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现状分析 目标效应 资源共享
随着高校扩招制度的改革,中考对职中已没有多大的意义,生源大多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属于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知识结构不完整,并且学习能力较差,而这些缺点又主要体现在数学课程上,因而职中数学课的“难上”已成为大多数职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共识,但同时,如何上好职中数学课也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次教学。但大多数职中由于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无法实施或正常实施分层次教学,那只能从教学的改善这方面努力了。在此,我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就职中数学课的教学改善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想先分析一下学与教的基本情况:
学:
1. 学生对数学有种“恐惧感”,缺少内在驱动力、上进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不够,课堂注意不专一且思维量少,对数学问题不去主动思考;
2.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理解上,似懂非懂,模糊不清,只求知道什么,不求知道为什么,即不追求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3.在能力训练上,缺少对知识来源的反思,缺少对知识形成的回顾,只注重操作规程的套用与反复训练,没有形成思维能力,久而久之,知识脱节造成解题困难;
4.在方法技巧上,只注重套用课堂上讲解的方法、程序去操作,一旦操作程序遗忘,对知识的应用便会束手无策,而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知识保持性较差,张冠李戴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
1.课堂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对学生所学的内容集中复习多,穿插复习少,结果重现多而知识重现少,造成学生遗忘快;
2.教师课上力求把新知识讲明白、讲透,重点难点归纳清楚,对学生课堂上的思维量关注较少,使学生形成被动吸收状态;
3.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系统的链接,缺少与学生必要的情感沟通;问题设计上注重问题的梯度、密度,忽略了学生的喜好;知识形成过程中注重怎样讲,很少关注让学生“怎样想”,使学生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念;
4.作业的布置注重学生知识应用型训练,缺少知识形成型训练,使得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机械记忆,套用现成的方法,缺少积极有效的思维。
下面,我想结合自身的教学,就上述问题的解决谈谈一己之见:
一、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逐步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恐惧。
绝大部分学生有一种习惯性识记方式和受挫生畏的心理情绪,这就好比人对某些物质有过过敏反应一样,一接触到此种物质身体就不适,继而心理上害怕。对于这种状况,医学上是依次增加接触恐惧的程度,增强适应,逐渐缓解而最终消除恐惧心理。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用于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首先,从感情上与之相融,让学生觉得数学虽然可怕,但老师可亲,由接近老师而渐渐亲近数学;其次,指导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消除对数学的神秘感,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再次,可以不时地开设讨论课,通过他们的参与,不断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终不再惧怕数学。 转贴于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近期目标效应法,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欣慰,增强其学习的主体参与意向。
“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兴趣”,每节课开始,教师先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最底目标,然后从每章、每节之间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入手组织教学,以实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碰到困难(教学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则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启发、点拨学生,激发其求知欲,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的主动去探求获取知识,亲身体验数学学习达到目标的感受,最终较好完成学习目标。
三、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我们现今的集体备课,实际上是同一个备课组成员实行人员的分工,分章节各自备课,然后再资源共享。因此,整套教案,各人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呢?由于各班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各人授课的风格不同,并没有体现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大家应真诚加入,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讨论,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如何抓重点?如何突破难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性如何调动?⋯⋯,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后,各人再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准、活、变的组织教学,那教学效率的提高——立竿见影!
