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再生资源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再生资源市场前景

再生资源市场前景范文1

摘 要:再生资源利用是缓解我国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市场化的角度,提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的构想,为科学发展我国的资源再生产业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市场化道路

中图分类号:F06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4-0022-02

1 引 言

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约束。研究表明,每回收利用1万t废钢铁,可出钢8500t,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t,节能0.4万t标准煤;每利用1万t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t,节约木材3万m3,节约能源1万t。可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缓解我国资源危机、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资源安全战略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巨大潜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探索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机制,为资源再生产业打造一个市场化的平台,是资源再生产业得以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就应该成为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当务之急。

2 发达国家的资源再生产业

一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2.1 政策导向是资源再生产业发展关键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资源再生问题,政府不但在政策上对资源再生给予正确引导,制定鼓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而且在财政上也给予直接支持。

2.2 产业化政策和配套的产业布局是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平台

西方国家政府运用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市场化手段,构建产业化发展体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为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空间。

2.3 健全的法律规范是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保障

西方国家资源再生的相关法律、规范比较完善,已经形成标准化和系列化,同时辅以必要的量化措施,可操作性非常强。

2.4 回收再生资源的五个体系构成

根据大量的资料分析与总结,西方国家的逆向渠道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以下5个体系构成 :制造商一体化体系负责收集大量的可用材料,减轻制造商对原生材料的依赖;废弃物转运体系负责通过和政府合作,优先获得规模、稳定的物资来源,保证持续获取大量稳定的可回收利用废弃物;处理――加工商体系拥有专业的处理、加工、运输设备,对废弃物进行收集、分解、加工,使之达到工业标准的要求;零售――批发商体系的职能是完成分销任务,消费者在这样的体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把“产品”带给渠道成员后换回押金;临时性体系不定期地收集可回收利用物资,卖给永久性的渠道成员。这些组织的活动具有间断性,是消费者和买方的中介。

可以看出,各个体系是把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资与最终市场的物资需求联结起来的纽带,体现了市场的整合与调节。该体系能否正常运行,不仅取决于该体系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还取决于再生物资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性,即再生物资的回收利用必须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市场化的有效渠道。

2.5 资源再生的四个基本条件

事实上,资源再生的过程是一个循环流动的渠道体系,上述体系从对再生资源进行初步收集、分解和分类开始,到与工业企业进行市场交易并为工业企业重新利用,其本质就是市场体系的运作,其运转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具备回收物资的高效处理技术、有可利用的物资或产品存在、有产品收购商和制造商、有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因此,建立资源再生体系,必须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从资源需求的层面考虑目标市场的性质、分销物资的类型及相应的处理要求、渠道成员作用及整个企业的赢利能力。

3 我国的资源再生产业

.1 我国经济再生体系的三个层次

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的出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在我国已经受到极大的重视。当前,我国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回收网络、市场集散交易和综合利用处理3个层次组成:回收网络负责回收可再生资源并进行简单分类、整理,以便企业利用或进入集散交易中心;集散交易中心网络接收回收网络回收的再生资源,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拣、整理、加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方便资源利用企业采购利用;综合利用处理网络重点利用高新技术对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再生资源产业群,使再生资源行业产业化。上述资源再生利用体系在我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企业,建立了一些大型废旧物资配送交易中心和省级再生资源加工园,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资源约束矛盾。但是,我国的资源再生产业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制约了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良性发展。

3.2 资源再生产业的缺失

第一,缺乏健全的管理法规和行业标准。虽然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确立了产业基本规范和法律框架。但比较西方国家,我们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甚完善,缺乏必要的操作层面的制度、办法,致使再生资源市场秩序混乱。第二,资源回收企业规模小,资源流失严重。我国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足50人的小型企业占相当比例。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有限,再生资源流失严重,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第三,行业技术进步缓慢,与国外同行业差距较大。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我国资源再生行业技术普遍落后,大多数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工艺流程落后,缺乏深加工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

第四,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资源整合能力弱,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第一,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一个相对具体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规划,因此产业发展缺乏实质性的产业化政策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布局。直接影响资源再生企业的规模化,行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无法发挥行业整合优势,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第二,行业管理缺乏市场化手段,无法发挥市场的潜力。我国在市场定价、企业融资、企业资格认定、税收政策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市场化手段,导致资源再生企业鱼龙混杂、群雄割据、各自为战,甚至为争夺资源或市场进行恶性竞争;企业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缺乏融资渠道,企业规模难以扩张,行业技术进展缓慢。第三,由于缺乏市场机制,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难以顺利实现,再生资源产业调整经营结构、资产结构、人员结构和发展战略都缺乏必要的基础,产业的发展潜力受到极大限制。

