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高数学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范文1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普遍感到药物制剂技术内容繁杂、信息量大,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学时细化单元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学。以上述问题为例,可把共有的基本操作设为单个项目,进行单项教学和实训,而散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制备这4个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个人能力提高的需要选择某一个或几个单元项目进行学习和实训。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又可节约时间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2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方法改革

    2.1改革项目———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标,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流程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实物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既消除了传统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弊端,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2存在问题———教学方法多样但教学资源有限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学资源有限成为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如任务驱动法中胶囊剂的制备,长期以来以阿司匹林胶囊制备为任务,案例教学法中胶囊剂的制备,以“毒胶囊”事件为案例,多样性体现不足。

    2.3解决措施———多渠道收集教学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要多渠道收集教学资源。可从药品生产一线(如合作生产企业),药店、医院等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收集;从各种教材中收集,如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用书中收集;从各类报刊中收集,如《中国医药报》、《中国药业》、《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中国药事》等中收集;利用互联网收集。另一方面将收集的教学资源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针对性的选编,力图教学资源事例典型、内容精炼、贴近生活实际。

    3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3.1改革项目———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简单的理论和实训独立开展的教学模式,向“教学做合一”转变,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在对药物制剂技术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对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进行科学分解和组合,将每一模块细分为多个项目,每一项目按“选、定、做、查、演、评”六环节教学组织形式实施:(1)选项目,做准备;(2)定方案,分步骤;(3)做项目,练技能;(4)查问题,改方案;(5)演操作,说要点;(6)评优秀,谈体会。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知识技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存在问题———教学模式新颖但实践条件不够完善

    将“教学做合一”贯穿于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中,诞生了六环节教学组织形式。此项改革既要求师资队伍职业技能娴熟,又要求学院有满足学生校内外生产实训的条件。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乏一线工作实践经验,且自身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加之高职院校现有的生产实训条件只能进行常规剂型的实验室制备,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工作任务真实化、管理模式企业化及基地功能多样化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教改的实施。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生物分离技术;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34-02

《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中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生物材料预处理、提取、初步纯化、精制等生化产品分离纯化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具备相应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的方法能力、个人职业可迁移能力和一定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一门对学生实践要求较高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基于此,我系生物分离技术课程组教师对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其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科书以及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三中心论”,教学过程遵循“准备、复习旧课、教授新课(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巩固练习、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六步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教学评价注重考试结果性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独立性显现不出来,因此其课堂教学有时难免生硬、呆板,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我们传统的《生物分离技术》教学过程中,授课主要遵循课本章节的顺序,先上理论课,后上实践课,实践教学仅仅是为了辅助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这种模式下学习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给老师的教学也造成困惑,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满足不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亟须改革。

二、现代教学模式特点及优势

教育部曾规定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运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而现代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通过改革“课堂讲授+实验”的传统二段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小组提问以及讨论等媒介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三、现代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探索和改革

通过对生物产品分离纯化岗位工作过程中“岗位能力、核心能力以及核心内容”的分析,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以培养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能对生物产品进行分离纯化的能力为主线,设计了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方案,在构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中[1],做了如下的探索:

(一)课程目标的确立

我们课程组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探讨对生物产品分离纯化中的典型岗位以及各典型工作岗位对技能与能力需求,并对此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归纳,从而确立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得本课程的整体设计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知识目标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分离纯化的一般工艺流程以及生物材料预处理方法及原理,目标产物的提取与分离原理、沉淀分离、萃取分离、膜分离等常用技术的原理及方法、精制常用的技术及原理和成品加工技术及原理;在能力目标方面,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依据产品要求,查询分离工艺,对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描述及分析、熟悉分离产品常用仪器的使用、维护及安全知识、熟练掌握并学会操作各种分离纯化的工艺流程;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团队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安全、环保和节能意识。

(二)科学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选取中,我们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从本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围绕我省生物资源优势,以“源于企业工作任务”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通过我们课程组教师的论证确定了我院生物分离技术的教学内容,并把其分为四大模块: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初步纯化、高度纯化以及成品加工。这四大模块涵盖了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整个流程,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的先后顺序排列,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的规律。在每个模块下面又细分了多个能力训练项目,在能力训练项目中又设计了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单元训练项目,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老师教为主逐步转化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职业能力。