四、课堂设计的加强,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精讲精练。
上课注意不专一是学生的一个通病,而大部分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差异,主要源于他们学习时专注程度的差异。“注意是心灵的窗户”,因此我们应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设计,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增加以其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增强他们的有意注意。比如,教师备课时设置一些启发性、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课堂上适当的时后,选择不同层次的对象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这会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进来,经过正确的回答获得成功感、自信心,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容量,教师的“自主空间”也随之增大,不再是就例题讲例题,就练习做练习,而是注重内容方法的精与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不能过于依赖而忽视板书,毕竟实践是在黑板上体现的。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2
伴随着与新课程同行的脚步我校校本教研活动也日趋成熟,现就我校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谈谈我们的做法及想法。
一、我们的准备工作
(一)学习交流、提高认识
使学科教师明确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是搞好校本教研首要的准备工作。为切实提高同志们对这方面的认识,我们认真组织教师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学习。我们反复学习了《课程标准》、《教学常规》、特别学习了县教师学校编发的《备课、上课、与听课评课》内部研训资料,使同志们从理论上认识到了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现任我校教学主任的李维林同志是教师进修学校小教兼职教研员,市十佳首席教师,也是省级优秀课获得者,小李同志经常有各个级别的公开课、观摩课、送教职工下乡课,每次出课前,她都主动邀请同志们听、评自己准备的课,经常利用茶余饭后的聊天讨论自己的教学设计,小李同志谦虚地说:“我每节成功课的背后,都闪烁着同志们集体智慧的火花‘每次出大课前找大家都要参谋一下’已是我多年来形成的一种习惯。”―――资深教师这有意无意地现身说法,简直是强有力的证词,使大家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口服心服。
(二)吃透教材、分析教材
校本教研前要组织教师深挖教材,分析该备些什么内容,才能达到校本教研的目的;课堂怎样运行,才能使学生更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二、我们的运作程序
(一)确定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的确定,本着越具体越好的原则,可以是当前学科的热门问题,也可以是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2012年11月中旬,为推进我校《阅读与写作协调发展、有效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心校的安排,我校承担了两节“读写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课”的任务,我们选中了一年级《阳光》和四年级《母鸡》两课作展示,因为此科研课题是国家级项目,如何使这“读写结合”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这是对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大家研究讨论,我们首先确定了如下的研究主题。
1、“读写结合”是以读为主还是以写为主。
2、一年级,尤其是就《阳光》而言应怎样渗透“写”的教学,怎样“读写结合”。
3、“读写”与“识字”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如何分配。
4、《母鸡》一课应分几课时完成,如何设计写作练习题目。
同志门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分析,个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分工协作、搜集资料
尤其是语文学科,搜集资料就更加重要大家在分析吃透教材明确具体备课要求和应请注意的问题后,就开始协作分工查找资料。
在上述两节课的校本教研过程中,我们对上网搜集课件、采编视频资料、更新重组课件,制作录音,搜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歌颂“母爱”和描写小动物的资料等等,各项具体的搜集工作都做了明确的分工。
(三)汇总资料、资源共享
大家将搜集到的资料删繁就简,做到资源共享。下大力气搜集来的资料未被采用,很有“浪费感情”的尴尬,自己灵光一闪得来的资料被采用了便有了巧手偶得的沾沾自喜,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最优地组织织汇总资料、最优化地做到资源共享。
《阳光》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生动活现地理解“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这一句的活泼与温馨,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表演从窗台跳进来和猛地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这两个场景,从而让学生更加“跳”的活泼与传神;《母鸡》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作者笔下母鸡让人“讨厌”的一面,我们设计了“学学母鸡的叫声、播放母鸡咯、咯、咯叫个不停的录音”两个环节。这些简便易性的设计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其中也凝结着集体的智慧。
三、我们的设想
几年来的探索我们已初步构建了:集体研讨――分工协作――资源共享――自主设计――试讲完善――成果展示――成品收集的实施程序。但是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对校本教研我们还需有更高层次的设想:
(一)校本教研生活化
生活化的校本教研方式是一个重大的改革。校本教研不单是纯粹备书面上的教案,我们应尽量搜集生活中的对教学有帮助的片段材料等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鼓励教师平时多看报纸,关注社会热点舆论、流行文化随时搜集资料,为以后所教的课程作准备,以便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讨论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不至于只停留于教材上,“照本宣科”。
(二)学生参与到校本教研中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 错题集 高三数学 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5-050-01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会发现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对做错的问题总是重蹈覆辙,对某问题一讲再讲,学生仍是一错再错。想要根除这种现象的发生几乎不可能,但通过措施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却是可以的,根据笔者从几年来的高三毕业班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措施实施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利用好学生“错题集”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下面就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明白错题集的重要性
大家都有这么一种心态,觉得对自己重要的事情就会认真地去对待,做好。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做好听课笔记,错题集等,但是有些同学就是不够自觉,不会认真的去对待,或是迫于老师的压力,马虎地应付。而且学生上高三后又重新分班,这些学生原来的老师对错题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要让学生统一认识是必要的。笔者的做法是在开学初就请本校刚考上大学的成绩优秀的同学来谈谈他(她)们学习数学的经验,当然,笔者有预先交待传授经验的同学要重点谈谈错题集的利用。
二、规范错题集的书写格式
让学生整理错题集,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书写格式是很有必要的,我通常要求学生写清楚日期,原题(题目较长的可写明出处),错解(错误原因)和正解(可省)等。尽可能做到有一本专用的数学科错题集本。其别要写清楚错误原因,分清是概念,公理等方面理解有错,还是公式方面记错用错,或是计算错误等等。
三、指导学生如何做好高三数学错题集
笔者曾在百度看到一个帖子,这位学生提了个问题并说了他自己的认识,帖子的内容,摘录如下:
高中学生如何做好错题集?
