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信息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信息管理

金融信息管理范文1

【关键词】金融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金融信息增值服务系统一般包含金融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客户信息评估系统、信贷业务管理系统、银行内部管理系统、企业理财的智能化服务系统工程以及金融监控与预警系统等内容,是一个建立于庞大业务信息系统与金融基础交易数据上的复杂管理信息系统。

一、金融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金融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是所有金融电子系统的信息和数据来源,其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是建立金融信息分析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金融监控系统等的基础。有效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务系统要把信息采集渠道直接延伸到每一个金融业务系统中去,使金融信息分析处理系统能采集到准确、完整、实时的数据,并及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才能为金融宏观决策和金融信息服务提供高价值的信息。因此,完善金融业务处理系统是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系统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以我国的现代商业银行为例,它的综合业务系统应做到以下几点:(1)采用国际银行通用的会计方法,有效减少业务处理的沟通成本。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应该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银行通用的会计方法,如多币种记账,多支行核算等。系统将自动按银行的行政结构,按统一的业务品种、业务类别的会计核算科目及其币种,汇总产生综合核算数据和报表。(2)建立与客户为中心的运营管理体系。新一代劳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应通过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好、更多的客户服务品种;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客户的账户和资金管理,综合反映客户在银行各项结算业务的信息,为银行建立客户风险管理体系,避免或降低银行的信贷和信用风险,使银行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3)建立新型的业务架构,合理划分应用系统。现代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是按业务种类和业务特性划分应用子系统、统一本外币的处理,不再区分公司存款和对私储蓄系统,不再区分人民币业务和外币业务系统,提供多种多样的本外币业务系统的计息方法,支持各项本外币业务。业务系统之间既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又可处理相互联运的交易。(4)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通过集中统一的账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集中统一的公共信息管理、集中统一的柜员授权和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银行的内部管理,加强银行对风险的防范能力,通过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加强总行对下辖机构的监管,保障系统运作的安全性。

二、客户信息评估系统

“个性客户营销”时代,电子银行系统都以“为客户提供最优质量的服务”为最高宗旨。客户信息评估系统利用先进的数据仓库理论为指导,定期将各业务系统中账务型原始数据经过过滤、转换、抽取到数据中按时间序列长期保存,并按数据种类或主题划分成不同的数据集市;再将集中的数据在时间、业务种类、客户分类等几个维度上进行层次划分和数据聚合处理,建立起具有完备而准确的客户信息,为数据分析处理和报表编制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业务信息系统。它通过交互式的界面为管理人员提供情报一个较为全面的管理分析办公平台,系统功能包括存款管理、贷款管理、效益管理等内容。(2)报表系统。按统一格式,提供各种主题的统计报表分析。(3)决策辅助系统决策。该子系统的内容包括:客户分类及存款效益类客户分析、贷款效益类客户分析、结算效益类客户分析和综合类客户分析;潜在客户挖掘;客户还贷能力分析;客户市场细分决策;各类客户的存款、贷款和效益的发展趋势分析等。系统旨在向中高级管理者提供银行客户管理整体的分析决策信息,为银行管理决策科学地分析市场及预测市场趋势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从而指导银行日常工作及其计划。(4)贷款效益类客户的综合评价。根据对贷款客户信息指标:客户存贷款比例、客户中长期贷款比例、客户逾期贷款率、客户呆滞贷款率、客户应收利息率等等来评价客户的综合效益水平。一方面,客户信息评估系统必须直接与前台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相连,实时地提取和更新有关客户及其交易的信息,并加以集成;同时,还要为各种业务处理系统提供客户的综合信息,因此它又是实现业务处理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客户信息评估系统还必须连接后台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为这些系统提供集成的、既含历史数据又能反映当前状态的客户信息提供市场营销和客户风险管理等多种应用。因此,客户信息评估系统是业务处理系统和管理决策信息系统这两大系统的桥梁,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