这样有效科学地选取教学内容就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式课程内容体系,取消章节限制,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各种类型的能力和素质专题,作为子模块或能力训练项目。这样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实践性、职业性以及时代性。

(三)改进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种教学方法不是完全独立的,在授课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任务驱动和项目开发相结合,学生自由分组、合作,老师指导、协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2]。如在每一节理论课的前3-5分钟,学生上台自己查找的关于生物分离技术最新的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或者是关于分离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讲到膜分离的训练项目中,同学联系到了家庭用的自来水净水器以及上海世博会上使用的立升净水器,这就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这门课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设计一个分离纯化实验,比如怎样从茶叶中提取纯化儿茶素,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还辅以多媒体教学,通过仿真模拟,让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工厂规模分离纯化的设备和流程。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最初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理论成绩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如课堂提问、作业以及实验报告等形式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30%,这样考核注重的还是学生的理论成绩。而现在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重视对实验过程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过程评价的比例提高到60%。

(五)加强校企合作

依托行业,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训练;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循环式递进,达到学校教学、学生择业、企业需求兼顾共赢[1]。为此,我们在第五学期集中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校外生产实训,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分离纯化技能的熟悉和锻炼。在实训实习期间,除了我们学校配备的相应实习指导老师外,我们还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来对学生的实习和实训进行日常的指导。另外,毕业论文(设计)老师会引导、协调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

(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成功,与是否具有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职业教师师资队伍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于《生物分离技术》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重培养“双师”型人才。为此,我们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新技术以及新设备和新的工艺流程,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及设备的操作,最终把在企业实习学到的知识以及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同时,我们还聘请企业里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进而保持校企之间的沟通。

四、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我系生物及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基础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钻研不够,浮躁,再加上阅历浅,对那些一旦自己没有弄懂的知识很容易就放弃,同时部分同学又是对口专业考进来,他们的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的基础知识更弱。因此,在运用现代教学模式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渗透到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具体来讲就是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要“降”下来,“降”到大多数高职学生都能接受的水平,而实践操作的水平要真正升上去。这样一方面为学生继续专升本学习及实际应用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着重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际操作机会,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总之,传统生物分离技术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就必须改进传统教育模式,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各方面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体现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生物分离技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万洪善.高职高专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微生物学杂志,2011,31(1):110-112.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范文3

“微积分”管理类专业必修的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

生的学情、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微积分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李素芳(1965-),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教育学院数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微积分、数学及经济数学教育教学;赵

燕冰(1966-),男,河北万全人,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组合数学与数学教育。(河北张家口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20-02

新形势下,对于微观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会需要的“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微积分”经济

决策等具有决定性作用。“微积分”是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管理一、高职高专学生学情分析

类、工科类非数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对于大学生而言,学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基础

习“微积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增强数学意识,提高越来越薄弱,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入学的数学平均

他们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成绩不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强,对数学

力,感受数学美。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分析方法思概念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表现一

考和解决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奠定般。围绕“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高职高专

必要的数学基础。因此,在非数学专业的“微积分”教学中要围非数学专业“微积分”课程的要求逐步降低。但是,从问卷调查

绕“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使他们成为适应社看,学生对“微积分”课程的反映仍较为强烈。反映集中于一点:

抽象、太难。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也是如此,几年来“微积分”考

试及格率一路下滑。改变非数学专业“微积分”课程所处的这种

状况,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数学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

情况出发,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

“微积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微积分”教学

内容全面,理论严谨,而非数学专业的数学教学课时较少(60学

时),这些都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困难,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内

容枯燥、知识点多、掌握困难,感到学习负担繁重,学习兴趣低落,

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学生只为了应付考试,不会运用所学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学而无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

根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淡化严格的数学

论证,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直观性、应用性,把学生从烦琐的

数学推导中解脱出来。比如,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学习的目

的是让学生会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计算定积分,所以,我们改

成从一个运动学的例子引出公式让学生理解,效果十分明显。

这样既不破坏知识的系统性又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掌握了知识

点。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围绕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专业后继

课程和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处理好数学基础训

练与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培养的关系。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知

识结构、技能训练、发展能力的作用,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清

教学内容的主次轻重,使学生学到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逐步培

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

生感到数学有用,才能符合“够用为度”的全新高职教学理念。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的基

