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体力学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体力学培训范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2―0125―03
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流体力学泵与风机”课程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2005年度“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现谈谈“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过程。
一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精品课程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高职课程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
学生通过“流体力学泵与风机”课程的学习,掌握流体在系统中的运动规律和泵与风机热力设备的性能特点,具备泵与风机的检修和运行的基本技能,为在日后从事动力设备运行和检修专业技术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流体的压力、流速和流量的测量方法和管道的布置等工程实际问题,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泵与风机的运行操作、拆卸、组装、检修、分析故障和排除故障等。同时该课程的考核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上岗证书统一考试相结合,强化操作技能的掌握,采取学生自愿选择“辅机检修工”、“水泵检修工”“水泵值班员”其中一工种的原则,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二 持续深入的课程建设与教改,保证了精品课程的含金量
我院已有四十年的办学经验,为电力行业培养了大批生产技术骨干,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教学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与教学经验。我院的“水泵检修”、“管阀检修”、“300MW机组的全仿真”实训基地,有专兼职教师,进行全省电力系统泵与风机的运行和检修的技能培训。并且一直承担全省“水泵值班员”、“水泵检修工”“辅机检修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培训与技能鉴定任务。
2004年,作为院级教改课题“‘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融合”,提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将理论教学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和实训教学模块交错进行,将“双证书”制度的实施纳入教学计划,围绕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水泵检修工、辅机检修工、水泵值班员)的培养要求,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满足行业的需要,增加了二周的水泵检修与安装大实训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时间和相应的技术指导。实行“考鉴合一”,即该门课程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作为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在毕业前再通过鉴定站组织的综合考试即可拿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既保证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同时学生也获得了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可满足社会的需要。
2005年“‘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教学模式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作为院级重点科研课题立项。课题组教师自主开发出课程的全部CAI课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用3D MAX开发的水泵、风机等动画,并开展了网上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授课方式上,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该课程的部分单元讲授移至流体力学实验室、泵与风机实验室、检修实训中心、仿真机房。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学生当场就能进行实验和实训。通过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不同实训场所相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已能够非常牢固的掌握流体力学的理论和流动参数的测量技能,泵与风机拆装技术与检修技能,基本达到生产现场检修中级工水平,优秀学生可达到高级工水平。在参加平圩电厂、妈湾电厂的顶岗检修实习中,师傅和厂方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三 一支技能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柱
该课程组教学队伍的人员配置合理,既有教学经验丰富,从事理论、实验和实训教学十余年的“双师型”教师,又有在企业从事多年现场泵与风机设备维护和检修的工程师作为专职的实训教师,同时还定期聘请企业的的高级技师作为我院的兼职教师,高职特色鲜明。其中主讲教师5人,后备主讲教师4人,专门配合该课程的相关实训模块的辅助教师3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的高级技师4人。教师按照一专多能、复合型培养,针对学院的授课场所和课程设置要求,其中9人具有“双师证书”,既能讲授理论、又能讲授实验和实训课程。能够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提高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现场设备检修和故障排除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 多种教学手段,保证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坚持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厚德重技,知行合一,增加综合性、应用性、主动性的实验和实训项目,改变了过去那种只做验证性实验的模式。
1开放和自主的实训环节
实践的教学组织中我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下达任务―学生自学―教师示范―学生操作―综合考评”,教学方法根据需要采用多种形式,有任务驱动法、团体协作法、教学做一体化等[1]。
任务驱动――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目标。流体力学实验根据教师下达的实验任务书,学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指导教师先集中演示实验CAI课件的使用方法,集中演示其中一项实验,后面所有的实验分组,利用实验CAI课件自学为主,教师巡回答疑。学生们分批先在电脑上弄懂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在电脑上操作虚拟实验,然后在实验台上真实操作,保证每位同学的动手并可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最后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评分。
团体协作――泵与风机的性能实验6人一组,分工协作。实验前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和实验设备的损坏。小组成员自行拿出速度、流量、压力、功率等流动参数测量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确定可行性,制定出最终的实验方案,分工协作,测定出不同流量下的功率、压力等,最终绘制出泵或风机的性能曲线 。
