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航天技术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航天技术的重要性范文1
Wen Xin, Zhang Wenhao, Qin Yuqi
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henyang, 110136, China
Abstract: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 structure which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ing problems at the present stage, combining with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y thei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summed up the content, meaning and purpose of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Introduction to aerospace technology” as a liberal textbook, this article given the teaching improvement and reform proposals about the textbook of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Key word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航空航天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观念。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更加引起人们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关注。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先后成立航空航天专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与此同时,一些普通高校,如南京财经大学,也将航空与航天(也有的学校称为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或航空航天技术博览)作为通识课。笔者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和体会,并参考欧美高校开设通识课的教学模式,探究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目的和方法等。
1 我国专业化教育模式的问题与通识教育
1.1 现阶段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专业化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在特定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特定社会背景(生产力亟待恢复)中的选择,这个选择尽管在当时有合理性,并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知识领域内,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过去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对口”已经不再是一个最优目标了,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做得越好,学生就越难适应变换了的工作,面临的情况可能就越糟糕。
社会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旧的工作岗位不断消失,新的工作岗位不断出现,高校里专业调整的步伐,无法跟上社会职业更新的速度。应对工作岗位的变化,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
1.2 通识教育起源和目的
通识教育,国外称“General Education”,也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1-4]。
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6-8],当时大学的学术分科过于精细、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识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20世纪,通识教育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今天,欧美大学仍在不断完善其通识教育。如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已经经历五次较大的通识教育改革[7-10]。
在我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古代。《易经》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论衡》认为“博览古今为通人”。所以,通识教育旨在培养“通才”,它的培养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重视培养人的思维方法及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重视培养人的情志等。
2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的意义
航空与航天课程在我国一直是航空航天专业院校的公共必修课[1,2],其目的首先是为学生未来从事航空航天及其相关领域工作培养兴趣,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专业导论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一些普通高校将航空与航天课程纳入通识教育,其教学目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展通识教育不仅能增加大学生专业课以外的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航空与航天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航空航天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向往飞翔的梦想由来已久,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万户飞天的勇敢实践,表明了古老的中国人渴望飞向蓝天的美好愿望。通过航空与航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绩,学习伟大的航天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3 鼓励大学生在困难面前勇于攀登
学生通过航空与航天课程的学习,了解航天先驱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航天开拓者的眼里,“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奋进,敢于开拓创新。
2.4 启发学生规划未来人生
航空与航天知识可以启发和拓展人们的思维,尤其是航天器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人们对宇宙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重新思索自身存在的价值的意义。飞过天的宇航员大多存在一个共识:“地球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生命仅仅是宇宙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记得有位美国宇航员说过,“昨天的梦想是今天的现实,今天的梦想是明天的现实。”随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很多人开始重新思索这些问题,人类存在的意义何在?人类怎样存在?
3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的教材问题与改革
3.1 教材方面的问题
航空航天技术在非专业大学生眼里,是十分神圣的,因为宇宙的奥秘神秘莫测,很多大学生对航空与航天课程比较感兴趣。作为通识课,目前我国没有一本适合通识教育的教材,大多采用“代用”教材,如《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航空航天技术》等,由此带来很多问题。
(1)专业性很强
翻开《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教科书,插图不少,可是大部分是平面图、结构图、流程图和设计图。对于非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内容过深,尤其是文科学生,没有工程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2)内容单调乏味
细看“代用”教材的文字内容,大多是定义和概念,枯燥乏味,对非专业学生而言,即便把这些内容熟记于心,又有何意义?另外,由于书本的空间有限,介绍性的内容往往类似于纲要。
(3)课后练习或思考题没有价值
思考题是运用大脑思考后得出答案的题目,而目前的“代用”教材章节后的思考题,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以第一章课后思考题为例,“试述直升机的发展史,试述火箭、导弹发展史”,很多学生认为是“百度题”,学生只要灵活运用手中的工具,就可以“百度”到答案,这类题能算是思考题吗?