4 资源再生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

4.1 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有关统计表明全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产值可以达到每年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达到1100亿美元,日本350亿美元,而我国仅为200亿美元。与此同时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是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美元,如何将这些庞大的资源迅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资源,为其构筑一条高效的转化渠道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既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显示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因此,为了更加有效的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缓解我国当前的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市场化发展道路。

4.2 开展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

对比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现状,分析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比较优势,找到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从制度建设、社会观念和技术角度确定适合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模式。

4.3研究资源再生产业发的市场化发展方式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市场结构、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配套产业为切入点,研究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方式,分析其产业辐射与带动能力,确立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为决策提供数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持。

4.4 明确保障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产业化政策

对比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结合我国资源安全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依照市场化的发展模式,

从产业布局、运行模式、产业技术、成本效益、产业链ぬ酢⑴涮咨枋┑确矫嫒胧郑研究市场化手段和方法,提出市场化对策,明确提出保障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产业化政策。

参考文献:

[1] 王干.论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J].现代法学,2006,26(7):167~173.

[2] 黎建新,刘仁.构建逆向渠道:适应循环经济的渠道策略[J].生态经济,2006(10):7~10.

[3] 陆辉.对建立和实施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思考[J].经济师,2008(1):50~51.

[4] 周宏春,刘燕华,等,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5] 王嗣俊等译.环境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44~269.

[6] 周宏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7(8).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Model of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ial

of China from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Deng Guangjun

(Bnsiness Couege.HBUT,Wuhan 430079,China)

再生资源市场前景范文2

市场拐点:高污染地板产品曝光,迫使消费者改变选择

近日,上海市工商局公布了近期对本市部分建材超市、专业或综合市场等建材类商品的专项检查和质量监测结果。经检测,有32个批次商品不合格。其中,陶瓷砖9个批次,涂料6个批次,人造板及其制品8个批次,地毯9个批次。上海九星批发市场、百安居家居有限公司等多家经销市场均上了销售不合格建材商品的“黑榜”。如此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为中国建材市场敲响了警钟,它将迫使消费者改变选择,促使消费者更理智地选择绿色环保的建材产品。在追求环保地碳的时代,高污染的建材产品,市场生存将越来越小。

而这样的消费潮流,为绿色环保的竹地板产品将越来越受消费者亲睐。纵观整个地板市场,竹地板采用天然原竹为材料,绿色环保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甲醛的释放量很低。近日深圳地板市场就出现的一个高端竹地板新品牌——康麦森,以高密度重竹产品主攻高端市场,一改以往大家对竹地板的观念。根据实地了解,这个竹地板品牌的产品非常注重环保健康的特性,涂料和油漆都是采用国外进口高性能环保产品。它的甲醛释放量低于0.35g/ml,这对于人体的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对儿童也不会产生健康隐患。高品质的环保型竹地板市场启动,对接了市场消费潮流,这昭示着中国竹地板市场消费的拐点即将到来。

产品拐点:高密度重竹产品出现,改变竹地板劣势地位

过去竹地板因为产品性能不稳定,适用性比较差,在北方暖气房里产品易裂、易变形,所以在国内市场一直比较小,出于细分市场。但是随着重竹地板的出现,提升了竹地板产品各方面技术和性能,产品更加稳定、耐用、适用面广,使之可以超越了普通竹地板,从而一改竹地板的劣势地位,使得重竹地板的性能已经与实木地板不相上下,甚至超越实木地板。

高密度重竹与普通竹地板相比优越性明显,采用可再生资源毛竹为原料,替代以木材为原料的传统生产方式,毛竹的利用率高达90%以上,是传统生产方式的原料利用率的2倍以上,既可持续生产,又有效地保护环境。该产品密度高达1200kg/m3,是普通竹木地板的1.6倍以上,硬度高、强度大,冲击韧性高。因此具有密度大,强度高,耐冲击,耐磨损等特点。该产品具有耐吸水、不变形等优点,据测定24小时吸水厚度膨胀率仅为0.4%,这远远优于≤2.0%的欧洲标准。该产品游离甲醛释放量在0.4mg/L以下,已达到欧美绿色标准要求,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产品。

另外品牌企业更卓越的技术合作,也推动了整个竹地板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比如康麦森高密度重竹地板,就是一个经由马来西亚及中国两国专业机构和研究人员共同开发的产品,它充分发挥竹子高密度的特点,把竹子隔热、防潮、隔音、不易腐蚀的特点,提炼成具有防火、防虫、防水的高端技术,从而将中国竹地板应用上升到更高的层面,缔造出高密度重竹地板。随着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促使了高密度重竹产品的性能提升,更带动了整个竹地板市场的发展。