1. 我本来就认为做错题集很有必要,但是忙于做题时间就不充裕了,而且自习课也少,特别是在老师讲得比较快的时候,做题的时间还不够,怎么还有时间去写错题集呢?
2. 但是到考试的时候,发现自己以前做过的题还是不会,考试成绩虽然也不至于太差,但是丢的分也不少。希望高手指教指教,怎样做错题集才更有效而且不会占用很多做题的时间。
这位学生提出的“怎样做错题集才更有效?”应该代表着一大部分同学的想法,知道错题集有用,但又怕花过多的时间。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要在如何做好数学错题集上加以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浪费学习时间。
我们常会发现有的同学整理的所谓错题集,那真的是错误题目的汇集,就是把题目抄上去或是把题目剪切下来粘贴在本子上,没有写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错因分析。这种错题集不如不要,抄题、粘题都是要花费时间的,这样做这项工作时基本上都是机械性的,对加强知识的理解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在整理错题集的时候必须要加上学生自己对这一道题目的理解、错因分析,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订正、整理错题的作用。各题的错题旁边要留出空白部分,以便在以后复习错题时加上新的感悟或是更好的解法。
四、采取措施促使学生持之以恒做好“错题集”
有些学生刚开始时总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这时需要教师进行督促,在初始阶段,我们要指导学生把典型的错误找出来,帮助学生一起分析错因,完成错题集。开始时教师一定要勤检查,并给予适当评价,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要求学生把整理错题集当作作业按时按质完成。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形成习惯。
错题集的整理工作对高三学生而言,主要是在第一轮复习时花费的精力较多,但这样方便后面的复习,在第二轮的复习中,由于试卷较多,时间较紧,为不浪费时间,笔者通常都只要求学生在原试卷上对错题通过张贴便利贴的方式来做错题集的整理。在建立错题集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做事的毅力和恒心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更明显的优点是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数学作业和测试中的错误会逐渐减少,数学成绩逐渐提升。
五、指导学生利用好错题集
1. 要求学生经常翻阅错题集,重做错题。学生要经常挤出时间来翻阅一下错题集,结合记忆规律,每周或两周重做一次近来的错题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样的工作反复几遍后,遇到同类的习题,就能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
2. 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为了资源共享,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错题集交换活动,让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错题集的交换阅读。通过交流,学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可借此警示自己。
六、教师本人也要利用好学生的错题集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就中学教学方式而言,也带来了新的变革。在我校教师人人配备笔记本电脑和网络工程的实施环境下,利用网络教学已蔚然成风,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网络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互连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市场交易原则”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一框题的课件,并针对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删、补,优化了网上教学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拓宽学生视野
实效性是网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网络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可选择性,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例如:在讲授高一“国家宏观调控”一框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我从互联网上搜集了有关资料,并制作了2000年到2007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变化情况的动画及网页,不仅形象直观的反映了我国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学生甚至可以在网页上自主操作、亲自体会)。
三、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思想政治课因其固有的特点即理论性、现实性、开放性更适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从网络的资源库中各取所需,针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网上自主学习、讨论、分析、解决,并撰写小论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四、网络教学有利于创设新情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运用基础知识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而网络教学则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及时把一些热点现实材料下载给学生或学生自己上网浏览,让学生分析、讨论,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既提高了政治课的时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救灾等重大新闻通过互联网及时传递给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围绕社会热点尽量展开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分析、评价、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五、网络教学有利于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载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民主式、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手段的应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自主性,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捷的方法得以解决。
当然,网络教学不是“无所不能”,而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因此,在运用网络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网络教学的适用性、科学性。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或课件网络教学。只有那些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点,才值得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同时,使用网络教学要坚持适度、实用、经济、科学、高效原则,避免简单地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要留给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坚持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原则。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5
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提高备课质量
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可以改变备课方式,把教师单打独斗变为合作共享。一方面每个教师占有的资源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学生资源,另外一些客观的课本以及参考资料、阅读的书籍、占有的网络资源都不尽相同,通过合作备课让各自拥有的资源得以共享。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素养不同,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同;专业能力不同、教学方式不同,对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也不同,通过协作备课,让教师智慧共享,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既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也可以减少重复性的劳动。