教学做一体化――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二周的水泵检修大实训环节分小组进行,10人一组,每组安排一位实训辅导教师。“五步教学法”的贯彻通过下述步骤①布置任务;②自学《水泵检修指导书》大致了解整体拆卸与组装过程;③授课教师先集中演示,分布详细讲解,学生边操作,实训辅导教师巡视指导;④开放实验实训场所,反复训练熟练掌握;⑤对照技能鉴定规范考核标准进行分组自评,教师点评,最后给出综合成绩。
这一改革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给学生以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在实践环节中,应用了“三自”原则,即自学、自练、自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成立学生专业技能社团
依托该课程的师资,成立了动力系学生专业技能社团,将专业课程的学习延伸到第二课堂,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放水泵检修基地、管阀检修基地,专业技能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电子课件制作、水泵零件测绘、水泵拆装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名学生的科技作品还获得了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合肥锻压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08年动力系学生专业技能社团获安徽省首届大中专院校学生社团评比一等奖。
3 有效开展工学结合
合肥热力公司负责合肥市城区的冬季供暖,在供暖前需要对城网水力管道进行维护检查,水泵、阀门进行检修,经过协议,由我校城市热能应用的在校生在每年的12月份承担此项任务,顶岗实习。实践结果显示,很好地完成预定任务,合肥热力公司以及实习生对此评价很高,达到双赢。
4 独创出新颖的实践项目考核方法
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织课题组对实践项目的组织形式和考核方法进行探讨与实践。水泵检修分解成“水泵拆卸”、“水泵组装”、“转子瓢偏度的测量”、“动平衡、静平衡”和“转子找中心”五个分部,每个部分对照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制定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评判标准,使学生的检修操作达到标准和精细化。泵与风机的运行在仿真机实训中通过模块化进行训练,制定了“炉循泵的启动”、“并泵运行”、“送、引风机的启动与调整”等模块,仿真机操作过程中模拟电厂运行管理制度,学生职业角色扮演,操作考核以班组形式开展,组长抽签确定考试的模块。
通过强有力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学生的工程意识、技能、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实践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 具有职业特色鲜明的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有利条件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课题组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教材已作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很受欢迎,目前已第二次印刷。
教材的体系设计按照“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为本”的理念[2],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环境为教学情境。选择锅炉运行值班员、汽轮机运行值班员、水泵检修工三个工种为工学结合平台,以上述三个工种的职业技能要求为出发点,以完成泵与风机的运行、泵与风机的检修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从而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并适当引入流体力学、泵与风机领域中的一些科技内容、新工艺和方法,教材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高职学生学习。
课题组还编有《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实验指导书与报告》和《水泵检修实训指导书》,作为校内使用教材已使用十余届。购得与实验项目紧密配套的模拟实验多媒体软件,从实验设备、装置、操作、流态、流动测量的调节和实验原理,数据处理等方面形象、逼真地模拟了实验的全过程,使学生在现代化的实验手段等诸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该课程充分反映出精品课程的特色,已基本建设了纸质教材、课件、教学资源和网络教材集于一体的立体化精品教材系列。
六 拥有一体化教学、三延伸的教学体系
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3]
除了进一步加大实验实训比例外,把泵与风机的结构、泵与风机的检修、泵与风机的运行等课程单元的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安排“双师型”教师担任主讲与实训指导,这种方式使得教、学、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旨在使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尽管有影响因素较难控制,但学生做起来感兴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经历“看实物(感性认识)-动手操作(实践认识)-理论(实践操作的理论依据)-动手操作-理论”这样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更加符合认知规律,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2 “三延伸”为特色的学生培养模式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们开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同时学院与省内多家发电厂、电建公司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企业兼职教师和师傅的指导下,在认识实习和参与厂方的检修实习中对实际设备的性能掌握和动手技能的提高极有帮助,练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企业的良好接触也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做到了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内延伸到校外、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延伸到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三延伸”的学生培养模式。
3 建立“网上教学平台”
对全部课程制作了教学辅助课件(CAI),实现了多种信息融为一体的特殊功能,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设备生产过程情况,如液力耦合器的工作过程、水泵风机的内部结构、泵的组装与拆卸等,我们制作了3D MAX的动画演示。
采取网络技术,建立了“网上教学平台”。该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包括:课程大纲、授课教案、三维动画、课后习题与解答、模拟测试、常见问题解答等教学相关的资料,实现网上辅导答疑,学生可以通过访问课程的网站,自主学习或发送e-mail给授课老师,均可获得及时的帮助。“网上教学平台”突破了课堂的局限,更使教学实现了课堂内外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进而提升了学习动机。“网上教学平台”使学生既能看又能练,这些多感官的信息,既利于学生知识量的增长,又利于知识的保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考验、学习任务选择学习途径。总之,“网上教学平台”把交互性、参与性和刺激性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在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益的极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2-56.
