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的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的基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违宪审查;日本;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D9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222-02
违宪审查制是实施宪法保障的核心制度。该制度自19世纪初在美国确立以来,逐渐形成了“美国模式”和“欧陆模式”。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下,以新宪法的制定为契机,确立了美国式的违宪审查制,并在维护三权分立和保障人权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由于日本传统文化以及近代移植欧洲大陆法等因素的影响,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运行表现了众多独有的特点。
一、新宪法与违宪审查制的确立
日本违宪审查制是随着新宪法的制定建立起来的。1947年实施的《日本国宪法》彻底否定了战前宪法下的专制制度,体现了“和平、民主、人权”的精神,是美国“压力”与日本战后革新精神结合的产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同盟国投降,此后,以美国为主的“盟军”进驻日本。同年10月,在东京成立以麦克阿瑟为首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简称“盟总”)。“盟总”通过指令、命令、备忘录等形式对日实行间接统治。根据美国的占领政策,为彻底铲除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建立和平民主的新日本,必须改革日本的政治制度,废除“明治宪法”,制定一部新宪法。
与此同时,广大日本国民也纷纷要求按照《波茨坦宣言》的精神创建一个民主、非军事化的政治体制,但日本政府对修改宪法一直持消极态度。
为使新宪法符合占领当局的意图,麦克阿瑟决定由“盟总”亲自起草宪法草案。该草案于1946年2月完成,随后交给日本政府,此即“麦克阿瑟草案”。麦克阿瑟草案规定,以国民为原理,放弃战争、解除军备,保障基本人权等,这使顽固坚持“维护国体”的日本政府感到非常狼狈。但经内阁讨论,最终决定接受这一草案,因为对日本政府来说,不论对草案如何不满,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该草案规定的天皇制“是现实可以期望的最大限度的天皇制”,如果不与该草案合作,恐怕会带来全面否定天皇制本身。
在“盟军”和国内进步势力的压力下,日本政府以“麦克阿瑟草案”为基础,制定了“日本宪法修改草案纲要”。由于草案贯彻了自由、民主、和平的原则,因此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支持。此后,日本政府以“纲要”为基础,起草新宪法草案,经议会审议通过后,于11月3日公布,并定于1947年5月3日开始实施,此即《日本国宪法》。
《日本国宪法》在国民原则的指导下,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为保证宪法实施,第81条明确规定:“最高法院,为有权决定一切法律、命令、规则或处分是否符合宪法的终审法院。”
这样,源自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在日本国宪法中以第81条的面目正式确立。
二、日本违宪审查行使的特点
在战后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提起了许多与宪法相关的案件,法院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宪法判决。日本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法院行使违宪审查制的状况从多角度进行了讨论,以最高法院的判决为中心,可以看出这一制度在日本的行使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最高法院对做出违宪判决比较消极[1]。在最高法院的判决中,经常会对涉及的宪法问题做出自己的评价,但最高法院做出法令违宪的判决,迄今为止仅有8件。在判决理由中,通过严格的宪法解释,判决政治部门决定违宪的有20多件。其间,最高法院接受的涉及宪法的判决数量非常多,其内容也涉及宪法问题的各方面,但最高法院要么以“当事人不适格”或“缺乏诉益”为理由,要么以“政治问题”或“立法裁量”为理由,甚至通过合宪限定解释的方法回避宪法判断,对政治部门的决定尽可能回避宪法审查,并美其名曰“最大限度的尊敬”。
第二,最高法院判决有比较强的“政治性”。即最高法院虽然对做出违宪判决比较消极,但对做出合宪判决比较积极。法院通过判决中的宪法解释发挥了宪法审判的法创造功能和政策制定功能,从而对权力部门的措施采取了积极的追认态度。纵观判例,几乎在所有宪法问题领域都判决政治部门的决定合宪,即使对缺乏“事件性和争讼性”、不符合司法判断的情况,法院也会发表关于宪法问题的详细意见,尽管有些评价常常与判决结果无关,是在“旁论”中做出的,但也表达了法官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
第三,许多最高法院的合宪判决在逻辑上不清楚,从总体上说,宪法判例的理论水平不足[2]。在对精神自由审查采取了“合理关联性”的“猿拂事件”、依照“社会观点”将“目的效果标准”要件相对化的“忠魂碑事件”判决中,都可以看出宽松适用违宪审查标准的事例。另外,在以“立法裁量论”作为合宪性根据的“贩卖酒类许可制合宪判决”中,尽管不存在案件的关联性,法院仍援用“立法裁量论”,虽然“立法裁量论”的内容比较空虚,但法院仍轻易地利用它使国家方面获得胜诉,因此,这样的判决存在很大问题。
