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转型的价值和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转型的价值和意义范文1
今年《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名单里,中国企业已经创纪录地达到了100家。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对这100家企业稍微做一点分析,结果就不是那么乐观了。从构成来看,上榜中国企业主体依然是能源、矿产、金融等垄断行业。从盈利水平来看,3家利润排行进入前10的中国企业,都是国有银行;100家企业中,银行有11家;这11家银行的利润,占到100家企业利润的一半。总体而言,中国上榜企业的盈利水平要低于500强平均盈利水平。可以想像,其余的中国上榜企业盈利水平有多高。
世界500强虽然叫“强”,事实上却是按销售收入排名的,是不折不扣的“世界500大”。中国企业一度曾集体膜拜“世界500强”,叫得上名字的企业几乎都提出过进入500强的梦想。近年来随着“世界500强”的光环逐渐褪去,中国企业界才慢慢回归理性,但“做大”仍是不少企业家骨子里的追求。
企业家追求大,有深层的文化心理影响,也有现实的利益考量。规模做大了,成了一方就业、纳税大户,会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倾斜,即使企业出现点问题,地方政府也断不会坐视不理。这样的先例,比比皆是。
当然,做大优先于做强,还有一个现实原因。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做大就意味着赚钱。低成本扩张、迅速抢占市场,以规模取胜,曾经是中国企业竞争制胜的不二法门。而如今,这样的时代再也不会回来了,企业该如何转型?
和许小年教授交流这一问题,他认为企业家必须认识到,产能过剩,市场饱和,成本上升,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获取越来越困难,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特征,做大企业变得不像原来那么容易了。企业家思考转型问题。必须考虑如何创造价值,这是企业存在的意义,也是中国企业在大变革时代必须完成的转型。
什么叫价值创造?许教授给出了两个定义:第一,你为客户提供了新的产品和服务,客户可以是企业或者个人消费者。第二,你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了现有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你通过为客户省钱创造了价值。对企业家而言,还要区分赚钱和创造价值的不同。企业创造了价值,才能持续地赚钱;如果没有创造价值,今天赚了钱,明天可能就不赚钱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可持续性。
能源转型的价值和意义范文2
创新驱动发展
在电动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北汽集团最引以为傲的竞争资本之一。在商用车领域,福田欧辉作为国内最早致力于新能源客车研发、最早实现新能源客车商业化运营的企业,在新能源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另据透露,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品牌矩阵将添新丁――昌河汽车计划于上海车展推出首款新能源汽车北斗星E。
智能汽车是汽车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今年初,北汽全面推出了“NOVA-PLS”智能化发展战略,将Leve11到Leve14的路线图绘制得基本清晰,未来瞄准智能驾驶NOVA-Pilot、智能网联NOVA-Link、智能座舱NOVA-Space等内容,构建完成围绕汽车的全方位智能化体系。
加速产业链升级
自2014年提出战略转型目标以来,北汽集团就在服务化的道路上不断推进,积极探索整车制造与出行、后市场等服务业态的有机融合,2016年北汽集团服务贸易收入已达319亿元,一跃成为生态体系完备、业务模式多元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北汽集团鹏龙平台已形成了以汽车销售、汽维修、汽车物流、配件服务与集团采购为主营,出租租赁、广告服务、二手车业务、平行进口等为支撑的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实现了与服务贸易业务的对接联动。
在金融业务方面,北汽去年成功入股九江银行,为汽车金融及汽车和通航融资租赁业务打开了发展空间。随着“两个转型”战略的逐步落地,北汽的业务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新的增长点将不断涌现。
紧随市场风向
北汽集团要做“整体出行方案的提供者”,仅仅制造并不够,北汽还关注制造出产品之后如何物尽其用的问题。因此,北汽在发展分时租赁和共享汽车等出行服务领域也做了有效的尝试。
4月8日,华夏出行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这是北汽集团在共享经济时代推出的全新出行平台。华夏出行将打造千亿规模的全球化出行服务平台,形成人、车、路、网、商全产业链业务的闭环发展,实现整车制造与信息技术及金融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
北汽“共享汽车”将主要着眼新能源汽车应用,主推车型――北汽新能源ARCFOX-1将亮相上海车展。北汽的“共享汽车”计划于二季度上市,首先在北京望京等重点地区先行试点,逐步向全国重点城市进行推广。布局跨界产业过去一年,北汽集团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政策,并通过黄骅工厂、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瑞丽生产基地等的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通用航空产业是北汽集团落实向制造创新型和服务型企业转型的重要抓手之一。北京通航将围绕飞机制造、飞机销售、通航运营和通航服务四大核心业务,构建通用航空的全产业价值链条,打造通用航空标杆企业。今年2月,北京通航法荷航飞机航线维修有限责任公司揭牌,这是北汽集团强势进军高端航空服务业的标志,其战略意义和未来的商业价值可见一斑。
整合国际资源
能源转型的价值和意义范文3
关键词:低碳旅游;新经济;价值诉求;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9-0076-03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压力下,各国都在积极培育新经济形态。所谓“新经济”,即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和支撑,以“三高三低”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形态。随着新经济理念的推广和实践,低碳旅游逐渐被国人所熟悉和接受,并被视为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方式和战略选择,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改善气候环境、构建生态文明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旅游的内涵与属性