流体力学培训范文2
关键词:中考体育 技术训练 波浪式蛙泳
现在大多数游泳培训机构对初学者教的是蛙泳,那么采用蛙泳泳姿参加考试的,易学难提高游速,这对考试极其不利。那么经过短期的蛙泳训练怎样提高游速,为应对游泳考试解决问题提供一种方法。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余姚市2014届肖东中学中考学生。
1.2研究方法
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2提高蛙泳游速的方法
针对余姚市2014年游泳中考的要求,男生在25米泳池里游完100米应在2分20秒内,女生应在2分40秒内,(不从跳台出发开始)相比往年提高了20秒,这对学生取得好成绩增加了困难,与往年相比一般普通学生暑假当年培训,当年8月底考试基本上能马上考出,取得满分。现大多数游泳培训机构对初学者教的是蛙泳,那么采用蛙泳泳姿参加考试的,易学难提高游速,这对考试极其不利。同时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采用更为有效的措施、方法和策略。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蛙泳教学的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游速。
2.1使用游泳运动员比赛装备
一般学生选择泳衣购买会在一些大的超市或者泳池里,认为泳衣要穿在身上合适,价格实惠就可以了,好多的家长和学生既没经验也不知道选择,其实在选择装备上很有学问,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在水里密度是空气的800多倍,就是要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人在游泳时,水流灌入泳衣内便会形成各种阻碍身体前进的阻力,这些阻力来自三个方面:从头部和肩部进水产生的“造波阻力”、身体凹凸部份形成的“漩涡阻力”、水流同泳衣的表面摩擦出现的“表面摩擦阻力”。这些阻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蛙泳的速度,选择适合考试装备很重要。泳帽最好选择是PU和硅胶的,硅胶的光滑一些,布的相对粗糙阻力大一些,男女生的泳衣的选择最好是滑水的,不粘水,如仿鲨鱼皮泳衣,女生最好穿紧身的、连体的、没有裙边的比赛泳衣,经过多次的测试,稍胖的女生一件泳衣的差别可以提高10~20几秒的速度,最理想是买专业运动员的那种泳衣。
2.2采用深浅不同的泳池进行强化训练
对学生游泳培训,出于安全的考虑初级一般在浅池中进行的,等学会蛙泳后应到深水池中进行强化练习,第一有利于适应深水池考试,胆子也大了,动作会放松,有利于加快游行速度,有些没有在深水池中进行适应,到了考试时成绩反而慢了10多秒,一直在浅水池中练习,突然到了深水池考试中会紧张,蛙泳技术动作会不协调和僵硬。
2.3提高出发蹬离池壁和转身的速度
由于2014年余姚游泳中要求:考生须着游泳衣、裤、帽。出发姿势一律为手扶池壁开始,不得跳水,泳姿不限。可采用任何转身动作,但须碰壁转身,到终点时手碰池壁为结束。如有抢泳者,全组召回重游,抢游两次者成绩作零分。考生在游泳过程中,手不能握水道线等支撑物,脚不得触地。每人测试1次。所以出发很重要,熟练的双脚蹬离池壁可以滑行很长距离,特别是一些会做蝶泳腿打水的,这样比一些出发马上做蛙泳快很多。考试100米在25米泳池中进行,这样有3个转身,转身转得好的比差的相差好几秒钟左右,因此游近池边时不可减速,身体收回和转动要快且蹬得远,蹬壁滑行要保持最佳流线型,起游时的第一个蛙泳动作的衔接要流畅、连贯,呼吸自然,这样才能提高成绩。
2.4采用“波浪式”蛙泳技术
水平式蛙泳好比和竹筏,缓游时省力,缺点是快游时会有较大的阻力,而波浪式蛙泳好比是汽艇,缓游时有起伏动作,除了浪费体力外并无好处,但快游时前半部抬高,可减少甚多的阻力,有较好的输出效率。在电视游泳比赛中,优秀蛙泳运动员几乎都采用“波浪式”蛙泳技术,采用波浪式技术是现代蛙泳技术趋势,代表着技术的先进性。
(1)波浪式蛙泳注重身体姿势的减阻效果,从而减小游进时过程中的主要阻力。尽管看起来波浪式蛙泳身体起伏较大,但这一动作水下部分身体保持着水平姿势,利用流体中升力和阻力的合力产生的推进作用。
(2)合理利用腰部力量,蹬腿用弧形,鞭状下压蹬腿,这样有利于提臀送腰,利于手臂、头部、躯干、腿部来形成对称波。
(3)采用高肘划水和较窄的蹬水。高肘划水首先增加了手臂对水的面积,划水路线较长,能充分发挥上肢力量。腿间距离较窄的蹬水,减小腿的迎面阻力,便于加快游进的频率。
(4)关于呼吸,采用晚吸气技术,在整个呼吸过程头部保持正常姿势,上体高高拉起就没必要做专门的抬头吸气的动作。
(5)游进速度的均匀性,配合动作协调而连贯,能避免多余的动作,使肌肉收缩与放松达到最佳变化,能合理、有效的传递力量,保证了动作的连续性。
2.5采用蝶泳的技术迁移提高蛙泳的游速
在练习蛙泳时身体躯干使用蝶泳的海豚泳的上下波浪式前进,增加波浪的节奏,又能拉长波的长度,一次手臂划水,一次呼吸,一次蹬腿,这样一个动作周期像穿过一个3~4米的洞的感觉,25米泳池做7~9个周期就可游完,这样大大提高了蛙泳的效率。在刚开时辅助练习时可以不使用手划水,放在体侧,双脚并拢,吸一口气,低头使胸前的水流挤向腹部,再到大腿,最后小腿再做鞭打,使身体向前游进,这样不做蛙泳手和蛙泳腿的情况下能使身体向前游进,相当于在游平蛙时多了一种向前推进的方式。
2.6训练时保证每一次游泳课的运动负荷和质量
笔者认为长时间超负荷强度大运动量训练会造成学生过度疲劳、游速下降,低负荷强度的小运动量训练又不能达到提高考试成绩的预期目标,在基本掌握蛙泳(指能游15米以上)后就要改进技术,进一步提高水性,提高蛙泳的运动量和强度,一般要求每次训练课的运动量能游800~1200米左右,这样能使学生第二天不会太疲劳又能改进技术,提高游速。
3结论