第四,最高法院缺乏从正面处理宪法问题的态度。在众多判决中,最高法院不是省略对宪法问题的议论,就是回避把判决交由大法庭审理,都是该态度的表现。如对外国人的社会保障,尽管法律上几乎全面取消了国籍要件,但在“盐见诉讼判决”中,法院仍然根据“立法裁量论”判决“旧国民年金法”的国籍条款合宪。还有,对强制在日外国人留手印的制度,判例一贯推行的是合宪论,这种违宪状况最后通过法务省的废除措施才得以解除。如果从判例的立场出发,对外国人的这种处理方式很自然地会被当成立法政策的问题,可以说法院没有看到时代潮流,缺乏对人权保障的敏感反应。
三、日本违宪审查制的启示
日本法制发展史是不断移植外国法的历史。日本移植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虽然在制度运行及其效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一制度在保障人权和维护政治体制平稳运行方面仍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今天我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呼声不断高涨的情况下,具有同样文化传统的日本经验或许会有一些启示。
首先是模式选择问题。违宪审查模式的选择往往与一国国情有密切关系。近代日本与中国都是在外来压力下被迫进行法律变革的,在日本法律的近代化过程中,为迅速建立一套西方式的法律体系,日本选择了以欧洲大陆法为蓝本的法制建设模式。二战后,在美国占领下,日本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美国压力下,日本政府起草了新宪法,不仅废除了天皇大权、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还赋予法院违宪审查权。日本违宪审查制是美国式的附带式违宪审查模式,日本选择美国模式虽然有“被迫”的因素,但也是日本法律移植的必然结果。在战后的发展中,日本最高法院做出的违宪判决比较少,但其发挥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证明美国模式是适合日本的一种模式。可见,大陆法系国家同样可以移植英美法系的制度,能否更好地发挥作用,关键是引进国的整体环境以及时机。
其次是与违宪审查相关的制度建设。有学者认为:一个国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必须满足三个基本前提条件,即有一部成文宪法、宪法必须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必须确立有限政府原则[3]。但仅仅满足这三项条件并不能保证违宪审查制的良好运行,从战后日本经验可以看出,与违宪审查相关的制度建设也非常重要,特别是法官产生方式和法院运作方式。日本宪法和法院法规定的法官产生方式和法院运作方式实际上不利于违宪审查制的积极行使,特别是最高法院法官由内阁任命、下级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任命的方式以及最高法院作为上告审法院每年被迫受理大量案件的制度设计,严重影响了最高法院违宪审查功能的发挥。因此,要想充分发挥违宪审查制度应有的作用,必须做好相关的制度建设。
第三,基础法律文化建设。一项制度的运行离不开该社会的法律文化基础,违宪审查制的建设也是如此。这主要包括:(1)法学家与法律实务者对宪法审判的热情及投入的精力。在日本,宪法是统一司法考试的必修科目,但一旦取得律师资格,许多人就不再对其关心了,结果,对律师来说,“宪法就像宗教一样的东西,虽然高贵,但人人敬而远之”[4]。(2)国民对法律及司法的信任程度。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它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他的情感、他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他的信仰”[5]。由于日本长期形成的“贱讼意识”,普通国民对一般事务更注重调解,这就淡漠了公民为权利而斗争的意识,而日本最高法院对做出违宪判断的消极态度进一步削弱了人们为宪法权利而斗争的决心。
目前,因应全球化的需要,日本国内已着手对司法制度进行大的改革,违宪审查制的活性化是改革目标之一,相信通过改革,日本违宪审查制会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日本违宪审查的经验告诉我们:(1)制度的建立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不管违宪审查制度的运行如何,它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对立法和行政权力的平衡作用,也为国民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从而进一步增强国民参与司法的热情和为权利而斗争的决心。(2)违宪审查制度的成功运行需要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完善的制度保障。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不管制度建立与否,努力培植违宪审查的文化基础和做好相关制度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政治家和法学者的任务,更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芦部信喜.讲座:宪法诉讼[M]. 东京:有斐阁,1987:216-217.
[2] 口阳一.宪法理论的50年[M].东京:日本评论社,1996:113.
[3] 王振民.中国违宪审查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8.