品牌拐点:高毛利品牌经营开始,市场开始品牌化操作

竹地板要想改变在市场中的地位,必须改变品类的毛利结构,由于过去竹地板是出口产品,所以大多数企业习惯采用低毛利的方式炒作市场,这很难引起市场及渠道关注,无法吸引渠道和资本的市场热情,也就不能推动整个中国竹地板市场的发展。竹地板企业要想改变行业现状,就必须采用高毛利的炒作方式,做足文章,将竹地板的品味和生活感觉土层现出来。

普通行业的毛利率一般是40%以上,木地板行业的毛利30%以上,而国内竹地板的毛利率不过是20%,企业一投入市场,基本上没有钱可作品牌,按照通行的物流费用5-8%,市场推广的费用是8-10%,销售费用及经销商年终反利15-20%,企业基本上做推广就要亏钱,没有推广市场就很难引导消费,所以竹地板一直处于低档的市场尴尬局面,而采用高毛利之后,竹地板市场才有可能改变这种品牌化经营的尴尬局面。

企业只有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及利润结构,适应市场化竞争环境,进行品牌化的运作,采用高毛利的操作手法,市场才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如果不能够专门经营理念和思路,那么企业就很难完成品牌化的改造,也无法推动市场发展和进步。那么市场的拐点就很难到来。

文化拐点:高关注社会发展潮流,推动地板业市场变革

1、低碳社会潮流给竹地板带来流行基础

2008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达成一个包括减少森林退化等措施的应对气候变暖的全球协议。2009年12月,中国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承诺,到2020年中国减排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21世纪是一个环保低碳的世纪,环保低碳消费已经成为影响未来的消费潮流,人类从治理污染到节俭能源,世界正在朝着绿色健康前行,消费潮流也已从奢华变得理性。在低碳环保潮流驱使的家居生活主张下,对于木材的需求与铺张,已然成为与未来趋势不融合的生活,消费者也正在摒弃那些浪费林木的消费,而开始选择绿色环保的再生资源,以践行社会责任。这对于采用可再生资源的竹地板来说,绿色环保,天然健康,正好符合时代的趋势。对于国内竹地板来说,具备了市场前景的优势,是一个借势发展的转变好时机。

2、东方文化觉醒给竹地板带来文化基础

再生资源市场前景范文3

1 概述

煤炭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煤炭给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保障,但煤炭利用带来的污染问题却日趋严峻,以雾霾问题为代表,煤炭利用的清洁化已刻不容缓,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供应的70%以上,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度减少煤炭使用量,而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才是解决当前空气污染问题的关键。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在我国已经比较成熟,但我国煤炭清洁利用的总体状况仍然不够理想。技术的广泛利用不仅牵涉到技术创新的问题,也牵涉到既有技术的推广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上构建一套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煤炭加工和利用的清洁化。

低排放、低消耗的新型工业化已经倡导了二十年,煤炭利用的清洁化也早就成为目标,但日趋严峻的空气污染证明从全国范围而言,清洁利用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任重道远,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很多。比如:煤炭产业和产煤区域发展的利益、经济快速增长的能源安全、低成本的电力供应、易获得且低成本的工业要素、煤炭高消耗型区域的工业经济效益、高成本的清洁利用技术,等等,这些都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创新与推广的阻滞因素。煤炭清洁利用不仅涉及企业巨大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和制度创新,更需要政府从财税、政策、制度多方面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把企业的清洁利用行为放在整个煤炭资源利用的全面战略以及相对应的价值准则中考察,才能构建起煤炭清洁利用的政策制度体系。

2 资源利用的多维价值准则与煤炭利用的清洁化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需要遵循一系列重大的价值准则,必须从这些价值准则中厘清煤炭清洁利用的动力因素与阻力因素,探寻如何实现清洁利用准则与其它利用准则的有机统一,进而寻找清洁利用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激励约束机制。我们试图从清洁利用、发展、公平三个方面十个维度探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准则,见表1。

2.1 基于清洁利用的价值准则

2.1.1 生态开采。生态开采价值准则要求煤炭在采掘环节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避免对森林、草场、耕地、水体的污染,提高煤炭的回采率。

2.1.2 污染物低排放。在煤炭加工利用的过程中,要减少在洗煤、炼焦、炼钢、火电行业等产生的废水、废渣、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降低对空气、水体、土壤的污染,要降低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尤其以粉尘和二氧化硫为代表的空气污染物。污染物的低排放要求企业通过清洁技术的创新和清洁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包括在使用过程中间环节的控制和末端的治理,在中间环节要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污染物产生的比率,在末端治理环节要建设脱硫脱尘等设施,这些需要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降低企业内部污染治理的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2.1.3 环境支付。在煤炭加工利用的过程中,炼焦、炼钢、火电行业等产生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有负的外部效应,对这些企业和行业,需要实现与排放一致的环境支付成本,实现负外部效应的内部化,可通过设计对煤炭利用的污染物排放交易机制来控制总体污染,也可通过直接的税收机制内部化污染效应,需要对煤炭的下游产业进行有效的设计,可在煤炭价格中植入污染税,利用污染税发展替代清洁能源,或者为下游企业的脱硫除尘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应当通过有效的税收约束机制限制煤炭的粗放式利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企业加快先进降耗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