近年来,学界针对低碳旅游的研究日益深入,但在概念和内涵上尚未形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1)减排说,强调要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业务全流程中减少碳排放;(2)行为说,认为其实质是基于低碳排放的新型消费方式;(3)理念说,认为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理念,是生态旅游的延伸和体现。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低碳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旅游产业“低碳化”;二是不能牺牲消费体验和质量;三是实现途径是多元的,包括理念、消费方式和技术创新等。基于此,可将低碳旅游的内涵概括为:为保障全球气候安全,在不损害旅游消费体验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理念重塑、科技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综合利用节能、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转移排放、碳汇等多种途径,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
从本质上讲,低碳旅游是一种具有新经济属性的理念、技术和产业体系,在理念上彰显了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在技术上趋向于信息化、技术化和网络化,产业上则符合新经济“创新驱动、边际效益递增和可持续性”的内在特征和运行规律。[1]首先,低碳旅游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通过综合运用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对实体、生产要素和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分配、加工和销售,如旅游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等;其次,低碳旅游以信息和技术为发展动力,形成无缝对接的网络化产业链,通过发挥各要素的协同效应,使旅游成为一种知识型产品。[2]由于自然、人文、科技等知识的重复消费和边际成本较低,使低碳旅游具备了“边际效益递增”的发展特征;再次,现代旅游业以知识和精神产品或服务为主,几乎不受时空等物质条件的约束,在此意义上,低碳旅游具备持续发展的无限空间。此外,可持续性还表现为产业发展的稳定性,除非受到战争、重大疫情等因素影响,低碳旅游不会因产业周期波动而出现产业潮、产能过剩等现象。
二、低碳旅游的价值诉求
1低碳旅游的内生价值。内生价值是本质属性的依据。因低碳旅游的属性涵盖理念、技术和行为等多项内容,由此决定了低碳旅游价值诉求的多元取向。如“减排说”从政府或企业视角,将低碳旅游视为一种供应链,强调其功能性价值。“行为说”则以消费者行为感知价值为依据,低碳旅游具有其符号价值或象征意义,能够实现自我情感和意识的表达。低碳经济一般包括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在现有市场和技术条件下,发展低碳旅游投入大而回报周期长,必须依托政府、企业、旅游者、社区居民等参与主体的集体努力。因此,可分别从生产者和消费者视角出发,围绕四个价值主体构建低碳旅游的价值关系网络(图1)。
一般而言,低碳旅游的内生价值可划分为功能性、象征性、体验性和社会性四种价值。[3]其中,功能性价值从政府和企业角度出发,注重生态和经济效益,即通过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运行机制的完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象征性价值和体验性价值侧重于消费体验,要求消费者尽可能采取全新的“低碳”模式,因而具有较高的体验价值;社会性价值则体现为社区居民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联接,这种群体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增强居民的亲和力,并激励消费者采取低碳消费方式。可以预见,随着低碳旅游产业日益壮大和成熟,其内生价值将不断外溢,不但能够显著降低景区的碳排放总量,还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2低碳旅游的外在意义。外在意义是本质属性的功能体现。依靠理念更新、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得以实现,低碳旅游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从而彰显了多个层面的外在意义。
首先,发展低碳旅游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现代科学已证实,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暖会导致高温、干旱、龙卷风、强降水等极端异常天气。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雾霾问题正逐渐成为公众密切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旅游产业的碳排放约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6%。因此,减少旅游产业碳排放,发展低碳旅游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能源转型的价值和意义范文4
(一)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公众低碳意识教育不足。
人们并不清楚什么是低碳经济,它对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为什么要践行低碳消费,限制自己的消费,控制自己的欲望,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比较茫然,意识也较为淡薄。可见,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对低碳经济予以宣传,更没有给公众渗透低碳的理念,才会出现公众对低碳经济认识不足,不知如何践行的问题。
2.政府制定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首先,涉及低碳和能源的立法不够完善,涉及能源、消费和环境责任的单行法规缺失,而且也在内容上缺乏具体的规定,导致了在实际操作中,责任不明确,执法效果不佳,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无法借助法律手段来予以制裁。另外,在鼓励公众和企业进行低碳实践方面虽然已有了相关的措施和政策,如税收优惠等,通过降低税率,定期免税等优惠措施,来激励企业或公众实行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不够细化,因此在现实中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虽然目前有《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具体的法律在实施,但还是缺乏整体性的“大法”和围绕该“大法”的配套的“小法”,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有些地方甚至不明确,出现问题时,法律只能袖手旁观,因此,亟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有所保障。
3.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政府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但要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激励机制来引导企业和公众的低碳生产和消费,而且,在体制上必须建立创新的管理体制,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政府在能源和资源的问题上,虽已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制度,比如:中国的环境保护制度,具体作出规定,谁污染谁负责。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环境资源的产权问题含糊不清,导致了企业和个人在环境污染中忽视了自身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所以致使环境污染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理,污染者的责任较为模糊,不利于公众和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实施环保行为。另一方面,在发展的工业化阶段,政府投资的领域倾向于高碳领域,在低碳领域的投资缺乏,造成了低碳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因此,政府应改变投资方向或领域,明确环境资源的产权,运用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理念的渗透激发民众实施环保行为的积极性。