础情况、专业特点以及章节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高

职院校“微积分”的教学,从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及

教学环节的安排都应围绕培养目标进行优化设计,采取灵活多

样的教学方法。

1.加强案例教学。在介绍数学概念时,力争以实例引入,

使概念尽可能不以严格“定义”的形式出现。如讲解极限概念

时我们引入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庄子·天下篇》中

有“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即首项为

1,且以

l/2

为公比的无穷等比数列,是一个有头无尾但永远不能为

0的无

限变小过程;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以给学生介绍龟兔赛跑的故

事,从而以形象的语言,刻画了物质的无限可分性。这种无限

可分性思想正是近代极限概念的萌芽形态和重要前提。通过

典型的背景材料,让学生从中体验极限的思想方法,从而增进

对极限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

中学习。

2.强化直观性教学。教师尽量运用猜想、画图、实例、类比、

多媒体等直观性教学法,将“微积分”中抽象、复杂的理论和思想

方法直观化、简单化,以具体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

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深刻

的掌握和理解。如从连续的概念出发给学生讲解函数的连续

性,学生很难理解,但从函数图像上讲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即“函

数图像没有断开就是连续,断开就是不连续(间断)”。讲授“微

积分”恰当地运用函数图像是直观性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再

如,讲解定积分概念,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以直代曲”的

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这样来类比: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但为什

么我们平常看到的却是平面呢?这就是局部的“以直代曲”思

想,曲面上微小的局部可以看成是一个平面。这样就给学生一

个具体的可供想象的空间。用这一数学思想方法解释实际生活

中的现象和结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定积分概念的理解,也形象

地展示了数学的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

此,直观性教学法对于降低“微积分”的抽象性,加深概念的理

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引入讨论式教学。常言道,,具

“真理愈辩愈明”“微积分”

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思维的缜密性。讨论式的教

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如一些实

际问题的应用,采取讨论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

挥学生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化低效为高效,把数学理论知识融进

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起到弱化微积分抽象性的

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双边积极性。

4.突出“引导”思维。在介绍基本定理时,尽量在通俗易懂

的叙述中渐入主题,既交代了来龙去脉,又冲淡了抽象成分,让

学生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讲数学概念时,首先从汉语语义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再从数学角度解读。如函数(建立了一

定关系的两个盒子中的数)、导数(由极限导出的数)、微分(分成

微小量)、积分(把分成的微小量累加求和,积加的意思)等。

5.善用比较分析。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比较是一切理解

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

比较才有鉴别,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高等数学中的数与形、常量

与变量、局部与整体、有限与无限、微分与积分等各种研究对象

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以分析比较,不但能突出事物的本质,更

能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概念,掌握知识。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比,如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公式间的

对比、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对比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得以

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总之,高职院校中非数学专业微积分课程的实用性较强,这

就给教学赋予了很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善于挖掘内涵、循序诱导,多告诉学生用它干什么,是转变传统

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去

探索发现、总结实践,就能找出更有效的新方法、新思路,进一步

提高“微积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善玉,刘文芝.谈高等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

2005(9).

[2]李景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

2007(4).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赵树嫄.微积分(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孟晓阁.如何提高微积分课程的教学质量[J].内江科技,2008(2).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开放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N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2

数字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在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开设,为后续课程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EDA技术、毕业设计等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反映很多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上课听不懂,对逻辑的推导更是很难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学生的基础普遍薄弱,对推导、原理性内容不感兴趣,对电路原理图分析更是有困难,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鉴于此实际情况,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本门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完成电子产品制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一、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

高职电子类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电子设计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生的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整体较差,因此在内容选取上以必须够用为度,删减了大量的理论推导和验证型实验。依据电子行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结合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我们对原有知识点进行了整合,重构成了基于工作任务的五个项目的训练:项目一、信号灯的制作;项目二、简单抢答器的制作;项目三、改进型抢答器的制作;项目四、数字钟的制作;项目五、循环彩灯的制作。每个项目训练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将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

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即是电子产品制作的过程,在实训室完成。首先学生进行分组,2名学生一组,可以充分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各项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项目解决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和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职业道德观。下面以项目“改进型抢答器的制作”为例,探讨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1][2]:(1)教师布置任务。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提出项目设计要求及各项评分标准,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改进型的带有数码管显示的四路抢答器。(2)知识点讲解与资料收集。教师讲解新知识,然后学生按照项目任务书的技术指标,通过上网查询或是图书馆搜集资料,最后将任务所需的资料进行整理。(3)项目方案设计。每组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组内成员研究、探讨设计方案,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师作指导,并对各组的方案进行点评。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组确定设计方案。(4)项目实施。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任务书和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型抢答器的制作。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功能调试,并能进行故障排除。(5)项目总结与考核。如图1所示,学生作品展示,改进型抢答器的制作。每个项目制作完成后,每组学生做PPT汇报,并书写项目报告。教师对每组学生设计和制作的情况、PPT汇报、项目报告,按照改进型抢答器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得出该项目的实操成绩。每个项目完成后,还会进行知识点考核,记录项目知识点考核成绩。