2.2 基于发展的价值准则

2.2.1 为增长提供生产要素。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评价煤炭定价机制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现有价格机制能否给煤炭供给方提供强大的激励机制,以满足持续增加的需求。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供给的第一大来源,特别是在我国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相对缺乏的资源条件下,煤炭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保障,在过去和将来相当一段时期,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根据BP2013年世界能源统计,2012年我国煤炭资源的消耗约18.25亿吨石油当量,占全球煤炭资源消耗的47.5%,而同期我国石油的消耗仅仅占全球的5%,煤炭在我国能源的贡献中具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因此煤炭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目标是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经济可持续增长要求煤炭的使用成本相对稳定、供需相对平衡。从未来煤炭资源的供需平衡关系来看,随着煤炭深加工以及能源需求的巨大潜力,煤炭供需紧平衡的格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还将持续存在,煤炭减量化使用目标很难实现,这将使煤炭清洁利用面临巨大的压力。

2.2.2 可持续利用。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日益面临可耗竭性的制约,必须从未来长期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实现煤炭资源的节约利用、循环利用和替代利用。煤炭价格不仅要体现其生产成本,还要体现其稀缺价值,不仅要体现其对当代人的价值,还要体现其对后代人的价值,当代人的使用会产生基于未来使用的机会成本。从煤炭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来看,需要实现对煤炭的高效率使用和减量化使用,降低企业单位产值煤耗。

煤炭作为不可再生性资源从长期看必然面临替代利用的问题,从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煤炭的替代利用逐渐迫切,目前,大多数替代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与煤炭相比,仍然会呈现成本高、价格高、相关配套产业与下游产业不成熟等等因素。新能源产业发展进程与国家的煤炭产业政策有很强的相关性,实现煤炭利用的清洁化无疑会提高煤炭的利用成本,也相对提高了替代能源的相对效益,政府明确的煤炭清洁利用目标能提高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提高投资预期效益。

2.2.3 市场配置。煤炭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高效率利用的前提是高效率的配置,市场是实现高效率配置的平台,市场配置要求建立系统的交易制度,包括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公平竞争的规范制度以及完备的政府竞争规制体系;市场配置也要求建立开放竞争的市场格局、发达统一的交易场所、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在此基础上要求煤炭价格能敏感地反映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同其它市场条件下的商品价格一样,供给和需求是决定价格变化的直接因素,煤炭的产量、港口煤炭库存、电煤需求量、焦煤焦炭需求量、煤炭进出口量等反映供求的指标应该对煤炭短期价格的变化有重要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市场配置还体现在价格波动能有效地影响供求,当煤价高位运行时,能有效地抑制需求,并能促使供给扩张,而在煤价低位运行时,能抑制供给,扩张需求,降低库存。

2.2.4 环境优化。减少煤炭使用的负外部效应已经成为煤炭资源利用的重要目标,价格能影响煤炭使用的环境效应,必须建立有效的煤炭定价机制以应对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就当前突出的雾霾问题而言,煤炭的利用面临两大任务――减量化使用和清洁化使用,另外,在煤炭采掘过程中,也要降低对生态的破坏,并对不可避免的破坏进行生态恢复。外部效应的内部化是煤炭定价机制设计的重要目标,可以考虑通过环境税、可持续发展基金等形式的税制将煤炭使用的环境成本内化在煤炭的价格中,提高煤炭使用的相对价格,促进煤炭的减量化使用;对污染型企业开征污染税,对清洁使用企业提供价格补贴,促进煤炭的清洁使用;对煤炭深加工产品(如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提供价格补贴,推动煤炭的深加工和清洁使用。因此,通过建立有效的税费制度,内化煤炭使用的外部成本,激励约束企业行为,使环境优化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2.3 基于公平的价值准则

