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资源开发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1水资源概况

乌鲁木齐市的地表水资源量为10.77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4.67亿m3,扣除两者之间互相转化的重复计算量4.26亿m3,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总量为11.18亿m3。

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乌鲁木齐市的水利建设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与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新时期国家发展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资源量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不均,调蓄能力不足,城市供用水矛盾突出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总量11.20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340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和全疆水资源量的1/10,属国际上公认的严重缺水型城市。目前乌鲁木齐全市用水量为10.89亿m3,已超过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的特点是:年际变化小,年内变化显著,夏季6~8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70%,春季的3~5月仅占全年径流量的15%,水资源时空上的不均匀性和干流缺乏控制性调蓄工程,造成现有水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控制和利用,加剧了乌鲁木齐市的供需矛盾。

(2)地下水超采,生态恶化,部分地区存在水源污染和水质安全问题

为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在加大地表水开发利用的同时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乌鲁木齐河河谷、北部倾斜平原及柴窝堡地区现已成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目前地下水供水量已占总供水量的44%,超采量1.205亿m3,超采区总面积431.1km2。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乌鲁木齐市天然草场、林地面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减少了19.8%。随着柴窝堡水源地的开采,柴窝堡乡及天山牧场15万亩植被退化严重,2.5万亩草场基本枯死,生产、生活机井出现了大范围不同程度的掉泵现象。

目前,由于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造成乌鲁木齐市次生盐碱化面积达999.48km2,较1989年增加246.52km2,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河下游米东区的三道坝、羊毛工等地及柴窝堡湖周围地区。

(3)用水结构不合理,水价偏低、农业用水量大、效益低

乌鲁木齐农业生产用水,一直是用水大户,多年来年用水量一直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而其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效益较低,用水结构极不合理,而且水价偏低。据初步调研分析,农业灌溉用水水价一般为成本价的三分之一,乌鲁木齐市农业用水的地下水水价目前为0.06元/m3,地表水为0.1~0.14元/m3。水价长期偏低,水的商品属性不能充分体现,极大地淡化了节水的利益驱动机制,阻碍了农业节水建管体制改革的进程。加之水费征收困难,灌溉管理单位收取的水费入不敷出,导致水利工程难以维修更新,工程老化失修,效益日趋下降。

(4)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乌鲁木齐市的水利事业经过50年发展,前后经历了两个高峰期,分别是60~70年代和90年代后期,目前乌鲁木齐市水利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耕地较为分散、且分成相对独立的6大块,点多线长,加之水利投入长期不足等问题,造成乌鲁木齐市水利设施存在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工程老化、供水效益低等现象,加之农区水价低,征收的水费不能满足工程的正常维护管理,致使乌鲁木齐市农业用水效率较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0,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浪费,农业用水占乌鲁木齐市的总用水量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与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发展格局极不相称,也制约了农区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5)污水处理能力低,再生水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据《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公报》中的数据:乌鲁木齐废污水排放总量2.15亿m3(含八钢、石化等区域),进入城市市政排水管线末端废污水处理量1.43亿m3,占排放总量的64.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后用于农灌、绿化及工业5276万m3(其中完全接纳2263万m3),占总处理量37.0%,占废污水总量24.5%,约有8987万m3达标排放的中水直接入河、库及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乌鲁木齐市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但由于排水管网不完善和再生水回用管网建设严重滞后,致使废污水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城市下游土壤环境和地下水环境遭到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日益加剧。同时城市下游的工业却大量使用新鲜水(地表水或地下水),不仅造成有限的水资源“变相”浪费,而且再生水资源也未被充分有效利用。

(6)城市规划新区供水水源不落实,制约了城市发展。

随着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水量将会持续增加,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年)》,以推动乌鲁木齐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市域资源和生态承载能力为前提,启动城市新区(高铁新区、城北新区、甘泉堡工业区、西山新区)的开发建设,预测需水量将达到12.23亿m3,远远超过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因此增加城市规划新区的供水来源,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和再生水利用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力度,是提高乌鲁木齐市水资源保障能力、确保乌鲁木齐市“十二五”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措施,否则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瓶颈”。