(三)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考试转变为过程化考核,更加注重学生平时的训练。课程成绩=平时成绩占20%+项目的实操成绩占50%+项目知识点考核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考勤、平时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等。项目的实操成绩和项目知识点考核成绩均指五次项目的总成绩。

二、多媒体、仿真软件的运用

教师讲解新知识点时,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加形象生动。对于验证性的实验,教师采用仿真软件仿真,通过多媒体,学生观看现象与结果。在项目方案设计时,学生利用仿真软件先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仿真。电子行业有很多仿真软件,结合我院的教学实际情况,主要采用Multisim和Proteus软件。Multisim仿真可以进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模拟/数字混合、高频电子线路等电路的仿真,具有操作简单、界面友好、仿真可靠等特点[3]。Proteus具有模拟电路仿真、数字电路仿真、单片机及其电路组成的系统的仿真;可以将电路仿真软件与PCB设计软件、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4]。通过Multisim和Proteus技术,学生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与后面的实物制作与测试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三、充分利用开放式实验室

由于高职学生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同学单凭课堂时间训练基本技能很难完成项目训练,而有些同学不仅能够完成项目的要求,还迫切地希望拓宽新知识和实现新想法。因此开放实验室是高职项目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开发实验室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进度较慢、技能不熟练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项目制作,进一步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设计和制作创新性、综合性课题。高职电子大赛的培训及无线电装接工考证的培训,也可以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由于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师资方面还比较薄弱,实验室在教师正常工作时间可以实现完全开放[5],在晚上很难实现完全开放,而学生恰恰是晚上的空闲时间教多。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开放实验室我们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上的开放,还可以是器件和工具上的开放。学生可以把面包板、电子器件和万用表等带回寝室,只要做好登记。经过两年的实践,除了电子器件正常的损耗外,并未发现有缺损的现象存在。

四、积极参加高职电子技能大赛,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

以参加省级、国家级高职技能竞赛促进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我们把《数字电子技术》和《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产品设计》等专业课程为主要内容,利用课余时间,由专业老师指导进行培训。近三年参加电子类高职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次国家级三等奖,三次省级一等奖,一次省级二等奖。经过电子竞赛培训后,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不仅在学习上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生活中也更加积极开朗。同时这部分同学,也把热情和经验带给了其他同学,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和研讨的气氛。

五、结束语

根据高职教育人的特点,我们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本文从项目化教学、仿真软件的与运用、开放实验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三年的实践,逐步进行整合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高,自信心也明显增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等电子行业岗位需要的品德。

参考文献:

[1]贾秀玲.数字电子技术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2]陈和娟.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数字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改革[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9月.

[3]祁国权.Multisim在大学物理电学实验中的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4]张文梅.PROTUES仿真软件在项目导向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8.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治疗;舒适护理

随着危险因素增多,近年神经科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比例呈上升趋势,致残及致死率均居较高水平,对患者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均承受较大痛苦,易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正常医护工作形成干扰,甚至不利于预后康复,故对护理干预有更高的要求。舒适护理以降低患者不愉快程度等为目的,是“以患者为中心”新型护理模式的重要内容[1]。本次选取急诊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与舒适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取80例研究对象,男49例,女31例,年龄40-73岁,平均(54.2±2.9)岁,高血压史平均(10.5±1.2)年。意识障碍及昏迷16例,呕吐、头昏、头痛44例,肢体瘫痪及失语46例。CT检查示出血位于小脑2例,左基底节区40例,脑桥6例,右基底节区26例,右脑叶2例,左脑叶4例。平均出血量(28.5±1.2)ml。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取病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环境舒适度干预 患者入急诊时护理人员需做好热情迎接,就科室规章制度、责任医务人员等相关信息进行提供,消除陌生环境中患者的恐惧感。急诊室光线适宜,无异位,定时通风,湿度保持在50%-60%,温度为22-24度。营造温馨、安静氛围,可用鲜花点缀,提高患者舒适度。