2.3.1 平等主义。经济福利上尽可能的均等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价值准则。由于煤炭资源的稀缺性,而环境恶化又面临减量化使用的压力,竞争性使用下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强势产业对弱势产业会存在排挤效应,由于煤炭资源稀缺性日益强化,竞争性使用的格局会日益加剧,这使低收入群体等弱势群体以及农业等弱势产业在有限的煤炭资源使用中面临富人等强势群体与强势产业的挤压,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对能源的支付能力也大大弱于东部和城市,市场经济的一价定律却使他们在市场中面临同样的使用成本。在煤炭价格高涨时期,煤炭资源开发、加工会给煤炭产区和煤炭行业带来巨大的意外财富,但在煤炭产区内部和煤炭行业内部,人们从资源开发中获取的收益存在较大的落差,已有文献研究证明,煤炭资源型地区的收入差距往往要高于其它地区,且有扩大的趋势(赵康杰、景普秋、贾琳,2011),因此,需要规避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暴利以及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2.3.2 补偿原则。为保障煤炭资源的可持续供应,煤炭产区在发展中为经济增长和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在资源采掘过程中,还造成了地区对其它产业的挤出效应,先进制造业和其它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发展不足,造成了今天一些资源型城市的“荷兰病”效应,需要对这些地区进行长期的补偿;一些生态发展区域在保护空气、水源等重要环境资源过程中减少或者限制了煤炭的使用,也需要对这些地区进行补偿;新能源比如风电、太阳能等科技型资源的建设促进煤炭减量化使用,这些行业也应该获得补偿。

3 煤炭清洁利用的财政激励效应

煤炭清洁利用准则要求以煤炭的清洁利用为目标,然而,清洁利用技术的创新与推广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在一定意义上,煤炭清洁利用可能需要牺牲经济增长,降低煤炭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下游企业煤炭使用成本,降低高耗能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降低高耗能区域的短期财政收入等等。但煤炭清洁利用同时也能推动其它价值准则的改善,比如,煤炭清洁利用能提高煤炭资源的使用成本,进而提高煤炭资源的边际利用效率,促进煤炭节约利用和替代利用,煤炭清洁利用能促进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循环利用技术、节约利用技术、废气废水处理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创新,从而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空间。

从(5)式来看,显然财政激励后的清洁利用方式市场占有率要高于没有财政激励的市场占有率。财政激励对社会总收益的影响效应是多方面的,包括环境收益,空气和水质量的改善,还包括清洁型生产技术的技术外溢效应,清洁生产方式还将带动新型环保技术及环保设备产业的发展,并可能带来乘数效应,清洁生产方式的推进还将释放替代能源的市场前景。成本则主要来自污染税的经济效应,包括对煤炭采掘行业需求终端的抑制效应,对下游行业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对资源采掘区域税收负担的加重等,同样也可能带来乘数效应。根据测算,若对污染型动力煤使用方式征收100元/吨的污染使用税,对清洁型动力煤使用方式补贴100元,以当前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均价550元/吨的价格水平,两种生产方式的相对成本变动接近40%,将彻底改变清洁型生产方式的市场前景;从污染型企业的煤炭使用成本来看,并不会大幅度增加企业的负担,2008年以来,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高达700元/吨以上,下游发电企业和热力企业应该能承担相应的成本冲击。

污染生产方式相对使用成本的提高还可加速替代能源的应用,新能源利用的经济价值不仅取决于新能源自身使用成本,也取决于煤炭资源的使用成本,若煤炭使用成本提高,则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利用的价值相对提高,有利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从欧洲新能源的推广经验来看,煤炭清洁利用的强制性推广政策支持大大促进了新能源技术的科技创新和应用。

4 以财政激励为主导,构建煤炭清洁利用的良性发展机制

煤炭清洁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然而煤炭的清洁利用由于受企业成本的影响,在市场条件下,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内部动力去进行投资,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来实现清洁利用,但政府若能构建有效的财政约束与激励机制,改变企业在污染使用和清洁使用的收益,内部化企业的污染外部效应,使清洁利用成为关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则清洁利用可以通过企业的自我实施行为实现自成长。

再生资源市场前景范文4

一、打造海洋能源基地的背景和优势

能源历来是人类文明的先决条件,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撑,特别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力需求的强劲增长,能源供应不足则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劲。沿海地区特别是出现的“电荒”充分凸显了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㈠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

国际上,由于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在大量开采的前提下资源蕴藏量快速衰竭,以及战争等不确定因素对资源的影响,世界各国逐渐提高了对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认识,认为能源转轨迫在眉睫。这方面,欧洲走在了世界前列,德国的风能发电量更是占到了该国总发电量的6%。得益于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大量开发,欧洲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伊拉克战争后油价大幅上涨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国内,由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量大且资源缺乏,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等不仅受到交通瓶劲的制约,而且成本也大幅增加。近年来,能源紧缺极大地制约了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此,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和潜力,提高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需要。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能源特别是电的消费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用电发展规律表明,在人均耗电量1000-4500千瓦时这一阶段,普遍存在“十年倍增”的特点,当人均耗电水平达到4500千瓦时左右后,电力消费增长速度才开始趋缓。2003年,电力消费量1415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7%,人均耗电709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工业用电942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5%。与前几年相比,电力消费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发展趋势,预计在2-3年内人均耗电量将超过1000千瓦时,进入耗电快速增长的“十年倍增”阶段。结合县里到2020年总体发展规划和潜在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对电力的需求,预计到2020年电力需求将有增长2倍以上的可能。

