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1
一、把握好文本延伸时机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延伸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需求,合理把握文本延伸时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适当融合文本延伸,即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机、灵活地在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教学阶段正确引入文本延伸。
1. 课前文本延伸。采用课前文本延伸策略,可以让学生详细了解文章作者、写作背景、风格等,有利于课堂上快速理解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文章相关知识,激发其阅读需求和阅读欲望,从而有利于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情况下,通过课前文本延伸,充分唤起学生期待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控制课堂教学。
2. 课中文本延伸。学生在阅读课堂学习中通常会遇到难点、疑点,教师应充分应用文本延伸策略,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使其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延伸资源,相互渗透、补充课内课外信息。
3. 课后文本延伸。课堂教学结束并不表示结束知识学习,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应做好课后文本延伸,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积极、主动地从情境上领略和感受文本留给读者想象、回味的地方。例如,《甜甜的泥土》中写到:“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那泥土甜丝丝的”蕴含了特殊的意义,文中并没有说明,教师在课后可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
二、把握好文本延伸维度的策略
1. 把握好文本延伸的知识和语言维度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多为文学作品,蕴含各方面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正确引导学生把握知识和语言维度,深入理解文本优美的语言文字、绝妙的用词和独特的写作方式,从而使学生在文本延伸过程中灵活应用知识和语言。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鲁迅的《从百草园三味书屋》时,可适时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社戏》《藤野先生》《药》等作品,并对比这些作品的语言特色,从而提高学生语言品读、欣赏、灵活运用等能力,使其正确把握文本延伸的知识和语言维度。
2. 把握好文本延伸的情感维度
在初中语文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忽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只是根据标准答案对文章主旨进行总结,使学生阅读体会形成固定模式,制约了思维的拓展。所以,教师阅读教学时,应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前提下,从情感维度出发,适时且灵活地穿插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增强学习动力,使其主动挖掘文本蕴含的人文情感,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讲解的《我的母亲》时,可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对课堂氛围进行渲染,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里学习,从中体验到文本中母亲对子女的爱,从而使学生加深情感体验,把握好文本延伸的情感维度。
3. 把握好文本延伸的思维维度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兴趣;合作创新
一、转变观念,在探究中体现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之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是“满堂灌”的形式。有的时候像是在进行互动式教学,但实际情况不是如此,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进行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学生是不进行思考的。像这样疲于应付教师的问题,学生又怎能真正思考、探索了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自由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在学习中,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就会产生疑惑,有了疑惑不能独自解决,于是就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来切磋学问,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探究质疑问难,深入分析研究,长期就形成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面向全体学生,把探究时间还给学生
实施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放手给学生合作探究,从每一位参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给学生尽可能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讨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究者。而在课堂中,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探讨得出结论要比教师提问达到教参所规定的结论更有意义。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包含了对新旧知识的选择、分析、批判和创造,而学生的提问则使学生成为问题的真正拥有者,成为课堂信息的直接提供者。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创新、探究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符合时展要求的新型中学生。
三、运用联系的方式进行探究性阅读
语文阅读不仅讲究的是探究性,也相当讲究阅读的联系性。探究的意思就是指在阅读时应该带着已有的经验进入到文章的阅读,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创造性,把学生带领到身临其境的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上也可以延伸到学习同一时期且有相同情况的其他诗词、美文等,运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这样还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阅读能力,开拓知识面,也保证了阅读的质量和达到了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根本宗旨。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在阅读教学前,我布置学生带着相关的问题去预习课文。如教小说类文学作品时,我让学生从文学文化常识、生字、难词、故事情节等方面预习课文,指导学生就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的主题、写法揣摩等。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了初步感知小说的方法,为以后阅读小说打下了基础,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同时又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有时学生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一句中,‘东’和‘西’是否都可以理解为名词作状语?”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入,深入到探究句子的内部结构。这两个词在用法上确有区别,甚至在教学资料上都没有明确的解释。这就说明探究式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创设多种问题情境,乐于探究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指引者。教师只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中学语文文章体裁多样,教师可以依文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练习朗读和对话,运用话剧表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而在教学《向沙漠进军》《看云识天气》等文章时,让学生认真阅读,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补充,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科研知识的探究意识。
六、合作创新,提高探究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变了传统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它使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探究能力。在教学《台阶》时,小组合作探究先提出了关于“如何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到底需不需要愚公这样的人?有没有愚公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呢”等问题。接着通过各小组间交叉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用合作探究的形式由每一组记录员记下大家的答案,然后小组探究,再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公布答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使情感教育进一步升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的阅读教学不应为教而教,我们应该把探究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提高学生学习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语文,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3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归纳来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沿承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样阅读教学也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局限于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教师单纯的关注自己的教学方面,没有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所学到的知识,更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掌握的内容。不同的教学材料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大部分教师对阅读文章泛泛而谈,按照教材的顺序单调的机械性的分析,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因而无法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更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错失了解材料内涵的机会,丧失阅读的激情。学生感觉不到阅读的快乐,也就不会喜欢上阅读。