(4)条理性很强带来的问题
航空与航天是两个明显不同的概念和领域,尽管有联系,但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不能混为一谈。目前的大部分“代用”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每章都是以飞行器设计为主线,航空器、航天器和导弹与火箭等内容相互交叉[1,2]。如不管是火箭发动机还是航空发动机,统统纳入同一章节,对于非专业学生,理解起来稍显费力。再如,《飞行器构造》这章内容中,既有航空器的构造,也有航天器的构造,根据整体教学效果分析,这种航空航天结构的相互交叉会导致概念的混淆。
另外,由于中国基础教育多年形成的以学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加之应试教育的长期导向作用,使基础教育在单一学科教育上越来越深入,学科分化加剧,基础教育功利性越来越明显,而在人文、心灵和智慧等通识教育方面却越来越弱化。基础教育已经走向思想单一、思维狭窄、僵化,缺乏思辨性、创造性思维的模式,对中华民族的智慧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综上所述,航空与航天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专业课的附庸,其重要性并不比专业课低。“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好航空与航天课程,掌握其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好地开阔思维。
3.2 教材改革的建议
对于航空与航天课程,只有拓宽知识面,全面介绍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的特点,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这门课的内涵。为使学生具备开拓新领域的基础,课程内容应具有前瞻性,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在反映学科前沿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航空航天技术涉及领域之广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保持课程的完整性也值得探讨。作为面向非航空航天专业学生的通识课,该课程内容应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需要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由风筝飞行延伸到飞机,由早期火箭延伸到各种导弹,由嫦娥奔月延伸到阿波罗飞船,由恐龙灭绝延伸到宇宙探索,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实例中汲取航空、航天和航宇知识。国外有一本航天知识方面的书,名字起得非常好,叫“没有公式的航空航天技术”,值得我们借鉴。
以笔者在神舟飞船、卫星及空间防御领域的工作体会以及在北京、南京几所大学讲授航空与航天知识的教学经验来看,对于航空与航天的通识教育,其知识与内容应该注重“启蒙”,致力于开展大众化的教育,太过学术化反而会让人失去兴趣。教材应该具有趣味性,可以漫画的形式展开。现在已经有的《漫画线性代数》《漫画统计学》等一系列的趣味教科书,以漫画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之余学习到很多知识,两全其美。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课程的教科书可以参照这种形式。
航天技术的重要性范文2
已具规模的太空居所
由美国、俄罗斯、欧洲空间局11个成员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16国共建的国际空间站,是一项跨世纪的国际合作航天工程。1998年11月。20日,俄制曙光号多功能货舱由质子K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标志着国际空间站正式动工兴建。继这个第一组件在太空“奠基”后,10年来又进行了29次建站飞行任务,把美、俄、加、日和欧空局研制的组件先后升空并完成对接,将国际空间站打造成为眼下已有3间卧室、1间浴室和1间厨房的太空家园。
这座运行在近地顺行轨道高度397千米、倾角51.6°的空中楼阁,10年来,已经围绕地球飞行了57300多圈,飞行里程达21亿千米。自从2000年11月2日航天员开始常驻国际空间站以来,已有15个国家的167人造访空间站,18组依次常驻航天员和多架航天飞机短时进站航天员以及6位太空游客。截至2008年11月20日,航天员共在国际空间站上完成116次出舱活动,为建站太空行走725小时。
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已经拥有9个舱段,总体重量达到313吨,内部空间超过700立方米。空间站的铝制桁架已延展至89米长,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后面积达2675平方米,可覆盖6个篮球场或1个足球场。不难想象,它确实是游弋在太空中的一个庞然大物。
2008年11月20日,正与空间了站对接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7名航天员和空间站上常驻的3名航天员以紧张有序的工作庆祝了国际空间站诞生lO周年的纪念日。
2008年11月26日,俄罗斯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的“进步M-01M”货运飞船,于30日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给站上送去重约2.5吨的食品、水、燃料和多种设备。需要指出的是,该种货运飞船比以前的“进步”号货运飞船重量更轻,且配有运行速度更快的先进数字化控制系统,它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更加准确,使以后的货运更加方便。
已经进行的这些建站和保障工作,都是为今年春末能将空间站常驻航天员由3人扩编到6人做准备的。一旦6人同时上站工作,将使国际空间站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标志着这个人类历史上制作最精美的太空居所将能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尽管如此,目前的国际空间站仅完成了原计划四分之三的建设任务,预计到2010年美国3架航天飞机退役之前才能全部建成。那时它的总重量将达453.6吨,长达108米,宽达88米,容积达1217立方米,可容纳7名航天员长期工作,最多时可接待15人同时进行科学考察活动。