(二)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物排放、生活垃圾剧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我们不得不考虑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生产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只有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树立正确的伦理观,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实行绿色经营,进而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1)企业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存在偏差;(2)企业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3)企业低碳技术不成熟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三)个人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公众的力量是无限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扭曲的消费价值观和过度浪费的生活方式已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阻碍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个人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非理性的消费价值观盛行;(2)享乐奢靡生活方式泛滥;(3)“一次性消费”现象严重。目前关于低碳经济发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低碳经济的发展涉及到很多利益方面,给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带来了难题,而且,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涉及到很多经济层面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未来的收益,不容测量,但是目前的发展成本却很大,另一更重要的原因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范围很广,很难界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方面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关于低碳经济的立法不够完善,如一些能源方面的单行法规缺位,同时缺少能源公共事业法,这就导致环境和能源和谐共处的领域不够全面。(2)相关立法制定不精细,缺乏操作性。目前,在中国已有了环境保护法,但是还存在执法不佳,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的问题。(3)在企业的发展中,由于没有具体的奖励实施办法,虽然制定了优惠的措施和规定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没有得到广泛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法律和相关的政策提供制度的保障,显得尤为迫切。
二、法学视角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与措施
(一)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责任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的主体,既承担着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管理的职责,同时也是社会生产产品的直接的消费者。因此,政府应该在引导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树立起低碳化运行的榜样,并在发展低碳经济时遵循管理伦理的宗旨:满足人的需求,以人为本。
1.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价值支撑。
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外的低碳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认可,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让人类意识到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意识到仅靠技术的改良和当前经济结构模式的转变,已不能使人类摆脱恶劣环境的影响,我们只有通过树立正确的低碳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2.完善政府法规政策,为发展低碳经济探索可行立法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低碳意识日渐增强,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保障,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趋势。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的制定要本着“发展规划、能源立法、生活消费”三个维度来进行。以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面临的主要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等,面临寻求政策法律的支持。加快“低碳经济”的立法进程,完善政府法规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积极的意义。
3.健全政府管理体制,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机制保障。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被列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长远发展规划”。因此,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顺应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不断促进发展低碳经济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力求政府治理能力的根本改变和治理模式的完善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生态治理的层面上要实现的境界就是“政府、企业、公民社会追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趋向协同至善的公共管理过程,善治的对象不单是社会子系统,还包括自然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综合而言,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赢利,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共处,更好地实现提高全社会国民的最大福祉。
