从而增加了护理难度。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做到预防在先、护理及时,精心的术后护理、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组60例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淑菊,刘雅萍.老年股骨颈骨折1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08,30(9):1442.
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Iower extremity,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是下肢静脉,又以左下肢最为多见[1]。在脑卒中的各种并发症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较其他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感染、肢体挛缩畸形等)常因位置深、临床症状隐蔽给早期诊断带来难度。又因其起病急,栓子极易脱落发生肺栓塞,治疗难度大,患者死亡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若未及时治疗,将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学习,甚至致残。因此加强老年脑卒中患者DVT形成预防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方案,有效减少了DVT发生的几率。。
1临床资料
选择80例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6.8)岁。其中脑梗死60例,脑出血20例,8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偏瘫或者四肢瘫痪。
2 结果
80例患者只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5%,经过抗凝治疗及做好下肢瘫痪肢体积极预防及护理后好转。
3护理方法
3.1健康教育
3.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知识及危害,治疗方案及可能发生的预后,在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的教育,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以便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可降低患者的住院日期、医疗费用及死亡率。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挤压、按摩、热敷患肢,以防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导致肺动脉栓塞。对突然出现的不明原因咳嗽、咯血、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降低或者精神异常等,应该考虑是否有肺栓塞的可能,一旦有以上情况出现,需及时报告,及早诊断,及时处置。
3.2饮食护理 患者宜进食清淡、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药,必要时给予灌肠。多饮水,可促进循环,增进废物排泄,降低血液黏滞度,防止血栓形成。
3.3做好下肢静脉保护及下肢肢体的观察护理
3.3.1尽量避免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因为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存在神经功能、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血液回流缓慢,若将静脉穿刺位置选择于瘫痪肢体,会使药液局部停留时间过长,可能出现静脉炎。因此对于脑卒中伴有肢体瘫痪的患者穿刺时,应尽量选择健侧上肢静脉,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多次静脉穿刺,保护血管,输液完毕,穿刺点按压15min,注意静脉推注溶栓药物时严禁药物外渗。
3.3.2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促进静脉血流回流,若患者已出现DVT症状,1w内应保持卧床休息状态,抬高患肢20°~30°。这样有利于血液回流。不得按摩或进行剧烈运动,也严禁冷热敷。如果病情好转,可以适度进行功能锻炼时,需穿弹力袜,以适当压迫浅静脉,以促使深静脉血流回流。护理中应注意观察弹力袜的松紧度,以免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3.3.3测量肢体周径 对于DVT患者而言,其临床主要症状就是下肢肿胀,或双下肢肿胀、或单下肢肿胀。。肿胀严重程度因静脉闭塞程度及闭塞范围而各不相同。位于深部小静脉处,肿胀一般难以发现,位于下肢静脉主干,则肿胀尤为明显。通常情况下,膝关节以下的肿胀则表明已累及或股浅静脉,若发现整个下肢肿胀,则表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DVT形成后,肿胀持续时间会可达数周或数月,严重者可能终生不消。定期测量肢体周径可获知肿胀,测量一般选膝关节上下各10cm处测量并记录[1]。严密观察肢体有无青肿、股白肿出现,一旦发生,及时报告及时处置。
3.4局部皮肤护理 防止皮肤溃烂,应用中性、温和的洗剂清洁患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5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血液缓慢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48h后可开始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因病情需要卧床休息3~4w,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床上被动运动。如肩关节屈伸、外展、旋内、旋外等,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幅度由小到大共2~3min为宜,防止用力致肩关节脱位,肘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用力适宜,频率不宜过快,共2~3min,髋关节外展位,内收位,昏迷患者外展15~30°,内收、内旋、外旋为5°左右,不可用力过猛,共活动3min。瘫痪肢体被动运动,进行2~3次/d,健侧肢体自主运动。
3.6药物护理 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使用抗凝、溶栓等药物,定期监测实验室指标:APTT、INR、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血小板及肝酶,尤其用药前要注意这些指标。溶栓药现用现配,配制后暂不用时,应低温保存。应用溶栓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有无肢体麻木、头痛、恶心、血压突然升高等症状,以及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出血、皮下淤血、泌尿系统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异常出血现象,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3.7心理护理 患者会时常表现出紧张、焦虑等症状,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解释,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正确认识疾病。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后,认识到疾病的本质,积极应对,充分重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4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①静脉血液滞留。②静脉壁的损伤:?化学性损伤;?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机械性损伤;?静脉手术;?感染性损伤。③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拴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④其他因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般与手术种类、创伤程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有密切关系。而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患侧下肢活动减少,引起患侧下肢血液流速缓慢,该类患者同时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静脉血管壁不同程度的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动缓慢时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而本组患者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只有2.5%,与近年来类似观察结果相近[2]。提示对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知识范文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使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进入老年化社会,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年龄大,病程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患者早日康复和度过危险期、降低病死率的要害。因此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我科自2009年6月~2011年1月共收治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63~89岁,平均75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患者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估
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很大,有的患者身体较好,有的身体很差,有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2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以及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宣教有关疾病的知识,解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担忧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介绍治疗方法,以取得理解和配合。给予轻松疗法,适时应用镇痛剂,减轻疼痛。