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1)白杨河水系地跨乌鲁木齐市和托克逊县两个行政区域,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直接影响着乌鲁木齐市的供水,建议尽快成立流域管理机构,并尽早编制白杨河流域规划,以明确两个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以及工程布局。

(2)为支撑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建设规模,从根本上解决其2015~2020年城市发展需水要求,只有依靠“500”水库供水来解决,建议乌鲁木齐市政府及早下决心开展“500”水库供水工程建设。

(3)根据《“500”水库受水区水资源利用及工程规划报告》,2010年“500”水库给受水区配置的外调水量为4.2亿m3,2020年配置的外调水量为6.4亿m3。据调查,目前“500”水库给受水区配置的4.2亿m3尚未充分利用,且2020年新增加的2.2亿m3亦未明确用水户。面对乌鲁木齐市未来极大的需水缺口,建议增加“500”水库给乌鲁木齐市的配水量。

(4)规划水平年仅考虑退出地方单位的部分农业用地,保持农十二师现状农业用地不变,但是对于极度缺水的乌鲁木齐市来说,应优先保证城市发展及居民生活用水,建议统筹考虑兵团农十二师和地方农业用地的退地规模,以优化用水结构。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丽水;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思考

丽水市地处浙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全市地貌以中山、丘陵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属武夷山系,主要有仙霞岭、洞宫山、括苍山。可以说,丽水是一个山清水秀,生态资源极为丰富的地方。

近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于1998年将旅游业确定为地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丽水市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丽水市瓯江流域旅游开发专项规划》和《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等一系列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旅游产业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高,2008年全市前三季度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19.5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42.59%,旅游总收入达53.3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41.28%。但从旅游发展的宏观战略看,丽水旅游业的发展仍处在初始阶段,产业的发展还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一、丽水市域旅游资源概况

(一)资源丰度及构成

在浙江省旅游局组织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中,丽水市共认定2365个旅游资源单体。单体类型覆盖了全部的8个主类,占93.55%,155个基本类型中的120个,占77.42%。

(二)资源品质及分类差异

二、现阶段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经济支撑条件滞后

丽水市属于浙江省欠发达地区,GDP总量和人均GDP都处于全省之末。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的建设是一个初期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的经济行为。若要建设高品质的旅游风景区,需要资金的集中投入,如宋城集团宋城景区建设资金6.5亿,宋城集团杭州休闲博览园项目投入资金达到30个亿。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使得丽水旅游业特别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内源动力较弱。

(二)市场与区位支撑条件不足

丽水市位于长三角边缘,虽已与上海、杭州、江苏等客源地实现高速公路交通,但在途时间还需花费3-5小时,离旅游交通快捷、舒适的要求还存在较大距离,这对开发短途精品游、周末包价游和度假休闲游等产品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投资方向带来的产业发展的结构矛盾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农业和农村建设、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国内贸易、对外经济、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等等。近年来,丽水城市面貌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各项事业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旅游资源规划与后期经营相对脱节

(五)本地旅游规划开发人才紧缺

目前凡涉及旅游规划和开发环节,我们就会想到用“外脑”,将规划环节委托给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操作,本地人员往往只充当带路员、讲解员的角色,真正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历史渊源、风土人情等规划人才很少。如此这般,将造成规划设计方案与当地实际脱节,不能更有效提炼树立当地旅游资源特色。

三、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的实施对策:

1.政府要在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市场培育和监管发挥积极作用。

(1)在掌握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基础,积极引入各种经济形式,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和活力。

开展“招商引资”,各级党委、政府都将其视为工作重点,招商引资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政策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大家往往把重心放在如何招商,眼光落在怎么引进上,对招商引资的整个过程考虑甚少。实际上,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与一般的招商引资有所不同,它不是实际投资的结果,它更是一项综合工作,是一级政府科学决策的体现,也是投资方与当地资源结合的主要平台和途径。政府在这当中角色定位的如何,作用发挥的如何,工作开展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投资资本”与“旅游资源”的联姻,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生成和发展。