三、信贷业务管理系统

首先,建立完善的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评估系统当前不少金融机构使用的信贷管理系统,是基于有关精力指标数据采集汇总机制建立的,数据采集主要靠手工,数据的准确性、实进性差,有这种系统进行信贷业务管理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其次,我国现代综合业务系统虽然运用“大客户、大会计、大集中”的原则,能处理有关信贷账务及相关业务信息,但在有效监控信贷风险动作方面,仍很难满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日益增长的需求。最后,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应可以实现现代商业银行的以下需求:有效集中客户信息,选择性地保存有关历史信息,如将分散于客户信息系统、贷款系统、存款系统、结算系统、公共信息系统的客户信息有选择地进行集中,为信贷人员全面评估客户提供有用信息;及时度量信贷风险;量化绩效考核标准;增强业务部门信息管理的自主性;强化数据分析能力等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建立完善的信贷业务管理的决策支付系统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企业信贷管理模型,才能适应业务的发展和变化。并且该模型一般要满足:(1)面向客户。系统将客户科学分类,按性质分为集体客户和私人客户;按贷款及结算情况分为贷款型、存款型、结算型。并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贷款类客户属严密监管型,资料要求高;结算型客户是紧密追踪型,优质的客户必须充分主动挖掘,甚至上门主动推销产品;存款型客户大多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感情公关,配之以代收代付等服务,属于需求稳定型。(2)面向流程管理。这主要涉及信贷流程管理规范化的自动化。新的设计将以流程的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贷款申请、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后追踪、贷款收回、不良贷款管理等贷款业务操作流程的“无纸化”。(3)面向风险管理。一种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的诸如信贷风险分类管理等静态风险控制;另一种是如风险权重管理、信贷咨询、风险预警制度、客户信贷授信额度、最高风。(4)险限额制度等的动态风险控制。(5)面向管理决策。主要内容包括提供各种信贷精力的组合查询;对日均存款余额和收益率数据信息的纵深分析和深层次搜集功能;利用数据挖掘工具,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可能有污染的随机数据中提取隐含的、潜在有用的、事先不知道的信息和知识等。

通过信贷管理模型对客户基础数据以及整个流程数据进行深层分析,可以识别客户资信情况的关键指标,辨识价值客户和高贡献客户,可以从中挖掘也一些共性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有效支持决策部门进行相应信贷政策的制定,也便于营销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贷款推销活动等等。总之,信贷业务管理系统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归纳和推理,提示其间的相互关系、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起到辅助实际工作问题的求解、支持决策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金融信息管理范文2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1.当前中国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非常的活跃,各种各样的业务纷纷被推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金融市场,并呈现出以下的趋势和特点:

1.1理财业务成创新亮点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储蓄这种单一的方式,而是朝着收益更高的理财方式转变。这就使得各个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理财业务,并且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再加上外资银行的投入,使得理财业务更是热火朝天,各个银行花样百出,推出了大量的理财产品。

1.2金融机构同质化

当前国内存在着几种不同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之间原本有清晰的业务界限,各自负责自己的专业领域。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的发展,各个金融机构不断的推出新的金融产品,这使得它们之间原本清晰的界限逐渐的模糊,各个机构之间的业务存在很大的交叉,各个机构的业务都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1.3金融创新还需努力克服同质化问题

虽然我国的金融创新比较活跃,但是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各个机构之间相互的复制,导致金融创新中实际的新东西数量并不是很多,存在着大量的同质化的金融产品。

2.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风险,从而给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预防或者是消除这种风险,往往需要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对各种可能引起风险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大小,并且根据分析和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2.1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金融创新的发展,而金融创新的不断的发展,又使得金融风险管理不断的获得完善和发展,两者之间互相的促进。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的发展和繁荣,这使得各种风险因素也在不断的增多,这就需要通过金融风险的管理来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人们在金融市场中进行投资也迫切需要相关的手段来消除风险。很多金融机构通过不断的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来合理规避监管,而监管也随着金融创新而不断的完善,而金融机构为了逃避监管势必再次进行金融创新。

2.2金融创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金融行业本身就属于高风险的行业,人们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往往甘于冒各种风险。在金融市场中,有一方获得了收益,那么势必有一部分人获得了损失,各种收益和损失总量并没有变化。通过不断的进行金融创新一方面降低了微观方面的风险,但是从宏观方面看,风险只是被转移到风险偏好者身上,总的来说,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风险的总量并没有减少。