2、阅读教学肢解教材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而现在的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所采取的唯一模式就是肢解教材,首先要求学生注音、分段、概括主旨,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最后进行考试。模式化的阅读教学训练出的学生只是专注于考试以及自己的分数,而忽略了阅读材料本身的内涵,以及材料内容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自然美,学生不能用心感受阅读,也就不能实现内心的升华。肢解教材不仅仅肢解的是教材更是残害了学生的心灵,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不愿意阅读,甚至出现课上抱着课本睡觉的现象。因此将课堂还给学生,最先要做到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模式,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美好世界,帮助学生扬起阅读之帆。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面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加工,探索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模式,摆脱传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实现多元化的阅读策略,避免固定思维的形成,全力消除传统阅读教学框架的影响,积极走向阅读的新时代,开拓阅读的新思维和新策略。
1、具体文章抽象教
阅读教学的工具就是文章,分析阅读策略最重要的是分析文章本身,钻研文章所讲述的内容,思考内容讲述的思路,探讨文章内容的结果,实现文章内涵的升华,从而对文章有新的收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内涵才能够说明学生已经把握了文章,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文章内涵,教师需要深思熟虑,全面分析文章和学生的特点,实现具体文章抽象教的教学理念。
说明文是语文文章中的重要体裁之一,一说起说明文学生就会变得有些害怕和担心,教师往往也觉得这种类型的文章比较晦涩,不像散文那样优美,也不像小说那样扣人心弦。说明文的特点就是按照严格的逻辑顺序展开叙述,与其它体裁的文章相比,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导致学生厌烦阅读说明文。教师要全力以赴,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设备,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文章内涵,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视频,声音和图像能够刺激学生的兴趣点,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2、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有所感悟,能够引导学生幸福快乐的学习。阅读是升华人类内涵的最佳捷径,是摒弃社会糟粕的最佳方式,是领悟人生美好的最佳模式。阅读策略分为很多种,比如精读、略读和浏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任何的阅读方法都要认真掌握,学生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阅读场合来决定阅读方法。
对于课堂阅读来说,书声琅琅的场景是不可缺少的,也是符合阅读规律的,但是仅仅读完就算完了那是不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及阅读结束后认真思考阅读材料的内涵,感悟材料所传达出来的人文情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在阅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启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使学生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同时还要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活动。
其次,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等批注的使用方法,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最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处入手,要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有耐心和恒心,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4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应做好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之间的有效互动。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经验,对教材理解会有独特的看法,教师教学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情况,积极开展互动。笔者结合教学经验,立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互动的目标就互动教学具体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阅读 互动
现代的教育理论观点是,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完成的,教授与学习两种活动在实施时间上具有同期性,而且是时时发生交互作用。一堂语文课就是一场教师同学生的心灵对话,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奇迹,将各自处于冬眠状态的潜能唤醒,用温情的双手去拥抱每一颗心灵。语文课堂的标志是愉悦和谐,平等民主,下面对语文阅读中互动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进行讨论。
一、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有效互动的实践目标
新课程标准为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为摆脱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低效问题,任课教师应制定科学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来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有效的互动是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培养阅读习惯都有深远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明显,自主意识增强,这些导致学生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应突出互动理念,把学生置于主导位置,充分表现出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与关爱,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阅读技巧。初中生的心理还不是很成熟,他们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与展示欲望,其心理特征符合新课程下丰富课外阅读活动的客观要求,因此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对不同阅读质量的需求。例如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大赛,作文竞赛等课外活动,都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初中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制定互动式的阅读指导方法要表现出多样化,以利于有效促进学生学会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根据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教师可以与学生多讨论一些他们关心的事件,为学生讲述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热点新闻时事。另外,还要告诫学生,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要严肃认真,指导他们形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多摘录佳词佳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二、落实初中语文阅读有效互动的具体措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人际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师生之间所发生的所有交互作用以及影响,或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进行信息交换所引起的彼此心理、行为上的变化。在师生互动之中,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个体,且双方状态都表现为积极向上的状况。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一般存在着两个方面,更多的是对教师讲授的方面的注重,以及其相P因素的联系。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不能从以人为本的根本点出发,造成学生习惯了只看到老师的行为动作,而对于学生的反应状态,多数也只是形式上的关注,缺少互动。老师在上边滔滔不绝地讲,耐心细致的给学生分析讲解课文内容,而学生表现的就如同一台机器,只会默默地听,机械被动的获取课文知识。这种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令语文课堂变得实在枯燥无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独立的创造性,会对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3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当前国际上使用的主要语言。因此,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各国都在强化英语教学,而英语阅读能力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仍处在低层次水平上,很多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极差,甚至连最基础的单词都不会,为此,教师应针对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全方位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成因分析