载人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按照一再修改的计划,最终建成国际空间站的费用为1140亿美元。由于工期漫长、耗资巨大,致使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部分人士对建设国际空间站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他们的观点可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认为此举是向空中烧钱,得不偿失。其实,这正是他们对发展航天科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造成的一种误解。
现代航天科学理论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人类首先将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太阳系空间。”国际空间站就是人类穿过地球大气层在太空搭建的一个科学试验平台。它能利用自身的高远位置对地面、海洋和大气层进行观测,能开展空间环境预报、空间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活动。2008年11月18日,国际空间站第18长期考察组成员、俄罗斯航天员尤里・隆恰科夫利用事先安装在站外的设备,进行了一项地震预测试验。该设备能够记录近地空间电子流及质子流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地震活动及雷雨现象等地球物理状态有关,通过研究这些变化,可以解决确定地震震中位置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并进而研制出预测地震的装置。这种地震预测试验,在地面上是无法实现的。仅举此例,即可说明建站对发展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
实际上,包括国际空间站在内的载人航天器,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极高真空、微重力、超低温、无污染、强太阳辐射的天然试验室,可借以开展地面上无法进行的物理、化学、生物、医学、遗传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可试制生产超强、超导材料和大型超纯晶体,并由此带动人工智能、机器人、遥感操作工序自动化、光学通信、无线电传输、数据处理和新材料、新能源等大量新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器和无人航天器的观测和探索活动,大大更新了人类对地球空间、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推动了多门学科的发展,形成了众多新的分支学科。实践证明,航天技术在开展科学研究、带动技术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又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发展创造了独有的条件。现时人们钟爱的数码相机,就是航天探测传输技术民用化的结果。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和全球通信也都离不开航天技术。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那种低估和否认发展航天科技和建设国际空间站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是短视的,把航天科技与基础研究截然分割的看法是片面的。
航天技术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质量控制;质量检验;核心角色;精准有效
一、我国航天产品质量检验人员队伍的现状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技术也有着突破性进展,全世界对于我国的航天事业都有着高度的关注,而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目标。质量检验是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通俗的解释质量检验作用的就是把关、预防、报告、改进。现有从事航天产品质量控制的质量检验人员队伍,两级分化(年老和年轻)严重,年纪大的对新产品不熟悉,凭借经验在工作;年纪轻的缺乏对工作的掌控,使得质量检验在航天系统中的地位不高,有的甚至不被重视。
二、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的关系
航天产品设计周期长,生产制造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的硬件繁多,软件复杂,是国内先进生产技术的代表。其涉及到多种生产工艺,并且由无数个子系统、分系统组成。元器件、零部件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无论是制作过程还是结构和接口,都需要精密的处理。目前,我国的航天产品生产,是生产和研制一体化模式,导致管理航天产品质量还无法做到完美。但是这种生产模式暂时无法改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来控制航天产品质量,就需要高水平的质量检验。航天产品质量检验是航天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核心,其作用主要是为产品质量把关,预防和避免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并且能够保证航天产品持续性改进。过程就是按照产品的规范和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然后对不合格产品和残次品筛选出来,将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投入到接下来的生产环节或者是使用中。通常状况下,航天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建立ISO9001或者GJB9001B的质量管理体系,这就需要生产企业建立好完整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并且能够保证很好的运行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因此,质量检验已经成为航天产品质量的保障,也造就质量检验和航天产品质量控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质量检验如何实现精准有效的质量控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即是细节控制,除加强生产现场的6S管理外,质量检验应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它们是:1)设计控制;2)工艺控制;3)技术状态更改控制;4)人员控制;5)仪器、设备控制;6)生产环境控制;7)材料(原材料、元器件、外协件、外购件)控制;8)调试、测试和试验控制;9)关重件控制;10)不合格品(含废品)控制。实现精准有效的质量控制,除对上述十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外,还需要执行以下八个要点:
(一)对精准控制人员的要求
直接从事过程控制的人需要具备:熟悉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检验管理规章制度;熟悉主管产品,学习与其相关的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等等,掌握产品性能指标及其重要性能参数;熟悉产品设计生产试验流程、掌握产品检测要求和试验方法。质量检验人员只有充分熟悉所要控制的产品,方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有效监督、纠错。
(二)重视产品防护
防护,是为防止产品在加工、装配、测试、试验、贮存、周转和运输等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而采用的保护措施。近年来发生的低层次质量问题中,总会有因产品防护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赶进度的时候,最易忙中出错。航天产品质量要求高,坚决避免低级的安全事故发生,因此需高度重视产品防护,严格监控生产过程中的防静电损伤、防多余物、防潮、防尘、防跌落等安全防护问题。
(三)重视测试覆盖性
质量控制中经常发现有“文文不一致”或“遗漏项目”问题,“遗漏测试项目”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表格化———列表梳理比对,列表后遗漏的测试项目一目了然。实施表格化预防控制,能做到全面、准确,无遗漏,避免过程中因文文不一致或测试覆盖性存在问题而对产品质量造成隐患。(四)重视数据比对航天产品需性能稳定可靠,质量过硬,产品的性能稳定与否备受关注。一个产品从装配合格调试完成后,经各种试验考核,试验前后均有常规测试。根据经验,产品出现超差情况前,有的会渐露端倪。若对同一产品的多次测试结果进行比对,通常会有所斩获。当出现数据波动大、变化趋势大、处于临界值或处于极限值的情况时,务必请相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后果风险分析或验证,排除产品隐患,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五)重视对各类原始记录的管控
航天产品试验繁多,各阶段测试比比皆是,因此对各类原始记录的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形成各类相关质量原始记录,并确保其完整、准确,具有可追溯性,为后续各阶段需求提供第一手可靠的原始积累数据。
(六)重视会签过程中纠错
航天技术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氯碱企业;阀门选型;选型经验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143-01
氯碱生产管道系统中流动的介质通常有强酸强碱(烧碱、盐酸)氢气、氯气、氯化氢、乙炔气等,他们都是易爆易燃、有毒、有害物质,如发生阀门跑冒滴漏,不仅影响生产安全,涉及人身安危,又严重污染环境。
一个现代氯碱化工企业使用着成千上万的各种阀门,管道中流体(液体、气体)的开关与控制完全靠这些阀门来完成,同时这些成千上万的阀门又是跑冒滴漏的主要源头,因此怎样选用阀门对氯碱企业安全生产事关重大。这些年来我公司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基本上杜绝了跑冒滴漏,我们成功的经验就是重视阀门科学选型。我们在阀门选型上的经验是:
1)尊重设计院设计,同时结合自身条件与经验又不迷信设计院设计。设计院设计的依据偏重理论与以往资料,老设计员经验多,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较好。年轻设计就容易闭门造车抄来抄去脱离企业实际。
例如:在盐水管道设计院设计了20多台全塑衬胶蝶阀(DN200\DN250\DN300)经常出现衬胶层撕裂或被卷起,造成频繁停车更换,劳民伤财。后来我公司和“北京航科航天石化氟塑泵阀有限公司”结合,从实际出发创新出加长衬氟蝶阀,以取代20多台衬胶全塑蝶阀,终于改变了经常更换的被动局面。
2)选择产品质量好又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阀门制造企业作为长期紧密型合作伙伴,并建立经常性技术交流热线。
氯碱生产企业主要是生产,阀门又是从制造商那里外购的,如两者只停留在买卖关系上,阀门选型是选不好的,生产安全可靠性更无从谈起,我们选择长期合作伙伴,并建立技术交流热线,在每次采购前,每个工程项目实施之前,都与合作商几家进行频繁的技术沟通与交流,确保选型符合实际。
(1)北京航科航天石化氟塑泵阀有限公司的做法是卖产品的同时先卖技术,对用户先进行技术交流,设计制造交底,让用户感到一切透明、心里踏实;
(2)北京航科航天石化氟塑泵阀有限公司是集研究设计与制造一体的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强,不断把一流的航天技术用于阀门的改进与创新上,不断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与难题。例如:在泵后管线上原设计采用DN200蝶阀,经常出现问题,后经北京航科航天石化氟塑泵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现场调研后认为泵后压力高,脉动大,采用刚性很差的衬胶蝶阀,稳定性很差,蝶板封不住,因此建议采用新的专利技术――双密封衬氟截止阀。
但是由蝶阀更换成截止阀管线需要大的改动,现场工人师傅不愿改动,北京航科航天石化氟塑泵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就反复讲解采用新技术的重要性,不仅能确保生产安全可靠,还能减轻今后劳动强度,一次更换,长期受益,改线工作很快顺利进行,此工位从此实现了长期可靠工作。
1 阀门选型具体经验简介
氯碱生产电解工序的特点是处在强腐蚀的环境中,但压力属中低压(10k)温度通常在90℃以下,因此总体上选用隔膜阀比较理想,日本引进系统中隔膜阀占90%以上,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型号:全塑隔膜阀或钢衬隔膜阀;
2)阀体材质:全塑隔膜阀,阀体材质为PVDF。
钢衬隔膜阀阀体材质:
衬PVDF(使用寿命长,是衬F46的3倍,检修打开后可重复使用)
衬F46(材质软,受隔膜挤压后形成凹沟,检修打开后不能重复使用。国内99%的阀门生产厂家采用F46,北京航科航天石化氟塑泵阀有限公司采用衬PVDF)
3)隔膜材质优选
隔膜阀的品质好坏关键在隔膜材质,日本进口隔膜材质为PTFE(四氟),目前国内99%的阀门生产厂家采用F46(工作耐折寿命1000~4000次),我公司采用国产PTFE材质(PTFE材质隔膜工作耐折寿命5万~30万次)目前国内能按JIS标准生产PTFE(DN15-DN250)隔膜的厂家北京航科航天石化氟塑泵阀有限公司。
(1)泵后压力脉动大,采用双密封钢衬PVDF截止阀比较可靠;
(2)衬氟球阀与衬氟蝶阀长期使用由于磨损与变形会出现泄漏,使用时注意;
(3)DN200以上全塑衬胶蝶阀重要位置不要采用;