所以,在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应更加重视过程管理,提高产业生成的机率。那么,运作过程管理可以概括为十步:

区域战略规划与资源招商项目设计

资源招商的项目包装

资源招商政策制定

资源招商资料制作

资源招商

资源招商考察与谈判

资源招商合同签订

资源招商的合同落实与协作推进

资源招商的持续服务

经济的培育和发展

(2)注重规划开发人才的培养和客源市场培育,提升区域旅游整体形象

(3)加强项目开发建设和项目经营的过程监管

2.引导鼓励多方参与规划,注重规划创新。

旅游资源的规划不仅是一项技术过程,而且也是一项决策过程;它不仅是一种科学规划,而且也是一种实用可行的规划,二者必须同时兼顾。规划不仅仅是一种政府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经济行为。

重视了旅游资源规划,我们还要追求创新,追求规划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组织创新,以保证我们规划工作的实用性、科学性和适度超前性。

3.深化改革,合理配置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范文3

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事业非常重视,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水资源开发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工程,近些年来,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一些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这些问题目前已经引起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视,并且将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

 

一、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一)造成地面沉降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我国的沿海地区每年的降雨量比较充足,浙东地区年降雨量1400-1800mm,属于降雨量较为充足的地区,而我国的淮北地区年降雨量800-900mm,属于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因此,我国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拥有量要明显高于北方地区【1】。再比如,我国的宁波、上海等城市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在开发水资源的过程中很好的避免环境破坏,而我国合肥、蚌埠等城市的水资源持有量较少,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对自然环境构成破坏【2】。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主要水资源来源为地下水,有些城市如我国的淮北市,虽然地表水的含量有限,但是淮北市的地下水具备很好的富水性,因此,可以保证水资源的充沛。我国的阜阳市地下水的深度在100m以上,在这样的地区进行水资源的开发比较容易对环境构成影响,而过多的开发地下水资源有可能造成地面的沉降。地面的沉降严重威胁城市的建设工程,也会对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浙江省宁波市是著名的沿海城市,拥有较为充沛的水资源,在这一地区进行水资源的开发比较容易避免地面沉降的问题。而一些北方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开发比较容易导致地面沉降我国北方著名景区呼伦贝尔草原,就是因为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造成许多美丽的草原出现坑洞,而这些坑洞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修复,影响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影响生物多样性

 

水资源的开发很容易威胁生物的多样性,目前,我国很多大型河道修建了堤坝,以便实现水资源发电的目的,但是,堤坝的修建对河道的通畅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很多河流中的生物因此不能得到正常的流通,使得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威胁【3】。目前,我国很多河道的自然生物数量急剧减少,例如,我国稀有野生动物中华鲟的生存现状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堤坝的建设使得河道水位与正常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野生动物或是被暴露在水面上影响了正常的呼吸,或是被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影响了正常生长。还有些鱼类被堤坝阻隔无法实现正常的优胜劣汰。一些稀有鱼类因为水资源的开发失去了产卵的理想场地,使得野生鱼类无法正常繁衍,减少了野生鱼类的数量,还有一些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没有对施工地点的野生动植物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使得施工过程影响了当地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

 

图一,水资源开发造成地面变化的示意图

 

(三)影响河床稳定性

 

水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就是修建堤坝,堤坝的修建使得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堤坝不仅能够阻挡水资源,也阻碍了河道内泥沙的正常流通,而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尚且无法人为的实现大型河道泥沙的人工调整。因此,一些河道的泥沙流通规律和洪峰规律被水利工程打破,导致河水洪峰时间与正常的时间存在差异,防洪人员无法根据正常的洪峰规律进行防洪工作,严重影响河道周边公民的生民财产安全。

二、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改良水资源开发地区环境保护体制,避免地面沉降

 