茶的基本知识范文2
关键词:耕地质量;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038-3
根据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工作方案》和关于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工作座谈会的通知精神要求,按照辽源市农业局的统一布置,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09年2月28日,组织土肥科技人员对我市目前耕地质量基本情况开展了认真、全面、细致的调研,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 耕地质量监督
从目前来看,我市各级政府对耕地质量监督工作十分重视,尤其是农业部门更加重视耕地质量监督工作,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在2006年6月,由建设单位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申报的“沃土”工程吉林省辽源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已上报到国家农业部。此项目宗旨是检验检测土壤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遭受污染情况,研究探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最佳途径,提供耕地质量监督科学依据。
2 耕地质量保护
我市农业部门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使得土壤肥力逐渐提高、水土流失得到缓解、土壤肥力监测点初步形成、保护耕地质量方面的一些农业实用技术在全市大面积推广。重点体现以下三方面:
2.1 实施有机肥补贴
在2009年实施有机肥直补首先在东丰县进行试点,2010年在东辽县、龙山和西安两区逐渐铺开。实施有机肥补贴的目的是开发现有的有机肥源,扶持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鼓励广大农民使用优质有机肥,保护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避免耕地质量下降。具体实施办法是要求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每亩施肥量达到2立方米以上(含2立方米),直补资金10元,农民购买商品有机肥,凭正式发票也可领取直补资金,直补资金发放由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或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有机肥质量、数量的监督管理由土肥科技人员负责。
2.2 建立肥力监测点
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拟在东辽和东丰两县及龙山和西安两区组建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总计10个点,其中东辽和东丰两县各有3点、龙山区有2点、民营经济开发区和西安区各有1点。具体有东辽县建安镇安山村、云顶镇湾河村、安恕镇黄羊村,东丰县大阳镇六家村、三合镇蚂蚁村、二龙山乡屯基村,龙山区寿山镇大寿村、工农乡前进村,西安区灯塔镇富强村,民营经济开发区友谊村;总面积30亩,平均每个监测点3亩;监测项目为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养分动态平衡、土壤受污染程度等。
2.3 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近些年,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一直把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保护耕地质量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每年在全市开展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技术推广或“沃土”工程技术推广,推广面积30万亩左右,因此,缩小了中低产田面积,扩大了高产田面积,土壤不良理化性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得到了提升,粮食安全得到了保证,农业生产后劲得到了加强,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
3 耕地质量建设
市、县区、乡镇三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非常重视现有耕地质量建设工作。针对我市中低产田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改良难、周期长和见效慢等特点,每年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中低产田实施改良培肥。改良培肥重点放在砂土地土壤、坡耕瘠薄地土壤、低洼易涝地土壤及酸性冷浆地土壤等四种类型的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方法是加大农肥用量、实施根茬(秸秆)还田、推广测土施肥、及时深松土壤、采用客良、施用特殊肥料等一些有益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方面的农业实用技术;改良培肥面积平均每年在30万亩左右;改良培肥效果达到了中低产田面积逐年减小,高产田面积逐渐扩大,不良土壤理化性状得到初步缓解;另外,农业科技人员对参与改良培肥中低产田的乡镇广大农民、基层干部、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方式主要是土肥科技人员讲课、发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召开典型经验介绍会或现场会等。
4 耕地质量管理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耕地质量管理方面,着重对广大农民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加以引导,提倡使用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农业投入品,杜绝使用破坏土壤降低肥力的农业投入品。
4.1 肥料
在有机肥料选择上,重点选择腐熟完全彻底、速效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有害物质(汞、铅、铬等重金属和大肠杆菌)含量不超标的有机肥料;禁止使用由城市、医院、工业区等处排放的有害垃圾、污泥、污水等物料制成的诸种有机肥料或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料。在无机肥料选择上,着重选用养分含量高且全面、有害物质含量低、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负面影响较小的化肥;杜绝使用硝铵类化肥。
4.2 农药
由于农药易在土壤中残留,易造成土壤污染,为此,农业科技人员大力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坚决取缔目前国家三令五申禁止使用的农药,譬如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乙烷、除草醚、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等一类的农药。另外,在综合防治植物病虫鼠草害时,提倡“三先三后”的防治方法,即先预防,后用药;先选择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的方法,后选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先选用绿色农药,后选择常规农药。
4.3 水源
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源,其重金属、硝态物、氯化物、全盐量等一些污染物质不能超标,例如钠含量应在30-75mg/L以下、氯化物含量不超过2-55mg/L、硫酸盐含量应在4-20mg/L、电导率应在50-300之间,总盐量控制在700-2100mg/L。农业科技人员经常深入水稻种植区的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引导广大农民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的水源浇灌农田,杜绝使用污水灌溉农田。
4.4 种子
大力推广使用抗逆性强的、权威部门审定的、适宜本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比如抗病害、耐贫瘠、抗倒伏的一类品种。其目的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减轻农药和化肥对土壤产生的污染,保护现有耕地资源,加速生态农业建设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
4.5 农具
农机具对土壤造成的负面影响与肥料、农药、污水等农业投入品相比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对土壤物理性状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土壤犁底层加厚、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变缓等。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技术培训中,提倡广大农户在小面积农田作业中,最好使用轻便的小型农机具,譬如手动播种器;在农田运输中,尽量减少压地的次数。