3 保持正确
使病人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同时将抬高患肢20-25度,促进静脉回流。老年人因皮下脂肪较薄,长时间以同一姿势卧床可感到不适,会不由自主地变化,导致骨折移位、畸形,影响其功能,故必须讲清的重要性。根据情况给予具体帮助,同时还要使病人感到卧位舒适,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隔一段时间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的情况下改变卧床姿势帮助其按摩受压部位以减轻不适。
4 注意饮食营养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因长期卧床,应以低盐、低脂、易消化的膳食为主。
早期饮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中期宜食高蛋白及富含铁钙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必须注意及时补充蛋白质、铁等营养素,后期进食高热量,补充养血调节肝肾的食物,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应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合理安排饮食,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同时注意食物调配,使病人增进食欲,保证营养的供给,注意增加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避免发生便秘。
5 并发症的防治
5.1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患者反抗力降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稍微活动上身,用力咳嗽,定时拍背,及时咳出痰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液粘稠者鼓励病人多饮水,有针对性地做超声雾化吸入,每日口腔护理1-2次,以预防肺部感染,天凉时要注重保暖,以防着凉,地面湿式清扫,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气。 转贴于
5.2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老年患者自身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较高,血液流动缓慢,而骨折卧床后,血液流动更加缓慢,加之下肢创伤后,极易形成静脉血栓,早期积极活动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每日给患者进行温水擦浴2~3次,通过温水擦浴,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反抗力,擦洗同时配合按摩。口服小剂阿斯匹林加强抗凝;抬高患肢,利于血液循环,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及时发现血栓形成迹象,如已发生血栓形成,避免患肢活动,禁忌做按摩、理疗,以免血栓脱落阻塞其他器官。认真观察肢体水肿程度、浅静脉充盈及感觉的情况,双下肢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及时处理。
5.3褥疮的预防
仔细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减少骨突处的受压,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对皮肤受压处进行热敷与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
5.4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病人长期卧床受卧位限制,小便不易排出,日久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形成,鼓励病人多饮水对防止炎症或结石起到一定作用。
6 指导功能锻炼
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知识范文6
1临床资料
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14例,女34例;年龄60~85岁,平均70.2岁;左侧30例,右侧18例;骨折原因:40例摔伤、跌倒,6例车祸,2例其他。
2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心理脆弱,突如其来的骨折使其易产生恐惧、焦虑不安、危机感、孤独感等不稳定情绪。加上骨折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造成老年患者心理压力很大,情绪低落,经常会感觉孤独无助,不积极配合治疗。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护士应主动与病人沟通,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介绍同病室的病友,帮助建立病友关系,多进行非医疗性活动的接触,注重感情上的沟通,认真询问和倾听患者所焦虑的问题,讲解典型成功病例,尤其是患者周围人群中的治愈病例,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饮食护理老年患者消化功能减弱,应根据有无基础疾病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豆制品、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鼓励患者高钙饮食,注意补充鱼虾类、蛋类、海带、黑木耳、芝麻等含维生素D的食品。注意饮食品种的多样化,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2.3牵引护理①注意保持患肢正确的功能位置,患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牵引过程中注意保持牵引锤悬空,牵引绳与患肢长轴成一直线,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治疗期间应做到“三不”,即不盘腿、不负重、不侧卧。牵引重量因人而异,皮牵引不宜超过5 kg,骨牵引一般为体质量的1/7,并适时调整牵引重量,避免牵引力过大使骨折端发生分离错位,引起血管痉挛收缩,造成慢性血循环障碍,同时防止过小牵引力达不到复位固定的目的,而使骨折畸形愈合。②观察针孔处皮肤有无发红、疼痛、渗出等,防止牵引针孔感染,每日用75%酒精滴孔两次,由浅入深使之渗入骨钉处,并随时保持针孔处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干燥,同时观察下肢及足跟部皮肤有无受压及异常情况。
2.4预防并发症
2.4.1预防压疮老年人皮肤松弛,弹性差,皮下脂肪少,卧床时间长,翻身活动受限,因此易发生压疮。应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压迫,使用海绵垫或气垫,每2 h翻身1次,对皮肤受压处进行按摩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4.2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老年病人多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上长期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应指导病人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被动活动踝关节,并按摩患肢,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可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等,以加强抗凝治疗。注意观察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4.3预防肺部感染老年病人心肺功能较差,卧床时间长,极易引起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深呼吸及扩胸运动,指导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扣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抗炎化痰药物雾化吸入。
2.4.4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老年人抵抗力低,留置尿管,长期卧床极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应注意会清洁,每日消毒外阴2次,每日更换尿袋,必要时每日行膀胱冲洗,嘱患者多饮水,稀释尿液,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
2.4.5预防便秘患者卧床后,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很容易造成便秘。应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如香蕉、芹菜、韭菜等,可饮蜂蜜水润肠通便。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3康复锻炼
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应指导协助病人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趾的伸屈运动,逐渐过渡到踝关节、膝关节。健侧下肢直腿抬高运动和关节伸屈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膝关节僵硬,鼓励病人自己活动上下肢,握手、屈伸,腕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中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减轻,骨痂开始生长,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骨折后期可扶双拐下床,患肢逐渐负重。恢复期要特别注意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嘱病人患肢不要做盘腿动作,一般需6个月方可完全去拐。功能锻炼应注意安全,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下地活动时先扶双拐室内活动,逐渐过渡到单拐,达到骨性愈合再去拐慢行。康复锻炼时家属应陪同,以防摔倒再次发生骨折。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