水资源的开发机构必须同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合作,对环境保护制度进行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对制度进行改良,以便达到避免水资源开发地区地面沉降的目的。制度的制定要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水资源保有量充沛的地区和水资源保有量较少的地区实行不同的开发措施,并且保证水资源开发地区的流域管理工作与区域管理工作能够在制度的影响下更加完美的配合,要将避免地面沉降作为制度制定的重点,制度的制定者要尤其关注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权力划分的科学性,促进区域水务一体化建设,并且协调水资源开发团队各个部门的关系,并且提高管理部门的权威性,使制度具备更强的执行力。

 

图二,水资源不合理开发造成的问题的检测图

 

(二)改良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机制,保证生物多样性

 

要将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工作作为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首先,环境保护部门,水资源开发部门与国家防汛减灾部门要在工作中保持密切的配合,共同制定生态调度方案。要加强对区域内大型水电站的统一调度,深入的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保护措施,并且以合理的统一调度保证区域生态平衡,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因此,生态环境的研究工作是调度工作的基础,只有研究人员确定了区域生态健康基准点,生态调度工作才能在正确的信息数据指导下进行。生态调度工作还要完善调度补偿机制,很多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保证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生态调度的过程中必须随时关注区域生态恢复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调度补偿,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的基本稳定。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水权与水市场的研究,以便改良供水市场价格,节约水资源,还要注意水资源的污染尤其是工业生产造成的水资源污染,保证水资源开发工作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

 

(三)加强环保理念宣传,保证河床稳定性

 

各地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地区的重视,并主动与水资源开发部门取得联系,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环境保护部门要对水资源开发机构开展公益课程讲座,详细的宣讲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可能产生的河床稳定性受损导致的洪水灾害对人类生存构成的严重影响,以便提升水资源开发部门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认识,将保证河床稳定性作为工作的重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规划的趋于合理。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要结合水资源开发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开发地区的自然资源科学的进行整合,以便开发工作与防洪工作有机结合。例如,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扩建堤坝的方式,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对河滩进行加固,并且预留足够的洪泛区,避免洪水泛滥对附近居民造成影响,在对规划方案进行改良的过程中,要保证水资源开发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始终保持密切的沟通协调,将环境保护措施作为水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原则,确保水资源的开发不会影响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我国很多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资源开发工作已经是我国很多城市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的重要工作。但是,不科学的水资源开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生态平衡,最终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深入的分析当前水资源开发工作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程度,实现水资源开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水资源;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现状

1.1 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计算机网络时代,各个行业乃至是每个家庭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资源管理。我国的水文水资源也是如此。但是,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共享系统仍然处于最初级的阶段当中,潜在水文水资源共享标准上的空白。共享信息平台系统落后、共享程度很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共享机制不完善降会造成资源信息体系被分割共享非常难实现。目前我国在水方面的数据大多分散在地区和各部门,并缺乏国家层次的管理和调控。同时,我国部门内.各科学家和各单位之间竞争激烈,水信息数据大都保存在专家等手中,数据不能和同行共享。

1.2 我们国家,资源共享其实是免费的为他人提供有关信息,这是很多的人都不能够接受的理念。由于资源信息皆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方式,是互相竞争的优势,这种情况使得人们忽视了为科学技术的革新做出贡献。这些现象都使可持续发展下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难以实现。事实上,建设共享平台,交换共享信息,逐渐形成良好的共享氛围,能够推动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促使水利行业整体的进步。

2 实现可持续发展下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共享策略

2.1 统一信息共享技术标准

伴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不管是哪一种行业、哪一个部门对于资源信息的管理都已采取了现代化的管理,采用计算机网络制作数据表格、记录数据、传输数据、保存数据、共享数据等,都会有自己共有的方式,按照行业内统一的标准做。当然水利单位也不例外,但是,目前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共享体系在行业内的模式以及标准还不够完善,不够规范化。标准化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水利工程管理.保持水土流失少.水利规划.水资源的管理.防汛指挥等各个平台系统的建设,因此,标准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标准统一了,才能达到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目标,以减少由于不规范操作带来的人力.物力等浪费,使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共享可持续发展下去。

2.2 水文水资源共享网站的信息共享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在水文水资源共享上,可以运用网站的资源信息共享特征,推广与水文水资源开发的相关技术,实时监控各地的水文条件变化,检测水文信息变化,加强对水资源开发的技术交流,实现我国水资源的领域的科技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信息化建设。