蛙泳是一种易学难提高游速的方式,是技术性很强的一种姿势,只有较好的掌握了针对中考考试要求特点,进一步掌握提高蛙泳游速方法,才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流体力学培训范文3
行动学习方兴未艾
近两年的中国企业界,行动学习很热,而且热得发烫。发烫的东西一般有两种待遇:一是有人继续烧火,二是有人泼冷水。
“烧火”的人说:传统培训已经过时了,行动学习却立竿见影,而且世界500强企业都在采用行动学习法。杰克・韦尔奇也曾说“通用电器向全世界宣布,行动学习是GE改变成‘全球思想、快速转变组织’的主要策略”;德鲁克、彼得・圣吉都很推崇行动学习,麦肯锡调研美国前50位公司的200名高管后得出结论:按对公司的有效性和对个人能力发展的有效性两个维度评价,行动学习在众多的人力资源发展技术中综合得分最高(如图1)。
“泼冷水”的人说:行动学习不是万能的,它与全面质量管理(TQM)、项目管理没什么不同,“新瓶装旧酒”而已。
冷热交替中,行动学习被炒得越来越热,而企业管理者对于行动学习的理解却更加模糊了。
如何理解行动学习
到底什么是行动学习?如果在网上搜索,或许能搜到几十个定义,参与过行动学习的企业员工或许会说,“不断换桌子的‘世界咖啡’就是行动学习”,或者“对着墙贴卡片的团队共创就是行动学习”,或者“行动学习就是做项目”,甚至“行动学习就是边干边学”……可能还会有人认为,管它是什么,只要能在实践中使用就行了――这虽是一种务实的态度,但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因为大家对于名不正的东西很难全盘接受,一旦在推行中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放弃,正所谓“名不正,虽能行,但行之不远”。所以,对行动学习追根究底很有必要。
1938年,英国人雷格・瑞文斯最早提出了行动学习的概念,并在1971年出版的《发展高效管理者》一书中,提出了行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他在比利时和英国实践行动学习项目,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是在比利时,一套以他的行动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改革方案,在
1971-1981年间,使比利时国家工业生产能力提高102%,瑞文斯博士也因此成为比利时的重要功臣。之后有很多专家研究和实践行动学习,成效卓著。行动学习也衍生出很多流派,因此行动学习的概念和定义很多,无对错之分,只是各有侧重而已。
解读行动学习的“关键词”
这么多概念中,美国培训认证协会(AACTP)的定义最为贴切:行动学习是一个团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边干边学的组织发展技术及流程。这个定义虽短,却涵盖和突出了行动学习的三个关键词:团队、实际问题、流程。
第一个关键词:团队。如果开展一次培训,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请问这是团队学习还是个人学习,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是“团队学习”。其实不然,这是个人学习。为什么?界定一个概念的关键是看结果,区分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的判断依据,就是看学习后获得经验和智慧是属于个人还是团队。
一般形式的培训通常获得的更多是个人智慧的提升,而团队智慧的获得需要团队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行动学习需要一群人组成一个或几个团队,并以完成团队作业的形式边干边学,这也是最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的一种获得团队智慧的模式。
第二个关键词:实际问题。最早的培训源于教育,教的主要是理论,大家逐渐觉得有些脱离实际,于是就有了实战教学。但大家觉得实战教学还不够,于是哈佛大学发明了案例教学(Case Study),直接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可还有人不知足,于是又有了沙盘模拟,完全模拟实际进行教学。但大家觉得还是跟实际有距离,怎么办?行动学习就应运而生了。因此,行动学习其实就是企业以不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开展的一项学习行为。
第三个关键词:流程。行动学习是技术,更强调流程,行动学习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每项新技术的背后都有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分析,但行动学习最可贵的地方并不是那些深奥的科学技术,而是它可以将这些枯燥的专业技术全部转化为流程。这就可以使这些技术迅速为人所用了,即使执行者尚未完全领悟其中的奥妙也可以边用边悟。就像游泳一样,游泳的过程在于实践和应用流体力学,专家可以根据流体力学等科学,设计最好的游泳姿势和步骤,不懂流体力学的学生可以直接学。行动学习有几百种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有一步一步的实施步骤即流程。
笔者认为,这三个关键词中最关键的就是流程。但遗憾的是大部分管理理论都不能迅速转化为实践,主要还需要靠管理者的悟性和摸索才能推进,这就很容易跟实践脱节,而行动学习更强调的是流程和实践。