1.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应付中考,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因此教学方式也总是围绕考题展开,教师经常把时间用于让学生训练习题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落后的教育理念只能使学生学会做题,无法使学生真正获得阅读的能力。另外,教师经常教授学生的是解题技巧,很少教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的写作形式,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缺失。而且一些家长和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给学生很大的压力,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得有些学生急功近利,摒弃了端正的学习态度,利用一些弄虚作假的手段,这种做法只能图一时的"好成绩",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有害无益。
应试教育使教师的英语教学过于重视教学生知识,而忽视了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总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些教师甚至为了方便教学,经常教学生死记硬背,很少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此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无非是讲课本、讲试卷习题等,都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活动,这些都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导致学生没有精力去挖掘文章的内涵、欣赏文章的韵味。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对英语阅读产生枯燥乏味的认识,进而对英语阅读产生恐惧感,并渐渐丧失了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1.2 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不足。很多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教师总是采用最直接的教学方式,很少进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甚至有的教师还保留着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只要学会知识就可以了,并不在乎教授学生的方式,课堂教学总是教学生对文章逐字翻译,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但是其中忽视了对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的训练,结果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缓慢,这使得学生渐渐丧失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降低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素质不高,缺乏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的能力,过度重视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阅读策略和文化内涵的培养。虽然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对课前学习的计划,但很少有教师进行课后的总结和反思,作为教师,我们应意识到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应时常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1.3 缺乏对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快的提高成绩,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在阅读教学材料选择的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选择包含知识点较多的阅读材料,很少有教师选择富有趣味性的文章,使得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与考试紧密相关的题海中,这无疑会使学生觉得英语阅读是枯燥乏味的,长此以往,学生阅读兴趣越来越小,这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阅读成绩的目的,反而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进而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
2.改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它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主,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而展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以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主,努力为学生创造语言教学情境,多组织各种各样的趣味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表演、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课堂的主人。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用英语讨论一些大家都很关注或很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2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应学会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以往为中考服务的功利性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要知道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总之,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的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达到更大的教学成效。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一、前言
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等问题。在这其中有教师的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更新,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或者有的老师把文言文完全上成分析课,偏重于分析文本内容及写法特点,完全忽视文言与现代文区别,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或串讲加分析,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原则,没有目标不讲教法不分主次以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形成规律性认知,无法达到知识迁移,同样不能提高阅读能力。也有来自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学习兴趣缺少。高中文言文和初中文言文相比,无论是语言本身还是内容都明显难,许多学生一下子适应不了,在花一定时间还不能搞懂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就有弃学想法,有这种想法后,就会越学越难,越难越不想学,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言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传统的文学点评理论
评点是古人研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和写作方法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
学生通过研读古人的文学评点读本,将古人的评点方式运用到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批注阅读中来。学生发表意见比较自由灵活,学生可以在全书卷首的序言或总批及每回总批中,对全书或每一章回的思想艺术特点发表见解;也可以在眉批和行批中,对某一叙述、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的具体描写,用三言五语发表看法、感想。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学习历程,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言文的学习本来就较难,而且较枯燥,所以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不高,学习也仅限在死搬硬套阶段,更谈不上思考与兴趣了。运用原始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很少有学生认真思考,批注自己的看法与理解。
如果过早的给学生导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有百害而无一利,甚至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限制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但是话又说回来,一方面本色阅读需要很多时间,在课堂上要想实现本色阅读那只能说是一种理想,并不现实,而且课堂批注时,学生可能会脱离问题中心,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而在文章的重难点外兜圈,带来阅读的盲目性,没有准确的目标也毫无目的,课堂时间荒废,导致课堂效率降低。另外一方面学生在个人批注过程中,因个体阅读能力的差异性和局限性,势必会出现一些误读,而这些误读如不在课堂上及时检查、发现、纠正则会让学生陷入更大的误区,对学生的学习不仅没有帮助,甚至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所以当学生完成批注式阅读后,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别交流,可以是班级小组内的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是学生课下批注,课堂上交流,也可以当堂批注,集体交流。只有交流才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就像一个苹果一个人吃了只是一个人吃到了苹果,但如果将苹果分开,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一起吃,那就不是一个人吃到苹果了而是大家都吃到了苹果,大家都了解了苹果的味道,大家一起交流,这样对文言文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批注式阅读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运用。
四、文言文教学方式比较
1.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文言文引导式教学模式
引导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备课,对所教授的内容了如指掌,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式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起辅助作用,这种方式对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益处。
3.文言文批注式教学模式
批注是一种很常用的读书方法。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把一些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读者理解,并深入思考。读者在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注释、提要、批语、警语。
批注式阅读则是一种较自由的阅读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