二、先学后教,因地制宜,提高教学针对性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自学不会的知识,进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那么,哪些内容是自学不会的,教师课前必须要了解和掌握。而这绝不能靠主观想象和揣测来确定,也不能完全依照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来确定,必须来自学生,是学生提出来的。生本课堂的教学观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如果没有课前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需求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设计的前置性作业有:①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②你学习例题的认识。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④自主完成习题。⑤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结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出题,便于引导学生自学,达到“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效果。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掌握学生需求,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不仅如此,先学后教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改变过去课前等待、上课被动接受的习惯。
三、以学为本,教学相长,提高学生参与度
众所周知,能动性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因此,教师了解了学生需求,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主要任务是构建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置身与解决活动当中,自发自觉地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的时空更多地向学生开放,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他们动起来,动脑、动手、动眼、动耳、动嘴,真正做到解放学生。生本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潜能,激扬生命。生本教学的课程观是:“小立课题,大作功夫”,就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的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大量地进行活动。所以,本节课十分钟的小立课题后,我要求每组自选题目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带问题进行探究,以问题促生成,这也是生本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重要体现。以教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四、分层练习,融会贯通,提高练习实效性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6
论文摘要:创新能力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多媒体教学又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手段。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运用多媒体资源共享,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指人们所具有的提出新知识、新观点、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等的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推动力,没有了这种推动力,人类社会就会停止不前。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已经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标志和潮流。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时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点拨学生,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人,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正以其独特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领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新颖多样、高效集成、交互反馈、易保存、易利用,以及网络化等特点而多媒体教学则综合了音响、图像、动画、文本等多种效果,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大教学容量、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并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在直观的画面中为学生巧置疑问,引导他们运用知识去分析间题和解决问题,掌握寻求知识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下面结合笔者几年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谈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创新学习提供基础。生动、活泼、与众不同的内容表现总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产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与传统课堂相比,给学生以新颖和新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如在讲到教育学上的“十字交叉形”这种学习方法时,它要求学习者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交叉学习,从而形成对同一知识的全面学习。在教学中当教师把理论给学生介绍清楚后给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认识小学语文课本封面,随后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十几张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的封面。不同时期的封面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一般地学生只知道他上学时的封面而不知道封面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的。所以这十几张图片引发了学生的讨论,通过讨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语文课本的封面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时生变化的,且这种变化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特征。学生的讨论更深化了他们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刺激了他们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创新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动态的物体比静态的物体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动态的画面演示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来,刺激学生的视听觉感受,能让学生从单纯静态的理论学习中跳跃出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如在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这门课程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软件操作能力。所以要求教师在讲解理论的同时还要把课件的具体制作过程进行现场演示,比如素材如何制作、动画如何实现、声音如何添加等,这种美仑美矣的课件演示过程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三、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个演示媒体,而且还是一个设计工具。它以视觉形式反映了设计者的思想,我们的很多设计,都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并且可以取得比用单纯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更好的设计效果。
比如,在学习《室内设计》这门课时,我们就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室内设计。虚拟现实可以把现实中对室内设计的这种构思变成看得见的虚拟物体和环境。使以往只能借助传统的设计模式提升到数字化的即看即所得的完美境界,大大提高了设计和规划的质量与效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构思去构建装饰“虚拟”的房间,并可以任意变换自己在房间中的位置,去观察设计的效果,直到满意为止。通过这样的虚拟室内设计,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完美的室内设计作品。
四、运用多媒体资源共享,刺激学生的创新激情
以Internet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是信息时代的必然,它具有资源丰富、时空不限、人机优势互补等特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也是多媒体技术其他特性的核心,它能实现海量信息的资源共享,从而为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激情。自己的成果,使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因特网永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资源库。任何学生都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平台,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成果的一片天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的迅速成长提供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