5 农业技术推广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推广农业技术的全过程,始终优先考虑保护耕地质量前提下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并在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上,侧重筛选适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方面的一些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项目。辽源地区近几年涉及耕地保护内容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已达到7项以上,其中属于传统的项目有2项、现代项目有5项,且有的项目已经荣获了省政府或市政府的奖励。具体项目有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技术推广、“沃土”工程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玉米大垄双行等距点播技术推广、大豆畦作栽培技术推广、抗旱综合栽培技术推广及玉米侧垄免耕栽培技术推广等。通过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我市耕地质量不断提升,人们认识逐渐加深,耕地质量保护工作逐步完善。
6 耕作制度和耕作措施
辽源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中进行了大胆改革的尝试,尤其在耕作制度和耕作措施上表现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七个转型”。第一,由浅施肥向深施肥转型。在施肥深度上,要求深施肥,深度达到10-15cm之间。具体做法是:在原垄沟浅趟一犁,然后破原垄形成新垄;以前没有浅趟一犁的农业作业程序。第二,由小垄向大垄转型。将原来的小垄(垄宽60cm)变成大垄(垄宽90cm),并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每相邻3株玉米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每相邻4株玉米构成等边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第三,由稀植向密植转型。主要体现在玉米种植密度上,过去亩保苗在3000株左右,现在开始趋向亩保苗4000株、4500株或更高密度发展。第四,由耕作向免耕转型。着重表现在灭茬上,过去有除茬这道农业作业程序,现在开始不灭茬,在两茬之间或侧向播种,茬留于农田内。第五,由湿整地向旱整地转型。过去水田在整地时,事先需要大量水进行泡田,然后再整地;现在实施旱整地,采用旋耕机进行旱整地,免除泡田的农业作业程序。第六,由传统播种向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播种转型。过去播种实行人工刨埯、人工播种、人工踏实;现在推广机械播种或手动播种机进行播种。第七,由施肥次数多向施肥次数少转型。过去施肥有底肥、口肥、追肥;现在采取“一炮轰”即一次性施肥,免除追肥,个别地方口肥也免除。
7 耕地质量保护的做法
辽源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有许多较好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7.1 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维护农业生态平衡,造福子孙万代,辽源市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在领导小组内下设四个分组,即砂土地土壤改良培肥组、涝洼地土壤改良培肥组、瘠薄地土壤改良培肥组和冷浆地土壤改良培肥组;另外,下设一个办公室。旨在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筹措启动资金,开展技术培训,回访相关农户,报送有关信息。
7.2 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实用技术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电话、网络、发宣传资料、科技人员授课、召开现场会等多形式、全方位、广渠道,向广大农民、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农民技术员、基层领导干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宣传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内容侧重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大垄双行等距点播技术及大豆畦作栽培技术等。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做到了“四个有”即每户有一名受训人、有一位明白人、有一份宣传单、有一盘录像带或光碟。
7.3 组建专家系统,推动土肥工作
为加强我市耕地质量的监督、保护、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发挥土肥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辽源市建立了农业专家系统,成员均为在土肥战线工作达10年以上、具有较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构成。主要研究探讨适合我市中低产田改良培肥的具体方法、增产效果、所需成本等课题,另外,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也进行专项研究。
7.4 完善化验设施,搞好耕地监测
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现有化验仪器设备和化验室进行了初步完善,购置了相关仪器设备,修善了化验室,确定了有关专业人员。使目前土肥化验室初步可承担相关土壤化验项目,譬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项目。
7.5 开展肥料执法,确保肥料质量
每年在肥料销售旺季,肥料执法人员对本辖区内的肥料市场开展肥料执法检查,检查对象是肥料生产企业、经营单位、使用者,检查肥料品种系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混)肥等,重点查处是否已登记,其目的是净化辽源肥料市场,保护肥料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利益不受侵犯,避免不合格或国家禁止使用的肥料产品施入土壤中,避免因肥料使用不合理造成耕地污染,质量下降。
8 耕地质量保护的经验
通过近些年我们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参考外地先进做法,加之开展社会调研,使我们目前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8.1 领导重视,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前提
无论做好哪些工作,尤其是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一定要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将一事无成。耕地质量保护涉及到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土壤化验、肥料执法、化验室建设、技术培训、工作任务落实等,均需要相关部门的领导支持,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落到实处、激发人们积极性。
8.2 技术培训,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手段
与耕地质量保护关系密切的工作有很多,例如耕地质量的监测、肥力监测点的建立、土壤养分动态平衡变化趋势、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技术制定与推广、相关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宣传普及等等,真正让实施者全面地、细致地掌握,必须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对象是广大农户和土肥专业人员。
8.3 提升水平,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环节
真正把耕地质量保护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切实做到耕地肥力不下降,粮食产量稳产高产,一定要提高土肥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尤其重点要培养具有土壤肥力监测、肥料行政执法、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综合专业技术的人员。具体方法是让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参加省或国家级部门主办的一些培训班;邀请省或国家知明农业专家来辽源讲课;给专业人员购置相关一些科技资料。
8.4 完善设施,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方法