(4)气动切断阀与气动调节阀执行机构采用气缸比采用薄膜式寿命长,工作更可靠。
2 普通碱性介质中阀门材质的选择
在浓度32°以下的普通烧碱介质中,当工作温度≤90℃条件下PVDF(聚偏氟二乙烯)、RPP(增强聚丙)及普通不锈钢(304、316)都能正常采用。
浓烧碱(浓度49%~51%)介质中阀门材料选择。
2.1高镍不锈钢6-C-S-18阀门在浓烧碱中的应用
在氯碱生产中,伴随烧碱浓度提高,介质温度也有所提高,接近120℃~150℃,此时对阀门材质提出高的要求,高镍不锈钢就是合适的选择,但是高镍不锈钢随着含镍量增高造价太高,企业很难承受,这就给阀门制造商提出一个课题,阀门选材时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含镍量又不会太高,经调查研究选用S-C-S-18不锈钢,此钢含镍量21.1%。铸造时含镍量有少量挥发,成品含镍量基本上能保持在20%左右,我公司用S-C-S-18材质球阀、截止阀,通过长期实际使用,证明用S-C-S材质作阀门能够经受浓烧碱的考验。
2.2衬F46(F4)截止阀在浓烧碱中的应用
在烧碱蒸发浓缩时,烧碱浓度达到49%~51%,同时温度也达到150℃左右,在此工作环境下采用高镍不锈钢SCS-18阀门是可靠的,但采购成本比钢衬F46(F4)高2~3倍左右,带着降低成本的想法,三年前与阀门生产商讨论能否采用钢衬F46(F4)阀门。除了熔融状态的金属钠对其制品有一定腐蚀外,F46(F4)耐浓碱性能不错,而且可以在205℃以下长期工作,通过对F46(F4)性能分析,认定衬F46(F4)阀门在150℃的浓烧碱中能正常工作,因此曾大胆做了尝试,通过几年运行,证明DN50衬F46截止阀在此工作环境下工作是可靠的。
总之,经实际使用表明,阀门的合理选型,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安全运行。
航天技术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 技术课教学女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中,技术课内容的设置,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中学课程结构的历史跨越和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学生发展和民族复兴具有深远意义,是中学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亮点。上好技术课,对于培养新型的社会主义创新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技术学科被当做“副课”对待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对技术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源于其对技术知识学习的兴趣。积极引导、延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学习中保持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我们开展技术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利用女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女生在刚接触到技术课时,对技术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本能,在十多岁的女生眼中,初次接触到的学科内容对她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应该利用这样的机会,对女生介绍这门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学习上要采取的方法,并通过学习内容的讲述说明技术课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技术课,并对今后在学习中要进行的小组讨论、动手制作、互相评价等学习过程做好思想准备。有条件的可利用录像、幻灯、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将要学习的部分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知识的强烈愿望。在以后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好每一节的课堂教学活动,认真做好每一次的课堂演示实验。一次成功的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引发力量是无法计算的。学生在听课和观看老师成功的实验后,都会产生“我也能来做一次”的想法,从而引发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如看到老师用一根丝绳编中国结成功收线时,学生肯定想“我也能做这样的织物,做得也能很漂亮”。这样由求知欲、好奇心而产生的兴趣,会转而产生探索、创新的主动性、自觉性,它是技术课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
二、利用丰富、实用的知识引发女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经常结合所学内容介绍技术的应用,让女生充分认识学习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让女生感到她们在技术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她们现在或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让技术知识成为她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让她们为新知识所吸引。如在技术课上开展“花卉学习”时可结合对周边绿化的欣赏;学习制陶时结合对不同时期名品的鉴赏;学习电子技术时可结合讨论如何节约能源、开发新产品等,从而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感到自己在学习一种有益于自己今后生活、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自觉地学习这些知识。
三、创设愉快而有竞争性的学习环境延续女生的学习兴趣