3.正确认识和评价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3.1金融创新带来的资产证券化加剧了金融风险

证券化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促进了金融商品的标准化,也为投资者防范风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然而,证券化仍容易产生许多问题。对于银行而言,能够证券化的资产首先是质量较好的资产,尽管它可以利用时间差将不良资产置换出去,但它也必须冒信誉受损的风险。对于人民银行等银行管理者,证券化也为其提出了许多挑战。首先,它使人民银行等管理当局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直接控制能力减弱,这必然影响到货币政策执行的效力。其次,证券化所产生的许多证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常常成为货币的代用品。这就打破了货币当局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形成一种货币竞争的局面。同时,人民银行难以对货币给出明确的界定,这也削弱了它控制货币的能力。

3.2投机市场的存在加大了风险破坏性

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金融市场的安全提供工具,但与避险相对应的还有大量投机行为的存在。因为如果没有投机者,避险者就无法将风险转移出去。衍生产品市场的出现,为客户提供了进行投机和避险的场所。而衍生产品具有的高流动性和杠杆作用,使得这个市场具有极大的波动性和破坏性。因为一旦投机失败成为大多数进入者的结局,则不仅避险功能无从谈起,而且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冲击和破坏性更是常规的金融业务所无法比拟的。

3.3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同质化,加剧了金融机构间的竞争,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激烈的竞争迫使各金融机构不得不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这又导致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和自由化进程加深后,外资可能大量流入,这对一国的汇率及银行的流动性造成影响,此外,一些金融创新工具能把本该属于本国的经营或投资风险,通过风险输出影响全球资本市场,这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美国的次货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之大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4.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积极推进金融创新

4.1加强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自我风险管理

首先,金融主体要明确金融创新工作对金融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各种可能存在的影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通过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金融危机已经为金融创新敲响了警钟,在金融机构实施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要对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金融创新当中。其次,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创新工作时要根据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以及风险预测评估指标体系,对金融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科学度量,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此外,金融机构在针对业务内容、金融产品种类进行创新时,要对金融市场的各种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分析,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应在遵循金融市场发展的规律与原则的基础上,有条不紊的进行。

4.2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仅靠本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已不足以维持经济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而需要各有关国家在防范、遏制经济、金融风险方面进行国际合作。

4.3在金融创新的路径上设好防火墙

金融创新的路径大致有三条,即金融产品、机构和制度创新。由此要防止金融风险向危机的过渡还须做到:从金融产品创新来看,应该以优质资产来衍生出新产品,不良资产始终只能作为补充。同时,处于创新初级阶段的我国,更不能追求过于复杂的金融技术,而先要创新出各种债权和股权类基础产品,避免好高骛远的发展。

5.总结

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不断的进行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金融产品,活跃了金融市场。但是在金融创新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好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有效地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自身在金融创新的同时能够高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信息管理范文3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金融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从生产到消费,从积累到流通,货币、银行、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和金融中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近些年,科技发展迅速,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金融交易途径逐渐增多,交易资金增大,但是金融管理松懈,金融体制落后,阻碍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入21世纪,我国着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诸多问题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切都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迈上了前所未有的新台阶。自世界金融危机以后,金融信贷风险不断增加,信贷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研究人员面临的主要课题。从金融的主要业务——银行业务来看,国际银行和各国银行的管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金融结构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管理。20世纪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方法的革命性变革。近些年,各国相继出台了各种金融类协议,建立多种金融发展模型,例如“两层法”,即在要求大多数金融机构服从其协议规定的简单的标准法的同时,允许一些特定的具备高级研究能力的国际性商业银行使用自己开发的内部模型。就我国银行行业来说,信贷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重要低于国外的信贷资产比重,降低了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加了我国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紧迫性。金融危机之后,金融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条令,但存在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这些都需要我们增加投入,加大研究力度。