(1) 信息检测技术我国幅员辽阔,在同一个季节的不同地区,气象条件是极其不同的,所以在建立水文水资源网络的同时,还要推广水文信息检测技术。这种检测技术将对水文水资源的自然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利用敏感的水文感应器进行水文信息的采集工作;利用相关的数据分析系统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对相关的水文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在远程 传输系统中将处理后的水文水资源的数据信息传送到水文检测中心,进行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共享。

(2)水文信息预报技术

水文水资源的信息检测系统,将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后,如果当地的水文条件出现异常,比如高强度降水.强对流的雨雪天气等,这些天气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其是在无人地区实施水文信息的预报技术,将有利于我国有关水文的自然灾害的分析.预报。另外,实施水文信息的预报技术,可以及时将水文信息反馈到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网站上,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救援队伍,进行应急预案以及相关的指挥.调度等工作。

(3) 水资源开发技术

我国的水资源丰富,但是人类活动对于水资源的污染同样严重。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利用城市雨水.淡化海水等水资源,但是这些开发技术在信息共享上还不成熟,所以新型的水资源开发技术急需被开发,一方面可以缓解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将新型的水资源开发技术的相关信息共享到网站上,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则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技术交流,共同为我国的水资源开发技术的革新做贡献。

2.2 完善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已经构建完成,按照共享政策和共享技术的标准构建,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国水利单位还要进一步完善其信息载体,优化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具体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优化方式:

(1) 应用现代分布式水文模型。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建设的普及,我国一些专业的水利科研人员对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了开发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现代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和传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比较,优点在于它可以将水文参数的变化更加清晰地准确地加以描述,还可以在描述基础上进行特别真实的模拟实验。而传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对水文参数的分析讨论了解其水文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情况,现代的分布式 水文模型将数学物理分析手段应用到模型中,这使对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分析水平更加专业化,同时,如果科研工作者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水文参数以及研究成果上传到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将信息共享,与其他科研工作者利用共享资源信息进行水利技术的革新,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2) 推广信息检测技术

在水文水资源信息的共享氛围已经良好形成的基础在,还可以对资源信息共享网站的特性加以利用,推广与水文水资源的相关技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在相同季节的不同地区,温度.湿度和环境等都相差很大,所以,在网络共享平台建立成功的同时还要推广水文信息检测技术,对我国各地的水文水资源的自然情况进行监控,并利用专业的具有敏感特性的水文感应器采集和检测水文信息的变化,对相关的水文水资源数据系统地进行分析.加工和及时的处理,最终通过远程传输系统将处理成功的水文水资源数据传送到水文检测中心,将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加以共享,加强同行间对水资源开发的技术交流,使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科技发展更上一层楼

3 结束语

总的来讲,经过完善信息共享科学技术,共享平台和推广水文有关的科学技术是促使我们国家水文水资源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方式,一定要获得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以促使我国水文水资源最终得到很好的利用。

参考文献: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 :六师;水资源;开发利用;挑战;对策

1 概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由于远离海洋,受北疆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和制约,全师范围内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寒暖交替剧烈、昼夜温差大、光热充足、热量丰富、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全师太阳全年总辐射量517.5 ~ 579.5 kJ/(cm2·a),总辐射量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年均气温2.4 ~ 6.6 ℃。多年平均降水量120 ~ 180 mm,6 ~ 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6%,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 300 ~ 1 800 mm,干燥度在3.27 ~ 8.00之间[1]。

六师现有农场、市11个(不包含二二二团和北塔山牧区),其中五家渠市是六师师部所在地,于2004年1月19日正式挂牌设立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2010年末全师(不包括二二二团和北塔山牧场)总人口为31.66万人,城镇化率为49.63%。在50多年的建设与沉淀中,六师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都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高,2010年六师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1亿元,人均GDP为3.19万元。