(二)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社会责任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社会生产的环境企业是能源消费的主体,企业的生产决定着社会消费。因此,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1.企业要转变发展理念,潜力推进低碳节能减排。
传统的企业盲目生产,一味以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使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相矛盾,从而忽视了发展的价值目标。在这种不正确的发展价值理念指导下,部分企业盲目发展,拼命开采,已使有限的资源不能承担高碳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还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企业应转变发展的理念,实现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走低碳发展之路。
2.促进产业转型,打造以低碳经济为指导的产业体系。
我国正在进入低碳经济发展时代,低碳经济的发展给国内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将成为我国发展的新主题。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已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现等,造成其重要原因是高碳的生产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呈现人与自然不协调、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促进产业转型,那么就无法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应结合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树立发展低碳方面的伦理价值观,以低碳经济发展为重点,加快改变低碳产业价值链的分布,大力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农业和工业进行低碳改造,努力形成以新能源和新产业为特征的产业链条,降低GDP的碳强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把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3.加强企业管理,使低碳治理模式落到实处。
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产业结构的同时,应加强企业的管理,使企业发展坚持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水、废品的排放,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利用,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和低消费。企业也是低碳消费的主体,应加大对低碳产品的生产,引导企业对碳排放自我约束,制定配套的环境法制,从而利于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不断的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公众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公民责任
消费活动包括了社会消费和个人消费,要进行消费引导,就必须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相关法律的约束,从而树立低碳意识。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育公民低碳意识,牢固树立低碳生态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碳概念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面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很多地方和很多人需要了解并认识低碳发展的重要性。从社会公民个人生活的方面来说,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培养人类的低碳意识,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社会的关键环节。低碳不仅仅是生活中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生产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彻底杜绝浪费现象。低碳价值观本质上是实现人的生产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因此,民众改变高碳社会的最大力量,是要做到低碳生活、生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使人们意识到培养低碳意识与培养人们的生态伦理意识同样重要,通过每个个体的自身努力,培养人的低碳意识,从而养成勤俭节约消费伦理观,通过正确的意识,使人类能自觉自愿地按照低碳生态理念进行自律,逐渐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培育低碳文化生态,全社会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全社会低碳文化培育。低碳经济价值观倡导的是可持续、和谐的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践行的则是低碳简单的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社会低碳文化塑造来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文化环境支撑。尤其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如果人们仍然坚持原来的浪费生活方式和理念,还是按高碳的模式进行生活、消费,那么资源的耗损殆尽将成为必然。对于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实践低碳生活,比如:洗衣服倡导自然晾干方式,拒绝洗衣机甩干;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明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其实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我们这里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就是要求人们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方面做起,提倡绿色、节能、环保、高效率低碳生活方式,使其成为人们的生活的新时尚和新选择,杜绝一切如“一次性筷子”和“餐后不打包”之类的铺张浪费生活,其实只要我们主动约束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这也是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一种贡献。