为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现状,有效跟踪耕地理化性质变化趋势,正确制定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技术措施,为此,市总站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土壤化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新添了一些仪器设备,修缮了化验室,配置了一些化学试剂,确定了相关技术人员,建立了试验室档案。现在基本达到了能开展一些化验项目,且化验结果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
9 耕地质量保护现存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近几年,辽源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先进外省市相比还存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9.1 相关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文件较少
有关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或一些规范性文件很少,造成从事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单位或工作人员,很难制止一些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解决对策是有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权威部门,要尽快组织人员着手做好这方面工作,让耕地质量保护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及早出台。
9.2 耕地质量保护专项资金不足
具体实施耕地质量保护的单位,目前尚无专项资金用在耕地质量保护,只拿出少部分办公经费注入到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这与实际需要的经费相差许多。采取办法是国家、省或地方财政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投资力度,保证开展这方面工作有足额资金。
9.3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茶的基本知识范文3
【关键词】 社区;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掌握;需求
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涉及到对儿童的影响,只有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掌握程度及重视性均较高才能使儿童能够有效地实现免疫接种,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因此我们认为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的调查非常必要,以为其干预提供依据[1-2]。本文中我们就本社区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社区的460名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2名,女性398名,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7.3±2.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78名,高中和中专202名,初中和小学180名;其中常住人口385名,流动人口75名。所有家长均本着知情并自愿的情况参与本调查研究。
1.2 方法 将所有儿童家长根据文化程度及居住情况等进行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的调查,并将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其中文化程度分类主要分为大专及以上、高中和中专、初中和小学三个组别,而居住情况方面则分为常住和流动等组别。
1.3 评价标准 ①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调查采用指导家长进行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的内容包括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所有内容总分范围为0~100分,以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较差,总优良率为优秀率与良好率之和。②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需求程度也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上包含三个选项,分别为对计划免疫知识需求较强、需求一般及需求较低。
1.4 统计学处理 软件包选用SPSS16.0,分别将数据进行计数与计量资料分类后再进行卡方检验与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文化层次及居住情况家长的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 调查数据显示,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及常住儿童的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其他家长,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如表1所示。
2.2 不同文化层次及居住情况家长的计划免疫知识的需求情况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对计划免疫知识的需求程度以高中和中专、常住儿童家长高于其他家长,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文化层次及居住情况家长的计划免疫知识的需求情况比较[n(%)]
与高中和中专家长比较,*P<0.05;与常住家长比较,#P<0.05
3 讨论
按时进行免疫接种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前提,而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儿童按时正确进行免疫接种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认为对于社区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非常重要,只有对其掌握程度有明确的了解才能为其干预计划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然后针对性进行干预,从而改善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提高其对计划免疫的重视性[3]。
本文中我们就本社区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文化程度及居住情况的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大专及以上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明显好于其他患者,分析原因与其文化程度较高,接触到相关知识的方式较多和程度较深等有关,且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更强,所以接受程度也较佳,而常住人口相对稳定,其对此方面的精力也更好,接受范围也更广,接受概率也更高[4],所以掌握程度也更好;而高中和中专家长对知识的需求程度更高,与其对知识重视性程度较高,而接触方式相对较窄有关[5],常住家长的需求程度较强则与其重视程度更高有关,家长对此方面的精力也相对较充足。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本社区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有一定影响,在干预的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德春,崔骊,李胜玲.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评价[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8):739-741.
[2] 王丽娟,郑晓燕.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10,8(7):16-17.
[3] Pereira A,Pietro Pereira AS,Silva CL,et al.Antibody response from whole-cell pertussis vaccine immunized Brazilian children against different strains of Bordetella pertussis[J]. Am J Trop Med Hyg,2010,82(4):678-682.
[4] 韩晓军,陈士华,朱江,等.社区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干预效果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0):9-12.