2 水资源情况

六师境域内有玛纳斯河、塔西河等13条河流,各河流主要发源于天山。现状条件下六师水资源总量为13.3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50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7.01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10.98万m3。境域内7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主要超标物为氨氮、有毒元素酚、汞、氰、总硬度、氯化物、COD等。地下水质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水质为Ⅳ类以上,可以满足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水质主要超标物为硫酸盐、氯盐、溶解性总固体和砷含量。六师各农场水资源量情况见表1[2]。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 水利工程

截止2010年底,六师主要引水工程有12条,总长度206.31 km;水库有20座,中型水库7座,小Ⅰ型水库10座,小Ⅱ型水库3座,总库容24 155万m3,实际总库容20 317万m3,总兴利库容14 909万m3,输水工程干、支、斗、农4级渠道总长13 206.5 km,已防渗2 578.8 km,占总长度的19.5%;地下水集中开采水源地7个,纯井灌农场4个,井渠混灌农场12个。随着六师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与快速增长的水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因缺水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自2000年以来相继实施了多项调水工程,规划2020年和2050年六师调水量分别为3.03亿m3、5.94亿m3。

3.2 供用水量分析

2010年六师供水总量为10.82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为7.00亿m3,占供水总量64.7%;地下水供水量为3.82亿m3,占供水总量35.3%。各农场供水量见表2。

用水总量为10.82亿m3,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为0.09亿m3,生产用水量10.56亿m3,生态用水量为0.18亿m3。

2010年六师人均用水量为3 417 m3,低于兵团同期平均水平(4 895 m3)的30.2%,是新疆同期平均水平(2 453 m3)的1.4倍,是全国同期平均水平(450 m3)的7.6倍;万元GDP用水量为1 044 m3,低于兵团同期平均水平(1 634 m3)的36.1%,是新疆同期平均水平(984 m3)的1.1倍,是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50 m3)的7倍;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72 m3,低于兵团同期平均水平(149 m3)的51.7%,是新疆同期平均水平(59 m3)的1.2倍,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90 m3)20.3%;农田平均灌溉用水量为517 m3/667 m2,镇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为98.19 L,农村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为60.73 L。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六师2010年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占水资源总量的81%,其中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54%,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势非常严峻,未来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已很低,已经超过了世界公认的极限值(40%)[3]。其中地下水局部区域已出现超采问题,尤其是奇台、红旗、一〇五团等地下水超采现象较为严峻,一〇五团地下水开发利用率达到114%,奇台、红旗农场位于六师东部,地表水资源量很少,三生用水主要靠地下水。土墩子农场、六运湖农场和新湖农场地下水开发利用率分别为27%、22%和26%,地下水开发利用还存在一定潜力。

根据缺水类型的划分标准,六师缺水总体上属于资源型缺水,局部区域属于工程型缺水或污染型缺水。因此,针对六师未来缺水问题,在节水、治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潜当地水资源和争取扩大外调水规模是关键。

4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1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挑战

六师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和入境水量衰减且水质恶化等多重问题,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挑战,已经对当地工业化、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产生了制约和影响。

4.1.1 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突出

六师水资源已经开发殆尽,未来随着各团场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势必快速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当地水资源量将远远不能满足用水需求。

4.1.2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效益差,用水结构不合理

六师农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95%以上,水土资源主要集中于农业。虽然灌区系统较发达,但地处西北干旱地区,蒸发能力强,通过渠系蒸发和农作物蒸腾综合作用,农业综合耗水系数普遍偏大,用水效率和效益在三大行业中是最低的。

4.1.3 工程老化失修,水库淤积严重

六师蓄水工程大多兴建于20世纪60 ~ 70年代,运行至今已近50年,水库及配套工程带病运行情况较普遍,淤积较严重。同时灌区内干、支、斗渠已运行多年,损坏较严重,急需进行改建,且水工建筑物不配套;大部分支渠和相当部分的斗、农渠防渗措施简单,防渗效果较差;渠堤、渠床为粉土、粉质粘土,渠道渗漏较严重等。