当由最初的好奇而引发的兴趣过去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技术课的特点会渐而感到乏味。比如在学习“编织过程”时,女生在刚开始进行简单的设计时,由于好奇心会很感兴趣地设想进行一般的设计,但如果设计中遇到困难,或其他学科的作业影响其设计活动时,她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对技术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女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愉快和乐趣,尽量使用录像、投影幻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克服机械、死板的单调重复,尽量变换方式,注意形象生动,以引起和延续女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设计“提篮的结构、设计吊篮的外形”时,教师就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使女生在既紧张艰苦又满足欢乐的情绪中学习,因为紧张艰苦之中饱尝成功的欢乐,女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形成紧张、活泼的学习气氛。同时,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技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学习内容,如果没有配合实际操作练习,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的可能,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报警电路”时,尽管许多学生从小就崇拜科学家,也很喜欢进行设计创造,但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的技术设计,她们肯定没有兴趣。教师要积极地为女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女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到具体的学习内容,让她们亲历技术设计的过程,通过对某一件生活中很简单的物品的设计、改进、制作,逐步了解设计对人类生活的巨大贡献,感受技术对她们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并延续学习兴趣。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女生的实际情况,对女生的练习要求应恰当,不要过高或过低。过高的要求容易使女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不愿继续学习,而过低的要求又会使她们感到学习乏味而缺少兴趣。恰到好处的练习要求能让女生在练习过程中时时感到学习的压力,同时感到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做到,使她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觉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对相关学科的兴趣和课外活动引发女生的学习兴趣
技术的知识面很广,是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着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女生原有的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其知识的迁移和兴趣的迁移,培养其学习技术的兴趣。比如在电子技术试验中用到的许多测量仪器都是物理、化学课中学习、用过的,在进行“结构的分析”时应用到化学课学过的分析知识等,教师可借助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并通过技术课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技术课上学到对其他学科学习有帮助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她们学习技术课的兴趣。在注重各学科已有知识和经验综合运用的同时,教师要注重新知识的建构和综合学习。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引导其课内学习技术的兴趣。通过开展各种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她们的学习兴趣不断扩大、发展并保持下去。
五、利用女生正确的理想、志向引发兴趣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崇高志向、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时,她们的学习兴趣就会由有趣、乐趣发展到志趣,这样,兴趣才稳定而持久,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经常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发展史中的小故事,通过科学家的拼搏、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花卉新品栽培”的教学中,教师可讲述中外科学家长期进行的创新活动,在“航天技术”的教学中可介绍“我国航天技术”这方面的发展等。历史上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当今社会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需求,将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明确技术的社会价值和学习技术的社会意义,建立为振兴中华、创新发展而学习的愿望,并使其亲历学习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技术课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方面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技术课的教学,而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单靠学习成绩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应利用技术学科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努力激发、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并使其与学生的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劳动者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航天技术的重要性范文6
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科技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兴趣是追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因而,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科技创新意识。