[5] 张莉萍,许慧琳,金宝芳,等.民工学校学生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4):60-61
茶的基本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总量控制;差异化分配;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840.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0031-08
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规模是相对固定的,而支出规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出现医疗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超支风险增加,这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的隐患。为了在宏观上避免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长期快于国民经济和职工工资的增长,各地医保经办机构等相关部门推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总量控制。现在的问题是,一个地方的基本医疗保险总量的增长指标确定后,如何合理地且有差异化地分配到各个医院呢?这个差异化分配不仅能让执行具体医疗行为的医方有自觉约束过度医疗的意识,还能促进该地各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本文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这一方法,解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总量控制下的差异化分配问题。
1 层次分析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是T.L.Saa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和广泛应用的,是一种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它可以用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中的决策过程,也可以用来进行分析和预报。政策制定者运用得当,不仅在决策时合理透明有效,而且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威力。
本文不对层次分析法中有关数学知识作深入介绍,有兴趣可参考文献[1-2]。以找工作为例,有4个工作机会供你选择:名牌外企,国有大企业、初创小公司、自己创业。如果偏爱收入稳定,那就选择稳定的名牌外企;如果希望发展空间大,不愿意遇到职业天花板,那就选择初创小公司;如果有冒险精神,不愿再打工,那干脆自己创业。但是这个决策过程不会如此简单,你可能几个因素都要考虑。对这个问题的决策过程分解一下,大致有以下几步:①是确定收入,发展空间,工作时间等因素在影响你选择工作这个总目标中各占多大比重;②是比较这4个工作机会之间的收入差异、发展空间差异、工作时间差异等;③是综合以上的结果得到4个工作机会在总目标中所占的比重,选择比重最大的那个工作机会。这就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接下来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实施步骤:
(1)首先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层次结构确定之后,就可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两两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比如收入水平:福利水平=8∶2,收入水平:发展空间=7∶3,……这一步主要是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但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的方法充分参考人主观决策时的思维特点,比全部放在一个盘子里一起笼统比较要好很多。
(3)然后对成对比较阵做一致性检验,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即重新做第2步。这一步把人主观判断前后不一致的地方能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具体就是对于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之后,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
(4)最后计算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并进行最后结果的排序或是决策。具体就是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
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差异化分配中使用层次分析法时,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好处:该方法简洁灵活实用,不需高深数学背景;可只利用上年的数据,比要用多年数据的精算模型所用数据量小;甚至可直接借鉴多个第三方精算模型的结果为我所用。这里面,应用层次分析法最关键的一步是用已有数据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统筹地区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的确定
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的决策基本上可简单参考几项宏观经济数据:
(1)统筹地区GDP增长:又分实际GDP增长和名义GDP增长。一般的统计数据只前者,但本项是以现价计,应该采用后者,即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最好不要超过名义GDP增长。
(2)统筹地区财政收入增长:若医保基金未设立风险基金,应考虑用财政收入弥补医保基金风险波动。即遇到大范围流行病等突发事件或重大政策调整,用医保基金外资金弥补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的不足。正常情况下,不考虑此数据。
(3)统筹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若参保面广泛稳定,则医保基金总收入跟本项增长率高度一致。量入为出,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最好不要超过本项数据。
3 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在各医院的分配
3.1 差异化分配的意义
在统筹地区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确定之后,就要实现这个约束目标。一般是两个方法:①是全年整个地方的总量都用这个指标约束;②是各个医院分别受这个指标约束。前一个策略一般会导致上半年的支出高于下半年,即造成前松后紧现象,让患者的正常报销行为人为地在年终受到抑制。后一个策略可以发挥各个医院的主动性,自觉地安排调度全年看上去随机的医疗活动,从而使得由各个医院构成的集体可以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但这两个策略都没有反映各个医院的差异,没有更好地调动医院的主动性和形成促优抑劣的良好反馈效应。
所以一个自然的改进策略是:在统筹地区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确定之后,将这个增长指标差异化分配到各个医院。这个差异化分配不仅能让执行具体医疗行为的医方有自觉约束过度医疗的意识,还能促进该地各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运用何种指标来执行差异化分配是个大问题,不仅要考虑医保的社会效益,还要照顾医院和患者的利益;不仅要制约过度医疗等的浪费行为,还要充分调动多方的积极性;不仅要尽可能考虑最多的量化指标,还要考虑历史和现实所能采集到的数据。