㈢全省范围内出现的电力紧张是促使加快能源规划、建设的外在动因。

2003年,全省出现了严重的缺电局面,在省内发电能力已充分发挥、外购电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电力缺口仍超过400万千瓦时,全省各地出现了大面积的拉限电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此,全力以赴,加快电源电网建设,优化电源结构,在国内煤炭、油气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加强进口煤炭和LNG的研究,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建立油品储备基地和煤炭中转基地成为省里优先发展的项目。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对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相当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计划成片开发。根据发改办能源[2003]83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征求对风力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意见的函”,规划到2010年省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00MW。在如此大背景下,为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自身丰富的风能资源和潮流、潮汛能资源,发展优质、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优良的港口资源优势,引进LNG项目和煤炭中转项目,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㈣丰富的能源资源为规划、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库提供了可能。

1、风能。省地处东南沿海风能带,共有大小岛屿3062个,大陆海岸线长约1800公里,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12个省市之一。据普查估算,省陆地可开发风能资源在1000MW以上。县位于省东侧,是全省风力资源最丰富和集中的地区之一,岛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平坦的地势条件,更是风能电站建设的理想选址地。计划开发的风电场位于北部的岛,受我国东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风资源I类地区,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地形条件满足建设大型风能发电场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2、潮流、潮汛能。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潮流、潮汛能源居世界之首,而且主要集中在省海域,是潮流、潮汛能开发利用条件最为理想的地区。作为全国12个县之一,位于群岛中部,共有大小岛屿404个,总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26.5平方公里,潮流、潮汛能源蕴藏量十分丰富。县境内被列入科技部项目的航道潮流能电站,已顺利完成试验,并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效果,为下阶段的开发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为此,要立足于丰富的资源,加强对风能和潮流、潮汛能源的勘探、研究、开发,制定统一、长远的海洋能源基地建设规划,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库,打造海洋能源基地,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打造海洋能源基地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丰富的海洋能源资源为打造海洋能源基地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由于各种制约因素,打造海洋能源基地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㈠基础资料薄弱。

地处东南季风区,且县域内岛屿众多,风能和潮流、潮汛能蕴藏量十分丰富,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可利用风能和潮流、潮汛能的地域分布、蕴藏量等方面的资料极为缺少,为整体规划海洋能源基地、推出招商项目带来了许多不便。

㈡由于投资较大,资金不足问题首当其冲。

普遍来看,建设风电场和潮流电场与同等规模的火电厂相比,一般来说前者投资额要大于后者。4.08MW的风电场建设项目总投资预算为40907万元,为2003年度地方财政一般收入的354.8%。从资金上看,靠自身的财力打造海洋能源基地存在极大的难度,必须依靠招商引资来实现。

㈢项目科技含量较高,技术和人才问题比较欠缺。

与火电厂建设相比,当前,国际、国内在风电场建设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技术可以借鉴,潮流电站建设则基本处于研究、论证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成果可以照搬照抄,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由此,在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上要求相当高。打造海洋能源基地,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相当数量的人才。

㈣缺少储备项目。

打造海洋能源基地,从项目角度讲,缺少必要的推介项目,不利于吸引外资,向外招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利用优势资源,量体裁衣,做好有投资吸引力的项目储备工作,是打造海洋能源基地的有效途径。

三、打造海洋能源基地的方向和目标

打造海洋能源基地,旨在利用充裕的风能和潮流、潮汛能源资源,发展环保的、可再生的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就而言,常规能源受到交通运输条件制约,因此,开发风能和潮流、潮汛能源,打造海洋能源基地,可使从电力资源输入转变为自给,并最终向电力资源输出的方向迈进。

㈠风能电站是打造海洋能源基地的首选。

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是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风电技术飞速发展,单机容量不断增大,使得商业性开发风力发电成为可能。开发和利用风力资源,已日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计划大规模开发。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风场年有效风速达6795小时,地形平缓,并可就地取材,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是开发风电场的理想选址地。因此,无论从可利用技术的成熟性,还是资源的可开发性看,风能电站建设无疑是打造海洋能源基地的首选。