4.1.4 上游来水量急剧减少

六师大部分团场地处流域下游,由于上游水库的修建及水资源大量开发利用,导致上游河流来水量急剧减少,时程分布发生剧烈变化,水质超标较严重,更加不利于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同时,随着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的提高,造成六师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量急剧减少,导致地下水可开采量减少。未来将面临水量减少挑战,势必将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4.1.5 水权制度建设和量化管理严重滞后

六师尚未开展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工作,每个行政区域、用水户到底拥有多大的使用权不明晰,还缺乏较全面的水资源配置规划,从而导致行政区域之间、用水户之间和不同行业之间取用水随意性大,没有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约束,不但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效率低和效益差,而且还容易引起水事纠纷等,不利于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4]。

另外,水资源量化管理和取用水计量、供水成本核算与水费征收、管理等尚需进一步加强。总之,全师水资源管理制度、取用水计量设施和监控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当前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很难有效遏制水资源快速增长的需求与大量浪费之间的矛盾。

总之,六师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归根结底即为:“三生”用水需求逐年增加,来水量及可供水量逐年减少。

4.2 对策

(1)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截污减排优先,现有农田灌溉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并适当增加一定的防护林面积,增加工业用水,减少农业用水,部分农业用水转让给工业用水。(2)坚持“生活用水定额从宽,工业用水定额从紧,农业适度节水”的原则,生活用水以不浪费为原则,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工业用水定额从紧,并从制度上保障工业和生活废污水的达标排放及处理回用,尤其是随着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大规模建设,尽管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进驻,避免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在战略转移过程中搬迁入工业园区;农业节水重点在灌溉渠系的工程防渗措施上,对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采用高效节水设施,一般粮食作物的灌溉定额可适当放宽,以维持灌区良性的生态环境,维护农民的权益,为未来经济留下发展空间。(3)在调整产业结构和采取节水措施基础上,要积极争取扩大外调水规模,提高当地水与外调水的联合调配力度,逐步实现全师各流域、各团场与各水源之间相互连通和统一调控的“一横多纵”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格局,有效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安全供水保障水平,以有力地支持六师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及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社会建设。(4)抓紧完善水资源管理、取用水计量设施和监控平台等建设,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秦萌,王润峰.基于集对分析模型的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J].地下水,2011,33(2):146-149.

[2]李其峰,谢新民,付意成.基于三次平衡的五家渠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29(3):16-19.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污染;评价与对策

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及内容

虽然关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概念及内容虽然具有较多的研究,但在学术界却没有达成统一认识,本文将针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理论进行探讨,为本研究寻找理论基础。

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概念目前主要有两种,(1)将水资源达到持续性与生态系统整体均衡的状态下,使人与资源环境、经济等相关资源得到协调发展,以此满足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用水需求;(2)通过科学技术作为支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前提,并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功能的作用下,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将水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以此在满足人们用水需求的同时又能合理的配置水资源,避免造成对未来水资源的开发形成危害,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将根据现有的研究作为基础,并结合目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以及水资源管理方案,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定义为某一地区内的通过保持或改进的形式对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统筹协调进行可持续的发开利用。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水资源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与长久性,目前,学术界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容有些不同的诠释,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是水资源具有可用性;(2)将水资源从“以供定需”的管理方式过度到“以供定需”,将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方面发展;(3)深化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建设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构建全面协调的水源发展模式;(4)使用合理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治理措施,达到水资源的保护与良性发展;(5)不仅要注意当前发展形式,还要对水资源的未来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华东北部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1.位置介绍案例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处于黄河下游地区,地域分为东西两个区域,紧邻华中、华北,该地区总面积达到157,200km2,占全国面积的1.6%。

2.水资源储量华东北部可用水资源主要是由地表水与地下水构成,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自2009~2019年的十年间,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由2009年的350.3亿m3下降到了2019年的182.2亿m3,降幅达到了48%,水资源的总量由489.7亿m3下降至了274.1亿m3,降幅达到44%,人均水资源由536.7m3/人下降至282.9m3/人,降幅达到47%。

