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范文1

【关键词】玩教具;幼儿教育教学;效用

幼儿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均不成熟,这就决定了其认识世界的方法与途径的特殊性,需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与教师帮助其学习和成长。对于幼儿教育教学来说,玩教具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为课堂增添新的活力,丰富教学内容,且还可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能力与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本文笔者收集并整理了多项教研资料及相关文献报道,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玩教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效用,现论述如下。

1通过玩教具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对于幼儿来讲,其年龄阶段正处于思想启蒙时期,个人习惯、行为等均尚未养成,所以幼儿的课堂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同时,幼儿学习动力又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故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可适当借助玩教具开展教学活动,以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首先,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当的玩教具辅助教学。幼儿园中的玩教具种类很多,同时也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严格依据本节课所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玩教具,如幼儿玩具、卡片或绳子等指导幼儿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索活动,指导其充分利用自身的感官,通过动手操作,活跃思维,从而解决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幼儿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精神,使其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形成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2应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与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手段逐渐被应用到各级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中尤以多媒体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在各级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均有所体现。同时,幼儿特殊的心理与年龄特点决定了玩教具与游戏教学是其认识世界、提高自我、促进身心发展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师在幼儿教学中需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其课堂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幼儿来讲,其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均比较强,且容易对新奇事物产生亲近感,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通过极具形象性与感染力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元素吸引幼儿注意力,增强其学习兴趣。例如,在“小月亮”的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提前制作的教学课件,其主要内容包括“小月亮”、“天空”、“歌曲”等多种动画元素,创设教学情境,使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充分开发其想象力与思维空间,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且多媒体所播放的声音、图画或图像等能够为幼儿呈现一幅生动、美观、多彩图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其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教学效果较好。

3合理应用玩教具,陶冶幼儿情操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玩教具,不仅可帮助教师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使幼儿更好的感受音乐教学中的乐曲节奏与意境,培养其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陶冶情操。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找不到合适的玩教具时,也可借助一些废旧的教学物品或道具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土耳其进行曲》时,由于本首曲子多采用“ABA”式的音乐结构,为帮助幼儿理解,教师可选用响板(竹板制)、响铃(啤酒瓶盖制)与铃铛(玻璃杯制)等作为玩教具,通过三者互相之间的碰撞形成“ABA”式的音乐节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首曲子的段落结构。又比如,在《狮王进行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幼儿能够充分感受狮王的威猛,可制作生动、形象的道具如头饰等,让幼儿将其戴在头上变作各种不同的动物,然后指导其参与课堂活动,使其在娱乐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魅力与意境,增强教学效果。总之,当前环境下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中需严格遵循现代化新课程改革标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真研究和探索玩教具与幼儿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在幼儿教学中通过玩教具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并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合理应用玩教具,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其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红娟.试论玩教具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7):32.

[2]肖文丽.浅述玩教具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08):152.

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70-01

进入了21世纪,我们就进入了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时代,在教学领域也是这样,我们也在不断向信息化、现代化迈步。计算机已经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有关于教学的一系列专业类软件,如PPT、Flash、Ahthorware等。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那种教师教学生听的学习模式,还有课堂上教师对知识的呈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我们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改革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变得更为多元化、丰富化。

1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合理安排,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我们要制作不同难易程度的课件和教学安排,而学生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学习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进行安排,对难易不同的内容和问题进行学习,这样一来,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多媒体教学中来,让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各有所学,各有所得,最终都能够掌握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强化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呢,我们在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了。

1.1 我们要谨记最初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我们用的课本本身就是为我们进行教学服务的,它的作用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水准,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掌握一定的本领。所以,我们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能脱离了这个大的目标。我们要看制作的一个多媒体课件是否具有可看性,是否质量过关,要注意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课件中的教授的知识、技能、专业术语是否符合我们平时的语言习惯,是否能够讲通,所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合适,是否符合我们接受知识的逻辑顺序,难度是否适中,还有是否真正达到了我们最初的教学目标等等。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课件的时候,要重点考虑教学内容,依据这个目标,对众多的教学教材进行详细的筛选,并把它们一一的组合起来,最终通过一个整体的课件形式展现给了学生。