在多重因素的考量下,如何利用既有的数据,即采用各医院上年各种数据指标,来数字化评价各医院,进而差异化得出各医院的下一年医疗保险支出的具体增长率呢?层次分析法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人的主观评价参与到各个精细的量化指标中去,而不是笼统地给出宏观的主观评价。
3.2 T市的原始数据
表1是T市所有医院在2012年的基本情况和医疗医保基本数据,共计104所医院,涉及到4 118名医生,1 813 581人次门诊病人,162 931人次住院病人。医院包含三甲到社区医院各种水平。但表1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他们在基本医疗保险上的贡献,比如社区医院看不了大病,但能满足附近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又比如某医院等级高,但医患关系紧张,社会效益差,那实际上医疗保险对它的评价应降低(不过目前没有医疗事故和法院不利于医方判决等相关统计数字);又比如大医院甲比大医院乙更考虑住院群众利益,住院费用(实际上最好分病种,但目前阶段没有这么细化的数据)明显更低,那后者尽管比前者医疗营收多,报销比例也低,但医疗保险投入更应该向前者倾斜。
3.3 转换后的数据
我们在运用层次分析法之前,将这些一手数据做了一些转换,使得转换后的科目更利于站在医保角度去比较。
(1)医生人均总发生额: 即单个医院的医疗总收入除以该医院医生数。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盈利能力越强,显然为平衡各个地区的医疗水平,促进社区等小医院的发展,医保不应锦上添花而应济困扶弱,所以增长指标应该向盈利能力弱的医院倾斜。负相关。
(2)报销比例:即单个医院的统筹总支付额除以费用总发生额。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医保目录内的用药行为多,值得鼓励。由于没有就医人群年龄分布的统计数据,所以暂时不考虑这种可能性,即这个医院的老龄患者比例较高,而导致的报销比例高。正相关。
(3)患者人均花费:即单个医院的总费用(门诊总费和住院总费)除以就医人次。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在不合理的医疗需求和过分医疗行为方面有更多的可能性,需要约束。由于没有分病种费用的统计数据,所以暂时不考虑这种可能性,即这个医院遇到的大病种情况较多,而导致的人均住院费用高。负相关。
(4)住院人次占比:即单个医院的住院人次除以就医人次。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的病床数或等级越高,是社区医院的可能性也越小。增长指标应该向该比例低的医院倾斜,以鼓励社区医院的发展。负相关。
(5)医生人均服务人次:即单个医院的就医人次除以该医院医生数。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的服务压力大,相应水平也高,应给予正面评价。正相关。
接下来,对上述科目的数据做归一化处理,以方便在层次分析法中最后一层的成对比较。对负相关的科目,本文对其倒数做归一化处理,使得最后的数据都是正相关,即值越大,对应医院能得到更多倾斜。见表2。
3.4 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对增长指标在每个医院的分配,应该考虑两个层次:首先是第一层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后是第二层次,经济效益下面细分若干科目,社会效益下面也细分若干科目[4-5]。其层次结构如下: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上述科目的数据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得到,或真实性不高。但是从已得到的数据转换后的科目看,有些科目已笼统地涵盖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而且这些数据可信度很高。基于上述两个情况,将已采集数据做层次分析。
3.5 层次分析的成对比较阵
4 不足及改进之处
层次分析法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在分析问题时层次化、数量化。但是存在不足之处,即主观判断的引入使得结果的可信度降低,即不同的分析人员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偏好之下,在进行成对的比较时赋予的是个人的主观值,最后得到的结论也会不同。但不论怎样,相比以前的纯主观凭感觉决策,层次分析法把主观印象数量化,并有一定的约束手段,技术上还是前进了一大步。
另一个就是如3.4节所述,评价医院还有更理想一点的层次分析结构,但是由于数据采集方面的原因,没有采用这种层次结构。如果数据的来源更广泛周全,更合理可信,那么不仅模型更合理,本文后面的计算和结论也会在更好的基础上进行。建议以后的数据可尽量按照图2的科目来采集。
最后只拿出2个百分点进行差异化分配,是考虑到对传统政策要有一定的继承性。具体是对几个百分点进行差异化分配,有待以后采用别的方法进行评估。
主要参考文献
[1]Thomas L Saat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 NY:McGraw Hill,1980.
[2]胡运权.运筹学[M].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孙兆泉.长沙市医保参保职工住院费用分析及其控制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D]. 中南大学,2006.
[4]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茶的基本知识范文5
>> 西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的补偿机制研究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绩效工资的现状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补偿机制探讨 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的影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药品费用控制与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的研究现状分析 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药物零差率销售与卫生经济补偿的探讨 药物销售零差率“陷阱” 柳州市柳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调查 广州市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互动的意愿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型现状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成本测算研究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促进农村卫生工作的优越性 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的调查 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妇幼保健机构财务收支的影响及对策 基本药物“零差率”基层医院会受贿?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糖尿病防治的效果观察 潍坊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知晓率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04-14.
[3]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27.
[4] 张文彤.SPSS11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75.
[5] 黄业姣.北京地区18所高校医院2007~2008年口服降糖药采购数据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20):1534-1536.
[6] 白德华,徐俊杰,郑淑美,等.北京市药品“零差率”政策对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135-137.