3.供水用水情况华东北部近年来用水需求不断增加,自2012年至今增幅达到14.2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较大,其次是居民生活用水与工业生产用水,以2017年为例,该地区全面供水总量与用水总量均为221.8亿m3,农业用水总量为154.4亿m3占全年总用水量的69.6%、居民用水总量用32.8亿m3为占比14.8%,工业生产用水总量为28.2亿m3占比12.7%,其它用水占比2.9%;人均用水量达到229m3/人,占比全国人均用水量的50.4%。

4.污水排放及处理自2012~2017年,该地区工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由13.9亿t上升到20.8亿t,其增幅达到49.8%,而2018年至今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得到缓解。而生活污水目前仍是呈上升趋势发展,由2012年的14.1亿t上升到了2018年的29.5亿t,其增幅比例高达108.9%。为了有效治理废水,该地区不断投入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由2012年的4,215套增加至2017年的5,146套,增幅达到22%。

三、山东省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1.水资源匮乏华东北部地区2017年全面水资源总量为274.1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3.1m3/人,同全国人均水资源2,310.4m3/人相比,占比仅为12.3%。通过相关数据量来看,该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情况近年来均未超过500m3/人,属于严重缺水地区。近三年该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平均降幅为15.1%,但是每年的用水总量却居高不下,2019年该地区水资源的总量为46.35亿m3。华东北部地区未来10年水资源及用水需求量预测如图1所示。山东省水资源总量近三年平均降幅为15.06%,而用水需求总量在逐年上升,近三年平均增幅,或照此速度发展下去,至2012年山东省水资源总量将下降为46.35亿m3,而未来10年用水需求总量将大大超过全省水资源总量,如图1所示。

2.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本研究对于华东北部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采用地表水量开发率、地下水资源开发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以及水资源利用消耗率进行计算分析。华东北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如表1所示。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华东北部2019年的地表水资源开发率为63.84%、地下水资源开发率为50.39%、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1.98%、水资源利用消耗率为71.98%同去年相比,各项指标数据均有所下降,因此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仍有提升的必要性,以此缓解水资源逐年下降以及用水需求逐年增加的状态。

3.水污染问题严重,污水处理情况不容乐观与其它地区相比,华东北部地区2018的工业污水排放总量为20.8亿t,占全国总量的8.8%,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2.8亿t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量的6%,由此可见,该地区的已经属于严重水污染地区。而在污水处理方面,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华东北部地区近年来污水处理设施的增加幅度低于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的增加幅度,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污水的处理,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水污染治理而言形式非常严峻。华东北部地区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处理设施数增幅比例如图2所示。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华东北部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并且水污染处理能力达不到正常使用要求,由此可见,使用正确科学的方式进行水资源开发,加大污水处理,使用合理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是目前该地区迫在眉睫的工作。

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增加宣传力度,普及水资源保护意识通过增加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宣传力度,使政府、企业以及居民百姓建立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意识与观念,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目前水资源的状态以及水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以此建设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构建全面协调的水源发展模式。

2.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根据华东北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并结合现阶段水资源情况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长期方案,并通过立法管理加强方案的适用性与落实程度,以此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的有效实施。

3.从不同方面增加水资源利用率针对目前较为有限的水资源,对各用水方面从制度、经济上进行政策的调控,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的形式,避免出现高用水的情况,不断的对现有技术进行研发改造,应用低水耗技术增加工业中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在农业方面通过对在灌溉区不断创新改造,提升农田灌溉技术,增加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4.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污水防止在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工作内容也是现阶段重点工作,目前所制定的防治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升工业达标排污监管力度。强化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通过严格的控制标准以及监管力度对企业排污设施进行新建、改造,重点检测企业污水的排放,对于偷排、污水超标等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理。(2)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污水防治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对各个企业不断的进行资源调整,对一些生产规模较小、效益较低并且污染处理差的企业进行退市处理,而对于大型企业也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科学技术不断的优化企业污染处理能力。(3)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增加污水利用率。在目前的污水处理基础上,革新污水处理技术、增加相应的处理设备,不断的提升污水处理效果;在各处建立污水库,将进行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业灌溉以及城市绿化的第二水源,增加污水处理后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