1.2 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编写课件

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不单单是简单地依靠多媒体,还要依靠人的感官,以模式多样化为手段来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在心理学上,我们知道人在认知的时候都是整体的掌握情况多于对部分之和的涉猎情况,整体也就决定了其部分的知觉。在制作每章每节课内容的时候,应该对整体内容作出一个大概宏观的描述,让学生对这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做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在一开始就做出一个大体的方向,让学生都根据这个主方向的引导,自觉认识到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重点。如何能够将这些多元化、多种类的表现手法恰当运用好,利用学生的视听通道强化、有效突出学习重点,处理好遇到的难点重点,是我们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应考虑的实际问题。

1.3 内容的呈现要有层次性,着重讲重点难点内容

多媒体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教学大纲,以大纲为根本和依据,以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基础。在此根本上,应用课件进行教学更能高效有用,比教材讲起来更为精炼,讲的层次也分得清楚,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相应的勾画和提示,尤其是我们所讲知识中的重点,要选择用一些特殊的效果或者搭配特别的背景进行突出,以达到醒目的目的,配合声音和视频等相关介质,让学生对此重点内容能够印象深刻,记得牢,达到一个强化记忆的效果。因此,我们设计教学课件时,要注意陈述尽量简洁、内容尽量详细、描述尽量生动等。

2 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相关功能编制多媒体课件的,也具有多媒体大众化的特点,如可以用来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的功能,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仅仅是依靠视觉和听觉进行表现的方式,使学生最终能够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知识的获取。

2.1 多媒体课件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产生效果

多媒体课件实际上只是一种辅助我们进行教学的工具,是用来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不可能完完全全地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引导的作用。课件有时候只是单单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它的所有表现形式都是为了让教学内容简单化生动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教学课件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也要认清一个形势,不能太过片面地夸大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2.2 多媒体课件中信息的呈现要保持与学生的接受水平一致

在课堂上使用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都是直观地呈现在课件中。教师不需板书,只需对屏幕进行切换。因此,有的教师就会把课本内容完全搬到课件中来,有的甚至把课本上好几节的内容完全融入到一节课上来讲,信息量过于庞大,学生很难消化,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在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才能真正发挥出课件的辅助作用。

3 结语

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地结合图文声像等表现方式把抽象的讲授内容生动表现出来,解决了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公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主观上自己接受和理解。

(甘肃省岷县岷州中学,甘肃 岷县 748400)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范文3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方法;中外教师

作者简介:王丽娟(1981-),女,江苏江都人,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吴陈(1962-),男,湖北天门人,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江苏镇江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1年度重点课题(课程编号:2011-R-194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42-02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的人才,不但熟悉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而且具有很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关键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正好符合教育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中,往往是外方教师和中方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使得中方教师能够很准确直观地对这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更加适合我国培养国际通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为例,通过比较中外合作办学中常见的中方教师和外方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差异,从而发现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国际通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找出正确的道路。

一、什么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教和学的手段。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它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他们分别使用的手段。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据学生“学”的适应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而定。因此,当说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时,指的是这种教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2]

教学方法按照其指导思想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入式教学法,一种是启发式教学法。[2]

注入式教学法是从教师的主观意愿出发,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课堂教学的中心和目的就是完成学生的认识性任务。[2]从而,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就是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一个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完成教案而进行的。因此,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这样无疑就妨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也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采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精力集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来。[2]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并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从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中外教师教学方法的比较

高校的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与课件、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等诸多方面。中外合作项目基本也是按照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那么,通过比较分析这几个过程中外方教师和中方教师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就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异。

1.教学大纲和计划的制订

在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外方教师主要是明确培养学生的能力。将针对某种能力的培养设置特定的课程群来进行支撑。[3]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外方教师首先确定学生应掌握哪些专业能力。例如设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能力、网络的熟练应用能力以及编程能力。那么对于计算机系统使用能力的培养就设置相应的课程群进行支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硬件类课程、“操作系统”等软件类课程等;对于编程能力的培养,则设置“程序设计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等课程。在课程开设过程中,要保证知识结构的由浅入深,保证课程间先行后续的关系,使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

中方教师在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主要目的是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以“多媒体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例: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多媒体研究的主要内容,熟悉有关多媒体技术的一些国际标准及其应用,掌握多媒体产品的基本制作方法和制作技巧,学会多媒体程序设计和应用开发,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多媒体系统,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所以,从大纲制订的教学性质、目的和任务来看,中方教师更注重知识的讲授。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一门课往往讲了基本原理之后就结束了,中方教师对于实践和应用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学完以后并不能掌握某项技能,看似什么都学会了,但其实什么都只是学习了皮毛,和社会上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相差太大。可见,若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从教学大纲制订时就确定教学的定位,严格按照大纲和计划来完成教学目标。