打个比方,行动学习就像是一条河(如图2)。河的源头代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河的尽头代表企业的目标,或者说就是本次行动学习项目的愿景。河的两岸,一边是问题解决,另一边是心智改善。行动学习就是把企业的某一棘手的实际问题变成一个项目,相关人员组成团队边干边学。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各方面的资源,而这些人、财、物的资源不会自然流向企业的目标,这个时候就需要一条线将资源引向目标,而这条线就是我们通常所用的问题解决的流程,可以是PODC、PDCA,或者就是我们的项目管理流程,但这些传统的解决问题方法遇到的挑战是:员工可能没有意愿、不积极、被动,团队之间不开放、相互拆台,组织创新不足,无法解决大量需要创新才能解决的问题……
这时,就要依靠另一条线去激发员工的激情和智慧,消除团队隔阂和引导组织创新,这条线就是心智改善线。这也正是行动学习和传统的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关键区别,大部分传统的解决问题模式没有一条清晰的心智改善线,即使有对心智的关注,但这条线也不清晰或不是主线,而行动学习的所有流程都有一条清晰的心智改善线。
这两条线,也可以说是一条理性线,一条感性线。问题解决线偏理性,心智改善线偏感性;从脑科
学的角度去解读,可以说一条是左脑线(问题解决线),一条是右脑线(心智改善线)。这也正合现代管理中领导力需要突破的方向:领导者感性思维和右脑思维的开发和组织实践。
以GE发明的经典行动学习方法流程群策群力(Work Out)为例,它一般分为六步:第一步愿景,偏感性;第二步SWOT分析,偏理性;第三步承诺,偏感性;第四步关键行动(团队共创),理性与感性兼具;第五步行动计划,偏理性;第六步现场拍板会议,理性与感性兼具。这六个步骤感性与理性结合,既是一步一步导向问题解决的流程,也是一步一步引导团队成员开放心智和激发创造力及建立团队共同愿景的过程。
玩好“赢的游戏”
掌握了行动学习三个关键词,就可以很轻松地面对行动学习的大量应用技术了,所有的技术都是引导团队成员解决问题和改善心智的流程,只是这些流程其引导方法各有不同、引导目标各有侧重、引导人员各有特性不同,等着你去学习组合、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项目。
每一个行动学习项目都是一系列引导技术和流程的组合,这些技术统称为Facilitation Skills,翻译为中文就是促动技术、引导技术、催化技术、建导技术。对应的,掌握这些技术的专业人士就是Facilitator,即促动师、引导师、催化师、建导师。因为中文翻译的不同,导致概念的进一步混淆,业界对其也有不同的解读,行动学习并不等同于Facilitation,这就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我们可以简化地讲,Facilitation Skill就是一种引导(促动、催化、建导)的技术,应用于团队解决问题和心智改善,可以称之为小流程,而行动学习是一个项目,需要用到很多Facilitation Skill,可以说是一个大流程,是各种小流程的组合。这也就回应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很多人的误区:“世界咖啡”就是行动学习,团队共创就是行动学习,其实这些都属于小流程即Facilitation Skill的范畴。而行动学习是大流程,也可称为项目流程,是这些小流程的组合。
作为初学者,刚开始学习和实践时可以不理会这么多概念,依葫芦画瓢就行了,只要能解决问题,照着项目流程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去慢慢理解、体会和区分这些小的概念,关键是要把握项目的整体流程。而这个整体的流程可以形象地用杰克・韦尔奇的一个词来描述――赢的游戏。
2004年6月22日,杰克・韦尔奇退休后第一次来中国,与TCL董事长李东生有过一次对话,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第二个问题的对答:
流体力学培训范文4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设计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设计效率的问题,例如利用参数化设计,可以对设计进行轻松修改。而工程仿真,也叫做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可以用数值方法模拟设计对象的功能特性,从而完全或部分代替物理样机或试验验证,并引导更优化的设计。对比传统实验手段,CAE可以缩短研发周期,优化产品设计,积累研发知识,节约研发成本。在很多制造企业的产品研发和设计中,CAE都承担着大量关键的业务。
不过,由于工程仿真的软件种类非常庞杂,按照专业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多体动力学、碰撞仿真、噪声分析等。如何将这些多样化的CAE软件资源统一管理起来并进行动态调配及监控,已经成为企业CAE应用的一大难题。
目前设计行业中的航空航天、能源、冶金等大量使用到ANSYS、ABAQUS、3DMAX等软件,但很多设计企业仍然沿用单机运行方式,计算资源大多呈现分散无序的状态,伴随资源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以下矛盾:硬件资源利用无序且低效;软件资源分配缺乏合理性;资源调度与项目要求不匹配;数据、流程安全保障手段弱;资源请求方式亟需简化。
而采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所遇到的这些矛盾。高性能计算平台能够将各类CFD、动力学、电磁、噪声、性能等仿真应用软件(如NASTRAN、ANSYS、ABAQUS、FLUENT、ADAMS、STAR-CCM+、LS-DYNA等)、高性能计算硬件资源、高速互联网络资源以及对资源的管理调度,以一种WEB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仿真分析人员,从而实现将传统的仿真软件工具发展成为“企业云”中的在线计算资源,大幅降低高性能计算资源的利用门槛,有效提高仿真计算工作效率。