二、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信贷行业和领域集中

我国的金融信贷行业主要集中在银行产业。当下房地产、生产制造业及基础建设等的资金投入增多,吸引了大部分来自银行的信贷资金,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价格高企的预期并没有在严格的宏观调控下回归到合理水平。根据获得的数据来看,我国信贷风险暴露周期与信贷业务运作周期相当,金融信贷风险危机处于爆发前期,若房地产市场出现商业转机,容易激发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增加。由于金融行业比较集中,使得其在风险管理上出现不平衡现象,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二)不能正确估计信贷风险概率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虽然银行对客户的评判级别很多,但是银行对信贷客户的信用级别评判方法不严格,造成银行对客户违约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缺乏精确的计算。一旦出现问题,风险爆发,不但会使银行遭受重大损失,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体制运行,金融环境波动扩大,经济损失增加。

(三)质押贷款中对于质押物的估值相对较高

目前在中国金融信贷中,质押贷款是较常见的风险抵押形式。由于抵押物价值的估价时间短,并且它的价值受到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抵押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会影响信贷的准确性。2007年上半年我国股权证券市场处在高位运行,很多贷款企业以股票股权等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由于股票市场时刻在波动着,在后期,股票价格出现回落,陷入低谷,使得在金融信贷行业中以股票作抵押的组织产生了很大风险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金融信贷风险管理中,质押物评估环节薄弱,使信贷行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四)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流程等不完善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下,金融信贷风险管理分割现象严重,整个信贷风险管理的环节、流程得不到有效衔接和梳理,信贷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流程不完善,造成信贷机构对风险无法作出系统的估量。特别是缺乏独立且完善的风险报告系统,造成信贷机构的管理者无法把握信贷风险状况,难以掌握准确的信贷数据,不能有效地面对信贷市场环境的变化。另外,我国信贷机构信息化管理出现相对较晚,没有完善的智能分析数据库,成熟的专家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也比较缺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信贷业的发展。

三、改善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的有力措施

不断加大的金融信贷风险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大的隐患,阻碍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怎样解决金融信贷风险问题,将信贷机构的损失降到最低是目前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提高盈利水平、增强内部积累能力

为了提高我国金融信贷行业的利益水平,我国的金融信贷机构应提供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增加资金来源渠道,扩大盈利空间,走资本自我积累道路,提高资金储存量。具体来讲,信贷机构风险管理者首先要调整金融资金结构,降低风险资金投入量,改变现在信贷风险管理中资金利用的单一性,改变信贷集中现象;其次,在管理中要大力开设中间业务,减少信贷风险资金的投入量,在一定情况下,减小信贷资金规模,使资本充足率回升到合理水平。

(二)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

在社会经济逐渐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增加国家资金储备量,在我国可以考虑开设多个股票源,建立开放的多元股权结构,为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提供通道。在我国,民间资本规模占据全国资金比例较大,由于投融资体制不顺畅,绝大部分沉淀在银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合理利用这些资金,或将一部分资金转为金融行业的股票,可以大大增加金融行业的资金利用率。

(三)建立合理的质押物评估机构

当前信贷机构对质押物的评估偏高,并且有较大部分是以股票的形式进行抵押,这些物质存在不确定性,受到股票市场的影响很大,信贷机构不能精确对风险进行估量,造成金融性信贷机构不可挽回的损失。建立合理的质押物质评估机构,能有效判断抵押物质的价值,评定信贷风险等级,为领导层做出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金融信息管理范文4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的金融市场处在一个比较活跃的阶段,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理财业务创新亮点

随着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理财观念也不再是简单的储蓄,而是朝着收益更加明显的新的理财方向转变。目前各个银行相继推出种类繁多的理财项目,彼此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再加上外资银行的推波助澜,整个理财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二)金融机构同质化严重

目前我国存在着几种典型的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基金、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过去这些业务相互之间划分得相当明确,各自负责不同的领域。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新产品不断被推出,使原本清楚的界限逐渐模糊,各个机构的业务相互交叉,每个机构的业务都在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三)做好克服同质化问题的工作