茶的基本知识范文6
小孙在新加坡留学期间,课余时间在茶馆里打工,深感茶道之高深。于是暑假期间回到北京,专程到东方国艺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充电”,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又返回新加坡。她开始对周围的人“吹”自己会中国茶,并在大学里表演、讲课,教身边的人学习茶道。小孙的茶道表演不仅让同学和老师对她刮目相看,而且“捎带着”挣够了她的留学费用。
在东方国艺总部,一位准备近期回到日本的女士对笔者说:“你们在茶的故乡,这么好的条件,没有学习茶道太可惜了。”
茶文化跨越国界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道,一定是源于中国,原汁原味的。东方国艺的熊志惠女士介绍时这样说。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也就成了茶源自于中国最早的记录与凭证。据说,唐朝时,日本寺院的和尚来到中国,开始学习茶道,而后带回茶的种子和中国的茶文化并加以繁衍。而英国人喜爱喝茶的习惯,则传说是当年中国的红茶在厦门港易,带到荷兰,又转给欧洲某个国家的公主,公主很喜欢喝中国的红茶。后来公主嫁给了英国的王子,将茶带到了英国的皇室,于是英国皇室开始从中国进口茶叶。英国皇室的“楷模”作用推动了英国人喝茶的习俗,并讲究起喝茶的“繁文缛节”来:英国人早上起床,习惯空着肚子喝茶,并命名为“床茶”;上午8时还要喝一次“晨茶”;午饭后,还有一次“午后茶”;而到了下午4点半左右,就是饮“下午茶”的时间;到了晚饭后他们还要喝一次“晚饭茶”。
喝茶,就要懂茶。熊女士介绍说,做茶道和茶艺师最初级的也要知道中国有多少茶类、各类茶有什么特点?学会基本的、规范化的泡茶:一种是表演型的,一种是实用型的。根据茶的绿、红、黄、白、黑五种分类,又根据不同产地形成各自特点,掌握不同的茶叶、不同的水温、不同的时间、茶与水的不同比例等等,才能把茶泡得好。比如乌龙茶是部分发酵茶,其中产自福建武夷山的水仙,属于乌龙茶的一个种类。这样的茶与水的比例是1:20,即1克茶20毫升水,就它而言,第一泡的时间是40秒。而乌龙茶中的铁观音,第一泡就要50秒。
解渴是茶的基本功能,但是,饥渴的时候往往难以喝出好茶的味道。茶是需要品的,好茶好水好环境好音乐好朋友,是品茶人刻意营造出来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品的茶绝对是不一样的。茶,既可以大杯解渴式地喝,还可以小杯一个人独饮,静静地感受茶的魅力;既可以两人或三五知己斗茶,朋友聚会沟通;又可以用于会议招待、商务洽谈的场所。
喝茶本是很个人、即得即失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对茶的独特喜爱和喝茶习惯,如泰国人喜欢饮冰茶,在热气腾腾的一杯热茶中放入一些冰块;埃及人则喜欢饮甜茶,茶中放入许多白糖,同时备一杯供稀释茶水用的生冷水。品茶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它可以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亦可品味文化,提高生活品质。
但是,茶又是一种媒介和载体,可以把方方面面的人联系在一起,客人到家、朋友来访都先敬一杯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和酒相比,茶的功能更广、也更雅一些。酒桌上的合同不一定是理性的,但茶桌上的合同一定是理性化的结果。
难怪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
熊女士说,现在有一种全民学茶的趋势,它不分职业、不分职位、不分年龄,反映了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希望能够多掌握一项技能,而这种技能又和当代人所追求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茶道、茶艺就恰恰符合了市场和人们的这种需求。
茶艺师有国家标准
在学习茶艺的人中,有不少专程从日本、韩国来的人,他们组合成专门的“茶文化学习团”,来到北京进行至少一周的学习,也有的是全家几口人一起来的。一些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国外总是遇到别人问他们有关茶的各种问题,答不上来的就觉得很尴尬,有心者则出国前就把掌握茶道列入到国外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先学为快。
学习茶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按照我国制定的茶艺师职业标准,将茶艺师定义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并分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五个等级。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为基本起点,并根据这一岗位的特性,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较敏锐的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的美学鉴赏能力”。
当然,仅有这些还只是个基本条件,还要经过初级不少于1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4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基础知识方面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识,如:中国用茶的源流、饮茶方法的演变、茶文化的精神、中外饮茶风俗等;茶叶知识,包括茶树基本知识、茶叶种类、名茶及其它产地、茶叶品质鉴别知识、茶叶保管方法等;茶具知识,如茶具的种类及产地、瓷器茶具、紫砂茶具、其它茶具等;品茗用水,如品茶与用水的关系、品茗用水的分类、品茗用水的选择方法;还有茶艺基本知识,包括品饮要义、冲泡技巧、茶点选配;以及科学饮茶、食品与茶叶营养卫生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等。而技能方面,则涵盖了礼仪、接待、茶艺准备、茶艺演示、茶事服务和销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