2.教材的选择与课件的准备

这是中外双方教师差异比较明显的地方。

在教材的选择上,外方教师使用的教材往往不是一本教科书,不符合传统教材的定义,更不符合“规划教材”的范畴,而常常是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的甚至是本课题组对该领域研究最新发表的论文。[4]也就是说,外方教师每一年使用的教材都是最新的,都是不一样的。中方教师使用的教材通常是多年不变的,虽然这些教材在内容上全面且系统,是经过反复修改后定稿的,但是这些内容往往很陈旧,从而导致学生所学无以致用。这些年,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中方教师的教材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微机原理”这门课程,大部分的教材还是以8086/8088进行讲解,但这些机型市面上早已没有了踪迹,学生所学内容和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在课件的准备上,外方教师通常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增加了课堂讲授的有效时间。外方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尽可能地运用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尽量体现本课程的特点和多媒体的特点,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教学信息,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速度快、程度深。中方教师在课件的准备上,往往也会选择多媒体课件。但是和外方教师不同的是,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中方教师往往只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件上通常只有文字,通常是大段的书本内容,没有任何多媒体应有的声、影、像等多重媒体形式的内容,教师上课时就照着课件读,丝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往往比不用课件教学的效果还差,更不能保证完善、充实更多更好的教学内容。[3]

3.课堂教学

在外方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分层次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上采取对话和讨论的教学形式,十分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互。由任课教师来选择讲解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涉及全部的内容。对于一些基本知识,外方教师只是提供有关参考书的书名,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通过自学以及和同学之间的讨论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外方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就不会束手无策。[2]总体来说,外方教师的教学符合启发式教学法,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核心。

中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是“填鸭式”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这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形式。教师始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不是发于内心对知识的渴求,而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2]学生很少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题,中方教师的讨论课也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不敢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质疑,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仅仅依赖于教师和他人的直接传授,缺少其他的学习手段和途径。所以,这些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灌输,不善于主动探索求新,缺乏对知识的主动追求和不断进取的精神。[2]总体来说,中方教学普遍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法,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外方教师没有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刻意地放在实验教学阶段,而是将这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各个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去探索,在发现问题后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并用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4]

中方教师的实验教学包括实验课和实习两个部分,但是很多年以来,实验课和实习都只是理论课的附属和补充。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长期以来只重视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管是小学升初中,还是中考、高考,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就是书面考试的成绩,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考核只是作为一种参考,有时甚至忽略不计,这就使得学生一直以来都只重视课堂教学。[4]在大学期间,虽然开设了很多实验教学环节,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都忽视实验教学,所以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只是浮于表面,而且实验指导书也存在着和教材一样的问题,就是实验项目多年以来一成不变,且需要学生自己设计的或者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偏少,那么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就很少,完全起不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5.课外辅导

对于学生的课外辅导,外方教师会告诉学生自己办公室的位置、办公电话,并且会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开通教学专用的电子邮箱、开通课程BBS系统、使用MSN系统等,突破时空限制,保证师生可以进行即时交互。[3]

中方教师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主要集中在课后答疑这个环节。每次课后,中方教师会晚些离开教室,回答个别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外,中方教师也会根据学生课后作业批改的情况定期地开设习题课,集中地向学生讲解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课外时间学生和教师交流甚少。

6.课程考核

外方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形式上可以采用笔试、面试、电话考核、网上考核等多种方式,对象上考核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定的考核任务。学生在考核前已经知道考核的方式,他们可以参与考核标准的制订,在学习中获得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反馈。[4,5]考试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平时上课时的表现和平时的各种练习成绩占总成绩的大半部分,平时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不能通过临考前的几天突击复习而通过考试。

中方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考试的结果,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部分学校甚至将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度量,这就造成学生对于成绩的过分追求,同样也使得教师较少地注重教学的过程,而把重心放在考试成绩上。[4,5]平时成绩只占课程考核很小的部分,这就使得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部分学生上课时不来,甚至都不认识教师,只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通过考试,但这样的学习方法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三、结束语

通过对比研究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中外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清晰地发现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学主体的差异。在国内普遍采用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中,教学主体是教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这种压制状态下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但学习效果不好,更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将教学主体转换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小林.“1-2-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国际通用型人才的培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3):101-105.