3.培育公民低碳德性,促成社会低碳行为习惯的养成。
能源转型的价值和意义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专业;高职院校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背景及发展
1.新能源汽车及其发展意义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的汽车。包括氢能源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具备节能环保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实现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目的,因此,新能源汽车不管是对整个汽车产业,还是对环境保护、国家节能政策等,都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2.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010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在长春、上海、杭州、合肥、深圳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对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意义
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正处于由研发向应用转型的阶段,企业需求涉及到动力系统、产品规划、开发设计等环节的人才,需求了解国内外新能源研究方向、掌握新能源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的人才加入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研发、生产、销售、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中。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方案
1.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类人才;第二类是新能源汽车生产、检测人才;第三类是新能源汽车营销、售后服务人才。作为高职教育,定位在培养第二三类应用型人才比较适合,对第二三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熟练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生产、检测、维护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和工具制造、检验新能源汽车;掌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前市场零部件制造和后市场服务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新能源汽车检修能力的汽车技术服务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2.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拓展(综合能力)课程等三类课程,如下表所示。
3.专业办学条件和教学建议
① 专业教学团队
生师比
专任专业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并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兼职教师。
师资结构
专任实训教师要具备交通运输大类专业技师或电工技师以上的资格证书(含技师)或工程师及其以上职称;
本专业专任专业教师"双师"资格(具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企经历)的比例要达到一定的比例。
师资质量
专任专业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硕士以上学历(含硕士);
专任专业教师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企业兼职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高等级技能证书,在相应的职业岗位上工作5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从业业务经验和管理经验。
② 教学设施:
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应满足实训教学基本要求(满足40人上课需求,可以按同一学时操控不同设备确定基本数量)
实训场地面积要求:
生均面积3-5平方米
实训设备要求:
生均设备价值3000元-5000元
基本设备配置:
按学生人数,具有不低于人10:1(生企比)的签约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具有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要求的条件,如相应的工作岗位及相应的工作内容等,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4S店、充电站或专业维修车载电机和电池的修理厂。
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条件
专业课程具有多媒体教学条件,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网络教学。
四、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实训车型的选定
由于国内汽车企业竞相展开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因此实训车型的确定比较困难,学校在组织授课时很难面面俱到,将市场目前所有车型的控制技术全部教授给学生,更无法让学生了解不同企业新能源车辆的结构和原理。所以政府应当尽早统一新能源车辆的一些标准,便于产业稳步发展和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载体统一的最大化。
2.教师水平与能力参差不齐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这几年刚刚大面积起步的新型产业类型,对于技术积累,知识传播尚处于初步阶段,教师专业不对口,很难立刻对该新兴产业技术有很全面的掌握,因此,在对学生培养上属于边学习边传授。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尽量多安排教师参加企业组织的有实际意义的技术培训,多到兄弟院校交流学习。
3.学生就业形势不好把控
就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而言,虽然政府给企业和购车者有很大力度的补贴,但从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产销量上看还处于很微弱的阶段,这就势必带来车辆制造成本无法降下来,购车价格偏高,购买者不多甚至无人问津的窘态。加之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跟不上,如充电设备的数量不够,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导致市场很难铺开。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毕业后从事新能源汽车工作的岗位数偏少,学生就业难。所以,必须紧密联系企业,以企业为突破口,采用订单班的方式订单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社会,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3(6)
[2]强音,新能源汽车专业:就业率高未来前景好[J].职业,2012(19)