在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工作场景中,用户可以从多个层面切身体验云计算模式的便利性与高效性:仿真分析人员不再需要进行繁琐的客户端配置和操作,也不再需要关心服务器端软硬件资源的配置、管理、维护甚至升级,只需要通过标准的Internet浏览器,就能够登陆平台,方便、快捷的开展仿真计算工作;
研发管理人员不再需要进行费时费力的仿真研发工作报告的搜集、整理工作,经过流程定制后的管理门户将随时可以自动出具当前项目进展报表、软硬件资源使用情况;
研发机构领导不再需要担心软硬件投入理由缺乏论证数据,也不再将企业计算中心视为永远的成本中心,管理门户可以用翔实的数据、直观的图表阐明计算中心的价值所在,并可以详细预测后期软硬件资源的投资需求及短板。
可以预见,随着工程仿真技术在产品研发中的广泛应用、CAD-2-Mesh方式的流行、非线性技术的普及、多物理场耦合仿真以及多学科优化等技术的推广,高性能计算将成为企业研发的重要技术手段。
不过,当企业在设计CAE高性能计算整体解决方案时,要充分考虑需求,比如资金预算、问题类型、分析规模、用户数量、软件License个数等,以此来确定最终的硬件选型。特别是在软件选择方面,应能满足以下应用:
1、可以集成数值仿真软件并进行调用接口封装工作,将其从固定化软件工具转变成实时在线的仿真计算服务资源,方便即需即用;
2、封装所有的HPC操作指令等复杂操作,普通计算用户无需参加任何培训即可使用,同时可以了解自己的资源利用权限;
3、需要智能化监控软件License资源并实现精细化管理,在保证科学分配计算资源的同时可以提供详细的License利用情况分析报表,进一步揭示计算资源瓶颈;
流体力学培训范文5
一、工作概况:
我于2009年9月进公司,虽然来公司只有几个月,我自信自己可以担当现任岗位。有几年制造行业的工作经验,对制造业有一定的认知:从图面设计到产品交样,参加方案讨论、制图、跟进加工、调试报告整理等,因此对结构设计一职,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是公司是以电气制造为主,这对于我来说是薄弱环节,我给自己施加了压力,不仅在结构设计上提高自己,对电气知识也要充实自己,以不愧为公司设计员一职。在这几个月中,我服从工作安排,设计了UPS电池机柜、交直流机柜、输入输出机柜;修改了xx系列机柜;xx系列机柜;xx系列机柜等及辅图面设计。凭借同事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能及时完成工作内容,并与制造商有了多次交流,力求机柜保质交付使用。主动跟进机柜装配过程,发现问题,即时改图并发给制造商。并与操作者进行互动,从操作者所提问题核实可否进行改良,再进行图面整理。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同事的协助和个人努力,我对公司的产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对结构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做到一个设计员应尽职责。在这段时间里我有进步,也存在不足之处:图纸尺寸错标、漏标;数量标示不明之类的低级错误,(甚至还曾犯过低级错误,)这对于我本人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我会引以为戒,并加以杜绝。}{终上所述,在这段时间里我有进步,也存在不足之处,}
{另新的一年即将过去,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顾这几个月的工作历程,总结并自我反思,有利于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并可挖掘本身潜能,以便更好地为公司服务,(现自我评论如下:)(现将总结归于以下几点:)现将总结归于以下几点:}
二、个人缺点:
1、固执己见,悟性偏差,属于后知后觉型;对于自己熟悉的事宜,潜意识不太接受别人的建议,事后会自我反思,并进行考良,再择善而从;
2、不善言词,略有自卑,敬畏有才能型;专业行业内如有不明之处,表达会词不达意,更会对有才能类型者产生敬畏心理,反而会去求教其他人,甚至不惜于自己耗大量的时间去研究;
3、心行不一,管理意识不能运用自如;私下里我会用多年的从业经验及培训知识要求自己:换位思考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方式很不满;(对事不对人潜意识里的我发觉自己不太容易做到。)管理模式中有三点关于做事方式:一是等事做;二是要事做;三是找事做,我时常在找事做,偶尔也会要事做,但也常常在等事做。(但这三点在收效过程中,)(我却总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我根本)(无法表达出我应该做事的效率。)做事效率不能尽善表达。
三、个人展望:
(1、结合自己的缺点,我申请外界能给我施加一定的压力,抑制惰性滋长,变缺点为优点(,使我的潜能最大化;虽然我会自我施加压力,但本身的惰性会潜滋暗长)
1、个人观点,三维图能直观地反映结构是否合理,各制造业已逐步形成三维制图为主,二维图为辅的市场,已初步开始实施三维制图。
2、目标—有限元分析:这是一套仿真软件,它的优点是:
a、增加产品和工程的可靠性;
b、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发现潜在的问题
c、经过分析计算,采用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原材料成本