[2]吴疆,张攀峰,常樱.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齐玉斌,董洪平,霍翠玲,等.麦荻森・海特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1(1):64-66,73.

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范文4

摘 要:高职院校试点本科专业是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追求,是对学生接受更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响应。在高职院校本科试点建设过程中,由于生源质量的变化,在高等数学等基础课教学上仍需对目前高职本科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改革,对教学方法作出合理的调整。

关键词 :高职本科 教学现状 教法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编号为QN20131159,承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承德市公交线路的发展现状与优化分析):201422123。

高职院校试点本科专业是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追求,是对学生接受更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响应。近年我国的高职本科教育有些探索和发展,为企业一线输送了大批应用复合型人才。在高职院校本科试点建设过程中,由于生源质量的变化,应及时调整教法,因材施教。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高职教育的必修课程应在高职本科教育中给予很高的重视!本文结合本人高职本科的教学实践,初步分析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并对相应的教学方法总结。

1、高职院校试点本科专业现状分析

1.1 高职高等数学设置课时不足,未给予重视

为了提高高职院系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往往重视各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尤其是机械、电工、热能、化工、汽车制造等工科专业,把教学时间尽多的放在专业课建设和手工技能训练上,高等数学的课时一减再减!使得数学教师上课要赶进度,往往概念衔接,练习等时间被压缩,影响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多,数学课时少,使原本抽象的课程更加给学生带来了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

1.2 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初等数学没学好

基础较薄弱是高职生主要特点,高职院教的学生入学分数属于三本以下,普遍存在着数学基础差,学习能力匮乏等问题,部分同学甚至厌学。如何因材施教,在有限的学时里兼顾到每个学生的难点,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困惑。

1.3 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手段简单,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多

用一本教材,一个教案,一支粉笔满堂灌的讲课方法也依然存在。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没有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本科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使得大多从事数学基础理论课教学的老师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授课时很难真正的与其专业需要相结合,数学建模知识也未能涵盖各专业的知识,高等数学知识变为理论知识和做题。

2、高职本科教学方法总结

在分析高职本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有限的学时内需做出以下调整,笔者对自己尝试过的教学方法给出总结:

1.1 精讲概念,略理论,重应用

目前各地中学的教学以及高考的内容已经涉及到微积分的初步概念。但中学数学研究的主要是有限的问题,而微积分主要研究无限的问题,要让学生了解并习惯应用它们的严格数学定义。在做专业调研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入物理背景或专业概念,可利用软件解决,或加入数学建模模型。

1.2 引数学史,使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并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一些知识的物理背景或是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资料,可选择使用多媒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并节省课时。对于广义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多重积分、曲线积分以及曲面积分等难点内容适时使用多媒体,注意数形结合,不但直观立体,能讲解清晰,更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领悟。

1.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除要求学生逐渐培养记笔记能力外,在高等数学中,对每节主要内容进行小结,每章、相似的概念之间都应注意针对性小结,比如对一元多元微分,定积分,广义积分,重积分的求法加以进行对比性总结。在每章结束及在学期末或某门数学课程结束时注意进行阶段性总结,如在导数以及偏导数、定积分以及广义积分、多重积分、曲线积分以及曲面积分等课程对分别。有一定学习能力后,可安排自学问题和题目,引导同学预习。

1.4 与实际问题,建模模型,专业知识相结合

数学历来源于实际,用于实际。微积分发展历史中的一些经典问题,如瞬时速度、最值问题、求面积体积、质量、转动惯量、引力等等,它们既是微积分的精髓,也是微积分的实际应用,教学中应注意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出概念,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每一概念的引入都应该注意联系它们的背景和历史,更要结合概念在相关专业上的应用,如在机械、电力、经济学、保险、计算机、生物统计等所有领域的实践应用。

1.5 开设数学实验,引入并加强数学软件的教学

对于运算步骤比较繁琐的题目,或是比较难给出的函数图形,可考虑使用数学软件解决。现在讲解比较多的软件有mathematic,matlab等,并且开设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改革效果

高职高数的教学由于生源的变化、学时的变化、就业压力的增加,出现了许多的连锁问题,我们必须对高职本科高等的教学现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提出解决所遇问题的更多方案。使高职本科高等数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学好这门基础课程,并不断提高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的实现高职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贺静婧,高职高数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97-99).