尽管现在金融行业做得风声水起,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做得还远远不够。各个机构之间常常相互模仿,简单复制,导致我们的市场尽管在量上相当充足,但是产品种类相对趋同。

(四)过度关注理财产品创新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手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闲置资金,金融行业敏感地抓住了这个契机,研发出了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供人们理财之用。对其他金融产品的发展重视力度不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五)金融创新界限模糊

金融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和衍生,线上与线下、机构与机构之间没有了明显的界限。为应对这种发展趋势,金融行业需要调整自己的格局,传统的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金融市场上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对市场及企业的危害将是不可估计的。为了有效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或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就需要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对可能引起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金融创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金融行业风险较高,人们为了获得较大的利润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风险。在金融市场上,有人得就有人失,得失的总量是相同的,只不过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把一方的风险转嫁到另一方身上。

(二)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相互促进

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金融产品不断获得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金融风险的管理工作在方法上和内容上不断得到补充。金融市场越是繁荣发展,它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就越多、越复杂,所以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来确保市场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一些机构用新产品来规避原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监管的水平也随着产品的丰富得到发展,这时就会产生一个循环,金融机构会选择再次推出新产品来规避风险。

三、深入了解金融风险很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金融风险随着资产的证券化而不断加剧

证券化使资产的流动性得到提高,促进了金融商品的标准化,与此同时还为投资者预防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尽管如此,证券化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忽视,以银行为例,良好的资产被证券化,并利用时间差将不良的资产置换出去,但它必须承担相应的信誉风险。

(二)风险的破坏性在投机市场的影响下被增大

金融市场上往往存在着很多的投机现象,尽管投机者可以帮助一些人成功地转移风险,但是必然有一方要来承受这个风险。这种投机的行为会对市场的自由稳定产生很大的破坏性,主要是由于投机活动如果不能顺利地进行,不仅不能规避风险,对于市场来说也会产生巨大的损失。

(三)经营风险随着产品创新而增加

金融机构之间不断关注彼此的动态,在一方推出新的产品时,其他的机构也会推出类似的产品,从而增加了机构之间的竞争力度。这种竞争对金融机构而言是巨大的挑战,盈利性低,风险又大,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机构产生致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外资大量流入,使得本国的经营范围内的风险被输出,从而影响到全球的资本市场,使得金融体系变得脆弱。

四、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水平推进金融创新的对策

(一)加强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自我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作为金融主体,当金融危机爆发后它们是难以估计其将要产生的影响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金融创新,在开展金融创新时,首先要对金融风险有一个合理的预估,做到将风险意识与金融创新相结合,并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有序的防范措施。需要注意的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需要严格遵守市场发展的规律,建立在对市场充分全面的调查的基础上,从而达到促进市场发展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立足于自身的处境,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金融风险不仅仅来自于市场环境,更受到金融机构自身内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重视自我管理,严于自律,在思想上要用一分为二的态度看待金融的创新。一方面,金融创新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也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金融创新不能冒进,要不断地分析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防患未然。在制度上,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自身的目标定位,不断地探索适合自己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一套机制,充分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对金融市场的重视程度。当代时代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与其他的行业结合,没有一个行业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我们当代的金融机构必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与金融领域的结合,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进行自身的环境管理时,要对外部环境予以高度的重视,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分析其中的规律,使决策更加科学。

(二)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发展,我们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因此,一旦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稳定地发展并且对金融风险不能有效防范时,各个国家都要在防范、遏制经济、金融风险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在世界金融高度融合的条件下,我们仅靠自身掌握的技术是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的,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显得很有必要。

具体来说,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合作:

1.中国可以与国外政府签订相关合作监管的协议。主动参与国际上权威的兼容监管组织,在照顾本国市场的前提下,重视其他国家可能对本国市场产生的冲击。

2.激励与监督。对金融创新的监督通常采取的手段是激励和监管。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来促进企业创新,并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奖励制度,采用合理的计量标准,对优秀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的奖励。结合历史经验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风险监测标准,及时发现风险,降低风险的破坏,引导企业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3.关注混营经营背后的风险。混营经营是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潮流趋势,在经营的过程中要遵循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避免风险的产生。在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要结合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情况、创新能力以及市场需求,在创新的过程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突出产品和服务的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在金融创新的路径上设好防火墙