1.2.2 舒适干预 患者处于疾病急性期时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水平卧位,床头可抬高15-30度,以减轻脑水肿症状。尽量提供气垫床,每1-2h变换1次,翻身间隔时间晚上可适当延长,以免影响患者休息。翻动时需轻柔,躁动、谵妄患者需加床档,在征求患者或家属同意后,可取约束带应用,为增加舒适度,约束带内可加棉垫。注意患者隐私保护,使其精神上获得满足。

1.2.3 排便舒适干预 偏瘫患者长期卧床,有较高便秘发生率。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即需讲解防止便秘的重要性、床上排便必要性,不管患者有无便意,为形成条件反射,均定时督促患者排便,养成良好习惯。嘱患者排便时勿用力,以防诱发再出血或诱导颅内压增高。尽量提供隐闭的空间,做好隐私防护,帮助患者克服紧张、焦虑情绪,为排便创造条件。针对排便困难者,可按摩腹部,必要时灌肠处理。保持床单干燥、整洁,以防褥疮形成。

1.2.4 输液舒适干预 尽量用留置针,并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巧,在指导的范围内活动输液肢体,并尽量放松,以免引起不适。如有偏瘫,健肢上肢、下肢、患侧上肢为穿刺首选。甘露醇输注时,可热敷肢体局部,但需防烫伤,加强巡视,并完善卫生宣教。

1.2.5 偏瘫患者舒适干预 对患者生理需求予以满足,协助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肢体保持功能位。依据病情定时被动活动肢体、关节,语言障碍者善用肢体语言沟通,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重视及关爱,增强康复信心。

1.2.6 心理舒适干预 患者多有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主动沟通,态度可亲,提供周到服务,做好各项医护解释工作,取得患者信任。病情进入恢复期后,患者多因经济问题而存有自责、悲观心理,护理人员需针对性适当,举康复良好病例,激发患者热情生活勇气。视患者病情,鼓励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以缩短住院时间。

1.3 指标观察 (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2)记录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舒适是个体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受,为在环境中保持的安宁、平静的精神状态。在临床应用舒适护理,可改变以往只注重疾病治疗的模式,增强患者心理、精神和社会的舒适感,与新型护理理念符合。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做好环境护理,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提高机体舒适度,增强配合信心;重视排便、输液的舒适护理,预防因便秘引发的负性事件,并减轻反复穿刺诱导的疼痛等不适,加强针对偏瘫患者的舒适干预,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辅助心理护理,激发其爱生活的热情,促使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发挥,缩短疾病康复进程。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综上,加强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治疗舒适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缩短病程,提高护理质量。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一、前言

近年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适逢高职高专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大潮,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工学结合。本人在担任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工作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如何提高基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针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专业建设及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方向说说自己的体会。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一个前期的铺垫,从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和性质上面来说,它应该是强调专业的通识教育,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一般而言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构成艺术)、图形创意等课程,整体而言,在课程设置相差不大,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有的学校还开设了装饰雕塑、图案等课程等,不一而足。

在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得到大力发展的形势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得到了各位老师的重视,在实践中正不断地加以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反响。而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从目前来看,基本上都是沿袭传统的模式,开设内容都是按照素描、色彩、构成等进行分类,尽管在教学内容上面偏向于设计教学,但也不排除简单照搬照抄过去的模式等现象,和本科相比,最大区别就是课时数量上的压缩。这样,一方面由于高职层次学生绘画水平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基础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出高职特色,千人一面,导致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并没有能够发挥出基础课程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在此情况下,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如何和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改革创新,将教学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融合,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起到应该具有的作用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也需要适应专业及社会的发展

毋庸置疑,由于基础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服务职能,因此他也要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

首先,从课程方面来说,由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历史都比较短暂,在课程设置上难免出现本科类似专业的翻版,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以及就业市场的开拓,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还留有历史印迹,专业基础教学内容在许多方面难免也存在一些过时的理念。

另外,学生进校时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同学进校以后还是攀比高考专业分数的高低,注重绘画技能的衡量,对于设计专业的内涵理解还不是特别理解,从而影响到他们对于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的实现。在课程学时上,基础课的课时时数也是有限的,一般每门基础课的课时都是在50学时左右,甚至更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或者被动和孤立的去学习既有的课程,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如何和已有的教学条件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真正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体现所开设专业之间的相互补充和融合还需要不断的改进。