能源转型的价值和意义范文6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 重生
中图分类号:TN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229-01
天津是一个有悠久工业历史沉淀的城市,在近代一度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越来越多的旧工业建筑被闲置了,本文将从国内外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案例对天津旧工业建筑的重生做一个论述,为以后天津其他旧工业建筑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1 国内外旧工业建筑改造性再利用
在美国和欧洲以及中国其他城市,有很多改造废弃工业建筑的成功例子。模式有两种:功能转换和创意提升。在这些工业发达国家,许多工业化时代的厂房都失去了其原有的生产功能,面临着急需被注入新鲜的商业及文化艺术血液,赋以新的生命含义,使其变成新兴的第三产业或者创意产业。
例如,欧洲传统重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就经历了这样的兴衰和重生。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大批的设计、艺术等人士聚集在此,他们没有摧毁原有建筑,而是将大片衰落的产业基地保存,使其变成了魅力无穷的创意产业、公共休闲场所,工业废区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功能。德国鲁尔工业区整体性改造和开发将这个破败的工业区神奇地转变成了全新概念的现代生活空间,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杰出典范,提供了成功的宝贵经验。
再如中国上海的皮带机械厂,深圳的华侨城东部工业区等等,这些大量产业类建筑,因为有着特定的使用空间和坚固性等特点,经过了功能转换再生模式的创新改造,同样获得了重生。
2 天津纺织机械厂改造
天津纺织机械厂始建于1946年7月,是我国最早研制和生产棉纺粗纱机、络筒机的大型骨干企业。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为天津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随着天津市工业布局调整,纺织工业东移,现有大部分厂房被闲置。2011年初,经河北区政府批准,纺织机械厂房以整体租赁闲置资源的形式发展新产业,这就意味着这片荒凉之地又开始要焕发新的活力了。
2.1 功能转换
闲置多年的老厂房之前失去了效益价值,成为了纺机的“累赘”,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这次以“低碳环保”为主题的产业园改造主要分示范区、交易展示区、孵化研发区三个功能区域。同时,园区将建筑节能、绿色产业等作为园区的主要产业方向,以此对低碳产业提供合理产业支撑。同样的厂房,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经济效益,通过功能的成功转换,这些都达到了。
2.2 创意提升
创意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新兴的社会需求上,创意产业是创造富有意义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其价值体现在创造知识型资本,所以它的产业形态和活动方式,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绿领产业园本着“环保,节能,低碳”原则,引入了中国绿色照明教育示范基地、新奥能源中心等多家创意企业入驻园区,创意产业取代了传统的仓储和加工业。
创意产业同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一方面,以独立的产业形态存在,并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渗透的方式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绿领产业园,产业结构、从业人员、产值税收的层级均得以提升,截止2011年底园区累计新增注册额2.36亿元,新增投资额8000万元,新增税收额1300万元,真正意义上提升了经济增长,实现了传统产业向创意产业的成功转型。
2.3 创意产业园诞生的主要优点
(1)创意产品呈现智能化、个性化特点。创意产业以创造力、个人智能、独特技能为要素,以文化产品为载体,消费动机从满足日常各种需求转向对生活的体验。创意产品的文化差异性,对创造高附加值的贡献,远远超过产品质量的贡献,甚至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向。
改造后的产业园包含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工业减排、生态家居、绿色能源等多家知名企业,他们从不同生活需求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同时带动产业链的聚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产业共生环境。
(2)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不仅因为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类型,更重要的是创意—— 艺术化的创新,作为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产业园区的宗旨是不仅要给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办公、通讯与网络等共享设施,还要提供政策、融资、法律和企业文化等多种创意服务,降低企业的风险和运营成本,谋划多元方式,帮助企业把专利、发明、创意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扩大盈利。
(3)创意产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在创意产业的艺术活动中不仅包含着艺术策划、投资、生产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而且还包含中间环节。由此看出创意产业是关联度很强的产业形态,可以提供大量的、崭新的就业机会。仅到去年底,已经有69家企业,1200人入驻产业园。
(4)创意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独立的产业形态存在,并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另一方面,是通过产业渗透的方式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形式拉长产业的生命周期,从而拉长了产业的价值链。
3 结语
天津纺织机械厂的重生标志着天津旧工业建筑的又一次创意成功转型。近年来由于城市整体发展速度加快,城市旧工业建筑与城市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们对工业遗产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旧工业建筑的重生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从以上各个旧工业建筑的成功转型,结合天津近年来产业园的创意重生,可见天津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模式已日益成熟,他们的成功转型增强了城市历史厚重感,传承了城市历史文脉,对天津日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金为,周保卫.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新进展[J].工业建筑,2008(8).
[2] 李利,秦柯.产业类旧建筑再利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