㈡潮流、潮汐能应用是打造海洋能源基地的主攻方向。

目前,国际上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尚未大规模走向商业化运作。从长远的角度看,潮流、潮汛能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能为我国自行研制一些关键设备和产品,配套应用于潮流、潮汛电站并逐渐形成生产能力,乃至商业化电站(群)的建造,将对解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急需电力,优化能源结构和改善环境污染状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就而言,岛屿众多且分布较为集中,形成了丰富的潮流、潮汛能,与风能相比,蕴藏量更大,稳定性更高,可选址范围更广。因此,加强科研攻关,最终实现并网发电是打造海洋能源基地的主攻方向。

㈢立足港口,引进能源中转项目,拓宽海洋能源基地建设路子。

打造海洋能源基地不仅要立足于风能和潮流、潮汛能,更要立足港口,建设大能源。在引进LNG和煤炭中转基地项目的基础上,建议争取、规划建设大型火电站项目,使一部分资源通过本地火电站的加工,以电的形式输出,减少运输成本。

四、打造海洋能源基地的对策建议

打造海洋能源基地,是配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的大手笔,前景广阔。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我们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供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㈠加强领导,明确工作,把打造海洋能源基地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既然提出了目标,我们就要努力完成。打造海洋能源基地,由于牵涉的部门较多,成立以县里主要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决定重大方针政策,协调重大工作措施,协调部门工作,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㈡加强勘查,收集资料,编制打造海洋能源基地总体规划。

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资料,在打造海洋能源基地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盲目的现象,甚至出现“头疼医头”现象。为此,应未雨绸缪,及早考虑、督促有关部门特别是海洋和气象部门加强勘测和资料收集、整理,为今后编制县海洋能源基地总体规划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在条件许可前提下,设置几个前期项目的储备库,既有助于减少资源和经费浪费,又能保证项目有序开展。

㈢因地制宜,做好项目储备。

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把打造海洋能源基地分解成若干个操作性强、具有开发前景的项目,积极向外推广,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弥补自身不足。风能项目,立足,发展长涂、本岛;潮流、潮汛能项目,在对水道实验项目的基础上,长远规划,待技术条件成熟,逐步发展水道、水道等潮流、潮汛能源电站。

㈣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宏观调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像打造海洋能源基地这样的大手笔,在资金、政策上必须给予一定的保障、引导。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包括资金运用,招商引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项目引进奖励制度,等等,以政策来规范工作,以政策来引导工作,以政策来促进工作。

㈤“借鸡孵蛋”,加大科研开发力度。

在自身缺乏科研人才的情况下,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的联系,借助外力实行科技攻关。特别是潮流、潮汛能源的开发项目,目前尚没有商业化的开发成果,科技部门应加紧国家863项目“70千瓦潮流实验电站实用化”的研发,并逐步使之大型化、商业化。

再生资源市场前景范文5

关键词:环保节能;暖通空调;技术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 economic income growth,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quickly update, people on the household environment also gradually rise, more comfortable, high quality living environment become increasingly people pursuit of the goal. In addition, plus resources the trouble of the global crisis, mak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People advoc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based on this, th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 hvac system came into being. In hvac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architecture will greatly enhanc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o avoid the waste of resources greatly, and, to some extent, also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ve made a contribu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Hva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暖通空调的使用及其作用

在我国,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地域广阔,大部分北方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则需要使用空调来调节室内气温,以使人们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夏季,更需要使用空调来缓解过于炎热带来的身体不适。在经济状况方面,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普及。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下,绿色环保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在冬季采用煤来取暖的状况受到人们的摒弃。目前,空调的使用已遍布于国内的旅店、办公室、商场、家庭之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暖通空调的运用正是通过调节室内空气的状况,比如:空气的湿度、温度等来为我们提供一个相对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得人们心情舒畅,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家居的质量。另外,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密集程度大大增加,室内密闭程度也在不断增加,空气流通不畅,种种原因使得室内的污染情况也对应的增加。在客观上,暖通空调的使用有利于改善上述状况,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暖通空调的大范围使用也引起了资源的浪费。据调查显示,空调消耗资源状况占社会总能耗的20%左右。另外,空调的使用,加剧电的使用量。为优化资源的利用状况,提高暖通空调的使用效率,节能设计在暖通空调中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那如何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运用节能设计呢?