在金融创新的问题上,首先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快改革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时下的发展趋势不要过分追求高难度、复杂化的产品,要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加大力度做出优质的产品,充分利用优质资产,并以不良资产作为补充。

(四)重视金融产品创新的针对性

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是有效规避金融风险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紧跟金融现展趋势的做法。

1.金融服务方面。参考使用金融产品的客户的特征,为这些客户打造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以个性化的服务去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2.信贷风险方面。保证信贷资格审查的严密性,严格按照我国的信贷程序开展信贷工作,保障资金的安全,提高金融机构的防风险能力。

(五)增强风险控制意识

在如今的金融产品快速更迭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对人才、资源信息的运用。不断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成立风险控制团队,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对组织内部的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更新人才队伍,拓展员工视野,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经营过程中会遭遇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经营风险肯定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滋生,所以金融机构需要强调金融风险的破坏性,强化员工防控风险的意识,在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大监管力度。金融机构也需要制定风险评价体系,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不管是金融创新还是风险管理,仅仅采用一种方法来降低或者削弱风险是不现实的,多方参与、共同协作是金融风险未来管理的必然趋势。风险防范意识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发现潜在风险,以此保证金融创新的安全。

五、结语

金融信息管理范文5

1.每家机构设置一个经办人,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

人民银行为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络,高效、保质地配合完成金融机构信息管理工作,建立金融机构信息管理联系人制度。经办人姓名及联系电话为2013年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新增信息项。(1)人民银行总行提出的要求是“每一个机构对应一个经办人员,不要统一填写为金融机构总部或某地区分行经办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人民银行与辖内所有金融机构网点联系,显然存在很大难度,特别是在经办人经常变动时,更是没有实际意义。(2)对于经办人电话,人民银行总行规定为移动电话号码。但有的经办人存在岗位调动情况,调动后就不再负责此项工作。

2.前十大出资人的经济成分模棱两可

为深入掌握法人金融机构融资情况,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要求该类金融机构提供主要出资人类型、经济成分、出资金额和出资占比等信息。在法人金融机构前十大出资人情况方面,信息验证工作要求选择出资人各自经济成分,而并非出资人在本机构内相对于其他出资人的经济成份,但是金融机构经办人员对此模糊不清,特别是出资人为股份制企业或公司时,经办人员对出资企业或公司的股份情况并不了解。

3.机构状态无“临时停业”

机构状态反映了金融机构即时经营状态,人民银行可以全面掌握金融机构状态变更情况,并就变更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目前机构状态有正常、清算和撤销,并未包括因机构迁址、装修或内部整顿等造成的临时停业,而实际工作中又会存在这种情况,造成机构状态不好确定。

4.邮编和电子邮件等同“鸡肋”

为保证中国金融行业机构名录库中机构信息的完整性,同时为提高同金融机构纸质信件或电子文档传递速度和准确性,设置此信息项。但机构邮编和电子邮件在金融机构信息中是非基本信息项,在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也不是必填项,特别是电子邮件在申请表上是选填项。有些金融机构在填写机构邮编时,如果统一填写地市邮编,理论上也无可厚非。另外,地市级金融机构没有互联网官方网站,机构内部对互联网应用的管理十分严格,互联网邮箱更是等同虚设。

5.乡镇级机构地址验证存在不确定性

机构地址是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的基本信息项,机构地址的确定便于人民银行宏观上准确掌握全国范围内各类金融机构在各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及变动情况,同时也可保证中国金融行业机构名录库中机构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些金融机构特别是县级农商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在乡镇有大量网点。(1)乡镇道路没有明确的路名及路牌,证照地址与地方政府的规范地址不太一致,但实际是相同的地点。比如睢宁农商行黄圩支行,原地址为睢宁县黄圩大街,规范后地址为睢宁县官山黄圩村南北街东侧。又如睢宁农商行沙集支行,原地址为睢宁县沙集镇大街,规范后为睢宁县沙集镇沙集村府前路南侧。(2)行政区划发生变化造成最基层网点工作人员对机构归属模糊不清。如邮政储蓄银行太山营业所地址为铜山区太山大许镇太山街,在电话回访检查中,发现工作人员对太山和大许两者归属模棱两可。又如邮政储蓄银行新河营业所地址为铜山区汉王镇新河矿区,在电话回访检查中,工作人员表示本地居民身份证更换后显示的为泉山区新河矿,但是汉王镇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铜山区。