1.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课堂上生动的实验,不管是分组还是演示实验,都能给学生强烈刺激,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同时做好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因而在平时上课时首先应做好分组实验,在分组实验也不一定要生搬硬套课本上的,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做单摆实验时,除了按要求完成课本的实验,还要求学生如何利用单摆来测量建筑物等的高度,同时要求大家回家后进行试验,这样可使物理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时,也可创新地引入一些小实验,比如,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利用葡萄酒杯提乒乓球的小实验来引入课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的教育。
2.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物理定理、定律本身就是物理学家对自然界的现象通过假设、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联系实际的生产和生活,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及一些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
3.用生动的物理学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要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及典型事迹,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历史材料,如,在教学自由落体时,可介绍“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在教学牛顿定律时可介绍“牛顿运动定律是如何创立的”、在教学电磁感应时可介绍“法拉第的实验”等,这样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也可适当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空航天及高科技领域的一些成就。这样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以及研究科学的方法,使他们从小就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也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的广阔领域,知道科技发明如何带动社会的进步等,从而奠定他们学好物理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物理课外活动
大家知道,我们辅导的科技小制作都要在课外去完成,因而可以说学生的科技知识学习、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更重要的要放在物理课外活动上来完成,而且与传统的课堂比较,课外活动更具灵活性,选择的余地也更大。
1.趣味物理实验的设计及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
在设计趣味物理实验时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设计一些如“用单摆测建筑物的高度”“纸杯烧水”“水火箭”等学生能完成的课外小实验。通过小实验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德化高山湿地的形成与保护”等,并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及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2.利用物理知识进行科技小制作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个科技节,这时我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技制作活动,比如,以前学生制作的可用于高危高位操作的扳手、真空室小水电发电装置、环保节能的喷釉装置等,对于好的项目进行改进,参加全国青少年大赛创新项目的比赛,近年来我通过这样的形式已有多名学生在创新大赛中获得了省市比赛一、二、三等奖。通过这些科技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认真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现有物理知识的实际,我们可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一些科普读物,观看一些科技有关方面的录像,如我对每班学生在假期时都布置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的录像,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各种科技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物理知识与社会的发展、日常的生产、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每年的科技节中我都能开展一个科技方面的讲座。在讲座前,一定要认真选择材料,因此在平时我们可以收集一些航空航天技术、军事科学、空间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科学家的具体事例等材料,并对材料加以提炼,为讲座做好准备,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自己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观念,知识就会成为束缚人类发展的绳索。创新意识关系着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因此在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教学中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教育,因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是每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