d、缩短产品投向市场的时间
流体力学培训范文6
1)设备管理手段落后。一些高校的设备管理仍采用较落后的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没有完善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人员采用手写纸质标签或者设备卡片形式,字迹易磨损,不规范。甚至,实验室设备各种数据的统计还需人工计算,效率很低,还易出错。
2)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不高。各部门在购置仪器设备过程中,主要是考虑本单位甚至个人课题组的需要,部门之间缺乏相互沟通,设备的购置论证不够充分,购置的设备大部分在实验室内部使用,设备利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尤其大型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开放共享程度不够,不仅占用实验室空间,还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3)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也不断提高,零部件易磨损,易发生故障,需要定期维护保养,但这方面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通常,学校只重视设备的使用,而缺乏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导致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有些仪器设备直接报废,浪费了学校设备资源,也严重影响了教学和科研工作。
4)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由于传统观念中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偏见,学校对设备管理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实验室管理人员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无法充分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管理重视不够,普遍呈现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并且由于没有定期地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技能的培训,设备常出故障,设备利用率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2实验室设备管理改革
针对上述实验室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我院的CDIO教育改革为契机,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和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并对其他高校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力求提升实验室设备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
2.1实验室设备的购买
1)设备的购买要进行充分论证。实验室运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购买与使用管理。我院设备采购是由各系实验室进行申报,学院把关,最后学校组织公开答辩、专家论证等。设备购买前广泛听取教师和专家的意见,反复论证。购买的原则要以教学科研适用为主,同时还要考虑一些基础设施条件是否具备,如场地、环保和水电等。
2)大型的贵重仪器设备的购买。对于一些特别大型的贵重仪器设备,如果通过校内外共享方式能够得以解决,就暂时不列入采购计划。例如,扫描电镜、快速成型仪和大型的力学设备等,我们充分利用广州大学城资源开放共享的优势,与其他高校积极共享。实验室资源共享,减少了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各院校之间也加强了交流,有助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3)学校鼓励自行研制或联合研制仪器设备。因为通过自制或联合研制设备的模式可以提高设备的性价比,功能针对性强,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省设备经费开支。例如,机构实验室自制了自动贴瓷砖机构、厨房垃圾处理机构等;流体力学实验室联合专业公司成功研制了流体力学综合试验台和工业泵试验台等,目前都已经用在实验教学中,师生反映较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参与这种自制设备的过程,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2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