二、解决信息验证相关问题的建议

1.机构负责人先变后报

针对上述提到的机构负责人流动性现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人性化操作。(1)在所辖网点负责人集中轮岗变动时,由市级分行统一提供负责人变动汇总表,并附上资料完整、真实、有效的承诺书,同时加盖市级分行公章。(2)既然机构新负责人已经确定,建议信息验证时可将新负责人录入系统,等机构负责人取得相关资格并且机构金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更新后,再向人民银行提供相关材料进行报备。

2.统一经办人及联系电话

(1)“一对一”总会优于“一对多”的联系方式,因此为便于开展相关工作,基层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总部或市级分行经办人保持联系即可,并由此经办人统一完成其所辖机构信息验证、报备材料等金融机构信息管理工作。(2)金融机构就编码工作一般安排人力资源或科技部门负责,即便经办人岗位或部门调动,相关工作依然会交接给本部门内员工,因此建议经办人联系方式为部门固定电话。

3.规范出资人经济成份

在前十大出资人情况中,去掉经济成份一项,保留出资人、出资金额和出资比例,金融机构经办人员只需确定该法人金融机构所属的控股方式即可,不再考虑各出资人的控股方式。

4.增加“临时停业”状态

机构状态可增加“临时停业”一项,并要求金融机构在“临时停业”开始和结束的七个工作日内,均需提交相关材料进行机构状态变更。

5.规范机构邮编邮件要求

将机构电子邮件项目去掉或者只要求地市分行级机构提供邮箱即可。将机构邮编作为必填项,并要求填写准确的所属区划的邮编,不可统一填写地市邮编。

6.保证乡(镇)级机构地址尽量准确

金融信息管理范文6

面对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呈现了“数据集中化、业务综合化、管理扁平化、决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在现代化商业银行中与市场、资金、人才并列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银行对外服务的基础和正确决策的前提。能否拥有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银行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银行信息管理涉及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提供等工作进程。其中,信息的存储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这里,笔者在对银行信息存储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策略,阐述银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具体实现,旨在探求新形势下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向。

信息存储现状

近几年,各银行都逐步意识到信息存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逐步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纷纷建立起以企业级存储设备为基础的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 解决方案,配套以磁带库设备以及集中备份管理软件来满足业务系统对于存储容量和性能的需求。

以某典型银行为例,目前建有两个各自独立的SAN存储网络。其中,围绕EMC DMX800高端存储服务器配置光纤磁盘建立SAN,供个人信贷业务系统、银行业务系统、特色业务系统以及业务数据分析决策与支持系统等10余个主要业务系统使用; 围绕EMC CX600中端服务器配置光纤磁盘的SAN用于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系统、ATM业务系统以及银行内部邮件、OA及人事管理系统使用(系统架构如图1)。

图1 原来的存储架构图

应该说,基于光纤磁盘的SAN存储系统的应用极大地缓解了长期困扰银行系统的存储容量和I/O性能等方面的困境。但是,随着应用系统投产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类似业务数据分析决策与支持系统等典型数据仓库应用的不断深入,这种存储方式在具体应用中也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

1. 数据分析决策与支持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存储系统的扩展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业务系统多年运行,积累了TB级的历史数据,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了使得这些数据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各个行业都在着手建立数据分析决策与支持系统。这是数据仓库建设的典型应用,其实现的首要条件是要解决庞大的历史数据存放的问题,而原来的数据存放依靠增加光纤通道磁盘驱动器来实现。考虑到光纤通道磁盘驱动器价格昂贵,需不断投入,成本巨大,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2. 内外部监管和信息审计对数据归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随着银行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系统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监管前所未有的压力。频繁的信息审计、账务调查要求银行具有快速提供历史归档数据的能力。而银行系统以前采用的数据归档方式都是通过将数据备份到磁带、光盘等实现的。由于这种备份一般都是基于数据库,数据恢复需要在相同OS和DB环境下才可实现,条件苛刻,恢复效率也比较低下。