[2]刘林,申家峰,华浩波.数学思想与大学数学素质教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2.

[3]张丽玲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探讨,高教论坛,122.

[4]战黎荣,赵田夫,吴宗宅. 数学思想方法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大学数学,122.

[5]王悦,如何在五年制师范生的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23.

[6]陈克东,论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高教论坛,1224,( 3).

[7]王东红,唐月红,浅谈数学思想方法与大学数学教育,科技创新导报,1232,(36).

作者简介:

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范文5

关键字:吊桥 特征图像 技术研究

作者简介:胡熙玉,沈阳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科技信息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硕士,一直从事院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和用于检验检测特种设备的各类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工作

刘东,沈阳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国家电梯检验师,对曾从事多年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马艳秋,沈阳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科技信息部,从事多年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前,吊桥弧度测量主要以人工仪器测量为主,由于人为干预多,主观因素强,原始测量仪器精度问题,影响了吊桥弧度分析技术的普及推广与应用,也影响现场吊桥弧度测量技术的利用率。

本课题旨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依据吊桥测量理论和分析技术,提供一个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计算机软件,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将吊桥图像输入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获取、存储、处理、分析以及输出,并通过人工或计算机智能化设置吊桥区域的某些参数,从而得出吊桥弧度的研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分析中经验程度和主观错误带来的误差,为现场吊桥的分析检验提供快速、准确和有效的分析手段与方法,也为吊桥弧度分析检验向定量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内吊桥检测领域里,对于现场吊桥的分析通常采用实地仪器测量手段进行分析,尚未研制开发出专门以吊桥分析有关理论和技术为依托,对现场吊桥进行自动分析的吊桥弧度检测处理系统。

根据情报检索及网上查询,美、俄、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的检测机关在吊桥研究方面对吊桥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刚刚起步,自动分析系统尚未见报道。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吊桥弧度测量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处理功能,强大的注释添加功能以及多种分析手段的综合运用,能够较为准确和方便的完成吊桥的分析。

1.图像处理功能

根据从现场采集的痕迹可能遭受各种环境因素的破坏情况,比如痕迹的污染,提取痕迹的误差,拍照和摄像带来的失真等问题,本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处理功能和失真校正功能,来尽可能的减少分析中的错误,提高准确程度。

图像处理部分提供了平滑,锐化,调整对比度,亮度,翻转,负片,旋转,二值化,灰度图,缩放以及边缘提取等功能,能满足分析过程中的绝大部分需求。

2.注释添加功能

系统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注释功能,可以任意的在图像上添加各种基本图形,包括直线,自由线,矩形框,文字等众多信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的编辑这些注释信息,诸如修改线宽,颜色,填充模式,字体等。并且支持OLE, 用户可以插入诸如Excel表,Word文档,PowerPoint文档等信息,极大的方便了分析结果的输出。在分析的过程中,系统会根据分析结果自动添加一些注释,比如趾压痕后缘公切线等,用户可以任意的移动,修改,删除这些注释。

3.分析处理功能

为了减少一种分析方法所带来的绝对误差,在分析吊桥的过程中,采用了n种分析计算方法。

下图所示为该软件的主要界面。

操作过程:

在可视化中小图中选中吊桥的两个端点,利用A算法初步完成吊桥下边缘的检测,然后利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检测大图中边缘与实际吊桥边缘的匹配程度,并利用人工手动的方法把所得边缘与实际吊桥边缘匹配,达到最优结果。

在这里需要人工调整曲线的位置,其中可以利用曲线拟合的算法来求解最匹配的吊桥弧度曲线。

四、推广普及情况

该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检验、改进、提高该研究成果,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范文6

1、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1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1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1个重要课题。时至20xx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xx年4月也发表了1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1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2、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2)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3)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1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xx年5月-20xx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发软件

20xx年2月-20xx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xx年9月-20xx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2)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4、课题研究价值

(1)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2)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1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3)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1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5、研究基础

(1)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xx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xx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4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2等奖。

4、承担国家"95"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4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xx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1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1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地位。

(3)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1994年第2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xx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1届至第5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xx年(新加坡)、20xx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xx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xx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