通过对学校设备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结合实验室设备管理的具体需求,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建立了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向全校师生开放使用。该系统方便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数据的录入、统计和查询工作,整个过程快速准确,便于实验室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各学院实验室设备的拥有量、日常使用和变动情况,从而不仅可以实现资产设备的优化配置。同时,还可以实现实验室设备的有序调配,达到实验室设备资源的共享,避免实验室设备资源浪费。据统计2012年度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60以上,使学校的设备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2.3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管理
大型的贵重仪器设备最能体现一个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科研水平,如何对它进行有效的使用管理一直是高校设备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难题。这里重点讨论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针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特点,学校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等。以我院的数控加工中心为例,配备专人管理和操作,操作人员要经过厂家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学生每次使用前,要提前和设备的责任人预约,使用后,要及时填写广州大学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登记表,包括使用人信息、使用时间和使用后设备完好情况等。在学期末,设备的责任人还要撰写广州大学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总结,主要是统计设备的使用率、维护记录等,这些都作为设备使用效益的主要依据,设备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留底。对于设备使用率低的情况,可以面向校内外开放。如我院的三维扫描仪、测试中心的扫描电镜等,在满足学校内部的各项教学、科研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加强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设备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有利于实验室设备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实验室设备功能。
1)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自觉地、主动地管理设备。学校要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和其他师生的教育力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设备管理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并督促学生科学、规范地使用仪器设备,明确设备损坏责任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清查实验设备,使用后的设备要及时保养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无损。
2)设立专项经费,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校、院定期对实验室专兼职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例如,定期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组织技术讲座和学术交流等。我们邀请了许多兄弟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讲授仪器设备的管理知识,传授先进的管理经验,彼此交流设备管理的心得体会等。设备主管部门还公派一些设备管理人员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行学习深造,鼓励设备管理人员攻读在职硕士或博士学位,攻读学位的学费学校可以给予报销一半,从而不断提高实验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切实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
3)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及各种评优中,应考虑设备管理方面的表现。对于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管理不善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全校通报和适当的处罚。(本文来自于《实验科学与技术》杂志。《实验科学与技术》杂志简介详见。)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