3. 相对独立的存储网络不便于存储系统带宽、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与管理。传统的“烟囱式”各自独立的存储网络构架已无法满足业务系统快速增长和快速变化的需求。存储网络的相互隔离给银行系统现有IT环境带来了很多潜在问题,例如数据迁移问题、数据共享问题、存储空间动态分配与扩展问题以及存储管理成本问题。

引入ILM的理念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对原存储架构进行重新规划,“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引入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ILM-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信息管理策略,它把信息随时间变化的各个阶段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采用不同的技术、策略和资源对其进行存储和管理。ILM的出发点是所有信息并非生而平等这样一个简单事实(例如,今天的紧急电子邮件比去年的员工备忘录更为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价值不断变化。紧急电子邮件可能会成为法律调查的一个关键因素,或者只会对您的存储基础结构造成更多数据拥塞。因为信息对于企业来说其价值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为信息提供不同级别的可存取性和保护,这就是ILM的要旨。在信息存储管理中,ILM一般将信息划分为在线数据、近线数据和离线数据。

那么如何在银行存储解决方案中实现ILM? 这里仍以上述银行为例。近期,该银行正在根据ILM的要求实施存储改造,新的存储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经过改造后的新存储架构图

该改造方案中,新增的设备有DMX2000存储服务器和网络存储(Network Area Storage,NAS)管理服务器NS500G,对原有CX600存储服务器新增SATA硬盘。其中,DMX2000存储服务器和原DMX800存储服务器共同构成核心存储环境,围绕CX600存储服务器构建次级存储环境,应用NS500G实现NAS。包含的软件和服务有: ECC存储管理软件、PowerPath通道负载均衡软件等,包含的服务有数据迁移服务、产品安装服务、SAN网络设计服务、NAS文件设计服务、通道负载均衡设计安装服务等。

整个存储环境构建以四台存储交换机为依托,其中两个32换机用于核心存储环境构建,互为冗余; 两个16换机用于次级存储环境构建,也实现相互冗余。各存储设备、主机系统接入SAN都采用双线方式,实现通道负载均衡和线路备份。

在具体应用策略上,整个存储环境划分为核心存储环境、次级存储环境和离线存储环境三个主要区域。其中,核心存储环境用于实现对关键业务系统,包括个贷、、ATM、委贷和业务数据分析等在线数据的存储。次级存储环境一方面用于实现次关键业务系统如OA、邮件等系统在现数据的存储。另一方面用于实现对全部业务系统的近线数据的存储。离线存储环境采用原有STK L180带库和集中备份软件,以实现对数据的日常备份和归档。

该方案除继承原SAN的高可靠性、高效性、高可用性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

1. 实现业务数据的分级存储架构,体现数据的生命周期。该方案以成熟和稳定的技术实现分级(在线、近线、离线)存储架构,关键业务系统和次关键业务系统的在线数据采用光纤磁盘驱动器作为存储介质,近线数据采用价格更低廉、性能可接受的SATA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在确保诸如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海量数据存放需求的同时,减少总体存储的投资成本,优化总体存储的性能、容量和网络利用率,同时满足数据安全、稳定、高效的迁移与共享。

2. 实现统一的、开放的、灵活的存储系统,更好地应对未来快速变化的需求。该方案实现了对原有分散的存储局域网络的信息整合,提供给业务系统以统一的、透明的访问存储系统中的数据的方式; 实现了对多种异构平台主机系统的透明接入,满足应用系统不断增长的需要。随着交换机层面存储虚拟化技术的不断成熟,还可以完全实现对异构存储设备的无缝接入,以满足未来存储系统的扩展需要,提高系统的投资保护,提升存储系统服务响应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