二、如何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运用节能设计

厂家要在暖通空调制造过程中树立节能观念,在实践中要注重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加大新型环保能源以及新的环保节能技术的利用。

(一) 加大CH4以及各种再生资源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

首先,在我们可以将CH4作为暖通空调制冷设备的能源,它的无污染、高清洁,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率。而且对厂家来说,CH4应用于暖通空调中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前景广阔有待开发。另外,加大各种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下水、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运用上述可再生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电力资源的紧张情况。同时,可再生资源的可循环利用,资源取之不尽等常规资源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也促使采用此项技术的暖通空调成为真正做到绿色环保的空调。

(二) 展开各种技术方法在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1、注重暖通空调本身的设计方法

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方面,我们要保证设计人员在能够在足够的时间内,运用之前的设计方案在准确计算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的条件下来确定设计人员在实施阶段的冷热负荷,还要对空调应用季节进行完整的分析,将空调采暖设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兼顾空调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正常运行。如此以来,我们就能有效地将初期投资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有效地节约了能量的消耗。

2、在暖通空调中采用合适的冷热源

我们知道,空调节能的关键在于对系统设计的合理选型,而如何配置中央空调的冷热源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根据暖通空调在实际使用时的情况,合理地选择空调的冷热源,以求得冷热源的多元化,如此以来,节能技术便在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3、在暖通空调设计中采用变频系统

变频技术是在大功率晶体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日臻成熟的前提下成长起来的。发展到现阶段,它已成为现代空调系统设计中必然要应用的技术。变频系统的高效、高精度的优点可以实现无级调速,通常状况下其调速比能够高达到20:1,此外,变频调速的起动能耗相比较传统调节更小、寿命更长而且用户还可以依自身需求手动控制转速,这样使得变频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体现出优良的节能性能于此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4、在暖通空调设计中采用蓄冷系统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紧张,低峰时,供应过剩。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夜间电力低谷时期,将水制成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高峰时期,通过融冰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如此来满足空调负荷的需求。与其他普通空调相比,它能更加速度地达到冷却的效果、节省冷水设备的费用。

三、在暖通空调采用节能技术的意义

将节能技术应用于暖通空调系统中,首先,在节能减排方面,满足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这对于企业落实、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对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有重要的影响。其次,在建筑方面,建筑反映一个国家某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加大暖通空调技术的应用,对建筑系统节能以及提高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在文化方面,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运用节能技术,符合人们当今时代流行的环保节能理念,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暖通空调的发展起源于建筑业,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空调制造业带来了机遇。随着空调的使用越来越多,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人们环保理念的增强,我们必须在暖通空调中加大环保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从整体上优化暖通空调系统,这样不仅节约了我国的资源也为我国提高空调制造水平创造条件,从而实现经济、自然、社会三者效益的统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房秀敏.关于暖通空调系统中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2)

再生资源市场前景范文6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政〔2008〕3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新网工程”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多元发展”的原则,通过新建、改造、重组等形式,整合、优化供销合作社现有经营网络资源,大力发展具有统一采购、跨区域连锁配送功能的农资经营龙头企业,打破地方、部门和区域性垄断经营,促进农资市场的大流通。培育一批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大力

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等新型流通组织,提升服务功能。加快农副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和批发市场。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优势,整合现有回收网络。按照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集团化的要求,加强烟花爆竹市场管理,建立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

二、加强组织基础建设,完善为农服务体系

要发挥县以上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作用,使其担负起对下级社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教育培训的职责,为基层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支持县级供销合作社根据城镇建设规划和农村经济区域化布局,按照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三农”的原则,在改革改制、明晰产权、精简人员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发展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基层供销合作社,不断增强流通服务功能和为农生产生活服务功能。由于改革改制而撤销的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其它实力较强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开展跨区域服务。

三、大力实施项目兴社,增强为农服务实力

各级供销合作社要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遴选一批市场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进行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做大做强。新建项目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联合合作、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要优先安排农产品集散中心、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严格监管社有资产,提高资产运营质量

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行使本级社有资产出资代表职能,承担对社有资产监管和保值增值责任,并按出资额依法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利。要切实保护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其财产,因城镇、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占用供销合作社设施的,要按照相关政策予以补偿。对处置资产获得的资金,必须用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每年对社有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抄送同级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对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必要时,可以直接由审计部门对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进行审计。

五、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社战略,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愿奉献的供销合作社职工队伍。要积极吸纳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中的优秀经营人才到供销合作社来,尤其要让他们到基层网点、专业社等一线干事创业,为供销合作社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营造供销合作社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

六、加大扶持力度,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扶持力度。农民需要且供销合作社有能力经营的业务,相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优惠政策,原则上都适用于供销合作社企业。要积极保障“新网工程”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设施建设用地。对于建设经营性项目,原划拨用地应办理相关手续。供销合作社企业改制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等问题的,按照省政府出台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执行。对已清理核查的地方政策性亏损挂帐,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相关政策规定妥善解决。要做好供销合作社下岗失业人员和历史包袱的处理工作。国家和省出台的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有关政策同样适用于供销合作社。县级供销合作社需要纳入财政供给的,应尽快核定人员,纳入财政供给。

七、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把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摆上议事日程。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工作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要切实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建设,选拔热爱供销合作事业、具有实干精神和开拓意识、熟悉供销合作社业务的同志充实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