其次,从教师方面的情况来看,还存在思想不重视,实际教学方法和预计不统一的现象,认为改革是专业课老师的事,基础课不是那么很重要的印象。

这种现象是由多种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从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老师,由于过去的精英教育背景,一般都是专业艺术院校毕业,他们习惯以自己的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经历来套用到高职教学模式当中,要么过分强调照搬国内甚至国外的一些专业艺术院校的做法,要么还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方式,甚至是针对本科生的教学方法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有意无意的灌输纯艺术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忽略设计思维的转变。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喜欢运用传统的教学经验,比如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单纯地作为传统的素描知识教学,或者课堂训练的内容依然注重素描、色彩等基本功的训练而忽略设计思维的转变。

再次,从教学模式上来说。目前,情景教学,岗位模拟实训是得到广泛认可的高职教学模式,体现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岗位需求的变化。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成为大家在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普遍实施的一种教学要求,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认同,也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从思想的重视程度来说,基础课任教老师认为这样的模式更适用于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对于基础课程来说,和专业能力以及岗位挂钩并不是很明显,加上教学硬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管也实施了项目化教学,但还不能够很好的体现教学效果,需要对这种模式加以总结和创新。

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整合初探

1.打破传统学科分类,整合相关课程,突出基础课程作用

高职设计专业由于学时有限,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决定了基础课程的课时比重偏低,如果按照具体的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必然出现课时平均分配,结果就会导致教学目标重点不够突出,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学生感觉课程犹如鸡肋。根据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对学生的调研,现实的教学效果确实如此,很多学生在上完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课程之后,普遍感觉教学时间太短,还没进入状态课程就换了其他课程内容。

因此,为真正体现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作用,在基础课程的内容上可以大胆做一些调整。参考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课程模式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特色与样式,尝试将传统的按学科分类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艺术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知识体系重新构建,组成综合的基础课程,在强调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基础上,着重突出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内容,设置成综合基础课程,在学时上保持总量不减少,素描和色彩等原来的传统课程内容仅仅作为创意的表达手段融合在项目过程当中加以训练,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转变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技能知识。从而在心理上和实际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尽早进入设计的状态。

2.借鉴专业课程项目化模式,强化课程组织结构

传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如前所述,过分强调学生的绘画表达技能的提高,而高职层次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对来讲整体偏弱,很多学生进校之前,可能都是半路出家,让他们花上几个星期再来进行基本功的训练,结果注定是为了画画而画画,最后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另外学科之间相对独立,知识的融合不够紧密,而忽略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课程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学生在上完两门课程之后,能将两门课程加以联系的很少,一般都认为,设计素描训练还是形体、结构、比例、明暗的延续,如何将设计素描和色彩知识结合进行新的创造往往意识不足。其他诸如构成课程之中的形态采集、形态组合规律等知识、图形创意课程之中的图形组织知识之间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因此,按照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定位及目标来强调项目内容的整体教学设计,按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对几门课的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模块打破课程的界限,设置工作任务,将按课程分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融入一体,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及规律设计课程训练项目的顺序,融合创意和表达方面的能力训练目标。通过项目化教学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基础课程之间知识的联系与沟通,使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间联系更加紧密,进而解决学时的有限和效果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能促进教师进行

3.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

好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必须要通过好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组织与方法是教学过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能否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组织与方法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知识、技能的获取需要教学过程的支持,不同类型的知识、能力体系需要不同的教学过程,而以适应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的要求为导向的教学过程,是高职教学的特征,也是合理选择教学组织与方法的依据。由于课程模式的更新,从事基础课教学的老师必然要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努力做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高,能积极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既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实践训练的启示作用,又能将应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很好的融合,发挥出基础课程的实际作用。

另外,对于基础课程教学还要统一思想,经常性的组织教学的研讨和学习,要善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

4.营造宽松的环境,尊重老师的创造性

教学过程是实践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改革的设想再完美,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同时还要和具体的实际相结合,如果所有的老师都是用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风格、统一的模式去教不同的学生,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从学校来说,要有鼓励创新的机制和评价体系,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要抱有宽容的心态,技术上面支持和配套,另外,教学设施的完善和配备,教学一线老师能动性的发挥,积极性调动都离不开保障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刚.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7卷,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